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重庆卷)解析版
2009年全国高考重庆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马跃小学2012年六年级综合知识测试卷(12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多选、不选不得分)1、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谁?( )A、杜甫B、李白C、李商隐2、享誉全国的“郎酒”产于古蔺的( )A、大村镇B、古蔺镇C、二郎镇3、美术中的“三原色”指哪三种颜色( )A红、黄、蓝 B红、绿、黄 C红、绿、蓝4、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5、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A、黄河B、长江C、珠江6、你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7、 “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A、回族B、傣族C、彝族8、《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A、 吴承恩B、张择端C、曹雪芹9、生物体的朽迈、死亡是由( )朽迈、死亡引起的。
A、细胞B、细菌C、病毒10、 “世界环境日”指的是哪一天?( )A 、3月22日 B、 4月22日 C 、 6 月 5 日11、在我们人体的水分中,血浆含水量为( )。
A、91%~92%B、76%C、60%12、我国的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这一比例还在扩大。
A、7.3%B、27.3%C、 17.3%13、“脓”就是死亡的( )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B、我国的森林面积广大,木材丰富,可以任意砍伐C、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15、标准篮球场的宽是 ( )A、13米B、15米、C、17米16、被誉为"歌曲之王"的音乐家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莫扎特17、11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哪位运动员 ( )A、刘易斯B、约翰逊C、刘翔18、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画、山水画、( )A、花鸟画B、鸟虫画C、风景画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 )说的A、老子B、孔子C、庄子20、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2009届重庆八中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部分
2009届重庆八中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F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回答1—3题。
1 •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A .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居住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B .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C.①居住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D .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居住区⑤文教区2.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B .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C.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D .⑤功能区受行政影响因素最大3.④功能区的特点是()A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B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小 D .部分区域垂直方向存在明显分异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回答4—6题。
5.图中景观6.(接第4题)学者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种植从原产地到图示地区的过程属于7.关于四国间贸易的正确叙述是&对四国的综合国力对比评价,正确的是A .甲国“神七”成功发射,综合国力最强B .乙国08年10月19日当选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说明外交最有优势C .丙国目前受经济危机影响,综合国力较弱D .丁国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达9.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两地日出时间相同,气候类型相同B .从①地到③地的最近航线要经过北极上空C .②、④两地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也相同D .自转线速度③地最大,因为该地海拔最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 •黄土高原B .山东丘陵C .江南丘陵D •长江中下游平原A •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B •没有时代性C .是精神文化景观D .空间性不明显D .迁移扩散①甲国从丁国进口铁矿石 ②丁国从甲国进口煤炭 ③乙国大量出口小汽车到丙国④丙国大量从乙国进口粮食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A .传染扩散B .等级扩散C .刺激扩散F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0—11 题。
2009年全国高考重庆文科综合试题
2010年上期耒阳二中高一地理第一次素质测试试卷分值:100分时量: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0×2')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煤炭、铜矿B.雷电、沙漠C.化肥、焦炭D.森林、水电2、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8..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这属于自然灾害的哪种特征()A.周期性B.群发性C.潜在性D.突发性3、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森林资源C.水资源D.矿产资源4、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正在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灾区的部分村民因缺水准备举家迁移。
这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什么因素()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煤炭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有多种多样。
据此回答5——6题。
5、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6、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7、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认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起了重要的遏制作用8、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与下列排序对应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我国某地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
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的关系,A 、B 、C 分别代表(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10、破坏植被引起的变化,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有限性B.整体性C.地域性D.无限性 1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人类的遗传因素B.婚姻生育观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自然灾害 12、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 ③初婚年龄大 ④离婚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3、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 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 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 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 ∠b ∠c B.c ∠b ∠a C.b ∠a ∠c D.a ∠c ∠b 14、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是( )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15、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16、下图中,关于a-自然资源、b-能源、c-矿产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17、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变化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D.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地理
(%)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 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高考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与人口增长类型。 解析:读该城市人口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很 快,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增加速度快,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 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答案:D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采,降水资料如图 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 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 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 害及发生时间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36 ( 2)
水文特征成 因分析
问答题
11
较 易
同上
水文特征成 因结构;等 高线与地形; 大气环流与 降水
36 ( 3)
问答题
16
较 难
同上
地形成因分 析
信息能力 (有效信 息提取能 三角洲成因; 力和审题 沉积作用、 能力); 侵蚀作用及 知识调动 其影响因素; 运用能力; 复合知识结 逻辑推理、 构:区域地 综合分析 理特征 能力;书 面表达能 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 地理 (全国 II 卷)【word精析版】
2009年高考(全国卷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试题解析09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的难度较08年大,综合题第36题较08年稍易,39题难度相当。
三、试题解析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1.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2.以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这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6-8题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C,甲聚落气温为17°C。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CB.18°CC.21°CD.24°C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接近太阳)。
