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学观察2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1.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2.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研究性活动3.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5.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1 现象与客观现实2科学理论3 方法和技术6.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2 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3 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4 研究的创新性12.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不同水平1 直觉观察水平2探究原因水平3 迁移推广水平4 理论研究水平1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 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 3分析总结14.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 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2 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3 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4 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15.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2 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3 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结合。
16.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的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和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变化原因的方法。
其重点在于确定研究现象的质的方面的属性。
17.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1.选题的含义1 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2 选择实际研究的方向2.选题的意义1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2 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关键3 选题是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4.选题的方法1 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
一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二是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试题一单元一、填空: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有(听)(闻)(尝)(摸)和量等。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3.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它的茎叫(木质茎)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5.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木植物)。
16. 狗尾草)属于草本植物。
6你知道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7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梅花)在冬季开花。
9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10你知道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扇形)(针形)等11.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12.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并记录)13.只要两种树叶的(形状)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14.在观察树叶时,我们要摘一片(新鲜叶)观察。
18.(水葫芦)不属于陆生植物。
15. (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19.(能流动)不属于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
20.树叶变黄的季节是(秋天)。
21.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22.变硬的树叶一般是(枯黄的)。
23.银杏树叶是(扇形),松树叶是(针形),苹果树叶是(卵形)牵牛花叶是(心形)二、判断。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3.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6.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4.香樟树秋天不落叶,它的叶没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
(×)5.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内问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内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第2页)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第2页)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答:科学不光和科学家有关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也可以在我们周围发现很多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科学现象。
3、(第3页)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答:有过。
因为看到这些现象会觉得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4、(第5页)按照下面的提示,说说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工作。
答: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是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测,再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验证之后再得出相应的结论。
5、(第5页)通过这一刻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比如: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6、(第5页)收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研究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答:居里夫人——镭、李时珍——《本草纲目》、爱迪——电灯、张衡——地震仪、牛顿——万有引力、贝尔——电话、7、(第6页)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答:通过观察上面的实验,我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的能力。
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利用眼睛的暂时记忆能力做点什么呢?8、(第8页)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发现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10、(第8页)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都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再得出结论的。
适用试卷半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
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3.注意内容必须特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 √ )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间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
( √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
( × ) 2.“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 √ ) 3.维果茨基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 √ )4.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 √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 √ )6.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是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 √ )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 √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
( √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
( √ ) 4.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3-23课
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填空: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2.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3.我们常见物体的温度中:沸腾的水是(100)℃,人体为(37)℃,成熟的鸡为(41.5)℃,结冰的水为(0)℃。
4.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5.摄氏度和华氏度采用的温度标准(不一样).6.冷热是(相对的),应该说60℃的水比30℃的水热。
7.在测量温度之前,先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温度的单位,通常我们使用(摄氏度)这个单位。
二.问答: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答: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的,在自然状态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三.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证明冷水是否逐渐变热,热水是否逐渐变冷。
实验材料:锥形瓶、烧杯、温度计两支、铁支架、热水、值班、冷水。
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温度在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将打有两个孔的纸板盖在烧杯上。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实验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第十四课:传热比赛一. 填空:1.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2.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金属)、(陶瓷)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焖烧锅是一种新型炊具,它由(内锅)和(外锅)构成。
科学观察活动的基本流程
科学观察活动的基本流程1.我们首先选择一个科学问题作为观察活动的主题。
We start by selecting a scientific question as the theme of the observation activity.2.接下来我们确定观察的目标和范围。
Next, we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and scope of the observation.3.确定观察地点和时间,以便进行系统性的观察。
We determine the observation location and time in order to conduct systematic observation.4.准备观察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例如望远镜、显微镜或数据记录表。
We prepare the necessary tools and materials for observation, such as telescopes, microscopes, or data recording sheets.5.在观察之前,我们对观察对象的背景知识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观察结果。
Before observation, we study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observed objec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6.开始观察活动,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We start the observation activity and record the observed phenomena and data.7.关注细节,并尽量减少主观偏差。
We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and try to minimize subjective bias.8.进行连续和持续的观察,以便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科学13个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
