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市场状况与存在问题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及我局红盾护农工作情况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及我局红盾护农工作情况农业投入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更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
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打假治劣工作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结合近年来__农资市场监管情况分析目前农资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
由于目前国家对农资经营主体准入采取的是限制性政策如兽药经营必须获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种子经营必须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除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或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外)农药经营只能是《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七类单位(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企业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
)化肥经营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39号文《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只有化肥生产企业、各级农资公司、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农垦、林业、烟草、军队系统的经营单位在本系统可以销售化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有化肥内贸经营权。
这些对农资经营主体的限制性要求使得一些单位或个人难以从事此类经营但真正的情况是大多数供销社、农资公司和农业“三站”将农资经营权承包给了个人一些个体户也以连锁经营的名义挂靠农技部门、供销部门经营。
一些具有专营资格的单位根本就不经营农资而是靠出让农资经营资格证收取“管理费”。
农资专营造成不同经营者之间竞争地位不平等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专营企业的高额垄断利润造成其他市场主体难以合法进入干脆就无证无照地非法经营加剧了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混乱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农资专营制度未能消除假冒伪劣现象不少专营机构本身就在出售假劣农资。
农资专营制度使得其他经营者不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农民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农资。
由于目前这些限制性政策、法规仍然有效也使行政机关执法处于两难境地。
如果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则限制了个体私营农资经营者及连锁、加盟经营者参与农资经营极大地不便农民购买农资也不利于农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严格执行法律对农资经营不加限制又违反了政策规定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有监管责任风险。
农资市场现状与对策
农资市场现状与对策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从而影响着全国规模的粮食生产。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资市场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为了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农资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现状,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为农产品提供更好的灌溉、施肥、保护等需求。
目前,我国农资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市场环境不合理,价格过高。
在农作物种植、饲养业等各个领域,农资市场价格普遍偏高,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润和收入。
很多农民在采购农资时还要面临虚假广告、欺诈等问题,加剧了他们的不信任感和困难。
2、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品种质量差。
国内农业技术水平较低,落后设备和老旧农机等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同时,区域差异以及农村市场管理也还存在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农资市场现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农农资市场的监管,并严厉打击不合法商贸、欺诈等行为,从根源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提高农资产品的品质。
第二,积极发展农村市场。
发展农村市场是推进农资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市场建设力度,引进农资批发企业,推动农资市场规模的扩大,让更多农民受益。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质产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资企业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投资,鼓励优质农资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构建完整的农资服务体系。
聚焦农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健全的农资产品销售、咨询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和标准化管理。
建立一个健康的农资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引导和带动的同时,农资企业也需要通过推行新技术、改进营销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资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为农民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基层农资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层农资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基层农资经营是广阔农民关心的热点,是牵动民生的大事,是基层工作的难点,本文从农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管理好基层农资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农资经营现状问题对策农药、化肥、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消费资料和农业投入品,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宏大作用,平安使用农药、肥料,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是一件事关全局、牵动民生的大事。
尽管近年来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农药、肥料市场管理,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对照标准管理、生态农业的开展要求,对照基层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市基层农资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努力讨论基层农资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当前农资经营现状农资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开展,经过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许多樊篱被打破,促进了农药、肥料、种子市场的异常活泼。
经调查,我市现有大小经营农药、肥料的点2000多家,其中有农药经营答应证的有307家,有肥料经营证照的820家,其他的均是无证经营。
市级经营单位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有2家,有连锁店的2家。
全市所有农资经营人员中年龄在40以下的只占总数的15%,40岁以上的占85%,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0%,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3%,其中有相当局部还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37%,2022年市农林部门抽检的30个肥料样品中有14个不合格。
目前,在我市市场销售的农药品种达300多种,其中也有不少假劣、冒牌农药,不少经营人员对农药、植保知识一无所知,甚至误导农民滥用药、乱配药,损害农民利益的农药、肥料、种子事件仍时有发生。
二、基层农资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农资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笔者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一是准入门槛不一。
肥料经营根本放开,无前置条件。
