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医学模式和健康心理学一、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关于医学的哲学观,对医学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受整个哲学观的制约,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例:红楼梦中的医学观二、医学模式的发展l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源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存在,特点是将外在神秘力量作为疾病的来源,以巫术作为治疗的根本;l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3000年,存在4700年,特点是:认识到自然环境以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作用,开始将对心理的调节运用到医学治疗中。

《黄帝内经》l生物医学模式18、19世纪,特点是:忽视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简单的生物决定论,孤立地用生物学原因解释疾病。

生物医学模式回答的基本问题:1、疾病来自于化学失衡、病毒、细菌和遗传倾向的共同作用。

2、疾病起因于自身无法控制的生物变化,个体不对疾病负任何责任。

3、医疗人员担负治疗的责任4、治疗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外科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以改变身体的状况。

5、心理与身体相互独立,心理不能影响身体状况。

6、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但并非由心理引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PS)20世纪以来,恩格尔1977年提出“”精神病学和医学的危机”,认为以往的医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解释在都有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病而有的人没有;二是大量疾病随压力的变化而程度,时间有不同;三是只能治疗身体症状而不能使人痊愈;四是无法解释治疗期间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医患关系对治疗的作用。

特点在于:以身心一元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统合考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疾病和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BPS的成分:生物学成分:(1)对生物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了解;(2)导致疾病产生的致病因素和机体的风险因素;心理学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社会学成分:支持网络系统,包括家庭、教堂和学校及其他减缓压力的支持系统。

医疗保健服务的分配及保健人员和病人的遵医行为;支持和减少高风险行为的社会政策,策略;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Engel,1977,1980生物因素:BPS回答的基本问题1、疾病的产生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知识一心理健康概述做好保安服务工作,保安员必须了解、把握服务对象的各种心理现象,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行业属性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把握好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保安员要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保安服务工作。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要求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能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自信乐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向目标靠近。

2.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

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做能协调一致。

3.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

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4.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

在挫折、困难、逆境面前不气馁,百折不挠。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主动适应和改变现状。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

7.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对待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

以上七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能稳定有效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就达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

其中,自我意识位于心理健康首位。

它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5、暗示性
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源
压力与压力适应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
体质、压力论(Sternbach) 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压力容易导致身体脆弱的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
器官敏感论(Engle)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 器官最容易患病;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 功能状态决定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或 半年以下;
遭受刺激时,可能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是神经症早期。 诊断条件:
病程
总分为4-5分为可以病例
—— 1 分 2分 3分
压力的种类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战争、大地震、空难等。 创伤性应激障碍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失魂落魄”; 恢复期——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 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 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刺激的性质); 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刺激的性质);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 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持续时间); 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持续时间);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 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 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 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强度); 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强度);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 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 不良情绪(是否泛化)。 不良情绪(是否泛化)。
压力导致身心疾病的理论
压力-素质理论 压力 素质理论
压力源
「脆弱性」 脆弱性」 •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身心障碍
临床后果
反应
心理反应 躯体反应 社会行为反应
疾病
压力状态下,可产生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 压力状态下,可产生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急性 与延迟性压力障碍、酒精与药物依赖、人格障碍。 与延迟性压力障碍、酒精与药物依赖、人格障碍。 导致传染病、肿瘤的易感性。 导致传染病、肿瘤的易感性。
心理健康18式 心理健康 式
1、要有目标和追求 、
2、经常保持微笑 、
3、学会分享 、
4、乐于助人 、
5、保持童心 、
6、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
7、保持幽默 、
8、处乱不惊 、
9、学会宽恕别人 学会宽恕别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的含义1、什么是健康导入】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曾经有人用“”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等,纷繁冗杂“”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常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的浮华喧嚣将归于沉寂。

XXX也曾说:“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

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力、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提问】什么是健康?(健康是身体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健康)不生病的人、身体强壮的人不一定就是健康的。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这是对健康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

这种对健康的理解就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例如:⑴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一样平常生活和工作;⑵处事悲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义务不挑剔;⑶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⑷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⑸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⑹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和谐;⑺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⑻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⑼头发光洁,无头屑;⑽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从这十条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健康心理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述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2、汤纳特尔对健康的解释: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最佳完善感。

