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课件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ppt课件

低分子是瞬变过程
(10-9 ~ 10-10 秒)
各种运动单元的运动需要 克服内摩擦阻力,不可能
瞬时完成。
高分子是松弛过程
运动单元多重性:
键长、键角、侧基、支链、 链节、链段、分子链
需要时间
( 10-1 ~ 10+4 秒)
.
8
Tg 粘流态
Tf
Td
Tf ~ Td
分解温 度
(1)分子运动机制:整链分子产生相对位移
应变硬化
E D A
D A
O A
B
y
图2.4 非晶态聚合物的应力. -应变曲线(玻璃态)
20
2.2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
21
2.2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序号 类型
1
2
硬而脆 硬而强
3 强而韧
4 软而韧
5 软而弱
曲线
模量
高
高
高
低
低
拉伸强度
中
高
高
中
低
断裂伸长率 小
中
大
很大
中
断裂能
小
中
大
大
小
F
F
A0
一点弯曲
三点弯曲
均匀压缩 体积形变 压缩应变
F
扭转
F
.
17
2.2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Stress-strain curve
标准哑 铃型试
样
实验条件:一定拉伸速率和温度
.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18
2.2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2.3 高分子材料三种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
19
新课件e第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2

第六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
6.1拉伸 6.2压缩 6.3弯曲 6.4剪切 6.5冲击 6.6硬度
6.1拉伸 拉伸试验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在试样上沿纵轴方向 施加拉伸载荷使其破坏。在拉伸实验中,对于玻璃
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板材采用I型试样。
测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热固性塑料板材亦可采用 Π 型 试样。测定模压短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强度 采用ш 型试样。
将试样放置在夹具上,夹持时以试样能上下滑 动为宜,不可过紧。然后以5—15mm/min 的加载速度施加载荷直至试样剪切破坏,记录 破坏载荷。
有明显内部缺陷或不沿剪切面破坏的试样应予 作废。
6.5冲击
冲击试验是用来衡量复材在经受高速冲击载荷
时的韧性或对断裂的抵抗能力的试验方法,一般
冲击试验可分为:摆锤式冲击试验、落球式冲击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 I型试样。为了使试样在试验过程
中受力和破坏合理,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过渡圆弧半
径R和有效宽度b。显然增加R可以减小应力集中,对 试样断裂在有效部位大有好处。单若R过大,使过渡 区占的面积增大,从这点上讲,又增加了试样断在 非有效部位的可能性 。根据试验, R 为 75mm , b 为
½ 1/2
= b /3.46
长细比为:λ=h/i=10 则试样的高度为:h=10i = 10b /3.46
测量试样尺寸后,将试样安放在加载压头上,(使其 中心线与上下压板中心线对齐),记录最大载荷。有
明显内部缺陷或端部挤压破坏的试样予以作废。
σ=P/F
6.3弯曲 复合材料弯曲实验中试样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 有拉力,压力,剪力等。 实验采用三点加载简支梁,即将试样放在两支点 上,在两支点的试样上施加集中载荷,使试样变
6.1拉伸 6.2压缩 6.3弯曲 6.4剪切 6.5冲击 6.6硬度
6.1拉伸 拉伸试验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在试样上沿纵轴方向 施加拉伸载荷使其破坏。在拉伸实验中,对于玻璃
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板材采用I型试样。
测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热固性塑料板材亦可采用 Π 型 试样。测定模压短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强度 采用ш 型试样。
将试样放置在夹具上,夹持时以试样能上下滑 动为宜,不可过紧。然后以5—15mm/min 的加载速度施加载荷直至试样剪切破坏,记录 破坏载荷。
有明显内部缺陷或不沿剪切面破坏的试样应予 作废。
6.5冲击
冲击试验是用来衡量复材在经受高速冲击载荷
时的韧性或对断裂的抵抗能力的试验方法,一般
冲击试验可分为:摆锤式冲击试验、落球式冲击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 I型试样。为了使试样在试验过程
中受力和破坏合理,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过渡圆弧半
径R和有效宽度b。显然增加R可以减小应力集中,对 试样断裂在有效部位大有好处。单若R过大,使过渡 区占的面积增大,从这点上讲,又增加了试样断在 非有效部位的可能性 。根据试验, R 为 75mm , b 为
½ 1/2
= b /3.46
长细比为:λ=h/i=10 则试样的高度为:h=10i = 10b /3.46
测量试样尺寸后,将试样安放在加载压头上,(使其 中心线与上下压板中心线对齐),记录最大载荷。有
明显内部缺陷或端部挤压破坏的试样予以作废。
σ=P/F