而农药经营前置严格,手续繁琐,领证难度大,不少经营者误认为肥料、农药都是农业投入品,有了肥料经营证照,就可以兼营农药。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农资市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当前农资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破坏了农民的增产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
就农资市场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对当前农资市场的经营违法行为分析存在以下问题:(一连锁经营尚不完善,农资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责任主体不清,造成查处难,索赔难。
销售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的农资商品,主要包括假冒进口品牌化肥、大企业知名化肥品牌。
侵权行为严重侵犯权利人利益,损害农民利益,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对合法经营也形成不公平竞争。
(二农资市场辨别真假难,农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严重:一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农资商品;二是生产、销售标签不全、质量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三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
其行为极易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减增农民收入。
(三农资市场价格违法行为:一是价格欺诈;二是哄抬物价。
农资经营网点在春耕农忙季节存在伺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坑害农民利益,其行为第一时间造成农民受到经济损失,对农民利益侵害最直接,也直接扰乱了农资市场秩序。
(四一些个人把农资经营看成牟利的手段,未经行政审批、许可,自身也不具备基础农资知识,擅自从事经营销售假冒、失效、违禁等农资行为。
冲击了正常的农资经营秩序,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监管秩序,极易造成侵害农民利益事件。
(五利用各种广告或传媒,对农资商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做虚假宣传的。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农资市场主体有效监管。
加快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管理经营、统一标识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模式,提升农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农资市场巡查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农资行为,重点理顺承包、挂靠经营,维护良好的农资经营主体竞争秩序。
中国农资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建议分析
中国农资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建议分析一、中国农资行业发展现状农用物资简称农资,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等。
土地不是农用物资,而是农业劳动对象(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质对象),与农用物资相比,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固定,功能不可代替,肥力可以再生等特点。
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战略物资,长期以来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便将农资作为重要管控对象,针对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也始终与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相配套。
同时,农资产品的供给受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影响,因此影响农资销售政策的宏观背景亦包括当下农资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科研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农资行业生产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资行业的销售政策也发生了改变,并不断优化,我国基层农资销售经历了从战略管控到全面市场化运营的多个历史阶段。
农用物资应用于农业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年,中国农资及相关企业数量达到近年峰值,农资及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0家,达到130448家,2019-2021年连续三年持续减少,农资及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57437家、54831家、48131家。
(注:包括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及品牌包括农资的相关企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结束、寡占格局已经形成的发达国家中,仍不乏通过产品扩张、区域扩张实现成长战胜周期的农资企业。
相较之下,尽管中国农资行业普及率、集中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却依然呈现出相对显著的周期波动特征。
究其原因,分散的下游格局压制了行业成长属性。
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是我国传统的农资流通主渠道,至今仍是农资流通的主导力量。
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相对国外发达国家,各农资子行业的普及率相对不足、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龙头的成长空间较大。
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推动农资市场与农业产业 融合发展
促进农资市场与农业产业深度 融合,实现农资产品与农业生 产的无缝对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质量。
完善农资市场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服务体系,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 农资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民收益。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影响与后果
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和农资经营者的收益,也会 影响农资市场的稳定和农资产品的供给。
农资市场监管与法规
1 2 3
问题描述
当前农资市场的监管和法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
原因分析
农资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法规制度不健全,监 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
,呈现波动性。
竞争行为
农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通过 产品创新、品牌营销、渠道拓展
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合作行为
为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挑战,农 资企业间加强合作,构建产业联
盟、实现资源共享。
03
农资市场的问题与挑战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问题描述
农资市场中,产品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些产品无法达到预期 的效用,甚至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农资市场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农业生产
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 要保障,提供农民所需的 各种物资和服务,确保农 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资市场的发展能够带动 农村经济的繁荣,提高农 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 的生产生活条件。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资市场的稳定供应对于 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和可持续。
绿色环保成为新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民对绿色、环保农资产品的需求将逐渐增 加,农资市场将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民对农资市场了解有限,容易受到不完全或不准确的信息影响。
在此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存在夸大农资功效、掺假农资等行为,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2. 售后服务不到位:一些农资商家为了赚取暂时的利益,忽视了产品的售后服务。
这导致了一旦农民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商家的解答和帮助,从而降低了农民购买农资的积极性。
3. 包装标识不规范:农资产品的包装标识不规范或不够明确,容易给农民造成困惑。
农民对于产品的使用方法、用量等往往没有详细的说明,导致了农民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或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农技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政府可以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培训课程,向农民介绍农资的选择、使用方法、存储等知识,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农资。
