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50年发展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42f4503c1ec5da50e2704a.png)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4年3月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沈 阳举行。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6年6月11日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资兴建的天津丰 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开业。 年生产纲领15万台,部分产品出口
1999年9月6日 一汽-大众汽车 有限公司奥迪A6轿车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9年12月15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首辆第三代轿车--帕萨特(PASSAT)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2000年2月22日中国第一款全新概念多功能 RV车(多功能休闲旅行车)--东南富利卡 (Freeca)在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下线,标志着我国商用旅行车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时代。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31年12月 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成山西牌1.5吨汽油载货汽车。 1936年1月 湖南机械厂制成衡岳牌25座客车一辆。 黄汉忠自制中华牌3吨载货汽车。
1939年5月买下美国斯图尔特汽车厂全部器材和设备。9月在昆明成立
中央机器厂,第五分厂生产汽车,
1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南京举行成立会, 以汤仲明命名的上海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试制出煤气汽车一辆。 1937年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湖南株洲设立总厂,在上海设立分厂组装汽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58年6月20日 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 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
6月25日 天津试制成功第一辆轿车,定名为和平牌I型轿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335c2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9.png)
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一、汽车发展史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当时德国发明家卡尔·玛伦发明了第一辆有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从那以后,汽车发展迅速,从内燃机汽车到电动汽车,汽车工业也在发展壮大。
二、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一个汽车制造大国。
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始于1956年的安河厂的南方柴油机厂,目的是生产卡车、拖拉机和轿车。
1960年,中国第一个汽车工厂于中国南方柴油机厂投产,该工厂主要生产汽油汽车,也就是今天民用汽车。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更多的汽车工厂,包括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海马汽车等等。
三、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三个阶段:(1)九十年代的投资式发展。
九十年代的投资式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头开始发展的基础,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自主化发展,吸收了国外的技术,大量投入建设汽车工厂,生产出大量汽车。
(2)二十一世纪的技术转型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技术转型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头开始发展的基础,即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实施技术改革和转型,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等新能源技术,使国产汽车在技术上不断进步。
(3)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战略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加快战略发展步伐,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建立新汽车产业生态。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大国。
四、结论中国国产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大国,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以蓬勃的发展步伐迈向新的里程碑。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86f2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为主,开始了汽车制造的尝试。
1956年,中国生产了第一辆名为“解放牌”(Jiefang)的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资源限制,产量较低。
2. 自主研发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技术。
198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朝着自主研发方向迈进。
3. 合资合作时期(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在中国投资建厂,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 自主品牌崛起(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中国开始重点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国内企业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开始在自主品牌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5.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上。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市场。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合资合作、自主品牌崛起,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715b746b307e87101f69632.png)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经过半个过世纪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大的汽车工业体系。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未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初创阶段的特征是:首先建成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
