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材料
中国文学史
一、神话的功能•1、神话是维系个人与群体的精神纽带。
神话往往可以带给先民以归属感,甚至一直到后来的历朝历代,神话都成为维系社群和政治的重要手段。
•2、对于上古先民来说,神话是宣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寻求生命意义的重要途径。
•3、神话保留着大量的历史记忆,是一个部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精神宝库,是后人研究一个地域、民族心灵史的重要资料。
比如说,中国人心中的天地宇宙意识,大概与先民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有关。
二、保存中国上古神话的主要文本•《山海经》•《诗经》中的雅颂部分•《楚辞》各类史书、诸子、杂家,文物。
三、中国神话应对的基本问题•1、宇宙的起源•还有化生神话:•2,宇宙、自然的秩序•3,灾害和战乱战争主题:•4,族群起源四、中国神话之精神•1、敬重生命,(求生存,重繁衍,望不朽)•2、刚健不屈,(意志力、生命力之勃发)•3、天人谐合,(人与世界混沌相处,亲密无间)4、神与物游,(渴望自由的心灵)五、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1、中国神话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诸神谱系。
•2、中国的神话人物,除个别的以外,均是为民除害或为民带来福利的英雄;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诸神却斤斤计较,甚至沉溺于情欲,个性相当丰满。
•3、中国神话中由神所统治的政治秩序和人伦秩序很庄严,不容反抗和亵渎。
而希腊神话经常是反现存秩序,甚至是反人伦的,而且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六、神话与中国文学传统1、神话是典故的源头和文学创作母题的宝藏。
•2、神话是文学想象力的源头。
3、神话是文学作品的意义之源。
七、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一)、历史化。
•(二)理性化。
一部分神话的思想升华为哲学。
更多的神话被纳入了儒家的文化系统之中•神话的历史化、哲学化、理性化和人文化,作用是双面的。
一方面,那种迷离恍惚瑰怪奇特的想象力自然萎缩了。
但是,另外一方面,理性觉醒,人性张扬,而且,神话之部分精神,流贯于诗经、楚辞、诸子、史传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血液。
文学史资料
文学史文学是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递着文化与价值观。
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品的特色。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口头传统。
古代文学包括史诗、神话、民谣等形式,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的内容。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是欧洲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宗教是中世纪文学的主题之一。
许多中世纪文学作品反映了对上帝和信仰的探索,如但丁的《神曲》。
此外,中世纪骑士文学也是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描述了骑士的勇气、荣誉和忠诚。
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文艺复兴文学注重个人主义和人文主义,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模仿使文学风格更加华丽优美。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受到现代化的影响,文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颖文学流派相继兴起。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作家海明威等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同时,女性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逐渐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力量,反映出不同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情感表达。
总结文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启迪,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艺术形式,不断与时俱进,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文学史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魅力,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填空题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填空题复习材料基于袁世硕主编马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部分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的初创大多产生在尚无文字记载的原始时代,开头述说是其基本传播方式。
2、神话,即关于神异形象的故事。
3、神话产生在氏族群体的口耳相传之中,群体意识也成为上古神话的重要内涵。
4、关于神话的产生,就思维而言,最初多应是基于“”观。
5、今见保存上古神话较多的著作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6、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大神当首推女娲。
7、女娲最著名的故事是女娲造人。
8、女娲的另一件重要事迹“炼石补天”,则已属于再生神话。
9、直接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是“嫦娥奔月”。
10、“神羿射日”和“鲧禹治水”直接呈现的是人与自然的主题。
11、神话思维天然是思维。
12、神话天然富于形象性和想象力。
13、神话这种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形象创造,使它在表现形式方面更属于以为特征的浪漫文学范畴。
本章答案:1、口头讲说/口头讲述2、神异形象3、群体意识4、万物有灵5、淮南子6、女娲7、造人8、再生9、嫦娥奔月10、人与自然11、诗性12、想象力13、超现实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作品,多以散体文字为主,皆具实用功能。
2、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作品,包括甲骨文、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及《尚书》中的之文。
3、迄今可见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是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4、甲骨文和铜器铭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今见最早的书面散文作品。
5、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的龟甲兽骨文,有王室活动记载,更多为占卜记录,因此又称。
6、保存完整的甲骨卜辞包含前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
7、,乞求年丰人安,是甲骨卜辞的基本主题。
8、较为完整的卜辞记录不仅刻下了贞辞和断辞,还记载了占卜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占卜后发生的事情,因此已初具的雏形。
9、铜器铭文,亦称或金文。
10、卦爻辞用来表明寓意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比喻、象征、等手段的天然运用和短语谣谚等句式的大量出现,因此在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方面独具风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 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 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 、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 、气势之美 . 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 、幽默、反讽等. 《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 二 ,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 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 . 《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 . 注释体叙事 . 《我的菩提树》 .3 、哲理思辨 . 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 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 , 而思考和分辨能力 , 只能来自学习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 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 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 , 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 . ( 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 . “何以解忧 , 唯有下棋” . “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 . ”(《庄子·天运》)( 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 捡垃圾老头说 , 棋道中“柔不是弱, 是容 , 是收 , 是含” . 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 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 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 ( 3)庄子的道 . 即人有精神的追求, 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 . 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 一律说“爸爸爸”, 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 , 他就翻个白眼 , 咕噜一声“X 妈妈” , 除此之外一律不懂.