2. 建立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检测机构和监管体系。
加大对农资商家的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推进农资电商发展:鼓励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农资产品的推荐和购买服务。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农资产品的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能和效果,选择到质量可靠的农资。
4. 加强农资市场信息共享:建立农资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专家的合作,及时向农民推送最新的农资信息。
同时,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防止农民因为包装标识不规范而误用农资。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逐步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对农资市场的认知和辨识能力,保护农民的权益,推动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继续改进基层农资市场,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以下是进一步的对策建议:5. 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把关。
农资流通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报告
农资流通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报告农资流通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和信息流动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
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农业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资流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资流通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农资流通的发展趋势。
首先,农资流通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农资供应链条较长,环节多、成本高。
传统的农资供应链条中涉及到农资生产、加工、批发和零售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过多等问题,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使农资价格上涨。
第二,农资流通渠道不畅,农户获取农资困难。
由于大部分农户所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原因,使得农户获取农资困难,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农资供应不平衡,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农资供应的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浪费了农业资源。
面对上述问题,农资流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资流通电子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农资流通中的应用逐渐成熟。
通过建立农资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信息共享、农业技术服务等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农户获取农资的便利性。
第二,农资流通的专业化和大规模化。
目前,农资流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
未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资流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经营者的竞争力。
第三,农资流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推动农资生产和流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通过推广农资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农资流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农资流通政策的制定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农资流通电子化和绿色化发展。
企业可以加强与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的合作,拓展农资流通渠道,提高供应链效率,推动农资流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监管不到位。
由于基层农资市场多为小微企业集聚,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农民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资供应链条较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民购买农资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3. 信息不对称。
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缺乏有效的准确信息,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口碑,容易受到销售欺骗和误导。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 优化供应渠道。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资供应链的扶持力度,推动建设农资供应基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3. 提供信息服务。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资信息平台,提供农资产品的信息查询和对比功能,开展农资使用指导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资使用建议。
4. 建立农资合作社。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农资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提供农民所需的农资品种和数量。
总的来说,解决基层农资市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宣传和监督,共同推动基层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与农民生产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基层农资市场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以促进基层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准入条件和资质审核,对农资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和质量监控。
农资市场的调研报告
农资市场的调研报告农资市场的调研报告篇1农资商品事关农业生产效益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切实抓好保障服务工作。
目前,我县登记注册农资经营者117户,其中经营化肥93户,种子3户,农药9户,农机具及配件11户。
近日,我们工商局组织调研组,对全县农资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农资市场存在问题(一)违法经营现象仍有发生。
化肥经营渠道多样,有厂家直供,有二级代理商批发,也有经销商向小厂家定制,再加上有些经营者专业素质较低,违法经营现象仍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少数不法经营户以次充好,经销劣质化肥、农药、种子坑农害农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把浓度低的农药和浓度高的农药同价销售;种子销售中大小包装同价销售,短斤少两,蒙骗消费者。
(二)农资价格猛涨难以抑制。
近几年来,农资价格的飞速暴涨,冲抵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的各项补贴,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据农业部门四月下旬的调查数据显示,氮肥上涨了60%,钾肥上涨了131%,磷肥上涨了93.4%,复合肥上涨了62.9%,农药、农膜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近期还在上涨。
农民种田成本逐年增加,农业效益不断下降,出现了局部抛荒现象,种粮亏本的现象又重新抬头,“谷贱伤农”转变为“本高损农”,同样导致农业不稳,农民不富。
(三)行政综合执法氛围不浓。
农资市场是一个需要多部门管理的市场,由于职责不同,重复执法现象较多,加重了被执法者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执法成本,同时还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形象,有时还会造成有利就互争案源、有责相互推诿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执法效果,使得不法经营户有空可钻。
(四)执法人员经费相对不足。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工商部门担负农资市场监管责任,全县农资市场经营点多面广,而全县工商执法人员平均年龄超46岁,现行的执法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年龄均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