6.3弯曲 复合材料弯曲实验中试样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 有拉力,压力,剪力等。 实验采用三点加载简支梁,即将试样放在两支点 上,在两支点的试样上施加集中载荷,使试样变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详解演示文稿

※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测定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寿命(S-N)曲线
特点:复合材料没有明确的疲劳极限 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与疲劳极限又很大的分散性
碳纤维强度分散度:10% 玻璃纤维强度分散度:15%
环氧树脂强度分散度:10%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疲劳试验的试件最少10-15个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第五页,共35页。
※ 复合材料力学分类
复合材料力学
复合材料的材料力学
细观力学 叠层理论-----粗观力学
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宏观力学
第六页,共35页。
a)细观力学
研究单向(或单层)复合材料的平均物理性能与各相材 料的物理性能和相几何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复合材料非均匀 介质各相内部的真实应力与应变场分布。
5.4 单层板的强度理论
最大应力理论
最大应变理论
蔡---希尔强度理论
蔡---吴应力张量多项式理论
第十二页,共35页。
5.5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 拉伸试验
第十三页,共35页。
第十四页,共35页。
※压缩试验
第十五页,共35页。
※剪切试验
层间剪切试验
第十六页,共35页。
※弯曲试验
第十七页,共35页。
学 键
结
合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玻璃纤维
碳纤维
机械粘着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5.7 复合材料单向层板均匀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最大 Nhomakorabea应力理论
最大主应变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最大总应变比能理论
最大剪切应变比能(畸变能)理论
双剪应力理论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PPT

p D E 2bh 2u
b 环试件宽度; h 环试件厚度; D 环的平均直径; u-载荷增加p时,两半盘间距的变化量;
-两个半盘间的初始距离一定要小(要求两面全面接触),因随着 两个半盘之间的间隙出现,试样的相应部分不仅会被拉直,而且还 会有偏转(如a型)简化改进后的卡具就考虑了这一点。 -由于试件同拉力盘不能完全接触,而且,由于摩擦的影响,以及 拉力盘分开处的试件局部变形的因素的存在,所以环的圆周应变分 布是不均匀的。
可算出:
a13 a23
z1 p2 z1 p1 p2 p1
式中:
z; ;
z 1 p2 1 z2 p1 1 p2 p1
1 00 2 45
0
'' z ,
1 1
通常选用
进行试验。
'' z
2
1
2
2
层间拉伸强度
P
P
P
P a
c
P b
试件环主要采用缠绕法和机械加工法制备
Naval Ordnance Lab.
试件的尺寸:ASTM标准规定了经机械加工的圆环的尺寸
圆环试件卡具
简化改进后的圆环试件卡具
石墨润滑剂
液压式驱动卡具
对弹性模量E的测定,有几种测量变形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两 个半盘间的间隙量(a类似)。
!
只有仔细观察、记录、分析被测试件破坏模式,才能提炼 出反映真实物理客观事实的理论模型,才能真正指导材料的设 计、和优化出完美的材料。
加载条件
-根据试验的目的有选择加载。 弹性常数的 测定: 先加载到预期静强度的10-20%,然后,降低到静强度 的5%之后再开 始加载。 破坏强度的测定: 可直接加载到破坏为止,但加载速率要恒定。若不恒定呢?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第一章幻灯片PPT

X射线强度大小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与X射线传播方 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决定。实验表明,X射 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分为两类:连续X射线谱 和特征X射线谱。
连续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被阳极靶突然阻止 而产生的。它由某一短波限λ0开始一直到波长等于无 穷大λ∞的一系列波长组成。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特征X射线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也称单色X射线。
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不受管电压、管电流的影响, 只取决于阳极靶材元素的原子序数。莫塞莱(Moseley, H.G.J.)对特征X射线谱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13 — 1914年得出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λ和阳极靶的原子序数 Z之间的关系 —莫塞莱定律: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第一章 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一节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1. X射线的发现和X射线学的发展过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ontgen,1845-
