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 实用

合集下载

pkpm结构软件应用与设计实例

pkpm结构软件应用与设计实例

pkpm结构软件应用与设计实例
一、应用
PKPM结构软件主要用于建筑、地下结构、大型工业厂房、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石油化工及重型机械厂房抗震设计等领域。

PKPM结构软件还可进行可视化分析、非线性分析、风振分析、地震动分析等计算,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设计实例
1、层间位移分析
在一座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层间位移分析。

首先,用户需要输入结
构参数和边界条件,然后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该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
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桥梁抗震设计
PKPM结构软件可用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用户需要输入桥梁结构的参数和地震作用参数,然后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该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
性能。

此外,软件还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更加全面地评估桥梁
结构的抗震性能。

3、基础承载力计算
PKPM结构软件也可用于建筑基础的承载力计算。

用户需要输入建筑基础的几何尺寸参数和土壤参数,然后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该建筑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满足设计
要求。

此外,软件还可对基础和土壤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评估基础的承载
能力。

4、大型机械厂房抗震设计
总之,PKPM结构软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设计实例。

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使用PKPM结构软件对工程结构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确保工程结构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机械结构设计(实用)

机械结构设计(实用)

机械结构设计(实用)机械结构设计是指在机械产品中,通过合理的构造和选材,使机器的各部分能够协调工作,实现指定的功能。

机械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机器的性能和寿命,还关系到机器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本文将介绍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的方面,包括有关材料、摩擦、强度和刚度等问题。

材料材料是机械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使机器的性能和寿命得到明显的提高。

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机械结构材料。

高强度钢材高强度钢材是一种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的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负载要求。

高强度钢材多用于需要强度较高的部件,如机器底座、轴承座、轴、齿轮等。

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度、耐热、耐腐蚀的材料,多用于需要重量轻、刚性和耐腐蚀性好的部件,如飞机、汽车和船舶等。

铜材料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常用于制造导轨、电路板、密封圈等。

铸铁材料铸铁材料是一种便宜、易加工的材料,多用于制造机器的机架、底座、箱体等。

摩擦摩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由于表面粗糙度和压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摩擦力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减少其对机器的影响。

减小摩擦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采用长润滑周期油脂,减少摩擦和磨损•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表面处理方式来减少摩擦力•在重要的接触面上增加润滑油等润滑剂强度强度是机械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承受不同方向及大小的受力,处于应力状态的部分且应力值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

这时就会发生材料破裂,严重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要合理的控制受力,根据不同的部件,正确的选用材料和加工工艺,加强设计强度。

刚度刚度是机械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受载物体的变形量与承受载荷的比值。

刚度越大,受载物体的变形就越小。

在机械设计中,往往要求机构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机器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失稳等情况。

结构设计100个知识点

结构设计100个知识点

结构设计100个知识点在结构设计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介绍100个结构设计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构设计。

1. 结构设计的定义和目标: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所需的功能和荷载要求,确定结构的类型、尺寸和形式,以满足安全、经济和美观的要求。

2.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平衡、刚度和强度的平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3. 结构设计的荷载:结构设计中的荷载包括恒定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4. 结构设计的结构形式: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要求,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悬索结构、拱形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5. 结构设计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强度、刚度、耐久性等因素。

6. 结构设计的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有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

7. 结构设计的结构连接:结构设计中的结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粘接连接等,连接的质量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8. 结构设计的结构构件: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构件包括柱、梁、墙、板等,每种构件的尺寸和形式都需要满足力学和建筑要求。

9. 结构设计的结构刚度:结构设计中的结构刚度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性能有重要影响,刚度的设计需要考虑荷载、材料和连接等因素。

10. 结构设计的结构强度:结构设计中的结构强度是指结构抵抗外部荷载和内力的能力,强度的设计需要满足建筑和安全规范的要求。

11. 结构设计的结构稳定性:结构设计中的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不发生失稳和破坏的能力,稳定性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形式、构件布置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12. 结构设计的结构可靠性:结构设计中的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使用寿命内满足设计要求的概率,可靠性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分析、材料和构件的可靠性等。

13. 结构设计的地震设计:地震设计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考虑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等因素。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方案阶段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

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

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

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PKPM钢结构实用教程[za]

PKPM钢结构实用教程[za]

