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人员在关节置换手术中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摘要】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品管圈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品管圈在医疗设施中具体作用体现在规范手卫生操作、监督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在护理人员培训中,品管圈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传授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监督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并提供反馈。

品管圈还可以确保手卫生政策的执行不偏离轨道,提升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品管圈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手卫生体系,更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意义愈发凸显,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作用分析、医疗设施、培训、政策执行、重要性、发展。

1. 引言1.1 品管圈的重要性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管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并实施有效的手卫生政策和程序。

通过不断审核和改进这些政策,品管圈可以确保护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并及时纠正任何偏差。

品管圈还可以跟踪和监测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除了手卫生政策的执行,品管圈还可以在医疗设施中推动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

品管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程序,监测医疗设施的卫生状况,确保设施符合卫生要求。

通过对医疗设施和环境的持续监测,品管圈可以帮助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不可或缺。

其重要性体现在建立有效的手卫生政策、推动全面感染控制措施和监测医疗设施卫生状况等方面。

品管圈的作用是全面的,其存在和发展对于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1.2 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探讨手术室在骨科手术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手术感染率从1.93%降至1.22%,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有良好的效果。

标签:品管圈;骨科手术;感染率【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4-0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灵活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2012年11月,我科针对骨科手术在护理方面出现的各种细节问题,利用品管圈的手法加以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分别选取2012和2013年的1-10月骨科手术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均无抗菌素过敏史,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糖尿病。

方法一.准备阶段:1. 建立“品管圈”组织。

成立QCC小组,7名骨科专科组成员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邀请科护士长,护士长作为辅导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决策。

由骨科专科组组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一名圈秘书负责会议记录,整理资料。

每月召开一次圈会,根据活动需要经常利用手术结束或下班后時间在科室开会或进行QCC 相关培训,同时建立QQ群进行会后沟通交流等,有通知都在QQ群里进行,快速,方便。

在开第一次圈会前让圈员预先想好“圈名”,于开会当天各抒己见,表达各自想好的圈名及代表涵义,经现场投票决定本次活动圈名---“力量圈”,寓意一台手术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完成的。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卫生是医疗保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预防医院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新发或恶化的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例医院感染发生,其中许多是可预防的。

护理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护士和医生经常接触患者,其双手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品管圈的相关策略和措施,评估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并探讨品管圈的实施效果。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品管圈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探讨品管圈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改善医疗质量和提升患者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1.3 意义和价值护理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的手往往是细菌和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水平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品管圈还可以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比如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手卫生用品等,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水平。

通过品管圈相关的全面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对于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品管圈的实施效果以及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提升品管圈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改善。

2. 正文2.1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作用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是传播病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品管圈提高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效果论文

品管圈提高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效果论文

Third Department
ofOrthopedics,Gongy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or improving awareness rate
of perioperative health edu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3205
万方数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20期IMHGN,October
2016,V01.22
No.20
股骨头坏死4例。两组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院骨科于2015年3月开始在围手术期 健康教育宣传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活动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本院骨外科选取骨干护理人员 成为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任圈长,骨干护理人员 作为圈内成员,品管圈名称为“阳光圈”,寓意为 患者康复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患者提供阳光般 温暖的服务。 1.2.2品管圈活动计划及实施 阳光圈成员讨论确 定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并在活动后确认实施事项 情况。由圈员根据品管圈活动计划实施,首先选定 活动主题为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健康宣教知晓率, 拟定活动计划书,分析健康宣教现状,剖析当前迫 切解决的问题,设定各阶段解决目标,拟定解决对 策。在实施活动中,圈员在患者入院后开始制定个 人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内容为:疾病知识、手 术治疗重要性、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家中康复锻炼等方面 的健康教育,确定集中宣教、一对一宣教次数,根 据患者情况出院后每月随访2~4次,给予患者电话 指导等服务【2】。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健康宣教后 知晓情况,做好效果确认,及时改进健康宣教方案, 1.3观察指标 1.3.1健康宣教知晓率评估本院自制健康宣传知 晓率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疾病知识、自护知 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共4项,每项评分o~25分, 总分o~100分p1。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知晓率越高。 两组离院前分别采用调查表评分,统计两组评分, 作统计学分析。 l'3.2护理满意度评估根据卫计委《临床护理服 务规范及标准》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项目 分为: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服务主动性、服 务及时性等,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满 意度越高。满意:100。70分;一般:69~60分;不 满意:0~59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样本 数。两组患者离院前行护理满意度评估。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依照患者个人意愿分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分在参照组(50例),接受品管圈护理的分于研究组(50例),同时统计两组术前发生缺陷率、准备合格率、患者情绪评分、护理满意率各项情况,并以此作为判定护理措施具体效果的依据。