1923年)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密封 好的照相底片被感光。
伦琴当时就断言,这种现象必定是一种不可见的未知 射线作用的结果。由于当时没有找到更适当的名称来称 呼这种射线。伦琴就以数学上常用的未知数X作为它的 代名词,给这种射线取名为X射线,也称伦琴射线。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5.特征X射线谱
当加在X射线管两端 的电压增高到与阳极靶材 相应的某一特定值Vk时, 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的波 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 强度很高、波长范围很窄 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 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有严 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 作为阳极靶材的标识或特 征,故称为标识X射线谱 或特征X射线谱。
他们杰出的工作对X射线学发展的整个进程都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伦琴、劳厄和布拉格分别在1901 年、 1914年、1915年均获得诺贝尔奖。
连续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被阳极靶突然阻止 而产生的。它由某一短波限λ0开始一直到波长等于无 穷大λ∞的一系列波长组成。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特征X射线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也称单色X射线。
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不受管电压、管电流的影响, 只取决于阳极靶材元素的原子序数。莫塞莱(Moseley, H.G.J.)对特征X射线谱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13 — 1914年得出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λ和阳极靶的原子序数 Z之间的关系 —莫塞莱定律: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第一章
第一章 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一节 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1. X射线的发现和X射线学的发展过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ontgen,1845-
1923年)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密封 好的照相底片被感光。
伦琴当时就断言,这种现象必定是一种不可见的未知 射线作用的结果。由于当时没有找到更适当的名称来称 呼这种射线。伦琴就以数学上常用的未知数X作为它的 代名词,给这种射线取名为X射线,也称伦琴射线。
复合材料测试方法
5.特征X射线谱
当加在X射线管两端 的电压增高到与阳极靶材 相应的某一特定值Vk时, 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的波 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 强度很高、波长范围很窄 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 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有严 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 作为阳极靶材的标识或特 征,故称为标识X射线谱 或特征X射线谱。
他们杰出的工作对X射线学发展的整个进程都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伦琴、劳厄和布拉格分别在1901 年、 1914年、1915年均获得诺贝尔奖。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ppt课件

外表改性剂对植物纤维/ 聚丙烯复 合资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外表改性剂(苯甲酸、硬脂酸、 有机硅烷) 对植物纤维/ 聚丙烯复合体系进 展了处置,研讨了外表改性剂对体系力学性 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复合资料界面粘接机 理,分析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讨结果 阐明,苯甲酸的参与可以使复合资料的拉伸 强度有较大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经硬脂 酸处置的复合资料,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经有机硅烷处置的复合资料,拉伸强度及冲 击强度均有所提高。
由以下图可知,随着有机硅烷用量的加,复合资料的 拉伸强度会明显添加, 当有机烷含量达115 %时,拉 伸强度达最大值。以上结果阐明,硅烷偶联剂水溶 液的浸透性极强,可浸透植物纤维颗粒的一切间隙, 从而进一步浸润植物纤维颗粒的全部外表,使得偶 联剂与植物纤维外表坚持良好的接触;而有机硅烷 中的烷氧基团水解后构成硅醇,这样,硅醇就可以跟 植物纤维中的羟基作用,使纤维的吸水性减少,降低 了纤维的极性[3 ] 。
