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周予同_中国历史文选译文整理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一、甲骨文2、翻译选文:第一则:癸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后十天内有没有灾祸?商王观察卜兆判断吉凶说:有灾祸,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到了第五天丁酉这一天,果真有祸事从西传来,沚国诸侯派人禀报说:土方在我邦东部边境骚扰,使两座城邑受到损害。
邛方也践踏我邦西部边境的农田。
第二则:乙巳这一天进行占卜,由殼卜问:国王命令众人合力耕田,来年会获得好年景吗?十一月。
二、金文3、翻译全文周历九月,周康王在鎬京训诫大臣盂。
康王说:盂呀!我们显赫的文王获得了上天授付的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
到武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建立了周朝,翦除了那个万恶的商纣王,拥有天下四方,派各级官吏治理黎民百姓。
武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酒一点也不敢多喝,就连碰到举行柴祭蒸祀这些祭天大礼时,都不敢喝醉。
所以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予我们庇佑,降给我们恩惠,大力保护成王,继续掌有天下。
我听说殷失去天命,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和朝中大臣都沉湎于酒,故而丧失掉军队和政权。
盂呀,你们卫邦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只让你接受我的教导,你也能够身当重任,我是你唯一的君王啊!现在我就以文王纯正的治国方式为榜样,像文王策命两三名头号长官那样,委派你辅助荣,恭敬谦和地执行德治的方针。
你要不分早晚及时纳谏,为祭祀和各种奉献事宜到处奔走,时刻警惕上天的惩罚。
康王又说:哦!我命令你盂呀,要向你的祖父南公看齐。
康王接着说:盂呀,你去协助夹,主持军务,敏捷快速地处理诉讼案件,朝夕辅佐我君临天下。
我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成规惯例,向你封赏庶民和领地。
特意赐给你香酒一卣,礼冠礼服一套,护膝和双底鞋一副,车马一驾,并允许你在祖父南公的旗帜上描绘你们家族的族徽。
赐给你邦司四名,本朝奴隶从车夫到种田人六百五十九个,赐给你夷司王臣十三名,东南夷奴隶一千零五十个,赐给你封地。
康王最后说:盂呀,你要谨慎郑重地料理你所承担的政务,不要辜负和耽误我对你的任命。
中国历史文选古文翻译
牧誓武王率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百人,在牧野与商作战,作了《牧誓》这篇战斗檄文。
恰逢甲子日时的黎明,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的牧野,举行誓师。
武王左手拿着金色大斧,右手挥舞着白旄,说:“远劳了,跟随我伐纣的西方各部将士!”武王说:“啊! 我们友好之邦的国君们和办事的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友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开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们宣誓:”武王说:“古人说:‘母鸡不报晓;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会衰落了。
”现在商纣王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蔑地抛弃了其祭祀之职,对祭祀的大礼不闻不问,轻蔑地抛弃他同族的从兄弟,不加任用,对四方重罪逃犯,反而又是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使用,用作大夫、卿士。
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
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今天决战,我们的阵列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齐,不得拖拉。
将士们,要努力啊!我们阵列左右距离,不要超过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也要保持整齐,不得畏缩不前。
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进吧,向商都的郊外。
在战斗中,不要阻止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来加强我们自己。
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那将使你自身受到刑戮。
城濮之战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历史文献(古文翻译)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历史文献(古文翻译)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必背的历史文献
以及它们的古文翻译。
《漢書‧高祖本紀》
太公六韜,道德經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甲十萬,
帶甲十萬,號令如山,合漢之法,足以敵國于天下。
”自著十二章,立法如山,咸稱所守。
夫制智而不任兵,是謂禽獸。
制兵而不文,
是謂亂階。
故上智下愚之國,無不亡戎之民也;上文下武之家,無
不亡士之門也。
《三國演義》
凡人心有所戀,乃至千古傳奇,都因此心生起,包括國家、家庭、愛情、友情、野心、仇恨、恩義等等。
到唐朝,便诞生了《东
周列国志》中的,传统笔记体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
国演义》等。
而《三国演义》比起前两者来,尽管也是描写了群英
逐鹿、江山易主的政治斗争,但它却将历史和虚构完美地结合在了
一起,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深入人心。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南北朝时期
的房昭编著《世说新语》,可被视为历史文学的典范之一。
唐朝太
