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间规划建设
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建议书
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建议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城乡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国土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建议改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不协调。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往往是相对独立的,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2. 城市扩张过快。
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往往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3.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存在问题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三、建议改进为了解决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城乡规划整合。
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整合,实现城乡规划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
2. 控制城市扩张速度。
应该通过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水平,减缓农村空心化现象。
4. 保护生态环境。
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实现城乡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布局和设计,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乡规划案例出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首先,深圳市的城乡规划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先行者,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
其中,深圳的“创新走廊”规划旨在打造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核心区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和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聚集,进而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
此外,深圳还积极推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将工业园区与住宅区融为一体,提供便利的就业和居住条件,实现城市内部的产业协同发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城乡规划案例是上海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实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老旧住宅的更新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海市积极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理念,通过整合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上海市通过建设“宜居社区”来提升老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上海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推动公共交通的建设和使用,减少汽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且鼓励非机动交通的使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其城乡规划案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方案。
其中,北京市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采取了分区分级的策略,将城市功能分区为经济中心功能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区、中心城区功能区和城乡融合发展区等,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一、引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一种规划体系。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庄规划应运而生。
村庄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等手段,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村庄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2.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村庄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
3.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村庄规划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村庄规划的内容1. 村庄空间布局:根据村庄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村庄的空间布局,包括村庄的位置、形状、大小等。
2.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科学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3. 村庄交通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提高村庄的交通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5. 村庄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村庄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
6. 村庄文化建设规划:促进村庄的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五、村庄规划的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村庄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等进行全面调研,分析村庄规划的基础数据和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土空间与城乡规划管理关系
城镇化进程中的国土空间与城乡规划管理关系发布时间:2022-08-29T02:56:27.92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卷第4月第7期作者:姜南[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地区的各项基础生活设施有了极大完善。
姜南肇庆市广宁县城乡规划服务中心广东肇庆 526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地区的各项基础生活设施有了极大完善。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
随着城镇化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机遇以及挑战逐渐摆在我们面前,而应对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增长的高速阶段,是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而言,城镇化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国土空间;城乡规划管理;关系1、城乡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是规划,是人们对于不同规划对象、不同规划行业实践经验的凝练与提升。
广义的规划工作显然不仅仅是城乡规划,这就决定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可以运用到更广泛的规划领域,既包括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代表、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空间规划领域;也包括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宗旨、以开发建设行为控制为核心的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范畴;还可以涉及其他空间或非空间规划的专业实践,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环境规划、交通规划等诸多领域。
从这个角度而言,改变以往专注于城乡规划职业实践,强化对于多领域、多尺度规划工作的支撑,是新时代城乡规划管理重要的历史使命。
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包括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很多内容尚处于建立或完善过程中,有些还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
因此,现阶段急于确定相关学科的建设任务,难免出现盲人摸象的风险。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工作体系的同时,对现有的学科进行认真梳理、排查,从中发现能够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资源,重点放在推动现有相关学科的适应性转型上。
城市规划设计——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摘要: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产生了破坏作用。
因而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造宜人的具有新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
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1.1 生产与服务性差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宜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
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虽然城市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空间布局不够合理。
一些城市过于集中发展,导致城市之间的连通性不够强,城市间的发展差异较大。
另外,一些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地区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城市发展不协调。
应对措施:在城市化规划中,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分担和配置城市资源,打破城市壁垒,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二、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的污染问题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都给城市居民带来很大的困扰。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实施能源、材料、产品等节能环保标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城市交通问题突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应对措施: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加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升级。
四、城乡差距较大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有很大的差异。
这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不够平衡。
应对措施: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全面融合,提高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发展协调。
五、城市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
这也导致了城市管理效率不高、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积极解决。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思考
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思考摘要: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分散布局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的必要性。
