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完成乙 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 苗、麻疹疫苗、乙脑、流脑疫苗的基础 免疫受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
X100%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 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苗 (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 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 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率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填写符合率;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及时接
种率和全程覆盖率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卡介苗疤痕率 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接种率; 流脑疫苗(A群2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
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 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 一接种率报表,一年上报一次
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报告 1998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1999年起建立常规预防接种率报告系统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增加乙肝疫 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接种率;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
种率; 甲肝疫苗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原因
接种率的评价
.
接种率评价
开展接种率评价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 靠性,为上级部门制定有关免疫规划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免疫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预防和控制多种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免疫接种中的问题,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是中国政府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来追踪和评估全国范围内儿童接种疫苗的情况。

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接种率,保障公众的健康,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免疫接种率监测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覆盖所有的儿童接种点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

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搜集到每个地区、每个接种点的免疫接种数据。

这是确保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正常运行的基础。

其次,完善数据搜集和整理机制。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记录和报告系统,要求所有接种点和医疗机构都按规定的格式和时间提交免疫接种数据。

同时,国家卫生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发布全国免疫接种率的监测结果。

第三,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

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接种率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接种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域差异,为进一步改善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应当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统计工作,还应注重提高公众的免疫接种意识和认识。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免疫接种的宣传,普及免疫知识,解答公众的疑问,消除人们对疫苗的误解和担忧,提高接种的参与度和接种率。

第五,建立的常规监测评估机制。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应当定期对全国各地的免疫接种率进行评估和排名。

政府部门应将免疫接种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指标,对未达标的地区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推动各地提高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总结起来,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地追踪和评估儿童免疫接种情况。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
应种人数
• 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 口中的适龄儿童。
13
应种人数
• 基础免疫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 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 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 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是指上次接种时己 完成该疫苗第l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 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C:
村医未掌握其出生的儿童
25
某县所辖各乡某年常规免疫数据报告状态
31%
40%
漏报
迟报
及时报
29%
乡次数
26
部分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示意图
应接种 儿童
接种率报告 “1100万”儿童
27
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1. 未能掌握所有应接种对象 2. 漏报问题普遍,报告不及时 3. 报告数据准确性差 4. 未包括流动人口相关数据
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28
上述原因的成因 1.报告意识淡漠 2.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3.指导、督导力度较弱 4.人员更换频繁
29
接种率监测
30
我们面临的问题
“分母问题”带来的忧患
未能掌握所有的应接种儿童 (如新出生儿童)
后果
未接种(漏种) 报告数据无法使人信服
31
报告接种率的评价
• 2019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再次修订常规免疫报表,双月报
8
历史回顾(3)
• 2019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增加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 2019年,第四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将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为一张报表,增加第二类疫 苗报表。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 由医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将儿童信息转给疾控机构,再由 疾控机构将儿童信息传给乡镇(村)接种门诊(点)
• 由医院接种对儿童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告知后续疫苗 或针次应当在哪里去接种的信息
• 或儿童家长报销在当地(卫生院)报销住院分娩费用时,可以 同时登记儿童信息,然后可立即将信息转给接种门诊(点)
• 常规免疫监测实行月报告 • 乡镇街道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上报的表格后进行汇总,
汇总的合计数留档,并将分接种单位的表格上报县级疾控机构。 •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将乡级上报的分接种单位的表格录入或导入“中
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v4.0.3.2) 并上报。 • 市级疾控机构每月15日前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22
接种数据分析报告
要求每月对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 一般性评价
– 及时性:是否在规定时限报告 – 完整性:是否所有接种单位(县)报告 – 准确性:数据有无错误(数字错误和逻辑错误)
• 数据可靠性评价
– D值、R值、脱漏值(DO%)
• 存在问题 • 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 人口资料 • 冷链设备资料
27
3.1 数据录入
• 县级每月5-10日录入数据
– 打开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简称监测软件) – 依次点击“接种率监测”“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报表” – 在打开的界面中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录入 – 录入完成后核实无误,上传数据到省级服务器。
注意:县级在打开一个新的月份时会提示“本月报表 没有产生,请点击“制表”按钮,生成本月报表”
28
29
30
31
32
33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

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

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1)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报表形式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