*****钢结构软件应用培训手稿****一、门式刚架设计部分1、平面刚架设计:1.1、截面的分类和定义:注意定义截面类型,是轧制边还是焰切边。

1.2、抗风柱可以兼做摇摆柱输入;可以在框架输入时输入抗风柱,并考虑抗风柱平面外的风荷载(但不能考虑墙面荷载偏心带来的平面外弯矩)。

抗风柱和框架可以兼做摇摆柱或者仅做抗风柱(内力图不一样),可以修改抗风柱平面外(在框架平面)计算长度(加系杆或者隅撑)并生产施工图和相应节点图。

1.3、框架恒载输入必须输入吊车梁系统给柱带来的偏心力。

1.4、吊车参数:偏心指吊车梁中心相对钢柱中心的距离;加载高度为“吊车梁高+轨道高+垫板等厚度”。

注意:采用框架优化计算并读入时,要查看钢柱截面高度是否变大,因为可能导致荷载偏心值的变化。

然后再截面导入。

1.5、吊车梁计算书中的Rmax,Rmin,Tmax不包括吊车梁重的影响,Tmax已经为钢柱节点所有水平力之和(包括左右轮轨)。

1.6、构件自重放大系数:考虑的是钢结构计算截面外的附着物(如焊缝、油漆、防火涂料、节点板等导致的自重增加部分)。

1.7、净截面和毛截面的比值:考虑螺栓孔等削弱,当所有连接全部采用节点板连接或者局部加强时,可以取1.0。

1.8、活载不利布置对框架计算结果的影响:A、对单跨影响不大,挠度不变;B、对双跨中柱刚接:中柱影响最大,与中柱刚接的梁次之,边柱再次之,挠度变化比较大;C、对多跨中柱铰接:中柱影响最小,边柱次之,梁和挠度以及水平位移变化比较大。

1.9、独立基础设计输入:考虑常规基础设计,能计入基础梁传来的墙荷载和偏心(注意是设计值,否则结果偏差比较大)。

1.10、附加重的定义和输入:比如吊车梁的偏心集中力;砖墙维护(和钢柱有效拉结)带来的水平地震力增大(计入质点上下各一半),并有提示是否参加水平地震力计算。

1.11、构件验算规范的选择:对单层钢结构厂房框架计算输出的平面内外计算长度系数有误(按框架梁柱刚度比确定),按门式刚架输出图正确;所以出计算书要修改。

结构设计手册(实用)

结构设计手册(实用)

5.1.1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

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

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5.1.2机械结构设计特点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唯一的。

(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

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5.2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5.2.1结构件的几何要素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

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

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

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

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5.2.2结构件之间的联接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设计实习心得范文3篇

结构设计实习心得范文3篇

结构设计实习心得范文3篇构造设计实习感悟篇1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数据构造》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据构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

我的课程设计习题目是线索二叉树的运算。

刚开始做这个程序的时候,感到完全无从下手,甚至让我觉得完成这次程序设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以及参考文献,之后便开始着手写程序,写完运行时有很多问习题。

特别是实现线索二叉树的删除运算时很多情况没有考虑周全,经常运行出现错误,但通过同学间的帮助最终基本解决问习题。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明白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

培养了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以及合作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同样提高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并对V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习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上机实习一方面能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敏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上机实习是对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包括问习题分析,总体构造设计,程序设1 / 5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更严厉的检查者。

因此,在“数据构造”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与专业素质。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数据构造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需要多花时间上机练习。

这次的程序训练培养了我实际分析问习题、编程和动手能力,使我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我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获益匪浅,对数据构造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构造设计实习感悟篇2这学期开始两周时间是我们自己选习题上机的时间,这学期开始两周时间是我们自己选习题上机的时间,虽然上机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但从中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

结构设计手册(实用).doc

结构设计手册(实用).doc

5.1.1 机械结构规划的使命机械结构规划的使命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所确认的原理计划,确认并绘出详细的结构图,以表现所要求的功用。

是将笼统的作业原理详细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详细内容为在确认结构件的资料、形状、尺度、公役、热处理办法和外表状况的一同,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彼此之间关系等问题。

所以,结构规划的直接产品虽是技能图纸,但结构规划作业不是简略的机械制图,图纸仅仅表达规划计划的言语,归纳技能的详细化是结构规划的根本内容。

5.1.2 机械结构规划特色机械结构规划的首要特色有:(1)它是集考虑、绘图、核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规划进程,是机械规划中触及的问题最多、最详细、作业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规划进程中,均匀约 80%的时刻用于结构规划,对机械规划的胜败起着无足轻重的效果。