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 , 意味着愚昧与落后 . ( 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 , 象征迷信与落后 , 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 . ( 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 , 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 , 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 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 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 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 ,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 , 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 3)更新了小说观念 ,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 ,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 .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 . 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先锋小说 :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 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 等 .2 、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 .(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 ( 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 ( 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 . ( 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 ( 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 ( 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 . 活着的非本真存在. (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 1)命运 .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 . (2)社会、历史的因素 . ( 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 , 即家破人亡 . (三)抗拒命运与苦难 . 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 . “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 、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 .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 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 .( 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 ( 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 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 . )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 、女性欲望的压抑: 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 、疯癫与死亡 . 女性悲剧命运 .5 、新一轮历史循环.6 、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 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 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 . 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 、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 . 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 .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 、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 、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 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 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 、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 . ( 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 有家产(有药房等) , 但从不放弃劳动 , 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 . 要儿子进山背粮 , 体验劳动的艰辛. 注重子女的教育, 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 ( 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 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 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 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 . ”( 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 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 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 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 颠覆了抗战历史 , 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 ( 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 , 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 , 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 .c 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 1)商业性 . (2)叛逆性 . ( 3)反讽性 . ( 4)局限:缺乏深度, 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 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 ,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 ,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 ,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 ,在新写实小说中 , 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 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 ,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 , 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 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 . 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 . 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 . )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 、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 .3 、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 .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 , 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 , 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 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 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 、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执着、坚韧地活着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 .4 、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 . 《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 . (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 (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 )二 , 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 ( 1)亡灵视角 . (第八子)( 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 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 ( 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身份)认同. 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 、男权抗拒 .3 、姐妹情谊 . 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 它接近爱情 , 又超乎肉欲 . 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 、自叙性 .2 、“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 、诗性语言 . 《“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 高高飘扬 , 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 洁净、高级、无可换回. ”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 、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 、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 岁发表作品 , 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 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 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 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 .2 、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 、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 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 、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 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 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 . 