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经典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6.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加水
B. 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来源】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的pH小于7,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的接近于7,不会大于7,A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
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故选D。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比不加催化剂放出氧气的速率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C正确;
D.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D错误。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相符;
D、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温度,故相符。
故选C。
12.下列曲线图能正确表达相应化学反应或过程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D、胃液的主要成是盐酸,胃酸过多,pH<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C. 向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word) (2)

图像题 pH 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word )一、化学图像题 pH 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 .图①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B .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 的变化C .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D .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来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宁二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铝和镁,铝和稀盐酸反应:322Al+6HCl=2AlCl +3H ↑;镁和稀盐酸反应:22Mg+2HCl=MgCl +H ↑,等质量的铝和镁,最后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B 、向硫酸中加水,pH 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C 、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D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44=Zn+CuSO ZnSO +Cu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溶液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来源】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初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钠是中性溶液,pH=7,加水稀释后,pH值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不会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应该降低,不符合题意。
2020-2021年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化学期末复习经典

2020-2021年 图像题 pH 的变化图像化学期末复习经典一、化学图像题 pH 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 .图①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B .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 的变化C .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D .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来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宁二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铝和镁,铝和稀盐酸反应:322Al+6HCl=2AlCl +3H ↑;镁和稀盐酸反应:22Mg+2HCl=MgCl +H ↑,等质量的铝和镁,最后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B 、向硫酸中加水,pH 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C 、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D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44=Zn+CuSO ZnSO +Cu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溶液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来源】2013-2014湖北省松滋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一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3.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加足量水B.加足量锌C.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来源】2013届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详解】A、对酸用水进行稀释,不可能稀释成碱,所以pH值不会超过7,故A错误,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所以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错误,C、硫酸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不能从零开始,故C错误,D、氯化钡和硫酸接触就会生成沉淀,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量就不变了,刚开始逐渐增加,后面就成水平线了,故D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来源】2019年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答案】D【解析】【详解】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反应前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后不变,图像正确;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有催化剂反应速率更快,图像正确;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图像正确;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稀盐酸、氯化钠和硝酸银都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生成,图像起点错误,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溶液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 使用催化剂,b 未使用催化剂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一)《逆袭卷》【答案】C【解析】【详解】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 先与HCl 反应,pH 逐渐增大,当HCl 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 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不变,当MgCl 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pH 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①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44=Zn + CuSO ZnSO + Cu ,每65份质量的Zn 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 ,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 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
最新复习专题——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归纳

最新复习专题——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D向饱和的 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 固体A.A B.B C.C D.D【来源】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1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升高到大于7,故选项图示正确。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由于金属的质量相等,反应后化合价均为+2,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因此产生的氢气没有镁多,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时,镁比铁需要的时间更短,故选项图示错误。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当反应结束后,溶液的温度又下降了,故选项图示正确。
D、向饱和的 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固体,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Ca(OH)2溶质溶解度下降,随着温度的下降,溶解度又有所增加,但是不能增加到原饱和时溶质质量,因为溶剂减少了,故选项图示正确。
故选:B。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溶液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 使用催化剂,b 未使用催化剂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一)《逆袭卷》【答案】C【解析】【详解】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 先与HCl 反应,pH 逐渐增大,当HCl 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 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不变,当MgCl 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pH 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①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44=Zn + CuSO ZnSO + Cu ,每65份质量的Zn 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 ,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 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汇总(全)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来源】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来源】2013-2014湖北省松滋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一试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3.某小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最新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最新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故选:B。
2.某小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则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观点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中B.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D.c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来源】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故C正确;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D错误。
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就生成了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不再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质量增大,但起始铁丝的质量不为零,故与图像不相符。
C.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不是2:1,故C与图像不相符。
D.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硫酸,硫酸同时与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一开始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D与图像不相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 。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来源】2019年河南省中考模拟(H卷)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值减小到7,最后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故选A。
11.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甲:向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乙:向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丙:向稀盐酸中不断加NaOH溶液
D.丁:向K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
【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十单元第58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同步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酸、碱溶液的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酸中加碱或碱中加酸的pH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来源】2019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第五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正确;
B、该图像中,横坐标是金属的质量。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故应该是硫酸与铁的反应的曲线先达到拐点。B错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B. 20°C,把少量CaO放入饱和石灰水中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来源】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
C、反应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随着稀硫酸的加入而不断增加,故C错误;
D、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物硫酸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由于稀硫酸的加入使得溶液总质量继续增大,而硫酸钠的质量不变,因此导致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时要全面理解曲线中的“起点、拐点和终点”涵义,如A项中忽略反应前是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7而出错。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
A.AB.BC.CD.D
【来源】2013-2014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C、向一定量的CuO中通入H2并持续高温,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到不变,正确;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错误。
故选:D。
2.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下列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详解】
A、分别向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铝和镁,铝和稀盐酸反应: ;镁和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的铝和镁,最后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B、向硫酸中加水,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溶液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化学图像题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下图不能正确反映选项所描述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HCl
B.稀释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C.向一定量的CuO通入H2并持续高温
D.向一定量NaOH和
Ba(NO3)2的混合溶液中
滴加稀H2SO4
A.图①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来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南宁二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显酸性pH<7,向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显碱性pH>7,向碱中加入水,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故正确,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开始时溶液的pH应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6.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不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不能从0点开始;B选项是不对应,pH的起点应从大于7开始降低;C选项不对应的,金属的质量逐渐增加;D选项是对应的关系.
考点:溶液中溶质的变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婚活动性顺序
10.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C.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7.下列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 将氢氧化钠液体滴入稀盐酸中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D. 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硫酸
【来源】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盐酸的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pH值变大,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且不断增大,故A与图像相符。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340份质量的硝酸银,就会生成188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无限的趋近于7。D正确。
故选B。
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