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上《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主人公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领悟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孤独之旅》。
请大家先谈谈对“孤独”这个词的理解。
生1:孤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没有人陪伴。
生2: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
师:很好,那我们来探讨一下,本文的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哪些事情,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2.自主阅读(1)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2)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孤独的?(3)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3.课堂讨论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主人公在旅途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如暴风雨、冰雹等。
生2:他还遇到了一些危险,如被狼群追赶、陷入沼泽等。
师:很好,那么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孤独的呢?生1:他并没有被孤独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前进。
生2:他还学会了与孤独和解,把孤独当作一种成长的机会。
4.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生1:文章开头对大草原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孤独的处境。
生2:文章中对暴风雨、冰雹等恶劣天气的描绘,突显了主人公面对孤独的勇敢。
生3:文章结尾对星空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勇敢地面对孤独,不断成长。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巧妙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孤独呢?生1: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孤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生2:我们要学会与孤独和解,把孤独当作一种成长的机会。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九年级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
(2)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的成长历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孤独的含义,理解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勇敢战胜困难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杜小康的心路历程。
(2)赏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关系。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主题,体会孤独对人生的意义。
(2)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成长启示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孤独和迷茫。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感受一个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介绍作者曹文轩。
2、检查学生对文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嬉闹”“掺杂”“胆怯”等。
(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概括。
(四)分析人物形象1、文中的主人公杜小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重点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如出发时的茫然、到达芦苇荡后的害怕、暴风雨中的坚强等。
(五)赏析环境描写1、文中有很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说说它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 孤独之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内容,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
(重点)2.分析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重难点)3.理解成长的内涵。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一段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文章的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荡。
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孤独之旅》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孤独之旅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自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文注重环境描写的学习,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以及本单元第一篇小说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九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能说出主人公成长的历程。
2、通过品读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能说出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通读课文,能说出小说的主题。
进而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细节描写,能总结出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通读课文,能说出小说的主题,进而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
2.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与蜕变。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
1.2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2分析课文中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表现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孤独之旅的思考。
1.2学生分享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和感受。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交流分享。
3.合作探究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讨论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与蜕变。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表现技巧。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练习。
2.学生写一篇关于孤独之旅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详细内容:一、课文内容解析1.《孤独之旅》讲述了主人公在孤独的旅途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2.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过程。
二、课文主题分析1.课文主题是成长与蜕变,通过主人公的孤独之旅,揭示了人在困境中成长的必要性。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初三语文孤独之旅课文教案简短《孤独之旅》课文(3篇)
初三语文孤独之旅课文教案简短《孤独之旅》课文(3篇)推举初三语文孤独之旅课文教案简短一一、科任教师层面1、利用年级教师会议,准时传达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思路,统一思想、统一备考策略。
2、屡次召开备课组长会议,组织催促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常常关注中考动态,讨论中考题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3、协调班主任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4、协作政教处、教务处做好年级科任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5、催促班主任以各种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6、帮助教务处做好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模拟考等工作并准时向教育处和校长室反应教学状况。
7、每次综合性测试后,召开一次年级教师大会,探讨中考总复习工作,小结阶段性的教育教学得与失,提出下阶段的整改规划与措施。
二、班主任层面1、帮助班主任共同处理年级(班级)日常事务,如课间操、年级各项活动,课堂、课间纪律检查,学生行为标准,违纪处理,办公室整理等。
2、协作政教处作好“班级常规评比”等工作,抓好学生的常规治理。
3、协作政教处、团委开展各项活动,如运动会、拔河、跳绳等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班主任治理中优点与缺乏,布置年级的阶段工作。
5、帮助班主任抓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
6、帮助班主任抓好班级安全、稳定工作。
三、学生层面1、加强行为标准(仪表、头发等)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
2、加强学生的出勤状况考核,监视学生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加强“静校”治理。
3、分批分层次召开全年段学生座谈会(共6次),向学生介绍中考动态和复习策略,准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4、抓好“培优补差”和尖子生的拔高工作,搞好“重点生”的培育和“薄弱生”的培育。
5、加强早读和晚自习的监视,加强小题训练的开展和监视、考核工作。
6、抓好英语听力和机读卡的训练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1、初三年级整体较稳定,但成绩不尽人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并能够独立思考。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他们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话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孤独之旅》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请分析《孤独之旅》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请从课文中找出至少三个象征性的元素,并解释它们的象征意义。
4.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孤独感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5.请以《孤独之旅》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次孤独之旅的经历和感悟。
示例题型及答案:
1.答案:主要情节是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体验,包括失去亲人、面对困境、自我探索等。主人公的孤独感主要源于内心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在孤独中成长,学会了面对和处理孤独感。
2.多样化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评价方式:我将探索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教案:《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进阶解读2.课文鉴赏与感悟3.诗歌写作实践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心情及其表达方式。
2.利用诗歌创作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张插图,描述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情景。
2.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感受和所带来的思考。
Step 2:课文阅读(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教师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内心感受。
Step 4:课文鉴赏与感悟(20分钟)1.引导学生就诗中的描述、情感和意境进行思考和讨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Step 5:诗歌写作实践(2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表达孤独之旅的诗歌。
2.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6:诗歌分享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2.引导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感受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7:课堂小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延伸拓展活动:1.带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体验孤独之旅的情感和感受。
2.分组学生合作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共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
3.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收获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孤独之旅》。
2.PPT或黑板教学工具。