叶辛《蹉跎岁月》.2 、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 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 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张承志的《黑骏马》.3 、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 .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 、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 揭示存在的荒诞性 . 王小波《黄金时代》.( 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 . 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 .)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 .2 、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 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 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 .3 、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 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 、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 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 , 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 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 . 如舒婷《祖国呵 , 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 如杨炼的《诺日朗》, 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 .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 象舒婷的《致橡树》, 写两株橡树根相连 , 枝叶相依相偎 , 既有爱情的主题 , 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 .2 、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 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 、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 . 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1.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2.元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用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
北宋末年开始流行江,浙,湖,广一带的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至南宋盛极一时,元灭南宋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并流传到江西安徽等地,形成各种不同声腔而逐渐发展成新的地方剧种。
在形式上,它综合了宋代众多伎艺,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3.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作品“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4.今古奇观:《今古奇观》是一部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话本集。
编选者抱瓮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末。
奇观:奇异的景象。
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5.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续,段落整齐6.院本:院,妓院。
本,金。
是代言体,元代杂剧发展前身。
7.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元代中期的馆阁文臣,诗歌典型地表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在艺术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整一性,即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词典雅,不追求情感或个性的激烈表现,在史学观念上崇尚雅正。
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明人胡应麟评四家,说虞集“典而实”、杨载“整而健”、范梈“刻而峭”、揭傒斯“丽而新”,指出四家诗风各异。
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外国文学下学期复习材料
外国文学史下学期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奥勃洛摩夫性格: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
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2、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指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马克思称赞他们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的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比较浓,认为他们向世界揭示的社会真理,比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3、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十九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目的在于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
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表,揭示其中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抨击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主独立,主张妇女解放,等等。
其目的是在呼吁进行社会革命,带有改良主义色彩。
4、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1不以暴力抗恶。
2道德的自我完善。
3博爱思想。
5、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
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6、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
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期末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册(考题方向)一、填空(分值不确定)1.建安风骨中,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鲁迅称曹丕的时代为文学自觉的时代。
3.锺嵘评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4.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5.《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的作品。
与《幽愤诗》合读,能感受到诗人的词锋爽利、语气清俊。
6.太康诗人潘岳以美貌和歌赋权贵著称。
太康诗人以陆机和潘岳为代表。
7.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8.陶渊明任彭泽令八十余日后,奔丧弃官,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
9.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10.南朝民歌保留在《乐府诗集》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1.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写在任永嘉太守后。
12.锺嵘在《诗品》中评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13.南朝诗人谢朓注重声韵之美,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14.杜甫称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5.江淹的别赋和恨赋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16.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17.《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0.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书中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
21.王国维称李煜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公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22.闻一多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3.王昌龄被称作“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
24.《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切。
25.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他第二次入幕的作品。
26.李白有着浓厚的神仙道教信仰。
27.元结的《箧中集》收了沈千运、赵微明、梦云卿、张彪、元季川、于、王季友的二十四首诗。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材料