(2)机械结构规划问题的多解性,即满意同一规划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仅有的。

(3)机械结构规划阶段是一个很活泼的规划环节,常常需重复穿插的进行。

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规划时,有必要了解从机器的全体动身对机械结构的根本要求5.2 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规划办法5.2.1 结构件的几许要素机械结构的功用首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许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方位联络完结的。

零部件的几许形状由它的外表所构成,一个零件一般有多个外表,在这些外表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外表直接触摸,把这一部分外表称为功用外表。

在功能外表之间的联合部分称为联接外表。

零件的功用外表是决议机械功用的重要要素,功用外表的规划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

描绘功用外表的首要几许参数有外表的几许形状、尺度巨细、外表数量、方位、次序等。

经过对功用外表的变异规划,能够得到为完结同一技能功用的多种结构计划。

5.2.2结构件之间的联接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而在结构规划中除了研讨零件本身的功用和其它特征外,还有必要研讨零件之间的彼此联络。

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特点填写范例

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特点填写范例

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特点一、概述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功能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建筑的用途、建筑的环境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二、设计范围定位设计范围应该在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整体布局上进行规划。

需要确定建筑的功能定位,例如是商业建筑、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

需要确定建筑的风格定位,包括现代风格、古典风格、民族风格等。

需要确定建筑的规模定位,包括建筑的总体积、建筑的高度等。

三、结构设计的特点1.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及抗震性能。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地震、台风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基的承载力、结构的抗震能力等。

2.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支撑结构的设置等,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要求。

3.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的精细度等,以满足建筑物的美观性要求。

四、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以某知名建筑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它的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特点。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发现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在该建筑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筑物的功能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五、结论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设计效果和实用效果。

设计范围的定位和结构设计的特点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定位、风格定位以及规模定位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承重及抗震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美观性等方面的因素,以满足建筑物的整体要求。

通过对设计范围及结构设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六、设计范围和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设计范围和结构设计的理论在实际建筑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楼盖结构舒适度实用设计方法

楼盖结构舒适度实用设计方法

楼盖结构舒适度实用设计方法摘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73:2010中增加了楼盖结构舒适度验算的要求,楼盖结构舒适度控制已成为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又一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介绍了楼盖结构舒适度的控制指标,并基于PKPM系列软件的SLABFIT模块,介绍了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和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舒适度;自振频率;峰值加速度;SLABFITAbstract : The verification of floor slab comfort index has been required by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design cod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JGJ3-2010,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10, and Code for Composite Slab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ECS273:2010. Therefore, the control of floor slab comf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ucture design in our country. The controlling standard for floor slab comfort is introduced and based on SLABFIT module of PKPM software,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vertical self-vibration frequency and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vertical vibration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paper.Key words: comfort index, self-vibration frequency, peak acceleration,SLABFIT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考虑楼板振动带来的结构安全性问题,而且也开始逐步考虑到生活在该建筑里的人的舒适性问题。

机械设计经常用到的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经常用到的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都要用到的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实用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实用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GB 50068-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通知建标[2001]230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68-2001 ,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1.0.5,1.0.8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11月13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共同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限状态的关系;3.借鉴最新版国际标准ISO 2394:1998 《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安装实用手册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安装实用手册