宗李世民和宋朝封建社会中的司马光都是历史学、政治学、文学多
方面的杰出代表,各自依据史书和文献资料编写了《资治通鉴》和《宋史》,著作长度可谓耐人寻味。
其中,司马光将二十三史的纪载,依照时间顺序编成史的史,而唐代的“二程”,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文化名人,均受到《资治通鉴》的熏陶。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的语言劝告)(取纳)(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译:邹忌劝告齐威王,齐威王接受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身高)(通“又”)(光彩美丽)译:邹忌身高八尺有多,而且容貌光彩美丽。
3.朝服衣冠,窥.镜。
..(早晨)(穿戴)(察看)译: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表示比较,意思是“与……相比谁更……”)译: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呢?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很)(怎么)(比得上)译;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6.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又)(小老婆)译: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
7.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像)译:徐公不如您美丽。
8.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通“熟“仔细)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
9.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不)译:对着镜子审视自己,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八年级低六单元语文文言文注释翻译(下) 1(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认为……美丽”“以……美丽”)(偏爱)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
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想)(对)译:客人认为我美丽,是想对我有所求。
12.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拜见)译:(邹忌)于是进朝拜见齐威王。
1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译:臣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美于.徐公。
14皆以..(都)(认为)(比)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千里。
15.今齐地方..(土地)(方圆)译: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16..不私.王。
(侍从)(没有谁)(偏爱)译:宫里王后妃嫔和亲信,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矣。
1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受蒙蔽)(厉害)译:由此看来,王上受的蒙蔽很严重。
寡人之过.者。
”18.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于是)(当面)(指责)(过错)译: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气的过错的。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教学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教学资料《中国历史文选》下册19、史通20、大唐西域记21、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22、通鉴续通鉴长编续通鉴23、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24、明实录25、明儒学案26、日知录27、读通鉴论28、读史方舆纪要29、文史通义30、潜研堂文集31、廿二史札记32、龚自珍全集33、海国图志34、中西纪事35、孔子改制考36、訄书37、新史学十九、《史通》【重点】刘知几对历史著作体裁的分类、评判及其意义。
【难点】刘知几对史著不同体裁的评判的优缺点。
【解题】《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二十卷,唐刘知几撰。
《史通》分为内、外篇,各十卷。
内篇凡三十六,专门讨论历史编纂学,最后附以《自叙》。
其中《体统》、《纰缪》、《弘张》三篇,在宋修《新唐书》前已经亡佚。
外篇凡十三,叙述史籍源流,杂评古人得失,其中与内篇重出或相矛盾的,可能是作者成书前的读史札记。
虽谨严稍逊,而议论广泛,更能表现作者的史学观点。
刘知几曾提出才、学、识为史才三长的著名理论。
从这种认识出发,刘知几首先注意过去史论的体例得失。
《史通》把以往史体归纳为六家,又以编年、纪传为"正史"二体,其他为"杂著",并将"杂著"分为"偏纪"、"小录"等十流(《杂述》)。
其次,《史通》本着倡导实录直书的精神,揭示了过去史著如叙事烦芜、体例乖缪、史实无根、撰注不实、徇情曲笔、因习模拟等等弊端。
刘知几对史家把迷信和史实相混淆也力加反对,以为神仙鬼怪、图谶寓言、穿凿附会的记载都不宜入史。
最后,刘知几强调史书是严肃淳朴的作品,文史应该分途(《核才》)。
但是,在刘知几自负甚高的"史识"上,也烙下了深刻的封建印记。
《疑古》、《惑经》二篇虽有力地揭发了古史记载的虚妄,但也正表明了他对所谓篡夺叛逆等行为的愤懑;《采撰》、《载文》等篇虽力斥浮夸厚诬的记载,但也表明了他的史观更接近于唐代的儒家学说。
中国历史文选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教案上册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 《春秋》与《左传》6. 《国语》7. 《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学习各种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史料学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
