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贾平凹谈莫言
贾平凹之作品分析
·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 凤县棣花镇,是当代著名的 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 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 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 编辑。
代表作品:《鬼城》 《二月杏》《废都》 《满月儿》《秦腔》 《古炉》
写作手法
• 隐喻
• 白描 • 俚语
评论概述
• 文学巨匠贾平凹 ——陕西文化网 • 此书将来会成为当代文学的精神符号和经 典。——季羡林
• 贾平凹小说的特色,就在一个“土”字,原汁原 味的乡村小说、乡土小说,正因为如此,我才爱 看他的小说。贾氏小说看得多了,就觉得自己好 像也成了贾平凹 笔下的一只陶罐、一个塤,不着 任何一丝彩色、素面朝天、原汁原味的泥巴作物, 很想把自己放回闲适和谐自然宁静的乡村里去。 又觉得自己几乎成了贾氏笔下的一 个农民,穿鸡 窝鞋,把鼻涕往板凳腿上抹,或者往布鞋后跟、 鞋帮上抹,上完茅厕,随便捡拾个土垡子揩屁股, 或者就在茅厕口的树干上蹭干净屁股。 ——余继聪《土得掉渣的贾平凹》(中国文学网)
总结
• 综上所述:对于贾平凹的研究涉及了其小 说的创作、叙事、内容、意象、人物形象、 题材、成因、序跋、后记等,涉及了其散 文,涉及了其本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等,还涉及了其本人与其他作家的对比, 如莫言。
• 其中对其小说研究最多,《废都》、《高 兴》、《古炉》、《带灯》、《浮躁》、 《秦腔》等出现频率甚高 • 但对其中篇小说、自传体长篇和散文研究 较少,对比研究较少。 • 未涉及方向:贾平凹创作风格及成因,其 不同阶段作品的对比及其风格转变历程, 其作品在国内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对比,其 作品中相似人物的对比(如《废都》中的 庄之蝶与其他几个文化名人的对比)。
有关于莫言的试题汇编
有关于莫言的试题汇编一、语言文字应用1. (2013届山东青岛二中11月考)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4分)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013届山东济南外国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
(4分)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
【高三一模】2022届奉贤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三⼀模】2022届奉贤⾼三⼀模语⽂试卷含答案奉贤区2022届第⼀次⾼考模拟考试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积累运⽤(10分)1.填空。
(5分)(1)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之以为⽤。
(《⽼⼦》四章)(3)《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才⼲、德⾏称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语段空⽩处,语意连贯的⼀项是()。
(3分)鲁迅对《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分欣赏。
他在这⽅⾯有精彩的评价:“书中故事,为亲所闻,为说真实,为于诸⼥⼦⽆讥贬。
说真实,故于⽂则脱离旧套,于⼈则并陈美恶,美恶并举⽽⽆褒贬,有⾃愧,则作者盖知⼈性之深,得忠恕之道,此《红楼梦》在说部中所以为巨制也。
”我觉得这不仅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鲁迅⾃⼰的创作纲领。
_____。
①虽然思想平庸②鲁迅笔下的孔⼄⼰、祥林嫂等⼩⼈物③鲁迅对此类⼈都是⼼怀悲悯。
④并不是恶⼈⑤但还是有⼀些优点的A.②④①⑤③B.②①⑤④③C.①⑤④②③D.①④⑤②③(2)下⾯是某⼤学学⽣会主席在迎新仪式上的发⾔⽚段,以下4处画线中,词语运⽤不恰当的⼀项是()。
(2分)学弟学妹们,你们【甲】⼗年寒窗,苦辣尝尽,⾝经百考,【⼄】过关斩将,来到我们这⽚沃⼟。
⼤学的⽣活将是【丙】丰富多彩、【丁】不⼀⽽⾜的,希望⼤家拥有充实美好的⼤学⽣活,不虚度青春年华。
A.【甲】B.【⼄】C.【丙】D.【丁】⼆、阅读(70分)(⼀)阅读下⽂,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①作家与地域的关系,作家的地域性写作,只能看作是⼀种写作现象,并⾮写作准则,更不能据此做出价值评判。
每⼀个作家总是与地域相关,他不可能凭空产⽣,若细加探究,任何作家的地域影响多多少少会在作品中显现。
诸如某些作家的南⽅特征,那种南⽅⽓候、氛围、甚⾄⽓味的痕迹在作品中的不⾃觉流露。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家对莫言的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家对莫言的评价 1中国作家终于走进了诺奖行列,我觉得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耀,必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莫言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独特思维、艺术个性,都已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摘取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陈忠实评)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
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
(张大春评) 莫言是我最爱的作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告诉大家作家是人。
49年之后国家统一意志造成作品中作家个人意志的渺小,但莫言不是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内心巨大生命力按捺不住。
(毕飞宇评) 莫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而且这才华是很早就被大家认可了。
在我印象中,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莫言对于小说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
我跟莫言是当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学。