ST4.2 自攻螺栓连接(下面做详细图文说明)。墙体龙骨安装后与立柱用
ST4.2 自攻 螺 栓连接成 一体,地梁用 ST2 2 .6 自攻螺丝与混凝土固定 ,用
三角构件连接达到稳定作用(下面做详细图文说明)。靠近立柱与竖支 撑之间用斜撑相连形成三角稳定加固状态(下面做详细图文说明),立 柱立面墙体与平面楼板之间均采用斜撑加固 ,达到抗压、抗震、抗风、 荷载作用。楼板与桁支撑连接提前将方管打孔,用ST11.9自攻螺栓隐
地龙骨上下槽口相对,中间竖龙骨支撑由C型槽钢180mmx45mm,壁厚10mm-15mm
作为竖条支撑,间距300mm、400mm、600mm(最大不超过600mm),桁架支撑由 下而上分三档,间距均分900mm—1000mm之间,横竖支撑连接点由M6螺栓连接 (下面做详细图文说明)。墙体安装后与立柱用M6螺栓连接成一体,地梁用 ST28.9自攻螺丝与混凝土固定,用三角构件连接达到稳定作用(下面做详细图 文说明)。靠近立柱与竖支撑之间用斜撑相连形成三角稳定加固状态(下面做 详细图文说明),立柱立面墙体与平面楼板之间均采用斜撑加固,达到抗压、 抗震、抗风、荷载作用。楼板与桁支撑连接提前将方管打孔,用M8螺栓隐蔽国 定(下面做详细图文说明),根据房形安装完毕,用M8螺栓固定U型钢与桁支撑
x600mmx90mmx0.84mm
冷轧钢结构U型构件型号:45mmx45mmx90mmx0.84mm 冷轧钢结构房梁三角构件型号:240mmx100mm+45mmx70mmx0.84mm
冷轧钢结构S型构件型号:100mmx100mmx150mm—600mmx0.84mm
冷轧钢结构L反向型构件型号:100mmx100mmx90mmx0.84mm 冷轧钢结构T型构件型号:200mmx160mmx140mmx0.84mm 钢结构L型构件型号:200mmx200mmx90mmx0.84mm、200mmx600mmx90mm x0.84mm

结构设计知识: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结构设计知识: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结构设计知识: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构设计负责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建筑能否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

而小型建筑,比如住宅、商铺等,则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为读者介绍如何进行小型建筑结构设计。

一、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1.承重原理承重原理是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

建筑物的承重原理是指在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各个部分传递载荷的规律。

在选择结构类型和构造方案时,应遵循载荷传递的合理原则,使墙、柱、梁和板等承重构件间的力的传递,达到最佳的效果。

因此,在承重原理的基础上,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系统的布局,以充分发挥构件的承重能力,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刚度。

2.力学原理力学原理是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力学原理表明了结构构件在内部和外部荷载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构件受到的荷载类型和安排,以及构件大小、材料等因素对荷载作用的影响。

同时,应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通过静力学计算,确定构件的强度和大小,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小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物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设计人员应在满足建筑物功能和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类型,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材料价格、建造费用、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多方面因素,并在可行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确保设计的合理和实际可行。

二、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1.确定结构类型在小型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类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支撑墙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类型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地段条件、受力情况等因素,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支挡结构设计手册

支挡结构设计手册

支挡结构设计手册
支挡结构设计手册: 实用指南与创新解决方案
引言: 支挡结构在建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承载了各种荷载,如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支挡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的确定、荷载分析和结构优化等。

本手册将提供一系列设计准则和建议,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们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支挡结构。

第一章: 支挡结构基础知识
- 介绍支挡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解释支挡结构的功能和目标
- 提供支挡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
第二章: 结构材料选择
- 介绍常用的支挡结构材料,如钢、混凝土、木材等
- 分析各种材料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提供选择结构材料的准则和建议
第三章: 结构形式与配置
- 探讨不同的支挡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讨论结构形式的选择原则和设计方法
- 提供不同结构形式的配置示例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 荷载分析与设计
- 解释各种荷载类型及其作用
- 提供荷载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 探讨荷载分析对支挡结构设计的影响和重要性
第五章: 结构优化与创新解决方案
- 探讨支挡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和工具
- 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和设计案例
- 引领读者思考如何提高支挡结构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结论: 支挡结构设计手册为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参考指南,帮助他们设计出安全、可靠、高效的支挡结构。

通过优化设计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应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支挡结构的性能,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1. 引言1.1 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物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还能够满足建筑物内部空间利用的要求,使其达到舒适、美观、实用的效果。

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成本、使用寿命和后期维护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建筑物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承载系统的选择、结构布局的合理性、材料的选用、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需要经过谨慎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合理、科学,建筑物才能够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才能够实现其设计初衷。

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才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实现其设计目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建筑空间。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合理设计方案,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将阐明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本文将通过对合理设计方案的要素进行归纳总结,为设计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结构方案。

本文还将探讨结构选择的考虑因素,分析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展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指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其安全性。

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建筑本身以及外部荷载的作用,确保建筑稳定不倒塌。

结构设计的美与实用

结构设计的美与实用

结构设计的美与实用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的用途和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和组织各种构件和材料,使其拥有美观的外观和实用的性能。