3、格林伯格的五级健康水平模式4、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定义: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表现: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5、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6、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思想:(1)修身养性,仁智者寿(2)清静养神(3)清心寡欲(4)调节情志7,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第二章身心健康状态1,影响身体印象满意度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2)自我信息盲点;(3)抗拒老化的定型看法;(4)去人格化的不当姿势;2、怎样辨别心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1)社会适应方法(社会常态方法);(2)医学(生理学)方法;(3)统计学方法;(4)心理测验方法;(5)内省经验方法;(6)价值观方法;3、心理异常的概念及心理异常时的“心理特征”:概念: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特征;(1)痛苦感;(2)心理--生理机能紊乱;(3)我向关注;(4)异常心理固着;4、健康之道在于哪些方面?(1)要对健康尽责任;(2)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3)要吃得明智;(4)要保持生理适合度;(5)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第三章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冲突理论:a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b心理动力:利必多释义;c性本能:利必多之源;d心理障碍的本质:利必多受阻;2、行为疗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1)放松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 a电击厌恶疗法; b橡皮圈疗法; c药物厌恶疗法; d想象厌恶疗法(5)模仿学习疗法(6)强化疗法:a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b强化疗法的具体技术:行为塑造技术代币强化法消退技术3、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艾利斯的ABC理论,非理性认知方式的概念、特征、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调控)。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层含义:其一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

3、教材的结论:了解自我的现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在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所渴望的未来。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包括遗传、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2、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

3、个体心理,包括心理冲突和特殊的人格特征。

(四)心理的评估。

1、概念:是指根据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资料,对学生心理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的过程。

2、方法:观察法(参与式、非参与式)、行为评定法(频率、程度)、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美国莫雷诺首创)、心理测验法(如个性测试)、自我报告法、会谈法。

健康心理学第十七章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心理学第十七章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心理学第十七章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实用版】目录1.健康心理学概述2.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3.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4.结论正文一、健康心理学概述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们在面对疾病和健康问题时的心理行为反应。

健康心理学家致力于了解人们在应对疾病时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结果。

在健康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个体在面对健康和疾病时的心理行为反应,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保持身心健康。

二、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癌症患者不仅面临身体上的痛苦和疾病威胁,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癌症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焦虑和恐惧:癌症患者会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生命受到威胁。

2.抑郁:癌症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本身的痛苦、治疗的副作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而感到抑郁。

3.孤独感:癌症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感到孤独和孤立。

4.否认和逃避:癌症患者可能会否认自己的病情,试图逃避现实,从而无法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学会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2.情绪取向疗法(EFT):通过改善患者的情感关系,帮助患者应对癌症带来的心理压力。

3.心理支持疗法: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冥想和放松训练: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帮助患者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结论总之,癌症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通过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
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 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 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 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 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 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 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社会学标准: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 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 健康心理学著作 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Joe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 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 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 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 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绪论
• 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 1.基本假设 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 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 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 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 大体相同 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 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 类型。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 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 时可能是有用的
健康心理学绪论
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 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健康心理学绪论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方向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方向
文化适应性研究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心理健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跨文化心理干预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开发适合其文化特点的心 理干预技术和方法,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 发展和研究进步。
04
研究方向二:压力管理与应对
认知重评
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从而调 节情绪反应。
呼吸调节和冥想
运用深呼吸、冥想等技巧缓解紧张情绪,促 进身心放松。
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手段
情感障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
依据症状标准、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情感障碍进行准 确诊断。
心理治疗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反应和应对方式。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 果。
预防心理疾病 通过早期识别和心理干预,降低 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疾病负 担。
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 病中的作用,推动医学模式从单 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02
健康心理学核心概念
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生活方式
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态度和行为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 对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行为
指个体为了促进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行动,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避免危险行为等。培养健康行为有助于 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03
研究方向一:心理健康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心理学笔记(精简)

健康心理学笔记(精简)

健康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对于“健康”概念的理解,为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健康是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

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健康心理学概述第三章健康行为、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第一节行为与健康一、相关概念1、健康行为:是人们为了增强或保持健康状态所采取的行为。

主要包括:减少或消除有健康危险的行为;积极的行为;以及遵医行为。

2、健康习惯:是与健康行为有关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常常下意识地自动表现出来。

一般童年时形成,约十一二岁稳定下来。

3、生活方式:是个体所作的影响健康的各种决定的总合。

造成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及一般的死亡原因都与个体的生活方式有关,是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生活方式自己可以控制,对于疾病预防和改善颇具意义。

4、危险行为:是与健康行为相对的,有损于当前或未来健康的。

青春期是危险行为的一个易感期。

二、健康行为的意义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感情性疾病、意外伤害、职业伤害等的预防和控制也与生活方式关系紧密。