结果研究组:术前发生缺陷率2(4.00%)、准备合格率48(96.00%)、护理后SAS评分(33.64±2.18)、SDS 评分(32.59±2.15)、护理总满意率49(98.00%);参照组:术前发生缺陷率12(24.00%)、准备合格率38(76.00%)、护理后SAS评分(48.76±2.38)、SDS评分(49.58±2.24)、护理总满意率40(80.0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品管圈在骨科择期手术期间应用,有利于提高术前准备合格率,通过对患者科学有效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效果令患者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品管圈;手术在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一般是受到外力冲击后,导致身体受到损伤,通常情况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恢复健康。

在临床手术中,骨科手术非常多见,不过受到术前准备不足的影响,导致手术室医务人员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对其情绪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不满意,还会很大程度的引起医疗纠纷。

大部分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治疗注意事项等缺乏一定的了解,这会导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且依从性较差[1]。

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对临床手术流程、治疗效果、预后等均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对骨科手术患者来说,提高术前准备完善情况是临床关键工作。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随着医疗水平和科技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医院日常运作中,护理人员的手卫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品控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品控圈的概念、护理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品控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及降低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品控圈的概念品控圈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大型团队合作,对特定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在医院环境中,品控圈也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

它通过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以保证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护理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的手是医院最容易产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部位,因此护理人员手卫生尤为重要。

不良的手卫生习惯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

而且,随着一些耐药性细菌的增加,医院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护理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三、品控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方面的作用1. 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品控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增强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在培训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知识普及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手卫生对于患者健康的重要性,使其自觉遵守手卫生制度和操作规范。

2. 建立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品控圈可以协助医院建立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步骤、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的方法、洗手频率等内容,并及时对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有助于确保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降低手部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 强化手卫生检查和监督品控圈可以建立定期的手卫生检查和监督机制,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检查。

一旦发现护理人员存在不良的手卫生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规范化处理,以确保手卫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提高医患人员的满意度。

3.3 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能够降低绩效考核的成本 与采取传统绩效考核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由表2可见,观察组在日工作分配耗时、月工作量统计耗时及月绩效考核耗时三个方面均较对照组少(P<0.05)。

绩效考核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很多护理工作的记录都在系统中进行,并且绩效结果的统计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

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不仅优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参与度与配合度[13]。

3.4 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专业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考核指标,促使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临床带教人数以及科研文章发标数量都增长明显。

