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央一号文件网络舆情数据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SCP 范式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基于SCP 范式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基于SCP 范式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研究报告——以P2P 网贷行业为例P2P 网络这一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自2007 年进入中国并快速发展。

作为信息中介,撮合借贷双方完成交易,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受到各界的关注。

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和P2P 网贷平台自身管理不当,导致问题P2P 网贷平台层出不穷,诈骗、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P2P 网贷行业的整体形象。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其打破地域限制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个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在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同时,应当鼓励创新,造福社会。

因此,深入分析P2P 网贷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简评P2P 网贷从产生之日起,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

研究者从P2P 网贷的起源、特点、平台运营模式、监管、借款人行为和投资人行为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研究体系。

冯慧泽[1]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借贷模式,P2P 网贷的特点是:平台交易的对象比较广泛,主要是大学生、工薪阶层、小微企业等,平台主要帮助他们实现临时的资金周转或者创业。

在经营模式上,目前P2P 网贷平台的经营模式有三种,纯线上、纯线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

整体来说,P2P 网贷平台由于运营成本高、坏账率高等原因处于亏损或略微盈利的状态,需要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商业模式来扩大平台盈利空间[2]。

在实证上,一些学者基于借款人或者投资人的行为视角,探索影响借款人或者投资人的行为因素。

尉丽婷[3]基于拍拍贷平台的数据对借款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发现借款人的信用、年借款利率、平台之外的认证数量等对借款能力的正向影响最大。

Emekter et al.[4]认为出借人不具备信息识别能力,发现Lending Club 网贷平台上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虽然投资低信用等级的借款人能够获得高利率,但是考虑到低信用等级的高违约率,实际的出借人收益率反而比较低。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下列选项中,党政机关公文成文日期写法正确的是()。

A.2016.5.30B.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C.2016年5月30日D.二零一六年五月三十日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指定的医院进行。

A.县级人民医院B.地市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3.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 )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A.任何B.其职责范围内的C.重大D.经济纠纷4.使用传唤证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在传唤证上填写的到案时间是指()。

A.公安机关传唤违法嫌疑人之时B.公安机关指定违法嫌疑人到达询问地点之时C.违法嫌疑人实际到达询问地点之时D.公安机关开始询问违法嫌疑人之时5.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原因和处所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

A.被传唤人B.被传唤人家属C.被传唤人的单位D.被传唤人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6.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A.亲友、邻里、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的B.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的C.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纠纷的D.行为人的侵害行为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7.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网页被404的情况,以搜索引擎为工具,以下不能使用的技巧是()。

A.检查网络是否存在问题B.快照(如百度快照)C.检索相关网民前期搜集积累的“证据”。

如可在《知乎》相关问答、Github 找到热门舆情的关键节点内容D.换个搜索引擎8.公安派出所所长郑某擅自将他人交纳的取保候审保证金20万元出借给朋友甲旅游,借出2个月后郑某将钱如数归还。

出借过程中,郑某未谋取个人利益。

郑某出借保证金的事被媒体曝光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郑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公款罪B.滥用职权罪C.玩忽职守罪D.挪用资金罪9.钱某为牟利,制作了200多张淫秽影碟出售,还组织其4个好友免费观看30余次。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对多次作案、结伙作案、流窜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

A.7日B.30日C.1个月D.2个月2.在全部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产值当中,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产值贡献达到或超过全部产值的一半左右,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已经占到将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这段话表明在发达国家()。

A.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提供服务B.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C.服务业有可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D.工农业产值均在下降3.以下不是法的基本特征的有:A.法具有国家意志性B.法具有国家强制性C.法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D.法是一种对被统治阶级适用的规范4.张某打着介绍婚姻的幌子,不顾妇女甲的反对,强行将其出卖给男子乙。

对张某应当以()追究刑事责任。

A.拐卖妇女罪B.非法拘禁罪C.诈骗罪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5.数字鸿沟指的是由于信息和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都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的,由此造成了不同个体、群体或者国家在思想意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数字鸿沟的是?()A.放假回家的小宋和同学用手机聊天,满口网络新词,一旁的奶奶一句也听不懂B.小赵整天痴迷于网络游戏,父母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均没有效果,为此小赵和父母发生了多次争执C.东部某镇种植的水果尚未成熟就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被订购一空,而西部某乡质优价廉的水果由于无人知晓,只能烂在树上D.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积累,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他们进一步实行技术封锁,使得某些国家在大数据分享方面一筹莫展6.为什么火焰常常会是黄颜色的?这是因为火焰在燃烧时会附带空气中的很多烟尘颗粒,它们会导致火焰不能充分燃烧。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