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批评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胡风向党中央递交了长达30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一一反驳林,何等人对他的批评,提出了改进文艺组织领导方式的意见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十七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理论建构,它深深地规划与制约了十七年文学的创作与理论,批评。
《孽子》是白先勇至今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刘振霞《一地鸡毛》,王蒙《活动变人形》,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茹志鹃《百合花》。
叙述是马原故事中的主要行动者,推动者和策演者。
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西方文学史复习材料
古罗马三大诗人:古罗马三大诗人分别是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①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②是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
《诗集》是他抒情诗的代表作,《诗艺》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
③擅长编写故事,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人变动植物的故事,是最早的异形描写,集古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揭露罗马上层社会的堕落。
古希腊抒情诗:抒情诗源于民歌,它是伴着音乐歌唱的.抒情诗有许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琴歌以竖琴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和阿那克里翁,合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品达。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相传是由叫荷马的诗人创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此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用神话的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俄林波斯神系:指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新辈神谱,从雷电神宙斯到家神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他们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但也具有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有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等特点。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古代文学史复习材料大二下.doc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 北朝作家如卢思道《从军行》、杨索《出塞》、薛道衡《昔昔盐》2. 上官体上官体是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山上官仪形成的一种诗风。
上官体工于格律,与宫廷诗发展相适应。
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体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Z气。
3.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1. 文章四友:崔融、苏味道、李娇、杜审言。
5. 五律定型是山宋之问和沈徐期最后完成的。
他们活动的时代大致匝合,彼此之间有很多交往。
他们一起为五律的定梨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五律定型,主要是约句准篇,冋忌声病,即确定五律的句数和篇幅,共八句,整齐的五言句。
避免各种声病,主要指确立了五律的声律规范,即粘对律。
五律定型了,七律的定型就顺水推舟。
因此在五律定型后不久七律也定型了。
6. 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的38首《感遇》。
他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屮。
7.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1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來,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1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來,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9.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1. 盛唐的诗人群体:%1王维、孟浩然与创适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1王翰、王昌龄、李硕、崔颍、祖咏等创适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1高适、岑参等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2. 王维的诗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名的《網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晩年隐居辎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3. 王维的诗歌与孟浩然诗歌的不同:%1王维诗歌题材和风格都很丰自。
边眾诗、游侠诗、女性诗都有将彩之作。
这些作品多数写于早年,表现出生命的激情,被入谷仙介称为“充满年情感”。
西方文学史复习材料
古罗马三大诗人:古罗马三大诗人分别是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贺拉斯是奥古斯都时期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
《诗集》是他抒情诗的代表作,《诗艺》是他文学评论的代表作。
奥维德擅长编写故事,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人变动植物的故事,是最早的异形描写,集古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揭露罗马上层社会的堕落。
古希腊抒情诗:抒情诗源于民歌,它是伴着音乐歌唱的.抒情诗有许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琴歌以竖琴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和阿那克里翁,合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品达。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创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此记载的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汇,用神话的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
俄林波斯神系:指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新辈神谱,从雷电神宙斯到家神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他们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但也具有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有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等特点。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雷雨》文学史拓展阅读材料
《雷雨》拓展阅读材料作家作品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得以见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繁杂斑驳的社会现象,为话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南开中学,南开新剧团,改编主演多部著名话剧作品,并担任校刊的戏剧编辑。
处女作《雷雨》作于1933年(高中毕业开始构思,大学毕业时完成),经巴金推荐发表引起瞩目,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1936年发表《日出》,两部剧作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开端,从而一举奠定了曹禺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的重要地位。
其他代表作:《原野》《北京人》等。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戏剧在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鲁家住房)内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纠葛,既揭示了封建家长专制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从封建家庭的毁灭预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又从关注人类自身命运和复杂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物心灵深处,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灵魂,从而使这出经典剧作的意义超越了社会政治,超越了时代历史,上升到对人性与命运的双重思考的高度。
《雷雨》卓越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不少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
繁漪是《雷雨》中最具艺术光彩和精神震撼力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最鲜明、最丰满生动的女性形象之一。
曹禺是深爱这个人物的。
在他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的女性。
她受过新思想的影响,追求过独立的个性,渴望真爱的婚姻生活,但命运却把她抛入周家这口“残酷的井里”。
冷酷专制的周朴园把她当作家里的一个摆设,将其禁锢在犹如监狱一般的周公馆,使她活得不成人样,“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她没有就此拖妥协,为了追求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她敢于蔑视传统伦理道德,爱上周朴园“前妻”的儿子周萍。