而且行为是可改变的,因此健康心理学特别关注与健康相关联的行为。

意义: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死亡率;能延缓死亡时间,提高个人寿命和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以推迟慢性疾病所致的并发症的出现;成功的行为矫治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行,从而缩减大量用于健康和行为方面的费用。

三、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一)教育呼吁理论观点:如果人们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将会改变健康习惯。

因此,健康教育是让众从事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

局限:不过欲望和偏爱影响着人们对新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作的判断,对负面信息可能进行自我防御性的加工。

(二)健康信念模式观点:人们是否进行预防疾病的行为,直接取决于他们所作的两个判断:一个是评估自己对特定健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另一个则是对采取预防行为的好处和障碍进行衡量。

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

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

《健康心理学》归纳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一、健康的意义健康是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一种让我们实现全部潜能的生活能力)。

健康意义已经不局限为一已之私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是人力资本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二、健康的内容(识记)健康三维: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宣言中提出了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赢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领会)健康三维概念的意义:极大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识记)健康连续体:健康与疾病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彼此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者都可有不同的程度,综合的统一体。

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处于连续的统一体的特定范围。

(领会)健康连续体的意义:使人们除关注健康和疾病两端点外,也同时关注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

(简单应用)“亚健康”状态的理解: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诱病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此时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

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亚健康状态是健康连续体上的一个中间状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预防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简单应用)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透露着一层意思:躯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追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即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状态可能相对分离,如身残志坚者或身体尚可心智不全者,身心之间也会交互作用,相互促进或者彼此消减。

身心健康的两维坐标试图反映这一关系。

四、健康的测量(一)健康评价标准(识记)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四项指标: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103页]

(二)现代的健康观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霍尔 (Bauer,W.W.&Hull,H.G)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 康定义:“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 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 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 活的科学规律。
(二)现代的健康观

2.现代身心健康观 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
1948年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 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现代的健康观

1989年 增加了“健康的道德”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
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 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
(二)现代的健康观

郑莉君(1998年)在一项国家课题“蒙汉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研究”中对内蒙古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
(二)现代的健康观

图1-1显示:3200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总体良好,其 中有29.15%的人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碍。
图1-1 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生活于10世纪末、11世纪上半叶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 (Avicnna)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 注意的6点内容: 阳光和空气
情感
食物和饮料
新陈代谢
睡眠和兴奋
运动和安静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 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形神合一”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 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 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在情 绪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以情胜情”,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移民或丧失
对分离的恐惧
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
4.物质滥用的表现
精神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
耐受性
饮酒行为失控
各种躯体并发症(烟草滥用)
典型的戒断症状:
☆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喷嚏、发热、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发冷、渴求药物等。(药物滥用)
3.标准:(1)理论上的标准
①统计学的标准
②偏离理想的状态
③文化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
①主观痛苦感
②功能丧失
4.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状态:
①心理疾病不等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虽然有关,但不能简单判断二者的关系。
(1)有些心理疾病有道德属性
(2)有些心理疾病与道德自律程度有关
(3)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
2.睡眠障碍分类: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
七、应激
1.应激:应激是个体对那些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反应和主观反映。
应激源:引发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环境刺激,是应激反应的前提条件。按事件的属性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一、什么是健康心理学
1.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2.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问题
3.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

健康心理学-健康生活方式课件

健康心理学-健康生活方式课件

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1
身体健康
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功能。
2
心理健康
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3
认知功能
促进大脑健康,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睡眠管理的重要性
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情绪稳定和提升免疫力。
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
冥想和放松
通过冥想和深度放松技巧来减轻 压力和焦虑。
均衡饮食
通过食用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取所需的营 养素,维持身体健康。
压力管理
采取放松技巧,寻求支持和建立健康的应对机 制,以减轻压力。
定期锻炼
通过参与身体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 管健康。
良好的睡眠习惯
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提高大脑功能 和注意力。
饮食习惯的影响
• 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降低患病风险。 •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体重和血糖水平。 • 合理摄入各类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学-健康生活方 式课件
欢迎来到健康心理学-健康生活方式课件!本课程将带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基 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养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并提供方法来提高生活 质量。它探索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
社交支持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 和寻求支持。
亲近大自然
度过时间在户外,享受大自然的 美丽和宁静。
总结和应用建议
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逐步采用 这些建议,你将享受到健康与幸福!