通过调整城乡规划,优化用地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国土空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城乡建设用地的有效统筹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存在着局部虚胖、混乱扩张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美好生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国土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土地利用功能,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行为,以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是指在规划和利用国土空间时,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之间进行均衡考虑和协调安排。
这种思考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注重乡村农业、农村居民点和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2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要性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划分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通过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可以打破这种限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方案
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许多地方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城市扩张过度、城市环境恶化、城市贫困等等。
此外,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成为了当前城市改善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县城建设方案县城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体,是农业和城市之间的桥梁。
如何将县城建设得更加宜居和宜商?以下是一些建设方案:1. 增加绿化覆盖率:加强城市绿化带建设,增加绿色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
2. 加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快速公交”路线,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 建设多功能公共配套设施:增加公园、体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文化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
4. 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加强市政路灯和排水设施建设。
5.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寻充足的空间和载体,增添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
二、城中村改造方案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城中村属于居民自建自营建筑,规划不合理、安全性差、环保指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城中村的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具体方案如下:1. 规划设计合理:对城中村进行规划设计,统筹安排,合理分布,拆违治乱,规范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2. 提高住房条件:对城中村建筑提出明确标准,改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并加强建筑安全性的控制。
3. 加强生态环保: 引入仿自然的设计,加强环境绿化,采用新型能源技术,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加强城市公共服务。
4. 店铺管理改善:对原有的生产型锅炉进行绿色置换,更新店铺装修,强化店铺、餐饮企业等管理,加强市场监督力度。
5. 社会救助关怀: 给予城中村居民社会关怀和保障,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公共服务,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吸纳能力。
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摘要:城乡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和公共管理机制,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回顾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城乡规划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探讨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城市规划到现代的综合城乡规划。
接着,本文将分析当前城乡规划的现状,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最后,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发展历程,现状,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1. 引言城乡规划是一种通过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来提升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城乡规划逐渐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2. 城乡规划的概念和作用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城乡规划可以引导城乡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
3. 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1)早期的城市规划:早期的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城市功能和行政管理效率为主要目标。
(2)城市和农村规划的融合:在20世纪中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和农村规划开始融合,提出了农村总体规划的概念。
(3)综合城乡规划:进入21世纪,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城乡规划开始注重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提出了综合城乡规划的概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产业发展。
4. 当前城乡规划的现状(1)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发展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承载能力不足。
(3)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城乡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的城乡规划体系,完善规划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它涉及到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人口分布等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实践中,城乡规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整个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讨论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 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现代化缓慢,乡村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影响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和地区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开发和扩张,导致大量农田、林地和湿地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给城乡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3. 城市规划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滞后性和片面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限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4. 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饮水、路灯和通讯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要推动农村向城市的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等,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2. 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问题的关键。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村庄规划不仅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将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展开讨论,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一、村庄规划的重要性1.1 促进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村庄的布局、功能和发展方向,可以有效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1.2 保护乡村环境村庄规划可以有效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开辟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文化断裂。
1.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村庄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村庄规划的实施方式2.1 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各级政府应当组织专业团队,制定村庄规划方案,明确村庄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和发展目标。
2.2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方案得到有效落实,避免浮现规划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2.3 引导社会参预在村庄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引导广泛的社会参预,听取农民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形成多方共识,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村庄规划的内容3.1 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合理规划村庄的布局,包括村庄的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确保村庄的整体性和便利性。
3.2 村庄功能规划根据村庄的特点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村庄的功能布局,包括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3.3 村庄环境规划村庄规划应当注重环境保护,规划绿化带、水系布局等,保护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村庄规划的实施效果4.1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科学规划的村庄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推动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
4.2 提升乡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城市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动。
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社区的转型升级。
而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题、农民素质培养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
需要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关注和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发展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外出务工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内需。
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发展规划成为了当前关注的焦点。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对于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条件起着关键作用。
