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的儿童,他们在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差异。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是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特殊表现。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和学习需求,特殊教育旨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认知特点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他们往往面临着记忆力、逻辑思维、抽象思考等方面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也较为有限,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缺乏细节和全面性,需要通过特殊教育的方法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情感特点智障儿童在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他们常常缺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表达能力较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智障儿童的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和适当的情绪调控能力。
三、社交特点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较弱,存在着较大的社交适应困难。
他们往往不能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和互动模式,缺乏掌握和运用社交技能的能力。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在情商、社交意识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也是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原因之一。
特殊教育是为智障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和支持的教育形式。
通过特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智障儿童克服自身的困难,发展潜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特殊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和教学方法的知识。
教师应通过了解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智障儿童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智力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智力障碍儿童名词解释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者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
这类儿童通常因为先天性脑部发育不良引起、内分泌因素、基因变异、中毒、颅内感染等多种因素造成,会使婴幼儿大脑不能正常发育,脑部病变引起智力发育异常。
智力障碍儿童通常有一些特征,例如言语和思维方面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表达能力的思考与领悟迟钝,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感知方面表现为感知缓慢,知觉范围狭窄,很难区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一些微小的差异;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广度明显狭窄,记忆力差,识记速度慢或者是再现不准确;情感方面表现为幼稚、不成熟、情感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易冲动等;运动和行为方面表现为体型不匀称,运动不协调,灵活性差或表现出过度活动,有破坏攻击行为或者其他一些不良的行为。
智力障碍儿童需要在早期发现时及时查明原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同时,也需要结合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帮助改善其智力低下的情况,提高其适应能力,帮助他们生活自理和学习社会技能。
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1.轻度智障的症状:婴幼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只表现为发育较同龄人缓慢,性格文静。
接受教育后轻度智障表现为分析能力下降,认识问题不深入,不能独自面对困难,适应社会需要特殊教育。
2.中度智障的症状:表现为身材矮小,发育缓慢,有特殊面容,凭借患者外表可看出智力低下。
3.重度智障的症状:表现为多方面的发育缓慢,可表现为发音不清、不善言语、极差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极重度智障的症状:早期表现为不能理解周围的任何事情和语言功能严重障碍,感觉和知觉明显减退,以及运动功能异常,具体表现为手足活动不便甚至一生不能步行。
智障儿童的表现
智障儿童的表现二级一:智障儿童的认知力量表现智障儿童的认知力量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存在较大差异。
智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记忆、留意力、思维力量等方面均有所欠缺。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简洁的指令,也不具备常识性的推断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采纳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帮助手段,并采纳简洁明白的语言进行讲解。
二级二:智障儿童的情感表现智障儿童在情感表现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新环境,对身边事物缺乏爱好,心情简单波动等。
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可能会消失社交困难,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因此,在与智障儿童接触时,需要急躁倾听他们的话语,并尝试理解他们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级三:智障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由于认知力量和情感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智障儿童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简单的数学计算题,也无法把握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一些生僻字和成语,更不用说写作和阅读理解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纳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关心他们克服困难。
二级四: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力量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力量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他们可能无法完成简洁的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脸、刷牙等。
在饮食方面,他们可能对食物缺乏选择性,在饮食均衡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和指导。
二级五: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家长需要赐予孩子更多关爱和支持,并尝试查找适合孩子进展的方式和方法。
在教育方面,家长需要急躁引导孩子,鼓舞他们不断尝试、探究和学习。
同时,家长也需要留意自身的心情管理和心理健康,以更好地关心孩子成长。
二级六:社会对智障儿童的关爱社会对智障儿童的关爱是必不行少的。