让护理人员在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综合素质[14]。

综上所述,在充分调研医护人员的需求下,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的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系对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提高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降低医院绩效考核的成本以及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且与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 考 文 献[1]黄群飒,俞文翼.绩效量化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8):98 99.[2]张秋香.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26):120 122.[3]任冲,孙梅林,李惠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家庭冲突对留职意愿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20):3179 3183.[4]楼可清.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92 93.[5]韦喜艳,陈海燕.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93 94.[6]崔福荣.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88 990.[7]程洁.军队医院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12):1182 1185.[8]魏永婷,吴秀红,陈挺晖,等.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30 1235.[9]项燕.构建医院绩效指标量化实施过程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8,(19):181 184.[10]王翔,李丽,邵丽.手术室护理人员岗位绩效分配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22):2768 2770.[11]郭梅,王彩萍,王艳芬.手术室工作量化与绩效奖金挂钩模式的实施与探讨[J].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84 1087.[12]石艳利.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84 185.[13]韩珂珂.S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14]周红艳,李静颖.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5):62 63.(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16.073工作单位:221400 新沂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胡艳: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9-05-30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胡 艳 梁玉莲 孟凡红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 0 1 7 年第 8 卷第 1 O 期 C h i n e s e Ma n i p u l a t i o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Me d i c i n e , 2 0 1 7 , V o 1 . 8 No . 1 0
一 l l一
以镜 像 治疗 为例 [ J ] . 中 国康 复, 2 0 1 5 , 3 0 ( 6 ) : 4 3 2 . 4 3 4 . 【 3 ] 刘 室, 王美玲. 综 合 康爱 治 疗 缺 血 性 脑 卒 申偏 瘫 患 者 的 康 复 效 果 观察[ J ]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 0 1 6 , l 9 ( 8 ) : 7 9 . 8 1 .
过 在 训 练 中应 用 生 物 力 学原 理 , 提 高 了患 者运 动 的
稳 定巧 、 协调性 、 平 衡 功 能 以及 步 行 能 力 。另 外 ,
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 0 1 5 , ( 5 ) : 5 9 3 . 5 9 3 . ( 收稿 日期 : 2 0 1 文献
[ 1 】 林淑 芳, 徐颖, 叶晓倩, 等. 脑卒 中上肢 运动功 能评价 量表在 康 复 中的应 用【 J 1 . 中国康 复, 2 0 1 5 , 3 0 ( 6 ) : 4 2 4 . 4 2 7 . [ 2 】 李怡君, 林 克忠, 郑筱儒 . 台湾地 区脑卒 中作业 治疗的科研 发展 :
显 著可行 性 , 值 得临床 推广研 究 。
3 讨 论
根据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结果 显 示 : 我 国 出血 性脑 卒
中病 患 的死 亡 率 及 致残 率 高达 8 0 %, 大 部 分 患 者 常 伴 发 不 同程 度 的 平衡 功 能 的 障 碍 与 步 行 能力 的 丧

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分析

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分析
我科品管圈小组成立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共由九名护 理 人 员 组 成 ,均 是 护 师 以 上 职 称 。 选 定 圈 名 为“ 齿 轮 圈 ”,其 寓意为通过圈员努力不断带动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 1.2.1 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
圈员们利用脑力激荡法进行了三轮的公开投票,并结合 圈能力、可行性、迫切性与院方政策进行 5、3、1 的标准打分, 最终选择主题为“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 育知晓率”,并根据“5W1H”原则绘制了甘特图,进行了为期 一周的活动计划拟定。 1.2.3 现状把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 科 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 成 立 品 管 圈 小 组,将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 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1 例患 者纳为前组,2018 年 2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 换术治疗的 10 例患者纳为后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 学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 以 ±s 表 示,行 t 检 验,定 性 资 料 以 n% 表 示,行 χ2 检 验, P<0.05 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对比 后 组 健 康 教 育 知 晓 率(84.00%)高 于 前 组(51.80%),差
针对以上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求改进对策。 1.2.6.1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纳入护理记录中。将患 者术日到出院所进行的功能锻炼及宣教进行内容写入记录 中,让护士通过记录掌握患者功能锻炼进程,从而进行下 一步指导,使健康教育体现连续性,避免遗漏。 1.2.6.2 完善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资料,在原有的基础 上增加了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拐杖和助行器的正确使用 方法。 1.2.6.3 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位、翻身、功能锻炼、助 行器和拐杖正确使用录制了视频,并定期在病房电视轮流 播放视频。 1.2.6.4 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质控单,以及正确使用拐 杖和助行器的护理质控单。 1.3 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2• 论 著 •了解到不良的情绪会对疾病康复不利,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消除不良心理;告知患者只要按医嘱规范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治愈的,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病情观察:加强对患者精神症状观察与护理,保证患者安全,加强对患者梅毒症状的观察及护理,严防交叉感染。