然而,这个引诱她走上“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的大少爷只是利用她来填补自己感情的空虚,并且在潜意识中反抗其父亲的专制权威。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材料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A. 宇文虚中B. 董解元C. 元好问D. 党怀英2.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A. 萧观音B. 党怀英C. 董解元D. 元好问3. 白朴所写的着名历史剧是B..A. 墙头马上B. 梧桐雨C. 赵氏孤儿D. 李逵负荆4.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A. 爱情喜剧B. 历史剧C. 神仙道化剧D. 讽刺喜剧5.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A. 王实甫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白朴6.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A. 陈抟高卧B. 青衫泪C. 汉宫秋D. 墙头马上7.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D. 马致远8.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A. 高文秀B. 尚仲贤C. 纪君祥D. 李好古9. 双献功的作者是D..A. 尚仲贤B. 李好古C. 纪君祥D. 高文秀10.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A. 康进之B. 李好古C. 高文秀D. 尚仲贤11. 西厢记共有D..A. 一本四折B. 五本二十折C. 四本十六折D. 五本二十一折12.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A. 王实甫B. 马致远C. 关汉卿D. 白朴13.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A.单刀会 B. 窦娥冤C. 救风尘D. 望江亭14.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15.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A. 鲁斋郎B. 窦娥冤C. 蝴蝶梦D. 绯衣梦1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A. 乔吉B. 郑光祖C. 钟嗣成D. 宫天挺17.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A. 倩女离魂B. 梅香C. 两世姻缘D. 杨州梦18. “元曲四大家”是C..A. 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B.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C.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D. 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19. 周德清的一部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着作是B..A. 四声切韵B. 中原音韵C. 录鬼簿D. 太和正音谱2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着作录鬼薄的作者是D..A. 郑光祖B. 周德清C. 乔吉D. 钟嗣成21. 琵琶记的作者是A..A. 高明B. 元好问C. 马致远D. 汤显祖22. 琵琶记是D..A. 元杂剧B. 诸宫调C. 散曲D. 南戏23. “南曲之祖”指的是C..A. 张协状元B. 荆钗记C. 琵琶记D. 拜月亭记24. 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是B..A. 关汉卿B. 马致远C. 白朴D. 王和卿25. 马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曲是A..A. 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B. 中吕·阳春曲“题情”其五C. 越调·天净沙秋思D.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26. 元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是A..A. 乔吉张可久B. 张养洁张可久C. 乔吉睢景臣D. 张可久贯云石27. 小山乐府的作者是D..A. 乔吉B. 张养浩C. 刘时中D. 张可久28. 元朝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是A..A. 虞集B. 赵孟頫C. 姚燧D. 揭傒斯29. 元代后期杰出的少数民族抒情诗人是C..A. 虞集B. 刘因C. 萨都剌D. 杨载30. 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C..A. 白居易体白体B. 诚斋体C. 铁崖体铁体D. 半山体31. “元诗四家”中诗歌内容量丰富的是B..A. 虞集B. 揭傒斯C. 杨载D. 范梈32. 杨维桢诗被称为D ..A. 乐府体B. 香奁体C. 宫体D. 铁崖体33. 着名诗选、诗话兼诗论瀛奎律髓的作者是C..A. 严羽B. 司空图C. 方回D. 刘克庄34. 明初;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散文家是D..A. 袁宏道B. 张岱C. 刘基D. 宋濂35. 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C..A. 山水游记B. 人物传记C. 寓言体散文D. 杂文36. 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A..A. 茶陵诗派B. 前七子C. 台阁体D. 公安派37.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C..A.后七子 B. 茶陵派C. 前七子D. 公安派38.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群体是D..A. 公安派B. 竟陵派C. 茶陵派D. 后七子39. 明代中期;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AA. 唐宋派B. 茶陵派C. 公安派D. 前七子40. 唐宋派中;真正能继承唐宋散文真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是B..A. 茅坤B. 归有光C. 唐顺之D. 王慎中41. 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C..A. 袁宗道B. 张岱C. 袁宏道D. 归有光42. 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是A..A. 张岱B. 王思任C. 袁宏道 .D. 陈继儒43. 公安派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C..A. 袁宗道B. 谭元春C. 袁宏道D. 钟惺44. 竟陵派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A..A. 幽深孤峭B. 独抒性灵C. 慷慨悲壮D. 清丽婉转45. 受三国演义影响;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是C..A. 英烈传B. 西汉通俗演义C. 列国志传D. 开辟演义46. 受水浒传影响;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是A..A. 杨家府演义B. 隋唐演义C. 唐书志传D. 岳武穆精忠传47. 受西游记影响;神魔小说申最为出色的着作是D..A. 西游补B. 三遂平妖传C. 唐钟馗全传D. 封神演义48. 封神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B..A. 甄传B. 许仲琳C. 熊大木D. 冯梦龙49. 代表明清两代小说理论最高成就的是A..A. 金圣叹B. 李卓吾C. 冯梦龙D. 胡应麟50. 最能代表金圣叹小说理论的论着是C..A. 关于庄子的评点B. 关于西厢记的评点C. 关于水浒传的评点D. 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51.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D..A. 王世贞B. 屠隆C. 冯梦龙D. 兰陵笑笑生52.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中金瓶梅属于B..A. 历史演义小说B. 世情小说C. 英雄传奇小说D. 神魔小说53. 确定冯梦龙作为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是他编纂整理了拟话本小说BA. 石点头B. “三言”C. “二拍”D. 西湖二集54. 凌蒙初影响最大的拟话本小说是A..A. “二拍”B. 醉醒石C. “三言”D. 欢喜冤家55. 拟话本小说出现在A..A. 元末明初B. 明中叶C. 明末D. 明嘉靖年间56. 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A..A. 王世贞B. 李贽C. 李攀龙D. 陈子龙57. 明代戏曲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D..A. 南戏B. 杂剧C. 变文D. 传奇58. 奠定汤显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大家地位的作品是其“临川四梦”中的B..A. 紫钗记B. 牡丹亭还魂记C. 南柯梦记D. 邯郸梦记59. 汤显祖牡丹亭的故事线索所依据的话本小说是C..A. 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B. 刘敬叔的异苑C .杜丽娘记或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D.冯梦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60. 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C..A. 屠隆B. 王骥德C. 沈璟D. 阮大铖61.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D..A. 梅鼎祚B. 王骥德C. 沈璟D. 汤显祖62. “汤、沈”之争的焦点在于A..A. 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临川派强调文学性B. 吴江派强调语言本色而临川派强调骈俪C. 吴江派主张复古而临川派主张革新D. 吴江派主张语言雅化而临川派强调“本色”63. 王士祯提出了A..A. 神韵说B. 肌理说C. 性灵说D. 格调说64. 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C..A. 王士祯B. 查慎行C. 沈德潜D. 袁枚65. 肌理说的提出者是D..A. 袁枚B. 沈德潜C. 赵执信D. 翁方纲66. 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B..A. 顾炎武B. 袁枚C. 翁方纲D. 王士祯67.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A..A. 朱彝尊B. 陈维崧C. 周济D. 张惠言68. 代表清词最高成就的作家是B..A. 张惠言B. 纳兰性德C. 朱彝尊D. 陈维崧69.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D..A. 厉鹗B. 纳兰性德C. 朱彝尊D. 张惠言70. 除张惠言外;常州词派中影响较大、在词论方面贡献较大的作家是A..A. 周济B. 张琦C. 厉鹗D. 董士锡71.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A..A. 桐城派B. 阳湖派C. 公安派D. 竟陵派72. 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B..A. 刘大櫆B. 姚鼐C. 方苞D. 梅曾亮73. 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派别是B..A. 阳羡派B. 常州派C. 阳湖派D. 竟陵派74. 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D..A. 陈维崧B. 袁枚C. 胡天游D. 汪中75. 