农药、肥料、种子、农产品质量等又很难从直观上判别产品质量优劣,质量抽样检测需要较大的化验费用,加之缺乏相应的交通、取证等工具,执法工作难度大,农资市场管理工作急需改善。
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思路和举措
【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思路和举措】一、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传统农资使用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农资使用方式存在着浪费现象。
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时,常常因为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农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农资质量安全问题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不完善,不时出现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给农业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3.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另外,农资供应渠道也存在不畅的情况。
农民在获取农资时,由于供应渠道不畅,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举措1. 完善农资管理制度针对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完善相关的农资管理制度。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提高农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推广农资科技创新还应大力推广农资科技创新,加强对农资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引导农业生产者实施绿色农业生产,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传统农资的依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资市场体系也是解决农资供应渠道不畅的关键。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农资企业发展,创新农资供应模式,提高农资市场供应能力,降低农资价格。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解决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还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加大创新力度,农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同为解决农资问题贡献力量。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站在科技、绿色、可持续的立场上,不断加强农资管理,推动农资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工作思路和举措的探讨。
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农资行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具等产品。
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供需状况、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农资行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农资行业市场规模庞大,是众多农业生产者和企业所依赖的重要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农资市场销售额达到1269亿元,同比增长近10%。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资需求量稳定增长。
而且,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资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需求,预计未来市场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二、供需状况农资行业市场供需状况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供给侧推动农资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农民对高效农药、肥料、种子等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农资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上存在一些小型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一定困扰。
三、竞争格局农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有大量的农资生产商和农业科技企业,竞争度高。
大型农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实力雄厚,拥有更多资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养殖户和农民对农资的购买力度逐渐加大,他们更注重品质和服务,对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性价比要求也更高。
因此,生产商需要积极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竞争优势。
四、发展趋势农资行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将促进农资行业的发展。
政府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其次,农资行业将趋向专业化和规模化。
企业要通过专业化运营和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同时,农资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升级,企业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提高商品的市场覆盖率和便利性。
还有,绿色环保农资的需求将逐渐增加,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农资生产商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出更多环保产品。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红盾护农工作的重点,也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执法实践,对当前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见解。
一、当前农资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
一是无证无照经营。
在农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为了方便周边群众,采购农资进行销售,但缺乏办理营业执照的意识,由此出现无照经营。
主渠道优质化肥货源严重不足,受利益驱动,经营户多头分散进货,走乡串巷无照经营,使执法人员难以监管。
二是挂靠经营。
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
三是超范围经营。
一些商业经营户,主要经营食品、百货,但在农资销售旺季时又经销农资,扰乱市场秩序。
2、农资市场发育不健全。
一是经营主体“弱”。
由于农资经营户多为个体经营,资金、技术、规模都不足,管理能力和整体实力较弱。
二是经营布局“散”,由于农村地域广博,农资经营网点星罗棋布,既形不成规模,布局也不尽合理。
三是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
3、农资市场监管机制不顺畅。
一是多头管理。
农资监管涉及面广,主管农资市场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由于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建立,部门间各自为政,重复检查,表面宣传做得多,深入实际少,阶段性和季节性的整治多,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监管少,分散的监管体系,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导致监管工作滞后,部门打假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是政务不透明。
由于农资市场管理由多个部门负责,一个农资经营户需要办理多个证照,而每个证照的办理手续又各不相同,并且不同证照的办理还存在着程序上的先后,对于一个知识有限、规模不大、收益不多的农资经营户,不仅门坎高,而且也确实感到不便,往往是一头雾水。
农资市场分析
农资市场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资市场也日益繁荣。
农资市场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资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农资市场的概况1.1 农资市场规模农资市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庞大。
1.2 农资市场分布农资市场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也有一部份在城市周边地区。
1.3 农资市场特点农资市场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等特点,需求受气候、政策等因素影响。
二、农资市场的需求2.1 化肥需求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对化肥的需求逐渐增加。
2.2 农药需求随着病虫害的增多,对农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3 种子需求优质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种子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三、农资市场的竞争格局3.1 企业竞争农资市场上有多家大型农资企业,竞争激烈。