3.6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高度重视营养饮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的重要因素,根据病员的饮食习惯、病情及经济状况为其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多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适当多饮水。

3.7 合理的休息与活动: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如打太极拳、散步、作保健操等。

4 总 结[12]运用循证护理对实验组病员进行护理,制定的护理措施,充分体现患者的愿望,贴近患者,使患者从内心主动适从,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及护理,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和梅毒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较好地掌握了对精神病和梅毒的自我监测和自我保健知识,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

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使所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以保证护理工作在严谨的、详尽的、科学的轨道上运转,病员得到了精心护理,无交叉感染和意外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1] 吴志华,李景月.皮肤性病学[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114.[2] 朱月娇,张晓晓.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13):74.[3] 彭血菊.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213.[4] 倪霞萍,李凌霄,郑彩娥.现代护理报,2007.3.13:8.[5] 鲍文卿,林平,庞霄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69.[6] 刘晓敏,秦海兵,陈壮飞,等.社会人口因素对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1):31-33.[7] 黄津芳,刘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8] 廖元兴.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32.[9] 马燕,沈剑文,张建明,等.精神科药品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10):921-923.[10] 任昌贵.老年梅毒201例临床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1] 何梅.性病人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68-369.[12] 王爱华,赵丽君,宋富美.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3B):898.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蕊(莘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山东聊城 2524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品管圈实践

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品管圈实践

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品管圈实践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方法:针对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低的原因,有经验的10名骨科护士自发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改善主题、目标值,针对性的加强专科知识理论培训,规范疼痛评估流程,制定个性化宣教手册。

随机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46例病例为对照组和开展品管圈活动后50例病例为试验组,比较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功能锻炼完全依从性从47.8%提高到82.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标签:品管圈;全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依从性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试验措施,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1]。

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因此,功能锻炼是骨科护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

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3]。

通过调查,目前笔者所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完全依从性仅为47.8%,为了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笔者所在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4-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为对照组,2014年9-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为试验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陪护人员、主管医师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组建品管圈(1)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

小组成员共10名,笔者担任圈长,病区护士长为辅导员。

采用头脑风暴法,“宽心圈”为圈名,其寓意是发扬医护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赋予患者蓬勃的生命力,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并通过医、护、患三方面的努力,改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和谐及安宁的医、护、患关系。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本科室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由活动前的36%提高至52%,护理人员功能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考核合格率分别由48.3%、50.6%提高至100%、90.7%,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率,提高圈员品质改善能力。

标签:品管圈;髋关节置换;功能锻炼依从率髋关节置换是最为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术式,其术后及康复期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关节功能恢复及手术疗效的关键环节[1],然而临床实际中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率较低,程宏[2]、阙纤渄[3]在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品管圈(QCC)是指在同一单位内自动自发实施品管活动所组成永续性的小组,是属于机构品管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品管、统计与团体技巧,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4]。

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5]。

我科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低的现状,于2015年1月~12月进行品管圈活动,提高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6月我科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5年6月~12月我科5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实验组(活动后),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即功能锻炼依从数/髋关节术后总人数)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拟定计划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本科9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由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辅导员,护士长担任圈长。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模式对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有效机制。

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计7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常规护理,n=35),分析组(手术室细节护理,n=35)。

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水平。

结果:分析组切口感染发生患者例数(1例,占比2.86%)显著低于参比组的(6例,占比17.14%),数据比较有意义(χ2=3.968,=0.046),分析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0.05,分析组患者在护理责任心、风险意识、操作技能及服务态度方面的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0.05。

结论: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对降低术后感染率有显著增益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关节置换;感染;效果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感染中的应用分析梁世景张佳佳通讯作者(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该术式开展之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即为术后感染[1-2]。