需要加大对智障儿童教育和康复的投入力度,为他们供应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暖和和爱心。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制造一个更加友善、包涵、公平的社会环境。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关于“智力障碍”的有关用语相当多,如早期的“低能”、“呆子”、“白痴”、“笨瓜”、“傻瓜”、“蠢材”等。
在特殊教育中,一般采用“弱”、“智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缺陷”、“智能低下”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在涵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被交互使用。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对智力障碍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有差异,如:(一)美国的定义美国智力落后协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
在1959年之前,以IQ分数为标准,即IQ 低于70为弱智。
1959年(第五版)的智力障碍定义,除智商外,增加了适应行为,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低IQ和适应行为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
自此,对智力障碍的判断均以智力发展的明显落后以及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作为两个重要的标准。
下述为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1992年和2002年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第八版)的定义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2.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92年(第九版)的定义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
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
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颁布的《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第十版草案)》(ICD - 10)中把智力障碍定义为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完全,以致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受损,如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受损,适应性行为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智力障碍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1.认知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上存在延迟或障碍,他们的思维能力较为困难,掌握新知识的速度相对较慢。
他们常常不能理解抽象概念,对逻辑推理、分析和抽象思维等能力有限。
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2.语言和沟通特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语音模糊、表达困难等问题。
他们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进行交流,对于抽象的含义和比喻等语言表达形式理解较困难。
因此,与智力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在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掌握新知识。
他们的学习进程较慢,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多次的学习和复习才能掌握知识。
他们通常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支持,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的需求。
4.社交和情绪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社交和情绪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挫败和自卑,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排斥。
一些智力障碍儿童也可能表现出冲动、易怒和情绪波动等行为。
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教育和帮助来学习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
5.自理和独立能力:智力障碍儿童在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上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自我清洁、穿衣、进食等方面。
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技能。
6.兴趣和爱好: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可能相对有限。
由于认知和学习困难,他们可能对一些特定的活动或领域有特别的兴趣,并可能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因此,家庭和学校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总结起来,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和沟通、学习、社交和情绪、自理和独立能力以及兴趣和爱好等方面。
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和自尊,实现自己的个人成就。
特殊儿童的人格—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点(心理学课件)
缺少主动性。
易冲动并且难以遏制。 很容易受到周围人暗示的影响,同时又 很固执。
现在我们开始做练习!
填空
1.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不良影响以及_______等 因素的影响,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人格特质存在 明显的差异。 2.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与________的程度存在密 切关系。 3.智力落后儿童的需要具有_______的特点,常从自 身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别人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人格
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点
目录
01 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的一般特点
02 智力落后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 方面的特点
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的一般特点
缺乏团结集体一起行动的能,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广泛,同时对学习缺乏恒心 和毅力。
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喜欢依赖他 人,易受他人影响。
存在着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倾向。
影响 因素
受脑功能受损,特殊社会环 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认知 能力的局限性等因素影响。
人格发展与智力落后的程度存 在密切关系。
人格发展也受到其受教育环境的影响。
智力落后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面的特点
01 需要
02
需要层次发展缓慢,所能达到的 发展水平低。
智力落后儿童在阅读理解方面成绩 最差, 与其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适应水平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三类(轻度、中度、重度)智力落后儿童 的适应行为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