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杂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
后来杂志社找到我,我就写了(笑)。
说明他是十分单纯和纯粹地在写小说,这个奖项,他当之无愧。
(严歌苓评)莫言是汉语写作群体辉煌星辰中最明亮的一颗,是一个深通艺术辩证法的文化魔术师,是一个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更高境界的语言魔术师。
莫言在汉语文学面临艰难境地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探索和成就,向世界、也向汉语文学自身,证明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前景和远大前程。
(澳大在颁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的赞辞)【延伸阅读】莫言的家庭生活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庭。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也是“高密东北乡”的孩子,两人识于儿时,感情深笃。
莫言《莫言自述》阅读理解
莫言《莫言自述》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我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只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死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莫言和贾平凹笔下农民形象的比提纲加文献版
莫言和贾平凹笔下农民形象的比较摘要:从传统社会发展伊始到至如今,农民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阶级,无论是从文化发展层面还是社会发展层面来进行分析,农民始终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农民阶级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一部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农民的进化史。
农民的生存状态与时代变迁的脚步息息相关,吸引了诸多对农村社会变迁感兴趣的作家的竞相描摹,对我国农民精神状态的分析是我国文学界与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莫言与贾平凹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两颗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这二人同属乡土文学派的代表,他们对农民形象的描摹均异彩纷呈。
本篇论文将莫言与贾平凹笔下的农民形象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莫言贾平凹农民形象比较分析绪论一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恢弘的农业发展史,淳朴憨厚的农民是我国底层社会发展的苦难见证者。
农民这一劳苦大众的代表既有别于自恃清高的知识分子同时又与工人阶级等存在显著差异。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中国农民几千年不变的生存状态,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凌冽寒冬,他们孜孜不倦的匍匐在脚下这一方土地里艰难的求生存。
依靠天地恩赐吃饭的农民将自己生存的强烈愿望与对未来的美好希冀连同手中捧着的种子一起播撒到了脚下的每一寸泥土里,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血雨共同点缀生存的漫漫长径。
掬一把清新的泥土,嘬一口强劲的闷烟,啜一口浓郁的老茶,哼一支高亢的老曲,农业社会发展荡气回肠侵蚀了农民的每一寸肌理。
黝黑的面庞、皲裂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嘶哑的嗓音、伛偻的身影,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民的代名词。
且看莫言与贾平凹笔下的农民有怎样的人生轨迹,希望从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寻些许启示。
一、莫言笔下的农民形象概述(一)莫言小说的乡土情怀1.莫言的农耕生活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
1981年莫言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2011年莫言的小说《蛙》荣获素有“中国文学诺奖之称”的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又一举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打破了中国文学作品不够资格入选诺贝尔奖的传言。
阎连科:中国作家面对翻译完全无能为力
阎连科:中国作家面对翻译完全无能为力作家阿来作家贾平凹作家阎连科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和实质的核心是翻译问题对中国作家来说,现在已经是创造中国文化特色的时候。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要表现中国的传统翻译家尊重作者,作者因此也要尊重翻译家5月1日至4日,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在沈举行,中国文坛巨匠贾平凹、阎连科、阿来以及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学院教授高立希、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倪若诚等27位专家、学者齐聚沈城。
论坛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外国翻译与接受,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以及中外文学的翻译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贾平凹在论坛中指出,中国在这几十年间,文学确实发生改变,今后还将继续,建立什么样的文学观,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过程,而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价值观。
