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

合集下载

小儿龋病是怎么回事?

小儿龋病是怎么回事?

小儿龋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龋病的病理病因,小儿龋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小儿龋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饮食、口腔环境(牙齿、唾液等)、细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二、发病机制1、饮食。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

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在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矿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说明牙齿发育期营养的重要。

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 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容易发生龋病。

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

母体孕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矿化是有利的。

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2、唾液。

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冲洗、抗菌或抑菌等作用。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a、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b、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c、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d、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

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

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6四联因素理论牙体牙髓病学

6四联因素理论牙体牙髓病学

2、性别:其差异无临床意义。 3、种族:资料表明,患龋率存在种族差异。 4、家族与遗传: 遗传因素对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能肯定是遗传、细菌传播、行为模式。 5、地理因素:地理差异,原因待究。
微生物



宿主






时间
Thank you very much
唾液有机成分 SIgA
无机成分 仅占0.2%,主要有钠、钾、钙、氯化物 、重碳酸盐、无机磷酸盐。 萌出后牙釉质的成熟 早期龋损及脱矿釉质的再矿化。
四、时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牙面产生获得性膜 牙菌斑
细菌代谢产酸
脱矿
五、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1、年龄 儿童牙萌出后很快患龋 10岁时第二磨牙 11-15岁时,龋病活性急剧增加 24岁时趋于稳定。 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牙齿发育、矿化 窝沟对龋病高度敏感
各牙面敏感程度不同。 下6:合面>颊面>近中>远中>舌面 上6:合面>近中>腭面>颊面>远中 上切牙舌面较唇面更易患龋。 形态学原因(窝沟的存在) 下6 萌出后4-5年内恒定的受到唾液清洗, 直至10岁左右第二磨牙萌出,而近中菌斑 于萌出后很快形成。
牙弓形态: 牙齿排列不齐、拥挤和牙重叠均有助于龋病发 生,因易形成滞留区。
唾液是牙的外环境 唾液的质与量的改变、缓冲能力大小、抗 菌系统的变化均与龋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唾液抗龋:唾液的清洁和缓冲作用。 舍格伦综合征,放射治疗。 猛性龋
缓冲体系:使唾液处于中性。 主要的3个:重碳酸盐,磷酸盐,蛋白缓冲体系 受性别、健康状态、激素水平、新陈代谢的影响。 男>女 妊娠期减弱,生产后恢复。

龋齿(烂牙,龋病,虫牙,蛀牙)

龋齿(烂牙,龋病,虫牙,蛀牙)

龋齿(烂牙,龋病,虫牙,蛀牙)【病因】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症状】1.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

2.检查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龋坏的部位、深度和类型。

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遮盖部位的龋洞。

必要时可摄X线照片检查。

3.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①浅龋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无反应。

②中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激发痛和探痛。

③深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痛。

4.按龋坏的病变类型可分为①慢性龋病程长,龋坏组织质地较硬,干燥而染色较深。

②急性龋病程短而进展迅速,龋坏组织质地松软,湿润而染色较浅。

如在很短时间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均发生急性龋坏,龋坏牙面广,向深部发展快,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为猛性龋。

③静止性龋龋洞呈浅碟状,龋坏发展非常缓慢或静止,洞常露出坚硬、光滑而着色的牙本质层。

④继发性龋发生在充填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坏。

【临床表现】1.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

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饮食保健】1,不适宜吃的食物:1)酸性食品因酸性食物在口腔乳酸杆菌的作用下能产生更多的乳酸,而乳酸在已受到破坏的牙龋洞里进一步脱钙,使龋齿面积增大,病情进一步加重。

所以应少食酸性食物黑色素瘤中药,且食后应刷牙清除齿缝龋洞内的食物残渣。

这类食物有石榴、杨梅、酸枣、醋等。

龋病

龋病

(3)2 — 14 岁是龋病的易感期。
(4) 6 — 8 岁是患龋的高峰期。 (5)形成龋洞大约需要18个月。
(6)时间因素是预防龋病的重要环节。
四、龋病的临床表现:
1、龋病的基本病理表现:
(1)色:初期 — 白垩色 发展 — 黄褐色或棕褐色 最终 — 黑褐色
(2)形:牙体硬组织脱矿 龋洞。
(3)质:牙釉质、牙本质失去原有硬度 酥松、软化。