3.2 价格竞争农资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3.3 技术竞争农资市场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之间技术竞争激烈。
四、农资市场的发展趋势4.1 绿色农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农资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4.2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农资市场的发展。
4.3 农资服务化农资市场将向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五、农资市场的发展机遇5.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农资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5.2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将为农资市场带来更多的需求和发展机遇。
5.3 农业政策扶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扶持也将为农资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农资市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惟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才干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翼本文对读者对农资市场有所启示和匡助。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通过多个部门整治和协会规范,商户自律,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很大好转,农民投诉率连年下降,农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虽是个别情况、局部现象,但通过现象看本质,农资市场的监管形式不容乐观。农资违法行为已经从主体资格不合法,外在包装不合格为主向内在质量不合格方向发展,违法的行为和方式更加隐蔽。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找准农资市场监管的切入点,及时处置和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抓好红盾护农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农资外在包装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通过检查发现市上经销的化肥,特别是小厂家生产的化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要的标注;有的标注的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即使有合格证的也无生产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俄罗斯、美国等外国原料加工或原产地的其实为国产,确没有标注具体的国产分装企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有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量;有的复混肥将总养分标注很高,实际上把微量元素、有机质及其它添加物计入到总养分中;有的外包装上竟标称一次施肥,无需追肥;有的明明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有的有机肥在其宣传材料上称含有多种物质,而其产品外包装上却没有标示。这些行为都将严重误导消费者,存在明显的虚假标注和欺诈行为。二是农膜“三无”或合格证问题标注存在问题。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购买廉价农资的心理,从游商或外地购进价格相对低廉的“三无”农膜。这些农膜既没有厂名、厂址、商标,更不要说有合格证;而有的只标有某某企业荣誉出品的字样,这些都属典型的“三无”产品。农膜的合格证是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但部分农膜的合格证却缺少生产日期和规格及执行标准等必要数据,有的甚至出现了与外包装所标注的生产厂家不相符的情况。这些问题农膜往往因价格低廉,有一定的消费市场,但却会使农作物生产受到影响,极易造成减产或绝收的情况,会严重伤害农民的权益。三是改换包装制售假种子行为仍有存在。由于受利益驱使,仍有个别不法之徒私自印制包装,加工生产假种子谋取差价。今年我市就查处了用在当地销路较好地种子包装袋制售假玉米种子案。有的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存在标识不全或不清的情况。特别是有的进口种子没有中文标识。四是农药标识存在扩大范围现象。今年由于对于制售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行为已经上升到刑律的角度,农户已不敢再购买和使用。失去了买方市场的高残留、高毒农药,很难再继续流通,违法销售和使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药随意扩大使用作物及防治对象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农药产品,登记一种作物及1-2种防治对象,标签上标明几种甚至10多种作物及防治对象。所扩大的作物或防治对象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标示为“专家推荐”的使用作物、防治对象、有的标示为作物及病、虫图片等。一些违法厂家,为了吸引农民,扩大产品销量,在标签使用说明中有意降低使用剂量,误导农药使用。这些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很难防范,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引导其规范。
农资市场调研情况汇报
农资市场调研情况汇报一、市场概况。
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根据我们对农资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农资市场呈现出多种特点。
首先,农资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化肥、农药等基本农资,而是逐渐向生态、有机、绿色农资转变,对于新型农资的需求逐渐增加。
其次,农资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农资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加,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服务战、品牌战愈演愈烈。
同时,一些跨行业的农资企业也加入到农资市场中,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最后,农资市场的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农资经销商,但随着电商的兴起和农村电商的发展,线上销售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也逐渐成为主流。
二、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对农资市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市场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农资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对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农资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在购买农资时往往难以把握市场行情,导致成本控制不力,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最后,农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对于农资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误用农资的情况。
三、市场发展趋势。
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首先,农资市场将继续朝着绿色、有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农资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有机农资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其次,农资市场将进一步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对农资产品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精细化、专业化的农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最后,农资市场的服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农资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农资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以满足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常常使用劣质农资来追求低价销售,给农民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2. 缺乏专业指导: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农民在购买农资时难以判断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容易受到误导。
3. 缺乏良好的售后服务:一些基层农资市场的商家为了快速销售,忽视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农业生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的农资。
