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重点整理word精品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8eef42783e0912a2162ac8.png)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word完整版)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b21232cdd3383c4bb4cd2c3.png)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b00f2a524de518974b7d37.png)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812ae7e009581b6bd9ebd1.png)
名词解释: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作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3、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4、劳动力存量划分:指将一个经济中的人口存量按就业状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5、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6、收入效应: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闲暇的时间效用大于劳动时间效用,因此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
7、替代效应:工资率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劳动的时间效用大于闲暇的时间效用,因此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
8、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9、动态均衡分析:认定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
10、自愿失业: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11、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形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12、工资差别: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13、劳动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14、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15、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16、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252f816529647d2728523f.png)
1.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2.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3.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4.劳动力自身特点(一般的特点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特点——先讲科技与劳动发展的关系)5.劳动力绝对数量(明晰适龄人口——加减法表示,劳动力人口构成)判断?6.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7.劳动力供给概念、供给弹性、供给曲线(曲线的内容反映的经济学现象——对图形的考察)8.劳动力需求含义9.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的不同—与异同相比较)10.劳动力需求曲线、需求弹性11.派生需求定理及相关的定理12.辨析: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3.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与特性14.劳动力市场上的三方关系(供给一方、需求一方、价格?——供给一方、需求一方、政府)15.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具体的内容)16.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落实与运行机制的完善)17.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18.就业概念、劳动就业的关系19.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原则20.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科学技术)21.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就业政策)22.劳动分配关系核心、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状况、最终形成的个人消费基金23.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收入的构成24.劳动力素质的构成要素(质量和数量)劳动力素质形成的基础25.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数量)26.失业的概念(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内的相关概念)27.失业的度量——失业率28.失业种类及成因: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9.失业种类(第一、第二)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及类型劳动;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均衡;派生需求;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劳动供给;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工资;工资率;基尼系数;就业;失业;失业率;年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关系1、劳动的特征是什么?2、影响工资率的因素有哪些?3、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什么异同?4、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有什么异同?5、简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1、从派生需求定理出发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5bca23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2.png)
劳动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梗概第一章:1.劳动力的含义及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P1-22.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P3-53.劳动力需求假设P6-74.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P115.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记住)7.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P21-238.劳动力需求弹性(了解其概念并熟知各种E值所代表的涵义)以及弹性越大(E 越大),线越平缓,弹性越小(E越小),线越陡峭P29-329.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P32-34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p49-502.劳动力参与率及含义及其影响因素P53;P57-593. 劳动力参与率假说P594.劳动力供给弹性(参照劳动力需求弹性来理解)P61-625.效用与边际效用p64-656.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P70-727.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P748.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P76第三章:1.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三种类型P942.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P97-1003.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主要是蛛网模型),了解大概就行p101-104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p105-1085.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p1106.劳动力短缺与过剩p110-111第四章1.劳动时间的计量(书上几个公式)p1252.准固定成本的含义就是与劳动时间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p1323.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p139-1404.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整节内容p141-145第五章(要记住本章所讲的所有内容都是以收益和效用最大化来决策的)1.家庭成产函数p1582.教育的决策p1563.婚姻的决策p1594.养育子女的决策p1605.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p166记住女性工资收入与生育率成反比第六章1.工资的概念和形式p169-1742.工资的职能p174-1753.古典经济学中工资生成理论(记住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和观点)p177-180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工资理论(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均衡价格工资理论、集体谈判工资理论)p180-1885.工资刚性与效用工资理论p186-1876.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p196-197第七章1. 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水平与实际工资水平p2002. 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企业内部、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p204-2093. 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概念p2214. 高端工资水平的控制的两种含义p2145. 通货膨胀下实际工资水平调控的两种方法p217-2186. 工资谈判制度的基本概念、类型、依据及条件、主要内容和主要手段p219-2237. 工资差别(重要)的含义、类型、原因p225-2278. 了解工资与收入分配差别程度度量的几种工具(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p236第八章:1.就业与失业的度量p238-239;p241-2422.影响就业的因素p247-2503.就业理论综述(萨伊市场法则理论、凯恩斯的就业力量、熟知菲利普斯曲线)p251-2564.就业产业结构p2585.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p261-267第九章1.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特点,记住代表人物舒尔茨和贝克尔p278-279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正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健康保健、流动)p280-2813.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投资的均衡p283-2884.两种在职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一般培训和特俗培训)p289-2925.劳动力流动类型、条件、影响因素p292-297第十章1.歧视及其类型p299-3002.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垄断歧视理论、就业隔离或排挤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统计歧视理论)(整节是重点)p300-3073.工资收入歧视p310第十一章1.政府各种行为(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318-3222.最低工资标准的概念p3233.最低社会保障和工会p326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331-3345.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p334-338第十二章1.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p341;p345-3502.劳动关系的调整(集体协商制度、雇员参与制)p358-3603.集体谈判模型的约束条件p3614.工会弱化约束的努力p3625. 希克斯谈判模型p370-371。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04cb9561252d381eb6ea8.png)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6、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7、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
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8、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9、最低社会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1、隐性失业: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业但未被记录在官方失业统计数据内的情况,诸如那些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个人,或是提早退休,以及从事季节性或者兼职工作的人都算为隐性失业。
12、效率工资: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6f654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5.png)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题(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3.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时间比率,随年龄的整张呈周期性变动的轨迹4.潜在劳动力资源:在所考察范围内全部人口所蕴藏的劳动能力的综合,而不论其有无就业意愿和就业资格5.现实劳动力资源: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6.一级劳动力:指男性,他们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从而其参与率相对比较稳定,或者说对经济周期反映不灵敏7.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她们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有较灵敏的反映8.请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答:在工资率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正相关;当工资率超过某一点后,人们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而享受更多的闲暇,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为负相关关系9.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哪些?答: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资率差距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深浅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第三章1.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组织内部劳动力在不同职位中的配置方式和规则2.劳动力市场均衡怎样实现?答:静态均衡:单一市场:愿意劳动力供给等于愿意劳动力需求。
多维市场:各个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基本相等。