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重课题。

一、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呈现的积极转变近几年来,随同着乡村变革的深化推进,乡村工作的确呈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转变。

首要表现在:1、农民担负大幅度减轻,农民耕田积极性获得高涨。

近年来,随着县政府对“三农”的不时投入和注重,农民担负逐年减轻。

据查询,2002年我镇地盘疏弃面积曾一度到达1906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个中一个最主要的缘由就是农民担负较重,耕田比拟效益较低,招致农民耕田积极性不高。

当前随着农民担负的逐渐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酿成耕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获得分明改善。

随着中心一号文件的延续出台,广大农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实惠。

不只农业税获得作废,并且还发放了粮种补助和种粮等补助资金。

还,作废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类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鼓掌称快。

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助、鼓舞”农民耕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触到极大暖和。

目前乡村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本能机能呈现可喜转变。

针对乡村变革后的新情势,本镇不等不靠,勇敢创新,在县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

特殊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建筑调和乡村。

二、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看到积极转变的还,我们也从调研中调查到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1、乡镇财务进出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仍然存在。

随着上级转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机构变革后减支效应的展现,当前乡镇财务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2017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盘点

2017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盘点

2017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盘点2017年03月13日11:00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分享到:∙∙∙∙∙早春时节,“两会时间”再度开启。

《网络舆情》杂志对相关专题进行评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部长通道”等成为舆论关注的热题。

政府工作报告催生多个热词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催生“热词”在互联网舆论场中传播,今年也不例外。

“万众创新”“新官不理旧账”“节用裕民”“僵尸企业”等,在舆论场被援引次数较多。

从舆情热度指数来看,GDP增长目标、改善民生、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舆论焦点。

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网的微博、微信,在第一时间总结了全国两会的十二大新词,包括“蓝天保卫战”“居住属性”“数字家庭”“数字经济”“全域旅游”“河长制”“海绵城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清单管理制度”“国家公园体制”“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

从传播数据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天保卫战”“居住属性”等新词最热,受到各群体关注,成为新晋网红。

另外,“蓝天保卫战”最受20岁以下群体关注,“居住属性”更受女性群体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文本首次印上二维码,“扫一扫”纵览执政数据,网民热赞传播创新彰显治理创新。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过程也是舆论焦点所在。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报告收集整理了1270条反馈意见,还广泛开展了网上调查,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新京报》评论,李克强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实”“精”“活”等七点要求。

年收入12万元以下不交个税?3月7日,有两位官员谈到个税,引发热议。

一位是财政部部长肖捷,在记者会上提到几点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

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至于大家关心的提高免征额,肖捷说,将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

收入调查报告4篇

收入调查报告4篇

收入调查报告4篇本文是关于收入调查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党中央国务院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民意调查报告”,对民众对官方在宏观调控、改革创新、保障民生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满意度进行评估。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XX年12月起在天津、福建、河南、甘肃等涵盖“东中西部”的四省市开展了本次民意调查。

通过重点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国家统计局共调查了4200个企业样本和4800个居民样本。

报告显示,对于中国高层近一年来出台的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大决策,65.6%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不满意的为0.4%;对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57.6%的民众表示满意,2.4%的民众表示不满。

在就业、收入领域,民众的不满意度相对较高。

报告显示,对于当前的就业状况,26.2%的居民表示满意、50.3%的居民表示基本满意,15.3%的居民表示不满意;对于自身收入情况,25.2%的居民表示满意,49.0%的民众基本满意,25.1%的居民不满意。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落实情况,92.2%的居民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4%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在群众安全感方面,7.2%的城镇居民表示不满意,这一比例在农村为5.3%。