清代影响最大的才学小说是B..A. 张南庄的何典B. 李汝珍的镜花缘C. 随缘下士编辑的林兰香D. 李海观的岐路灯76. 俞万春创作的水浒续书是D..A. 水浒后传B. 后水浒传C. 水浒续D. 结水浒传荡寇志77. 钱彩编、金丰增订的历史演义小说是B..A. 隋唐演义B. 说岳全传C. 说唐后传D. 说唐全传说唐78. 隋唐演义的作者是C..A. 钱彩B. 俞万春C. 褚人获D. 陈忱79. 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C..A. 聊斋志异B. 官场现形记C. 儒林外史D. 红楼梦80.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B..A. 闲斋老人B. 吴敬梓C. 金兆燕D. 吴趼人81. 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着作是A;A. 聊斋志异B. 虞初新志C. 夷坚志D. 阅微草堂笔记82. 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D..A. 儒林外史B. 三国演义C. 西厢记D. 红楼梦83. 红镂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B..A. 程伟元B. 高鹗C. 王希廉D. 脂观斋84. 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描绘市民参与政治斗争的剧作是C..A. 十五贯B. 一捧雪C. 清忠谱D. 渔家乐85.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着名戏剧理论家是A..A.李渔 B. 洪昇C. 吴伟业D. 李贽名词解释1.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2.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有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作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3.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4.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马、郑、白..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创作上;都有颇为突出的成就..5.元诗四家:元大德、延佑年间;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人选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向慕的着名人物而称誉诗坛;史称元诗四家..其中;虞集在元代中期文坛名声最着;他不仅能诗文;且为当时服膺程、朱理学的道学家;是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家文学思想的鼓吹者;并以其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6.铁崖体:元代后期着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7.话本:所谓“话本”;即“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着述..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8.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并未使南戏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在体制上较为自由;曲牌运用比较随便;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表演不拘一恪;各类角色均可歌唱..戏剧结构的时空辕换相当灵活..9.平话:平话;即讲史话本..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以弹唱的缘故..“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所以后人又把“平话”称为“评话”..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的描写;具有提纲性质..这便于说话人登台献艺时;根据各自的演说才能去发挥或增减..10.荆、刘、拜、杀:荆、刘、拜、杀;即元代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四剧中即可看出..“四大传奇”的曲文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指事道情;与人说话相似;朴素自然;具生活气息;这也是元代南戏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11.台阁体:明代永乐至天顺的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许多文人得官后以这种文风来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以致沿为流派..12.前七子:“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13.后七子:“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14.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15.公安三衰: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为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中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是由他提出来的..“公安派”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16.竟陵派: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由于这种孤僻情怀不是诗人自己的冲动;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显得十分枯涩..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17.明代传奇:明代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18.吴江派: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如沈自晋、沈自征、门生如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及其第子袁于令及追随者王骥德、范文若等..故这个明末着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19.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20.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要令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21.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22.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每讲一次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23.神韵说: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和宋代严羽的“妙悟”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中寻找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24.格调说: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与;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25.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岐路.. 26.性灵说: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27.浙西词派: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28.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英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29.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30.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迸人;故被称为“阳湖派”..他们在散文理论方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丽之特点.. 31.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着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着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着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32.诗界革命: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启发展众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诗界革命除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启超是发难者;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有丘逢甲、蒋智由等..“诗界革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作有深远影响;并在观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动作了准备..33.