科学13个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近年来,科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然而,要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我们需要了解其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科学的13个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1. 可观察性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核心概念是可观察性。
科学的所有理论和假设都必须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这意味着科学研究必须依赖于观察、实验和测量,以获得客观的证据和结论。
2. 可证伪性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可证伪性。
科学理论必须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它们必须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进行验证或推翻。
这种方法有助于科学不断进步,因为它鼓励科学家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并努力证明或推翻它们。
3. 经验主义科学的第三个核心概念是经验主义。
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信仰或推理。
这意味着科学研究必须基于经验和可重复性,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4. 简单性简单性是科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果有多个理论解释同一现象,最简单的理论通常是最可靠的。
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应该尽可能简单,以避免过度复杂和繁琐。
5. 客观性科学研究必须是客观的。
这意味着科学家的个人偏见和信仰不应该影响其研究的结果。
科学理论必须基于客观的证据和推论,而不是主观的态度和观点。
6. 定量性科学研究通常依赖于定量数据和量化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量化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更精确地描述和预测自然规律。
7. 确定性科学理论必须是可证实的和确定的。
这意味着科学研究应该能够提供确定的结果和结论,而不是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解释。
8. 紧密联系的现实科学理论必须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必须能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9. 可预测性科学理论应该是可预测的。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提供对未来事件和现象的预测,以便验证和改进科学理论。
10. 广义性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广义性。
科学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应该具有普适性和适用性,以便在不同情境和范围内得到验证和应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二章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二章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文献法2.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利用摄像机等工具观察B.可利用照相机辅助观察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D.必须借助仪器观察3.“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春水澄碧,游鱼嬉戏。
”此场景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游鱼B.春水C.麦浪D.禾苗4.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有一种“翻滚的蜘蛛”,当它遇到危险时,首先摆出一种威胁性姿态,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大,但危险如果仍然存在,它就会以侧翻的方式立即逃开。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能运动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5.许多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6.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叫作()A.切片B.涂片C.装片D.临时装片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该异物都不动,说明其位于()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载物台上9.要使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如图中的组合是()(第9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小学科学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讲义)
小学科学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讲义)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引言: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可以培养其观察力和科学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本篇讲义将向小学生介绍观察身边微小物体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让他们体验观察微小物体的乐趣。
一、什么是微小的物体?微小的物体是指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和辨认的、体积较小的物体。
人类的肉眼只能观察到一定大小的物体,而对于微小的物体,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二、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1. 使用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简单的观察工具,能够将物体放大使得人眼能够更清晰地观察。
观察微小物体时,我们可以将其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物体的细节特征。
2. 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强大的观察工具,通过光学原理将物体放大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我们需要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上,然后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就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物体了。
三、观察微小物体的实例:1. 观察昆虫:我们可以在花丛中找到一些微小的昆虫,如蚂蚁、蜜蜂等。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外形和运动方式,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点。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头部、触角、翅膀等部分的细微结构,了解昆虫的神奇之处。
2. 观察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非常微小且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我们可以将一片洋葱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然后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上面。
通过放大倍数较大的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细胞的壁、核和质囊等结构,学习到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3. 观察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如细菌、酵母菌等。
我们可以在一片废菜叶子上进行观察。
先用放大镜观察叶子表面,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斑点。
然后,用一滴水将斑点冲刷到载玻片上,再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这些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了解到微生物的奇妙世界。
四、观察微小物体要注意的事项:1. 注意安全: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和完好,避免碰撞和摔落。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 2.3《观察与比较》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2.3《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课题观察与比较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二教材分析《观察与比较》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3课。
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1.找不同和听声辨物,这是利用单一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活动。
2.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这两个活动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
本课的重点放在科学的观察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与比较,为以后学习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
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觉器官也可以进行观察,他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是多种感官参与的结果,往往只是把结果归功于某一种感觉器官。
综上所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建议重点强化“到底有多少个感官参与比较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1.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重点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会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难点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并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每组4种)、仿真水果(每组1种)、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个)、钥匙(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瓶盖)、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科学观察-2022-202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
D.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
【答案】A
【例12】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D
【例13】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 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 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 的观点,其中你最不同意的是( )
【例26】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 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答案】C
【例27】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 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④用耳 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⑦用红外线测温仪 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 上述观察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⑤⑦⑧
A.甲的看法 B.乙的看法 C.丙的看法
D.丁的看法
【答案】D
13新人教版1.5.2 科学计数法
18
2.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记出的数,原来 分别是什么数。
(1) (2) (3) (4) (5) 1×107= 10000000 4000 4×103= 8.5×106= 8500000 7.04×105= 704000 -3.96×104= -39600
§1.5.2 科学计数法
数学+
数学+
1
1、计算: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观察上述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般地,10的n次幂,是在1的 后面写 n 个 0。
2
月球的质量约为734万万亿吨。
734 0000 0000 0000 0000
请 写 出 这 个 数 据
3
11 0000 0000
19
1×106
5.7×107
⑴1 000 000=____. ⑵ 57 000 000=___
⑶ 12 300 000=____. ⑹ 200.001=___ 7
1.23×10 2.00001×102
⑷ -30 060=___.