所以说,中国历史文选不是古代汉语课程。
它是在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对历史史料、历史典籍进行分析、运用,以进行史学的研究。
但是,要分析、运用史料,就必须对史料、典籍产生的背景,史料、典籍的写作以及其版本流传状况进行一些介绍,所以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必须有史料、典籍的解题。
另-方面,要分析、运用史料、典籍,就必须能够对史料的原文能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
所以,中国历史文选又有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历史史料进行字句的讲解。
我们学生必须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句子能够掌握,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翻译。
历史文选课程的学习,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算达到历史教育专业的水平,能够阅读一般的历史典籍,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以进行历史学的研究。
我们在学习历史文选课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和我们的中国古代史通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有一些历史的史料典籍在古代史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这也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中国历史之父一一司马迁的伟大作品《史记》,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我们要想了解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那么只有阅读历史典籍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而要阅读中国的历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学好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
中国史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黄帝氏,少昊氏之徒,与之游者多矣,而独黄帝氏得道,以其教民用舟车,重义轻利,故能成大业。
尧、舜、禹继之,汤、武革命,顺天应人,是以成王业。
周公相成王,与周公同姓,故能制礼作乐,垂裕后昆。
孔子曰:“周公其盛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公之德,其盛矣乎!”孔子因师之,遂明周公之业。
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考信于六艺,六艺经传以百数,至孔子,然后集而论,故曰“《易》以道阴阳,《书》以道政事,《诗》以道志,《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春秋》以道乱治,放者为之趋,而学者因以正其宜”。
《易》著卜筮,设阴阳,原五行,形万物,而化生,是以称“十翼”。
《书》记先王事,故长于政。
《诗》记言,故长于数。
《礼》记事,故长于文。
《乐》记音,故长于风。
《春秋》记事,故长于治人。
五经,六艺之文,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居鲁卫月,于齐陈,于宋郑,于曹邾,于宋卫,见四十九国之君,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于是于卫,复见南子,与之言,说之。
至于为次,孔子所行,皆不可留。
乃反乎鲁,鲁复郊郯子之宫,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在位听政,四方之诸侯,莫不称义,诸侯朝,鲁国大平。
孔子既没,弟子盖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受业身通者七十有四人。
孔子死,有子思作《中庸》。
孟子,鲁之邹人也,受业子思,作《孟子》七篇。
其后诸侯争强,中国扰攘,诗书废缺。
自秦灭《诗》、《书》,焚灭《诗》、《书》所从出。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至成帝时,以书不领,外有亡散者,乃置秘书省,使天下图书咸聚于一宫。
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兴废成败,圣贤之所游乎,游必求士,故士得其所矣。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患位之不显,而患德之不章。
故士之仕也,身不陷于刑戮,名不灭于后世,称有土之德,官有士人之行,亦云乐矣。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注释、句读订补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注释、句读订补
杨应声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6(000)004
【摘要】<正>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厉史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上下册,于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年相继问世。
二十多年来,几经修订,一版再版,在当前《文选》教材短缺的情况下,该书为不少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作教本,予教学以很大的便利,其筚路蓝缕之功,实非浅鲜。
本人在研读《文选》下册课文中,获益良多,但发现在注释和句读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研讨的问题。
