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前言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送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再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3.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药物耐受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应选择对病原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其次,考虑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和分布,确保药物能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再次,注意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最后,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过敏史等个体差异。
4.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主要包括:手术患者术前、术后预防性应用,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心内膜炎、骨髓炎等严重感染患者,为预防感染扩散;长期留置导尿管、呼吸机等侵袭性操作患者,为预防相关感染;以及特殊病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指在无明确感染的患者中,为了预防感染而应用抗菌药物。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的增加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
以下是关于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一、明确适应症和禁忌证: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明确适应症和禁忌证。
明确适应症能够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明确的指导,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禁忌证能够避免对于一些患者有不良反应或者产生病菌耐药的情况。
二、严格按照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南: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该依据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南,按照指南进行用药,避免不规范的使用。
指南应该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结果,提供合理、科学的用药指导。
三、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包括临床医生、微生物学家、药师等。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可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的风险。
四、监测和评估:对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包括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记录和追踪,评估包括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用药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
五、合理用药教育:对临床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用药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理解和认识,减少滥用和误用的风险。
六、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和监督。
委员会应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监督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是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的风险。
通过适应症和禁忌证的明确,按照指南的规范使用,多学科的协作,监测和评估的落实,合理用药教育的开展,以及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有效地管理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只有做好管理,才能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滥用抗菌药物所导致的问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政策和 管理制度。
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挑战。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鼓励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 疗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菌药物的选择
针对目标微生物
选择能够覆盖手术部位最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 位感染。
考虑药物代谢和药效学
选择在手术期间能够快速起效、代谢稳定、组织穿透力强的抗菌 药物。
考虑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
选择对常见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风险。
预防性应用的时间和剂量
01
02
03
术前预防性用药
轮换用药
为降低耐药风险,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
0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的风险与挑战
耐药性的风险
耐药性增加
01
长期、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感染的治
疗变得更加困难。
耐药菌传播
02
医院内耐药菌的传播风险增加,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构成威胁
。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度
03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需要使用更昂贵、效果更差的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概述
定义与分类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过 程。
根据给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可分为预防 性应用和补救性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评估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 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手术类 型等。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用版)目录1.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2.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应用4.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和预防性应用原则5.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正文抗菌药物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细菌的演变,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从最初的青霉素到如今各种新型抗菌药物,它们的应用不仅治愈了许多患者,也挽救了许多生命。
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性和预防性应用方面的原则,以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从 20 世纪初至今,抗菌药物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20-1960 年:以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2.1960-1980 年:以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3.1980-1990 年: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4.1990-2000 年:以 MRSA/MRE、PRP、VRE 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5.2000 年至今:以 ESBL、AMPC 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青霉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头孢菌素类: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红霉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阿米巴原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大环内酯类: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菌感染也有疗效。
5.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对多重耐药菌有抗菌活性,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
6.磺胺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支原体和阿米巴原虫也有疗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课件
2024/3/9
抗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注意事项
➢ 全身给药后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 部给药辅助治疗,如中枢系统、厚壁脓肿、眼科感 染的局部应用。
➢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感染可局部 应用或外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分四个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
项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
原治疗
2024/3/9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
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3、经肝、肾两条途径排泄,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 升高,如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时则血药浓度升高尤为 明显,严重肝病时需减量使用。属此类者有美洛西 林、阿洛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头孢噻吩等。
4、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属 此类者有氨基糖苷类、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 定、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化学检查:尿蛋白。 显微镜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等。
2024/3/9
细菌感染的确诊:病原学检查。 初步诊断或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
征应用抗菌药物。 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 克次体及肺部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 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成立者,不能应用抗菌药物。 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抗菌药物。
织中的药物浓度,不宜采用。
➢常用β内酰胺类半衰期只有1~2小时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必要时可用第3剂。
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使用:遵循医学指导原则,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患者的病情以及疗效与安全性考量,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2. 按照適應症使用: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而不适用于病毒性感染。
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估感染的性质和病原体,以确定是否应使用抗菌药物。
3. 最小使用:抗菌药物应力争最小剂量、最短疗程、最低浓度使用。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抗菌耐药的发生。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选择抗菌药物,合理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
5. 抗菌谱: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应尽量选择具有较窄抗菌谱和对目标病原体敏感的药物,以减少肠道和环境中的菌群失调和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
6. 预防性使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只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例如手术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时,应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并根据手术等操作持续时间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7. 联合使用: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减少
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联合使用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情况来评估和选择。
8. 监测和评估: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后应进行疗效监测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综上所述,合理、个体化、最小化使用,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抗菌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的选择选用抗菌药物,首先应明确患者的临床指征。
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最好能进行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选择疗效高、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尚未确定,常采用联合用药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另外,还应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及经济性等。