一般来看,影响感染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既包括手术中的因素,也包括术后护理的因素。

本研究将从手术室护理方面论述细节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于降低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

具有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资料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计70例。

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

参比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1±2.25)岁;分析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4~81岁,平均(72.39±2.14)岁。

数据比较无意义,>0.05。

1.2方法为保证两组实验开展的同质性水平,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

浅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浅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浅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4-02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也是最容易受外界感染的科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手术室院内的感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采取适当的管理办法,做好手术室院内抗感染工作成为医院中作中的重点内容.此次研究以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在20~75岁,平均年龄(45.7±2.1) 岁,其中骨科手术17例,肠胃手术20例,妇科手术20例,其他手术3例.另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在20~78岁,平均年龄(47.2±2.6)岁,其中骨科手术19例, 肠胃手术19例,妇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护士长为活动小组组长,下属11名医护人员全员参加,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1.2.2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细菌数过多,容易造成患者手术院内感染:(2)医护人员手卫生清理不到位,如清洗时间不到位,造成操作过程中的污染.(3)物品未经过消毒处理进入手术室,如未经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的包装箱等,手术器械的消毒程序不规范,尤其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器械消毒处理不干净,会造成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4)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不严谨,不规范.如在手术过程中无菌包坠落地面,手术人员倚靠墙壁,佩戴首饰,手术人员经过未灭菌区域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等.1.2.3抗感染对策(1)进行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清洁后及时开窗通风30min,随后关窗用紫外线灯光消毒1h.每台手术的间隔时间应在25min.如果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手术间隔时间应>2h;保证手术室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在45%~50%;严格限制手术室内的人数,例如甲状腺手术、眼内手术等人数限定在3人以内,阑尾、胃、肠等手术人数限定在4人内;禁止医生、护理人员将食物、衣物带入手术室,对需要带入的影像、病例等应该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保证手术室的洁净手术间空气细菌数达标.术前护士要对手术器械、手术物品进行检查,保证物品准备整齐,减少人员走动,防止造成颗粒物沉落在手术台,造成手术室院内感染.(2)控制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保证洗手时间>3min,注意清除指甲中的微生物,保证消毒液已干.定期开展手卫生讲座,在清洗室放置指甲刀、吹风机等,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力度,增强医护人员的卫生概念,降低手术室院内的感染发生率.(3)加强无菌检测,定期对无菌器械、高压灭菌器械进行检测,根据手术用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加强存放环境的管理; 如果发现物品存在污染,立即进行更换;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采取清洗、除锈、润滑步骤.及时清洗各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内镜,清除器粘附物后进行消毒处理;(4)加强无菌操作,规范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行为,禁止倚靠墙壁,佩戴首饰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经过未灭菌区域时,采取防护措施,及时纠正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感染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评分.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和护理人员各项评分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总分100分,91~100分为满意,81~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含80)为不满意.护理人员各项指标评分表总分为5分,分数愈高表明护理人员行为能力愈强[1].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选择(X±s)所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研究组有5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有9例,感染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n=60(%)]3讨论品管圈是由相同或者相近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也是最容易受外界感染的科室. 将品管圈引用到手术室院内抗感染控制中,实现了对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消毒剂的使用规范明显提升.对手术室院内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对不良的风险进行改进,促进了其系统化、标准化的工作[2]. 另外,随着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提高了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活动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品管圈活动在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对患者的高效、高质量的护理.品管圈活动还涉及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及操作流程,随着活动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及各项业务技能也有所提高[3]. 在此次研究中,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6.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1.7%,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3.88±0.95)分,责任心评分(4.29±1.01)分,沟通能力评分(4.45±1.15)分,自信心评分(4.60±1.20)分,品管手法评分(5.10±1.80)分,工作积极性评分(4.55±1.10)分,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王海荣,王飞飞,陈宁,等.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5):728-731. [2]刘庆兰,郑文龙.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6(18):46-49. [3]吴玉霞,何瑞环,樊燕青.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9)17:119-122。