2. 建立专业指导服务体系: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或农技人员,向农民提供农资使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加强培训和宣传:政府可以组织农资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农资性能和适用性的了解。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4. 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农资市场的商家应当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以上的对策建议,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民获取农资的重要渠道,解决好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对于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和增加农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针对基层农资市场问题的对策建议,下面将详细阐述以加深理解。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是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同时,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惩罚,通过高额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手段确保商家遵守法规,不向农民销售劣质农资。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资市场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资市场分析农资市场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资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1. 农资市场的现状当前农资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农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涉及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
其次,农资供应渠道多元化,从传统的农资店铺到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购买渠道。
第三,农资市场主导地位逐渐转变,由传统的施肥、农药类产品向农机具、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发展。
2.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虽然农资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产品质量不均衡问题。
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一定风险。
其次是价格波动较大。
农资价格的不稳定性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此外,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导致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缺乏准确的市场参考价值。
3. 农资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农资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是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农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
其次是电商平台的崛起。
电商平台作为农资市场的新型供应方式,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此外,绿色、有机农资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农资市场将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农资市场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资市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资市场的壮大带动了农产品生产的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资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农资市场的规范化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优化农资市场的监管为了推动农资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一方面,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督,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稳定价格波动,保护农民的利益。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描述中国农村地区的农资市场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不对称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相对分散,缺乏有效联接和信息共享,农民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很大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价格和质量方面。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资市场涉及产品范围广泛,有机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多个品种。
然而,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给农民使用造成了诸多风险和损失。
3.价格波动频繁农资市场价格灵敏度较高,价格波动频繁,经常产生价格差异较大的现象。
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的供求信息不对称也使得农资价格相对混乱。
4.售后服务不完善基层农资市场中,售前售后服务能力和效率参差不齐,部分供应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不走心服务,而是一味追求利润。
这也使得农民的购买体验得不到保障。
对策建议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以下是几点解决建议:1.推行电子农业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电子农业推动基层农村的农资市场全面升级。
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供求信息共享,为农民提供真实的市场行情和产品质量信息。
2.培育有竞争力的健康企业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竞争力和规模的健康企业。
相关政策部门要加强农业产业的规划和推广,深入加强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管来保障农民的利益。
3.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对农资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规划、管辖和管理,对农资市场的不法行为和不良影响进行制约和打击。
结论从以上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农资市场的发展需要政策、企业和监管三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确定合理的价格结构,提高农资供应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资市场状况与存在问题2009-6-19 来源:李东风
90年代的农资产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肥壮”了起来,整个农资产业的发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
然而,“肥壮”后的农资产业本应遵循生命的规律而强化自身的保健,不料呈现的结果却让人颇为担忧,“臃肿”的产业体在“发展”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力甚至于无奈。
有人形容今天的农资市场,有三乱:一曰产品乱;二曰渠道乱;三曰价格乱。
我们觉得这种“乱”字当头的形容并不为过。
殊不知,难以启齿的地方还有许多,我们不想一一列举。
我们只想在审视“如此”农资市场中,再“良心发现”些什么,并继而“书生意气”地呐喊几声。
赊(代)销背后的信用危机
农资市场中赊(代)销已成气候,不仅经济纠纷日渐增多,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混入市场。
一家经销商甚至能代理几十种品牌。
经营单位对此无本的买卖乐此不疲,生产企业往往破罐子破摔反正你不赊有人赊,卖货才是硬道理。
如此以来,企业往往因此造成不良债务问题,甚至有可能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直接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经营单位虽然以赊(代)销的方式避免了巨额运转资金的投入,减少了经营风险,但往往
因假冒产品乘虚而入以致毁了声誉,砸了牌子。
据统计日前我国农资市场不良债务发生率在85%以上,赊销代销问题正在成为危害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
由于不花钱或花很少钱就能取得代理经营权,经营单位在进货时更倾向于多多益善,同种类型、同等功能的产品一概来者不拒。
多种商品功能用途重叠,存在排他性竞争,致使每种商品都不能达到较好的销售业绩。
企业埋怨不说,经销商自己的经营也显得不分主次,不能重点推广销售某种产品,最后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团团迷雾,危机四伏。
没有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交易,不知是在挖掘着什么或是埋藏着什么?
几家欢乐几家愁
近年来,农资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日趋严峻,市场的游戏规则也越发令不同的角色神魂颠倒而表现出不同的怪现状。
生产企业的日子似乎更加的难熬,产品多么地难卖;经营单位的脸色也丧失了往常的红润:“真他妈的钱难挣,屎难吃”;任劳任怨的农民朋友大概是睡梦中做了场恶梦,他们开始怀疑一切,因为他们真的害怕这一切。
于是,你怨,他怨,我怨。
再于是,你哭,他哭,我哭。
看来一场好戏果真要这么多人联袂演出吗?!