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情况,如年龄、体重、遗传、机体的抵抗能力、哺乳、妊娠、肝、肾功能等,对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应严格控制使用致畸药物和影响婴儿生长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甲硝唑、替卡西林等。
对婴儿和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或已衰退,常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半衰期延长,应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选择剂量和疗程要适当,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易引起细菌耐药;剂量过大,造成浪费,而且可能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药物滥用。
预防性用药仅限于少数情况,如烧伤者、预防败血症、预防新生儿眼炎、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预防传播等。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对各种病毒性感染疗效不佳,如流感没必要使用常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合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但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耐药菌株更多,故不宜盲目联合用药。
1.联合用药的适应证(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依临床经验联合用药治疗,使药物的抗菌谱扩大,待确诊后再调整。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3)产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慢性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等。
(4)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用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时可减少前者的应用量,降低毒性。
抗生素的预防性用药指导原则
福州市第六医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者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想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包括:
1.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使用。
2. 明确适应症:仅在有明确的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如手术前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等。
3.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预防感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5. 限制使用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长期使用。
6. 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 教育患者和医务人员: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预防应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总之,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减少滥用、个体化用药、限制使用时间、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并加强教育和感染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影响。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已确诊的病毒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不能无目的的应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感染;(2)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的局部用药。
(3)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其原则:①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
②杀菌剂剂量要足够。
③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
④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⑤清洁手术(分甲、乙两类):A:清洁手术(分甲、乙两类):甲类:如疝、乳房、甲状腺、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等一般中小清洁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介入治疗术参照此类处理。
乙类:如心脏、胸部、头颅、骨、关节及有人工植入的大型清洁手术,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24小时。
在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的介入治疗可参照此类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出血量多(大于1500ml);(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者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B: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如胃、肠、肺、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术前抗生素
低风险:无需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高风险: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或万古霉素) +(氨曲南或庆大霉素)
如持续存在低血压,可给予肾上腺素1-5ug/kg.min (儿童0.1-1u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
(2)补充生理盐水等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5.抗过敏治疗:
(1)糖皮质激素:应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糖皮质 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0mg或高剂量甲泼尼龙 (可用至30mg/kg);缓慢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 米松5-10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 持治疗。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头颈部手术
未涉及粘膜,体内无植入 物
未涉及粘膜,体内有植入 物
涉及口腔、窦部或咽部粘 膜,颈部大切口,腮腺手 术,下颌骨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术前抗生素 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钠+甲硝唑
β内酰胺过敏者
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或 庆大霉素)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 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
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 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 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 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 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 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干货)
•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切口类别:Ⅱ
• 手术开始时间: 10月14日 12时30分
手术结束时间: 10月14日 13时30分
• 左氧氟沙星 0.3g
10/14 09:14 - 10/14 10:14
左氧氟沙星 0.3g q12h 10/14 13:38-10/17 10:00
评价: 1.药物选择不合理。应选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用药时间>2h,应在术前0.5-2h内给药。 3.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 2654-2004
洗手液
材料要求 \感观指标外观(不分层,无悬 浮物或沉淀,无明显机械杂质) 气味 \ 稳定性 ….. 3.4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0CFU/g 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4.2 擦手纸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 ≤600CFCU/G
不得检出: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
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用于各种检查和治疗前后
快速手消毒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谢谢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干
27
货)
•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 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因此需预 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术前0.5-2h给药。 • 剖宫产应在断脐后给药。
III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
• 定义: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 溢出或开放性创伤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 的手术。
• 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一般在48h内停药,少数可用药3-7天。
IV类:感染手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主要内容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3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4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
菌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
2
3
抗菌药物治疗性 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患 者中应用的基本原
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 [5]甲硝唑,
脆弱类杆菌)
或头孢曲松± [5]甲硝唑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骨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 或植皮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 性菌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适应证
1
2
3
4
手术范围大、手 术时间长、污染 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 器,一旦发生感 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
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 入、永久性心脏 起博器放置、人 工关节置换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 如高龄、糖尿病、 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不良等
综合手术 具体情况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
非手术预防用药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感染种类抗菌 预防用药对象
药物选择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 或衣原体眼炎 肺孢菌病
百日咳
每例新生儿
① 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200/mm3者 ②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的幼儿和年老体弱者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SMZ / TMP 红霉素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00 90 80 71.6 58.9 59.1 46.6 28.1 28.8 7.3 13.6 50.3 62 62.8 86
耐药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0.9 1 1.2 3.4 4 5.4 5.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加环素
亚胺培南
扁桃体切除术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泌尿外科手术
• 预防用药的目的:
– 预防菌血症,SSI以及术后菌尿
• 泌尿外科特有的风险因素:
– 尿路解剖异常 – 尿路梗阻 – 尿路结石 – 留置导管 – 术前尿路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 “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在降低扁桃体术后主要并发 症方面有一致的、重要的临床影响。” • 结论:不提倡常规处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 Dec 12
扁桃体切除术
• 强烈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避免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胃肠道紊乱及 细菌耐药
6
•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衰、肿瘤、应用 糖皮质激素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建立人 工气道
目的和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 生的感染。
基本原则:
高发病率,死亡率,反复入院率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目的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的基本内容: 要不要用?