1.汽车工业的筹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开始了建立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划工作。
1949年10月,在中国重工业部内设置了汽车工业筹备组。
1950年1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商定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汽车厂。
2.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孟家屯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开始了我国汽车工业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建设。
1956年7月15日,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从总装配线上驶出,这表明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为中国汽车工业竖起了里程碑,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汽车梦。
一汽第一阶段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型号是CA10型。
A是第一的意思,C既有长春的意思,也有中国的意思。
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车民名为“解放牌”。
这是一汽人的骄傲,也是一汽人特有的殊荣。
因为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为一种产品命名。
,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1957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设计轿车。
1958年一汽开始试制小轿车。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终于在一汽人后中完成了,从而揭开了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历史篇章。
我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当时并不叫“红旗”,而是“东风”,是“红旗”的前身,定牌为“CA71”。
之所以取名“东风”,是因为毛主席当时对国际形势有个著名的论断:东风压倒西风。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7fdd49383c4bb4cf7ecd1f6.png)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50628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5.png)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b00ba0c6c85ec3a87c2c537.png)
汽车工业50年发展与回顾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称一汽)在长春动工兴建,开中国汽车工业之先河。
2003年7月15日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建设50周年,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顺遂与曲折并存,急起和徘徊同在,汽车工业在不断学习、创新中前进、成长。
一、汽车产品发展我国的汽车产品发展大体可分两个大阶段。
(一)前30年(1953~1982年)这30年是汽车产品以载货汽车且以中型(载质量4~5t)载货汽车为主的年代。
(二)后20年(1983~2002年)以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为契机,提出汽车产品结构改革方针,包括:实施老产品换型;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历史;加大客车、农用车、专用车、柴油车的生产比例;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结束单一品种生产的历史。
1 1983~1992年1983~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万辆增长到100万辆(106.2万辆),汽车老产品实现全面换型,引进了一大批商用车新产品,增加了微型客货车品种,轿车工业已经起步,明显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为以后汽车产品结构的更大改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一时期开发引进的产品已步入系列化、多品种的轨道。
3)发展微型商用车1980年,国内开始试制日本产品技术的微型商用车,先从微型载货车入手,后逐步扩大到微型厢式载货车,再到厢式客车,经引进技术及建设,陆续投产的品牌有:①吉林牌:吉林汽车工业总公司采用日本铃木技术,1983年投产。
②五菱牌:柳州微型汽车厂(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柳微、五菱)采用日本三菱技术,1984年投产。
③松花江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哈飞)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4年投产。
④长安牌:长安机器制造厂(今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长安)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⑤昌河牌:昌河飞机制造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昌河)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3262dce49649b6648d747c4.png)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
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
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
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
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
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70ba61ac5da50e2524d7f67.png)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
