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免疫原性弱

合集下载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首先决定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但同一种抗原,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其免疫原性强弱,可表现很大差异,因此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是由其化学性质和宿主因素决定的。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一、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许多天然物质可诱导免疫应答,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和多糖具有强免疫原性,小分子多肽及核酸也具有免疫原性。

(一)化学组成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者,可含有大量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是最强的免疫原。

如异种血清蛋白、酶蛋白及细菌毒等,是强免疫原蛋白质的例子。

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纯化多糖或糖蛋白、脂蛋白以及糖脂蛋白等复合物中的糖分子部分都具有免疫原性。

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A、B、C、H)也是多糖。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为核蛋白则有免疫原性。

在自身免疫病中,可见对天然核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DNA或RNA抗体。

此外,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虽为小分子量(6000)亦具有免疫原性。

来自一种动物的胰岛素,如长期用于另一种动物,亦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二)分子量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万以上,小于1万者呈弱免疫原性,低于4000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

许多小的免疫性原性分子可激发细胞免疫,而不产生抗体。

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万,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

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

(三)化学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凡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有酷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强;而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弱。

蛋白质和多糖抗原,凡结构复杂者免疫原性强,反之则较弱。

其复杂性是由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及数量等决定的。

如聚合体蛋白质分子较单体可溶性蛋白质分子的免疫原性强。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该学科的重点在于阐述该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它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免疫学练习03抗原

免疫学练习03抗原

一、选择题【A型题】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2.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生物大分子物质C.本身无免疫原性D.通常是多肽E.能刺激T细胞和B细胞活化3.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抗原表位E.异嗜性抗原4.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E.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5.有关抗原表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B.抗原分子中的所有抗原表位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C.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表位为功能性表位D.抗原表位的性质、空间位置和立体构象都决定抗原的特异性E.抗原分子表面的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均可被B细胞识别6.具有异物性的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葡萄糖7.有关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异物即异种物质B.抗原不一定都是异种物质C.抗原不一定都是免疫原D.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E.半抗原可单独与相应抗体结合8.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B.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C.氢氧化铝D.类毒素E.植物花粉9.对抗原表位正确的叙述是A.能与所有的TCR结合B.并非所有的抗原表位都能激发免疫应答C.与抗原特异性无关D.一个抗原分子仅能有一个抗原表位E.仅能被BCR识别10.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脂多糖B.多糖类C.蛋白质D.DNAE.脂肪11.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易于与下列哪种物质或细胞结合成为完全抗原A.血细胞B.上皮细胞C.肝细胞D.细菌毒素E.肥大细胞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则这二者相互称为A.免疫原B.过敏原C.共同抗原D.耐受原E.凝集原13.关于T细胞表位正确的叙述是A.为BCR所识别的抗原表位B.为构象表位C.为线性表位D.不经加工处理即可被TCR识别E.仅存在于TI-Ag表面14.ABO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15.关于Rh血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Rh-个体不存在Rh抗原的天然抗体,只有受Rh+红细胞刺激后才能产生抗Rh抗体B.Rh血型抗原仅存在于人类红细胞C.Rh-的母体不会怀孕Rh+胎儿D.Rh-个体不会产生抗Rh抗体E.当ABO血型一致,第一次给Rh-个体输入Rh+血时可发生输血反应1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类属抗原B.交叉抗原C.同种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17.下列哪些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而诱导自身免疫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18.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A.1 KDB.5 KDC.10 KDD.50 KDE.100 KD19.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进入机体引发的免疫应答能力最强A.肌内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20.将细菌外毒素制备成类毒素A.增强了外毒素的免疫原性B.降低了外毒素的免疫原性C.增强了外毒素的毒性D.保留了外毒素的免疫原性E.保留了外毒素的毒性2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时导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物质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超抗原E.异嗜性抗原2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23.关于异嗜性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种属特异性无关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是一类共同抗原D.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与此类抗原有关E.与体液免疫应答无关24.对TI-Ag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复杂,含有的抗原决定簇种类多B.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可刺激机体产生IgG类抗体D.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E.可以单独激活B细胞2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脂多糖(LPS)C.类毒素D.外毒素E.抗毒素26.关于佐剂,错误的叙述是A.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弗氏完全佐剂常用于人的预防接种C.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D.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可增强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27.接种牛痘后可预防天花病毒的感染,反映了此两种抗原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免疫原性D.异物性E.抗原性28.对TD-Ag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复杂,含有的抗原表位种类多B.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诱导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D.能引起免疫记忆E.仅含有B细胞表位,能单独激活B细胞29.一般情况下,B细胞不易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是A.构象表位B.线性表位C.顺序表位D.功能性表位E.隐蔽性抗原表位30.有关TD-Ag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经APC加工处理B.可直接激活B1细胞产生抗体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D.只能诱导产生IgM类抗体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31.属于TI-Ag的物质是A.外毒素B.细菌脂多糖C.牛血清白蛋白D.羊红细胞E.鸡卵细胞32.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超抗原B.异种抗原C.交叉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33.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物质是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眼晶状体蛋白34.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B型题】A.溶血性链球菌B.大肠埃希菌O14型脂多糖C.大肠埃希菌O86D.肺炎球菌14型E.变形杆菌OX1935.与人结肠黏膜有共同抗原的是B36.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是E【X型题】37.关于抗原分子构象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B.多位于分子内部C.又称为线性决定基D.主要由BCR识别3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系统B.HLAC.Rh系统D.补体系统39.关于抗原分子顺序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B.可位于抗原分子任何部位C.主要是T细胞D.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40.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非已性程度C.抗原的化学组成D.抗原的分子构象4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有A.表位的性质B.表位的数目C.表位与载体结合D.表位的空间构象42.关于TD-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大多为蛋白质类的物质B.诱导抗体产生时而需T细胞辅助C.只产生IgM类抗体D.不能产生免疫记忆43.关于TI-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诱导抗体产生时不需T细胞辅助B.只产生IgM类抗体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无MHC限制性4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又称不完全抗原B.单独无免疫原性C.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D.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45.关于抗原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抗原中的特殊化学基团B.是与BCR结合的基本单位C.是与TCR结合的基本单位D.又称为抗原表位46.下列哪项是T细胞表位的特点A.一般为线性表位B.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C.无MHC限制性D.其受体为BCR47.下列哪项是B细胞表位的特点A.其受体为BCRB.无MHC限制性C.一般为构象表位D.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二、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2.半抗原(hapten)3.抗原决定簇 表位(AD/epitope)4.胸腺依赖性抗原(T-dependent antigen,TD-Ag)5.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ndependent antigen,TI-Ag)6.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Forssman 抗原)7.同种异型抗原(alloantigen)8.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9.佐剂(Adjuvant)三、填空题1. 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______和______,而半抗原只具有______,而无______,但半抗原与______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免疫学复习习题