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

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

疫苗接种及疾病监测 ppt课件

疫苗接种及疾病监测 ppt课件
接种和群体性接种,设立临时接种点,受种者 主动到接种点接受免疫接种的形式。是前两种 形式的补充
接种服务形式及周期
• 定点接种:预防接种门诊(乡镇为单位)、 村级接种点、出生时接种。
– 1.预防接种门诊:城镇实行日(周/旬)接种周 期;乡镇(农村)可实行周(旬/月)接种周期;
– 2.村级接种点:设在村卫生室,实行旬(月/ 双 月)接种周期,每年至少6次;
只吃食物就可获得免疫效果。 –DNA 疫苗
免疫程序1 天津市 增加初一
免疫程序2
特殊人群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服务形式及周期
• 定点接种、入户接种和临时接种三种:
– 定点接种:设立固定接种单位,受种者主动到 接种点接受免疫接种。
– 入户接种:接种医生深入到家中巡回接种。 – 临时接种:针对特殊人群(流动儿童)、应急
• 临床诊断病例中可能有20%风疹病例。 • 可能是麻疹病例高发的另外原因之一。
谢谢大家!
报告时限(甲类)
•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 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 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 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报告时限(乙类)
•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 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 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息系统进行报告。
疫苗政策性分类
• 1.1 第一类疫苗 •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
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 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 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 种所使用的疫苗。 • 1.2 第二类疫苗 •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 他疫苗。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差值比较 D= | 估计接种率 — 报告接种率 |
差值比较 < 0.05 0.050.15 > 0.15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评价方法(4):比值(R) 评价
R= 3MV(或BCG) / OPV或DPT
0.95 <R <1.05时,
0.90 R <0.95, 或 1.05 <R <1 .15时,
R < 0.90 或 R >1.15时,
定为“可信”
定为“可疑” 定为“不可信”
其它评价方法
估算疫苗使用量 出生率监测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接种率调查 强化免疫资料 免疫监测资料 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
脊灰
25 24 25 … …
疫苗
25 49 79 … …
当月接种人数 当月累计接种人数
评价方法(2) 监测
100
80
接 种 60 率 (%) 40
20
0
乡1
乡2
乡3
乡4
报告单位乡
........
乡 10
报告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
评价方法(3):差值(D)评价
估测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应接种人数)*100
表3-1 表3-3
双月 30 日前
表3-2
工作要求
1. 报告信息必须完整: 基本人口信息,部分省BCG接种信息 2. 对录入过程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 及时传送数据 4. 定期对各县接种率进行分析, 关注低接种率地区
如条件允许,建议绘制地图。
接种率调查
一、 目 的 二、 方 法 三、 内 容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

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

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1)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报表形式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

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

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

最新2019-预防接种工作规范-PPT课件

最新2019-预防接种工作规范-PPT课件

人员
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 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 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 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 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 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疫苗种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 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吸附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及吸附白喉- 破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初种)、加强免疫(复种)。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1 预防接种组织形式 1.1 常规接种 1.1.1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 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1.1.2 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 年至少应提供6次接种服务。
1.2 群体性预防接种 1.2.1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 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1.2.2 县级或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 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 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需要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卫生部备案; 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 防接种的,由卫生部决定。 1.2.3 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卫生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 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物资调用等工作。 1.2.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方案,采取适 当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开展接种工作。 1.2.5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相关基本概念
应种人数
包括户籍儿童及外来儿童 达到规定免疫月龄的儿童 + 上次漏种儿童
7
相相关关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应种人数、实种人数与接种率
基础免疫
BCG、MV、OPV1、DPT1、HBV1 OPV2/3、DPT2/3、HBV2/3
加强免疫
OPV加强:1.5-2岁 , 4岁 DPT加强 : 1.5-2岁 MV加强 : 7岁
对接种率是否 达到某一标准 作出判断
特 点 方法较为复杂
样本量小
样本量大
较为经济
较多人力、物力
21
接种率调查主要评价内容
接种率完成情况 建卡、建证情况 影响接种率的原因分析 纵向比较,评价工作进展
22
接种率调查主要评价指标
建卡率、建证率 BCG卡痕率 单项疫苗接种率 “四苗”全程接种率 OPV、DPT单苗脱漏率 未接种原因和不合格接种原因的比、率
10
表1