中国文学被翻译面临诸多问题,要翻译什么,译者与作家的关系,是否有权重写,翻译过程中编辑的影响首届中国当代文学翻译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温小鸣在解释此次论坛举办的初衷时说:“现在已有大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但仍有大量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者及作品需要走出去。
所以,这个论坛就是要深入讨论跨文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的问题。
”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倪若诚说:“我每次去英国,会去关注国外书店里的中国文学作品,2001年到港工作,看到越来越多英文版中国小说,书展中,中国作家越来越引人瞩目,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更是如此。
西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兴趣,这是个好势头,但很多问题要讨论。
首先,要翻译什么?所翻译的文学作品要全面反映中国文学面貌。
其次,出版社的角色,它们如何看待中国文学、如何宣扬。
英国最有名的企鹅出版社,至2005年,才把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围城》列在名作系列中,这可喜可贺,但不尽如人意,因为译本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译本。
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
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作者:张笛声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摘要: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中女性诗叙事特征很明显,本文以贾平凹与莫言的两部反映乡村女干部的小说《带灯》、《蛙》进行文本比较与细读,对二人在女性诗化叙事层面呈现的特质进行研究,主要从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女性形象的现世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诗意追求、独具个性的小说意象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界定了两者的小说中女性诗化叙事的不同。
关键词:贾平凹;莫言;《带灯》;《蛙》;女性诗化叙事贾平凹与莫言在他们的小说中以男性的视角对女性进行了诗意想象,通过不同的叙事策略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带灯》与《蛙》是两位作家关注女性,并对女性进行诗化想象的典型小说文本,尤其是对农村基层女干部的书写,带着各自乡村的记忆,通过历史的传奇化、诗意化、生活化的叙事策略,传达出作者对女人的人性、神性的思考,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背景下生存的荒诞处境,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政治权利话语下人性的失落与回归。
本文试图通过二者在其小说《带灯》与《蛙》中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人物精神世界的世俗与诗意的碰撞、独具个性的意象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对贾平凹和莫言在小说文本中的女性诗化叙事进行比较解读。
一、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来自农村的贾平凹和莫言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洛与高密东北乡是他们的“血地”,也是他们生活、逃离与最终皈依的文学与精神家园。
两位作家在其小说文本里呈现了来自他们的“血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
那些在乡村野蓬勃生长着的女人们,她们参与了商洛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的建构,在乡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不可缺席的地位。
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直接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的乡村女干部,她们是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一抹靓丽的色彩。
《带灯》与《蛙》是贾平凹与莫言塑造乡村女干部的典型文本。
在塑造小说中女主人公带灯和万心两位乡村女干部时,分别用不同的叙事策略呈现了乡村女性在历史与现实、外在变革与女性命运的碰撞与胶着。
贾平凹作品分析
总结
• 综上所述:对于贾平凹的研究涉及了其小 说的创作、叙事、内容、意象、人物形象、 题材、成因、序跋、后记等,涉及了其散 文,涉及了其本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等,还涉及了其本人与其他作家的对比, 如莫言。
• 其中对其小说研究最多,《废都》、《高 兴》、《古炉》、《带灯》、《浮躁》、 《秦腔》等出现频率甚高 • 但对其中篇小说、自传体长篇和散文研究 较少,对比研究较少。 • 未涉及方向:贾平凹创作风格及成因,其 不同阶段作品的对比及其风格转变历程, 其作品在国内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对比,其 作品中相似人物的对比(如《废都》中的 庄之蝶与其他几个文化名人的对比)。
6.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
• 农民: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研究 柴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01 硕士 • 女性:论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康新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13-01-30 期刊 • 论贾平凹创作中的女性“自残”现象 张 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 2013-10-20 期刊 • 其他: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另类人物形象 张芸 小说评论 2012-05-20 期刊
8.对其小说序跋、后记的研究
• 序跋:试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及其价值 马作柱 西南大学 2011-04-15 硕士 • 后记:贾平凹作品后记研究 李英 西北 大学 2014-06-30 硕士