心理健康概述-2 PPT课件

心理健康概述-2 PPT课件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歧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将“心理 健康标准”划分为四个方面: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并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有效率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 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完全健康
心理障碍
心理亚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
(二)核心课程
心理健康问题 诊 断 治 疗
是什么? 异常心理学
何原因? 心理咨询 人格心理学 心理治疗
你心理健康吗? 你心理正常吗?
异常 病态
正常 健康
2004年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 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 显,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 药品滥用、自杀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 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 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对心理健康的共识
(1)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完全不健康
完全健康
完全不健康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 疾病(Disease) 身体某些功能的失调或身体某些器官的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一种生理状况。这种异常是可以观察测量的,主要是生物因 素所致。
• 生病(illness) 是指人们承受疾病的一种状态 。
• 生病行为或病感行为(illness behavior)-社会因素 表现出“病了”。症状是疾病最先可视的征兆。当症状出现,
- Taylor(1990)
健康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目的
• 健康人群 • 为积极开展预防性措施开展研究 • 与健康和疾病病源有关的行为卫生的研究
健康心理学讲课提纲
一、健康心理学概述 二、应激与健康 三、行为与健康 四、心理健康 五、健康人生
健康心理学概述
•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健康行为促进的理论和途径
亚健康状态
健康和疾病是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
明确的分界点,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 间,还存在一种非健康也非疾病的状态, 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亦称“第三态” 或“灰色状态。
-布赫曼
亚健康状态
健康
轻度心身失调
潜临床
疾病
亚健康状态症状
• 行为的 • 心理的 • 生理的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 衰老 • 生活方式 • 社会因素
-健康要符合个人的实际、是个性化的 -最佳完善感是发展的、变化的
格林伯格“健康-疾病连续体 “
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 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Greenberg, 1994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
格林伯格健康水平示意图
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是健康的核心成分
科学的健康观
躯体
健康
心理
社会
1 健康是多维度的,各维度间存在相互作用
2 健康和疾病是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不同 的水平。
健康心理学概述
•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 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 •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和途径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心理学理论体系、治疗技术的完善 •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 霍妮与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不仅可以由个人 经验造成,同时也可以由人们生活在其中的 特殊文化环境造成。
行为学派的革命
• 华生
(John B. Watson, 1878~1958)
行为学派创始人
《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1913) 1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测量可观察到的客观行为 2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 除了可观察测量的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
纵观上述说法,“行为”一词在心理学界广义 用法,已包括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等 一切心理活动。
心理生理学派
• 情绪心理学说-坎农(W.B.Cannon) 植物性神经系统
• 应激适应机制学说-塞里(Han Selye) HPA轴
•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苏联巴甫洛夫学派
认知理论
• 1960年,Miller建立哈佛认知中心 • 1967年,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
健康领域的转变
• 疾病谱和死亡模式改变 • 心理疾病蔓延 •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代替传
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1900和1993年美国十大首要死亡原因(比率为/100,000人)
1900
比率
1.心血管疾病
345
(心脏病,中风)
1.流感和肺炎
202
2.结核
194
3.胃炎,十二指肠炎 143
,肠炎和结肠炎
72
4.意外事故
64
5.癌症
40
6.白喉
31
7.伤寒性高热
13
8.麻疹
*
9.慢性肝脏疾病
和肝硬化
1993
1.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中风)
1.癌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意外事故 4.流感和肺炎 5.糖尿病 6.其它感染性疾病
-引自《精神分析引论》(1916)
•梦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引自《梦的解析》(1900)
弗洛伊德(1856~1939)
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 损害造成,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能造成心理异 常,提供了把心理过程包括在疾病概念之中的参考 框架
新精神分析学派
• 亚历山德(Alexander,1943)与心身疾病: 情绪被压抑或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不仅导致 心理异常,而且还可以转换成躯体症状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 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 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 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 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 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 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 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以外,心理学家还 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 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 疾病。
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
• 巴浦洛夫与经典条件反射 • 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与实验性神经症- 泛化作用与 辨别作用
行为心理科学的发展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 – 替代强化 – 无尝试学习
行为的概念
• 狭义的行为概念: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 广义的行为概念: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 动。
健康心理学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 心理科学的诞生 • 冯特 (Wilhelm Max Wundt,1832~1920) 1879年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历史功绩
-心理科学的独立(哲学思辨-科学实证) -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潜意识论•神经症是精神冲突的果个体评估症状,获取医疗帮助和得到家庭支持的过程
健康的概念
• 传统的观点: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 “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7)
汤纳特尔的解释
“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获得的最 佳完善感”
-Donatelle, 1988
,寄生虫病 1.自杀 2.谋杀和死刑 3.慢性肝脏疾病
和肝硬化
比率
366
206 39 34 32 21 18 12 9.9 9.6
中国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