免疫学复习习题

免疫学复习习题1.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1) 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2) 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 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 4) 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5) 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2、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免疫学当前发展是以广度上的“多边缘性”及深度上的“多层次性”作为其主要特点:一、广度的多交叉性现以单一学科发展为多交叉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形成了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等当前的前沿分支学科。

在应哟能够基础方面形成了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生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免疫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等。

二、深度的多层次性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已整体水平向细胞及分子水平迅速迈进。

从抗体检测到细胞检测进入到功能应用。

三、发展上的高速度3.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与机体之间种系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同种异体间,于遗传类型不同、组织细胞结构也有差异,也具有免疫原性。

凡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分也具有免疫原性。

2) 理化状态:①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 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②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④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簇免疫原性强。

3) 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抗原的认识

抗原的认识

抗原的认识摘要: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是引起所有免疫反应开始的物质。

关键词:抗原;免疫应答;开始Antigen awarenessAbstract: antigen, can stimulate the body to produce immune response (specificity) and product antibodies and sensitized lymphocytes immune response occurred in vivo immune effector substances (specific response). There are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gen, First, the ability to induce the immune response, that is, the immunogenicity, the second is the product reacts with the immune response, that is antigenic. Is caused by the start of all immune responses.Keywords: antigen; immune response; begin一、抗原的概念抗原是一类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手提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这些物质对机体来说是外源的,即非自身的,但在特定条件下,机体某些自身成分也能被免疫系统当成抗原来识别。

一个抗原可有多个抗原决定簇。

抗原有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和超抗原。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对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起反应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和大分子蛋白质等。

