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做_有为_心理教师_刘淑华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详解
代表人物:斯皮罗 认知灵活性理论 观点: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 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的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解释了 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性应用。
结构良好领域
初级知识获得
传统教学
结构不良领域
高级知识获得
随机通达教学
成就目标 能力增长观 自我卷入 能力实体观 任务卷入 自我效能感 期望 行为 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 结果 直接强化 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含义 新旧学习间相互影响
作用
迁移理论
经典理论 形式训练说 训练发展官能 相同元素说 元素决定迁移 概括化理论 强调原则原理
迁移条件与促进 促进 条件 迁移类型 明确教学目标 相似性 效果 正迁移 零迁移 负迁移 原认知结构 注意材料内容 正迁移 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 学习的定势 分析迁移种类 特殊迁移 启发概括总结 范围 一般迁移 逆向迁移 教授认知策略 方向 顺向迁移 善于反馈归因 程度 自迁移 近迁移 远迁移 思维 低通路迁移 高通路迁移 现代迁移理论 符号性图式理论 图式匹配-----决定 表面特性-----影响 结构匹配理论 表征匹配则可产生迁移 结构特征或本质关键 特征的匹配起决定作用 情境性理论 相互作用 环境 个体 动作图式 迁移1 情境1 迁移1 情境2 迁移1 情境3
认知灵活性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
初级知识获得
传统教学
结构不良领域
高级知识获得
随机通达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应用
生成学习理论
提出者:维特罗克 观点: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 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 相互作用,主动的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 义。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研究发布时间:2021-04-15T14:37:08.29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作者:张清荣[导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幼小衔接;建立知识空间,促进文段理解;建构知识联系,口语表达逻辑;链接学习资源,写作思路清晰。
巧用思维导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临邑县恒源小学张清荣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幼小衔接;建立知识空间,促进文段理解;建构知识联系,口语表达逻辑;链接学习资源,写作思路清晰。
巧用思维导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正文: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思维过程,通过图文并茂的发散性结构,可视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的笔记方式。
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
笔者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巧用思维导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幼小衔接。
幼儿阶段学习的方式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进入小学一年级起步阶段的课堂学习,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注意力难以凝聚。
而思维导图恰好把儿童喜爱绘画的兴趣与语文学习有机衔接起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有形有色、直观有趣。
师生互动中,一个个圆、心等几何图形随知而定;奇思妙想中一根根蔓藤勾勒而生;思维碰撞中一个个声母、一个个词语……找到自己朋友群,使一根根蔓藤结满硕果。
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幅思维“脉络图”或知识“全景图”。
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有效整合资源,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使语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理性思维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理性思维作者:刘吉才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和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一种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一般侧重于感性层面的学习与运用,内容、情感层面的感悟多,真正深入文本进行理性分析、揣摩写法的并不多见,以至于出现学生学了几年语文,还是不会阅读、不会表达的现象,语文甚至被认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科。
究其原因,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感性,过于重视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
除此之外,还与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
实际上,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总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既激情四溢,又深刻透彻。
阅读教学之所以要突出强调理性,着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语言表达有规律。
词句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元。
实际上,这些词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表达的。
我们学习课文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去发现语言自身内在的规律,从而习得表达的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二是语言学习有方法。
无论是了解内容,还是品味语言,都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在学习课文时,一般都是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顺序,先初读课文,再细读感悟,最后拓展提升,与课文、作者进行由浅人深的对话,逐步接近文本内核。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品词析句、揣摩方法,着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取得理想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化繁为简,巧用思维导图学课文
化繁为简,巧用思维导图学课文发布时间:2021-02-26T11:31:35.0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作者:赖庆基[导读] 文章以课堂实例为证,展现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和课堂学习赖庆基清远市清新区第三小学【内容摘要】:文章以课堂实例为证,展现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和课堂学习,化繁为简,学会梳理、概括课文重点内容学习课文,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重点课文、预习对于高年级的一些精读课文,课文内容深奥,要讲授的内容也多,学生难以理解。
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不少的难度,讲了几个课时后学生还是懵懵懂懂的,不知云里,老师也顾此失彼,弄得筋疲力尽。
这时,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好帮手,化繁为简,简单却又很有效地整合了课文信息,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起来。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因此,在教学上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为是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本人对思维导图的引导和运用还不够熟练,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先从大方向上为学生制定主图,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画出分支,并配以精简文字、图案概括内容,最后集思广益,选择最有效的元素归纳。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较快熟悉、理解、运用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从日常的教学中,选取几篇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实例,共同探讨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优化。
