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先进事迹材料-精品
吴孟超事迹有感3篇
吴孟超事迹有感第一篇:吴孟超的背景与经历吴孟超,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只有他的父母和他一个儿子。
他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差。
吴孟超小时候就非常勤奋,上学不足两年就因为家庭的贫穷辍学了。
他的母亲常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吴孟超开始自学,他通过买书看报纸等方式自学了大量的知识。
20岁的时候,吴孟超离开了家乡前往广州谋生。
他在广州做过许多工作,做过送货员、建筑工人、清洁工等。
由于他非常勤劳,为人诚实守信,很快就得到了周围人的赞誉和信任。
后来,吴孟超考取了学位并进入了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工作。
在这里,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很快就得到了升迁。
他认真工作,乐于助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非常强。
因此,他得到了同事的敬重和领导的赞扬。
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积极进取,努力拓展业务,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他的成功也鼓舞了很多人,许多人开始学习他的工作方法和品德,许多人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吴孟超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的奋斗能够改变一切,他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和英雄。
第二篇:吴孟超的品德和成就吴孟超是一个非常有品德的人,他讲究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和爱心。
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以所谓“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工作。
他总是热心帮助同事和客户,解决问题,使每一项业务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他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广泛认可,多次被评为“员工先锋岗”和“先进工作者”。
除了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吴孟超还非常爱心。
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帮助灾区人民等。
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出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人们感到他的善良和慷慨。
他的奋斗精神和领袖风范也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
他经常在会上分享工作经验,带领团队攻克难题,使企业不断前进。
他的成功也激励了很多人,许多人逐渐改变自己的命运。
吴孟超用自己的品德和成就证明了人的奋斗能够改变一切,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和英雄。
医者仁心肝胆之父吴孟超事迹
医者仁心肝胆之父吴孟超事迹(精选5篇)医者仁心肝胆之父吴孟超事迹(精选篇1)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
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
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
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我想,这就是吴老的手术为什么总是做得那么好的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我每次跟他上手术台,心里就很有底气。
去年冬天,上海有个肝癌病人,在一家医院做手术,腹腔打开后,医生说,这个肿瘤靠腔静脉太近,没法切,我们这里正好有肝源,建议做肝移植。
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医生就把刀口又缝____。
他的家人不甘心亲人就这样等死,找到了吴老。
吴老仔细研究了病人的资料,觉得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他没有轻易动手,而是两次____专家会诊,并把病人的亲属请到会诊现场,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每次会诊都用去了很长时间。
吴老这样严谨负责,几次把病人亲属感动得流泪,他们说:“吴院长,我们先来找您就好了。
你们这样认真,我们到这里看病,就是治不好,也认命了。
”手术开始了,这时,我注意到吴老十分从容,____、开腹、探查、剥离、切除……流畅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过的无数例高难度手术那样,最后是有惊无险,成功地把肿瘤切了下来。
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轻轻地说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就这轻轻的一句,忽然让我非常感动,没有百遍千遍的琢磨,哪有吴老所说的“容易”?42天后,病人____出院了,他拉着吴老的手说:“我这条命是您给的,您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救命恩人!”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__第一”的手术,来医院手术室后,又亲眼看见他做了许多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
事迹材料-吴孟超先进事迹
吴孟超先进事迹篇一: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导向吴孟超同志学习他是爱党爱国爱民的杰出院士;他是手术台上的一盏明灯;他是肝脏外科领域中的一代宗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老先生。
6月15日下午3点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礼堂举行,礼堂坐满了人,中科院的处级以上干部和学生听取了该报告会。
报报告会成员分别是第二军医大长刘振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护士长程月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湖北省随州市农村信用社职员王甜甜、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
忠诚赤子他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
”这句话,来自于吴老的切身体会。
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
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为祖国培养未来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出国留学后就不再回国。
吴老这一感人事迹这无不激励我们这些年轻人们要怀有一颗立志报国的忠诚赤子。
坚强战士快到九十高龄的吴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动刀多达100多次,至今吴孟超已经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
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尊荣,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行。
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吴孟超同志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孟超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是什么动力还继续驱动做他呢!那是祖国和人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完整版)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简介和先进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个人简介: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1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22年生于福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1X年荣获201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