齿
牙髓炎
根尖炎
三、龋病的致病因素: 四联因素学说:
微生物 (细菌)
宿 主

时间
食 物
1、细菌因素:
(1)主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 (2)次要致病菌:乳杆菌、放线菌。 (3)致龋机制: — 细菌利用蔗糖产酸的能力。(乳酸) — 细菌本身耐酸的能力。 — 细菌对坚硬牙体表面的附着能力。(牙菌斑)
常用辅助检查手段:X 片; 透光检查;牙髓活力检查。
透 光 检 查
六、社会及心理:
1、龋病初期无自觉症状,也不易自我观察到,易 被人勿视。 2、认识不足。认为牙痛不是什么大事,一拖再拖, 延误了治疗时机,通常龋齿患者就诊时已到深 龋。 3、恐惧心理:不了解病情及对治疗易产生恐惧心理。 4、经济不发达,预防观念 和 预防工作没有跟上 。
3、氟局部治疗: —— 12000 到 22600mg/L的氟可以干扰细 菌代谢,抑制糖酵解过程和变形链球菌的成长。
4、氟化物预防龋病的两种途径:
牙萌出前全身作用; 牙萌出后局部作用。
3、宿主因素: (1)牙的因素: —— 牙体本身的解剖特点。
窝、沟、点隙、裂纹。
—— 牙的排列。
错位、拥挤易于菌斑聚集。
水 门 汀
充 填 材 料

浅谈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

浅谈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

浅谈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龋病的历史很长,有人类出现就伴随着龋病发生。

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龋病病因的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学说,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3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这3个因素是龋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要产生龋病,以上3个因素构成的高度致龋攻击力必须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3个因素中,任何 1个因素的减弱或消失,都会导致它们构成的高度致龋性降低,从而使龋病不发生,或龋病过程变慢,甚至停止。

1 细菌因素细菌是龋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无菌动物实验发现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不产生龋;抗生素能减少龋病的发生;由龋损部位分离出的细菌接种于动物体内,能引起动物龋或离体牙人工龋样病损;未萌出的牙不发生龋,一旦牙萌出在口腔中与细菌接触就可能发生龋。

这些研究都证明,没有细菌就没有龋病[1]。

细菌引起龋病必须具备较强的产酸力和耐酸力,能利用糖类产生细胞内外多糖,特别是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对牙齿表面有强的黏附能力。

口腔中变异链球菌属、乳杆菌、放线菌等都具有这些特性,被认为是主要的龋病相关菌或致龋菌。

牙菌斑生物膜是位于牙齿表面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代谢、繁殖衰亡,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对牙齿产生破坏。

牙菌斑生物膜主要由细菌和基质组成,基质中的有机质主要有多糖、蛋白质、脂肪等,无机质有钙、磷、氟等。

光镜下,牙菌斑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为3层,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从唾液中的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基底层),细菌在膜表面的黏附定植到牙菌斑生物膜的成熟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

牙菌斑生物膜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在牙菌斑生物膜的中间层形成丝状菌成束排列,球菌和短杆菌黏附其表面的栅栏状结构,在牙菌斑生物膜的表层形成以丝状菌为中心,球菌或短杆菌黏附表面的谷穗状结构[2]。

牙菌斑生物膜一经形成,紧紧地附着在牙齿表面,常用的口腔卫生措施,如刷牙不能消除,长期集聚于牙齿表面。

细菌定植其中利用糖类进行无氧酵解,产生有机酸,堆积在牙菌斑生物膜与牙齿表面的界面,界面pH下降至临界pH以下,牙齿表面出现脱矿,导致龋病。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

116龋病病因机制口腔组织病理学

4、菌斑的组织结构
基本结构:
基底层—获得性薄膜 中间层 外 层




B
Acquire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的形成-由唾液糖蛋
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是菌斑形 成的基础
细菌的粘附与集聚—链球菌为主
有机酸+能量
(乳酸、甲酸、乙酸、丙酸 丁酸、戊酸、)
脱矿与再矿化
查资料并思考:食物、宿主因素在龋病发生发展 中的作用评价
小结与思考
龋病的现代病因学说是什么? 何为菌斑?其致龋的相关因素及机制?
同学们
下节课再见!
菌斑的成熟---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最强
6、牙菌斑的微生物学
菌斑内的细菌,常因部位不同有很大差异。 窝沟内菌斑以球菌占优势,其中变形链球菌约占
21%。 牙齿光滑面菌斑,以放线菌的数量最多(34.9%)
7、 牙菌斑内的物质代谢
• 碳水化合物代谢
有氧 H2O + CO2 + 能量 糖 丙酮酸盐
缺氧或无氧
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我国古代对龋病的认识
早期龋病病因理论:
• 内源性理论----牙内部变化 营养障碍、酸蚀、结构论
• 外源性理论----外界因素 酸原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作用学说 三联因素学说
“四联因素”学说
细菌(菌斑)
食物(糖)