兹特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查阅原书,现按《文选》下册课文注释的页码、序号及内容,列举于后。
一、《文选》下册第十二页注[25]画虎不成反类犬:古代成语,见《后汉书·马融传》【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杨应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注释订补》补 [J], 富金壁
2.《史记·淮阴侯列传》考释两则--以《中国历史文选》注释商榷为中心 [J], 崔建华
3.《中国历史文选》若干注释之再辨析 [J], 徐德龙;周鼎初
4.《中国历史文选》若干注释辨析 [J], 徐德龙;周鼎初
5.浅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句读与翻译 [J], 孟凡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历史文选译文
中国历史文选译文(1)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
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
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
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
历史文选2课文翻译
历史文选2课文翻译三峡长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巫峡,这是传说蜀王杜宇开凿来通行江水的。
长江在巫峡流淌,向东流过新崩滩。
滩旁的山是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的。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又再次崩塌。
山崩塌的当天,长江水向上逆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高。
现在滩里有些石头,形状或圆得像箪,或方得像房屋,数量不少,这都是当初山崩后掉下来的。
由于掉下的石头阻碍水流,江水湍急,所以叫“新崩滩”。
而山崩后留下的断岩残壁和其他山岭相比,仍然显得高耸特立。
新崩滩往下行十多里,有座山叫大巫山,不仅仅是三峡独一无二的,可以和岷山、峨眉山、衡山、九嶷山相媲美,它的气势好像要庇护众山,削平天上的云朵,直上霄汉与天公比高。
这一段首尾长一百六十里,被称为巫峡。
(实际的巫峡长度仅为42公里,此处不准确)大概是因山而得名。
三峡七百里的范围中(不准确,实际测量仅204公里),两岸山峰不断。
三峡沿岸的山峰高耸连绵,把阳光和天空都遮挡了,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夜半,就见不到日月。
而夏季江水涨漫上山坡,不能行船。
有时有紧急公务,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江陵,路途一千二百多里,就算乘奔马、驾疾风,也没有那样快。
而春季和冬季,却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清澈的深潭,江水回映清光,山峦倒映水中,在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柽柳和柏树,悬空流淌的泉水和瀑布飞溅冲刷,泉水清澈、树木繁密、山高岭峻、草木茂盛,种种美景,真是绝妙。
每每到天气初晴的清晨,山林清寒,山涧冷寂,经常有猿猴在山中长声啸叫,经常引颈哀歌,鸣叫声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停。
所以长江上的打鱼人渔歌唱道:“长江三峡巫峡最长,听到猿鸣,就会让人忍不住落泪。
”永宁寺永宁寺是熙平元年是由灵太后创立的。
寺的位置在阊阖门南面一里、御道的西面。
永宁寺东面有太尉府,西和永康里相对,南边挨着昭玄曹,北方靠近御史台。
阊阖门前面御道以东是左卫府,左卫府南面是司徒府。
司徒府南是国子学,国子学殿堂内有孔子的塑像,两旁分别有颜渊向孔子请教“仁”以及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的塑像。
历史文言文加翻译
昔陈圆圆,吴宫名妓,才貌双全,善歌舞。
吴王宠之,置之膝上,谓曰:“圆圆,汝若能歌舞,吾愿为汝终身歌舞。
”圆圆拜谢,遂献上《圆圆曲》。
时值明末,天下大乱,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
圆圆随吴三桂南归,辗转流离,终至昆明。
昆明虽为边陲小城,然繁华不减,圆圆遂在此定居。
一日,圆圆于园中漫步,忽闻笛声悠扬,寻声而去,见一青衣少年吹笛于亭中。
少年见圆圆,慌忙放下笛子,起身行礼。
圆圆曰:“公子何人?为何在此吹笛?”少年答曰:“小生姓徐,名文长,乃江南人士,流落至此。
”圆圆闻言,心生怜悯,遂留徐文长于园中居住。
自那日起,圆圆与徐文长结为好友,常相谈甚欢。
徐文长善诗文,圆圆亦能赋诗。
二人情投意合,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然而,好景不长,徐文长因故被清兵捕获,押解回江南。
圆圆闻讯,悲痛欲绝,遂作《圆圆叹》以抒怀。
圆圆叹曰:忆昔吴宫,歌舞升平,吾与三桂,情同手足。
忽闻国破,流离失所,昆明天涯,吾心所寄。
徐生文长,才子佳人,相谈甚欢,宛如仙侣。
忽被囚禁,生死未卜,吾心悲痛,如割肝肠。
翻译:从前,陈圆圆在吴宫中,是名噪一时的歌姬,才貌出众,擅长歌舞。
吴王宠爱她,将她放在膝上,对她说:“圆圆,你若能歌舞,我愿为你终身歌舞。
”圆圆感谢,于是献上了《圆圆曲》。
那时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
圆圆随吴三桂南归,辗转流离,最终来到了昆明。
昆明虽然是边陲小城,但繁华程度不减,圆圆于是在此定居。
有一天,圆圆在园中散步,忽然听到笛声悠扬,循声而去,见一位青衣少年在亭中吹笛。
少年见圆圆,慌忙放下笛子,起身行礼。
圆圆说:“公子是谁?为何在此吹笛?”少年回答说:“小生姓徐,名文长,是江南人氏,流落至此。
”圆圆听后,心生怜悯,于是留下徐文长在园中居住。
从那天起,圆圆与徐文长成为好友,常常谈得非常愉快。
徐文长擅长诗文,圆圆也能作诗。
9下古文全部翻译
16、捕蛇者说柳宗元【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质:质地,这里指蛇的身体。
章:花纹。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着草木,草木全都枯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以:如果。
啮:咬。
御:抵挡,抵御。
腊:动词,把肉晾干。
可以:可以用来已:止、治愈。