医学免疫学填空+简答+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填空+简答+知识点

1.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护机体自身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2.免疫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5.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6.免疫器官按功能分类: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7.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8.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9.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发生免疫应登的场所;10.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成熟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1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12胸腺是_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13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14可通过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彳^用的细胞是NK细胞.15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外表免疫球蛋白是__IgM 和__IgD.16抗原的两个根本特性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响性 ,同时具有两种特性的抗原属于完全抗原.17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一TD-Ag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 TI-Ag ____________ o18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是_IgG,分子量最大的是IgM,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sIgA. 19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的两个相同的__Fab 片段和一个乒. 片段. 20.抗原识别是指初始T细胞外表的TCR与抗原提呈细胞外表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特异结合过程.21. CD4+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主要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外表的_B乙与T细胞外表的CD28结合产生的.22. CTL活化后可通过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导致靶细胞坏死.23.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主要包括CD4+ Th1 2用胞/口CD8+ CTLiffl胞.24.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有经典途径、旁路___途径和MBL途径.2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Ag-Ab复合物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C4b2b .26补体的激活过程可以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膜攻击阶段.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ppt练习】抗原的免疫原性,首先决定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一种抗原的免疫原性是由其理化性质和宿主因素决定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结构、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宿主因素包括,异物性、遗传因素.此外,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即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时间间隔,以及免疫佐剂的类型和应用方式都可以明显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ppt练习】①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介导的中和作用〕;②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包括调理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反响;④通过胎盘和黏膜介导人类自然被动免疫和黏膜免疫3.简述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意义.【作业】规律:初次应答时,潜伏期长、抗体含量低,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抗体和抗原亲和性低;再次应答时,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在体内维持时间长,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抗体和抗原的亲和性高.意义:可应用于疫苗预防接种,早期感染诊断,以及疾病诊断.4.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4-5第一章1.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和抗体仅与相应抗原其反响2.记忆性.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保存抗原信息的功能3.耐受性.抗原可诱导产生特异的无应答性,对原先接触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5.阐述免疫的三个功能的有利与有害之处.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6-11第四章T、B细胞不断再循环,巡游全身各处,增加了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接触的时机,这些细------------- 胞一旦接触相应的抗原, 立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能更有效完成免疫功能.7.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的核心事件.①获得多样性TCR〔抗原识别受体〕白表达;②自身MHC限制性〔阳性选择〕;③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阴性选择〕8.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2.提呈抗原:B细胞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对可溶性抗原的提呈尤为重要.3.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9 .NK 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①释放穿孔素,引起细胞裂解;②颗粒酶和 TNF-a 等,引起细胞凋亡;③释放可溶性 NK细胞毒因子〔NKCF 〕,毒性作用;④参与 ADCC10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特点.高效性:与受体间亲和力很高; 多效性:作用于多种靶细胞;重叠性:多种因子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协同性:一种因子能增强另一种因子的功能;拮抗性:一种因子能抑制另一种因子的功能;双向性:适量生理,过量病理.11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①介导非特异性免疫; ②参与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④抗肿瘤和细胞毒作用13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①IgG,人体中含量最多,细胞外液占50%,血清中占50%,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合成,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作用:1.全身抗感染的主要抗体;2.协同凝集试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 4.参与n 、出超敏反响 ②IgM,占血清Ig 总量的5-10%,主要分布于血液中主要分布于血液中,个体发育中最早合 成的抗体,作用:1.血管中抗感染的主要抗体;2.位于不成熟B 细胞外表;3.天然血型抗体;4. n 、出超敏反响 ③IgA,占血清Ig 总量的15%,出生后半年合成,分布在血清中、外分泌液中,作用:血清型作用弱;分泌型〔SIgA 〕起主要作用,粘膜外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④IgD,占血清Ig 含量的0.03%, mIgD 是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 细胞仅表达mIgM , 血清型IgD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⑤IgE,血清中含量最低〔占0.002%〕,呼吸道和胃肠道浆细胞产生,作用: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又称亲细胞抗体,介导I 型超敏反响14.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14-28第八章 〔1〕组织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2〕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 细胞、粒细胞等 〔3〕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补体、抗菌肽、溶菌酶等 15 .免疫应答的根本过程.〔1〕感应阶段一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12第二章13第五章12. TD 抗原与TI 抗原的区别〔2〕反响阶段一一免疫细胞〔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一一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1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抗原刺激T/B细胞有针对性,产物结合抗原有特异性.2.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期保存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再次免疫应答.3.MHC限制:APC与T细胞识另1J, T细胞与B细胞在提呈与识别过程中均需MHC分子参与4.耐受性:正常生理状态下:对自身组织成分无反响性,但完好地保存了针对“非己〞抗原的识别和反响水平5.多样性和自限性:针对多种抗原起作用,自我调控.17. 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①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② 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阶段;③抗体发挥效应阶段18. 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意义.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能有效地消灭具有荚膜多糖的细菌19.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1.抗感染作用:①中和毒素②中和病毒③抑制病原体粘附④通过调理、ADCC激活补体等发挥作用2.介导免疫病理损伤:①IgE:参与I型超敏反响;②IgG、IgM:参与n型、出型超敏反响及某些自身免疫病20. Th1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以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响;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响〔即IV型超敏反响〕;诱导活化B细胞产生调理性抗体21. Th2细胞的生物学活性.1.辅助体液免疫应答;2.参与超敏反响性炎症22. 