-3.006×104
⑸ 15 400 000=
1.54×107
.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的整数 部分有n位数时,10的指数是___ __ n _- .1 用科学计数法可以直观地表示 一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
21
一个人每天呼入和呼出大约 20000升空气,那么一年共呼入和 呼出的空气大约有多少升? 20000×365=7 300 000= 7.3×106
P45
22
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出这一节课学 习的主要内容和注意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1-6年级
√
19
3.5
闹钟铃声在玻璃罩 中的传播
玻璃罩、闹钟、真空抽气机
20 3.6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 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橡皮筋、细沙、碎纸
√
21 3.7 控制物体发声
塑料罐、豆子,纸
22 4.3 测量心跳和呼吸 喇叭筒、软管、表、肺活量检测仪
23 4.4 体验心脏的工作 洗耳球、水、烧杯
24 4.5 人体的消化器官
分组 演示 √
√
√ √ √
√ √
√
二年级上册
序 章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1 1.1 认识地球家园
活动手册、图片、课件
2 1.2 观察土壤
土壤、蚯蚓、观察盒、植物图片、
3 1.3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东西南北图片、早晨、中午、傍晚卡片、课件等
4 1.4 月相变化
月相图片、课件等
5 1.5 天气变化
各种天气图片、极端天气图片、课件等
21 4.2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2 4.3 谁流得更快一些 23 4.4 比较水的多少 24 4.5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年级上册 主要器材 白纸、蜡笔、树干 狗尾草 水葫芦、金鱼藻、水槽 同种与不同种的新鲜叶子、落叶, 叶片、尺子 小棒、放大镜、蜗牛 树枝、玻璃、其他物体 蜗牛、菜叶、其他食物 蚯蚓、放大镜、白纸 浅盘、常温的水 蚂蚁、放大镜 金鱼 金鱼、滴管、红色的食用色素、金鱼藻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 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 木片、金属片、纸片、滴管、白纸、放大镜 餐巾纸、玻璃杯、水、棉布、毛巾 木块、金属块、塑料、水槽 砖、陶瓷、瓦、瓷器、水槽、小刀 塑料袋、水、石头、树叶、醋、牛奶、空气 烧杯两个、试管两个、试管架、食用油、水、蜡光 纸、玻璃片、不同形状的容器 食用油、水、洗洁精、烧杯、饮料瓶 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烧杯、自制刻度线、量筒 塑料袋、水槽、烧杯、气球、扇子
1.3科学观察 同步培优练习(word版,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节科学观察1.在做探究蚯蚓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 B. C. D.2.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
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4.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B.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C.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D.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5.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
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6.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右图,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7.下列植物的果实主要依靠风力来传播的是()A.大豆B.黄瓜C.蒲公英 D.苍耳8.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一年级下册科学《13观察小动物》粤科版(22张)课件
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鱼是怎样呼吸的吧!