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40项和各种荣誉30多项。
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成功完成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切除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进行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的肝癌切除手术;率先提出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再行手术切除的“二期手术”概念等,以这些创造性的贡献和成就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的杰出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材料:编者按: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在与吴老接触半个月后撰写的这篇人物传记,把吴孟超院士放在中国历史上苍生大医的背景中去考量,追溯他的性格、心志、学识在20世纪的祖国如何形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人物,吴孟超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
他是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杰出院士,是拥有55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
时值建党90周年,我们特首发此文以飨读者。
第一章这是个近乎神奇的人,他仿佛就是为了战胜侵害人类生命的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出生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中国医生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
1960年,他打破了这个零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脏手术的外科医生。
吴孟超的事迹三篇(最新)
吴孟超,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中国文库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吴孟超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老的“小气”是出了名的。
因为医院是他创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花了多少心思、费了多少功夫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常说医院的钱是医生一刀一刀开出来的,都是血汗钱。
所以他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更看不得浪费。
他洗手后关水龙头拧到最紧,出办公室哪怕几分钟也得关灯关空调,吃饭时盘子里的菜一定“按需分配”得干干净净。
不管是报销发票还是签发奖金,不管是增添设备还是采购物资,他毫无例外地心疼,甚至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心疼。
凡是这些事找他签字能不能签得到,就看老人家心情了。
很多人找他签字报销,还没进他办公室就紧张,进了他办公室更紧张。
他会一张发票一张发票地看,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完往边上一扔,就是不签字。
我有一次问他,那么复杂的东西那么多数据你看得懂吗?他眼睛一瞪:看不懂怎么了!起码能吓吓他们,让他们别乱来!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党和人民把这么多荣誉和这么高褒奖给了我,这是莫大的承认和激励,我将用一生履行入党和从医时的承诺,为党争光、为人民群众谋健康!——吴孟超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和军队的事业。
吴孟超出身华侨家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救助伤患,从此把毕生交给了党的事业。
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军队的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努力开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再发展的春天,90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水银灯下,培养和打造了优秀医学创新团队,表现出一名杰出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和赤诚情怀。
缅怀吴孟超院士
缅怀吴孟超院士篇一:缅怀吴孟超院士作文杨嘉睿2021年的5月22日13:02,我国著名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离我们而去,吴孟超爷爷是我国肝胆外科的重要开拓者,是维护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1975年,有一个病人找吴孟超就医,吴孟超确诊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其直径竟达到68厘米,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医院调集15个科室共6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08:30,战斗打响,缺口完全打开后。
一个装满蓝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呈现在眼前,让医生们都有点毛骨悚然,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再止血,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护士就用纱布帮她吸掉,终于,当指针又重新指向了08:30,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36年过去,这个患者依然健康活着,80多岁的他还经常给吴孟超打电话。
像这样的事迹有很多。
就在这几十年来,他挽救了14000多个鲜活的生命,这些事迹让我倍感震撼。
吴孟超院士不仅每每出现在手术台上,而且在每一次抗疫救灾中都有他的身影,如长江洪水、"非典"肆虐、汶川大地震等都能看到他,就连普通的"健康军营行活动"中也有他的身影。
我从吴孟超爷爷的事迹中学到了坚持不懈,一生为医学事业奉献的精神,作为中学生,要向吴孟超爷爷学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向逝去的吴孟超院士致敬!篇二:缅怀吴孟超院士作文王子晗就在5月22日13时02分,吴孟超爷爷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爷爷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
抗战爆发后,17岁时,他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
吴孟超爷爷是有着几十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军人,90高龄的时候他还曾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
吴孟超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
吴孟超先进事迹(新版)
吴孟超先进事迹吴孟超先进事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今年89岁高龄了,可他每天坚持上下班,除了处理繁杂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每年仍坚持多次外出开会会诊,在空中飞来飞去,还主刀完成200台左右的肝脏手术,有时甚至一天连续主刀4台手术。
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手术(4月16日摄)-----现年89岁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苏银成、胥金章、张鹏)连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后,广大网民纷纷留言,表示要学习他勇于钻研、踏实肯干的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网民书虫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是吴老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对医学、对人生的完美解读。