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1 〕释放穿孔素, 诱发细胞溶解〔2 〕丝氨酸蛋白酶介导的细胞凋亡〔3 〕 Fas/ FasL途径:?t活的CTL外表迅速表达FasL其与靶细胞外表Fas结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 导致细胞DNA断裂发生细胞凋亡23.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一〕抗感染作用〔胞内感染〕〔二〕抗肿瘤作用:①CTL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肿瘤抗原〕.②NK细胞、巨噬细胞的ADCC作用.③淋巴因子〔如TNF 〕的直接杀伤作用. 〔三〕免疫损伤作用:①IV型超敏反响如接触性皮炎.②同种异体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响.③某些自身免疫病.2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拟.〔一〕生物学效应:体液免疫应答:1、抗胞外感染〔抗体的中和、调理、激活补体、ADCC作用〕2、引起超敏反响〔I、II、III型〕、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应答:1、抗胞内感染2、抗肿瘤3、引起超敏反响〔IV型〕、移植排斥反响、自身免疫性疾病〔二〕特点:体液免疫:1、抗胞外感染2-应答产物一一抗体3、免疫效应快4、免疫物质可转移性〔抗体〕细胞免疫:1、抗胞内感染2-应答产物一一细胞因子3、免疫效应缓慢4、免疫物质可转移性〔T 细胞或细胞因子〕25.四种超敏反响的比拟第一章免疫学概念第一节免疫概念的建立与演进1、[免诲]:指生物在生存、开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现象.2、免疫力的构成:(1)固有免疫[特点:①先天具备②无特异性③初次接触④无免疫记忆组成:①屏障系统: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②固有免疫细胞③分泌性蛋白(2)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后天形成②特异性③再次接触④免疫记忆类型:①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②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抗原识别T淋巴细胞活化T抗原去除3、免疫系统的功能积极:[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稳,③免疫监视消极:在免疫应答活动中,造成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等,称为免疫损伤.第二节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宫、免疫细胞、免疫分子.0 金痛器官和绢?口年疮学尊叱' i中枢免疫器看:T、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1)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浆细胞在骨髓中也存在特定的发育过程②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裸鼠:无胸膘)③腔上囊(鸟类):禽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①淋巴结滤过作用T、B细胞定居繁殖的场所产生免疫的基地(2脾脏特征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撼大血液滤过器官B淋巴细胞居多,是产生抗体的里要器官功能免疫应答的更要部位滤过去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血液中的)I储存血液,去除哀老细胞脾脏功能==淋巴结功能+储存血液③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肠道的Peyer集合淋巴结分布于上皮及结缔组织内的弥散淋巴组织(3)淋巴细胞再循环3、免疫细胞4、免疫分子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第二节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抗原K抗原(Ag):(1)概念:指能与T/B细胞受体(TCR. 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生物学属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剌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水平, 1【免疫反响性1:指抗原与其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水平.[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响性的物质目[半抗厚]:仅有免疫反响性的物质.(半抗原假设与蛋白载体交联可成为完全抗原)2、免痕反响性的结构基砒:(1)[表位/抗原决定簇1: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沟根底或化学基团.(2)抗原表位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①•异物〞性:抗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4分子量:一个有效免疫原的分子量大多在10kDa以上,分子量越大那么免疫原性越强口③复杂性:有机物抗原性:蛋白质>多糖〉核酸⑥易接近性:指抗原表位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晨筝可提呈性:T细胞不识别完整的抗原分子,而是识别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过的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因而抗原能否被有效地加工和提呈,决定了这一分子的免疫原性口(2)免范系统的识别水平:遗传因素、年静、性别与健康状态等均可影响免疫系统的识别水平.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包括抗原进入的途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及免疫佐剂等1 4、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1 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口’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l-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域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②同种类型抗原:如ABO血型③自身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修饰的自身抗原.④异嗜性抗原:外斐反响(3)其他分类第三章免疫分子第一节免疫球蛋白1、[抗体](Ab):指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曳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必2、【免疫球蛋白]U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的球蛋白.注: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免疫球蛋白V区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V区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MHVR (CDR)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免疫球蛋白通过其V区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结合后,可产生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等作用△(2)免疫球蛋白C区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V区与抗原特异结合后,其FC段变构,发探一系列的生物学活性.【调理作用]:促迸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及杀伤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NK 细胞 介导I 型超敏反响: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 骂细胞输送作用免疫调节作用4、各类免疫球荒白的特点及生物功能 1血清中含量酷多;2抗感染的主要抗体;3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④具有多种功能;5与SPA (抗吞噬作用)结合; 6能通过胎盘IgM 血清型1g 咋1分子量很大;2最早出现:近期感染的指标;初次应答的主要抗体;। 3:激活不提的水平最强,模型IgM :是B 细胞抗原受体(BCR)IgAj 血清型IgA :为单体,主要由肠系腹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具有一定抗感染免疫作用 1分泌型IgA :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的浆细胞产生的IgA 二聚体,由局 部免疫作用IgD :分为血清型和膜里,均为单体,在B 细胞增值分化中IgD 是抗原受体,是B 细地发育分 化的重要标志◎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介导I 型超敏反响口第二节补体系统K {补体/补体系统](C):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具有隋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 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腹结合蛋白卑2、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 朴体受体丸 补体系毓的命名原那么:[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一技发现先后顺序命名:Cl (q* r. s). C2.…C9 2:补体系统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瑁表示 3:调节蛋白-一以功能命名&补体成分的裂解片段--在其后加写英文字母表示 5:有酶活性的一一在其上加一横线§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前面加字母 ’i 表示4、补体余统P?;寂沽: (1)经典途径(2) MDL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2⑴⑵⑶ ⑷ ⑸igG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4、补体作用的生物学作用(1)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响①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③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2)参与免疫自治及免疫调节①补体的免疫粘附作用<2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C3可参与APC捕捉、固定抗原的过程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第五章免疫应答第一节免疫应答概述1、免疫应答(1)概念:机体对外源性及内源性危险信号所产生的一种刺激•反响活动(2)分类: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2、免疫应答特点:(1)固有免疫应答:I①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针对病原体最初刺激的防御性反响通常在感染发生后的数分钟至96小时发挥作用(2)适应性免疫应答:①针对精定抗原的高度特异性反响②启动时间延迟③维持时间较长4具有记忆性,是机体有效去除致病因子和维持生理环境稳定的防御机制第四节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结果第六章超敏反响K[超敢反响]: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捂应答,又称变态反响Q2.超敏反响分类:I型超轴反响〔速发型超敏反响〕II型超敏反响〔细胞毒型超敏反响〕III型超敏反响〔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响〕IV型超敏反响〔迟发型超敏反响〕第一节I型超敏反响1、I型超敏反响〔过敏反响〕特征:①反响快,消退亦快2以功能性素甚为主,通常情况下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抗体以IgE为主④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⑤无补体卷与。