城乡居民对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所在地空气质量评价的积极度也相对较低。

数据显示,18.7%的民众认为空气质量有改善,53.2%的民众认为空气质量有一定改善,22.8%的居民认为空气质量没有改善或恶化。

对于未来消费情况,21.7%的居民表示很有信心,55.8%的民众表示有一定信心,15.4%的居民表示没有信心。

在企业方面,88.4%的受访企业对官方鼓励电子商务政策落实情况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1.5%的企业不满意,10.2%的企业表示不清楚;92%的企业对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1.6%的企业表示不满意,6.3%的企业表示不清楚。

毕业设计(舆情管控)

毕业设计(舆情管控)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乌坎事件为例院(系):应急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公共安全管理年级班级: 2011级一班学生姓名:罗衍铖指导教师:金英淑2015年6月4日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乌坎事件为例院系:应急管理学院专业:公共安全管理学生姓名:罗衍铖学号: 311119020116指导教师:金英淑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为了使政府能够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本论文对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析了政府在处置乌坎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在汶川地震中正确处置网络舆情的方式,并对公众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分析、对比两个案例,以及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政府主要在网络舆情萌芽阶段及网络舆情扩散阶段存在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不当的问题,即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府封锁信息、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到位以及政府缺乏专门处置网络舆情的机构。

同时,总结出了提高政府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即及时公开信息、严格监管网络舆情、扩展与公众进行沟通的途径、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处置机构以及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法律法规。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问题;对策At present,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are prominent, the group incidents are frequent,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the group events serious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make the government can correctly handl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mass incident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government in the disposal of the public incid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government existing in the disposal of the Wukan incid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governmen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the proper disposal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attitude of the public public opinion on the net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ng the two cas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found government mainly diffusion stage of the embryonic stag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presence of group ev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mproper disposal of problem, namely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not timely, government block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lack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and the government lack of specialized disposal mechanis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t the same time, summed up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mass event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countermeasures, namely public inform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strict supervis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xpansion the public to communicate the way, build specialize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laws of regulation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Keywords: Group ev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1.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国外研究现状 (3)1.3.2国内研究现状 (4)1.4研究方法与内容 (5)1.4.1研究方法 (5)1.4.2研究内容 (5)2.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概述 (7)2.1群体性事件概念 (7)2.2网络舆情概念 (7)2.3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7)2.3.1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即时性 (7)2.3.2网络媒体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8)2.3.3网民主体的多元性 (8)2.3.4网络舆情主体的隐匿性 (8)2.3.5网络舆情载体的多样性 (8)2.3.6网络舆情传播的爆炸性 (9)2.3.7群体性事件主题的关联性 (9)2.4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 (9)3.政府在处置乌坎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10)3.1乌坎事件概述 (10)3.2乌坎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行动主体及传播途径 (11)3.2.1乌坎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 (11)3.2.2乌坎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行动主体 (12)3.2.3乌坎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 (13)3.3乌坎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变 (14)3.3.1网络舆情萌芽阶段 (14)3.3.2网络舆情扩散阶段 (14)3.3.3网络舆情暂时性衰减阶段 (15)3.3.4网络舆情急速扩散阶段 (15)3.3.5网络舆情衰减阶段 (16)3.3.6网络舆情平息阶段 (16)3.4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 (17)3.4.1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 (18)3.4.2政府封锁信息 (18)3.4.3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匮乏 (18)3.4.4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到位 (19)3.4.5政府缺乏专门引导网络舆情的机构 (19)3.4.6政府在事后的处置不到位 (20)4.政府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以及调查问卷分析 (21)4.1政府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 (21)4.1.1选择该案例的理由 (21)4.1.2政府在汶川地震中处置网络舆情的方式 (21)4.2调查问卷分析 (22)4.2.1调查的目的 (22)4.2.2调查的方式 (22)4.2.3对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3)4.2.4根据整理调查问卷得出的主要结论 (28)5.提高政府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 (31)5.1及时公开信息 (31)5.1.1实时对群体性事件的情况进行报道 (31)5.1.2如实报道群体性事件 (31)5.2严格监管网络舆情 (32)5.2.1对报道事件的主要人员实行实名登记策略 (32)5.2.2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室 (32)5.3扩展与公众进行沟通的途径 (32)5.3.1通过即时通讯发布信息 (33)5.3.2通过论坛、门户网发布信息 (33)5.4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 (33)5.5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法律法规 (33)6.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38)1.绪论1.1选题背景一、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频发1986年,身为德国社会科学家的贝克在《风险社会:向新现代性迈进》书中,首次提到“风险社会”的内涵,并认为人类社会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进入到“风险社会”[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PDF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PDF