完成9-11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1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码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2)含答案和详解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故选A。
“近期研制”这一已知题干,容易误导考生,先入为主联系科技因素在其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区分度】:低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分度】:低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联系、迁移转化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型环保购物袋的原料---玉米叶的来源地,即玉米这一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区,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玉米叶片最丰富,因此成为该原料导向性工业的最佳布局地。
【区分度】:低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1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各时间段该国的自然增长率,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地理(重庆卷)
20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地理(重庆卷)练习题2019.923.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1)图中G市属于①省,铁路名称是②铁路。
(4分)(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6分答案:)【解析】: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
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答案】:(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
(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三、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4.(10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9)。
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
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分)(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答案:【解析】:该题以区域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的区域,以一定篇幅的文字描述和介绍了相关地理问题或想象,综合考察考生解读区域图,分析区域特点,解读已知材料分析位置问题并阐述观点、阐释原因的能力。
经纬网地图阅读,通过简单定位,迁移分析该地气候特点,植被状况。
2009年重庆高考预测试卷(三)文综地理部分
2009年重庆高考文科综合权威预测卷(三)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两个岛屿轮廓图(如图所示),完成1〜2题。
174°I8CT乙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岛屿成因上划分:甲岛屿为大陆岛,乙岛屿为火山岛B.甲岛屿与乙岛屿均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C.牧羊和海洋捕捞是两个岛屿均大规模发展的农业活动D . A城市位于B城市的西北方向2.关于甲岛屿和乙岛屿自然环境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岛屿东部附近海域的地层比乙岛屿东部附近海域的地层古老B .甲岛屿北部海岸线形成的地质作用与乙岛屿北部海岸线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C.两个岛屿西侧海域均有寒流流经D.两个岛屿东侧海域均有暖流流经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一一“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102°17'E, 27°53' N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后,先围绕地球椭圆轨道旋转,经过4次变轨后,卫星进入到月球轨道,再经过3次变轨后,卫星进入预定绕月轨道,完成月球探索任务。
据此完成3〜4题。
3.嫦娥一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 .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大致相等C.开罗烈日当空,阿拉斯加午夜深沉D •拉普拉塔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方向升起4.嫦娥一号”卫星在围绕地球椭圆轨道运行,无变轨运动时,从近地点向远地点的运动过程中()A •角速度和线速度均增大B •角速度和线速度均减小C.角速度增大、线速度减小 D •角速度减小、线速度增大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和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0%和28%。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A .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B •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D .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A •地区内清洁用水的需要量增加B .地区内的植物蒸腾量减少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D .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读某地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图(如图所示),完成7~8题。
地理(全国II卷)答案解析2009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44分)1、(12分)(1)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因而应布局在原料产地。
(2)B解析: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购物袋是聚乙烯塑料,丢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成的购物袋易分解,减轻了污染。
(3)D解析:在我国的松辽平原,玉米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四省中只有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
2、(8分)(1)A解析:图中数据反映出该国人口净迁入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人口净迁入国,人口增长一方面是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是自然增长。
1971~1980年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2)B解析:此图反映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有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本国,说明该国为发达国家,最有可能位于欧洲。
3、(12分)(1)B解析:H地海拔在2000~2200米,甲海拔在400~600米,因而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400~1800米,B项正确。
(2)D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H地与甲地大约相距40千米,H处的高压系统以每天200千米的速度东移,从10时到15时,该高压系统移至甲地上空(每小时约移动8.3千米)。
此时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且午后地面辐射较强,所以甲地上空气温要大于12℃,对应到地面甲地气温要高于12℃+1500 m×0.6℃=21℃,因此选择D项。
(3)C解析:第二天,甲地高压天气系统过境后,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暖,有微风。
4、(12分)(1)B解析:材料中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最靠近太阳,说明农历初一,月球和太阳同升同落,正午时分“月到中天”;初七、八,月出正午月落半夜,黄昏时“月到中天”。
旅游团在16时左右看到“月到中天”,说明应在初一至初七、八之间,故选B项。
(2)C解析:由第9题解析可得知18时40分看到“月到中天”应是黄昏时刻,日期应为农历初七、八。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卷地理(全国卷ii)及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Ι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1~3题。
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4.1951——2000年,该国21世纪教育网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6~8题。
6.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米B.1500米C. 1800米D.2100米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
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 1~3 题.1.(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2.(4 分)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3.(4 分)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如图显示某国 1951﹣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 4~5 题4.(4 分)1951﹣﹣2000 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 15.1%5.(4 分)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 .也许位于欧洲C .1990 年人口达到 900 万D .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如图中.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 6~8 题.6.(4 分)H 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 .800 米B .1500 米C .1800 米D .2100 米7.(4 分)上午 10 时,H 地气温为 12℃,甲聚落气温为 17℃.到 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 .15℃8.(4 分)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 .晴天转阴雨B .大风有浮尘C .晴暖有微风B .18℃C .21℃D .24℃D .阵风间暴雨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 9~11 题.9.(4 分)若旅行团在某日 16 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4 分)若该旅行团在某日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1.(4 分)若该旅行团在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二.解答题(共2 小题,满分96 分)12.(36 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如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60 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苏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操已拥兵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从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桨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如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但是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 30 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 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28.2第二产业47.9第三产业23.91978 年全国甲地全国甲地5130192007 年11.348.640.129.733.536.8(6)根据表 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分析ꢀ一.本卷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共44 分。