宿主(牙)
时间
1、牙菌斑的定义
牙菌斑(dental plaque):未矿化的细菌 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 外多糖构成,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2、菌斑的分类
根据牙菌斑所在的部位和结构分为: • 龈上菌斑:龋病 • 龈下菌斑:牙周炎 • 光滑面菌斑:光滑面龋 • 窝沟菌斑:窝沟龋

龋病是怎样发生的

龋病是怎样发生的

龋病是怎样发生的
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

了解龋病的发生对于预防龋病具有重要意义。

龋病发生的学说观点公认的有:(1)化学细菌学说:口腔细菌利用了糖而发生了牙面的菌斑。

(2)蛋白分解学说:是细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将牙齿组织内的蛋白质破坏而形成龋洞。

(3)蛋白分解——螯合学说:指的是牙齿硬组织中的矿物盐和有机物在某种因素影响下,使牙齿组织发生脱钙和有机物崩解,
有人提出口腔内有大量的螯合剂,如乳酸、枸橼酸、糖酵解
产生的羟脂、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等。

(4)四联因素:指的是微生物、宿主、食物和时间等4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牙齿病变。

微生物:指的是变形链球菌。

宿主:指的是宿主牙齿抗龋力大小,与牙齿的排列,牙齿的组成和唾液、遗传、营养、矿物质有关。

食物:食物与龋病有一定关系,许多资料证明,含糖量与龋病有直接关系。

时间:从无龋坏到龋形成需要一段时间,抓紧时间及早治疗,可以控制龋病的发展。

大通乡卫生院。

老年龋病的特点及防治

老年龋病的特点及防治

老年龋病的特点及防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虫牙、蛀牙就是龋病的俗称。

龋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四联因素”学说,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

细菌指的是产酸菌属和革兰阳性球菌,属于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环境指的是牙齿所在的整个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由唾液和食物发挥作用,食物能给口腔中的细菌提供能量,细菌获得能量后吸附在牙齿上会产生菌斑,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发生变化也会对牙齿产生影响,比如有的人患有口干症,或者是唾液中的乳酸含量有所增加,都会增加龋病发生的可能性;宿主指的是牙齿,牙齿的结构和形态都会直接影响龋病的发生情况;时间因素,指的是龋病发生所需要的时间,龋病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从初期龋到最后形成龋洞需要两年左右。

因此,龋病的发生必须满足细菌、口腔环境和宿主三大因素同时存在较长时间的条件,否则,就算是较短时间内能满足以上的三大因素,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

龋病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换上龋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老年人群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近年来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群龋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老年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关爱老年人的口腔健康。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讲述一下老年龋病的特点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

1.老年龋病的分类牙齿分为牙冠和牙根。

牙冠从外到内分为三部分。

最外层的是牙釉质,牙釉质的深面叫牙本质,牙本质的深面是牙髓。

牙根从外到内也分三部分,最外层的牙骨质,牙骨质的内层是牙本质,牙本质的内层是根管内的牙髓。

老年人的龋病在临床上又分为多种类型,通常我们会根据龋病的破坏程度和龋病发生部位的深浅对其分类,一般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表示龋病发生在牙齿的釉质层,即牙齿表面的光洁致密层,又称为釉质浅龋,,还有就是会发生在牙齿根部表面,又称为牙骨质龋;中龋表示龋病发生在牙本质的浅层,龋病发生时,很快就会累及牙本质,发生牙本质浅层龋;深龋即牙本质深层龋,通常遭受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引起疼痛,甚至连最内部的牙髓也会发炎,引发更严重的炎症。

龋病

龋病

1引起龋病的四连因素是???
龋病病因理论为四联因素理论,即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4个因素。

2 巴斯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

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压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

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

在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
前牙舌腭侧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垂直,压刷毛进入龈沟及邻间隙约45°角,对着牙长轴作短颤动。

颌面的刷牙动作是将刷毛紧压颌面,使毛端深入点隙,作前后牙方向的颤动。

刷后牙咬合面时将牙毛放在咬牙合面上,前后来回刷。

3如何选牙刷,牙刷更换的时间
牙刷刷头大小适宜,对成人来说刷头约2厘米长,1厘米宽就足够了。

每3-6个月换一次牙刷,防止牙刷上的霉菌和细菌滋生。

4龋病的预防;
充填氟化物的应用(如含氟牙膏)窝沟封闭5刷牙的时间次数
建议一日三次,每次三分钟,每次刷两到三个牙
这次的讲课的重点会讲解巴斯刷牙法。

龋齿的预防及口腔检查

龋齿的预防及口腔检查

龋齿诊断标准

3.已充填牙无龋(f、F):牙冠上有一个或 多个因龋的永久充填物,且无任何部位 龋坏,或因龋坏而做冠修复的牙齿记为 充填无龋。
龋齿诊断标准
4.龋失牙(m、M):因龋坏拔除的恒牙, 未到替换年龄失去的乳牙。 要注意与其他原因丧失恒牙,如先天缺 失、外伤、正畸等拔除的恒牙鉴别。

窝沟封闭前后比较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前准备
(一)环境
宽敞、整洁 安静、明亮 适宜温度(20-24℃)湿度(55-60%) 布局合理 定期消毒:紫外线或0.5%过氧乙酸
口腔检查前准备
(二)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1、口镜 口镜头+柄 平面(真实)、凹面(放大) 用途(1)反映影像 (2)反射、聚集光线 (3)牵引、推压 (4)叩诊 (5)咬诊
谢谢大家!