9.贾平凹散文研究
• 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与局限 王兆胜 当代 作家评论 2007-08-15 期刊 • 浅议贾平凹九十年代前期散文的特点 徐 蕊 文学教育(上) 2014-06-05 期刊
3.语言风格:古朴、含蓄 4.叙事方式集合多种技巧
——《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 小说,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 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 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 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 《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乡土小说的三种面目——以莫言、贾平凹、阎连科为例
乡土小说的三种面目———以莫言、贾平凹、阎连科为例◎何英乡土文学,一个世纪以来就是中国文学的书写主流,也是取得最大成就的分支之一,而其中的乡土小说,则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沿着自身的惯性,还在继续着某种辉煌:以莫言、贾平凹、阎连科为代表,呈现出了乡土小说的三种面目。
莫言以其彻底的“民间性”理念,将投射在胶东大地上的历史进行了民间性视角的改写;贾平凹则以“反崇高”的后现代路向,集中表现了乡土基层最为日常化的琐碎生活;阎连科自“瑶沟系列”起,写下了《耙耧天歌》《日光流年》《受活》等纯粹以乡土为对象、并受到好评的作品,但其不论是对“劳苦人”的苦难,还是对乡村权力政治的批判,都在《日光流年》之后呈现出了抽象寓言的空洞和概念化。
莫言:“民间”的狂欢莫言是最早有意识将“民间”理念贯彻到自己小说中且最成功的作家。
《红高粱》系列就以“民间性”的价值立场,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被“文学现代化”思维控制,难以突破某种政治观念和儒学观念的现状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发动。
之后,作家沿着这条路径,一发不可收拾地创作了一系列的长篇,包括《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二炮》《蛙》等。
从《丰乳肥臀》到《生死疲劳》,使人看到“民间性”的有效性正在被作者消费殆尽。
“民间性”视角,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由于过分强调民间的主体性,历史想象变得单薄而杂乱,陷入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平面化狂欢。
一百年的启蒙白启了,民间社会的混沌蒙昧藏污纳垢似乎百年不变铁板一块。
莫言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他硬性返回历史的民间性视角,成功地令民间从从前沉默的无言的底层变成了沸腾的狂欢的生命主体。
可这个生命主体大多数时候接近动物本能,接近各种器官。
《丰乳肥臀》几乎就是《百年孤独》的中国翻写版,难得的是作者倒是保住了创作的充沛甚至充沛得过了头的激情,这部直奔诺贝尔奖而去的长篇用他一贯的狂欢体来抒写民间苦难,造成一种哭笑不得的阅读心理,小说的张力达到撑破的边缘,但也因此模糊了自己的价值召唤。
贾平凹与莫言小说关于人的本性的描述对比
贾平凹和莫言对人的本性的描写有一定的共同点 ,也有不同的地方 。共 同点是通过文学描写 ,将人 的
本 性 中 的 自私 、善 良 、淳朴 的 一 面展示 给读 者 。不 同 的地 方 是 贾平 凹侧重 对人 性 自私 的描 写 ,而莫 言 侧 重 对 人 的善 良一 面的本 性 的描 写 。莫 言 的文 学 作 品除 了排 斥传 统 的伦 理 与理 性 教条 的制约 外 ,更 能 够 给读 者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一 l 1 一 l 3
【 作者简介】 蔚
琼( 1 9 8 2 一 ) ,女 ,山西汾 阳人 ,吕梁学院汾 阳师 范分校助教 ,从事汉语言文学研 究。
・
81 ・
( 二)贾 平 凹和 莫言关 于人 的本 性 的描写 中 的农 民生活 背景分 析 贾 平 凹 的小 说往 往 侧重 于 社会 经 济生 活 背影 之 下 的人 的本 性 描 写 。这 作 品 中 的农 民或处 于 茫 然之 中 , 或 背井 离 乡 、四处 闯 荡 ,他 们 试着 从 内心 去寻求 一 片新 的天地 。然 而 这样一 种 冲 出乡村 的探 索 ,往 往 不 能 将 农 民 的所有 问题 进 一步 地揭 露 。作 品在 深沉 的 吟哦 、冥 顽 的求索 中 ,披 露 出父 老乡 亲永 不窒 息 的人 生性 情 ,进 发 出新 旧农 民世袭相 因的追求 和念 盼 。
经历转化 为今后 的文学作 品中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莫言 的小说创作 是从 “ 红高粱 ”家族 系列小说开始 的 ,对 于新 时期 的军旅 文学 的发 展产 生 过深 刻而 积极 的影 响 。
二 、贾平 凹和 莫言 小说 中关于本 性 的描 述对 比分 析 ( 一)贾 平 凹 和莫言 关 于本性 描 写 的角度 分析
作家贾平凹乡土文学代表经典语录
作家贾平凹乡土文学代表经典语录作家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乡土文化的深入理解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经典而引人深思的语录,这些语录不仅仅是贾平凹作品的精华,更是对当代乡土文学的重要贡献,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些贾平凹乡土文学代表经典语录。
1. "乡愁是我最早的胃痛,也是我永远的牵挂。
"这句话出自贾平凹的小说《秧草地》,生动地表达了贾平凹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无论走到哪里,他始终心系着乡村的风土人情,深深感受到乡愁给他带来的情感压力和挣扎。
2. "乡村不是荒芜之地,而是内心最深处的理想乌托邦。
"这句话出现在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他提醒人们,乡村并非一片荒芜之地,而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梦想的乌托邦。
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的地方,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 "每一个乡土故事,都是生活的镜子,透视出人性的善恶。
"这句话出自贾平凹的小说《高老庄》,他认为每一个乡土故事都是真实生活的投影,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真实的人情世故。
贾平凹通过描写乡土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人们深入思考。