在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的第13课《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根据课文的主线:“为什么说是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小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我将导图设计成台阶式,寓意课文主人公从一个问号开始,经过探索研究,最终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的故事。
台阶内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步骤。
这一新鲜的概括方式,为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小组合作时增趣不少。
耀思维之光,解阅读之困——“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之我见梁彩华
耀思维之光,解阅读之困——“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之我见梁彩华发布时间:2021-09-07T15:35:44.35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作者:梁彩华[导读] 本文讲述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反思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意义,浅谈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石马初级中学梁彩华[摘要] 本文讲述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反思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意义,浅谈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关键词] 英语阅读思维导图现状意义方法引言: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有重大的作用,各地教育工作者都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与时俱进,具有自身特色且实操性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本着大家热衷探究的话题,结合我农村初中学校的地理环境特点,借此谈谈我是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正文:思维导图是很有用的思维表现形式,能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众所周知,在新课改形势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效,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呈现的一些状态仍引人深思: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首先是农村教师的认知比较落后。
有部分老师只是按教材章节来处理阅读内容,没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课堂比较单一、枯燥和乏味;也有部分老师过于精读书本阅读内容,从讲解生词、补充短语、从句子结构到语法都一句一段分析;还有部分老师阅读教学过程只有划重点词组,核对答案。
其次是学生没有兴趣,不喜欢参与。
原因有的是学生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教师挑选的阅读材料不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切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的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然后记下知识点,学生是被动学习,很少有思考和发问的机会,学生练得少,做得慢。
最后是没有什么这类型的比赛活动,也就没有什么竞争了。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表时间:2020-12-24T11:17:44.7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作者:于晓丽于晓[导读]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第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第三,激发兴趣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第四,独立思考并创造性运用思维导图。
于晓丽于晓山东威海乳山市光明街小学【摘要】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第二,在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把握思维导图;第三,激发兴趣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第四,独立思考并创造性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便于记住,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引导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思想的特点是呈放射性,并且每条信息进入人的大脑,每一种情绪、记忆或思想均可表现为思维的一个分支,它的三维结构呈现放射性。
思维映射是表达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使用图形和文字技巧,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关联的分层图来表示,主题关键字与图像和颜色相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艺术、逻辑和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打开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使学习者产生无限联想,使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正确快速的学习方法和工具。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呢?一、在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好的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若能很好地利用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上,就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者:李秀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5期李秀华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知识很难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弥补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思维导图涵义思维导图主要是由中心主干、各个分支、以及关键词和符号构成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示意图,它利用一些关键词以及生动形象的图画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从语文素养的视角去理解思维导图关于语文素养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从内容的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可以将语文素养分为基础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高超的语言技能、良好的语言习惯、深厚的文学素养五个层面。
在小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素养的概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是指某一种语言技能,而是指学生与语文相关的综合素养,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修养,是对于他们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基本素养。
思维导图最早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它能够将大脑内部进行思维的过程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思维的过程能够看得见,因此在许多认知领域得到应用。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也能够引导学生按照大脑学习的规律进行思考,增强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理解能力不强,同时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学习和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学习的效率不高,对语文不感兴趣。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2-06-16T09:27:53.94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彭庄玲[导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选择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加深理解和应用。