中国汽车发展史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 “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f71f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2.png)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汽车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国内人民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自主汽车产业。
以下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此阶段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起步阶段。
政府首先建立了一些汽车组装厂,利用进口零部件进行汽车组装。
其中,第一辆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轿车“红旗”在1958年诞生,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此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从国家控制转向市场经济。
198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汽车工业振兴计划》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一些国际汽车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合作伙伴合资生产汽车。
这些合资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及时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
第三阶段(1994年-200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自主设计和制造汽车。
1999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进口车。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汽车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此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领先地位的阶段。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汽车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同时,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比如,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长城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通过减税、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外国汽车企业来华投资,并推动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5161ff1998fcc22bcd10d4a.png)
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
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两
献礼。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
高级轿车。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 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 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 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 一辆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 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 斌、齐抗负责。
2000GSi(时代超人)轿车举行新车上市仪式。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
合资合同。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
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资50%
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998年9月27日,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所
属9个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9个汽车零部件合
资厂组成的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宣告成
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
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
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
基典礼。
198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一汽车制
中国一汽发展史
![中国一汽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2d1d4ac5da50e2524d7fca.png)
汽车品牌发展史--一汽奥迪发展史在介绍一汽奥迪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他的背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
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
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
第一汽车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5家,其中包括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
在东北、华北和胶东、西南、华东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国内汽车行业具有产品开发和工艺材料开发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
固定资产总额1100亿元,员工12.6万人。
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车600余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遵循“第一汽车、第一伙伴”核心价值观和“用户第一”的经营理念,努力追求“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的产业梦想。
一汽人正在为建设“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新一汽而努力奋斗。