4. "乡土文学属于每一个乡村,也属于整个世界。
"这句话体现了贾平凹对乡土文学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乡土文学不仅仅是乡村的事情,而是与整个世界相关的。
乡土文学是关于生活的文学,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触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5. "乡土文学是乡村的声音,也是城市的回声。
"这句话出自贾平凹的小说《素秋》,他认为乡土文学是乡村的声音,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城市人对乡村的思考和回忆。
乡土文学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乡村的美和哀愁传递给读者,让读者重新审视城乡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贾平凹乡土文学代表经典语录,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平凹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以《带灯》与《蛙》为例
鉴赏贾平凹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诗化叙事比较——以《带灯》与《蛙》为例张笛声 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摘要: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中女性诗叙事特征很明显,本文以贾平凹与莫言的两部反映乡村女干部的小说《带灯》、《蛙》进行文本比较与细读,对二人在女性诗化叙事层面呈现的特质进行研究,主要从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女性形象的现世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诗意追求、独具个性的小说意象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界定了两者的小说中女性诗化叙事的不同。
关键词:贾平凹;莫言;《带灯》;《蛙》;女性诗化叙事贾平凹与莫言在他们的小说中以男性的视角对女性进行了诗意想象,通过不同的叙事策略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带灯》与《蛙》是两位作家关注女性,并对女性进行诗化想象的典型小说文本,尤其是对农村基层女干部的书写,带着各自乡村的记忆,通过历史的传奇化、诗意化、生活化的叙事策略,传达出作者对女人的人性、神性的思考,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背景下生存的荒诞处境,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政治权利话语下人性的失落与回归。
本文试图通过二者在其小说《带灯》与《蛙》中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人物精神世界的世俗与诗意的碰撞、独具个性的意象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对贾平凹和莫言在小说文本中的女性诗化叙事进行比较解读。
一、故事情节结构的传奇性叙事策略来自农村的贾平凹和莫言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洛与高密东北乡是他们的“血地”,也是他们生活、逃离与最终皈依的文学与精神家园。
两位作家在其小说文本里呈现了来自他们的“血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
那些在乡村野蓬勃生长着的女人们,她们参与了商洛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的建构,在乡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不可缺席的地位。
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直接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的乡村女干部,她们是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一抹靓丽的色彩。
《带灯》与《蛙》是贾平凹与莫言塑造乡村女干部的典型文本。
在塑造小说中女主人公带灯和万心两位乡村女干部时,分别用不同的叙事策略呈现了乡村女性在历史与现实、外在变革与女性命运的碰撞与胶着。
莫言与贾平凹
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 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使这 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
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
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
的想法去办,我爱幸辐,我爱力量,我爱美,
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 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 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不怕。
酒神精神
原始生命力的张扬
贾平凹
一、生平与创作(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1.“商州系列” 2.农民知识分子视角下 的城市,包括《废都》、 《秦腔》、《怀念狼》 等。
二、“商州系列”
包括《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 月· 正月》、《浮躁》等。 主要写不甘心当农民的农民,他们大多是善 良朴实的贫寒农民。他们致富的主要障碍来 自于旧观念旧习惯,最后走出困境依赖的是 县乡干部的意外支持。小说着重描写笼罩在 乡亲、邻里、夫妻、爱人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之下的人性摩擦和伦理冲突。
三、《红高粱》
1.主题:民族心理的原生态
《红高粱》写的是历史,但它却是对整个民 族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原生态的描述。他们 善良又残忍、机智又愚昧,这既是一种足 以使民族强盛的气概,同时也是使民族停 滞落后的传统意识。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 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 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庄之蝶就一下子把妇人按在皮椅上,掀起双 腿,便在下边亲起来,口口口口口口(作者删去 三百三十三字)庄之蝶站起来着着她笑,不想哎 哟一声人竟倒在了唐宛儿身上。妇人间:怎么啦? 庄之蝶说:伤脚疼了一下。妇人便说:你不该用 力的。庄之蝶说:没事。又要重来。妇人就说; 那让我出些力好了。站起来让庄之蝶坐了椅子, 口口口口口口(作者删去二十五字)庄之蝶忙说: 不敢叫的,老太太在那边! 妇人说:我不管! 还是叫。庄之蝶便拿手帕塞在她口里,妇人咬了, 口口口口口口(作者删去十八字)