复合资料的特点
以天然植物纤维与热塑性树脂混合制备的复合资料 具有质量轻,加工性能好的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 泛的运用前景。植物纤维价廉易得,具有较大的强 度,刚度和耐热性。作为天然资料,植物纤维还可被 生物降解,植物纤维/ 热塑性树脂复合资料也因此具 备一定的环境相容性,是一条减轻目前“白色污染 〞的可行途径。因此,对植物纤维/ 聚丙烯复合资料 的研讨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适用价值。由于植 物纤维分子构造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极性较强,与非 极性的聚丙烯混合时相互作用力很小,界面结合力 差,会影响复合资料的力学性能。故必需运用外表 改性剂对资料进展改性,以提高两种资料的界面结
苯甲酸含量对复合资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
硬脂酸含量对复合资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下图分别表示了在复合资料中参与了硬脂酸之 后,其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变化。从图 中可知, 复合资料的拉伸性能随硬脂酸含量的添加变化不
采用不同的外表改性剂(苯甲酸、硬脂酸、 有机硅烷) 对植物纤维/ 聚丙烯复合体系进 展了处置,研讨了外表改性剂对体系力学性 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复合资料界面粘接机 理,分析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讨结果 阐明,苯甲酸的参与可以使复合资料的拉伸 强度有较大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经硬脂 酸处置的复合资料,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经有机硅烷处置的复合资料,拉伸强度及冲 击强度均有所提高。
由以下图可知,随着有机硅烷用量的加,复合资料的 拉伸强度会明显添加, 当有机烷含量达115 %时,拉 伸强度达最大值。以上结果阐明,硅烷偶联剂水溶 液的浸透性极强,可浸透植物纤维颗粒的一切间隙, 从而进一步浸润植物纤维颗粒的全部外表,使得偶 联剂与植物纤维外表坚持良好的接触;而有机硅烷 中的烷氧基团水解后构成硅醇,这样,硅醇就可以跟 植物纤维中的羟基作用,使纤维的吸水性减少,降低 了纤维的极性[3 ] 。
复合资料的特点
以天然植物纤维与热塑性树脂混合制备的复合资料 具有质量轻,加工性能好的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 泛的运用前景。植物纤维价廉易得,具有较大的强 度,刚度和耐热性。作为天然资料,植物纤维还可被 生物降解,植物纤维/ 热塑性树脂复合资料也因此具 备一定的环境相容性,是一条减轻目前“白色污染 〞的可行途径。因此,对植物纤维/ 聚丙烯复合资料 的研讨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适用价值。由于植 物纤维分子构造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极性较强,与非 极性的聚丙烯混合时相互作用力很小,界面结合力 差,会影响复合资料的力学性能。故必需运用外表 改性剂对资料进展改性,以提高两种资料的界面结
苯甲酸含量对复合资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
硬脂酸含量对复合资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下图分别表示了在复合资料中参与了硬脂酸之 后,其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变化。从图 中可知, 复合资料的拉伸性能随硬脂酸含量的添加变化不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ppt课件

后使规定高度的摆锤下落,产生冲击载荷将试样折断,
如图所示。夏比冲击实验实质上就是通过能量转换
过程.测定试样在这种冲击载荷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
功。
完整版PPT课件
19
设摆锤的重力为F(N),摆锤旋转轴线到摆锤重心的 距离为L(m),若将其抬起的高度为H(m)、则此
时摆锤所具有的能量为:
E1 = F ٠H = FL(1 – COS α)
完整版PPT课件
27
第一节 压缩实验
对于一般金属材料而言.从拉伸实验得到的力学性能指标即可
满足工程设计相应用的要求,但对于一些低塑性材料,如铸铁、高
碳钢、工具钢和铸铝合金等,由于这些材料在拉伸时呈脆性断裂.故
其塑性指标无法求得.但假若采用压缩实验却可以测出它们在韧性
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实际上,许多结构、零件是在压缩载荷下工作
完整版PPT课件
21
试样
夏比冲击试样根据其缺口形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v 型缺口试样和u型缺口试样两种类型。
1. V型缺口试样 ①标准试样,标准试样是尺寸为10mm×10mm×55mm.
在长度中部开有2mm深v型缺口的试样。图(a)
②辅助小尺寸试样,当板材厚度在10mm以下无法切取标 准试样时,则根据技术条件规定.可以采用如图(b)所示 的两种辅助小尺寸试样,其宽度分别为7.5mm和5mm,试 样的其他尺寸及其偏差和缺口形状与图(a)中的要求相同.
的,所以研究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压缩实验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用压力和变形的关系曲线表
示,称为压缩图.图a为低碳钢的压缩图,由图可见低碳钢在压缩时