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四)网络娱乐............................................................................................................................ 31 二、网络安全和信任环境 ................................................................................................................ 34
二、网民结构特征 ............................................................................................................................ 13 (一)性别结构............................................................................................................................ 13 (二)年龄结构............................................................................................................................ 13 (三)学历结构............................................................................................................................ 14 (四)职业结构............................................................................................................................ 14 (五)收入结构............................................................................................................................ 15 (六)城乡结构............................................................................................................................ 16

2017年全国两会20大议题预测

2017年全国两会20大议题预测

2017年全国两会20大议题预测,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到人工智能,你最关注啥?原创2017-03-02 陈晓冉刘丹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来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热点词汇在31个省区市的两会中出现的频率,观察发现:环保、教育、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养老等出现在2017年的工作计划当中;此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等一些新的概念也被大多数省区市提及,将是未来各地区重点发展的方向。

经济议题“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6年8月—9月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2016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提出2017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1月17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并表示将在5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从各地两会来看,目前共有29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一带一路”,主要涉及产能合作、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一带一路”话题有望继续在全国两会上持续发酵。

此外,“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如中国中铁2016年下半年迎来了海外新签合同的爆发式增长,其2016年海外新签订单增速达49.6%;中国建筑的海外订单落地速度同样在加快,2016年度公司实现境外订单1124亿元,占同期总订单额的6.04%,同比增长4.30%。

农业供给侧改革2015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和价格机制改革四个方面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六项任务,10月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年—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随后党中央首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涉农网络舆情的特点、问题与治理路径——从网络化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

涉农网络舆情的特点、问题与治理路径——从网络化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

主 题 农 村 基 层 村 务 劳 动 征 地 基 础 动 植 卫 生 农村 个人 建议 分 类 建 房 干 部 公 开 就 业 拆迁 设施 物 问 环境 治安 办证
宅 基 作 风 村 政 保 障

地 问 问题 公 开 问题

2Ol5 25 18 18 17 6 3 5 3 4 2 2
人 办 证 等 10大 问 题 。而农 民 的利 益 关 注 点 有 偏 向 ,其 中 网 民
关键词 :涉农网络舆情 百姓呼声 网络化治理 关注较 高话 题依次是农村建房与宅基地 纠纷 问题 ,占2015—
2016百姓 呼声总体 舆情21.2%,关注 比重最 高 ,其 次是基
层 干部腐 败与不作 为,占总体 比例 的19.1% ,村 务 公开与村
员 的审 查镜 。所 以,重 视与 加强 涉农 网络舆 情 问题有 效 治 农 村 宅 基 地 纠 纷 、基 层 干 部 作 风 问 题 、村 务 村 政 公 开 、征 地
理 的必要 性 。农村互 联 网的普 及,加 之农村 社 会化 转 型与 拆迁 问题 的利益诉求相对较高。而涉农网络舆情 会牵涉出多
一 、 问置 的 提 出
政 公开 占17.1%、劳 动就 业保 障16.7%、征 地 拆迁 的 问题 占
习 近平 总 书 பைடு நூலகம் 指 出 :“任 何 日寸候 都 不 能 忽 视 农 业 、忘 记 8 9%。在2015—2016年 度舆情 情 况 占总体 比重 不高 ,基 础
农 民、淡 漠 农村。”以 三农事件 为源头 的涉农情 感、态度、 设 施 占舆 情 总体 比 重 的3% 、动 植 物 疫 情 占3% 、卫 生环 境 占
2Ol6 6 10 7 8 7 2 0 1 0 0 2