彭庄玲湖北省江陵县实验初级中学 434100【摘? 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选择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加深理解和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巧用思维导图,通过助力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构建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指导学生动手绘制导图,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巧用引言思维导图关注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帮助学生凝练思维发展的框架,开拓思维发展的方向。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分解化的特点,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一·思维导图构建生动课堂,激发参与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只有活泼生动的课堂,他们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否则就会经常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用思维导图,为课堂增添趣味性和新鲜性的元素,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注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对课文的整体了解,绘制一幅可以体现课文整体内容的思维导图,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来,并且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对课文理解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随着课文讲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对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处理,学生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兴趣指引下,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活跃且高效[1]。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力
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力作者:曹慧娜来源:《教师·下》2018年第06期摘要:思维导图法是一个运用脑力发展来获得及处理信息的现代工具,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形式。
而放射性思维是一种高级型的思维形式。
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调动的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联想力等多种心智行为。
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文章探讨如何把思维导图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力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8作者简介:曹慧娜(1974—),女,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法是由英国“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在1974年发明的一种思考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工具。
东尼·博赞曾与顶尖的教育家、政治领袖共同宣布:我们正处于智力世纪中。
在智力世纪中,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么多信息,而需要运用脑力来处理已经获得的庞大信息。
思维导图法正是一个运用脑力发展来获得及处理信息的现代工具。
在实际教育中,随着学生年龄与知识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关注文字,而忽视图像的作用,而图像跟文字比起来更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人记住,另外,大脑对彩色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且容易记忆。
思维导图具备二者特点,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发挥其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
目前小学一周英语的课时不多,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
教师教案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技巧
教师教案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技巧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教案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教案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技巧入手,探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
一、概述思维导图是将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工具,由中心主题和分支构成。
教师教案中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整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重点和难点,提供了一种有机的组织结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构成教师教案中的思维导图一般由中心主题、分支、节点和关联线四个组成部分构成。
1. 中心主题:中心主题通常用一个词或短语表示,代表教学内容的核心。
2. 分支:分支是以中心主题为基础,延伸出的相关内容,用于展开和扩展中心主题。
3. 节点:节点是分支上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关键概念、问题、例子等。
4. 关联线:关联线用于连接不同的节点和分支,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1. 选取合适的主题词:中心主题应该准确、简明地概括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
2. 分支的有机扩展:分支的扩展应该与中心主题紧密相关,有机地延伸出相关的知识点,避免过度分散。
3. 节点的明确描述:节点上的内容应该清晰、准确地表达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利用关联线表达关系:关联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样式展示不同的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5. 重点标注和强调:通过加粗、高亮等方式,将重点内容标注出来,突出关键知识点和难点。
6. 图文并茂:在思维导图中可以插入图像、表格、示意图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视觉效果。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1. 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提前为学生呈现课堂内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2. 课堂导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
刘淑华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14(000)019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刘淑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水初级中学,佛山,5282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理教师,请做另一种英雄——一个心理教师自我定位的成长 [J], 陈丽丽
2.做一行爱一行,有为才有位——一位中学心理教师的二十年工作小结 [J], 杨静平
3.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心理教师 [J], 丁光木
4.巧用思维导图建构小学音乐课堂学习新模式巧用思维导图建构小学音乐课堂学习新模式 [J], 陈琨