(二)探诊



1、龋洞:尖锐探针 (1)确定范围、深度、敏感性、洞底软硬度 及牙髓暴露的情况; (2)邻面颈部龋:探针尖端仔细探查,如有 龋损一般能勾住探针。 (3)龋洞已充填:检查充填物边缘密合度, 有无悬突和继发龋。 (4)探痛记录方法: + ++ +++ 无探痛 轻度探痛 中度探痛 重度探痛
健康牙齿
龋齿
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
细菌 宿主 龋 底物
时间
6
二、龋病的致病因素
(一)细菌因素 主要致龋菌 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乳酪乳 酸杆菌、粘性放线菌。 致龋菌的主要作用是:粘附、产酸、耐酸。 牙菌斑是致龋菌的生存环境,菌斑的滞留是 龋发生的条件。
(二)宿主因素
牙齿: 牙的形态、结构、排列在
龋齿分类标准

龋病预防 从小做起

龋病预防  从小做起

龋病预防,从我做起龋病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早、患龋率高、龋蚀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龋病病因学说为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等)的作用,发酵产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齿表面结构的薄弱处开始,逐渐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

龋病病因学说为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等)的作用,发酵产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齿表面结构的薄弱处开始,逐渐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

全国3~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为62.5%。

全国3岁、4岁、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50.8%、63.6%、71.9%,乳牙患龋状况随年龄增加而加重。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患龋齿?原因有以下几点:1、与恒牙相比,乳牙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所以更容易受酸性物质腐蚀。

2、在饮食上,孩子多吃细软的食物,如粥、酸奶、果汁、糕点、手指类零食,这些食物含糖高又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理,乳牙很容易被细菌粘附,从而导致龋齿。

3、孩子在长牙过程中,牙齿缝隙大,更容易有食物残留,如果不刷牙或者刷不干净,没有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会发酵产酸,腐蚀牙齿,最终引发龋齿。

4、家长观念错误,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恒牙换掉,清洁不重要,即使龋齿也不用担心。

儿童龋病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一、咀嚼功能下降消化吸收、生长发育都受影响一旦龋病侵害到牙髓,遇到冷热酸甜刺激,都会造成牙痛,孩子不敢用患牙咀嚼,降低了咀嚼功能。

而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就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由于牙齿不能充分咀嚼食物,孩子有可能偏食,喜欢挑软的、容易吞咽的食物,而不愿意吃含纤维素较多、需要充分咀嚼的蔬菜或者肉类,这些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口腔科学重点复习提纲

口腔科学重点复习提纲
2. 慢性根尖周炎:指根管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3.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1)、根尖脓肿: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牙伸长感、叩痛、牙松动明显。根部牙龈潮红,无明显肿胀,扪诊轻微疼痛。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的目的:a.使脓液和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体外,减少毒素的吸收;
b.减轻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避免发生窒息; c.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d、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切开引流的指征:a.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菌素治疗后,感染控制无效,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白细胞明显增高者; b.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c.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有脓液者; d.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舌癌的临床表现、转移特点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口腔癌,早期可表现为溃疡、外生与浸润3种类型。常表现为溃疡及浸润同时存在,伴有自发性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舌运动障碍。
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线或侵犯口底、下颌骨、舌根或咽前柱和咽侧壁。
转移特点:淋巴结转移率高,以颈深上最多,晚期可远处转移,肺多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指征
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严重龋病;严重牙周病、晚期牙周病;重度根尖病;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阻生牙;乳牙滞留;外伤牙达牙根;治疗需要的牙;病灶牙;其他原因所需

龋病病因学说

龋病病因学说

龋病病因学说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只有4种因素并存的前提下龋病才有可能发生。

即宿主、微生物,饮食,时间因素。

四联因素理论。

内源性理论、外源性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一螯合学说、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病因√龋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龋病发病的始动因素1.分类2.构成√龈上菌斑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的膜样物质。

