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它是一种不以破坏子孙后代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财富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评价体系。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 引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迅速,许多学者从不同出发点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法、模式和实现途径等进行了众多探索研究[1-13],并已初步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但应用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成功案例尚不多见[14],且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国家级或大区域范围,而针对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基层县(或县级市)的实证研究较少,从而缺乏应有针对性。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

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系统是由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开放系统,无法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在分析指标时,应以评价准则为目标,围绕它进行分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制约因子及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笋系,从而来衡量一个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程度、水平、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从而增强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区域横向和纵向对比性[15]。

2.1 生产性准则

反映土地利用系统生产能力水平。生产性的分目标指标项由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土地内部条件和外部投入条件组成。在以生产为目的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包括产量、土壤肥力、地貌,在以服务为目的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包括地价、区位。指标层应当是由决定各自目标指标项的影响因素组成,包括:生产类土地利用方式最大生物产量、土壤有机质等,服务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基准地价、市场价等。

2.2 安全性准则

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达到土地利用目标对土地本身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危害或某制约因素的控制,例如气候灾害、地质灾害等的控制。一般包括自然灾害和

人为灾害两大类。对于物质生产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说应当是对制约生产过程的各种因素的状况、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等,对以服务为目的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基础地质对土地利用安全的影响因素的发生频率或数量状况,如土地的承压性。

2.3 保护性准则

反映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系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程度和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包括4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的保护程度,如植被对土壤的保护程度;二是土地利用本身对系统内环境影响的控制,如土壤毒性的控制;三是对系统外环境影响控制,如工矿业产生的污染对周围人类影响控制;四是系统外环境对系统内影响控制,如进入土地的污染物对农田的危害控制。保护性准则是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状况、所产生的对资源环境的损坏控制、外部条件对土地利用系统的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等。3. 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3.1 单项指标评价法

从标识土地利用系统状况的众多指标中选出最能反映系统水平高低和体现评价目的的指标进行计量与评价,并在不同系统之间或同一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的缺陷是其评价内容及其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容易以偏概全

3.2 单项指标群评价法

通过将反映系统结构、功能与效益状况的若干指标联合在一起构成指标群,来综合分析评价系统的状况及水平。其中,每一指标都反映某一特定的内容或方面。这种方法比单项指标评价法在全面性方面进了一步,但是在评价体系上仍然局限于主观评价的范畴。

3.3 综合评分法

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各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并规定每个项目的最高分、最低分和等级标准,以及评分的综合处理方法:其次,根据需要评价区域的有关资料、数据,参照评价标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进行打分;然后,将各项所得分数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总评价分数;最后,根据总评分数,判断该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程度或不可持续的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能将一些定性因素相对量化,并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成一个总评价分数,为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全貌提供了根据[16]。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处理

科学合理地选择指标是进行评价的前提。指标体系的设置需从实际出发,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区域性、动态性原则,采用系统分析法来构建。

首先,依据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五大目标,从生产力、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五方面列出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指标,初步选定土地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决定指标的取舍,经过分析汇总形成评价的指标体系。

最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五大准则层所有指标进行相关关系分

析,剔除一部分指标,以较少的指标来反映土地利用系统状况,即进行指标筛选,建立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7]。

4.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度量单位不一致,不能直接进行评价。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方法,使得所有指标值都转换成可以统一评价的分值,并使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均变化在0~1之间,分值趋于l为可持续性强,趋于0为可持续性弱[18]。

式中:a j为某一指标的作用分值;X j,t j分别为该指标的实测值和目标值;j=l,2,…,n。这样通过线性变换就把各指标统一到无量纲的0~1之间,便于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19]。

4.2 评价指标阈值的确定

评价指标阈值的确定是判定指标“是否可持续”、“持续程度如何”的重要参数,目前确定阈值的方法主要有:①经验法。根据土地科学工作者的在长期的研究中积累的经验,确定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阈值。一般情况下,一个阈值的确定要根据不同专家的特点对不同的指标进行判断、打分,最后确定阈值的大小;②调查法。有些指标,比如社会可接受指标,需要公众进行调查才能得到,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社会接受性,以及环境方面的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这些指标的阈值;③统计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历史数据,通过寻找趋势线的转折点、频率统计、聚类等数学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阈值;④试验法。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试验可以直接确定某些指标的阈值。

4.3 评价标准确定的方法

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①定性判断法。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是否持续,以及持续程度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