一汽奥迪的渊源可以追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一汽就引进了奥迪100型轿车,奥迪100是一汽从德国大众引进生产的车型(当时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还未建立),后来一汽自行生产的ca7220红旗牌轿车就采用了已国产化的奥迪100的车身和底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集团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整个项目总投资为一百一十一点三亿元人民币,其中捷达项目为八十九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为三十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大众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奥迪占百分之十。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74e2a7f121dd36a32d826d.png)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创建民族汽车工业的夙愿始终 未能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变 成了现实。
中国汽车工业史
四、中国汽车工业史—峥嵘50载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 ,第一 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标志着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 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 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 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3+6”:一汽、东风、上海三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 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6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创新 (1997年~)
2005年9月61届法兰克福车展展台 2005年9月61届法兰克福车展展台
吉利 “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这份辉 煌凝聚在2005年9月法兰克福上空的五星红旗上,也凝聚在 2006年1月底特律授予李书福的奖牌上;凝聚在国内外45万 吉利车主的笑容里,也凝聚在吉利集团爆发式的持续扩张中。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1956年7月15日一汽庆功大会
1956年7月13日,崭新的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4日,装配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批国产汽车在欢 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 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 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中国汽车工业史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 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 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 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 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三大”是指一汽、东风、上 汽三大轿车基地;“三小”是指北京吉普、天汽、广州三个 小型轿车基地)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 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 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c9c3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f.png)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汽车,而国内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的能力较为有限。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开始大力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十年内,汽车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主要依赖进口。
1953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开始尝试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
1956年,一汽成功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解放牌”CA10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技术储备和试验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制定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吸引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合作,并引进技术和设备。
1978年,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昆山丰田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汽车。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九五”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发展的目标。
1999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在国内外合资企业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以规模化批量生产为基础的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2000年代至今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政府继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
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同时,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布局。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中心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既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离不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外部技术的引进。
中国轿车五十年回顾与思考
![中国轿车五十年回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d45972f4b35eefdc8d3339b.png)
7 1
型轿车
7
从而 拉 开
汽 参照 美
在 长 春 和 上 海 两 地 研 制 轿 车 的 同时
进行此项工 作
。
,
北京也在
合作设
了新 中 国轿 车 工 业 国克莱斯 勒
CA 72
19 5 5