南社:南社与清末民初革命诗潮密不可分: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经过数年酝酿;1909年11月13日南社正式成立于苏州之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造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清廷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其虽为文人结社;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43、西汉文景之际,被称为“智囊”的是:晁错44、被刘勰喻为“辞刚而义变,文移之首也”的西汉文章是:《移书太常博士》45、被明代张溥称为“司马迁、杨恽之徒”的两汉之际的作家是:冯衍46、《遗黄琼书》的作者是:李固47、司马迁为继父业为太史令,是在汉武帝:元封三年48、“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这句话出自《史记》的:《太史公自序》49、《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50、陈子昂的贡献是:更加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提倡“风骨”、“兴寄” 、《感遇》三十八首开新的诗风、古文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地位51、《行行重行行》一诗最早收录于:《文选》52、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咏史》53、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杨修54、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还有缪袭55、参与了《汉书》一书写作的人物是:班彪、班昭、马续56、《蒿里行》被后人喻为“诗史”57、唐代擅长七言绝句的作家有王昌龄、李白、杜牧58、“文章当从三易”提出者是沈约59、被曹丕评为“体气高妙”的作家是:孔融60、“新亭对泣”的故事属于轶事小说61、“兴高而采烈”、“师心以谴论”,指的作家是:嵇康6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出自《与陈伯之书》6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64、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65、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66、曹植诗歌中,被称为“辘轳体”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67、初唐四杰的贡献是:反对绮靡文风、开拓了赋体骈文的境界、开启盛唐之音68、“徐庾体”指的是宫体诗69、“一洗《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的南朝诗人是阴铿70、西晋“善为哀诔之文”的作家是:潘岳71、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72、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的西晋作家是:陆机73、南朝各种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74、艺术上代表南北朝小说最高水平的是《搜神记》75、“李寄斩蛇”的故事属于志怪小说76、魏晋之际,开创我国五言古体抒情古诗体例的作家是:阮籍77、鲁迅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指的是《世说新语》7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文心雕龙》79、“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薛道衡80、隋朝有“斗酒学士”之称的诗人是王绩81、初唐时有“秤量天下”之称的诗人是上官婉儿82、沈宋对文学发展的贡献主要在律诗83、为初唐“五律之冠”的诗人是杜审言84、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的作品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5、被陆游称为“全诗信伟豪,笔力追李杜”的盛唐诗人是岑参86、盛唐边塞诗人最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是岑参87、宫体诗以萧纲、萧绎等为代表、内容以色情为主、格调不高88、“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刘长卿89、李煜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擅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90、被称作“诗囚”的诗人是孟郊91、“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92、提出“先立言而后体物”的古文家是刘禹锡93、白居易将《长恨歌》编在感伤诗94、晚唐最有成就的骈文作家是李商隐95、《唐风集》的作者是杜荀鹤96、《笠泽丛书》的作者是陆龟蒙97、“唐三百年中,不愧直言敢谏者”,指的是刘贲98、属于“竟陵八友”的作家是:谢朓、沈约99、词滥觞于六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100、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文学家是温庭筠101、李白不特别擅长的是七律102《诗经》作品中,与周宣王北伐相关的有《出车》、《六月》、《采芑》103、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具有爱国思想的有《采薇》、《载驰》、《无衣》104、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有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南辕北辙105、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06、魏晋时期,“改造文章的祖师”是指:曹操107、汉乐府诗的特点是:生动的故事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朴实凝练108、《孔雀东南飞》艺术上的特点是:五言体、整个故事基本由对话组成、浪漫主义的结尾方式、古今第一长诗109、西晋作家中,属于贾谧“二十四友”的是:潘岳、左思、陆机110、唐代通俗诗派的开创者是王梵志111、兰亭宴集的参加者有:王羲之、孙绰112、比较完整着记载女娲神话的是《淮南子》、《风俗通》113、宫体诗始于南朝梁代的萧纲1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115、后人以“笔姿轻俊,能转能藏”评价:曹丕的作品116、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资料一、中国古代文学史1、研究时限:从上古到清末;2、研究对象:此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流派、文学思潮等。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从思想内容上看,古代文学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①“爱国”与“忠君”。
②“民本”与“仁政”。
③重视政教合一,主张文学艺术要为政治和道德服务。
2、古代文学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的抗争。
3、古代文学表现对人事、对天命、对人在宇宙间地位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
4、古代文学表现出一种寻根意识和乡土情结。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是什么?1、它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心灵史。
2、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沃土。
3、中书西去,中国古代文学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朝代分期法:先秦文学→秦汉文学→代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五、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时期。
1、原始文学2、夏商文学3、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5、楚地文化与楚辞六、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
七、神话1、定义: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山海经》是著录神话材料最为丰富的一部典籍。
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全部保留在《淮南子》中。
八、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简狄吞卵》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九、中国神话蕴涵的精神: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十、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第一、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
现代文学史材料整理
文学社团1、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叶圣陶、茅盾、许地山、朱自清、冰心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继承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诗刊》(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强调音尺、音韵、平仄)、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绘画美(诗画相通)。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4、语丝社1924年成立,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等。
文艺思想:“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倾向现实主义《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文、随笔,其批评的文字“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
基本特色: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为其特点。
5、太阳社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
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等。
文艺思想: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
主要刊物:《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等。
主要贡献:与创造社一起倡导革命文学。
6、左联“左联”,即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
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
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
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一。
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
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史”的定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陈思和、王晓明两位青年学者提出了“重写文学史”的口号,1988年《上海文论》杂志发起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自此关于文学史的探讨学术界一直未间断过。
据我所知就有:1991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全国新时期文艺论争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与某些高等院校联合发起的1999年的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新世纪文学艺术战略名家论坛”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讨会,2001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2004年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学术研讨会。
2001年由复旦大学章培恒、陈思和两位知名学者在复旦学报(社科版)主持一年的中国文学史分期笔谈等一系列大型的学术研讨会。
这就印证了歌德的名言: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应该自由、民主。