动态均衡:工资率、劳动力供给与需三者的互动作用下实现的静态均衡3.请用劳动力需求的有关理论对现实中国较高的失业率进行解释答: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微观因素: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利润量法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宏观因素: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状况科学技术进步第四章1.劳动力市场(广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2.职业: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岗位与活动,通常要求劳动者有相应的专业技能3.劳动权:劳动者进行劳动从而取得劳动报酬或者其他合法收入的权利4.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有哪些?答:经济因素,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和使用成本非经济因素组织性要素,指工会、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社会性要素,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等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原则有哪些?答:公平竞争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保护儿童原则残疾人就业原则最低工资原则反垄断原则非歧视原则第五章1.劳动力流动: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工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2.刘易斯模型:理念:线代工业部门只要保持一种高于农村工资率的收入水平,就可以从传统农业部门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具有完全弹性。
(完整word版)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280e49960590c69ec376ff.png)
自考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企业要进行物质生产或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必须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劳动要素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本章在把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抽象掉的前提下,探讨劳动力需求的个方面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与劳动力需求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理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其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以及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了解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一个人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关键点: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
(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与劳动力需求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是: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负相关。
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经济学在分析企业的行为时经常以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各种决策为基础。
(1)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公式:∏=R—C=QP-(Lw+Kr)(2)生产函数X = f (L ,K)在短期中,技术不变、资本固定,为了增加产量X,必须增大劳动投入量L。
(3)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劳动经济学重点[大全5篇]
![劳动经济学重点[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c344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0.png)
劳动经济学重点[大全5篇]第一篇:劳动经济学重点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
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
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
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
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
(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
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
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
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
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
长期弹性大。
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
2.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
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382e8f6bec0975f465e290.png)
劳动经济学1.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2.劳动力供给的类型: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社会劳动力供给3.劳动力的参与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公式)4.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一是宏观因素:宏观经济状态、社会经济政策、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的差距、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二是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性别、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也是影响因素5.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劳动力的数量。
6.边际报酬率递减规律(P75-76)7.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那些具备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8.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工资收入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三个成为后市场歧视、当前市场歧视和直接市场歧视,最后一个成为前市场歧视、过去市场歧视和间接市场歧视)9.劳动力流动的概念: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国际间、地区间、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业和岗位间所选择的迁移或转移行为。
10.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一按劳动力流动的时间分为永久型迁移、常年型流动、季节型流动、临时型流动;二按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分为聚集型流动、扩散型流动、代替型流动、水平型流动、垂直型流动、跨越国境型流动;三按照劳动者流动的意愿分为自愿型流动和非自愿型流动;四按照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分为单向型流动、往迁型流动、对流型流动;五按照劳动力流动的范围和职业分为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职业间的流动、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流动、产业间的流动、市场间的流动、地区之间的流动、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角色转换流动;六按照劳动力流动的目标分为创新型流动和保守型流动。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f8fac60508763231121252.png)
第一章1、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现代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和人的经济行为要完整涉猎的三大市场领域。
P32、另一种分类,就是将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这种意思的产生与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和学说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认为,只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由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
这种理论是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造的基础。
P63、按照雷恩的说法,经济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政治是关于人与国家的关系。
P74、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
5、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
它涉及影响劳动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及有关雇佣、劳动力流动、移民和退休年龄等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
6、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简单来说,劳动经济学也可表述为是对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没有市场,或者脱离了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经济学就不复存在。
7、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上:一是稀缺性(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二是人是有理性的。
8、人是有理性的: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表达,个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它是以员工收入的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行事。
没有老板的体制,显然是职工收入的最大化,这恰恰也是这种体制下的企业理性行为(理性行为不等于正确行为)的表现。
9、劳动经济学在实证研究的成果数量及质量方面,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
二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我国劳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10、规范经济学严格地讲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应该是什么”的理论。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要点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要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060e67627284b73f2425051.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为重点,&为一般)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念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地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3、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要素的特点:1、动力性2、自我选择性3、个体差异性4、非经济性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某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2、劳动力供给概念: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Es)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ES=(△S/S)/ (△W/W)ES=0,供给无弹性。
无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固定不变;ES→∞,供给无限弹性。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ES=1,单位供给弹性。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ES>1,供给富有弹性。
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ES<1,供给缺乏弹性3、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15-19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4、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5、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75f3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5.png)
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知识点整理
1. 简介
本文档是对《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一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该书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知名学者高鸿业编写。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 书籍概述
《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是一本系统介绍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教材。
该书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劳动市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工资决定、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经济政策等主题。
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和实证分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3. 知识点概述
以下是《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一书涉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
1. 劳动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2.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
3. 工资决定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
4. 劳动生产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5. 技术进步对劳动经济的影响
6. 薪酬差异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7.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种族和年龄歧视问题
8. 劳动经济政策与劳动市场改革
4. 总结
《劳动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编》是一本权威且内容丰富的劳动经济学教材。
通过深入研究该书的知识点,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该书可以被广大经济学学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作为研究和参考资料使用。
注:本文档为对原文知识点整理和概述,并未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总结和摘录。
请读者阅读原书以获取更详尽的内容和理解。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989af37763231126edb1183.png)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w+K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 与MP 的交点是AP 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 增加,价格P 不变(完全竞争),SD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