5.秉有为志做有为人创一流学校康有为纪念小学走特色发展之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发布时间:2021-09-15T03:43:39.562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8期作者:孟淑萍[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用好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孟淑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学 221144【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用好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教师需要重视这方面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复习效率虽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太过于复杂的知识点,但也应当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已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实践,教师可以尝试转变思路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工作之中,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下文中笔者立足于实际授课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且针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见解,希望对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创新改革有所帮助。
一、传统初中数学复习课的问题与弊端分析过去,数学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复习课时大都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课堂组织模式。
首先会对具体需要复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然后会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对应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回顾。
最后会通过考试或是课后作业的方式来验证学生的实际复习效果。
虽说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具体的复习任务,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
但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却毫无益处,而且会让学生对这种复习方式产生依赖感并且限制住学生的思维。
【1】久而久之,学生会将主要的学习经历放在复习课上,会希望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技巧剖析来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有理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
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复习活动时大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题,只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对应的运算技巧。
即便运算技巧的训练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只是以布置练习题为主完成各个环节的复习工作,却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最终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_1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发布时间:2021-01-15T16:04:16.3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作者:王金华[导读] 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可以促使初中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全面提升,让学生养成一个相对比较优质的综合能力,在完成初中数学复习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更加全面。
王金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000摘要: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可以促使初中的数学教学效率获得全面提升,让学生养成一个相对比较优质的综合能力,在完成初中数学复习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更加全面,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优化数学复习的整体内容以及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实现在进行初中复习课过程当中的教学价值,而使用这种相对较为先进的教学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复习课的教学,可以让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都得到优化,并且可以组织一个更加全面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得到巩固,并且可以充分的实践课程价值。
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方法。
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教学;知识网络引言:初中阶段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未来的学习以及高考,所具备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成绩想要提升,除了要促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之外,不管是在课上复习,或者是在课后复习,都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数学复习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要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所学的数学科目,让学生可以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拥有更高的效率,让教学质量能够有所保障,提高学习成绩。
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复习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课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备的足够充分,学生才能够学有所得。
通过思维导图完成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来完成课程制作的任务。
巧用“思维导图”,架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
巧用“思维导图”,架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作者:李婉华来源:《天津教育·中》2021年第08期【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正是搭建学生思维与知识的桥梁。
因此,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巧用思维导图激增学习兴趣、架构框架理解、增强写作效益、落实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打破固化的思维方式,有条理地整合不同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课堂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34-02【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potential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everyone. The use of mind maps in teaching is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students' thinking and knowledge. Therefore, based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use mind maps to increase learning interest, structure framework understanding, enhance writing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 autonomous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break the solidified way of thinking and integrate different knowledge in an orderly manner.【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Mind map; Classroom learning思維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工具,它既能让学习的主体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又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更加清晰,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巧用思维导图,建构学习思维