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解析
2009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洲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得知甲市的自然增长率为负,而中国的大城市中很容易想到是上海,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三低型。
符合图1中的①点特征。
参考答案:1、C 2、A图1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2完成3—5题3.N 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B.N地C.P地D.Q地5.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解析:根据图中所提供的经纬度可判定为亚欧大陆(联系到的知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由于N地气压高于P地,可推理为等压线以南为低压,等压线以北为高压。
第3题可根据画风向如右图。
第4题阴雨天气一般出现在低压控制地区。
第5题由于亚欧大陆此时出现高压(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故推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巴西高原处于雨季,尼罗河的丰水期应出现在夏季,此时小麦应在过冬时期。
参考答案:3、A 4、C 5、D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6—8题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 C.170m D.220m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 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解析:读图时请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度量值的不一致。
地理2009年高考各省试题及解析
四、例题分析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参考答案:1.D【解析】测量目标: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的理解。
难度:0.2825。
教材中有关森林与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述的,试题是以垂直分布图表现的,试题通过文图转换,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材P74,阅读:生物与土壤有机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生物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是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植物完成的。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这是因为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其次是有机质剖面分布的差异: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向下逐渐减少,森林土壤有机质集中表层,向下急剧减少。
原因是草类以地下经常死亡的根系作为土壤的有机质来源,而森林植物的根系是多年生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地表的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分解和积累。
故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正确。
本题反映出不少考生忽略教材基础知识的倾向。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回答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参考答案:2.B 3.A【解析】测量目标: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009年高考地理真题全国一、二卷及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甲市2008 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 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 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 题1. 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2.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 B. ②C. ③D. ④图2 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N地气压高于P 地. 读图2, 完成3—5 题。
3. N 地风向为w.w.w.k.s.5.u.c.o.m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4. M 、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 地B. N 地C. P 地D. Q 地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
读图3,完成6—8 题。
0.774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B. 110mC. 170MD. 220M0.775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 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0.776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 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 道路②和③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 4 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 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 25.30 10.40 3.10 5.700.777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 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0.778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 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 扩大梯田面积11 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 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6.(36 分)根据图 5 和表3 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全国高考重庆文科综合试题答案2009年全国高考重庆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测试试题第1卷(必做,共I00分)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B热量C 水源D土壤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案因为他要的薪水很低化学教案而且又是法律专业一本毕业的高材生试卷试题3. 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4.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化学教案在毫不留情地虐杀一切绿色生命的干旱、暴风和严寒里化学教案只有骆驼刺存活下来A 8日13时B 8 日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3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化学教案完成6~9题试卷试题与王昆绳书(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化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干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 气候变干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教案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试卷试题(4分)(2)每念兹事化学教案如沉疴之附其身化学教7-8题7. 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9. 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高考地理] 2009年高考文综(重庆市)地理部分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地理部分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考点:近日点和远日点,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解析:甲地位于近日点附近(1月初),图中对面的点为远日点(7月初),故从甲运行到乙期间,直射点应该是从南回归线附近某地向北运行至北回归线附近(但未到达)。
故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为逐渐增大参考答案:D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考点:近日点的季节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解析:地球位于甲地在近日点附近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
故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三峡水库按照“蓄清(长江枯水期)排浑(长江洪水期)”,此时为枯水期,即蓄清期;潘帕斯草原(南半球)处于草木旺盛时期。
参考答案:C读图2,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考点:气候类型的判定及世界气候的分布。
解析:甲地终年气温在20℃以上,说明是热带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5~9月份少雨(为旱季),10~次年4月份多雨(为雨季),说明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德干高原为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伊朗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
参考答案:B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A.棕壤B.黑土C.黄壤D.红壤考点:气候类型判定及自然带。
解析:乙地终年湿润多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的土壤为棕壤。
参考答案:A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A.咖啡、甜菜B.花生、咖啡C.甜菜、亚麻D.亚麻、花生考点:咖啡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符合分布在甲地,甜菜、花生分布在温带地区,亚麻分布在亚热带及以北地区。
200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徐 宝芳 , 贺 , 素芬 , 虹 , 艳 辉 /2 O 刘 张 多 庞 O 9年 普 通 高考 文科 综 合( 国卷 Ⅱ) 理试 题 分 析 报 告 全 地
见。 试题突出了对地理成因、 地理分布和地理规律知识的测 试, 体现了地理教学特点, 突出地理的“ 。 理” ( 试题的“ 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标体现 目
识所占分值最大, 3 分, 共 8 占地理理性知识的 5.%。同 75
时, 地理理性知识分值是地理感性知识分值的3 倍左右。可
知识约为 4 分, 5 可见 20 年地理试题人文地理知 5 占4 %, o9
收稿 日期 : 20 .80 0 9o —1
.