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二、农村产业升级需求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农民的发展需求,因此农村产业升级成为发展的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将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限制着农民素质的提升和技能的改进。
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四、农村医疗卫生需求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普遍问题。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农村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建设,利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必须要求。
六、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民的精神享受。
七、农民权益保障需求农村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等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长期存在。
建立健全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下国土空间规划是指针对国家领土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合理。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土地资源浪费: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等,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种浪费不仅增加了土地利用成本,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 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城市过度扩张,形成“大城市病”,而农村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资源匮乏等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
3. 环境污染:一些工业园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被规划在城市边缘或乡村地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4. 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一些地区在规划时未能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导致居民生活不便,公共资源浪费。
5. 规划执行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导致规划落实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控制城市扩张速度,鼓励集约化利用土地,以减缓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农村产业升级,鼓励乡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 加强环境保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严格控制污染源的布局,拟定环境保护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需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布局学校、医院、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上述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规划原则与方法、建设内容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农村环境:农村居民点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农村建设,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
2. 优化农村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3.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合理的农村居民点能够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的需求、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等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依据农村居民需求:规划应该以农村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问题,提供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考虑自然环境: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4. 综合协调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农村居民点与周边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3. 居住环境改善:包括居民房屋改造、环境卫生改善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4. 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农村居民点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公共空间是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改善农村公共空间的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
本文将简要阐述如何制定一套高效的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
农村公共空间的现状农村公共空间的定义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村庄广场、公园、道路、防洪设施、水库等。
这些空间在农村社区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公共空间的质量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农村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存在诸多重叠和冲突。
其次,对于很多村庄而言,公共空间缺乏必要的投资和维护,空间设施老化、破损、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
再次,由于村民的自发性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公共空间也存在卫生、噪音和秩序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日常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利用效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
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规划建设和投入规划建设是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基础。
治理方案应当充分考虑投资需求和公共空间规划,加强对农村公共空间的规划和重点建设,推进空间规划、村镇规划、规划编制等工作。
同时,应从财务预算、资金调整、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空间建设和维护工作。
强化维护管理和监督公共空间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对于提高空间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治理方案应当制定必要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并落实相应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流程。
同时,尽可能发挥社会力量、志愿者力量、政府部门和村民小组等作用,加强农村公共空间的维护和管理。
同时,应当加强督促和监测,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维护工作的效果。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中村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资源的使用、生态建设等都出现相对失衡的现象,城市发展呈现无序景象。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既普遍存在而又具有中国特色,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时期的一个新事物,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密切相关。
其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危及社会正常秩序,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开发区的兴建,城郊地区农民土地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被征用,农民原有居住村落逐渐演变成为居民区,从而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
它与城市化的速度、城市化的质量、城乡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给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阻碍未来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城中村产生的原因一是土地制度的二元性。
很多学者都将土地制度作为城中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认为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是城中村形成的最核心因素。
城中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与城市建成区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差异明显,形成城市内部土地的二元结构,造成管理监控的困难。
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城市选择了试图绕开村落这样一种规划思路,结果是使城中村逐渐成型。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市场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土地结构的优化,也成为城市郊区化的基本动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用地迅速向郊区扩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许多昔日的乡村变为城区,原有的农业也被第二、三产业代替,村民也已生活劳动在城市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扩展时期,城市郊区作为扩展的前沿地带,其经济社会特征和空间结构受到强烈地冲击,呈现出多种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一、引言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庄规划的目标1.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村庄规划要注重保护农田、水源、林地等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村庄的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村土地浪费。
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规划村庄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规划产业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遗产:重视村庄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村庄规划的内容1. 村庄总体规划:制定村庄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包括村庄的空间范围、功能定位、用地结构等。
2. 村庄用地规划:合理划定农村用地的功能区域,包括农田保护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农村居民生活区等。
3. 村庄建设控制规划:规划村庄的建设控制区域,包括建筑控制区、景观控制区等,以保护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4. 村庄交通规划:规划村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交通站点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5. 村庄公共设施规划: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6. 村庄产业规划:规划村庄的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7. 村庄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村庄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源保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五、村庄规划的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村庄规划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扩张过快、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对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将围绕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一、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是城市扩张对农田资源的侵占,导致农田资源减少,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这种土地利用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农田资源的流失,也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扩张过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扩张势头日益迅猛。