三类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也存 在差异。
三类智力落后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存在显著的 性别差异。
中、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适应行为随年龄 增长而提高。
智障儿童的表现
智障儿童的表现简介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
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与同龄孩子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智障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可能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认知表现智障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有限,他们可能对抽象概念、复杂问题和抽象推理较难理解。
以下是智障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表现:1.学习困难:智障儿童在学术方面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阅读、写作和算术等。
他们较难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记忆障碍: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通常较差,他们可能会在记忆事实、细节和序列方面遇到困难。
3.时间和空间概念困难:智障儿童可能较难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比如理解星期几、季节和方向等。
4.逻辑思维能力差:智障儿童可能难以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比较具体和直观。
语言表现智障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表现上的差异,例如:1.语言发展迟缓: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比同龄正常儿童晚一些。
他们可能较晚开始说话,并且在词汇量和语法方面进展缓慢。
2.发音困难:智障儿童可能难以正确发音,他们的语音表达可能较为模糊或不清楚。
3.理解困难:智障儿童可能较难理解他人的语言,特别是复杂句子和抽象概念。
4.沟通障碍:智障儿童可能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使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来进行沟通。
社交表现智障儿童在社交能力方面可能会与同龄儿童存在差异。
以下是智障儿童在社交方面的表现:1.沟通障碍:智障儿童可能较难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他们可能会使用简单的句子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2.理解他人情感和意图困难:智障儿童可能较难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比如理解笑容、眼神和身体语言等。
3.社交技能不足:智障儿童可能在交往技能方面有所欠缺,他们可能较难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4.自我控制困难:智障儿童可能在情绪控制和行为管理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可能较难适应社交和情境要求。
第二部分(2)智障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
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主要表现为他们的言语过程有困难。他们语音 异常的出现率是普通儿童的7到10倍;他们语音缺 陷或者障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发音障碍、声音 障碍和节律异常等等。
五、智力障碍儿童思维的特点
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他们的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具体层次上, 概括能力一直很薄弱。他们的思维常常和自己具体
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
开始说话的年龄明显晚于正常儿童,一般情况下 他们2、3岁才会说单个词,5、6岁才会使用简单的
句子;口头表达时,往往不能准确地把自己想说的
话表达出来,说话也缺少条理和连贯,容易发生颠 三倒四,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理解他人说话能力
的形成也晚。
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词汇贫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口语中缺少丰 富的词汇;二是不能认读(识字)相应的词汇;三 是书面语中也不能使用丰富的词汇。智障儿童对语 法掌握得也晚,并且不准确。
第三部分(2)
智障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
一、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觉的特点
(一)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的特点
视觉的特点 听觉的特点
皮肤感觉的特点
嗅觉、味觉的特点 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的特点
(二)智力障碍儿童知觉的特点
知觉速度缓慢、知觉容量小
智障儿童的知觉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成人 22毫秒 44毫秒 72% 100%
脑皮层接通机能减弱,条件联系分化差的具体表现。 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他们往往不能区分出不一样 的但看上去有些相似的物体,分辨不出对象之间细 微的差别。
知觉联系少体现在不能调动多种线索为知觉服务。
缺少知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缺少回答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 难以积极主动去探究问题,往往表现出懒 的动的特点,缺少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铅笔认知)。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智障学生是指因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导致智力水平较低,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能力较低: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
2. 思维缓慢:智障学生的思维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理解和处理信息,不能迅速地进行思维运算。
3. 基础知识匮乏:智障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缺乏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
4. 注意力不稳定:智障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保持思维的连贯性。
1. 分阶段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小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图表、实物等简单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2. 提供足够的时间:教师应该给予智障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要急于催促学生,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反应。