3.插图资源。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孤独之旅》为例,通过课文阅读、解读、鉴赏与感悟以及诗歌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尊重他人的孤独感受,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2)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挑选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在孤独中成长。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孤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孤独之旅教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久的主题 . 希望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寄语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毅独立的大树 .1.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教课义.目标 2. 能力目标:学习环境描述的作用 .3. 知识目标:联系实质,领会成长中的感觉 .教课学习环境描述的作用 .要点教课联系实质,领会成长中的感觉 .难点教课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方法教学过程一. 累积运用给加点的字注音嬉()闹撩()逗凹()地胆怯()撅()断.....抠()戳()破模糊()掺()杂咀()嚼.....二. 自主研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故事?(2)在文中画出描述杜小康心理感觉变化的词语(3)在文中画出环境描述的句子,并试着解析其作用 .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但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活力,将光景写活了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领会出此中的意图吗 ?三. 合作释疑(敢于英勇的表现自己).1.假如你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会给它取什么名 ?你喜爱小说此刻的题目《孤独之旅》吗 ?为何 ?2.读小说第二部分,品尝杜小康在这场狂风雨中的表现 . 选出你以为描述得好的语句,点评他“长大了,坚毅了”的形象 .3.生活的磨砺,狂风雨的浸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如何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恩赐你有利的启示?四. 课堂练习:练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1.你以为杜小康是个如何的人?2.读书贵在感悟,谈谈这节课给了你那些收获?五.部署作业以“孤独” 为话题,表达你孤独的情形和心理感觉 . 要求有环境描述,题目自拟, 300 字左右 .六. 拓展阅读没法不对你残忍平易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相同大, 17 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果断地拒绝了 .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语言,略略羞怯,一般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 在经历了一个困难的旅途以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 眼前这个瘦小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稍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顷刻的疼爱,抬手给他暖和的一掌,说:“庆祝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 我看见他站在衣着鲜亮的学生群里,由于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独 . 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由于卑微,从而自卑 . 我笑笑说:“北京是残忍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专心 . 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 . ”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 . 他不过悲伤,为何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这样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 . 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 ?”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 . 瞬时,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慨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可以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说才能让母亲理解,我不过感觉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当能吃. 由于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假如自己不可以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但会把全部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量的惧怕.⑤我最后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必定的帮助 . 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全部可以采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 . 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累积起来的“财产”,终于让弟弟在一个礼拜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正的兼职 . 在他领了第一份薪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认真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快乐,不住地夸他 . 他垂头不语,突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他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薪资的零头都不到 ! ”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他人讥笑过呢 ! 在现实眼前,你假如不专心 . 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 ”⑥以后的日子,弟弟极少再打电话来 . 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向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 . 我知道弟弟仍没法理解我的残忍,但我深知,嘲弄和嘲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困残害着的心,才会更为坚韧坚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 . 在一家算得上品位的咖啡吧里,他很沉着地请我“随意点” . 眼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长远地上扬着;语言,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滋味,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 . 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正,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此刻,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所以博得更高的酬劳和荣光 . 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早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赏识着这个漂亮的城市 .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忍的事 .(每件事不可以超出 12 个字)答: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②③④2. 联合上下文,谈谈第④段加点的“愤慨”都写出了什么.答:3. 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详尽描述,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忍”的原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的启示 . (不超出 150 字)教课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孤独之旅中的成长历程。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习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孤独”、“成长”等。
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草房子》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孤独之旅》。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注生字词、重点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孤独之旅是如何体现的?请用具体事例说明。
(2)小组分享: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主题:孤独之旅中的成长历程。
(2)分析人物形象:陆鸭、翠翠、翠翠的奶奶等。
(3)讲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如文中对环境的描绘、对人物心情的衬托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了解字词含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3.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孤独?旅途中的孤独又意味着什么呢?”学生甲:“孤独可能是一种独自面对困境的感觉。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沉默为大家整理的6篇孤独之旅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体会在孤独中成长的感受2、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梳理主人公孤独至长大的心理过程,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九年级语文中小说单元的出现,不啻是给紧张忙碌的初三生活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大家都爱读小说。
在第三单元里,我们领略了鲁迅先生沉郁悲凉的故乡之别,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出人意料的精妙构思,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阅读的是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作家所写的一部大家可能都没读过的长篇小说的节选《孤独之旅》。
同学们事先已经阅读了课文,也查找了资料,有没有同学来介绍一下曹文轩和他的《草房子》?(有一学生带来了《草房子》,说是她五年级时买的,给大家介绍了课文节选部分前后的情节,并用软盘作了电子板书,与我的介绍基本相同)《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痛苦,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另一学生打开软盘,有关于曹文轩的介绍,我补充的是他所获得的奖项,以及自己读过的他的文化散文)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同名电影19届金鸡奖较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铜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十月》刊登过他的文化散文《银斧高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关于毛姆。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模板5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进入故事情境播放影片《草房子》中杜小康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主人公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
2.分析并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3.掌握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3.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感受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
2.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同学们思考:孤独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意味着什么?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指名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大意。
三、分析主人公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杜小康孤独的语句,并体会其情感。
2.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讨论其成长过程。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2.讨论环境描写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杜小康的内心世界?二、深入分析主人公形象1.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成长,讨论其性格的转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于杜小康成长的看法。
三、学习景物描写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
2.讨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四、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杜小康的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讨论成长主题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成长的理解,结合课文谈谈杜小康成长的意义。
2.讨论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孤独和挫折。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孤独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
旅》教案
内容预览:
10.孤独之旅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
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
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提示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高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写得好。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归纳的方法。
2.学生提出探究讨论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全班师生互动,鼓励独创性见解。
如:可以让学生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拟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个
好,为什么?通过这一练习,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提示:
(1)失去交流环境。
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
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如: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提示: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如: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先后的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A.想上学(我不去放鸭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D.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E.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F.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都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
GH.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G.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H.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I.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
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
五、课外作业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
离
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