第2章-抗原

第2章-抗原
(2) 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C3d等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免疫原性弱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免疫原性弱

1.之相礼和热创作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要素有那些?答: 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示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要素有:1 抗原本人的要素(1) 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别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1) 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2) 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概况ABO血型抗原零碎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3) 本身抗原:本身物质一样平常无抗原性.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本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b:本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内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2) 理化性状1) 分子大小一样平常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样平常在10.0kD以上,个别超出100.0kD,低于4.0kD者一样平常不具有抗原性.2) 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3)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4) 物理形态一样平常聚合形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2 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分歧而免疫效果悬殊.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黑白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3 机体方面的有关要素(1) 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 宿主的遗传布景(3) 机体的健康和养分状况以上几方面要素在肯定程度上是互相限制的.3.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 细胞发生Ab,尽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机体所发生Ab 次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可惹起回忆应对.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概况决定簇品种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未几,且分布不均匀.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发生抗体.多数Ag 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发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惹起回忆应对,不惹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是多聚性物质,即在Ag分子上有大量反复的异样的表位,故能与白细胞概况的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构成交联.另一特点是在体内不容易降解,故能与B细胞呈较长期的结合4.试比较HLA I、II类分子的异同. 答:HLA I、II类分子的异同次要表示在以下四个方面:1.编码的基因位点: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B、C、A位点;II类分子的编码基因位点为DP、DQ、DR位点.2.分子结构:两类分子均由两条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分子,具有多态性,每条肽链都有Ig样功能区,属于Ig超家族.但I类分子的轻链不是由HLA基因编码的.3.分布: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的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也以可溶性方式存在于体液中;II类分子次要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概况.4.次要功能:①两者均可惹起移植排挤反应.②均有抗原提呈作用,但I类分子次要介入内源性抗原的提呈,II类分子次要介入外源性抗原的提呈.③均可介入免疫细胞间的互相辨认,但I类分子是CD8分子的受体,II类分子是CD4分子的受体.④均介入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发育.5.简述免疫应对的概念及特异性免疫应对的类型.6.简述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移植排挤反应.7.试述抗体的生物学效应.1)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制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2)经过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3)激活补体,活化的补体发挥生物学作用而肃清抗原.4)介导ADCC杀伤靶细胞.5)分泌型IgA(SIgA)在粘膜免疫中发挥肃清抗原的作用.6)在某些状况下,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导致免疫损伤.8.比较免疫耐受与正常免疫应对的异同点.相反点:均需抗原刺激,经诱导期而构成;具有特异性;具有记忆性.分歧点:正常免疫应对经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对产品,也称为正免疫应对;而免疫耐受经抗原刺激,不发生免疫应对产品(抗体、效应性T细胞),也称为负免疫应对.9.简述T细胞在免疫调理中的作用.Th细胞帮忙B细胞发生抗体,帮忙其他T细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促进和加强免疫应对,对免疫应对起着正向调理作用,CD4+TH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分歧,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是互相的抑制细胞;Ts细胞抑制B细胞发生抗体,抑制其他T细胞分化增殖和过度活化,抑制免疫应对,对免疫应对起着负向调理作用; TC细胞(CTL)可以杀死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APC,对免疫应对起着负向调理作用.10.试述由于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的超敏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特点经过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的是Ⅰ、Ⅱ、Ⅲ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异性IgE类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概况,使机体致敏,再次进入的相反的变应原与细胞概况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器官,惹起临床病症.其特点是:(1)发生快,消散快,一样平常为可逆性反应;(2)有分明个体差别和遗传布景.Ⅱ型超敏反应是IgG或IgM与细胞概况本人的抗原或与吸附在细胞概况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概况,在补体零碎、巨噬细胞或NK细胞介入下,惹起细胞损伤的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出现对机体细胞的溶解毁坏作用,以是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构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所致.假如免疫复合物不克不及被机体肃清,将可能堆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活化补体,发生过敏毒素等炎症介质,在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Mφ的介入下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经过形成中等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堆积于局部惹起免疫病理损伤.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后惹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是什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后惹起的支气管哮喘均属于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半抗原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构成的完全抗原及花粉中的变应原,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IgE抗体,经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概况的Fcε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形态.此机体再次接触相反的变应原,则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膜概况特异性IgE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储存的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并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概况粘附分子.其病理改变次要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强,平滑肌紧缩和腺体分泌添加等,由此惹起过敏性休克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以平滑肌紧缩和腺体分泌添加为主,而过敏性休克则以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加强为主的改变.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本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对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免疫缺陷病:免疫零碎的天赋性遗传缺陷或后天要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本身免疫病:正常状况下,对本身抗原应对的T及B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状况下,这些本身应对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本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效应T细胞的次要功能是什么?抗原活化T细胞后,经克隆扩增及功能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CD4+Th1细胞和CD8+Tc细胞.其次要功能有:(1)抗感染作用:次要针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包含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感染等.(2)抗肿瘤作用:T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3)免疫损伤作用:效应T细胞可惹起IV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挤反应、某些本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两种血型不符惹起的重生儿溶血症的发活力制、特点和临床预防措施:ABO血型不符惹起的溶血症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的非O型血胎儿.重生儿临床病症较轻.其发活力制是当分娩或经其他途径进入母体内的红细胞,可经过概况A或B血型抗原刺激母体发生IgG类抗A或抗B抗体.当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时,该种抗体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概况相应血型抗原结合,惹起胎儿出生后的重生儿溶血.由于胎儿或重生儿体内除红细胞外,在血清和其他体液及某些组织细胞也存在A或B血型物质,以是从母体进入胎儿或重生儿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可与上述体内A或B血型物质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IgG类抗A或抗B抗体对红细胞的溶解毁坏作用,此即临床病症较轻的次要缘故原由.Rh血型不符惹起的重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一母亲所怀的Rh+胎儿,尤其多见于再次妊娠所分娩的重生儿.当初次妊娠分娩时,胎儿的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剌激母体发生抗Rh抗体.当再次妊娠仍为Rh+胎儿时,母体发生的抗Rh抗体(IgG)即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的毁坏.从而惹起流产或出生后的严重溶血征象,甚至殒命.对ABO血型不符惹起的重生儿溶血症,如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为预防Rh 血型不符惹起的重生儿溶血症,可在Rh一母亲初次娩出Rh+的重生儿后的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抗RhD抗体(RhD抗血清),该抗体与母亲体内的胎儿Rh+红细胞结合,并及时将其肃清,从而肃清Rh抗原对母体的免疫刺激作用,制止Rh抗体的构成.。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是指(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A、德国BehringB、法国PasteurC、德国KochD、澳大利亚BurnetE、英国Jenner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E、英国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红细胞E、自然杀伤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B、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C、中和外毒素D、清除突变细胞E、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免疫平衡。

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上皮细胞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4、适应性免疫四、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组成。

2、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可预防。

3、免疫功能包括、、。

4、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具有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类型。