3.形成过程1.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2.细菌迅速生长繁殖3.菌斑成熟获得性膜√获得性膜是一种黏附在牙表面的生物膜;■牙菌斑初步成形:2天(质地松散,链球菌为主)■进一步成熟:2天以后(细菌增多,种类增加,密度增大,渗透性降低,菌斑深处呈厌氧状态)■4.致龋特性牙菌斑中的致龋菌有不同于其他非致龋菌的一些特性■主要表现为: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PH5.5)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胞外多糖能加速菌斑的形成。

胞内多糖为细菌提供能量,增加强致龋能力。

■5.致龋原理牙菌斑的致龋作用与致龋菌的代谢活动紧密相关。

龋病的发病机制·牙菌斑形成·致龋菌在牙菌斑环境内代谢产酸·牙齿硬组织的脱矿(酸使牙齿硬组织溶解成洞)·牙齿早期龋的过程不是一个连续的脱矿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脱矿与再矿化交替出现的过程。

6.常见的致龋菌·常见的致龋细菌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在龋病发病期间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而血链球菌和韦永菌数量减少。

■变形链球菌和表兄链球菌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

人类唾液污染可以传播变形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在唾液样本中最常分离到的是嗜酸乳杆菌,在牙菌斑中最常见的是发酵乳杆菌。

■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

龋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龋齿的知识,欢迎阅读。

病因病理
龋病经过长期研究,现已基本明了,龋病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致,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
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