巧用思维导图,建构学习思维发布时间:2022-07-22T06:09:16.0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5期3月作者:解乌仁图雅[导读] 英语不但是一门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科解乌仁图雅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英语不但是一门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科,还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要结合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将课本中的枯燥文字变得更加明了透彻,便于学生理解。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但可以有效辅助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引领英语课堂教学走向精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加深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度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度,使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掌握文章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阅读文章本质内涵的有效挖掘,引导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含义。
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还可以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如在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时,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文章进行分层次,以文章的主题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利用思维导图有效描述文章的层次逻辑,引导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文章的关键词和重点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文章分析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
2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词汇的学习效率和速度对于我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来讲,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所以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较为吃力,对于一些英语单词的背诵,英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和灌输式记忆,久而久之就磨灭了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影响了小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印象,英语学科的学习也逐渐会演变为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大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小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借助可视化导图,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借助可视化导图,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作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第01期[摘要]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双气泡图、鱼骨图、树状图、坐标图、蝴蝶图、金字塔图等图示,实现思维从抽象到具象、从模糊到清晰的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整合、创新求异、批判质疑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阶思维;可视化导图;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1-0039-03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它有低阶和高阶之分。
心理学家一般把识记、理解、应用等层次的思维划分为低阶思维,把分析、评判、创造等层次的思维划分为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
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图示等可视化思维工具能转变思维过程,将隐形的思维变为可视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全面辨析事物的思维模式,最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指向分析整合的图示运用分析整合能力是分析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就要通过综合运用分析、判断和比较等方式,客观理性地解读文本;就要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细致地寻找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双气泡图和鱼骨图等图示,引导学生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整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
(一)利用双气泡图分析问题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几个部分,探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每部分与总体结构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立体的思维模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巧用思维导图 实现高效课堂
巧用思维导图实现高效课堂作者:张西波郝维红周丽静丁妍妍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第06期摘要: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梳理出改进的方向,并在词汇教学、篇章教学、写作教学中恰当应用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农村小学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6-0039-02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发散、高效的思维模式,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很多领域,堪称思维的“地图”,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是发散性思维的源点,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好像梅花的花蕊。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自然的思维方式,而梅花的五个花瓣就仿佛发散的各种思维,借助梅花形状制作思维导图,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弘扬了我们学校的特色“梅韵飘香”。
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通过形象化的文字体现思维过程,可以助力学生系统地梳理、归类重点知识,实现思维可视化。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课的母语(汉语)主体影响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下面简要谈谈本校运用“思维导图”来弘扬学校“梅韵飘香文化”,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些探索。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又可以称为心智导图,可以直观、高效地表达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在顺应大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文字将想法反馈出来。
梅家村小学结合“梅韵飘香”特色,借助梅花的花蕊、花瓣,直观地呈现大脑思维,又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比较单调的信息变为直观、美丽、易记的梅花样式,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能的实践与探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能的实践与探究
喻春花
【期刊名称】《进展:教学与科研》
【年(卷),期】2022()4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把隐性的思维显性化的思维工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图形技术。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厘清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而提高课堂效能。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恰当运用思维导图,能搭建知识支架,重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本文在笔者一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思维导图的特点价值、使用原则以及使用思维导图时应注意避免的几种错误倾向,以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切实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能。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喻春花