你们一起分享 同学们,你们说的非常正确,鱼是靠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调运动的,大头儿子,你认识到了鱼的外形, 大头儿子,你在哪里见过鱼呢? 鱼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头儿子, 鱼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头儿子, 今天我把我最喜欢的小宠物带来与 我安排了几个闯关任务,可是,我觉得好难啊,你们能帮我吗?任务马上开始了! 同学们,你们说的非常正确,鱼是靠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调运动的,大头儿子,你认识到了鱼的外形, 大头儿子,你在哪里见过鱼呢? 鱼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头儿子, 大头儿子,你见过的鱼长什么样子呢? 还学习到了这么多的知识,非常谢谢你们, 同学们,你们和大头儿子,把鱼的身体外形特点都观察到了,那鱼的身体里有没有骨头呢? 大头儿子,你在哪里见过鱼呢? 帮助我完成了这么多的任务, 帮助我完成了这么多的任务, 鱼的运动,你知道它怎么呼吸吗?
鳃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帮助我完成了这么多的任务, 还学习到了这么多的知识,非常谢谢你 们,
今天我把我最喜欢的小宠物带来与 你们一起分享
看看谁画的鱼 和真鱼最像? 小画家们,快
动手吧!
你们一起分享
鱼的运动,你知道它怎么呼吸吗?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今天我把我最喜欢的小宠物带来与
你们一起分享
同学们,你们和大头儿子,把鱼的身体外形特点都观察到了,那鱼的身体里有没答有骨对头了呢?,你们
鱼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头儿子,
说的太棒了!
池塘
池塘
海洋
大海
大头儿子,你见 过的鱼长什么样
子呢?
谁来帮帮我?
同学们,你们和大头儿子,把鱼的身体外形特点都观察到了,那鱼的身体里有没有骨头呢?
鱼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头儿子,
浙教版科学七上13《科学观察》(第1课时)ppt课件
医院里“CT”检查 仪
家里防盗门
学校里
里的“猫眼” 显微镜
商场、社区里摄像头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就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
二、如何观察 观察要有观察计划;力求全面;认真细致。
三、用心观察
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
2、科学观察是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D.阅读
-----( ) A.扩大观察范围 C.得到观察结果
A B.完成观察任务 D.延长观察过程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实验和观察是两回事,它们互不相干 B.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而不能用其他的仪器 C.电流表是测电流的,电压表是测电压的 D.在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1)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 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不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观察 相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 度有什么变化? 用放大镜看,指纹纹路稍大而清晰
(3)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的指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 并将其与同学的指纹比较,你发现了 指纹纹。路不相同 (4)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到得结论是:
科学观察
找一找下列图片有哪些不同? 左右两幅图片中B有差异,右B中没有窗户。
左右两幅图片中C有差异,衣服颜色不同。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就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
“观” 是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 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舌尝等
2、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3.观察小动物说课
13.《观察小动物》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观察小动物》。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观察小动物是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生物》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从观察动物的运动开始,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展开更为细致、有序的观察,让学生在收集和观察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动物的乐趣,并学会简单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丰富学生动物方面的知识,学习观察和简单归类的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身边的小动物”,主要是通过观察并模拟动物的运动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常见的动物,了解更多常见动物的信息。
活动2“动物的外形”是让学生通过亲历观察动物活动,能简单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从而感知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并在观察过程中,渗透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学情: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校园周边生活的小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这些常见的动物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但是,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还是比较单一和片面的。
在这个基础上,本课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常见的动物,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常见动物的信息,说出动物的某些特征,更好地识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
这正是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关注和引导的地方。
三、说教法:本课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和模仿动物行为的活动,在自主探索、讨论和分组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动物的更多信息;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进一步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
在观察过程中,渗透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常见动物。
2.知道不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外形特征不同,并能用语言描述。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交流。
(2024新课标)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3 观察与比较 PPT课件
酱油
滴管
三个杯子、水
wǒ de pèi zhì fānɡ fǎ
我的 配 制方法
日期:x月x日
1. 我们是怎样比较酱油水颜色深浅的?
通过 眼睛看 ,我们发现酱油多的杯子颜色深。 通过 鼻子闻 ,我们发现酱油多的杯子气味重。 通过 舌头尝 ,我们发现酱油多的杯子味道浓。
1. 我们是怎样比较酱油水颜色深浅的?