美与实用是结构设计中必须兼顾的两个重要方面。

美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追求之一。

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效果。

美丽的建筑不仅能赋予城市独特的风貌,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考虑美的因素至关重要。

美的结构设计首先体现在外观上。

一个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可以通过巧妙的构造、独特的形状和精美的装饰来实现。

例如,建筑物的立面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和颜色进行装饰,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立体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比例、线条、对称等,也能赋予建筑物动感和韵律感,增加其美感。

美的结构设计还表现在内部空间的布局上。

合理利用空间,设计出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室内的各种结构元素,如柱子、梁、承重墙等,可以通过创造曲线、添加装饰等方式,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性,使之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实用性是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更重要的是其功能性,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一个结构设计实用的建筑物,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

实用性还体现在使用便利性和经济性上。

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如楼梯、电梯的布局合理,通道宽敞,设备和设施易于维护和管理等。

同时,结构设计也需要兼顾建筑物的经济性,即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构件和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

为了实现结构设计的美与实用,结构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并结合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寻求创新和突破。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材料和技术,保持对建筑设计的热情和激情。

总之,结构设计的美与实用是相辅相成的。

美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而实用的结构设计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

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

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唯一的。

(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

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5.2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

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

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

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

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

凡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

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成为间接相关。

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类。

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

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是靠床身导轨和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之间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之间为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位在结构上与其它零件有关。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两零件直接相关部位必须同时考虑,以便合理地选择材料的热处理方式、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

同时还必须考虑满足间接相关条件,如进行尺寸链和精度计算等。

一般来说,若某零件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结构就愈复杂;零件的间接相关零件愈多,其精度要求愈高。

例如,轴毂联接见图5.1。

5.2.3结构设计据结构件的材料及热处理不同应注意的问题机械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材料众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结构设计中既要根据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又要根据材料的种类确定适当的加工工艺,并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结构,只有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才能使所选择的材料最充分的发挥优势。

设计者要做到正确地选择材料就必须充分地了解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成本等信息。

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所选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对应的加工工艺而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

如:钢材受拉和受压时的力学特性基本相同,因此钢梁结构多为对称结构。

铸铁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因此承受弯矩的铸铁结构截面多为非对称形状,以使承载时最大压应力大于最大拉应力,图示5.2为两种铸铁支架比较。

钢结构设计中通常通过加大截面尺寸的方法增大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但是铸造结构中如果壁厚过大则很难保证铸造质量,所以铸造结构通常通过加筋板和隔板的方法加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塑料材料由于刚度差,铸造后的冷却不均匀造成的内应力极易引起结构的翘曲,所以塑料结构的筋板与壁厚相近并均匀对称。

对于需要热处理加工的零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的要求有如下几点:(1)零件的几何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理想的形状为球形。

(2)具有不等截面的零件,其大小截面的变化必须平缓,避免突变。

如果相邻部分的变化过大,大小截面冷却不均,必然形成内应力。

(3)避免锐边尖角结构,为了防止锐边尖角处熔化或过热,一般在槽或孔的边缘上切出2~3mm的倒角。

(4)避免厚薄悬殊的截面,厚薄悬殊的截面在淬火冷却时易变形,开裂的倾向较大。

机械产品应用于各行各业,结构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但都有相同的共性部分。

下面就机械结构设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说明对结构设计的要求。

1.功能设计满足主要机械功能要求,在技术上的具体化。

如工作原理的实现、工作的可靠性、工艺、材料和装配等方面。

2.质量设计兼顾各种要求和限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它是现代工程设计的特征。

具体为操作、美观、成本、安全、环保等众多其它要求和限制。

在现代设计中,质量设计相当重要,往往决定产品的竞争力。

那种只满足主要技术功能要求的机械设计时代已经过去,统筹兼顾各种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关键所在。

与考虑工作原理相比,兼顾各种要求似乎只是设计细节上的问题,然而细节的总和是质量,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是工艺和材料的问题,提高质量应始于设计。

3.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用结构设计变元等方法系统地构造优化设计空间,用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和其它科学方法进行优选和创新。

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永无止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需求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因此,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们将是未来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焦点。

结构设计中得到一个可行的结构方案一般并不很难。

机械设计的任务是在众多的可行性方案中寻求较好的或是最好的方案。

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是要能构造出大量可供优选的可能性方案,即构造出大量的优化求解空间,这也是结构设计最具创造性的地方。