反常合道·流水行云:小议当代作家的“晚期风格”——以莫言、贾平凹为中心
“山水三层次说”别有所见,将之解作贾平凹感通天
地、人神、物理的独特法门也未为不可。其“大实
大虚”且相“圆融”
,它是“作为‘道’的形象的生活
本身,是自然万物万象的天意运行”。如一朵花“由
种子,由根由茎由叶而自然开花到散发芳香”⑥。如
是说明或嫌不够,他参之以 《心经》,王阳明的学
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走渐熟,乃造
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
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
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
此,只书字亦然,善思吾言。①
少年血气方刚,规矩、法度尚未习得,或得而
不精,故下笔为文,多活泼生机,如春如夏,万物
竞萌,花开阔绰,气象峥嵘;老年血气渐衰,规
来,别人用斗去盛可以是方的,用盆去盛可以是圆
的”④。其要在去规矩,破法度,得行云流水,任意
所之之妙。或进而言之,规矩、法度也无需去
“破”。文章作法多样,究其本源却并无一定之规。
有多少眼光,见多少世界,便有多少文章。明清文
可以法唐宋,唐宋文可以法两汉,两汉文可以法先
秦 , 先 秦 文 所 法 者 何 ?! 文 章 法 度 , 源 出 于 “ 六
熟”得让人心惊,让人胆寒,让人为之纠结、为之
慨叹,也为之齿冷。
何为“晚熟”?“晚熟”究竟能否对应于“晚
期”——一种为阿多诺、萨义德所阐发的生命进入
老境的观念与风格。通观全书,可知莫言“晚熟”
的寓意,重心当不在此。蒋二或蒋天下对“晚熟”
二字,自有明确定义:“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
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
动乱与灾难”。如古人论“慎独”的难度时所示,缺
贾平凹:说话
贾平凹:说话贾平凹:说话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要安静着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许泰然自若。
唇舌的功用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从前尽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分,再是我爱情的时分,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约请。
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溜过的味儿。
自己都厌恶自己的腔调,也便羞于出口让他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
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
而我的家园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想便要间隔,越发说话没了热情,也没了情味,于是就爽性不说了。
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全部应付由他说,惋惜的是他口吃,话虽然得很慢,仍吞吞吐吐,常让人有没气儿子,要过去了的风险感觉。
偏偏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未发,往后我问怎样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认为我是在仿照捉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
爱朋友的启示,今后我更不肯说话。
有一个夏天,北京的作家叫莫言的去新疆,忽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无可奈何问一个人××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个过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
我不知道。
”我才突然觉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这两个字真好,惋惜让他人用了笔名。
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常常把有“聋哑学校”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安闲。
不会说普通话,百辞莫辩,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性,见生人,渐渐乏于交际,越发瓜呆。
但我会谩骂,用家园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我这么说的时分,其实心里很悲痛,恨自己太不可,自己就又给自己打气,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世地绝不写是贫穷的山地,而写“出世的当地好像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一个和尚曾给我教授过成果大事的秘决:心系一处,三缄其口。
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感兴趣作家,思潮,流派,文学团体,
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感兴趣作家,思潮,流派,文学团体,摘要:一、引言:谈论对文学的热爱与兴趣二、具体文学作品分析:选择感兴趣的作家、思潮、流派、文学团体三、作家分析:贾平凹、莫言等四、思潮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五、流派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等六、文学团体分析:京派、海派等七、作品举例: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红高粱》等八、结语:总结感兴趣的作家、思潮、流派、文学团体及其影响正文:【引言】作为一名热衷于文学的职业写手,我一直对作家、思潮、流派和文学团体充满兴趣。
文学作品如同镜子,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善恶,也展现了作家们的才华与心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我感兴趣的作家、思潮、流派和文学团体。