存在弹性极限、比例极限、屈服极限.试验表明,低碳钢压缩时的
复合材料检测技术讲课教案

硼纤维/Al
2.49
1343
217
539
SiC /SiC
2.1
300
100
142
高强铝合金
2.7
647
72
239
高强钢
7.83
1750
207
223
87.1 47.6
26.4 26.7
层合板静态力学性能表征与测试
纵向拉伸力学性能 横向拉伸力学性能 纵向压缩力学性能 横向压缩力学性能 纵横剪切力学性能 短梁层间剪切强度 弯曲性能
复合材料检测技术
各向异性
HT3/5224(高强 HT3/QY8911(高强
碳纤维/环氧)
碳纤维/双马)
纵向拉典伸型模量国E1产(树GP脂a)基复合材料14单0 向板的力学性135能
横向拉伸模量E2(GPa)
8.6
8.8
面内剪切模量G12(GPa)
5.0
4.5
主泊松比V12
0.35
0.33
纵向拉伸强度Xt(MPa)
拉伸力学性能试验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测试:纵向拉伸模量E1、主泊松比ν1 、纵向拉伸强度Xt ;横向拉伸模量E2、
横向拉伸强度Yt
压缩力学性能试验
GB/T 3856-1983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HB 5485-9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板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X射线机
被检件
X光底片
X射线照相法
蜂窝芯进水检测
X射线照相法
蜂窝开裂检测
声振检测(Acousto-Vibration)
材料力学性能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讲义 课件 ppt

为了克服单一材料性能上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多的根据 构件的性能要求和工况条件,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 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方式、比例、分布组合成 复合材料,使其具有单一材料所无法达到的特殊性能或综 合性能。
复合材料性能的基本特点是各向异性、可设计性,这些特 性以及所引起的特殊力学性能与均质各向同性材料是不同 的。
有四个特征弹性常数: (1)纵向弹性模量、(2)横向弹性模量、 (3)主泊松比、(4)切变模量。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一、单向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一)纵向弹性模量
在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时,将复合材料看成是两 种弹性体并联,并简化成有一定规则形状和分布的模型。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根据纤维与基体轴向串联模型所得到的切变模量: 根据纤维与基体轴向并联模型所得到的切变模量: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四)泊松比
单向复合材料的正交各向异性,决定了材料在纵、 横两个方向呈现的泊松效应不同,所以有两个泊 松比。
因此,需要学习了解有关复合材料的理论、力学行为的基 本特征。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复合材料的续纤维复合材料
颗粒复合材料
层合板复合材料
(2)按基体分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3)按用途分类:
材料力学性能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0/2/2020
复合材料性能的基本特点是各向异性、可设计性,这些特 性以及所引起的特殊力学性能与均质各向同性材料是不同 的。
有四个特征弹性常数: (1)纵向弹性模量、(2)横向弹性模量、 (3)主泊松比、(4)切变模量。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一、单向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一)纵向弹性模量
在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时,将复合材料看成是两 种弹性体并联,并简化成有一定规则形状和分布的模型。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根据纤维与基体轴向串联模型所得到的切变模量: 根据纤维与基体轴向并联模型所得到的切变模量: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四)泊松比
单向复合材料的正交各向异性,决定了材料在纵、 横两个方向呈现的泊松效应不同,所以有两个泊 松比。
因此,需要学习了解有关复合材料的理论、力学行为的基 本特征。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复合材料的续纤维复合材料
颗粒复合材料
层合板复合材料
(2)按基体分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3)按用途分类:
材料力学性能
10/2/2020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0/2/2020
复合材料检测技术演示文稿

开孔拉伸和压缩强度试验
第十七页,共47页。
开孔拉伸和压缩强度试验
开孔拉伸强度试验
HB 6740-93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拉伸试验方法
第十八页,共47页。
开孔拉伸和压缩强度试验
开孔压缩强度试验
HB 6741-93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开孔压缩试验方法
第十九页,共47页。
冲击后压缩强度
冲击损伤
渗透