5、免疫防御反应过高会引起,反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

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

第一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2、TD-Ag( ): A、在胸腺中形成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C、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半抗原B、药物C、免疫原D、抗原E、变应原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多糖B、多肽C、蛋白质D、核酸E、类脂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A、红细胞B、血浆C、淋巴细胞D、精液E、血小板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TI-Ag( ):A、大多数是蛋白质B、引起强的IgG 应答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抗原识别受体B、独特型决定基C、抗原结合价D、抗原决定基E、以上均不对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减弱毒素的毒性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10、抗原决定基是指( ):A、能与所有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B、仅能被B细胞识别C、与抗原特异性无关D、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决定簇E、并非所有的抗原决定基都能激发免疫应答11、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亲和素B、半抗原C、佐剂D、变应原E、TI-Ag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 ):A、半抗原B、完全抗原C、共同抗原D、TD-AgE、TI-Ag13、一种蛋白质分子上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化学基团是( ):A、载体B、异物C、抗原决定基D、单价抗原E、完全抗原14、决定一种物质只能与某一抗体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体起反应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D、TI-AgE、抗原15、20世纪初,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C.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16、抗原特异性取决于( ):A、分子量大小B、物质表面特殊化学基团C、该抗原的来源D、物质内部特殊化学基团E、以上都不是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毒素B、微生物C、植物花粉D、生理盐水E、类毒素18、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A、既是抗原又抗体B、抗体C、抗原D、既不是抗原又不是抗体E、以上都不是19、佐剂的作用( ):A、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B、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C、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D、具有启动免疫应答的作用E、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1、异物是指(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自身物质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特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化学结构的复杂性3、异嗜性抗原是指( ):A、不是种属特异性的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D、是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E、是不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4、佐剂的作用是( ):A、可改变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B、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C、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可促进T 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所谓异物即指异种物质B、抗原不一定是异种物质C、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D、抗原就是免疫原E、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6、下列哪些物质可成为免疫原( ):A、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B、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C、氢氧化铝D、类毒素E、马血清蛋白7、与抗原特异性有关的是( ):A、抗原决定基的数目B、抗原决定基的种类C、抗原决定基的性质D、抗原决定基簇的立体构型E、抗原决定基的空间构象8、同种异型抗原的临床意义是( ):A、抗感染免疫B、自身免疫病C、输血反应D、移植排斥反应E、抗肿瘤免疫9、与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是( ):A、分子量大小B、化学成分C、化学结构D、种属亲缘关系D、抗原的特异性10、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A、为一种共同抗原B、可致交叉免疫反应C、存在异种生物间D、能引起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三、名词解释1、抗原2、完全抗原(免疫原)3、免疫原性4、免疫反应性5、抗原决定基(表位)6、半抗原7、抗原结合价8、异物性9、交叉反应10、共同抗原11、异种抗原12、同种异体抗原13、异嗜性抗原14、类毒素1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6、胸腺依赖性抗原17、超抗原18、免疫佐剂四、填空题1、同时具有和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而半抗原仅有,没有,半抗原与结合在一起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而具有。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期展望,免疫组织和器官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固有性免疫应答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C.胸腺D.骨髓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二、多项选择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2.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细胞B.免疫分子C.免疫原D.免疫器官E.中枢免疫器官4.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系B.单核-巨噬细胞系C.神经细胞D.粒细胞系E.抗原递呈细胞5.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A.先天性B.非特异性C.无记忆性D.相对稳定E.感染晚期起作用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后天性B.特异性C.记忆性D.不稳定性E.感染早期起作用7.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A.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B.能介导ADCC作用;C.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D.执行固有免疫应答;E.体积较大8.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9.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B.脾脏C.胸腺D.骨髓E.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10.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B.有记忆性C.有特异性D.有MHC限制性E.由多种细胞系参与完成三、填空题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

单项选择题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

第三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2.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表位E.异嗜性抗原3.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E.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4.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A.抗原B.免疫原C.完全抗原D.半抗原E.变应原5.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交叉抗原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抗原称为A.类属抗原B.交叉抗原C.同种抗原D.异嗜性抗原E.特异性抗原7.下列哪种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8.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A.1 kD B.5 kD C.10 kDD.50 kD E.100 kD9.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A.皮下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10.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11.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的哪一功能区A.VL、VH B.CL、CH1 C.CH2D.CH3 E.CH4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抗原分子构象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B.多位于分子内部C.又称线性决定基D.主要由BCR识别E.是有多肽的空间构象形成2.对人而言,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异物性A.脑组织B.病原微生物C.动物血清D.眼晶体蛋白E.血小板3.关于抗原分子顺序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B.位于抗原分子内部C.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D.位于抗原分子表面E.又称线性决定基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是A.表位的性质B.表位的数目C.表位与载体结合D.表位的空间构象E.表位的结合价6.关于TD-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大多为蛋白质类的物质B.诱导抗体产生时需T细胞辅助C.只产生IgM类抗体D.不能产生免疫记忆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7.关于TI-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诱导抗体产生时不需T细胞辅助B.只产生IgM类抗体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无MHC限制性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8.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又称表位B.单独无免疫原性C.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D.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E.具有免疫原性9.关于抗原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抗原分子中特殊的化学基团B.是与BCR结合的基本单位C.是与TCR结合的基本单位D.又称为表位E.是与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10.下列哪项是T细胞表位的特点★A.一般为线性表位B.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C.无MHC限制性D.其受体为BCRE.为APC加工提呈的抗原肽11.下列哪项是B细胞表位的特点★A.其受体为BCR B.无MHC限制性C.一般为构象表位D.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E.也可为线性表位12.下列哪项是超抗原的特点A.可非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B.无MHC限制性C.可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D.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E.需APC加工处理13.近年报道的超抗原主要有★A.HSP B.SPA C.PHAD.HIV-gp120 E.Con A三、填空题1.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性和性,而半抗原只具有性,而无性。

抗原基础知识-2022年学习资料

抗原基础知识-2022年学习资料

3、分子构象的易接近性-免疫原性+++-酪氨酸-多聚丙氨酸-谷氨酸-多聚赖氨酸
4、物理性状->免疫原性大小:-环状或支链分子>直链分子-聚合物>单体-颗粒状物质>可溶性物质->蛋白质、 糖、糖蛋白、脂蛋白、脂多-糖、核蛋白等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二、机体因素-1.遗传因素->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基因是C,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有明显 异。-2.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基础知识
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或被淋巴-细胞抗原 体识别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epitope。->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抗体或致-敏 巴细胞结合的基本单位。->表位的性质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多价抗原:表面有许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一Y次-多价抗原抗原基础知识
抗原决定基的种类->根据抗原决定基的结构或被识别的-特点,可将决定基分为三类:-1.构象决定基和顺序决定基 2.T细胞决定基和B细胞决定基-3.载体决定基和半抗原决定基
1、遗传因素-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是受免疫应答基因(主要是C-控制的。因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人群中对同一-抗原 有高、中、低不同程度的应答。-2、年龄、性别、健康状态-雌性比雄性动-感染、免疫抑-物抗体生成高-制剂的应 -青壮年强于-幼年和老年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 性和专一性。->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的特性,称为-抗 的特异性。特异性包括二个方面:-①免疫原性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 -②免疫反应性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那些?2.答: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的因素有:3. 1抗原本身的因素4.(1)异物性抗原与机体的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5.1)异种间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是良好抗原,6.2) 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和器官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7.3)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8.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9.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10.(2)理化性状11.1)分子大小12.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在以上,个别超过,低于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13.2)化学结构的复杂性14.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是含酪氨酸的蛋白质,抗原性强,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15.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16.4)物理状态17.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18. 2免疫途径和抗原剂量19.具备上述条件的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剂量的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20.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21. 3机体方面的有关因素22.(1)宿主与抗原来源的种系进化关系23.(2)宿主的遗传背景24.(3)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25.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