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7-05T09:19:13.6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作者:杨杰齐凤华戴小强郝玉杰白小军岳小丽邓[导读]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杨杰齐凤华戴小强郝玉杰白小军岳小丽邓爱民殷爱青迁安市人民医院河北省迁安市 064400【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9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为2017年5—6月的住院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试验组为2017年7—9月的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①无形效果评价:品管圈活动对品管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自信心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MMSE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一个月的MMSE及ADL评分,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患者满意度评价: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为76.00%,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为92.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也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膝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健康宣教;应用品管圈是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管理、文件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蕊【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方医院手术室组建相应主题的品管圈,根据院内感染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流水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性情况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对相关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实施品管圈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后平均7 d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例数为(21.5±12.49)次,与控制措施实施前相比显现减少(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规范成员的在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提升质量控制.【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11【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手术室;感染控制;品管圈活动;护理【作者】赵蕊【作者单位】莘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山东聊城 25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医院感染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利用品管圈发挥团体的优势可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自动化识别,但无法控制感染率的增高[1]。

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品管圈建立: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方医院手术室组建相应主题的品管圈,根据院内感染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

组建“手卫生圈”意味着表达了规范手卫生的主题。

牵手圈设圈长、辅导员、副圈长以及成员,成员8名,辅导员两名,其余一个职位一名,发扬医院的传统作风,待相关人员确定后选择相关课程,并对8名成员进行相关课程教育,拓宽品管圈的含义以及增强品管圈活动的作用,使成员了解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品管圈理论以及作用深入的认知。

1.1.2 主题选定:根据品管圈活动的主要方向进行手卫生的操作规范,依据平时3个项目进行手卫生的评价标准,分别为:①“平时洗手的依从性”。

品管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12-01T11:54:16.7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张磊华史丽丽[导读] 加强了护患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同时也使护士更加关注患者疼痛,体现人文关怀。

(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关节外科;山东潍坊261021)【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62例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评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包括组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计划实施、效果确认等步骤。

对护士疼痛相关知识水平、患者术后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结果: 开展QCC活动后,护士疼痛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屈曲度≥90°所需时间缩短(或p<0.05)。

结论: 开展QCC活动能提升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疼痛;品管圈;护理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手术创伤和早期膝关节屈伸训练,疼痛明显,可达中度和重度并持续数周。

很多患者因难以忍受疼痛,不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进而影响手术效果[1]。

合理、有效的镇痛,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功能训练,而且可以减轻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是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现已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3]。

对手术室护士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

对手术室护士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

对手术室护士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无植人物术后30天、有植人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包括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是外科住院病人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可直接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对患者、家庭、社会以及医生和医院都会形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手术室护士加强对SSI的监测及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于2012年2月- 2012年7月对本科室护士SSI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关节置换术中SSI预防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对SSI的概念不太清楚、预防知识的掌握不全以及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不严,依从性偏低。

由此产生的结果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故应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建立和完善关节置换SSI预防制度及流程,强化手术室护士SSI预防和控制意识,提高手术室护士关节置换SSI预防依从性。

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手术室护士22人,男护1名,女护21人,年龄23~48岁,平均31岁;学历:本科 10人,大专9人,中专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6人。

我院在2012年2月- 2013年7月实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50例,其中髋关节置换118例,膝关节置换26例,肩关节置换6例。

男性78例,女性72例,手术患者年龄32-86岁,平均64.5岁。

手术平均时间为112 分钟。

1.2 调查方法研究分为2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问卷调查阶段,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指导自行设计了手术室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知识调查问卷:由手术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护士2人按照卫生部2010年1 1月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称《指南》)、卫生部2004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内容包括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共10道题。