2. 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 我们使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配置一杯酱油水,让他排在1号杯和3号杯之间。
①
②
③
配置一杯酱油水,让他排在1号杯和3号杯之间。
①
②
③
配置一杯酱油水,让他排在1号杯和3号杯之间。
生活中,不同酱油的 颜色是一样的吗?
有哪些比较它们谁大谁小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6
在菜汤里放适量的酱 油可以使味道更鲜美。
怎样做到不用品 尝,就可以知道酱油 水里酱油的多少呢?
1. 按照颜色深浅,给这三倍酱油水排序。
2. 根据排序,给杯子编号。
②
①
③
3.我们也试着配置出三杯颜色 深浅不同的酱油水。
实验材料: 3个杯子、滴管、水、酱油。
实验材料: 3个杯子、滴管、水、酱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
将它们分别滴30 滴溶液在4 支试管中,并分别在 试管上标注相应溶液的字母A、B、C、D。
观察这4 种溶液的颜 色,并将结果填在 下表中。
记录表
溶液
A
B
C
D
颜色
很多科学实验中,两种溶液混合 后会发生有趣的变化。
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滴加相应的溶液。如果有溶液滴在手 上,请立即用水冲洗。 二、有些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要特别小心!
变色
爆炸
等等
气泡
沉淀
科学实验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我们应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和判断。
• 你能说出图中各种实验器具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和用途吗?
• 仔细观察老师实验操作的动作,想想,为什么这么做? 同时要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鸡蛋沉浮”的实验 问:你能说出(展示实物)中各种实验器具的名 称和用途吗? 步骤:1)、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指纹类型 斗纹型 双箕斗型 正箕纹 反箕纹 延斗型 混合型 弧形纹 拱形弧纹
男生人数 35 11 33 3 6 9 2 1
女生人数 33 9 37 2 5 7 5 2
结论:①八大指纹类型中,在女生中比列最高的是_______, 最低的是_____。 ②八大指纹类型中男生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圆的? 不是 。你再用工具测量一下到底是不
是圆的?
是圆的 。
图1
图2
练习:
3、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吃棒冰,其实 从棒冰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 象。请你从家中冰箱中拿出一支棒冰放 入一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可以提出 哪些问题?试列出其中的几个。
谢谢
祝各位身体健康!
混合溶液:用滴管将10滴B溶 液滴入A试管中,(如右图), 再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 的变化,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 在下表中。用上述相同的方法, 将4种溶液相互混合,观察其 变化,并将所有观察的结果记 录在表中。
记录表
溶液混合 颜色 A+B
是否
是否
清澈
有沉淀 有气泡 或浑浊
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鸡蛋便会_____ 2)、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
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____, 最后_________。
3)把生鸡蛋浸入白醋里,你能观察 到______________。
归纳:从刚才同学的实验和大家对操作要求的 讨论,可见实验操作要规范!
小结:
1、实验操作要规范。 2、观察要全面、要细致、要深刻。 3、要学会实验现象的记录(文字
(A)用眼睛看、耳朵听 (B)用脑想
(C)用仪器和工具
(D)以上各项都是
3.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C )
(A)多做实验 (B)凭感觉对身边事物仔细观察并作出正确判断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在图l中,高度与宽度相比,单凭眼睛直接观察
,哪个大些?
高度
.在图2中圈是不是
七年级科学光盘 \Resource\Ziliao\Ziliao_1\flash\视错 觉.swf
说说你曾经用过什么工具和仪器进行观察?
放大镜
望远镜
显微镜
频闪照相机
你在周围的医院、学校、商店、车站等地方见到过哪些观察工具?
监控
B超
CT
收集原先同学的指纹类型
下表是对200位同学食指指纹的统计数据,比较这些 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描述、列表记录、图像记录), 科学准确地表达实验现象或结论。
1.以下各项都要采用测量工具的一组是 ( A )
(A)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B)布料的颜色和桌子的形状
(C)桃子是否成熟 (D)汽车的外形和消耗汽油的质量
2.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受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制约
和影响,我们认识自然界采用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