3. 强化练习和复习:由于智障学生的学习速度较慢,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要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及时进行复习和温习。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提供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以故事、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分组合作学习:将智障学生与智力正常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让智障学生有机会和其他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较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智力低于正常人的儿童。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是他们的智商和认知能力受到严重限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语言、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智障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明显受限,他们往往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理解能力较低。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或逻辑关系。
2.语言和沟通困难:智障儿童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无法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他人的说话内容也较困难。
3.学习和记忆困难:智障儿童往往在学习和记忆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记住所学的内容。
4.注意力不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持续关注同一件事情或任务。
5.情绪稳定性差:智障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焦虑、沮丧、易激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对他人的情绪和表情理解能力也相对较低。
针对智障儿童心理特点的特殊教育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困难,实现他们的潜能。
以下是特殊教育的主要要点:1.个性化的教学:为了满足智障儿童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这包括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具,以及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2.培养实用生活技能:特殊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智障儿童的实用生活技能。
这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饭和洗漱等,以及社交和交流技能,如与他人交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等。
3.强调社交和情感发展:智障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是特殊教育的重点。
特殊教育需要提供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家庭和社区的支持:特殊教育需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共同为智障儿童提供支持和关爱。
中度智力障碍语言认知表现
中度智力障碍患者的语言认知表现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语言发育差: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以至于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口语表达能力差,社交活动依赖家人和朋友相助,不能准确理解和感受社交线索,缺乏发展友谊的能力。
2.计算能力差:患者在小学期间阅读、书写、计算、理解等方面均落后于同龄儿童;计算能力仅达到个位数加减的水平。
3.运动发育迟缓:经过长期训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自理吃饭、穿衣、排泄和个人卫生等简单生活。
4.词汇贫乏,语法简单:智障儿童智力低下,接触外界比较少,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
5.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他们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
6.口语表达不连贯、句子不完整、语意不明确。
7.词语重复或无话可说,语音含糊不清,声音不响亮;说话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干扰转移注意目标,并且常将方言和不规范词语夹杂其中。
8.虽有语言意识但没有语言能力。
此外,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障碍情况较为普遍。
统计表明,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高达72%;重度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高达100%。
如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智力障碍儿童身心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觉迟钝: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速度较慢,接受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困难。
他们的知觉范围狭窄,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2.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广度狭窄,容易分心。
3. 记忆力差: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较差,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容易遗忘。
4. 语言能力薄弱: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词汇量有限,缺乏连贯性,表达不清晰,词不达意。
5. 抽象思维差:智力障碍儿童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象力和概括力,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
6. 情绪不稳: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容易兴奋,情绪变化快。
7. 意志力差:智力障碍儿童的意志力薄弱,缺乏自信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
8. 性格孤僻:智力障碍儿童的性格往往极其孤僻,难以与人交往,对人际交往缺乏兴趣。
9. 动作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儿童的动作发育相对较慢,对环境的反应性差。
10. 学习能力差: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
以上特征并不是所有智力障碍儿童都具备的,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
智力障碍的严重程度、类型和个体差异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关爱,以帮助他们发挥潜力,提高生活品质。
智障儿童的某些特点
智障儿童一、学习特点(一)认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分、一部分,且每个部分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
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
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
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二、心理特点1、感知觉迟钝、缓慢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
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
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智障儿的主要特征