。
同年
月
,
一
,
19 5 8
年春
“
,
北 京第
”
一
汽 车 附件 厂 与
,
年型 C 69 轿车
这辆新 中国的
,
一
研制出红旗牌
民族 感
最典
汽 还 曾参 照 美 国 别 克 轿 车 试 制 国 产 高 级 轿 车
,
到
年
型 的是 前 部 过 于 写 实 的有 机 玻 璃 的红 旗 标 志 和 宫
。
年
9
月试 制 出
辆
,
定 名 为北京牌
,
。
19 6 0
北 汽 又 根 据 前 苏联 伏 尔 加 轿 车 的 图 纸
19 5 9
小批量 试 制
决 策 层非 常关 注 中国轿 车工业 的发展 ,毛泽 东 、周 恩来等 领 导人先 后试 乘 了东风 牌和 凤凰 牌 小轿车 , 十 分 高兴地 称赞 : 坐 上 自己制造 的汽车 了 ” 之 后 , “ ; 红 旗牌 高级 轿车 被列 为 国家礼 宾用 车 ,并用 作 国家 领 导 人 乘 坐 的庆 典 检 阅车 。凤 凰 牌 小 轿 车 参 加 了
维普资讯
蕊
”
汽车 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一)(1953-2003)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一)(1953-2003)](https://img.taocdn.com/s3/m/4a30e57f0029bd64793e2cba.png)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回顾(—)(1953—2003)李永钧(上海汽车报)上海汽车2003(5)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创业五十周年。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现代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和座标。
1创建阶段(1953—1965年)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帐幕。
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
这是由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
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他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
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
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
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
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一家厂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
中国轿车50年
![中国轿车5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0cbb70ab52acfc789ebc913.png)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李永钧中国轿车50年2008年,对于中国轿车工业来说,是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一年,50年前的1958年,中国汽车人开始了制造轿车的艰难创业,作为共和国汽车“长子”的一汽试制出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轿车。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政府扶持到市场引导,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中国轿车在技术、人才、营销、规模、市场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合资道路,在带来中国轿车工业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后合资时代”尴尬且急迫的重要课题。
现在,让我们随着历史镜头的回放,穿越那幽深的时光隧道,去寻觅中国轿车工业50年发展壮大的轨迹和真谛……(1958年-1983年)1958年5月5日,作为共和国汽车“长子”、位于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称“一汽”),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71型轿车,从而拉开了新中国轿车工业的帷幕。
同年8月,一汽参照美国克莱斯勒1955年型C69轿车,研制出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这辆新中国的一代名车,直列8缸发动机、120马力、最大时速160公里,车身很大也很重,外型追求“民族感”,最典型的是前部过于写实的有机玻璃的红旗标志和宫灯式尾灯。
1959年,一汽开始新一轮红旗CA72型轿车的设计,并小批量试制出43辆。
红旗轿车在当时不是商品,没有买卖,而是国家每年下计划,由一汽生产调拨,使用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来延伸到全国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官员。
从1958年到1981年,前后23年,红旗轿车一共只生产了5多辆。
与此同时,上海汽车装配厂也开始设计试制中高级轿车,并于1958年9月和1959年1月各试制出了一辆以凤凰为标志的样车,后又于1959年9月30日试制出了新的凤凰牌轿车,前后共生产了18辆;1964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
在长春和上海两地研制轿车的同时,北京也在进行此项工作。
1958年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同年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下称“北汽”)与清华大学以德国大众“甲壳虫”为参照,合作设计、生产轿车,并于当年6月20日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命名为井岗山牌,共生产了30辆。
中国轿车50年
![中国轿车50年](https://img.taocdn.com/s3/m/3eb73727e2bd960590c67760.png)
1 5 年 2 , 汽 开 始 新 一 轮 红 旗 CA7 型 轿 ! 99 月 一 2
世 凯 从 香 港 地 区 搞 来 了 一 辆 “ 驰 ”送 给 慈 禧 太 后 。中 计 , , 旗 奔 国 0 3 红 国 人 自 己 开 始 制 造 轿 车 , 是 在 1 5 年 的 5 5日:中 国 并 不 是 商 品 , 是 由 国 家 每 年 下 达 计 划 、由 一 汽 圭 则 98 月 而
了 1 0  ̄j 旗 轿 车 。 此 同 时 , 海 汽 车 装 配 厂 在 制 成 汽 车 厂 商 广 泛 接 触 时 遭 拒 绝 。1 8 年 , 协 调 中 国 汽 50I 红 与 上 92 为 吉 普 车 和 三 轮 汽 车 后 , 决 定 设 计 试 制 中 高 级 轿 车 , 车 工 业 发 展 , 作 为 产 业 部 门 一 次 体 制 改 革 尝 试 , 国 也 并 并 经
月 , 试 制 出一辆 “ 凰 牌 ”样 车 。后来 , 向国庆 1 N 各 凤 为 0]
年 献礼 , 15 年 款 型 的奔 驰 2 0 型轿 车为样 车 , 9 9 以 96 2S 15 年 93 0 ) 3 日试 制 出 了 新 的 “ 凰 牌 ”轿 车 , 生 产 1 ̄j 凤 共 8 I 。 16 年 开 始 小 批 量 生 产 , 称 ‘ 海 牌 ”S 6 型 轿 车 。 94 改 上 H7 0 就 在 长 春 和 上 海 两地 研 制 轿 车 的 时候 , 京也 开 北 始 轿 车 生 产 。1 5 年 舂 ,由北 京 第 一 汽 车 附 件 厂 与 清 华 98 大 学 , 德 国大 众 “ 以 甲壳 虫 ”为 参 照 , 作 设 计 、生 产 轿 合 车 ; 月2 6 0日试 制 出 第 一 辆 样 车 , “ 冈 山 牌 ”, 生 名 井 共 产 了 3 N ; 月 ,北 汽 参 照 美 国 别 克 轿 车 试 制 国 产 高 级 o 7 轿 车 , 15 ,: 试 制 出 6 , “ L . 到 9 9 F月  ̄9 辆 名 - ̄I t N”。 9 0 , 16年 北 汽 根 据 前 苏 联 伏 尔 加 轿 车 图 纸 ,小 批 量 试 制 了 1 6 0
