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的复兴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电影的复兴之路
香港电影,一个曾令世界人民为之侧目,一个华语电影的骄傲,一个倾倒众生的家人。如今美人迟暮,风采不再,在时代变迁中日渐式微,令人惋惜。曾经,香港电影也曾像现在的美国好莱坞大片一样风靡全球,万人空巷;也曾像法国电影一样充满浪漫气息;也曾像台湾电影一样散发着文艺气息。而今,香港电影的辉煌不再,犹如昙华一现,封存于电影历史的长河之中。香港电影受到诸多冲击但依然坚挺,从未放弃,一代代香港电影人为香港电影的重生做着不懈努力。而且香港电影在与内地的合拍中正在散发着新的生机。因此香港电影
的未来还是未知数,一切尚有可能,事在人为,香港还有一批精英的电影人在香港电影的低迷期苦苦支撑,为谋求香港电影的复兴而积极努力,多方奔走,寻找香港电影的复兴之路。而且还有一大批香港电影发烧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精神上支持香港电影,期待香港电影能够再造辉煌,重登巅峰。并且香港回归这十几年来已经逐步融入大中华电影圈,在本土风格上不断寻求突破,在内地市场上不断扩张,加之香港电影这么多年的电影拍摄经验以及电影人才的培养上有着诸多不可磨灭的优势,让我们期待香港电影的重塑辉煌。
作为华语电影的重要支流,香港电影的发展脉络伴随区域政治、经济变迁几经转型,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及产业运营层面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实战经验,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电影传承本土理念,角逐世界影坛的重要基地。9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电影资本危机、卖埠危机等挫折之后,香港电影竞争优势日渐引退。2004年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正式实施,为香港电影进军内地市场降低门槛、创造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促成了香港电影产业格局的又一次重大转型。
香港电影在80年代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管是在票房还是在电影的创意上都具有不可超越性。电影市场的繁荣与电影创作之间构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几乎每一种新的电影类型都能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并带动了整个电影业的发展。但由于香港电影是在一种纯粹的市场导向的机制下运作的,缺少宏观意义上的自我约束最终导致了香港电影在电影人唯利是图的追逐下日薄西山。因此,仅仅
是缅怀而缺少反思对香港电影的建设没有多大好处,这种情感会因为良莠不分而失去对香港电影未来发展的有益设想。
从2005年到2008年,香港电影的产量已经连续四年创香港电影历史的最低点,而年产量50部左右这个数字还是把凡是香港电影人参与创作的影片差不多都算在了里面。到2008年我们继续看到,香港电影里面除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的电影以外,完全属于香港本地制作的影片仍然只有聊聊数部。不过,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始终是香港电影人的精神品质。2008年的香港电影在产量持续低迷的同时仍出现了《保持通话》、《夺标》、《一个好爸爸》等在类型方面既有传承又有突破的影片。尽管这些影片多有瑕疵,但其探索和创新的一面充分体现了香港电影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与内地合作对香港电影而言是一个重新寻找起点的开始。从电影史上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的几次合作潮流都使香港电影获得了重要的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取景于大陆的电影,像《少林寺》、《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八百罗汉》,这些影片中的大陆风光为影片增色不少,改变了先前香港电影取景单一的缺点。第二次是在90年代初期,其时的合拍片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1993年上海市十大卖座片中前九部全是合拍片.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之后,香港联合内地因素连续推出了《如果·爱》(2005)、《七剑》(2005)、《三岔口》(2005)、《神话》(2005)、《霍元甲》(2006)、《夜宴》(2006)、《墨攻》(2006)、《宝贝计划》(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门徒》(2007)、《投名状》(2007)、《功夫之王》(2008)《赤壁》
(2008)、《画皮》(2008)等电影,这些电影较之90年代的合拍片更为精雕细琢并具有跨界传播的潜力。它标志着香港电影的一种提升。这三次合拍片浪潮中,香港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香港电影的未来需要香港电影淡化自身地域意识,融合到大的市场与文化领域中去,加强与中国内地的合作,只有这样香港电影的复兴之路才会更加坦荡,也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再塑当年的辉煌,荣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