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

口腔内科学重点干货

口腔内科学重点干货

◆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包括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浅龋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藏部位的龋损◆鸠尾峡的位置应在轴髓线角的内侧,颌面洞底的牙合方◆龋坏组织即腐质和感染的软化牙本质,因此临床上去除龋坏组织的标准主要根据洞壁牙体组织的硬度◆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组织颜色较浅,质地较软而湿润,由于病变进展快,牙组织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形成较少,因而牙髓组织容易受到感染,产生牙病变◆三叉神经痛表现为触及“扳机点”时,出现电击样疼痛◆急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及疼痛不能定位◆深龋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龋洞内才出现疼痛反应◆一般情况下,牙面清洁后4~8小时即有细菌进入,10~12小时牙面上形成的菌斑即可用染色剂着色5~6天菌斑趋于成熟:10~30天菌斑成熟达到高峰;◆牙中牙是牙内陷最严重的一种,常见于上颔侧切牙,偶发于上颌中切牙或尖牙◆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可发生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目前最常用的漂白剂为过氧化氢、过氧化尿、过硼酸钠;◆多生牙属于牙数目异常,不属于牙发育形态和结构畸形◆死髓牙不能应用活髓切断术,应该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乳牙龋病的治疗目的是终止龋蚀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使乳牙正常替换、颌骨正常发育◆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可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有硝苯吡啶、苯妥英钠、环孢菌素◆急性环死性龈炎的细菌涂片可见大量螺旋体和梭杆菌◆青春期青少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为牙龈炎发生的全身因素◆青少年牙周炎也叫侵性牙用炎,主要特点是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急性疱疹口炎的临床特征包括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和口唇周围可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继后,口腔模形成浅溃病,口周皮肤形成痂壳,◆疱疹性口炎是发生于口腔点膜的原发性Hsv感染,多见于婴幼儿,◆轻型口疮的溃疡特点为“红、黄、凹、痛“◆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前庭检查、牙齿及咬合检查,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口镜的作用包括反映被检查部位◆口镜的柄端用于牙齿叩诊检查◆脱敏治疗适用于牙本质过敏的患牙◆探针的工作角度不可以任意改变◆再矿化法适用于光滑面早期釉质龋,即龋斑◆根尖片投照的分角技术是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及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并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下颌前牙开髓位置应在咬合面偏向颊侧◆急性化脓性根尖炎时炎症中心在根尖周组织,叩痛严重,疼痛的定位明确,不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是阵发性发作性剧痛,◆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丛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丝状菌◆用温度测验牙髓活力时,应低于20℃或高于50℃◆畸形中央尖以下颌第二双尖牙多见◆开髓引流是急性牙髓炎最有效的应急处理,◆牙髓炎的发生多为龋齿所致◆根管预备前要完成的重要步骤是工作长度的确定◆龈上洁治术是使用龈上洁治器械除去龈上牙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斑和牙石再沉积◆叩诊右上第一磨牙的对照牙最好选左上第一磨牙◆根尖孔未形成时,因机械性或外伤性因素暴露的年轻恒牙和意外穿髓,穿孔直径不超过者采用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为覆盖已穿露的牙髓创面,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为无菌操作,防止牙髓被感染,导致盖髓失◆电诊法检查牙随活力应该先测对照牙,后测患牙◆夜间痛是急性牙髓炎自发痛时间最明显的特点◆成人患牙三氧化二砷封药时间为24~48小时,金属砷封药时间为10~12天,多聚甲醛封药时间为2周左右◆乳牙根管充填材料不宜放置牙胶尖或根尖◆甲硝唑主要用于牙周抗厌氧菌治疗◆根管充填时主尖应矩X线片所示根尖~2mm, ◆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窝沟封闭的年龄◆痛性抽搐是指伴有颜面表情肌的痉享,口角被牵向患侧;◆贝尔征是指用力闭目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备洞时意外穿的年轻恒牙是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牙冠色泽变暗,检查牙活力测定无反应,表示牙髓已坏死◆急性牙髓炎疼痛的特点为阵发性的自发性痛、温度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疼痛不能定位、有放射性痛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龋病是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疱疹性口腔炎不宜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洗必泰溶液是口内手术后常用的含漱液◆下颌第一前磨牙开髓时最易侧穿的部位是舌侧◆确定残髓炎最可靠的方法是探查根管深度◆龈上洁治术后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应选用的药物是7k%氟华纳糊剂◆检查继发龋的最佳方法是拍牙片◆牙周病最基本的治疗应包括清除菌斑和牙石◆根尖孔破坏的感染渗湿根管封药用碘仿剂◆根尖孔未形成的年轻恒牙根管封药用氢氧化钙助理必备:◆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包括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浅龋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藏部位的龋损◆鸠尾峡的位置应在轴髓线角的内侧,颌面洞底的牙合方◆龋坏组织即腐质和感染的软化牙本质,因此临床上去除龋坏组织的标准主要根据洞壁牙体组织的硬度◆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组织颜色较浅,质地较软而湿润,由于病变进展快,牙组织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形成较少,因而牙髓组织容易受到感染,产生牙病变◆三叉神经痛表现为触及“扳机点”时,出现电击样疼痛◆急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及疼痛不能定位◆深龋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龋洞内才出现疼痛反应◆一般情况下,牙面清洁后4~8小时即有细菌进入,10~12小时牙面上形成的菌斑即可用染色剂着色5~6天菌斑趋于成熟:10~30天菌斑成熟达到高峰;◆牙中牙是牙内陷最严重的一种,常见于上颔侧切牙,偶发于上颌中切牙或尖牙◆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可发生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目前最常用的漂白剂为过氧化氢、过氧化尿、过硼酸钠;◆多生牙属于牙数目异常,不属于牙发育形态和结构畸形◆死髓牙不能应用活髓切断术,应该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乳牙龋病的治疗目的是终止龋蚀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使乳牙正常替换、颌骨正常发育◆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可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有硝苯吡啶、苯妥英钠、环孢菌素◆急性环死性龈炎的细菌涂片可见大量螺旋体和梭杆菌◆青春期青少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为牙龈炎发生的全身因素◆青少年牙周炎也叫侵性牙用炎,主要特点是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急性疱疹口炎的临床特征包括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和口唇周围可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继后,口腔模形成浅溃病,口周皮肤形成痂壳,◆疱疹性口炎是发生于口腔点膜的原发性Hsv感染,多见于婴幼儿,◆轻型口疮的溃疡特点为“红、黄、凹、痛“◆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前庭检查、牙齿及咬合检查,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口镜的作用包括反映被检查部位◆口镜的柄端用于牙齿叩诊检查◆脱敏治疗适用于牙本质过敏的患牙◆探针的工作角度不可以任意改变◆再矿化法适用于光滑面早期釉质龋,即龋斑◆根尖片投照的分角技术是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及胶片之间的分角线垂直,并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下颌前牙开髓位置应在咬合面偏向颊侧◆急性化脓性根尖炎时炎症中心在根尖周组织,叩痛严重,疼痛的定位明确,不可能出现“放射性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是阵发性发作性剧痛,◆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丛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丝状菌◆用温度测验牙髓活力时,应低于20℃或高于50℃◆畸形中央尖以下颌第二双尖牙多见◆开髓引流是急性牙髓炎最有效的应急处理,◆牙髓炎的发生多为龋齿所致◆根管预备前要完成的重要步骤是工作长度的确定◆龈上洁治术是使用龈上洁治器械除去龈上牙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斑和牙石再沉积◆叩诊右上第一磨牙的对照牙最好选左上第一磨牙◆根尖孔未形成时,因机械性或外伤性因素暴露的年轻恒牙和意外穿髓,穿孔直径不超过者采用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为覆盖已穿露的牙髓创面,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为无菌操作,防止牙髓被感染,导致盖髓失◆电诊法检查牙随活力应该先测对照牙,后测患牙◆夜间痛是急性牙髓炎自发痛时间最明显的特点◆成人患牙三氧化二砷封药时间为24~48小时,金属砷封药时间为10~12天,多聚甲醛封药时间为2周左右◆乳牙根管充填材料不宜放置牙胶尖或根尖◆甲硝唑主要用于牙周抗厌氧菌治疗◆根管充填时主尖应矩X线片所示根尖~2mm, ◆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窝沟封闭的年龄◆痛性抽搐是指伴有颜面表情肌的痉享,口角被牵向患侧;◆贝尔征是指用力闭目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备洞时意外穿的年轻恒牙是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牙冠色泽变暗,检查牙活力测定无反应,表示牙髓已坏死◆急性牙髓炎疼痛的特点为阵发性的自发性痛、温度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疼痛不能定位、有放射性痛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龋病是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疱疹性口腔炎不宜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洗必泰溶液是口内手术后常用的含漱液◆下颌第一前磨牙开髓时最易侧穿的部位是舌侧◆确定残髓炎最可靠的方法是探查根管深度◆龈上洁治术后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应选用的药物是7k%氟华纳糊剂◆检查继发龋的最佳方法是拍牙片◆牙周病最基本的治疗应包括清除菌斑和牙石◆根尖孔破坏的感染渗湿根管封药用碘仿剂◆根尖孔未形成的年轻恒牙根管封药用氢氧化钙◆残髓炎的诊断要点是:有牙髓治疗史、具有牙髓炎疼痛的特点,探查根管深部有探痛◆根尖发育已完成的恒牙牙髓炎波及根髓时,治疗应该选择摘除术◆继发龋最多发生在邻面窝洞的根壁,其次是洞底; 检查的最佳方法是拍x线牙片;◆双尖牙咬合面中央窝内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龋病的分类:①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②按损害的解剖位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③按病变深度不同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强力素对Aa害有特殊的抑制效果,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牙周炎的药物治疗◆龋环进展慢,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病变组织较千燥,不易被挖除,挖除时呈粉状是慢性龋的特点◆临床上去除龋坏组织的标准主要根据洞壁牙体组织的硬度◆龋坏,进展慢组织染色深成黑褐色病变组织较干燥,不易被挖除,挖除时成粉状是慢性龋的特点;◆唇侧略有膨隆,无明显疼痛,检查唇侧有乒乓球感,富有弹性,可造成邻牙移位或使邻牙牙根吸收,这才是根尖周囊肿的原因;◆龋病是牙体缺损中最常见的原因;。

