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级无机化学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II)

第一章

1.4.解:

(1)H 2O 2ﻩ

2C

ﻩ (2)S 2O 32-

3v C

(3)N 2O ﻩ(N -N-O 方式)ﻩv C ∞ﻩ (4)Hg 2Cl 2ﻩ

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4ﻩﻩ C 5v (7)B F4-ﻩﻩ

d T ﻩ

(8)SClF 5

4v C

(9)反-P t(NH 3)2Cl 2ﻩ2h D ﻩ ﻩ (10)PtCl 3(C 2H4)- 2v C

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 is 酸性强,为什么?

一般来说,C H3为推电子基团,Cl 为吸电子基团,因此的Lewis 酸性强。 (BCl 3易水解;B(CH3)3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燃)

2.BH 3和BF3都可和(CH 3)2NPF 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原子和N 相连,另一种则和P 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P

F

F

H 3CH 3

P

F F H 3CH 3

B B

H 3F 3

(该题可参考史启桢等翻译的"无机化学",作者Shri ve r等,由高教社出版, 其中关于热力学酸度参数的部分,p.190-191; 或者该书的英文原版第5章的相关内容)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

配位饱和(6配位),失去L ewis 酸性

4. 吸水后失效 的A lCl 3有什么方法可以脱水?

因为A l3+是典型的硬酸,与氧的亲合力很强,因此实验室不能在HC l,NH 4C l,SO Cl 2等气氛下加热脱水。(只能加强热生成 Al 2O3后,用高温下用加C 和Cl 2用还原氯化法制备,这就不是脱水方法了)。

第二章

2.1 解:

Ni2+ d 8组态ﻩﻩﻩﻩ P t2+ d 8组态 第四周期(分裂能小)ﻩ

ﻩ 第六周期(分裂能大)

P Ni Cl

P Cl

Pt

Cl

Cl P P

tra ns c is

四面体构型 平面四方形构型(两种构型) 只有一种结构 (P 代表PPh 3)

2.2 解 (1)MA 2B 4 ﻩ

ﻩ (2)MA 3B 3

M A B

B M A A B

M A B

A

B M A A

A B

tra ns cis fac(面式) mer(经式) D 4h

C 2v

C 3v

C 2v

μ=0 μ≠0 μ≠0 μ≠0

μfac >μmer

2.3 C o(en )2Cl 2+

D2hﻩﻩﻩC2光活异构体ﻩC2

Co(en)2(NH3)Cl2+

3

3

H

trans cis

Co(en)(NH3)2Cl2+

3

Cl

3

3

3

NH

NH3

3

trans(1) trans(2)

cis

2.4Co(en)33+ﻩﻩRu(bipy)32+ﻩﻩ手性分子

D3ﻩﻩD3

PtCl(dien)+

dien

HN

CH2

CH2CH2NH

2

NH2

CH2

基本上为平面分子,无手性

2.5(1) 分别用BaCl2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液出现的为[Co(NH3)5Br]SO4,或分别加入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Co(NH3)5SO4]Br。

(2)等物质量的异构体中分别加入过量AgNO3,产生少量沉淀(1molAgCl↓)的为前者(摩尔比为2:1),产生大量沉淀(2molAgCl↓)的为后者。

或用电导方法测量,前者和后者的电导比为2:3

(3)[Co(H2O)4Cl2]+

顺式C2v、反式D4h,对称性不同,偶极矩不同,可以用物理方法鉴别,例如红外或Raman光谱不同。

2.68个CN -基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学环境是完全等同的,可能的结构是四方反棱柱和四方棱柱构型,不可能是12面体(D2d点群),实验证明是四方反棱柱。2.7根据HSAB的协同作用(symbiotic)原理,软配体可使中心金属变软,反之亦然,CN是软配体,NH3是硬配体。桥连配体NCS中S比N软,因此分子结构为:

(H3N)5Co-NCS-Co(CN)5

2.8同上题,桥连配体NC中C比N软,因此,分子结构为:

Co(NH3)5-NC-Co(CN)5

2.9 AgO晶体中的Ag(Ⅱ)实际上是Ag(Ⅰ)和Ag(Ⅲ)混合而成,

d10的Ag(I)为sp杂化,直线型

d8的Ag(Ⅲ)倾向dsp2杂化,以获得更多的晶体场稳定化能,因此为平面四方。

COLICSDCollection Code 202055

DATE Recorded Dec19, 1988; updated Aug 1, 1989

NAME Silver(I,III) oxide - tetragonal

FORMAg O

= Ag O

TITLStructure and magneticproperties of tetragonal Silver(I,III)

oxide Ag O

REF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JSSCB 65 (1986) 225-230

REF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JSSCB 68 (1987)380

AUTYvon K, BezingeA, Tissot P, FischerP

CELL a=6.883(3) b=6.883(3) c=9.122(4)?90.0 ?90.0 ?90.0 V=432.2 Z=16

SGR I 41/a Z (88)- tetragonal

CLAS 4/m (Hermann-Mauguin) -C4h (Schoenflies)

PRS tI32

ANX ABX2

PARMAtom__No OxStat Wyck -----X----- -----Y-----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