第四十六页,共47页。
检测方法的选择
不同类型结构检测方法的选择
结构 层压板结构
蜂窝组件 胶结连接
形状
无特殊要求
成形结构(正弦式或 凹面形状) 平面形
平面形 平面形 成形件
检测方法
穿透法超声C -扫描 回波法超声C -扫描
穿透接触法 回波接触法 射线照相 脉冲回波数字测厚 穿透法超声C -扫描 射线照相
复合材料检测技术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47页。
第二页,共47页。
复合材料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
第2章 (2讲)
CMC用 基体材料
第6章 (2讲) 检测加工及评价
非金属基复合材 料
第3章 (1讲)
CMC用 增强材料
CMC的 制备技术
CMC的界面和增 韧机理
其它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第4章 (2讲)
第5章 (2讲)
第十四页,共47页。
弯曲性能试验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测试:弯曲强度f和弯曲模量Ef
第十五页,共47页。
层合板韧性性能试验
开孔拉伸强度试验 开孔压缩强度试验 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 I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 II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 边缘分层层间断裂韧性试验
演示文稿力学性能测试课件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冲击强度
• 冲击强度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 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即
I
W bd
• 式中W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b和d分别为断
面的宽度和厚度。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高速拉伸——另类冲击测试
• 在拉伸试验中,当拉伸速率足够高时,拉断 试样所做的功与试样受冲击破坏时所吸收的 能量相当,因此,高速拉伸试验机也可以用 来测试材料的冲击强度。
第十七页,共25页。
摆锤式冲击试验
• 摆锤式冲击试验是让重锤摆动冲击标准试样, 测量摆锤冲断试样消耗的功。
• 试样的安放方式有简支梁式和悬臂梁式,前 者是用摆锤打击简支梁试样的中央,后者是 用摆锤打击悬臂梁试样的自由端。
第十八页,共25页。
摆锤式冲击试验
• 简支梁式
• 悬臂梁式
第十九页,共25页。
弯曲强度
•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对标准样条施加弯曲 载荷,样条折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即为弯曲 强度,也称抗拉强度或挠曲强度。
• 弯曲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
3 2
Pmax L bd 2
• 式中Pmax为样条折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L为测 试跨度,b为样条宽度,d为样条厚度。
第十二页,共25页。
第十三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机械强度
• 材料所受的外力超过其能承受的能力,就会 发生破坏。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机 械强度。在各种实际应用中,机械强度是材 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 对于各种不同的破坏力,有不同的强度指标, 如拉伸测试的抗拉强度、弯曲测试的抗弯强 度和冲击测试的抗冲强度等。
第三页,共25页。
第八页,共25页。
弯曲测试
冲击强度
• 冲击强度定义为试样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单 位截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即
I
W bd
• 式中W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b和d分别为断
面的宽度和厚度。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高速拉伸——另类冲击测试
• 在拉伸试验中,当拉伸速率足够高时,拉断 试样所做的功与试样受冲击破坏时所吸收的 能量相当,因此,高速拉伸试验机也可以用 来测试材料的冲击强度。
第十七页,共25页。
摆锤式冲击试验
• 摆锤式冲击试验是让重锤摆动冲击标准试样, 测量摆锤冲断试样消耗的功。
• 试样的安放方式有简支梁式和悬臂梁式,前 者是用摆锤打击简支梁试样的中央,后者是 用摆锤打击悬臂梁试样的自由端。
第十八页,共25页。
摆锤式冲击试验
• 简支梁式
• 悬臂梁式
第十九页,共25页。
弯曲强度
•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对标准样条施加弯曲 载荷,样条折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即为弯曲 强度,也称抗拉强度或挠曲强度。
• 弯曲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
3 2
Pmax L bd 2
• 式中Pmax为样条折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L为测 试跨度,b为样条宽度,d为样条厚度。
第十二页,共25页。
第十三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机械强度