月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
接种点使用,囊括接种过程最基本信息 每一记录对应一个免疫接种儿童 某种疫苗某针次基础/加强免疫 相应位置填写 / / 应种
98/9/23 实种
编号: 接种证或卡编号, 无者以X表示
11
表2
___年____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
接种点使用 基本人口信息: 仅在每年第1次报表时填写 信息为儿童人数 基础/加强免疫 疫苗种类及剂次
乡级以上使用(包括乡级) 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本月(次)及当年免疫接种信息
15
报告流程图
接种单位 乡级 县级 地级 省级 国家
接种 表1
表3-1 表3-3
表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完成接种 后5日内
单月 10日前
表3-2
表3-1 表3-3
表3-1 表3-3
表3-1 表3-3
单月 20日前
表3-2
单月 30日前
双月 15日前
8
相关基本概念
累计应种人数、累计实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
累计实种人数:实种人数累加
累计应种人数:上次累计实种人数,加上
本次接种的应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 :累计实种人数/累计应种人数
9
信息收集体系
内容
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 BCG/OPV/DPT/MV/HBV/DT/其它疫苗 多剂次疫苗: 分剂次统计
方式
表1、表2 表3-1、表3-2、表3-3
表3-2 表3-2
表3-1 表3-3
双月 30 日前
表3-2
16
工作要求
1. 报告信息必须完整: 基本人口信息,部分省BCG接种信息 2. 对录入过程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 及时传送数据 4. 定期对各县接种率进行分析, 关注低接种率地区
如条件允许,建议绘制地图。
17
接种率调查
一、 目 的 二、 方 法 三、 内 容
差值比较 D= | 估计接种率 — 报告接种率 |
差值比较 < 0.05 0.050.15 > 0.15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27
评价方法(4):比值(R) 评价
R= 3MV(或BCG) / OPV或DPT
0.95 <R <1.05时,
定为“可信”
0.90 R <0.95, 或 1.05 <R <1 .15时,
23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


督导调查,规定报告 根据实际出生率估算接种率
与报告接种率不符
与报告接种率基本相符
抽样调查核实报告接种率 近一年本辖区疾病发生情况


抽样调查 承认报告接种率
24
评价方法(1)--图表法
累计应接种数
定期绘制监测图表
累计接种率
300
100%
275
250
225
18
接种率调查目的
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实施和项目规划的进展情况 监测易感人群,及时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 深入研究
19
接种率调查方法
组群抽样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 批质量保证抽样法(LQAS)
20
两种调查方法比较
适用范围
PPS
县级以上
LQAS
乡级
结果意义
针对整个抽样 地区接种率进行 点值和区间估计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1
背景
现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不完善
---- 基本概念理解混淆 ---- 信息量较少 ---- 报告周期长
工作要求提高
—— 监测质量 —— 信息管理 —— 规范化和科学化
2
目的
完善现行接种率报告系统 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 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
3
核心思想——监测与评价
监测
** 被动监测方式 :接种率报告 ** 主动监测方式 :接种率调查
评价
** 综合分析监测获得的信息 ** 途径
4
接种率报告
目的 基本概念 表格 执行程序 工作要求
5
接种率报告目的
系统收集相关资料,监测接种率动态变化 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及时发现工作薄弱环节 提供科学依据
脊灰
25 24 25 … …
疫苗
25 49 79 … …
当月接种人数
当 月 累 计 接 种 人 数 25
评价方法(2) 监测
100
80
接 种 60 率 (%) 40
20
0
乡1
乡2
乡3
乡4
报告单位乡
........
乡 10
报告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
26
评价方法(3):差值(D)评价
估测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应接种人数)*100
定为“可疑”
R < 0.90 或 R >1.15时, 定为“不可信”
28
其它评价方法
估算疫苗使用量 出生率监测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接种率调查 强化免疫资料 免疫监测资料 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
2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12
表3-1
____年_____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1)
乡级以上使用(包括乡级) 报告单位报告状况 某月(次)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人数
13
表3-2
____年_____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2)
乡级以上使用(包括乡级) 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年报表
14
表3-3 ____年_____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3)
75%
理论值 200
175
150
50%
125
100
75
25%
50
25
疫苗种类 麻 疹
0
0%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4 23 26 24 25 23 26 24 25 24 22 26 当 月 接 种 人 数
24 47 73 97 122 145 171 195 220 244 266 292 当 月 累 计 接 种 人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