【作者单位】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
【相关文献】
1.探究怎样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
2.探究怎样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
3.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与实践
4.
基于标准轻负高质提升教学效能——\"3+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差异化的实践探索5.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借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_1
巧借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发布时间:2022-10-04T16:39:08.58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2期作者:刘贺芳[导读]刘贺芳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初级中学 073000【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人们发散思维的工具,借助图形、文字等方式,将各元素关系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使用起来也非常简便、高效。
将这种思维工具运用到语文课堂上,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用于作文教学中,可以创新性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使语文作文教学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思维导图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9-114-01引言: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地位尤其突出。
把思维导图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作文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1]。
以下主要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一、利用思维导图合理选择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作文教学的素材选择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思维导图是教师的"好帮手",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更好的对素材进行选择。
比如,人物刻画是初中教学当中的重点写作内容,要求初中生对身边的人、事、物进行刻画描写。
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妈妈、爸爸,以及身边的同学等,如爸爸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妈妈为了照顾家人而劳累,同学每天都有自己开心和烦心的事这些都可以进行刻画,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2]。
但也正因如此,素材的选择和描写可能会面临着千篇一律的情况。
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思维导图引进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人物的刻画。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将需要刻画的对象标注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明确关键词后,从不同方面进行选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师成长〔关键词〕思维导图;有为;心理教师时下,不少心理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孤军作战,甚至有时会被安排其他杂务,以至于一学期下来,似乎总是忙忙碌碌却“无为”。
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体验式课堂的心理课,也因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导致即使心理教师精心备好的课,也有学生觉得“心理课仅供娱乐”而让心理教师感到“无为”。
更可惜的是,一些心理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独特的技巧或智慧,但却因疏于记录而遗忘,导致一学期下来似乎并无所得。
甚至有些心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一些难得的经验或才能而让自己难以“有为”。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在个人及镇教研组成员的实践基础上,撰写了本文,以供同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它通常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以关键词或图像为一个子中心点,以放射线链接子中心点,以一种无穷分支的方式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外在表现图。
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直观易懂,通过构建这种具体化、可视化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专职心理教师梳理知识体系、提高课堂实效、提升心理咨询能力、深化教研内涵、促进专业成长,让努力付出的自己变得“有为”。
一、巧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心理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能有技巧地运用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抽取合适的部分与学生分享?这就需要教师梳理知识体系。
有清晰的知识框架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把知识渗透到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我们针对“自我认识”这一主题,以初中生教学为例,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学兰老师主编的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理论来源,采取了以下做法。
1.阅读理论教师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自我认识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关概念及逻辑关系。
2.构建导图利用Xmind软件,制作由“自我认识”为核心的思维导图。
3.分类标记初步画完思维导图后,在上面作标记:需要课堂渗透的知识打“√”;需要作为心理健康知识详细宣传的打“P”;心理咨询个案中常见的主题打“!”。
具体如图1所示。
4.自我剖析心理教师在所有最小子中心词汇后面作自我剖析,写出自己的状况。
例如,在“自我认识的教育——内容——活动内容——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的分支上,分别写出自己在这三个维度上是怎样的,用词汇或词组标记。
此外,还可以标记出备课时哪些内容自己比较擅长,哪些内容还需要学习和加强了解,教学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和关键,哪些内容点到即止。
思维导图简明扼要、逻辑清晰,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不但能发展心理教师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能加深教师对此课题的深入认识,从而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根据同样的原理,心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初中学段整体知识体系,使日常教学的活动设计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系统清晰、环环相扣且顺应学生心理的发展,使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系统,而不是各个主题的拼凑。
通过工作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思路。
同时,创建直观、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也有助于锻炼巧用思维导图 做“有为”心理教师□ 刘淑华图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19期(总第258期)4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19期(总第258期)教师成长 ■思维,使心理教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更好地与学生保持同步。