小儿龋齿的四联因素学说

小儿龋齿的四联因素学说

小儿龋齿的四联因素学说龋齿,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称的蛀牙、虫牙。

龋齿是造成牙齿硬组织的一种进行性破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缺损。

关于小儿龋齿的成因,说法很多,比如过去我们认为是牙齿上生了“虫子”,把孩子的牙齿给吃了,所以形成了龋齿。

所谓“虫牙”的说法,也是由于这种原因而形成的。

现在比较多的说法是小孩爱吃糖,牙齿又不卫生,所以小孩长了蛀牙。

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是比较科学地说明了蛀牙的形成因素。

实际上,蛀牙的形成是多方面地综合性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孩子爱吃糖就会长蛀牙的。

目前关于小儿龋齿成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很好地阐明了这种论证。

所谓的四联因素学说,是指小儿龋齿的形成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四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发生龋齿。

下面就小儿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做个简单的介绍。

细菌。

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菌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龋病是细菌病。

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

这种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

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

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儿童龋齿也多。

口腔环境。

口腔环境是指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

(2)涎液: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宿主:包含牙齿本身条件和身体状况,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

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考点辅导

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考点辅导

相关专业知识龋病病因学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

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

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
发表时间:2013-05-10T10:29:53.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宁佳[导读] 纤维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易黏附在牙齿表面,有一定的清洁作用,致龋能力较弱。

宁佳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48-02 【关键词】龋病病因四联因素
龋病的历史很长,有人类出现就伴随着龋病发生。

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龋病病因的研究,先后提出了许多学说,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3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这3个因素是龋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要产生龋病,以上3个因素构成的高度致龋攻击力必须持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3个因素中,任何 1个因素的减弱或消失,都会导致它们构成的高度致龋性降低,从而使龋病不发生,或龋病过程变慢,甚至停止。

1 细菌因素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无菌动物实验发现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不产生龋;抗生素能减少龋病的发生;由龋损部位分离出的细菌接种于动物体内,能引起动物龋或离体牙人工龋样病损;未萌出的牙不发生龋,一旦牙萌出在口腔中与细菌接触就可能发生龋。

这些研究都证明,没有细菌就没有龋病[1]。

细菌引起龋病必须具备较强的产酸力和耐酸力,能利用糖类产生细胞内外多糖,特别是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对牙齿表面有强的黏附能力。