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
可是捉到它并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聚:聚集,积聚,这里是征集。
踠、瘘、疠等恶疾,去掉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赋:征收、敛取。
当:抵。
奔走:忙着去做(某件事情)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抵他的税收。
于是永州的人争着去做这件事。
【二】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有个姓蒋的人,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在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
现在我继承干这件事已经十二年了,【嗣:继承。
】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几:几乎,差点儿。
数:多次。
貌:指脸色。
若:好像。
戚:悲伤。
几乎丧命有好几次了。
‛他说起这件事,脸色好像很悲伤的样子。
【三】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悲:同情。
若:你。
毒:怨恨。
我同情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员,更换你的差使,复若赋,则何如?”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四】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涕:眼泪。
生:使动用法,使……生姓蒋的非常悲伤,眼泪汪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可是我这差使的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如果。
为:做,干。
病:困苦不堪不像恢复我的赋税那样不幸厉害啊。
文选翻译
中国历史文选第二学期选文翻译周易.系辞下上古伏羲氏的统治天下,他抬头就观察天象,俯身就观察地形,观察飞禽走兽的纹理,与地上的植物,近的取自身体,远的取自各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进行交易,使各得所需,然后退去。
这象),来会通神妙明显的(天地万物的)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区别天地万物之情状。
他发明了编结绳子的方法而织成罗网,用网来打猎捕鱼,大概是取自《离》卦。
伏羲氏去世之后,神农氏继之而兴。
他砍削树木制成锄,揉弯木干制成犁,这种耕耘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教导天下百姓耕作生产。
这大概是取自《益》卦。
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招引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货物,大概是取自《噬嗑》卦。
神农氏去世之后,黄帝、尧、舜又先后继之而兴起。
他们通晓事物和前人创造的器物、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加上神妙的改作,使百姓方便有用。
《易》道行不通时就变,变了就会行得通,行得通就能够长久。
所以从天帮助它,吉而无不利。
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治,大概是取自《乾》卦《坤》卦。
他们挖空树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桨楫,舟船桨楫的好处,是可以渡过江河,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利,大概是取自《涣》卦。
他们用牛马驾车,拖运重物,直达远方,从而使天下人得益,大概是取自《随》卦。
他们设置双重门户,夜间敲梆警戒,以防备暴徒强盗,大概是取自《豫》卦。
他们截断木材做成杵,挖开地面做成臼,杵臼的好处,是可以让万民得益。
这大概是取自《小过》卦。
他们加弦于弯木制成弓,削尖木材做成箭,弓箭的好处,是可以用威力来慑服天下。
这大概是取自《睽》卦。
上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后世圣人改用房屋,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上有屋梁,下有墙壁,用来躺避风雨,大概是取自《大壮》卦。
上古人的丧葬,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遗体,掩埋在荒郊野地里,不堆土做坟,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也没有定数。
后世圣人改用棺椁,改变了人们的丧葬习俗,大概是取自《大过》卦。
上古的人用绳结来记数处理事务,后世圣人用文字来代替它,刻在竹简之上,改变了人们的记事方法,百官用它来处理政务,万民用它来明察事理。
【精品】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引言:中国历史文选下册是一本重要的古代文献,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课文。
翻译这本课文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中的课文进行详细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概述:《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中的课文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时期等等。
这些课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文采而闻名,通过翻译这些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正文:一、春秋战国时期1.孟子《离娄上》:这篇文章是孟子的一篇著名言论,主要讲述了仁义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译文:“道德更重要的不仅是在于个人修养,还在于维系社会秩序。
”2.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