智障儿的主要特征1. 学习速度缓慢或缺乏,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学习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难2. 记忆力方面,看到东西容易忘,要他们在短时间记住一件事情会有困难,而且要不断不断地学习才容易记住,不会忘记。
3. 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智障儿的行为世界智能障碍程度轻微的小朋友在身体、动作发展及外表都和普通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是障碍程度较严重的小朋友可能会在身体、体重及骨骼发展较差,发展的速率也比较慢,成熟比较晚。
而且在动作发展(如:爬、跑、跳)、手功能发展(如:抓、握)、日常生活处理(如:无法自己吃饭、穿衣服或处理自己的清洁卫生有困难)、在使用金钱方面,不懂得如何用钱买东西、保管自己的钱等,都会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有明显落后或停顿现象。
[编辑本段]智障儿的语言世界1. 发音不清楚、不准确或有错误的情形发生,2. 语言理解也较差,对说故事并没有兴趣,也不会和父母一起阅读。
3. 常用的词汇较少、说的语句较短、比较少能说出抽象内容的语句。
而且通常不会配合情境适切地表达。
例如,很少主动和别人交谈、玩布偶的时候也比较少跟布偶说话;到了四、五岁还不会有意义的叫「爸爸」、「妈妈」,看完电视或电影之后,没有办法叙述剧情或故事的内容。
智障儿的感情世界智能障碍小朋友因为学习能力欠佳,而且经常遭遇失败的经验,对于挑战性的学习或工作,常常会表现出缺乏自信、追求成功的动机低及预期失败的心理,往往还没有尝试就退缩或过分依赖别人的协助。
因为这些人格特征使得智能障碍小朋友在团体里可能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不能相处融洽,反而比较喜欢和年幼的小朋友在一起。
遇到事情缺乏弹性及临机应变的能力,不会因应情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也会用较原始的如拒绝、退缩、固执、压抑等行为来处理面临的冲突。
健康妈妈为什么生出智障儿智障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无非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即在出生前就已经得上的疾病。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迟缓或受限。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困难、语言发展滞后、情绪行为异常等方面。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应该关注这些特点,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融入社会。
智障儿童的认知功能存在障碍。
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其认知能力较弱。
他们往往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敏感,学习能力较差。
他们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有限制。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具体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帮助智障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
智障儿童存在学习困难。
由于智能发育的限制,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对于一些智障儿童来说,例如数学、阅读和写作等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
他们的学习进程往往比正常儿童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特殊教育中,需要为智障儿童设计适合其学习能力的课程和教材,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滞后也是其心理特点之一。
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相对低下,发音不清晰,词汇量有限。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也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特殊教育中需要采用特殊的语言训练方法,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沟通能力。
通过语言训练,可以促进智障儿童与他人的交流,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常常存在异常。
智障儿童常常具有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我中心等特点。
他们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适应能力。
这些情绪行为异常可能给智障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
在特殊教育中,需要采用情绪管理和行为训练等方法,帮助智障儿童控制情绪,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二、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属性的反 映。
三、感觉与知觉的异同
•1、不同点: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 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 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 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认识和经验, 知觉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2、相同点: 它们认识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属 于感性认识阶段。
2、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
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比较迟钝,往往不 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上课的时候对 教师所讲的东西不理不睬,这些表现一方 面是注意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听觉感 受性比较低。弱智儿童的听觉分辨率差, 表现在学习汉语拼音时难以区分四声的变 化等。
3、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这三种感觉都属于肤觉,一般来说,智力障碍 儿童没有普通儿童的敏感。例如有的智力障碍儿童 分不清硬、软、粗等质地。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在 暴晒、冰冻或严重自伤时无明显的痛感。 • 李新旺等以开封市两所培智学校35名智力障碍 儿童作为被试组,35名正常儿童作为参照组,采用 恒定刺激法,在完全排除视觉参与的情况下依靠触 觉对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长度进行比较、判断。 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触觉长度知觉能力非常显 著地低于普通儿童,在触觉长度知觉方面,他们的 右手功能分化程度也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
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①睁眼静力平衡能力测试:受试儿童睁眼,双 手叉腰,以优势腿单足站立,另一腿屈膝使足离开 地面。从单足离开地面开始计时,至离地脚落地或 站立脚移动时结束,记录睁眼单足站立的时间。测 试两次,激励最好成绩。 ②闭眼静力平衡能力测试:受试儿童闭眼,双 手叉腰,以优势腿单足站立,另一腿屈膝使足离开 地面。从单足离开地面开始计时,至离地脚落地或 站立脚移动时结束,记录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 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 动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受试儿童沿宽14cm,高 14cm,长5cm的平衡木行走,以秒表记录完成时间。
智障儿童的某些特点
智障儿童一、学习特点(一)认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分、一部分,且每个部分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
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
