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__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与植物配置赏析44页PPT
寺院园林植物的配置

寺庙园林植物的配置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出现过诸多学术流派,而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是儒道佛三家。
研究这三家对自然的态度,就是把握住中国人对自然态度的关键。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以儒家的眼光看自然,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行徐也以和,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
植物变成人的品德、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坚贞的品德。
由这种“比德”思想指引而产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等,无不为植物赋予了人格的象征。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地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__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与植物配置赏析PPT文档共44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__寺庙园林植物 景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当代寺观园林分析ppt课件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4 页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传承 采用传统伽蓝格局和特色 沿用原有殿阁配置和别院名称
现代传统结合 采用新型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5 页
重元寺的不足
重
元
没有摆脱传统建筑的形式,
寺
没有山势地形来聚气水体较少。
景观的空间层次也不够丰富
灵 山 胜 境
上下 一一 页39 页
灵山胜境的不足
灵
部分景观过于追求“大”“奇”“新”,
山
出现广场空旷,大面积硬质铺装在强烈的
胜
阳光下反光刺眼
境
建筑新奇而造成传统佛教意境的缺失
上下 一一 页40 页
4.3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总结
现代与传统寺庙园林对比
•传统佛寺神秘感较强,给人以玄深幽远的意味; 现代佛寺开放性较强,给人以阳光、利乐、积 极向上的思想引导 •现代佛寺是在我国传统佛寺造园手法基础之上, 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创新的设计理念 •现代佛寺采取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 技术手段
景第 观四 设章 计现 发代 展佛 状教 况寺
庙 园 林
25
4.1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的发展
现代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的特点
•添加了新的建筑材料,如玻璃、钢筋混凝土的 运用 •佛寺园林中的建筑造型简洁,对于直线条的运 用大多取代传统景观中繁琐的纹饰 •更多增加了景区中符合佛教精神的公共设施 •突出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如景墙、雕塑的增加 •更人性化的考虑,如为照顾老年人而做的无障碍 设计 •数字化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引入 •更多运用现代建造技术中声、光、电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膨胀,庞大冗 杂的文化群涌入中国市场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寺庙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中寺庙园林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1-2]。
寺庙园林禀承了佛教(超尘脱俗、恬静无为)、道家(清净无欲、修养内丹)的主旨,庄严肃穆的宗教场所通过园林化而更加赏心悦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寺庙园林的选址中国寺庙园林的选址十分注重环境,多选择环境幽静、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自然山川(便于僧侣清修),且要水源丰富(满足僧侣生活需要),向阳背风,幽隐,交通方便(便于游人、香客通行)。
我国许多寺观依山而建,依据自然条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风貌优异。
因此,在许多名山名川中保存了大量的寺观,文献上有“天下名山僧(道)占多”[3]的说法。
寺庙园林在选址上还受到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寺庙多隐于丛林中的幽深之处,三面群山环绕,一面视线敞开,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也有风景园林学和风水学中的围护与屏蔽的特征。
寺庙整体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清水,符合中国风水学的负阴抱阳[4]的说法,“山以水为脉,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水得水而媚”。
背山面水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本吻合风水学中所说的最佳选址。
佛教寺庙园林来说,这种前朱雀、后玄武的布局观念作为寺庙选址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宗教精神与人工山水的完满结合。
同时,寺庙园林的选址还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中昆仑、蓬莱神话仙境及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影响。
在特殊时代的环境影响下,人们心目中的昆仑山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神仙居所,一种虚幻的境界,非常人所及,昆仑山已抽象为一个无比高峻且与外界隔绝的理想景观模式。
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仙境是海上仙岛,既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实质上是海上昆仑,显示了人们对空间隔离结构和虚无飘渺的虚幻胜境的向往。
随着人们对梦寐以求的仙居环境的向往,神话仙境模式进一步发展,最终转化为壶天和风水佳穴模式的理想化的隐密环境。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若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佩效劳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式。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此刻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开创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的地方,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知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觉。
道教的开创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转变都是无心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无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归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开创人释迦牟尼所诞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漂亮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遇。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要紧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以后便需修缮重建,因此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挺拔庞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1.隋唐时期
2.佛教普遍兴盛,佛寺的建筑制度已趋完 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 内均莳花植树,往往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
3.宋代
4.禅宗盛行,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 京梦华录》与《洛阳名园记》中对寺庙 。当时游园活动已成为除宗教法会和定 项主要内容。这使得寺庙园林多少具有 的职能。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__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与植
物配置赏析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中 国 建 筑 史
PPT文档演模板
•目
录 •1 中国寺庙园林发展 •2 寺庙园林的特点与 •3 审美意境 •4 造景植物的基本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审美意境
•PA •RT.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审美意境
PPT文档演模板
•禅
僧 众 的 理 想 天 地 。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审美意境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寺庙园林发展简史
•PA •RT.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结课作业寺庙园林植物景 观与植物配置赏析
•中国寺庙园林发展简史
PPT文档演模板
•背景概
1.佛教早在东汉时 2.传入中国,是为 3.魏晋南北朝时期 行,随之出现大量 其近郊而遍及于远 带。 4.随着寺庙的大量 了寺庙园林这个新 包括三种情况:毗 建置的园林,主要 ;寺庙内部各个殿 化;地处郊野地带 境的园林绿化。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出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之后便需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中国建筑史ppt剖析

2024/9/11
亭台楼阁榭
台
阁
楼
2024/9/1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1、表现含蓄 一,其意境是含蓄的;二,园林布局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 取得含蓄的效果。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 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 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 局,剪裁景物。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
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2024/9/11
谢谢观看
2024/9/1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2024/9/11
目录
形式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2024/9/11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1.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 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2.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 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 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 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 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ppt

小组成员:张玲 赵小敏 汪琴 李靖 胡梦茹 张晓阳 宋德强
目录
• • • • •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寺观园林的特点 寺观园林的组群布局 影响寺观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 空间构成及作用 • 寺观园林主要植物及配置方法 • 寺观园林实例分析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二)植物与寺庙其他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古人云:“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 “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在寺庙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可以利用堆山等手段结合 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或者置 石与植物相配,即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石重 在表现叠石之美,于假山置石间,点缀屈曲斜倚 之树木,披垂纤细虬之藤萝,起到凸显嶙峋、补 足气势的作用,如栖霞寺植物与千佛崖石窟(如 图),栖霞寺红枫与山石、鸡鸣寺植物与山石 (如图)。另外,阴湿的自然石阶及置石、盘根 等处,为了模拟苍石有时宜置以苔藓地衣,足以 见植物配置的艺术修养。
植物对寺观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以“放生池”为主兼有 其他水体形式。“放生”善举源远流长,《列子? 说服篇》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园林中的各类 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 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 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植物与寺 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三)其它的原因
• 在寺观园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一些其 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寺观园林跨越朝代的 长久的传承特性,僧侣道士一代接一代的精心管 理,景观甚为古朴,形成了悠久古拙的氛围。 • 古庙大刹多保留有较珍贵的宗教文物及其他艺术 品,这些文物也促成了一种古雅的艺术气氛,装 点于园林的自然美景之中。 • 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 包含着宅院的第宅,转化为寺观,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寺观园林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