作 简 徐宝 1 2 )男, 族, 蒙大 学 地大学 与教 学 论 2 O 论硕 士 研 究 生 人、 芬 ( 9 l一), 导 族 筌 一。。 ( 9 4一). , 古 族, 蒙 古内范古师范理 课 地理 与教学 硕士点负 ;张 素 硕士 女 , .内蒙 者。 介: 1 8 9 一 , 满 师 芳( 女 蒙 6 课程 O8级 责 毪、 8 研究生 满 ; 内 程 1 ,
内 容 摘 要 : 20 年地理 高考试题 注重各类地理 知识的结合 以及对三 维 目标的考 查, 点考查 了中学地理 的 o9 重
主 干知 识 , 出考 查 了 区域 地 理 分 析 能 力 。 高 考 试 题 的 特 点 以及 学 生答 题 出 现 的 问 题 , 我 们 的 教 学 以一 定 的 启 突 给
分, 1 占2 %。
20 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
测试卷( 全国卷 Ⅱ) 由第 1 选择题) 卷( 和第 Ⅱ 非选择题) 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8页,第二部分(综合题)9至12页,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甲处位于近日点附近,为冬至日,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因此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B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解析】当地球在甲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潘帕斯草原处于夏季。
三峡水库在汛期6-9月“排浑”,讯末10月,开始蓄水,实现“蓄清”。
【答案】C
读图2,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解析】甲地月均温都在15°C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地区是巴西高原。
乙地月均温在0°C以上,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土壤是棕壤。
【答案】3.B 4.A 5.A
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6-7题。
6.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7.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解析】甲处景观可能路南石林。
石柱的大小高矮不同,高的叫石林,矮的叫石芽。
石芽与石林代表了不同的溶蚀阶段,岩石先是在地下被水溶蚀分割,岩缝中的土壤被冲走,就露出了石芽,石芽不断增高,就变成了石林。
【答案】6.B 7.C
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该方案中,居住区在丘陵地区,工业区地势平坦,与居住区之间有防护带隔开,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河流,但距离铁路有一定距离。
在卫生防护带中,一般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例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等。
【答案】8.D 9.A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解析】①处海拔较高;②处颗粒较大;③土壤发育好,有地下水的补给;④处邻近沙漠。
该区域河流以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向下流流量减少,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因此径流年际变化小。
【答案】10.C 11.D
第二部分(综合题)
本部分共4题,共160分。
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12分)
(3)甲区域是玉米和(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分)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8分)
(5)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8分)
【解析】(1)根据“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可以读出B地气温的特点。
(2)根据A、B两区域的位置,判断两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而分析缺水的原因。
(3)甲区域是华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是蔬菜和水果产区。
(4)结合两国的情况归纳(5)根据图中的材料,可以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8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9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4)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条件好;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39.(60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对侵略战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日本对华北资源的掠夺更为迫切。
煤、铁等资源是日本掠夺的重点。
以原煤为例,1936年,华北向日本及东北输出原煤为100万吨。
日军占领华北后,输出量猛增至400万至600万吨。
1941年,日本军方进一步规定华北每年须向日本本土输送原煤800万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
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
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
开了激烈的争夺。
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
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华北资源掠夺的主要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造成的严重后果。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4分)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2分)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资源问题的重要性有何认识?(2分)
图10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11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4)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10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5)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
(6)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
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6分)【解析】根据图10读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再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原因。
甲地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而且远离东部的消费市场。
【答案】(4)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
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
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5)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
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
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6)原因:①离冬季风源地远;
②受盆周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材料三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7)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
(10分)
(8)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三。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