译文:“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源于权力的滥用和人心的浮躁。
”3.战国策《十三经》:这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古代兵书,主要阐述了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
译文:“只有通过正确的军事策略和智慧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4.荀子《劝学》:这篇文章通过劝告人们要勤奋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译文:“学习是不断进步和提升自我的途径。
”5.管子《管子上》:管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文章主要阐述了政治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
译文:“治理社会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秦汉时期1.司马迁《史记》: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主要记录了从上古到秦朝的历史事件。
译文:“《史记》作为一部具有纪实性的历史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贾谊《过秦论》: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秦朝的政治现实和社会问题,探讨了秦朝的兴亡原因。
译文:“过度集权和腐败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3.班固《汉书》:这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正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译文:“汉朝的历史是辉煌的,也是曲折的。
”4.马克思《列宁论中国问题》: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立思考和评价。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史通·二体》译文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书籍曾经有《五典》、《三坟》,可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办法闹得一清二楚。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朝,这些记载组成了《古文尚书》。
但是当时的世道仍旧很淳朴,文字奉从简略,要索求完备的史书体裁,原本上就不存在。
此后左丘明给《春秋》作解释,司马子长编写《史记》,史书体裁到这时才完备了。
后来接续的作品,相互遵照着写出来,即便有改动扩大,也仅仅变换一下各自的书名篇目,范围本来就有限,谁能超出这个范围呢?大致上说,荀悦、张璠属于左丘明的一派;班固、华峤,属于司马子长的同类。
只是这编年、纪传两大史书流派,各自看重夸耀本流派,一定要辨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联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例如绛县的老翁、杞梁的妻子,有的是晋国的国卿才获得记述,有的是因为答对齐国的国君才被记载的。
他们中存在着贤惠像柳下惠,仁德像颜回那样的人,最终也没能够彰显他们的姓名、显扬他们的言行。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像《史记》这样的史书,本纪用来包举朝廷大事,列传用来曲折详细地记载小事,表用来按表格形式标列年代和爵位,志用来总括本纪、列传和表所遗漏的内容。
至于天文地理、国家法典、朝廷规章,明显的和隐微的,必定都完备地包括进来;重要的和次要的都不遗漏: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同是一桩事件,分散在好几篇里,断断续续,彼此分离,前后多次重复出现。
初三下册语文课本翻译
初三下册语文课本翻译《公输》(墨子)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面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嘱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负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余外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聪明。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知道这些,不去辩论,不能称作忠。
辩论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
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何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
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楚王说:“好啊!即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
公输盘九次摆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参考译文素材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参考译文思考治理天下存亡的人,常常谋求解决那些难以处理的事情,而忽略了那些容易处理的事情;防备那些可怕的事情,而遗漏了那些不被怀疑的事情。
可是,祸患常常在被忽略的事情之中发生,动乱常常发生于不被怀疑的事情上。
这难道是他们考虑还不周全吗?这是由于考虑所能作用到的,是人事上应有的情形,而出于智力所不能达到的地方,那是天意。
秦国强盛的时候,消灭了诸侯,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以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势力的强大,于是改变分封诸侯的做法而代之以郡县制。
正当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再动用武力,皇位可以世代相传时,却不料汉高祖刘邦崛起于田野之中,最终推翻了秦朝。
