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教学随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问思行求道真

“深度学习”教学随笔

王子琦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而言的概念。浅层学习是机械的、接受式的,以记忆和复制为特征,是不求甚解的学习。深度学习则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以反思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度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提升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从理论上说,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它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在美好的语文世界里倘伴、想象、创造、发展,不断吸引学生投入深度学习,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深度学习,或者是有效学习,把重点放在了展示,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说一下,听一听。我们忽略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质疑,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互取所长,最终使得知识体系完善和提升。很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就像尹主任说过的,有些课只上到了表面,这篇课文就算正常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也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深层次的涵义挖出来。可见,深入学习,要求我们老师也要更加有思想,对于教材,学生,教案,教学方法,要想得更加深入。秉着为了培养“有用的人”这一观点而出发,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快乐,收获更多,成长得更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到深度学习呢?之前听过鞠楠楠老师说过的问题支架,我想是目前我所理解语文深度教学最直接明了的依据。她说,语文所学习的文章都是

学问思行求道真

有中心意思的,但是要将这个中心意思讲出来,则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需要将这个中心意思肢解为三个小问题,以小问题为支架去引导孩子理解更深层次的涵义。基于鞠老师的话,再联想到最近的课文《妈妈睡了》,我有一些感想。如果在课堂上,只是泛泛地向孩子抛出“沉睡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话,孩子们只能找到美丽、温柔、很累这三个特点,甚至有的孩子连这三个特点都找不出来,更不用说如何去理解睡着的妈妈的美丽、温柔和乏累了。但是如果先让孩子找出妈妈熟睡时的特点,再提出小问题:你认为睡着的妈妈美在哪里、温柔在哪里、又为什么说妈妈很累?孩子就很容易地找出来,表现妈妈美丽的短语,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等等。不仅积累了描写人物的短语,而且理解了妈妈的美丽、温柔,体会到了妈妈的疲惫和辛苦。

当然,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老师侃侃而谈,抛出问题,自问自答的话,很显然孩子们都参与不进去。对于我么现在的二年级来说,就需要老师的语言尽量向孩子靠拢,风趣幽默可爱,能够抓住小孩子的心理,评价也要具体,不能一味地“你真棒”“真好”等。因为只有对孩子的每个回答做出确切的反应,才能让他们能够更有积极性地回答问题。这一点,也是我欠缺的。

有人说,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我们每一节课对学生而言,都是他学习生涯中很重要的“唯一”,老师这一次没讲好,还可以有下一次,但学生这一节课糊里糊涂,却不可能再重新来过。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尽量将缺憾降到最小。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思想、语文意识、语文精神、和语文美感等品质,才能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我想以后工作中,我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