• 材料所受的外力超过其能承受的能力,就会 发生破坏。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机 械强度。在各种实际应用中,机械强度是材 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 对于各种不同的破坏力,有不同的强度指标, 如拉伸测试的抗拉强度、弯曲测试的抗弯强 度和冲击测试的抗冲强度等。
第三页,共25页。
第八页,共25页。
弯曲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增强材料 2树脂及固化剂 3脱模剂 4辅助材料
玻璃纤维方格布,必须按 防规止定制尺品寸粘事着先模裁具剪,好便于脱 模。脱模剂种类பைடு நூலகம்多,一般
分为片状、溶液型、油蜡类 三璃模的剂类纸一为某磨在种。、种了树些性1脂剂类片聚是降脂性、9,很状酯聚1低中能自不引多脱薄乙成加(熄低模膜,饱发烯本 入性剂。 应收醇和剂一,等主用溶溶缩些改聚,)要最液液性,填善酯促有广型、 往料树树进;玻泛脱油耐 往脂, 蜡地类主石板脱英要蜡模、有及剂氯碳凡有化酸石士石钙蜡蜡、林、等白油汽。云等车石蜡。、、
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的主要工序是在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上, 刷一层树脂胶液,铺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并注意 浸透树脂、排除气泡,如此重复操作,直到达到
设计厚度。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纤维增强材料
表面处理
裁剪
模具
树脂胶液配制
涂脱模剂
干燥备用
手糊成型 固化 脱模
修整
1 涂刷胶衣树脂
手工涂刷胶衣一般为两遍,两次涂刷的方向应该相 互垂直。当胶衣层开始凝胶时,立即铺放第一层玻 璃纤维表面毡,这样既可以增强胶衣层,又有利于 胶衣层与结构层的粘合。
3、增强材料要进行表面处理; 4、引发剂与促进剂不能同时加入:
当用压缩空气或水不能使制品脱模时,可用刮 板把制品边缘撬开一点间隙,然后插入木楔, 把制品脱下。用刮板和木楔脱模时,注意不要 损伤模具的边缘。
有些大型制品即使选用了最理想的脱模系统,在 脱模时仍需要很大的力,因此,要使用一些机械 帮助脱模,如千斤顶、吊车等。
手糊玻璃钢板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固化时,环境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 度低于70%; 2、胶液粘度应控制在0.2-0.8pa.s之间
铺层时,玻璃布之间的接缝应相互错开。
3固化
手糊成型制品一般采用室温固化。糊制作业的环境温 度应保持在15℃以上,相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 太低、湿度过高都不利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手糊制品在凝胶后,需要固化到一定程度才脱模,脱 模后继续在高于15℃的环境温度下固化或加热处理。 手糊聚酯玻璃钢制品一般在成型后24小时达到脱模强 度,脱模后再放置一周左右即可使用。但要达到最高 强度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脱模
当制品固化达到脱模强度,即制品已具有维持 自己的强度,在继续固化中不致因自重而发生 变形时,便可进行脱模。对于玻璃钢制品,一 般在成型24h可达到脱模强度。脱模最好采用 木制工具,以避免损伤模具或制品。
采用加压脱模时,向预埋在模具上的管接头送 入压缩空气或水,同时用木手锤或橡胶锤敲击 制品,注意不能用手锤随意敲打,否则会损伤 模具及制品的胶衣层。
铺层时,首先在胶衣上涂刷一层树脂,然后铺覆 紧贴胶衣的增强材料。为了消除制品表面的布的 纹理,应当首先铺一层表面毡,树脂也要饱和, 这样有利于浸透和排除气泡。
当制品的厚度超过10mm时,可分两次或多次成 型。如果实行多次成型,只有将前一次已固化的含 蜡表面打磨掉才能继续施工。如果糊制过程中需要 停顿,则应尽量在树脂固化之前开始继续糊制。
按照GB的规定(纤维增强塑料性能测试试验)
标准环境
温度为23±2℃,湿度为45~55 %。试样状态调节规定,试验前, 试样在标准环境中至少放置24h, 不具备标准条件者,试样可在干 燥器中至少放置24h。
试样数量,每项至少5个。
力学性能测试步骤
手糊玻璃钢板材
试样加工
性能测试
手糊玻璃钢板材
原材料
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课件文稿演示
(优选)新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课 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 曲,剪切,冲击以及硬度等。它是材料的一项 基本的性能。它主要取决于树脂基体,纤维增 强材料及其界面的粘接状况。
同时它还受到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样形状 等的影响,为了真实的反映材料的性能,使试 验结果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我们必须对试验 方法,条件作出统一规定。
4、修边
复合材料制品糊制完以后,必须切去超出产品尺寸 的多余部分。常用的修边方法有湿法修边和干法修 边两种。
湿法修边
湿法修边是在产品呈半固化状态下,在模具上把超 出尺寸的部分用刀片沿模具边缘切断。这种方法可 以提高切边的效率,但应把握好时机,过早或过迟 对制品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干法修边
干法修边是在产品完全固化并脱模后进行的。脱 模后按图纸规定尺寸画线,然后用切割机沿线切 割。切边完成后,复合材料制品的边缘用锉刀进 一步修平,修平后用粗砂纸作砂光处理。
注意事项
一般胶衣层厚度控制在0.3mm~0.5mm之间, 涂刷量约为300g/㎡~500g/㎡。待胶衣层全部 凝胶后,方可以进行糊制作业,否则容易损伤胶衣 层。如果待胶衣层固化完全后再进行糊制作业,又 将影响胶衣层结构间的粘接。涂刷胶衣需要用短毛 刷,毛质要柔软。
2铺层施工