这种城市扩张过快导致了城市用地的持续扩大,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城市扩张过快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乡规划中,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应当是协调和平衡的。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城市的发展得到了大量资源和政策的支持,而乡村则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等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乡村经济的衰退、农村人口的外流等问题。
二、对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一)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当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范围,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利用。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城市扩张的范围和速度,保护好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闲置土地,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城市布局为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可采取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完善城市规划布局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空间规划建设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村空间规划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对农村空间规划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间规划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农村空间规划现状
现存的农村土地的利用自发性很强,缺乏统一性,并且基本上没有公共基础设施,很多建筑基本上都是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的,村内许土地没有合理的利用,造成了优良土地的浪费。
由于农村空间建设缺少科学、统一、合理的规划、设计,看起来既乱又没有条理;“空心村”和“空壳村”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一个乡镇内甚至同村的建筑也风格迥异,建筑物之间互不衔接。
这些都说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空间规划中出现了混乱与不合理现象。
我国政府对农村建设加大了力度,但许多新建农村建设时又淡化了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顾此失彼使农村原有的自然风光也逐渐消失。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空间问题
1、农村地区的空间城镇化问题
党中央号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并非把农村地区建设成
为相对落后的城镇,而是要依托城镇建设富有特色、基础设施完备、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农村,其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而,当前很多地区出现的千村一面的所谓农民新村的集中居住区、高污染低效益
的小工厂小作坊聚集区、看似规整气派但影响乡村原有生产生活秩序的乡村道路系统等都是农村低水平城镇化建设的产物。
实际上,农村与城镇是互为对应的概念,没有农村也就无所谓城镇,只有保持农村地区的本质和特色,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
2、农村地区的制造业空间预留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普遍比较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的常规手段。
但是,长此以往,控制不力的制造业发展将影响农产品的生产,造成农业生产空间的功能失位;而缺乏空间规划的无序的农村地区制造业发展将极容易形成空间经济功能混杂,城乡分工不明,协同程度不高的局面。
事实上,过早出现空间集聚的离心力效应将不利于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功能完善和总体价值提升,从长远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是不利于达到最优化的。
3、农村地区的农业用地空间生产力低下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地区低水平制造业重复性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用地生产力相对低下,仅从当地直接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其给地方经济带来贡献的力度和速度确实不如发展制造业那样迅速有效,每亩耕地种植常规作物、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业年收益只有几百至几千元,而发展制造业的年收益将可能达到几万元,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
但是,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必须保证足够的农业生产用地空间,这就要求寻找一条能够兼顾农产品生产和农村土地生产力提升的途径。
三、农村空间规划建设的建议
1.健全关于农村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农村空间合理规划的保障。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的建设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法律条文,只有中央和政府的意见与规定,并且这些意见的执行力和监督力都不够,没有严格的管理实施。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村建设有法可依,有助于从法律上制止不当行为并保障规划的顺利进行。
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空间规划的关注力度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国家对农村空间规划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近几年,两会以及党代会多次将“三农”作为主要内容,但是“三农”侧重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稳定、民生问题,较少涉及农村的统一发展规划问题。
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空间规划的关注力度。
3、做好农村具体的空间规划工作并推广应用到农村的建设中去农村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存在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传承深厚,所以规划建设工作既要借鉴城市规划的经验,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算是好的发展规划。
实施具体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心村”内的闲置土地的处理。
可以将其建设成为教育、休闲、娱乐、办公、福利院等场所,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二)协调好村镇之间的关系。
强化村庄与镇及周边村庄的交通联系,形成以镇为核心的卫星型发展模式。
(三)保证农业用地的数量。
扩大农业耕地的规模,为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做好准备。
(四)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好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
(五)合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医疗、教育以及长久发展问题。
(六)结合农村具体情况,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如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
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农民有浓重的小农思想,收入水平也很低,害怕丧失自己的利益。
所以,如果要对农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一定要跟村民说明道理,只有村民理解并配合规划者的工作,农村的空间规划建设才可能顺利实行。
4、在规划中体现城乡土地空间的动态性功能差异,以利于协同发展
由空间经济学的向心力离心力模型可知,物质、资本和人员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前提是其间存在差异性。
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城镇化,更非城市化。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该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城镇和农村的功能区分与协同的方式途径,以及它们在经济形态和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联系,以空间功能上的合理搭配和转换保证城乡土地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城乡经济的高度互补。
实际上,城镇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是要依托农村地区的支撑来实现的,而新农村建设初衷的达成也有赖于不断完善的农村与城镇地区的功能协同互补,以
实现城乡间动态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5、在规划中控制制造业土地空间的预留,以实现未来发展中的农村土地价值最大化
由空间经济学的离心力模型可知,此模型发生作用的标志是农村地区的制造业土地空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在扣除运输带来的“冰山成本”(认为制造业产品的一部分在运输过程中“融化”和“蒸发”了)之后仍然较城镇地区更低,从而达到制造业向农村地区迁移的突变点。
因此,无论是从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在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空间价值相结合达到最适点再交付制造业使用的角度出发,都应该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考虑控制制造业土地空间的预留量和交付制造业使用的时段,以期在为农业生产增产增效工作争取时间的同时,确保农村土地空间在未来制造业功能转换过程中的获益最大化,避免其过早流失。
6、在规划中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以重视,以乡村旅游业控制农村地区经济外溢
由空间经济学理论可知,农村地区物质输出的障碍之一是农产品运输产生的“冰山成本”,如果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它,则农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该调整目前单一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开发能够吸引城镇居民主动来访的新型农业领域,去除“冰山成本”,将农产品价值转化而得的经济收益尽可能留在农村地区,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外溢,改善城乡经济交流中的不对等性。
乡村旅游业是对应的可行途径之一,通过发
展旅游业吸引城镇居民来访,在非收获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进城务工人数过多的问题;在收获期可以使农产品为城镇居民直接购买,将运输及其他非农成本转移给他们,提高农民收益率;同时,农村居民在本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将进一步
减小经济外溢。
四、结论
农村的规划建设是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也同样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新农村规划不能局限于村庄内部空间形态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的观念,将村庄内部的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
这是认识、分析问题的基础,更是规划设计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文棋.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创新[j]规划师, 2007,
(02) .
[2] 石晓华,职明星. 重新认识“三农”问题及解决思路[j]经济师, 2007,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