中青月度舆情指数

中青月度舆情指数

6 1 . 1 1 6 3 . 6 2 8 3 _ 2 5 6 6 . 8 4 6 4 . 5 8
I I ; 露 _誊 彗 i 黧 霉 爨
舆情 月报 』 I
序 号 事 件 信 息 应对 回应 答 复 舆情
覆 盖率 能 动度 到达 率 识 号文 件发 布 。对农村 工作 做 了全 面部 署 。
中央政 法工 作会 议召 开 。
5 7 . 6 3 8 3 . 0 8 6 9 . 3 3 8 1 . 5 0 8 9 6 1
8 3 . 3 3 8 6 . 5 2 6 6 . 6 7 8 8 _ b 3 8 8 . 6 0
8 3 . 4 7 4 5 . 3 9 5 2 . 3 9 5 0 . 5 5 3 5 . 0 5
中 青 舆 情 监 测 室 2月 7日发 布 早 在消 息放 出 的时候 就开 始翘 首期 了 2 0 1 4年 度 1月 《中 青 月 度 舆 情 待 政策细 则的 出台 。1月 1 7日 ,单
I I I } 舆 情 月 报
中青月度舆情指数
序 号
事 件
信 息 应对 回应 答复 舆 情 覆盖 率 能动 度 到达 率 识别 率 满 意 度
9 0


习近 平 主持 召 开 中央 全 面深 化 改革 领 导 小组 首 次会 议 。下 设 6个 专 项 小组 涵盖 改革 重点 领域 。

6 9 4 4 8 1 . 9 7 6 4 . 5 8 8 0 l 3 5 8 6 . O 3


1月 ,中 央发 布 禁 令 导致 公 务 员 隐性 收 入 减 少 。公 务 员职 业 之 困 引发 持续 热议 ,或 引发 辞职潮 。 李克 强 主持 召开 国务院 常务 会议 ,确 定从 2 0 1 4年 起 ,企 业退 休人 员基 本养 老金 水平 提高 1 0 %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意义 (4)1. 快速传播信息 (5)2. 引导社会舆论 (7)3. 提升高校形象 (8)4. 预防和化解危机 (9)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困境 (10)1. 舆论引导难度大 (11)2. 网络信息泛滥 (12)3. 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 (13)4. 缺乏专业人才 (15)四、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路径 (16)1. 完善舆情监测系统 (17)2. 建立专业的舆情引导团队 (18)3. 制定合理的舆论引导策略 (19)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0)5.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1)五、案例分析 (22)1. 北京大学“邹恒甫事件” (23)2. 复旦大学“朱令事件” (24)3. 中国传媒大学“马赛克事件” (25)六、结论与展望 (26)1. 研究总结 (27)2. 政策建议 (28)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9)一、内容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真实性强等特点,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困境以及应对路径,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师生的生命安全、校园秩序和国家利益等重大问题,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师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提高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的沟通与协作。

本文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困境,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着信息传播速度难以把控、舆情虚假信息泛滥、舆论引导策略难以实施等困境。

【精品文档】关于舆情监测所需经费请示word版本 (7页)

【精品文档】关于舆情监测所需经费请示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舆情监测所需经费请示篇一:201X年食品安全舆情报告201X年食品安全舆情报告红麦舆情研究院发布《201X年食品行业网络舆情报告》,该报告以红麦舆情监测系统平台搜索为基础的海量数据为统计对象,突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读性,帮助阅读对象把握201X年食品行业舆情整体走向和趋势。

一、201X年中国食品安全舆情事件解读回顾201X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可以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

红麦舆情选取了热度大于1500的20个典型舆情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发现食品安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集中于各种监管层领域,所涉及的食品范围和产品类型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表1 201X年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热点事件1、肉制品和农副产品上榜率均达两成多201X年的食品行业内共发生有影响力的热点舆情事件20个,其中肉类食品和农副产品均占比 25.0%。

江苏兴化市“注水猪肉”事件、山东德州涉狐狸肉、广西玉林“虐狗”、西高安病死猪等事件舆情热度较高,而且涉及分类较多,包括过期肉、注水肉、带病肉、“道德肉”以及“李鬼肉”等问题肉制品。

图1 201X年食品行业重要舆情事件子行业占比2、跨省、跨区域的食品监管问题有待联合深入开展图2 201X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区域分布从地域分布来看,201X年食品安全爆发呈现出区域广、问题多、时间长的特点,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比往年减少,但食品流通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增多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主要分布在中南、华东一带。

其中山东、浙江、北京等地食品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其中不难看出涉事者不乏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企业(见表1)。