待胶衣全部凝胶后,就可以进行玻璃纤维的铺层 施工。值得注意的是,玻璃纤维含量应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并将孔隙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 在施工中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玻璃纤维方格布,必须按 防规止定制尺品寸粘事着先模裁具剪,好便于脱 模。脱模剂种类பைடு நூலகம்多,一般
分为片状、溶液型、油蜡类 三璃模的剂类纸一为某磨在种。、种了树些性1脂剂类片聚是降脂性、9,很状酯聚1低中能自不引多脱薄乙成加(熄低模膜,饱发烯本 入性剂。 应收醇和剂一,等主用溶溶缩些改聚,)要最液液性,填善酯促有广型、 往料树树进;玻泛脱油耐 往脂, 蜡地类主石板脱英要蜡模、有及剂氯碳凡有化酸石士石钙蜡蜡、林、等白油汽。云等车石蜡。、、
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的主要工序是在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上, 刷一层树脂胶液,铺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并注意 浸透树脂、排除气泡,如此重复操作,直到达到
设计厚度。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纤维增强材料
表面处理
裁剪
模具
树脂胶液配制
涂脱模剂
干燥备用
手糊成型 固化 脱模
修整
1 涂刷胶衣树脂
手工涂刷胶衣一般为两遍,两次涂刷的方向应该相 互垂直。当胶衣层开始凝胶时,立即铺放第一层玻 璃纤维表面毡,这样既可以增强胶衣层,又有利于 胶衣层与结构层的粘合。
3、增强材料要进行表面处理; 4、引发剂与促进剂不能同时加入:
当用压缩空气或水不能使制品脱模时,可用刮 板把制品边缘撬开一点间隙,然后插入木楔, 把制品脱下。用刮板和木楔脱模时,注意不要 损伤模具的边缘。
有些大型制品即使选用了最理想的脱模系统,在 脱模时仍需要很大的力,因此,要使用一些机械 帮助脱模,如千斤顶、吊车等。
手糊玻璃钢板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固化时,环境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 度低于70%; 2、胶液粘度应控制在0.2-0.8pa.s之间
铺层时,玻璃布之间的接缝应相互错开。
3固化
手糊成型制品一般采用室温固化。糊制作业的环境温 度应保持在15℃以上,相对湿度不高于70%, 温度 太低、湿度过高都不利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手糊制品在凝胶后,需要固化到一定程度才脱模,脱 模后继续在高于15℃的环境温度下固化或加热处理。 手糊聚酯玻璃钢制品一般在成型后24小时达到脱模强 度,脱模后再放置一周左右即可使用。但要达到最高 强度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脱模
当制品固化达到脱模强度,即制品已具有维持 自己的强度,在继续固化中不致因自重而发生 变形时,便可进行脱模。对于玻璃钢制品,一 般在成型24h可达到脱模强度。脱模最好采用 木制工具,以避免损伤模具或制品。
采用加压脱模时,向预埋在模具上的管接头送 入压缩空气或水,同时用木手锤或橡胶锤敲击 制品,注意不能用手锤随意敲打,否则会损伤 模具及制品的胶衣层。
铺层时,首先在胶衣上涂刷一层树脂,然后铺覆 紧贴胶衣的增强材料。为了消除制品表面的布的 纹理,应当首先铺一层表面毡,树脂也要饱和, 这样有利于浸透和排除气泡。
当制品的厚度超过10mm时,可分两次或多次成 型。如果实行多次成型,只有将前一次已固化的含 蜡表面打磨掉才能继续施工。如果糊制过程中需要 停顿,则应尽量在树脂固化之前开始继续糊制。
按照GB的规定(纤维增强塑料性能测试试验)
标准环境
温度为23±2℃,湿度为45~55 %。试样状态调节规定,试验前, 试样在标准环境中至少放置24h, 不具备标准条件者,试样可在干 燥器中至少放置24h。
试样数量,每项至少5个。
力学性能测试步骤
手糊玻璃钢板材
试样加工
性能测试
手糊玻璃钢板材
原材料
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课件文稿演示
(优选)新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课 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 曲,剪切,冲击以及硬度等。它是材料的一项 基本的性能。它主要取决于树脂基体,纤维增 强材料及其界面的粘接状况。
同时它还受到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样形状 等的影响,为了真实的反映材料的性能,使试 验结果具有通用性和可比性。我们必须对试验 方法,条件作出统一规定。
4、修边
复合材料制品糊制完以后,必须切去超出产品尺寸 的多余部分。常用的修边方法有湿法修边和干法修 边两种。
湿法修边
湿法修边是在产品呈半固化状态下,在模具上把超 出尺寸的部分用刀片沿模具边缘切断。这种方法可 以提高切边的效率,但应把握好时机,过早或过迟 对制品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干法修边
干法修边是在产品完全固化并脱模后进行的。脱 模后按图纸规定尺寸画线,然后用切割机沿线切 割。切边完成后,复合材料制品的边缘用锉刀进 一步修平,修平后用粗砂纸作砂光处理。
注意事项
一般胶衣层厚度控制在0.3mm~0.5mm之间, 涂刷量约为300g/㎡~500g/㎡。待胶衣层全部 凝胶后,方可以进行糊制作业,否则容易损伤胶衣 层。如果待胶衣层固化完全后再进行糊制作业,又 将影响胶衣层结构间的粘接。涂刷胶衣需要用短毛 刷,毛质要柔软。
2铺层施工
待胶衣全部凝胶后,就可以进行玻璃纤维的铺层 施工。值得注意的是,玻璃纤维含量应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并将孔隙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 在施工中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