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不得分。

品管圈活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1-06T07:36:29.56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6期作者:何凤英陆美娇班洁勤[导读] 本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QCC管理,结果见下文。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9年4月—12月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例数1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品管圈活动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98.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显著(P<0.01);QCC圈员的工作积极性、自信心、责任心、幸福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品管手法的运用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结论:通过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17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呈老龄化趋势,进而导致我国中老年骨折患者不断增多,疾病类型主要以股骨颈骨折、骨头缺血坏死等为主[1]。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方式虽然具有显著疗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在此期间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QCC管理,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时间段在2019年4月—12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

纳入标准: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观察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5.21±10.14)岁。

对照组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51~80岁,平均(64.79±10.7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品管 圈; 关节置换术 ; S S I ; 手术人 员
Ma n a g e me n t p r a c t i c e o f a p p l y i n g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t o i mp r o v i n g S S I c o n t r o l f o r s u r g i c a l s t a f f d u r i n g j o i n t r e p l a c e me n t s u r g e r y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S I c o n t r o l f o r s u r g i c a l s t a f f d u i r n g j o i n t r e p l a c e m e n t s u r g e r y a n d p r e v e n t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T o p l a n .p r a c t i c e , c o n f o r m a n d d i s p o s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Q C C c o n c e p t ,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p r o b l e m i n S S I c o n t r o l a n d c a u s e s a f f e c t i n g
行计划 、 实践 、 确认 和处置 , 分析关节置换手术 中涉及 S S I 相 关环 节及 导致手 术人 员感染控制 意识薄弱 的真 因 . 探 讨解 决对 策并 实
施。 进 行 效 果 评 价 。结 果 手 术 人 员在 关 节置 换 手 术 中违 反 S S I 管理 行 为 的 次数 由 活 动 前 l 2 - 3次/台 降 至 活 动 后 5 . 2次/ 台: 目标 达
(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o fS u n Y a t — s e n Me m o r i a l H o s p i t a l,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2 8 8 , G u a n g d o n g )
Re s u l t s T h e ̄ e q u e n c y o f a c t i v i t i e s a g a i n s t S S I or f s u r g i c a l s t a f f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 1 2 . 3 t i me s t o 5 . 2 t i me s e a c h o p e r a t i o n . T h e r a t e o f s t a n d a r d
ZH AO Ha i ~ x u a n, W ANG J i e — z h e n, Z HONG Xi a o — q i o n g, HU K a i - p i n g, C HEN 舶 , , L 1 G u a n g— x i a, L I U Hu a, DI NG Y u
w a s 1 0 7 . 5 8 %a n d p r o g r e s s r a t e w a s 5 7 . 7 %. C o n c l u s i o n Q C C a p p l y i n g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ma n a g e m e n t b e h a v i o r a n d c o n c e p t o f S S I c o n t r o l or f
当代护 士 2 0 1 5年 1 0月下旬 刊
・ l 7 3・
品 管 圈活 动 提 高 手 术 人 员在 关 节 置 换 手术 中控 制 手 术部 位 感 染 的管 理 实践
赵海璇 王洁 贞 钟 晓琼 胡开萍 陈 泓 李光 霞 刘 华 丁 育
摘 要 目的 提 高 手 术 人 员在 关 节 置换 手 术 中控 制 手 术部 位 感 染 ( S S I ) 的 管理 行 为 , 预防术后感染。方法 按 品 管 圈理 念 的 步 骤 进
标率为 1 0 7 . 5 8 %, 进 步率为 5 7 . 7 %。结论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 3 2 ; R 4 7 2 . 3
品管 圈活动可有效提 高参与关节置换 手术 中手术人 员控 制 S S I 管理行为及 管理意识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5 ) 1 0 — 0 1 7 3 — 0 3
i n f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c o g n i t i o n f o r s u r g i c a l s t a f f d u r i n g j o i n t r e p l a c e m e n t s u r g e y.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w a y t o s e t t l e t h e p r o b l e m a n d e v a l u a t e d t h e e f f e c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