西汉高祖鉴于秦朝王族势孤力单,于是大封诸子及兄弟为诸侯王,以为同姓血缘亲族可以世代相传不会有变故了,却没有想到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产生了篡位弑君的图谋。
西汉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割解各诸侯王的土地,削弱分散了他们的势力,以为这样天下太平无事了,可是王莽终于夺走了汉朝政权。
汉光武帝借鉴汉哀帝、汉平帝灭亡的祸患,曹魏政权借鉴汉朝的灭亡,晋朝又借鉴曹魏政权的灭亡,他们各自借鉴了前朝灭亡的缘由,制定了防备的措施,然而,他们的灭亡,都超出了所防备的范围以外。
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人,将来要杀害他的子孙,就寻找那些有嫌疑的人,尽数除掉,然而武则天日日在他身边侍候,却没有被觉察。
宋太祖看到五代时各方藩镇势力膨胀足以挟制君主,就全部解除了武将们的兵权,使他们势力变小,容易控制,然而,没有想到他的子孙,终于遭受敌国的逼迫。
这些帝王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冠盖一代的才能,他们对于治乱存亡的征候,想得很详尽,防备得十分周密。
但是,他们在这方面考虑详尽周密,却在那方面发生祸患,终于发生战乱直至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智慧只可以谋求人事的成功,却不能用它来谋求天意啊。
良医的儿女,大多死于疾病;良巫的儿女,大多死于魔障。
难道他们善于救活他人却拙于救活自己的儿女吗?这是因为他们只善于谋求人事而拙于谋求天意啊。
九下翻译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此打一仗。
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光焕发,气度非凡。
早晨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多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美,而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谁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通·二体》译文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书籍曾经有《五典》、《三坟》,可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办法闹得一清二楚。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朝,这些记载组成了《古文尚书》。
但是当时的世道仍旧很淳朴,文字奉从简略,要索求完备的史书体裁,原本上就不存在。
此后左丘明给《春秋》作解释,司马子长编写《史记》,史书体裁到这时才完备了。
后来接续的作品,相互遵照着写出来,即便有改动扩大,也仅仅变换一下各自的书名篇目,范围本来就有限,谁能超出这个范围呢?大致上说,荀悦、张璠属于左丘明的一派;班固、华峤,属于司马子长的同类。
只是这编年、纪传两大史书流派,各自看重夸耀本流派,一定要辨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联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例如绛县的老翁、杞梁的妻子,有的是晋国的国卿才获得记述,有的是因为答对齐国的国君才被记载的。
他们中存在着贤惠像柳下惠,仁德像颜回那样的人,最终也没能够彰显他们的姓名、显扬他们的言行。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像《史记》这样的史书,本纪用来包举朝廷大事,列传用来曲折详细地记载小事,表用来按表格形式标列年代和爵位,志用来总括本纪、列传和表所遗漏的内容。
至于天文地理、国家法典、朝廷规章,明显的和隐微的,必定都完备地包括进来;重要的和次要的都不遗漏: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同是一桩事件,分散在好几篇里,断断续续,彼此分离,前后多次重复出现。
在《高祖本纪》里就说事件叙述在《项羽本纪》中,在《项羽本纪》里就说是事件详载在《高祖本纪》中。
又编排同类的人物,不讲求年月的先后,时代在后的人却选出来位于前面,时代在前的人却压下去归入后面,于是致使西汉贾谊与楚国屈原在同一行列,春秋鲁国的曹沫与战国燕国的荆轲编在一起,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考察这二种史书体裁的长处与短处,相互存在着得失,而晋朝干宝编著史书,竟大力称赞左丘明,却深深贬抑司马子长。
他的主要意思是说:左传能用三十卷的简短篇幅,包括二百四十年的史事,没有遗漏。
探究他这种说法,称得上是有力的论断吗?查验春秋时期发生的史事列入左氏所记载的,大致上获得三分之一罢了。
左丘明自己也清楚他那书的缺漏,所以又编撰《国语》来增广它,可是除《国语》记载的以外,还有很多缺漏,怎么能说《左传》包罗无遗了呢?假设左丘明世世代代担任史官,都仿照《左传》写编年史,至于前汉的隐士严君平、郑子真,后汉的名士郭林宗、黄叔度,晁错、董仲舒回答帝王询问的书策,刘向、谷永的献纳奏章,这些人物全都是品德在各类人中占第一,名声传布天下,识见能洞察细微和明显的地方,言论上能把军国方面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他们有的因为自身隐遁,地位低下,不参与朝政;有的因为文章冗长,事迹很多,难以进行次序编排,全都省略而不记载的话,这还勉强说得过去。
如果必定是真实情况而有舍不得的地方,不加以删除的话,那么记载西汉一代历史的包括志和列传在内的一百卷汉书的内容,全部列入十二帝纪中,将恐怕成为既琐碎又很杂乱、力尽疲乏毫无力量的东西了。
因而班固知道结果会像这样,就设立帝纪、列传来区分,使它们历历可观,主次有区别。
荀悦厌烦班固的编排不切实际,又依照左氏的编年体另成一书,对《汉书》进行剪裁压缩,才为数三十,历代却称赞他这部新著,认为超过了《汉书》。
既然如此,那么班固、荀悦为代表的纪传、编年两种史书体裁,比试生命力争占上风,想废弃其中的一种流派,压根也就很困难了。
后来写史书的人,超不出这两种写史书的途径,所以晋朝的国史有王隐、虞预先后写成纪传体《晋书》,却又用干宝的编年体《晋纪》来相配;《宋书》有徐爰、沈约先后写成的纪传体《宋书》,却又分化出裴子野的编年体《宋略》,它们各自是有本身的优点,在世上一起流传。
看来干令升(宝)的说法就太偏激了,它只是墨守编年体一家而已。
《通志·总序》译文各条河流流经地域不同,但必定汇聚到海洋,然后天下才能免除洪水的威胁;各国开辟的道路不同,但必定都通向中原,然后边区才去掉阻隔的苦恼。