【作家分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贾平凹和莫言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作家。
贾平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尤其是他的《废都》,通过对一个城市生活的细腻描绘,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矛盾。
莫言则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他的《红高粱》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乡村世界,寓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变迁。
【思潮分析】在文学思潮方面,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让我深思。
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深入剖析人性,如贾平凹的作品;而浪漫主义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理想与幻想,如郭沫若的《女神》。
这两种思潮在文学史上各自绽放光芒,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流派分析】在文学流派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和先锋文学尤为引人注目。
魔幻现实主义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先锋文学则以创新的形式和观念挑战传统文学,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文学团体分析】文学团体也是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京派和海派为例,京派以老舍、茅盾等人为代表,作品充满着对北京文化的热爱;海派则以张爱玲、王安忆等人为代表,作品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
贾平凹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考论——以《废都》为主要考察对象
贾平凹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考论——以《废都》为主要
考察对象
高胜利;张泽晋
【期刊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2)5
【摘要】陕西作家贾平凹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影响,将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情怀、地域特色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方式相结合,创作了《废都》等具有浓郁神秘色彩的“商州系列”小说。
这些具有中国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众生形象,关注了城市文明冲击下乡村的异化现象,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生存问题的深刻反思。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高胜利;张泽晋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浅谈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2.论《废都》的结构问题--兼论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3.从《生死疲劳》解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4.论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以《生死疲劳》为例
5.《生死疲劳》解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行动胜过语言作文行动
忽然想起了泰戈尔《飞鸟集》里的那句诗:世界上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行胜于言,不是说言语不重要,而是说行动比言语来说更重要。言语是花,而行动便是花的蜜;言语是春风拂面,而行动便是硕果累累。
行动胜这两个字太好了,不说话。实际上莫言也是比较低调的,他总是用自己的笔在说明什么,在诠释什么。
行胜于言,是清华的铭记。从清华园荷塘小径上走出来的人,大都是在用无声的言语,用行动在证明知识的存在。朱自清先生既是清华的教授,又是作家,他用行动展示着心声,特别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拒绝美国的救济粮,尽管他已病入膏肓。水木清华,其水清明。
行动重于言语,用行动去证明些什么,古往今来并不鲜见。古有屈原桔兰幽香,其品一流,其志弥坚,其诗雅致,然而他沉身汨罗,用行动在诠释着不同流合污;近有谭嗣同其言真挚,其志也弘大,有志于华夏振兴,然生不逢时,于是用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意赴刑场,壮怀激烈。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他途,但他们的选择是用行动实践其言,这行动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于是人们永远铭记在心。泰山之所以名重,是因为他不仅高大,而且其精神不朽。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华盛顿被推举为第一任美国总统,他仅仅干了两届就卸任了,又来到了他钟爱的家园弗农山庄。
行动是最重要的,华盛顿用行动证明了一切。这一行动超越了任何言语,使美国人民更加地尊崇这位国父。如果华盛顿不辞任,人民也不会说什么,况且当时推举他继续连任的呼声很高,但华盛顿毅然退位,行胜于言。
当温总理在非典期间坐在了北大的学生餐厅,当温总理为一位普通农民讨回打工钱,当温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握住艾滋病人的双手,当温总理用自己的专机把支援印尼海啸的救灾物资装满,当温总理把北京打工者的孩子第一次请到中南海作客,我们想到了两个字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贾平凹谈莫言
引导语:和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作家之一,可谓是各有千秋,中国当代文坛两位扛鼎重将温馨相遇,贾平凹是怎么谈论莫言的呢?