口腔中变异链球菌属、乳杆菌、放线菌等都具有这些特性,被认为是主要的龋病相关菌或致龋菌。

牙菌斑生物膜是位于牙齿表面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代谢、繁殖衰亡,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对牙齿产生破坏。

牙菌斑生物膜主要由细菌和基质组成,基质中的有机质主要有多糖、蛋白质、脂肪等,无机质有钙、磷、氟等。

光镜下,牙菌斑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为3层,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

从唾液中的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基底层),细菌在膜表面的黏附定植到牙菌斑生物膜的成熟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

牙菌斑生物膜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在牙菌斑生物膜的中间层形成丝状菌成束排列,球菌和短杆菌黏附其表面的栅栏状结构,在牙菌斑生物膜的表层形成以丝状菌为中心,球菌或短杆菌黏附表面的谷穗状结构[2]。

牙菌斑生物膜一经形成,紧紧地附着在牙齿表面,常用的口腔卫生措施,如刷牙不能消除,长期集聚于牙齿表面。

细菌定植其中利用糖类进行无氧酵解,产生有机酸,堆积在牙菌斑生物膜与牙齿表面的界面,界面pH下降至临界pH以下,牙齿表面出现脱矿,导致龋病。

牙菌斑生物膜是细菌引起龋病的必要条件,没有牙菌斑就没有龋病。

2 宿主因素
宿主对龋病的影响包括机体的全身状况,抗病能力、牙齿结构组成、形态排列以及唾液的质和量等。

牙齿结构组成、形态排列等直接关系到牙的抗龋力。

牙齿点隙窝沟是龋病的好发部位。

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重叠等会造成细菌的停留和食物嵌塞,易产生龋病。

唾液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会成为细菌在口腔的天然培养基,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代谢、定植,参与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唾液的机械清洁作用。

口腔要分泌大量唾液,在口腔内经常流动,对牙齿表面起到机械清洁作用,减少食物残屑和细菌在牙齿表面的滞留,有利于口腔内糖的清除。

同时,可稀释细菌产生的释放到口腔中的有毒物质,如有机酸,从而减少对牙齿表面的破坏。

唾液中的蛋白质在龋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唾液黏蛋白是特殊的糖蛋白,吸附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有害物质侵入,还能凝集细菌,减少细菌对牙齿黏附。

唾液糖蛋白能选择性地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为细菌黏附在牙齿表面提供条件,并作为牙面的保护膜,阻止细菌有机酸对牙齿表面的侵蚀。

唾液中的富脯蛋白、富酪蛋白、淀粉酶及GTF等存在于获得性膜中,可作为一些细菌在牙齿表面受体,有利于这些细菌的黏附。

唾液中的钙、磷酸盐及钾、钠、氟等无机离子参与牙菌斑生物膜及牙齿矿物质代谢,维持牙齿表面的完整性,促进牙齿萌出后的成熟,也可促进脱矿牙体组织的再矿化。

唾液中的重碳酸盐、磷酸盐和氨等物质有助于维持唾液的中性pH,而且可直接扩散人牙菌斑生物膜,缓冲牙菌斑生物膜细菌产生的酸,使菌斑pH回升,减少对牙齿的破坏。

其中以碳酸-重碳酸盐缓冲系为主。

唾液中含有一些抑菌物质,如溶菌酶、乳铁质、SIgA、唾液过氧化物酶及唾液凝集素等,这些物质对口腔细菌可发挥直接作用,干扰其代谢或直接杀灭。

3 食物因素
食物是细菌致龋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细菌利用代谢产生有机酸,长期作用于牙齿表面,可引起牙齿硬组织脱矿。

细菌产生的有机酸有乳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其中乳酸量最多,是致龋力最强的酸。

糖的致龋力与糖的种类、糖的黏度、进糖时间与频率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引起龋病的细菌可以合成蔗糖酶、葡糖基转移酶等,这些酶可以利用糖类食物,尤其是蔗糖产生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参与牙菌斑生物膜基质的构成,介导细菌对牙齿表面的黏附,也可以合成细胞内多糖,作为能量的贮存,维持细菌的持续代谢。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牙齿发育。

在牙齿萌出前,蛋白质的摄入能影响牙齿的形态、表面的矿化程度,提高牙齿抗龋能力。

纤维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易黏附在牙齿表面,有一定的清洁作用,致龋能力较弱。

4 时间因素
龋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龋病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细菌在获得性膜上的黏附定植到牙菌斑生物膜形成,从糖类食物进入口腔被细菌利用产生有机酸到牙齿表面脱矿等需要足够的时间。

在此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和有效地预防龋病。

因此,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志强.龋齿的防治[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10,5,10.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