“盲从与跟风”
性格即命运。
有人说(记得曾是一个外国人),中国人的性格极具研究价值。
这话一点也假不了,“盲从与跟风”的性格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费吹灰之力地一夜暴富。
他们当然无可厚非,但倘若从此而饱食终日,敝帚自珍,则实在可怜可恨。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作为长期奋斗在农资市场领域的一名老兵,我却有一种按奈不住的冲动,“想执笔点家丑”。
我想说,“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无异于作茧自缚”;我想说,“中国的农资产销企业唯有创新才可与时俱进”;我想说,”中国人多一份理性少一些盲从明天会更好”;我想说,“同志们,团结才有力量,合作就有机遇”……
市场终端呈现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农资市场上仍然蕴藏着的巨大的机遇。
从产品的分众,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农业的分布,可以找到自己产品的目标市场;从中国农民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营销思路;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企业。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从产业分散到集中、到垄断、到寡头竞争这个过程。
现阶段也只是在产的臭棋局,则所谓的君子又能堂皇得几许几朝?天苍苍,地茫茫。
产业呼唤“精锐之师”,产业需要“计划生育”,产业需
要“创新、整合与重组”,产业需要“延续与生存”……
Ⅱ解决当前农资市场混乱的看法
一,突出服务,现在有这种说法“企业初级阶段卖产品,中级阶段卖品牌,高级阶段卖服务”。
企业宗旨应该是回报社会,应该取信于民,现舍后取,突出体现财散人聚的观念。
二,三农问题中心是农民问题,真正的服务是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虽然三农问题是政府责任,但是每一个涉及农业部门都有责任把三农问题做好,只有争取了农民支持,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你的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三,管理好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可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研究好农民的思维,研究好农业技术推广的科学,研究好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组织好农民实现农业的更好发展,效益的增加。
四,农资产品是一个中间商品,它不可能像那些终端产品那样促销快销,农资企业组织好农民是企业发展最大卖点,至于如何做好,一是全程的技术服务,包括测土施肥、病虫防治、种植指导一系列切实服务;二是全套的物资供应;三是务实的农资价格;四是可信的质量承诺。
只要我们把以上切实做好一定能取得农民认可,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我国农资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村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但由于连锁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连锁经营的社会环境复杂。
农民农业的现状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农村、农民、农业是我国的特有现象,具有基层经营者素质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和农民收入低等四个特征。
9亿农民分散到广大农村,人均耕地很少,方便、适用是农民的主要购买行为。
连锁网点覆盖高,投入巨大,管理困难;连锁网点覆盖低,则难形成规模优势。
2、农资连锁经营市场环境混乱。
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农药企业2000多家,合成氨企业近1000家,种子企业近2700家,农资供给市场实际已形成了一个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格局。
在农资流通领域经营农资业务的实体非常多,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影响了连锁经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农资连锁经营实体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对付农资市场的无序竞争。
在农资产品的流通领域,特别是复合肥、农药和种子行业,进入壁垒非常低,市场风险较小,大量无证经营的销售网点产生,进一步导致了农资市场经营环境的恶化。
加上农民对产品质量识别的能力较差,导致坚持以质量为本的连锁经营陷于十分尴尬的处境。
3、农资产品品类广泛以及产品内在特性,给连锁经营发展带来难度。
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具有明显的品种少、规格多、占地大、不宜陈列和安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磨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
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
4、经营者对连锁经营模式的认识不足。
许多农资连锁企业,虽然做到了店名和店面的统一,但在其经营管理上仍然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对物流和信息流管理不到位,各行其道的现象较为普遍。
甚至有些加盟商为图私利,私自购进农资产品,破坏连锁经营体系。
5、生产企业设立的农资连锁企业处理不好原有利益方关系。
农资生产企业构建农资连锁经营体系一般通过成立子公司的形式进行,作为子公司的连锁经营企业处理不好与生产企业的接口、结算等问题会带来诸多利益纠葛。
6、连锁经营模式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硬件不足,在门店开发、配送设施、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很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农资连锁加盟商经营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和连锁经营企业督导不到位。
二是软件缺乏,连锁经营的管理、标准、制度、培训、人才和企业文化等还很粗放。
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品种特别农药、肥料品种繁多,好孬品牌充斥整个市场,品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上竞争。
主要的著名的品牌由于在经销商手里利润空间变小,进而服务缺乏,市场被新品种压缩到较窄的空间。
二,农资服务的表现形式:一是体现在产品使用的方便化,模式化;二是利用广告的影响促使农民加强对产品的认识和接受;三是新品种巨大的利润空间诱使经销商把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家中,方便到你最简单的使用;四是赊销使得新品种大范围推广带来机遇。
三,伪劣假冒农资品种,伴随科技概念的炒作,农村经营游击队的营销,使得农资市场更加混乱,也是农资行业一个巨大顽疾。
四,种子市场虽然不如化肥、农药市场那样,但并不乐观,特别是品种的炒作更严重,受苦的还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