贾平凹:我恐怕是核桃命,要“砸”着吃
莫言是我非常敬慕的一个作家,莫言的作品我也都看过,有时候觉得人家怎么写这么好,咱就写不出来呢?确实产生过现在说的“嫉妒羡慕恨” ,但恨是恨我自己怎么写不出来。
可以说这几十年里,大家对我的创作一直关注,也批评评论过,我的成长发展与大家有直接关系,而且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出版,或者肯定或者批评,到现在这个年龄,我觉得都是自己的一份财富了。
对我作品的认可、肯定,那是在赛跑的时候给我喊加油的,增加信心和力量。
当然批评我也是恨铁不成钢,后来我越来越充分理解这一点。
我之所以写了几十年,老了还在写,动力很多,其中有一种动力就是来自这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人家说你好,人都是“人来疯” ,一说好咱就得表现,一说不好就又不服,想证明一下,就是这两种力量。
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不自信,喜欢听好话,受到批评往往就灰心丧气了。
就像掐芽子似的,正长芽子的时候你不敢掐它,一旦掐了,它当然还可以长,从旁边再憋一个芽子出来,但往往是得好长时间才能憋出来。
所以年轻时候,由于经历的事少,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即使开批评我的会,全部是批评,我那时候才二十来岁,批评家们批评,我觉得这下完了,以后再写不成东西了。
到了中年以后我才知道作品受到关注、能获得各方面的意见是特别重要的'。
我经常说创作就像炼丹一样,要把丹炼成,需要阴阳相济,水火相济。
我记得母亲在世的时候,有一天我在看书,那时房子小,母亲就坐在旁边。
那书上说刘邦出生的时候是龙变的,他妈做梦梦到了龙缠身。
刘备出生的时候,他妈妈梦见星星钻怀里了。
我就问我母亲生我的时候做过啥梦,我母亲说做过梦,梦见的是一个树上接满了核桃,我当时很失望,想着人家都是梦到龙啊、凤啊的,我母亲却梦到了结核桃。
后来受到好多批判的时候,我想我这个命啊恐怕就是核桃命,要“砸”着吃,你不砸,核桃仁出不来。
后来作品受到关注争议,基本每一部作品出来都没有都说好或者都说不好的,两方面意见都有,就像吃核桃一样,就是要砸着吃。
所以后来我觉着,对作品说好的,或者说不好的,反正是说得有意思的,能够对创作有启发的,我都非常欢迎。
尤其到后来特别重视这方面。
开始写作的时候自己很年轻,二十出头,一家伙写到现在,写成了老汉。
但是长期的写作以来,如果说是潜心写作,平心而论问心无愧,因为五十年代的时候写作就是这样,自己一直写到现在,也干不成别的啥事情,虽然自己关心社会的千变万化,但这几十年很少涉及到各种是是非非,很少发过言,交际、交往、活动这方面已经退化了,不会了。
才气不足还是影响自己作品的进展,这不是矫情话,越写到后面,越接近六十岁,这种感受越强烈。
开这个会,自己回去再琢磨琢磨,虽然大家说了很多好话,回去以后把大家的发言再好好思考,以后怎么创作,怎么更精湛,我要好好斟酌斟酌。
拿我自己来讲,感觉自己还有创作激情,还老有创作欲望,我觉得不管写得好不好,还能写。
所以我说这次会给我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的。
实际上按我心里讲,我不愿意开创作总结性的会,比如一个人创作多少年,这其实对生命不利。
这次虽然也是针对我创作的情况来谈,我觉得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很多启发。
从心里说,过去没有你们在那里,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自己。
写了这么多年,也可以说是你们夸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你们“砸”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你们“骂”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你们“逼”出来的。
创作上,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了“人来疯” ,为了证明自己,才不停地在弄这个事情。
一旦都不说了,他也没劲了,也就不写了。
所以以后如果自己再写作品,还得仰仗各位,在你们关注更矫健的马儿在草原上跑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个老牛还在激烈地拉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