3、产品质量与行政管理话题占比近四成通过对20个上榜的舆情事件分析发现,201X年度食品行业的舆情事件以行政管理问题类话题为主,占比高达40%,其中肉制品问题最为严重。

网络媒介环境下宿迁市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网络媒介环境下宿迁市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荣获 2 0 1 4年度 “ 最亲 民政 务微博 ”称 号。这是江苏省唯 建立 了重点工作信息专栏,开展十一期 “ 您知道 吗”政
一 一
个获得此殊 荣的政务微博 门户 网站 ;同时,宿迁市 策解读专栏 ,增加信息审核的速度 ,主动公开文件 3 0 0 0
作者简介 :杨浩 ( 1 9 8 4 一),男 ,学历 :硕 士 ,职称 :讲 师 ,研 究方向 :政 府形象管理 ,政府危机 管理
总第 5 9 0期 第 2 7期

理 观

Ma nag em e nt Obs e r ve r
2 0 l 5 年 9月 下旬 出版
网络媒介环境下宿 迁市政府形象塑造研 究
杨 浩 (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 江苏 宿迁
2 2 3 8 0 0)
摘要:随着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 , 地 方政府通过 网络树立形象已经成为其提 高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 。 良好的网络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对政府各项政策的 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宿迁市政府网络形象平 台建 设、网路平台信息 内容和 网络形象管理模 式在全 国处于领先 的水平。但是 ,在 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存 在着网站的运行维护保障体 系有待 完善、突发事件 处理能力及 网站安全性有待加强、地方政府与公众的
象建 设 出 台 了相 关 文件 ,可 以看 出 , 国家 正 不 断 加 强 对
步加大信息对外公开力度,提升网络办事的广度和深
工信部 、中央 网信办等多个主管部 门也针对政府 网络形 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范 围;同时,从 门户 网站用户 的角度 出发,对 于网页的设计风格和 内容板块进行 了调 整,对原有栏 目进 行精简,突出服务功能。在 2 0 1 0年 以 前,宿迁市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没有 电子政务网站的地级

CNNIC: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CNNIC: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2015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I
第六章 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分析 ........................................................23
一、 二、
未成年网民规模和特征 ............................................................................................... 23 未成年网民网络应用状况 ........................................................................................... 24
第九章 总结与建议 ............................................................................37
一、 二、
总结 ............................................................................................................................... 37 建议 ............................................................................................................................... 38
(一) 性别结构.....................................................................................................................4 (二) 年龄结构.....................................................................................................................5 (三) 城乡结构.....................................................................................................................5 三、 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特征 ............................................................................................. 6 (一) 上网地点.....................................................................................................................6 (二) 上网设备.....................................................................................................................7 (三) 上网时长.....................................................................................................................8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37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42附录2调查支持单位.............................................................................53附录3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55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0
一、网民规模....................................................................................................................................10
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19
一、基础资源概述............................................................................................................................19二、IP地址.......................................................................................................................................19三、域名............................................................................................................................................21四、网站............................................................................................................................................22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22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1 年 1 月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前 言...........................................................................................................1 报告摘要 ....................................................................................................5 第一章 调查介绍 ....................................................................................7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3
一、网民规模 .................................................................................................................................... 13 (一)总体网民规模 .................................................................................................................... 13 (二)宽带网民规模 .................................................................................................................... 14 (三)手机网民规模 .................................................................................................................... 15 (四)分省网民规模 .................................................................................................................... 16 二、接入方式 .................................................................................................................................... 17 (一)上网设备............................................................................................................................ 17 (二)上网地点............................................................................................................................ 18 (三)上网时间............................................................................................................................ 18 三、网民属性 .................................................................................................................................... 19 (一)性别结构............................................................................................................................ 19 (二)年龄结构............................................................................................................................ 19 (三)学历结构............................................................................................................................ 20 (四)职业结构............................................................................................................................ 20 (五)收入结构............................................................................................................................ 21 (六)城乡结构............................................................................................................................ 22

【权威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附全文和专家解读-更新中)

【权威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附全文和专家解读-更新中)

【权威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附全文和专家解读-更新中)D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

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

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

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

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

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

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

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

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

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渔业用海活动,支持渔民减船转产。

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

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

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

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