中国汽车50年—5年胆颤心惊的期待
![中国汽车50年—5年胆颤心惊的期待](https://img.taocdn.com/s3/m/dc662f0ba6c30c2259019e83.png)
中 国 汽 车
5 年 0
颤心惊的期待
● 陈 丞
中国经过长达 1 5年马拉松式 的^ 汽车生产厂家几乎没有完整的研究开发 仅 占总销售量的 2 % 0
到 19 年增至 9 9
世谈判 宣告胜利 完成。经过 中国谈判 队伍 。另外 .一些 高挡坎 的关键零部 3 %。中国城 镇人 口近 4 . 7 0 万 3 亿 约 50
得很大的进展 现在仅仅 5 年时间 . 我 产量 占汽车总产量 的比重仅 为3 % . 0 而 大 企 业 早 已 垂 涎 欲 滴
们能期待汽车工业产生奇迹 吗7 世界水平选 7 %.从汽车质量来看 .国 0 价格 居高不 下 厂家利润惊人 虽
产汽车的平均故障里程 为8 0 0 公里 , 最 然从 国 内市 场来看 我 国轿车的价格 弱者 的无奈 高水平 为 ] 0 5 0公里 同比之 下 世界 普遍 低于 同类进 口车型 .其实并不具
具体从技术 市 场、 价格等方面分析 存 国汽车生产 厂家数量极 多 ,产量非 常 几 年 内大 幅下降 .进 口汽车的价格也
在 以下 问题 :
生产能力 落后。从技术 开发能 力
来看 我国轿 车工业 的开发 能力相对 距 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居 民收^水平 场价格相比较 高 出] 3 :国产化零 /强 滞后 目前 , 只有一汽集 团具有 独立的 的不 断提高 消费观念 的改变 私人购 部件价格平均高出 1 5 / ;占国产轿车销 自主开发轿车 的能力 上汽和天汽等还 买汽 车 的数 量将进人一个 飞速增长 时 量 4 % 的桑塔纳轿车的国内价 格比国 0
一
种有效 的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是世贸
放宽 和调整与汽车 有关的投资管 理措 国的倾销行 为与反倾销措施将会对裁国 组织 规则 中所允许的 。 关税及贸易总协 施 ,四是逐步放宽 与汽车相关 的服务 汽车业的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卡车 定 1 9)第六条及 世贸组织 反倾销守 4)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工业50年发展与回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刘雨亭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称一汽)在长春动工兴建,开中国汽车工业之先河。
2003年7月15日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建设50周年,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顺遂与曲折并存,急起和徘徊同在,汽车工业在不断学习、创新中前进、成长。
一、汽车产品发展我国的汽车产品发展大体可分两个大阶段。
(一)前30年(1953~1982年)这30年是汽车产品以载货汽车且以中型(载质量4~5t)载货汽车为主的年代。
1 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个汽车产品4t解放牌载货汽车是1956年一汽建成投产的车型,一汽当时具有3万辆生产能力,投产后陆续派生出:2.5t三轴越野汽车;3.5t自卸车底盘;8t半挂牵引车底盘;一般载货车底盘,用于改装车长8.5m左右中型客车、消防车及加油车等专用汽车;三轴越野车底盘,用于军用改装车。
2 1957~1966年发展的汽车产品2.1 载货汽车1)2.5t跃进牌载货车。
南京汽车制造厂(今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南汽)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的车型,以后也派生出1.5t越野车。
2)1t上海牌三轮载货汽车。
上海汽车制造厂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的产品。
3)8t黄河牌载货车。
济南汽车制造厂(今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济汽、中国重汽)1963年批量生产的车型。
4)4t交通牌载货车。
1960年上海货车修理厂开始小批量生产。
该车在上海市自产自用,故没有在国内其他地方扩散开。
2.2 轿车1)红旗牌高级轿车。
一汽1959年开发生产的高级轿车,1964年被指定为国家礼宾用车。
1999年50周年国庆时成为阅兵车。
2)上海牌2.2L中级轿车。
上海汽车制造厂1964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的车型。
2.3 北京牌吉普车北京汽车制造厂(以下称北汽)1966年开始投产,是主要用于载客的越野型汽车,以后发展到军民共用。
1966年全国生产汽车55861辆,其中轿车302辆,北京吉普532辆,载货汽车(含越野载货车)及底盘55027辆。
一汽共生产解放牌汽车(含底盘)46523辆,为全国汽车总产量的83.28%。
3 1966~1982年发展的汽车产品3.1 建设三线以生产军用越野汽车为主1)二汽的产品。
东风牌2.5t越野车,1975年投产;东风牌5t载货车,1978年投产。
以上2个车型是系列产品,后来5t载货车成为二汽乃至全国的一个主导车型。
东风牌3.5t越野车,1981年批准定型。
2)红岩牌6t越野汽车。
四川汽车制造厂(今重庆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川汽、重庆重汽)1971年投产的车型。
3)延安牌5t越野车。
陕西汽车制造厂(今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陕汽)1978年投产的车型。
3.2 重型汽车产品1)交通牌15t自卸车。
上海货车修理厂(今属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也有同系列载货汽车。
2)长征牌12t载货汽车。
河北长征汽车制造厂1972年投产的产品,原型为捷克产太脱拉(TATRA)138型。
3.3 矿用自卸车产品1)上海32t矿用自卸车。
上海货车制造厂1971年投产。
2)北京20t矿用自卸车。
北京重型汽车厂1976年投产。
3)辽宁60t矿用自卸车。
本溪重型机械厂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接受一汽从1971年开始研制的60t矿用自卸车设计图纸及试验资料,以后该厂将载质量提高到68t。
3.4 地方汽车工业的汽车产品1)北京牌2t载货汽车(北京130)。
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今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二汽、北轻汽)1973年批量投产。
2)红卫牌、钱塘江牌3.5t载货汽车。
是二汽早期开发的产品,后广州汽车和杭州汽车制造厂在1970年前后生产一段时间。
3)天津牌10座轻客。
1970年天津客车厂开始试生产,该车发动机和一些底盘总成与“北京吉普”通用。
4)改装客车和专用车。
随着跃进、黄河、北京130、东风载货汽车的投产,发展了以这些底盘为基础的客车和专用汽车,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了客车专用底盘。
1982年我国共生产汽车19.6万辆,其中轿车5101辆,客车4.0万辆,载货汽车15.1万辆,分别为汽车总产量的2.6%、20.4%和77%;载货汽车中的轻、中、重型产品的比例分别为22%、73%、5%;柴油车的比例大体为10%。
1982年汽车工业总产值82.1亿元,销售收入87.4亿元,销售税金4.4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
固定资产原值87.7亿元、净值41.1亿元。