二、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实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许思安博士在一次心理学大会上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向主要有:全面化、专业化、信息化、特色化和整合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心理体验,更强调体验的升华。
现有的心理课堂存在一些不足:过于活动化,缺乏认知的提升,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性。
引进思维导图,能更形象、具体地深化学生对于一些心理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收获心理的愉悦与认知的提升。
以“我是谁”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搭建框架在相关活动、感性体验过后,学生以“我是谁”关键词为核心,用圆圈圈起来作为中心点,并根据教师授课内容,发散性向四周画射线并标记子中心点: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然后从三个子中心点出发画线,继续向四周放射。
构图时,建议用不同颜色画图,以更好地激活大脑。
2.自我探索构建基础思维导图框架后,根据括号内提示(教师课堂指引)在次子中心点后填上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
如在“心理我”后,引出两个次子中心点:优势、仍需完善的方面。
优势可以是乐观、坚强、自信等,仍需完善的方面可以是胆小、害羞、自卑等。
又如“社会我”后引出至少三个次子中心点:角色1、角色2、角色3,对初一学生而言,此处可以是“中学生”“室友”“哥哥/弟弟”“同学”“儿子/女儿”“师弟师妹”等(见图2)。
通过这两个步骤,自主设计、色彩缤纷又充满创意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指引、有趣味的自我探索,避开了空洞乏味、泛泛而谈的理论讲解,既有趣又有收获,提高了课堂实效。
但思维导图的魅力远不止这些。
为提高课堂实效,还可以继续以下步骤。
3.脑力激荡学生各自填完后,小组间相互交流:哪些需要补充,哪些有疑惑,哪些尚不清楚,彼此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此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设计者需要作好标记:哪些是理想自我(记作“?”),哪些是现实自我(记作“△”)。
标记完毕后,小组成员还可以思考对方尚待挖掘的方面,以帮助对方不断完善。
若想深化学生对“自我”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周哈里窗”的四个元素,标记:公开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第四个子中心词:认识自我的方法。
讨论有哪些方法,记录下来,课后可以继续认识自我。
4.课后汇总教师收回思维导图,统计相关数据,并以此为依据,了解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提高心理教师的工作实效。
三、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咨询水平巧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咨询水平,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有利于自我检查;第二,有利于自我反思。
学校心理教师一方面担当着育人者的角色,是一种知识分享者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承担着心理咨询员的角色,需要价值中立。
有些学校的心理教师甚至承担着班主任的角色,作为班主任,多少要带点威严。
因此,心理教师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前,必须先进行角色定位,梳理思路,才能更好地进入“咨询员”角色,开始咨询过程,引领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索及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事先在头脑中构思咨询的相关内容,有助于马上进入角色。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有时甚至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能建立图3的思维导图模型,便可以对出现的问题有较清晰的分析,从而寻找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此图依据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制作,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确定影响咨询效果的问图2图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19期(总第258期)■ 教师成长题是什么。
如“多次来访都诉说同样的问题”等。
其次,确定问题的来源是来访者自身的原因、咨询师的原因,还是其他变量,或者三种原因都有。
最后,从具体原因逐项反思内容。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心理教师处理个案的能力,帮助心理教师梳理处理个案的思路,避免一出现问题就自我绕圈,影响咨询进程又影响自己的生活。
心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自查和反思,能为塑造“有为”专职心理教师打造强有力的“专业武器”。
四、巧用思维导图深化教研内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师只有善于反思和总结,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有所进步,实现自我成长。
但心理教师的日常工作非常琐碎,因此“上完一堂课后要好好记录”往往力不从心。
那么,如何在这些经历中找到促进自我进步的契机,挖掘教研的落脚点?引入思维导图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及时捕捉关键信息,从而提升教研内涵,将教研工作做细做深,为塑造“有为”教师夯实基础。
具体做法如下。
1.整体规划按照图4的框架,初步搭建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并填上具体内容。
2.及时记录每完成一项内容,则在思维导图最小的子中心词后面写上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
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写上去,供日后继续思考。
如果希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心理理论简要分析遇到的困扰。
例如,笔者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的总结性思维导图中,在“总体收获”后写到:“遇到困难,要先想办法(避免先埋怨)。
”此时,笔者继续思考发现,这个感悟正好吻合了所学的NLP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的12条前提假设之一:“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这个小小的觉察,让笔者调动了思维,并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了理论。
3.定期交流利用区、镇教研机会以及QQ 群等途径,根据思维导图上的记录,与同行交流,互答疑惑。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教师各自利用思维导图作总结后再分享。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到的东西更多更细致。
例如,某位心理教师上课仪态非常好,笔者以前一直以为那是与生俱来,无法模仿的。
后来通过对她的思维导图的细节分析才发现,原来可以通过“对着镜子练习”“模仿绘本动画”“教室里的个人剧场”等方法来改进仪态。
4.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不足的方面(例如活动需要跟进和补充、需要增加主题宣传、课堂管理增加了新的问题、教学回馈需要改进等),应及时完善并在思维导图上补充说明。
笔者在一次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跟某个班的心理科代表交流较少,而这个班的纪律恰恰比较散漫。
当笔者意识到这点后,加强了与该科代表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了一些情况并作出调整,此后该班上课的纪律有所改善了。
由此笔者又得出了一条新的感悟:要加强与心理科代表的沟通。
5.撰写论文每学期或学年,从思维导图所记录的内容中,选取特别有代表性的一点,进行详尽的整理、思考、探究,并撰写成教育教研论文。
笔者及教研组成员每学年的教学论文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巧用思维导图的效果及反思经过一个多学年思维导图的运用,笔者及教研组成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多篇论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上,撰写论文、参加活动课比赛都在南海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利用思维导图之所以能促使努力付出的心理教师“有为”,原因还在于以下几点:1.全面总结,让经历“有迹可循”;2.推动行动,让思维“遍地开花”;3.关注细节,让发现“无处不在”;4.开拓思路,让困境“柳暗花明”;5.操作简洁,让时间“不是问题”。
但是,每个人的成功方式多种多样,思维导图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已,只有当心理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职业使命感,并愿意付出努力去提升自我、实现职业价值时,思维导图才有意义,才能让心理教师在忙碌过后,能体会到“有为”,并且能因“有为”而实现“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