用药指征
品种选择 给药时机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 用药疗程
用什么?
何时用? 怎么用? 用多久?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指征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非手术患者预 防用药推荐 围手术预防用 药目的 手术分类 预防用药时间 术中追加用药 条件 预防用药疗程
无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 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 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三类: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 术前0.5-2小时 手术时间超过3h,或成人出血量超 过1500ml 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h,仅泛指个别手术可视情况延长 至48h 仅提出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 污染菌种类选用,但未给出详细具 体的推荐
新增 变动
新增 变动 变动 变动
四类,增加污秽-感染手术 术前0.5-1小时,万古和喹诺酮类术前1-2小时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 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心脏手 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h 在2009年38号文的基础上的手术类型更加全面, 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 的区分,附件2
始给药剂量:应该确保在切皮时,手术部位有足够的
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覆盖,以保证预防的疗效。
体重:肥胖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应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单剂量给药不需要调整剂量。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清洁手术(<2h):术前给药一次 如果需要,术中加用: 手术时间过长>3h 或者超过所用药物半衰 期的2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抗厌氧菌常用:甲硝唑0.5g
• 对头孢、青霉素类过敏者,可选克林霉素预防 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氨曲南预防革兰 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联合使用。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高时,在进
行人工材料植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起博器
置入、人工关节置换)时可选用万古霉素、去
甲万古。
精品课件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 应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洗手
精品课件
手卫生可有效降低NI
•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 不当所致。
•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 的NI。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肥皂含菌浓度:3×103-4个/g
模板的使用
在病区和诊室, 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 精品课件 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
我院目前使用的洗手液及快速手 消液
精品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 2654-2004
洗手液
材料要求 \感观指标外观(不分层,无 悬浮物或沉淀,无明显机械杂质) 气味 \稳定性 ….. 3.4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0CFU/g 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 感染。
•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 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 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泌尿外科术前可用环丙沙星注射液 预防手术感染。
精品课件
病例分析
• 性别 女
年龄 41
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体重 55Kg
诊断:胆囊
•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切口类别:Ⅱ
• 手术开始时间: 10月14日 12时30分
手术结束时间: 10月14日 13时30分
• 左氧氟沙星 0.3g 10/14 10:14
10/14 09:14 -
左氧氟沙星 0.3g q12h 10/17 10:00
• 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 时首次给药。
•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于1500ml,术中应给予第二剂。
•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个别延长至48小精时品课。件
II类切口手术:清洁-污染手术
• 定义: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 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精品课件
I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高 危因素
•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 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头颅、心脏、眼内) • 手术有异物植入(瓣膜、永久起博器、关节置
换) • 手术患者年龄>70岁 • 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佳 • 恶性肿瘤放、化疗中患者
精品课件
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 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 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10/14 13:38-
评价: 1.药物选择不合理。应选二精代品头课件孢菌素。
小结
• 1.注意区分I-IV类切口 • 2.注意有无预防用药适应症 • 3.注意药物选择是否得当 • 4.注意用药时机及疗程 • 5.落实医嘱执行 • 6.注意预防与治疗间的转变(病程、实验室指
标) • 7.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
入术)
• 通常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精品课件
201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新增要 求
•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标准进一步细化
•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 甲状腺疾病手术 • 乳腺疾病手术 • 关节镜检查术
原则上不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 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 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因此需预 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术前0.5-2h给药。 • 剖宫产应在断脐后给精品药课件。
III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
• 定义: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 溢出或开放性创伤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 的手术。
• 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一般在48h内停药,少数可用药3-7天。
强调抗菌药物选择的针对性
精品课件
手术切口分类(I、II、III、IV)
• I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 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 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 通的器官。 (如甲状腺次全切术、乳腺肿块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
开颅血肿清除、白内障手术、关节置换术、永久起博器植
精品课件
IV类:感染手术
• 定义: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肝脓肿、肺脓肿、气性坏疽) • 应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精品课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精品课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
• 一代头孢常用:头孢唑啉1-2g
• 二代头孢常用:头孢呋辛1.5g
• 三代头孢常用:头孢曲松1-2g
4.2 擦手纸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 ≤600CFCU/G
不得检出: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精品课件
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
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用于各种检查和治疗前后
快速手消毒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精品课件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导 原则
• 预防用药目的 • 手术切口分类 •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 • 抗菌药物的选择 • 用药时机 • 用药疗程
精品课件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 的
•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 预防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及全身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