26.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27.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

免疫问答

免疫问答

免疫问答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NK1.1*T细胞、B1-B细胞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和分化成为效应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

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 (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大题 啊(2)

医学免疫大题 啊(2)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功能:(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可变区(V区)内的超变区可特异性识别、结合病原体或细菌毒素,可阻断病原体的入侵或中和毒素的毒性作用;(2)激活补体:IgG或IgM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溶解破坏靶细胞;③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作用;④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IgG(Fab段)与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段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⑤穿过胎盘屏障和黏膜:人类IgG是唯一能从母体转运到胎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分泌型IgA(SIgA)可通过分泌片介导穿越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发挥局部抗感染免疫作用。

抗原知识——精选推荐

抗原知识——精选推荐

抗原知识第五章抗原授课学时:2学时⽬的要求:1.掌握: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掌握⾎型抗原和异嗜性抗原的概念和应⽤。

2.熟悉:决定抗原抗原⾏的条件,熟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

3.了解:抗原的分类,超抗原和免疫佐剂的含义。

教学内容:1.抗原、抗原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像⾮依赖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抗原。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型抗原、异嗜性抗原、超抗原。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表位或抗原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和线性决定簇的概念,T、B 细胞表位的特点。

第⼀节抗原及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的概念:抗原: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应答产物结合,并发⽣⼀系列⽣物学效应的物质。

抗原⼀般具备两种特性:⼀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能刺激机体产⽣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及致敏T细胞);⼆是抗原性(antigenicity),指能与抗体或致敏T细胞特异性结合。

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抗原性⽽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称为半抗原(hapten),也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构成抗原的条件:(⼀)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1.理化性质(相对分⼦质量>10000以上;化学组成及结构,结构复杂的蛋⽩质和多糖免疫原性强,核酸免疫原性弱;可降解性,抗原必须先经过降解后才能被APC提呈给Th细胞)2.异物性:抗原来源与宿主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改变和隐蔽的⾃⾝物质。

3.免疫原的剂量和进⼊途径:低剂量和⾼剂量都不易引起免疫应答,强的免疫应答需要多次注射。

克服不易引起免疫应答。

进⼊途径有静脉、⽪下、⽪内、肌⾁、或腹腔。

4.免疫佐剂(adjuvant):是⼀些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动物,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即起辅佐抗原作⽤的物质。

弗⽒佐剂:⽺⽑脂:液体⽯蜡1:2混合,后加等量10mg/ml 灭活卡介苗(完全)。

抗原 免疫学

抗原 免疫学

酪氨酸
5-羟基-色氨酸
苯丙氨酸
明胶的MW高达100KD,直链氨 基酸,结构单一,免疫原性很差
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色氨酸,广 泛用于食品和制作黏合剂、感光底片、滤 光片等
4、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
是否可溶、降解速度 一些免疫原性弱的可溶性抗原,可通过聚集或
吸附在大分子颗粒表面,增强其免疫原性
免疫应答是一个抗原驱逐的过程,因此抗原分子降
解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激发免疫应答。
问题:一日三餐的三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脂类、多糖
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但经消化→ 分别变成小分子多肽、脂肪酸、单糖→ 失去免疫原性。
所以一般免疫途径也不宜采用消化道。
5、进入机体的途径 a、免疫途径:
皮内>皮下>肌内> 腹腔>静脉, 腹腔、静脉注射差--因潴留时间短,刺激 不强。
4.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A. 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5.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A. ABO血型抗原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类脂 D.眼晶体蛋白 E.破伤风类毒素
b、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 同个体间存在的不同抗原。
c、自身抗原:能引起机体免 疫应答的自身组织。
d、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 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例如: A族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心肌 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
溶血性链球菌
2、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
4.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的种类 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5.半抗原 A.是大分子物质 B.通常是蛋白质 C.只有免疫原性 D.只有反应原性 E.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得因素有那些?ﻫ答:决定一种物质能否表现其免疫原性及其免疫原性大小得因素有:ﻫ 1 抗原本身得因素(1) 异物性抗原与机体得种系关系越远,其差异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ﻫ1) 异种间得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免疫血清对人就是良好抗原,ﻫ2)同种异体间得物质:人红细胞表面ABO 血型抗原系统及同种异体皮肤与器官上得组织相容性抗原。

ﻫ3) 自身抗原:自身物质一般无抗原性。

a: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得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ﻫb:自身物质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外伤、感染、药物、电离辐射等)(2) 理化性状ﻫ1) 分子大小一般说来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具有抗原性得物质,分子量一般在10。

0kD以上,个别超过100、0kD,低于4。

0kD者一般不具有抗原性。

2)化学结构得复杂性蛋白质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尤其就是含酪氨酸得蛋白质,抗原性强, 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者,抗原性较弱。

3) 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4)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得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ﻫ2免疫途径与抗原剂量ﻫ具备上述条件得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得途径与剂量得不同而免疫效果迥异。

ﻫ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就是非经口进入(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注射)机体才具有抗原性。

ﻫ 3 机体方面得有关因素ﻫ(1)宿主与抗原来源得种系进化关系(2) 宿主得遗传背景ﻫ(3) 机体得健康与营养状况ﻫ以上几方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相互制约得、2.试述TD—Ag与TI—Ag得区别答: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