由此来看,会通的意义大极了!自从文字发明以来,著书立说的人虽然很多,只有孔老夫子因为是天生的圣人,所以才总括《诗经》、《尚书》、《礼》、《乐》而融会在一人手中,然后能够整齐厘定天下的各种记载,贯穿二帝三王,而连接成一个系统,然后能够彻底弄清古今的变化。
因而他所创立的理论大放光辉,无论百代以上还是百代以下都不能企及。
孔老夫子死后,诸子百家兴盛起来了,各自仿效《论语》用空洞的言词撰写著作。
至于历代的史实,却无所记述和编排。
直到汉武帝建元、元封之后,司马谈和司马迁才出来写史了。
司马迁父子世代掌管典籍,擅长著述创作,所以,能够往上继承领会孔子的意图,会通《诗经》、《尚书》、《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的言论,贯通黄帝、尧、舜,一直到秦、汉时代,写成一书,分为五种体裁:本纪用来记载年代,世家用来代代相传,表格用来订正历法,书志用来排比史事,列传用来记载人物,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改变他的这种写史方法,搞学问的人不能抛开他的《史记》。
《诗》、《书》、《礼》、《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以后,只有这部著作。
所以说“周公去世五百年以后有孔子,孔子去世五百年以后继承他们事业的人就在这里吧!”因此他自我标榜的地方已经不浅。
然而大规模著述的人,一定要长期学识渊博、品行端正,而且全部看到天下的书籍,然后才没有遗憾。
正当司马迁的时候,私藏书籍的律令刚刚解除,搜求书籍的途径尚未畅通,横贯三千年的历史典籍,却局限在七八种参考书籍中,所值得司马迁遗憾的,是广博不够。
大凡写作史书的人,即使采纳前人的书籍,也一定自成一家言论。
左氏是战国楚国人,他所看到的太多了,但他的《春秋左氏传》全都是楚人的言辞。
公羊高,是战国齐人,他所听到的太多了,但他的《春秋公羊传》都是齐人的言论。
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全部采用的是旧有史文,中间有时也有方言,实在是由于选录摘取未能详细,下笔删削匆忙的缘故,所以司马迁说:“我不敢毁弃先人(司马谈)所说的话,于是记述往事,整理那时的家世,世人的传记,而不是所谓的进行创作。
”唐代刘知几也讥笑司马迁大量堆聚旧有的记载,有时也插入诸子百家不纯正的言论。
所值得司马迁遗憾的,是典雅不够。
大致上开创基业的人难免要粗糙简略,全都靠继承这种志向的有志之士来为它弥补愈合。
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它们记载的内容都是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
《乘》和《梼杌》没有使他们结局完美的人,所以这两部书不能流传于世。
《春秋》前头得到孔子的挽救,后头得到左氏的推崇,所以这部书与太阳、月亮一样经久不衰。
否则的话,《春秋》只是一卷事情的题目,怎么能够在社会上流传!自从《春秋》以后,只有《史记》拥有写作的规模;倒霉的是班固并不是这样的人,于是丧失了会合变通的宗旨,司马氏创立的通史途径从此就衰落不振了。
班固这个人,是讲究表面华丽、不务实际的人,全然没有作学术的本领,专门从事抄袭窃取。
后汉章帝向他询问制作礼仪、音乐的事情,班固用在洛阳的各位儒生一定都能知道它们作为回答。
倘若臣民都像这样,那么询问又有什么用呢?等到众位儒生各有陈述,班固只是剽窃叔孙通的十二篇《汉仪》,来拼凑文字搪塞罢了。
假如臣民都像这样,那么奏议又有什么可取的呢?汉章帝知道班固学识粗浅鄙陋,所以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崔骃,这好比姓叶的人喜欢假龙一样。
”班固在当时已有评价;像这样的人才,打算用什么来著述呢?《史记》全书,功劳在于十表,它好比衣裳有帽子,树有根本水有源头;班固不懂以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把古今人物强行确立等级。
而且说汉朝继承尧的运数,自然应该上继唐尧,并不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把汉朝放置在秦朝、项羽以后,这纯粹是没有根据的谈论。
由于班固截取汉朝写为《汉书》,这样就导致周、秦不能相互沿袭,古今之间成为间隔。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凡是六朝以前的史事,都是抄袭司马迁《史记》的,他自己不感到惭愧;从汉昭帝到汉平帝,总共六朝,都是取资于贾逵、刘歆的著作,又不认为是耻辱。
况且又有曹大家来结束全书,那么班固自己所书写的几乎太少了!经常出自班固胸中的内容,是《古今人表》罢了,其他人是没有这种谬误的。
后代编修史书出自众人之手,杂采各家之说;剽窃别人的文字,盗取别人的钟却掩上自己的耳朵,都是班固首开的先例。
班固所干的事情就是这样,后来作史的人趋附迎合班固断代史体没有空闲时间,怎么能测量出他的深浅!司马迁与班固相比,好比龙和猪一样,为什么各种史书都抛弃司马迁的通史体裁而采用班固的断代史体裁,刘知几之类的人尊崇班固而贬抑司马迁!况且善于学习司马迁的人,没有人赶得上班彪。
班彪续写司马迁的《史记》,从汉武帝一直写到东汉,想叫后人接续自己的著作,如同自己续写司马迁的著作;既没有多余的史文,又没有中断头绪,世世代代相互接承,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他继承司马迁的志向太好了,但他的书不能得以看到;所能够看到的,只有元帝、成帝二位帝王本纪的赞罢了。
都在本纪以外,另外记载他所听到的,可以说是深入太史公司马迁学问的精微深奥之处了。
凡是左氏《左传》中有“君子曰”的地方,都是对《春秋》经有新的见解;《史记》中有“太史公曰”的地方,都是史实以外的事情,不是对事情进行褒贬;偶尔也有涉及到褒扬贬低的地方,都是褚少孙等人掺杂到里边去的罢了。
况且本纪、列传之中,已经记载了善恶好坏,足以用来借鉴,何必在本纪列传的后面另外在进行赞扬或贬低呢?这是儒生参加科举考试所作的试卷,怎么能放在著述中呢?这大概不是司马迁、班彪的本意。
况且既然称为赞,哪能有贬低的词句呢?后代作史的人,有的叫做论,有的叫做序,有的叫做诠,有的叫做评,都效仿班固,臣下我不能不狠狠地批评班固了。
司马谈有他的著作,而司马迁能够完成他父亲的愿望;班彪有他的学业,而班固却不能阅读他父亲的著作。
班固作为班彪的儿子,既不能够保护他自身,又不能够传播他父亲的学业,还不能教育他的儿女,这样做人,说值得天下人效法的方面在哪里呢!范晔、陈寿等人继承他创立的断代史体例,大多都是些轻狂颠薄没有好的品行的人,因此很快招致罪过,整理修改而写作出确凿可信的史书在哪里呢!孔子说:“商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增加了那些,现在可以通过考察而了解;周朝因袭商朝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增加了哪些,也是可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