但在1991年召开的研讨会上就有学者这样对“重写文学史”定性:“重写文学史”是对建国以来尝试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学观编写的现代文学史的“全盘否定”,实质上是用什么指导思想来写现代化文学史的问题,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采取“怀疑,批判乃至彻底的否定”[1]的态度。
这种上纲上线的定性就违背了毛泽东在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正因为如此,针对同一问题,现代作家、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施蛰存先生在1990年的《文学报》上也发表文章提出过不同意“重写”的意见,这两种观点尽管有相似之处,但其性质就有质的不同。
而后才出现了上述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而非“拳王争霸赛”。
在此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重写”文学史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呢?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关键的就是对“文学史”的理解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学史”呢?“文学史”究竟是“文学”的史还是文学“史”呢?王建先生曾从盖尔维努斯的文学史观看近代文学史的形成,这样对文学史作了界定:“作为一个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学史,即客观存在的原生状态的文学发展史,又称文学实践史;二是文学史实践,文学史的研究与撰写工作;三是文学史理论,即文学史的内在关联性,是关于文学史学科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文学史学”[3]。
著名的现代文学史家陈平原先生在北大讲座中也曾对此有个阐述:“世人提及…文学史‟,可能指的是具体的著作或课程,也可能是指相对抽象些的学科或者知识体系,所谓反思…文学史‟,不是指具体作家作品的抑扬褒贬,而是思索整个学科的来龙去脉”[4]。
北大的温儒敏先生也曾撰文指出文学史元理论的三个层次:“文学史、文学史实践、文学史学”[5]而美国的当代著名学者在分析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时曾这样指出:“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6]。
从以上几位先生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文学史”的理解有:文学发展史、文学研究专著、文学史教材、文学史史学、文艺学分支、文学史学科。
其实在我们谈论“重写”文学史涉及的主要是文学史研究专著(包括断代史、国别史、专题史)和文学史教材(主要是供大学本专科使用)以及文学发展史本身。
文学发展的本身是无法重写的,已成为“过去时”,但有关文学发展的研究专著或教材的体例、分期、史观等都是可以重构的。
我们从事文学研究的目的是接近或者说还原“文学”自身,但这只能是一种理想,正如数学中涉及到的抛物线,它无限接近轴,但始终是与轴重合的。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分析出是概念的理解的分歧。
现在整个学术界其实一直存在者这种争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争来争去不过是一个术语的理解的不同。
北大哲学系的吴园盛教授在谈及其科学史研究时对科学史的界定同样是指明其范围[7]。
可见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越理越乱的问题。
(二)文学史教材编写的价值每个高校中文系设置的文学课程的学习与教授都借助于文学史教材。
教师借助于教材向学生讲授文学的发展史,学生借助于教材了解到文学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文学史教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从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伴随着教材的学习,形成了一部部接受史。
尽管作为行为主体,每个人可以对之采取不同的接受态度,形成不同的文学历史形象。
但在无形之中,我们在评析文学作品、界定文学思潮论争、选择作家作品时,随着文学史教材的先验设定,都会形成“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尽管在现在的教学新理念中,以教材为轴心已成为“旧毡帽”(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语),强调研究性、探究性、主体性学习,但是教材毕竟是学习者无法越过的知识聚集区,无法直接接触文学的原始生态史。
高校中文系文学课的教学时数,绝大部分是文学史的讲授史。
而文学史的讲授史的蓝本便是教材。
但教材决不是中性的,“当历史被引入学校时,人们所发明的这种形式常常带着明确的教育意图”[8]即使学生可以忽略教材的观点,但在当今的现实教育中,教材的观点的接受是强制性的,这是无法面对的现实。
尽管我们的人大代表一再呼吁改革研究生选拔考试及研究生教学改革,但在入学考试中,作为考生,为了取得一分入场券,不能不参照必读书目。
甚至一些学校的考研专业试题完全出自于该校教授编写的校本教材。
舍此无它,这就像素质教育的境况,无论在教育界、学术界我们展示再好的远景图,那只不过是泡影。
真正左右考生和教师命运的仍然是升学率,现在摆在本专科生面前的则是考研率。
这就是一种悖论,作为普通的学生,只能在余秋雨先生在分析《红楼梦》中提出的学术观点:两难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门学科之得以建立并维持不坠,背后的因素很多:包括理论架构、方法论、研读的客体(即作品,其中优劣高低之分),“此一客体运作之范畴与跟此一学科有关的工作人员”[9]。
所谓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研究专家、教授者,而且包括受教育者,也就是这些一直在“西天取经”的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的程光炜先生曾在研讨会中指出,对于广大的文学史受众而言,文学史能产生“其它著述形式所缺乏的沟通性影响”[10]。
也许一位研究文学一辈子的专家,其著书等身,但其作品影响力也许只能在其学术圈里呼风唤雨,但其由于当今学术界的环境的变化,其影响力正如孔乙己回答“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但一本教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一旦形成定论,即使出现了一些致命性错误,但也很难“平反”。
若有人与专著者商讨观点争得昏天昏地,但敢于向教材挑战的甚少。
即使有疑问,想改变其中的不足之处,那也需要费很大的工夫。
俗话说船小调头,大船就由于其惯性太大则难了。
(三)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体例文学史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展现文学的发展历史脉络,借助于这一脉络的阐释和描绘,为学生了解文学的历程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写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作品、赏析作品,通过还原作品的“历史语境”,解读作品,体味作品的产生与传播,接受(阅读、赏析、评价)的历程。
文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由作家和作品构成的。
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作家、出版社、书店、媒介(刊物、电视、电台、网络)、文学社团、文学管理机构(如文联、作协)、批评者(学者和评论家)、读者(隐含读者)等众多因子组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形成的。
历史绝非是单纯的文学自我发展,它要受到一系列确定因素、非确定因素、外在和隐含的内在因素等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开发”[11]。
然而现在的文学史教材却让我们无法激起欣赏作品的兴趣,让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常识)的堆砌,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教材界定的一个个概念、术语,学生所掌握的都是一些孤立的知识单元。
这些东西应该成为了解作品的辅助,但却无法与作家、作品联系起来,失去了“史感”,无法为我们展示文学的“生死场”(萧红语)。
这样使我们对知识“缺乏综合的认识,无法形成一种更全面、更真实的生活观”[12]。
通常的教材在编撰文学史时,只是在“一个历史的终点上返观历史的,而不是追踪着历史的脚步摸索历史”[13]的。
在编写之前,编写者已经有了“意图伦理”[14](王元化先生在反思五四运动一直常提的关键词),即历史是“他者”眼中的历史,是映像的映像,一切材料的选择、作家的评定、作品的阐释、思潮的评价解析都是既定的,先验的。
历史无论如何呈现,作品这一原汁原料始终应该是编写者呈现历史的最本质的东西。
但在中国的教材编写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历史通病,即永远是定论在前,论证在后。
无论何种教材,其体例不外乎先概述,呈现总体的概貌,然后在这个定论的指导下选择材料。
表面上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实是望文生义,它永远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历史的动态过程。
这也许是中国人的功利主义观在作怪,更本质的反映的是中国人思维的先验性、综合性、抽象性、概括性,缺乏西方人的分析式、论证式思索过程。
著名的哈佛教授费正清先生的得意门生孔飞力先生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5]一书通过展现清代历史档案材料,分析慌乱的历史原因以及整个动乱的来龙去脉,最终推断出这场历史大恐慌的诸种因子的结局,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历史重大事件背后的许多潜在的东西。
这种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作者自己的答卷,更重要的是呈现了过程,是原始生态的展现,是“追踪着历史的脚步摸索历史”的。
尽管作者在选取材料中存在着极强的主观性、目的性,但这决不影响我们去了解所要了解的对象,它提供了研究的方式以及历史发生的内在逻辑,作者不过是一个“书记员”。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验或吸取教训,指出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尽最大可能实现历史的还原(尽管这是理想状态),而非仅是被告知历史事件的结局。
如果我们永远在先验观念的支配下研究、学习,那就无法揭开事物的真正面纱。
胡适先生当前提出的研究方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6]也许在几十年前的背景下不合时宜,但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实当今很多学者都在走这条学术研究道路),重在“小心求证”这一环节。
要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们在编撰文学史的时候并非是在策划一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尽管有人为当下者讳,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无法永远掩盖。
在文学史教材编写的体例中涉及的另一个问题:经典作家与非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与非经典作品的关系、作品本身与周边因素的关系。
在已出版的文学史教材中,经典作家(著名作家)永远是历史的主角,而普通作家或者说历史上曾被认为有政治污点的作家永远是历史的罪人,只能是历史的丑角或配角,以这种面目出现就是可有可无了。
在现代文学史中,胡秋原、陈西滢等人其存在价值就是通过历史的批判对象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