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
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二、心理特点1、感知觉迟钝、缓慢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
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
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时间:2009-11-23 14:57来源:未知作者:adminfly 点击:274次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一、认知特征(一)感知觉弱智儿童感知觉的总体特征是感受性慢、感觉范围狭窄。
首先、绝对感受性低于正常儿童。
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引起弱智儿童的感觉,因此对冷热、疼痛的感觉迟钝,容易受伤。
以林仲贤等的关于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征
(一)感知觉
弱智儿童感知觉的总体特征是感受性慢、感觉范围狭窄。
首先、绝对感受性低于正常儿童。
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引起弱智儿童的感觉,因此对冷热、疼痛的感觉迟钝,容易受伤。
以林仲贤等的关于视觉图形辨认的试验来说明弱智儿童的此种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智力商数高,其辨认的正确率相对高;智力商数低,其辨认的正确率响对低。
其次,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不及正常儿童。
以颜色恒常性为例,通过视觉而感知到的国旗颜色在教室和在校园里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智力正常儿童来说,国旗的颜色并没有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教室中,弱智儿童习得了国旗的颜色,但是在教室外,当国旗颜色被阳光照射而发生改变时,弱智儿童可能就不认得国旗了。
(二)注意
首先、弱智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
说明其无意注意占优势。
相对于正常儿童,他们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
其次、记忆的容量小,注意范围狭窄。
其注意广度仅有正常儿童的一半。
因此,弱智儿童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
第三、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在同时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会涉及到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即把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中。
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常要“一边听一边写”,注意要分配到“听”和“写”的活动中,同时需要在这两种活动之间转移。
(三)记忆
弱智儿童记忆的特点表现为记得慢、记得少、记不牢、记不准。
因此弱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很少,并且要在各种情景下过度学习。
(四)语言
正常儿童出生后1.5~2个月时便能发出某些元音,5~6个月发出组合音,7~8个月能听懂成人的某些语音,1岁左右开始学习讲话,到6岁左右,口头语言能力基本上形成,已能掌握2500~3000个词,能较灵活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句子。
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
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往往与其智力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智力受损的程度愈重,语言发展水平愈低。
弱智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词汇储存量比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要少,他们很少使用形容词、动词和连接词;弱智学校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词汇的含义的理解在长时间内是不完整的,这表现为儿童使用这些词汇的含义与这些词汇的实际含义不符;完成从“词-名称”到“词-概念”的过渡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是很困难的,需要很长时间;弱智学校低年级学生言语的语法结构也是极不完善的。
他们的句子很简单,很少使用并列从属句,难以选择表达思想细微差别的词汇。
(五)思维
思维是一种概括活动,是对事物的间接认识。
例如,早上推开窗子,看见路面是湿的,表明昨天晚上下过雨,这就是对“下雨”这件事的间接认识。
由于知觉有缺陷,弱智儿童的表象数量贫乏。
鲁宾什坦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不完整、言语发展不良、实践活动有局限的条件中形成的。
智力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并且概括能力薄弱。
弱智儿童思维的特点表现如下:
1、弱智儿童多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而不能透过现象来寻找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
2、弱智儿童思维刻板,不会变通。
即使下大雨,负责给草坪上的花草浇水的弱智学生也可能冒雨打伞去履行他的职责,做他平常所做的工作。
在教学中,弱智儿童在学校学到的技能不能很快地迁移到家庭的环境中,因此弱智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在各种情景下进行。
3、弱智儿童思维缺乏独立性。
人云亦云,没有自己判断思考的参与。
二、情绪、行为与人格特征
(一)情绪与情感
在情感交流方面,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弱智儿童缺乏交往热情,态度冷漠。
也有的表现为热情、真挚。
与其他的残疾儿童相比,弱智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较好,内心冲突不大,两极性不明显。
但由于交往范围狭小,因此常感到孤独。
有人对62名轻度弱智学生与62名正常学生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智力障碍男生比普通男生更加孤独(William&Asher,1992)。
(二)意志
弱智儿童的意志薄弱,与其注意力较分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不能持续性地做一件事情,受到挫折时,容易放弃。
因此教学时,更要使内容符合生活,符合其自身的需要。
(三)社会行为与人格特征
1、期望值偏低,行为的动机水平不高
失败的经验是时常发生的,很少体验到成功,因此弱智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自信心不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偏低成为弱智儿童的人格特征之一。
社会对弱智儿童个体的期望值也普遍偏低,更有甚者以嘲笑、戏弄等方式对待弱智儿童,最终导致弱智儿童的自我评价值偏低,行为动机水平不高,经常以“我不行!”,“我不会!”之类的话来逃避。
2、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意志力薄弱,同时期望值偏低,因此弱智儿童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再加上被社会群体排斥,也难以形成社会责任感。
兹格尔(Edward Zigler)曾就弱智儿童的人格发展特点进行过研究,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智力障碍同退化的人格特质相联系。
多年来,人们研究了许多有关智力障碍者的“不良适应”特质(Zigler&Burack),其中包括认知刻板、神经质、过度的注意探索以及言语表达与动作系统的分离等。
但就总体而言,研究者并未发现智力障碍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而是发现智力障碍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兹格尔还发现,社会剥夺、机构化以及屡遭失败会使智力障碍者自我概念和动机缺失。
他们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完成实验任务时缺乏自信,倾向于外部导向,表现为对他人过分依赖(Rei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