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

共同特点:TD-Ag刺激机体所产生Ab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可引起回忆应答。

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得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

2。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少数Ag属此类。

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

共同特点:TI—Ag刺激机体产生得Ab仅就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分子结构呈长链,都就是多聚性物质,即在Ag分子上有大量重复得同样得表位,故能与白细胞表面得抗原受体在许多点上结合形成交联、另一特点就是在体内不易降解,故能与B细胞呈较长期得结合3.试比较HLA I、II类分子得异同。

ﻫ答:HLA I、II类分子得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编码得基因位点:I类分子得编码基因位点为B、C、A位点;II类分子得编码基因位点为DP、DQ、DR位点、ﻫ 2、分子结构:两类分子均由两条多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得二聚体糖蛋白分子,具有多态性,每条肽链都有Ig样功能区,属于Ig超家族、但I类分子得轻链不就是由HLA基因编码得、3。

分布: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得有核细胞及血小板与网织红细胞,也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体液中;II类分子主要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与其她抗原提呈细胞,以及胸腺上皮细胞与活化得T细胞表面、4.主要功能:①两者均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②均有抗原提呈作用,但I类分子主要参与内源性抗原得提呈,II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得提呈、③均可参与免疫细胞间得相互识别,但I类分子就是CD8分子得受体,II类分子就是CD4分子得受体、④均参与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发育。

4.简述免疫应答得概念及特异性免疫应答得类型。

5.简述细胞免疫得生物学效应、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得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移植排斥反应、6.试述抗体得生物学效应。

1ﻫ)中与外毒素得毒性作用,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

2)通过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得吞噬、ﻫ3)激活补体,活化得补体发挥生物学作用而清除抗原。

4)介导ADCC杀伤靶细胞。

5)分泌型IgA(SIgA)在粘膜免疫中发挥清除抗原得作用。

6ﻫ)在某些情况下,抗体与相应得抗原结合后导致免疫损伤。

7.比较免疫耐受与正常免疫应答得异同点。

ﻫ相同点:均需抗原刺激,经诱导期而形成;具有特异性;具有记忆性。

不同点:正常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产物,也称为正免疫应答;而免疫耐受经抗原刺激,不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效应性T细胞),也称为负免疫应答。

8.简述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得作用。

ﻫTh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协助其她T 细胞得活化、增值与分化,促进与增强免疫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CD4+TH细胞根据分泌得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细胞与Th2细胞,Th1细胞与Th2细胞就是相互得抑制细胞;Ts细胞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其她T细胞分化增殖与过度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TC细胞(CTL)可以杀死活化得T细胞、B细胞与APC,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ﻫ9.试述由于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得超敏反应得类型及发生特点ﻫ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可能导致得就是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就是特异性IgE类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致敏,再次进入得相同得变应原与细胞表面得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临床症状。

其特点就是:(1)发生快,消失快,一般为可逆性反应;(2)有明显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ﻫⅡ型超敏反应就是IgG或IgM与细胞表面本身得抗原或与吸附在细胞表面得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细胞表面,在补体系统、巨噬细胞或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损伤得超敏反应。

其特点就是出现对机体细胞得溶解破坏作用,所以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ﻫⅢ型超敏反应就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得免疫复合物所致。

如果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将可能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等炎症介质,在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与Mφ得参与下导致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其特点就是通过形成中等大小得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局部引起免疫病理损伤。

10.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与吸入花粉后引起得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就是什么?ﻫ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与吸入花粉后引起得支气管哮喘均属于I型超敏反应。

青霉素半抗原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形成得完全抗原及花粉中得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与嗜碱细胞表面得FcεR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此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得变应原,则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膜表面特异性IgE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贮存得及细胞活化后新合成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并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与表面粘附分子。

其病理改变主要就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等,由此引起过敏性休克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以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为主,而过敏性休克则以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为主得改变。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得T及B细胞激发得过高得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得疾病。

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

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得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与肿瘤、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得T及B细胞不活化。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得免疫性疾病。

效应T细胞得主要功能就是什么?抗原活化T细胞后,经克隆扩增及功能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CD4+Th1细胞与CD8+Tc细胞。

其主要功能有:(1)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胞内感染得病原体,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感染等。

(2)抗肿瘤作用:Tc细胞得特异性杀伤表达抗原得肿瘤细胞;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得杀伤肿瘤细胞。

(3)免疫损伤作用:效应T细胞可引起IV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得发生与发两种血型不符引起得新生儿溶血症得发生机制、特点与临床预防措施:ABO血型不符引起得溶血症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得非O型血胎儿。

新生儿临床症状较轻、其发生机制就是当分娩或经其她途径进入母体内得红细胞,可通过表面A或B血型抗原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A或抗B抗体。

当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时, 该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与红细胞表面相应血型抗原结合,引起胎儿出生后得新生儿溶血、因为胎儿或新生儿体内除红细胞外,在血清与其她体液及某些组织细胞也存在A或B血型物质,所以从母体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得IgG类血型抗体,可与上述体内A或B血型物质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IgG类抗A或抗B抗体对红细胞得溶解破坏作用,此即临床症状较轻得主要原因、Rh血型不符引起得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一母亲所怀得Rh+胎儿,尤其多见于再次妊娠所分娩得新生儿。

当首次妊娠分娩时,胎儿得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

当再次妊娠仍为Rh+胎儿时,母体产生得抗Rh抗体(IgG)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得破坏、从而引起流产或出生后得严重溶血现象,甚至死亡。

对ABO血型不符引起得新生儿溶血症,现在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

为预防Rh血型不符引起得新生儿溶血症,可在Rh一母亲首次娩出Rh+得新生儿后得72小时内, 给母亲注射抗RhD抗体(RhD抗血清 ), 该抗体与母亲体内得胎儿Rh+红细胞结合,并及时将其清除,从而清除R h抗原对母体得免疫刺激作用,阻止Rh抗体得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