(二)后20年(1983~2002年)以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为契机,提出汽车产品结构改革方针,包括:实施老产品换型;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历史;加大客车、农用车、专用车、柴油车的生产比例;发展系列化多品种生产,结束单一品种生产的历史。
1 1983~1992年1983~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万辆增长到100万辆(106.2万辆),汽车老产品实现全面换型,引进了一大批商用车新产品,增加了微型客货车品种,轿车工业已经起步,明显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为以后汽车产品结构的更大改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一时期开发引进的产品已步入系列化、多品种的轨道。
1.1 老产品换型老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解放”、“跃进”、“黄河”和“北京130”,1987年5t新“解放”投产,1986年3t和2t新“跃进”投产,1988年10t新“黄河”投产,北京130转产五十铃N系列轻型车。
1.2 改变“缺重少轻”,加大重、轻型车开发投产力度1)重型车斯太尔91系列(16~40t):1984年由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引进,济汽、川汽和陕汽3厂同时生产,主要车型是总质量32t三轴车和总重19t两轴车,1989年投产。
东风牌8平柴:东风汽车公司利用引进技术开发的8t平头柴油车系列车型,1991年投产。
红岩牌总重30t三轴和总重19t两轴重型载货车系列:川汽转向民品生产开发的车型,1985年开始陆续投产。
延安牌13.5t载货车:陕汽转向民品生产开发的系列车型中的主导产品,1985年开始陆续投产。
北方-奔驰牌ND系列(8t~20t)重型车:1988年内蒙古一机厂引进德国奔驰技术,当年接受培训装车,后与奔驰公司合作生产。
铁马牌15t重型车:1988年西南车辆制造厂投产。
太脱拉牌T815系列17t重型车:1990年河北长征汽车厂引进技术转产。
解放牌、东风牌8t三轴车:是一汽和东风在原5t车基础上加一浮动承载桥形成的,1989年投产。
解放牌9t三轴长头车、平头车:是解放牌5t两轴车的系列车型,分别于1990年、1992年投产。
另外,解放牌8t两轴长头车于1990年投产。
2)轻型车依维柯S系列商用车:1985年南汽引进,S系列产品包括总质量3~4.9t5个吨位级客车及货车,1992年批量投产。
解放1t和2t轻型货车和客车:一汽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的轻型商用车,1991年投入试生产。
东风3t轻型货车:东风汽车公司开发的以农用为主的柴油车,1990年在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试生产。
3)发展微型商用车1980年,国内开始试制日本产品技术的微型商用车,先从微型载货车入手,后逐步扩大到微型厢式载货车,再到厢式客车,经引进技术及建设,陆续投产的品牌有:①吉林牌:吉林汽车工业总公司采用日本铃木技术,1983年投产。
②五菱牌:柳州微型汽车厂(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柳微、五菱)采用日本三菱技术,1984年投产。
③松花江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哈飞)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4年投产。
④长安牌:长安机器制造厂(今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长安)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⑤昌河牌:昌河飞机制造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昌河)引进日本铃木技术,1985年投产。
⑥天津大发(后为华利)牌:天津市汽车制车制造厂(今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技术,1985年投产。
当时生产的微型商用车还有安徽淮海机械厂的飞虎牌,沈阳微型汽车厂的沈微牌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新产品投放市场,引导了市场需求,改变了汽车产品结构。
1982年载货汽车产量中重、中、轻(含微型车的)比例为5%、73%、22%,1992年为6.3%、50.7%、43.0%。
明显提高了轻型载货汽车比例,减低了中型载货汽车比例。
1.3 发展轿车产品1983~1992年,我国先后投产9种轿车新产品,并建设生产基地,同时还改进了红旗牌和上海牌轿车。
上海桑塔纳1.8L中级轿车:1983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开始组装德国大众公司桑塔纳轿车,1985年合资建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桑塔纳轿车及其配套发动机,成为国内轿车市场的主导产品。
北京切诺基2.46L吉普车:1984年中美合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业,生产美国汽车公司XJ系列切诺基吉普车,1985年投产。
广州标致1.97L中级轿车:1985年中法合资组建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生产法国标致505系列轿车,1986年投产。
天津夏利0.993L微型轿车:1986年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公司CHARADE微型轿车产品和制造技术,当年开始进口散件装车。
一汽奥迪100中级轿车:1988年一汽引进德国大众公司奥迪100中级轿车技术,1989年开始装车。
捷达1.6L普及型轿车:1991年中德合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德国大众公司捷达轿车,1992年开始装车。
神龙富康1.4L普及型轿车:1992年中法合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法国雪铁龙公司ZX系列轿车,当年在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试装车。
重庆长安铃木奥拓0.796L微型轿车:1988年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引进日本铃木公司奥拓轿车技术,1990年开始装车。
贵州云雀0.658L微型轿车:1992年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引进日本富士重工斯巴鲁REXKFI 轿车,当年开始试装车。
上述轿车新产品丰富了当时我国的轿车市场,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1992年我国生产轿车16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例由1982年的2.5%提高到15.3%。
1.4 客车产品1)大中型客车新产品这一时期大型柴油长途客车、卧铺客车、二级踏步城市客车产品发展较为突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品有以下几种。
沈飞客车:1980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引进日本富士重工中型旅游客车技术。
北方尼奥普兰高档大客车:1986年北方车辆制造厂引进德国G奥维特尔公司尼奥普兰高档大客车技术,当年开始装车。
无锡萨诺斯旅游客车:1988年无锡汽车制造厂引进南斯拉夫萨诺斯旅游客车技术,进口散件组装。
厦门金龙高档大客车:1989年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德国曼底盘高档大客车。
2)轻型客车新产品天津新三峰:1986年天津客车厂引进英国国际汽车设计公司车身设计,改造老三峰客车,1991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