结构优化设计目前基本仍局限在用数理模型描述的那类问题上。

而更具有潜力、更有成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应建立在由工艺、材料、联接方式、形状、顺序、方位、数量、尺寸等结构设计变元所构成的结构设计解空间的基础上。

机械设计的最终结果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按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加工、装配,制造成最终的产品。

所以,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作为产品的多方面要求,基本要求有功能、可靠性、工艺性、经济性和外观造型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应改善零件的受力,提高强度、刚度、精度和寿命。

因此,机械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

由于结构设计的错误或不合理,可能造成零部件不应有的失效,使机器达不到设计精度的要求,给装配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机械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如下的结构设计准则。

1.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2.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准则3.满足刚度结构的设计准则4.考虑加工工艺的设计准则5.考虑装配的设计准则6.考虑造型设计的准则1.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产品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预定的功能要求,因此实现预期功能的设计准则是结构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

要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功能: 结构设计是要根据其在机器中的功能和与其他零部件相互的连接关系,确定参数尺寸和结构形状。

零部件主要的功能有承受载荷、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及保证或保持有关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运动轨迹等。

设计的结构应能满足从机器整体考虑对它的功能要求。

(2)功能合理的分配:产品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通常有必要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将一个功能分解为多个分功能。

每个分功能都要有确定的结构承担,各部分结构之间应具有合理、协调的联系,以达到总功能的实现。

多结构零件承担同一功能可以减轻零件负担,延长使用寿命。

V型带截面的结构是任务合理分配的一个例子。

纤维绳用来承受拉力;橡胶填充层承受带弯曲时的拉伸和压缩;包布层与带轮轮槽作用,产生传动所需的摩擦力。

例如,若只靠螺栓预紧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载荷时,会使螺栓的尺寸过大,可增加抗剪元件,如销、套筒和键等,以分担横向载荷来解决这一问题。

(3)功能集中:为了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在某些情况下,可由一个零件或部件承担多个功能。

功能集中会使零件的形状更加复杂,但要有度,否则反而影响加工工艺、增加加工成本,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满足强度要求的设计准则(1)等强度准则零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应与其内应力变化相适应,使各截面的强度相等。

按等强度原理设计的结构,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轻了重量、降低成本。

如悬臂支架、阶梯轴的设计等。

见图5.3。

图5.3(2)合理力流结构为了直观地表示力在机械构件中怎样传递的状态,将力看作犹如水在构件中流动,这些力线汇成力流。

表示这个力的流动在结构设计考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流在构件中不会中断,任何一条力线都不会突然消失,必然是从一处传入,从另一处传出。

力流的另一个特性是它倾向于沿最短的路线传递,从而在最短路线附近力流密集,形成高应力区。

其它部位力流稀疏,甚至没有力流通过,从应力角度上讲,材料未能充分利用。

因此,若为了提高构件的刚度,应该尽可能按力流最短路线来设计零件的形状,减少承载区域,从而累积变形越小,提高了整个构件的刚度,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如悬臂布置的小锥齿轮,锥齿轮应尽量靠近轴承以减小悬臂长度,提高轴的弯曲强度。

图5.4例举几个典型的实例。

(3)减小应力集中结构当力流方向急剧转折时,力流在转折处会过于密集,从而引起应力集中,设计中应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使力流转向平缓。

应力集中是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

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其方法在相应的章节会作介绍,如增大过度圆角、采用卸载结构等。

如图5.5。

(4)使载荷平衡结构在机器工作时,常产生一些无用的力,如惯性力、斜齿轮轴向力等,这些力不但增加了轴和轴衬等零件的负荷,降低其精度和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器的传动效率。

所谓载荷平衡就是指采取结构措施部分或全部平衡无用力,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的影响。

这些结构措施主要采用平衡元件、对称布置等。

例如,同一轴上的两个斜齿圆柱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可通过合理选择轮齿的旋向及螺旋角的大小使轴向力相互抵消,使轴承负载减小。

如图5.6。

3.满足结构刚度的设计准则为保证零件在使用期限内正常地实现其功能,必须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

4.考虑加工工艺的设计准则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功能的实现,使产品达到要求的性能。

但是,结构设计的结果对产品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及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力求使产品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所谓好的加工工艺指的是零部件的结构易于加工制造,任何一种加工方法都有可能不能制造某些结构的零部件,或生产成本很高,或质量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