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继续着这份神圣的事业,用生命诠释着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
网民爱吃水蜜桃表示,吴孟超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总是有限的,与其留在墙上,不如留在心里。
如此老人,医德天下,不老的柳叶刀,可敬可佩。
网民飞过乌云说,希望能够多涌现一些像吴孟超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生,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网民普遍认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习吴孟超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民一棵草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这是吴孟超对医学的理解,或许也是吴孟超老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妙手仁心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医生的,也是人们对所有医生的期许。
我们很难苛求全体医生都达到同一医术水准,但至少应该要求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具有崇高善良、救死扶伤的品德。
收受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
作为医生,他始终坚持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有网民认为,吴孟超这一做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
吴孟超先进事迹五篇【篇一】吴孟超先进事迹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硬件的改造,软件的投入,学科的发展,领导的重视,医院已经具备了等级评审的基础,现在我们学习吴孟超事迹,就是要围绕医院核心业务和中心工作,对照标准,咬住等级评审这根主线,逐一分工落实,该补救的补救,该规范的规范,该汇报的汇报,必要时请三级医院的内行帮助指导。
不过,我们在讨论中发现,支部所属的科室,工作上虽有亮点,但总体发展缺乏后劲,其实科室存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返过头来又走老路,所以科主任一定要冷静思考,在等级评审方面,科室到底困在哪里,难在何处?心里必须明白这样工作才有重点和对策,因为,上等级只有一条理由:圆梦。
上不去,也许有无数理由,但理由再多,又有何用呢?泰斗吴孟超,技冠医界,名播四方,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是一名无人不知的战略医学家。
我了解他,做人善良高尚,连一双神刀手也被誉为医疗界的国手;我熟悉他,因为我们是二军大多年的战友,也是我的首长和长辈;我学习他,就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尽快把科室推上等级,这也是支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期盼!众所周知,铜光闪闪二级甲等医院的牌子尚未挂在浦南的墙上,有识之士早有反思,不过在反思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新区7家二级医院,六家甲等,唯有浦南为二级综合,同时一片天,同是一片地,同是浦东新区,同为医疗机构,为什么浦南,难道我们,答案无需写明。
吴孟超主要先进事迹
吴孟超主要先进事迹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篇一人有高志,当从基础做起。
1956年的吴孟超去跑图书馆,据说几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书目录,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
就这本“入门”,已万分珍贵。
吴孟超拿着书去告诉导师,裘法祖则对他说:你尽快把它翻译成中文吧,让更多我国医生能看到。
这是个重要情节。
此前,吴孟超只想到阅读它,还没有想到翻译它。
导师这话,不是一般的鼓励。
裘法祖心里想着的不只是一个吴孟超,导师在想着中国的肝脏外科,导师心里装着中国无数的肝脏疾病患者。
当年吴孟超不仅尊瞩翻译了这本英文书,更为珍贵的是他继承了导师心中总是装着患者的伟大的情感。
所以,2023年5月,吴孟超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做报告,他说他的荣誉“属于教导我做人行医的老师们……”在这里,他更强调老师教他“做人”,这“做人”比“医术”重要。
1958年吴孟超给医院写报告要求向肝脏外科进军。
医院批准他和张晓华、胡宏凯三名军医联合攻关,这就是中国肝脏外科史上著名的“三人小组”,吴孟超任组长。
《肝脏外科入门》的原作者是美国人,该书没有涉及肝脏手术的止血方法。
而止血方法是肝脏手术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三人小组”从研究肝脏解剖入手,经300多天,终于制作出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随着肝脏血管构造如同珊瑚般呈现,把他们自己都吓一跳,肝脏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多达几千条,这犹如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宫殿,而怎么认识它,仍然是个难题。
经深入的持续研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
如果通俗地说,我想大约可以这样理解,肝脏就像一棵血管树,有主干有分支,按照各个分支相对独立的血管体系,大致分为“五叶四段”比较合理。
做手术不能仅仅切除肿瘤,而是要把长着肿瘤的那部分肝脏切除。
有了“五叶四段”理论,看看肿瘤长在哪叶哪段,把这个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结扎,然后才可以切除长了肿瘤的这一段肝叶。
由于摸清了肝脏血管的走向和分布规律,1960年吴孟超主刀实施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快来看看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一个人在94岁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吴孟超院士在这样的高龄,依然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
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逾九旬的老科学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机?“朴素的报国心,伴随一生的选择。
为人民服务,则是一生的信仰!”回想走过的人生路,从医73年、有着60年军龄和党龄的吴孟超说到:“选择回国,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吴孟超老人执着地前行着。
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手中一把刀“啪”,护士递来的手术刀,与他的手掌轻轻相击。
5月26日上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6号手术室。
又一次,老人伸向血肉深处,剥离、阻断、切除,双手取出肿瘤,缓缓托起。
这一刻,一个5×6厘米大小的肿瘤被分离出肝脏。
整台手术操作沉稳笃定,动作熟练灵活。
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在手术台前已经整整站立了1个多小时。
而这,是老人工作的常态。
吴孟超走路从容而矫健,说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握手时还很有力量。
我们看到这是一双白皙、修长的手,不颤不曲,灵巧有力。
唯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那是常年握止血钳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马来西亚割过橡胶,曾在抗战烽火中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
也正是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把近1.5万名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
一场手术,生死之间。
参与手术的医生、肝外二科主任王葵说,吴老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紧握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
吴孟超先进事迹
三一文库()〔吴孟超先进事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今年89岁高龄了,可他每天坚持上下班,除了处理繁杂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每年仍坚持多次外出开会会诊,在空中飞来飞去,还主刀完成200台左右的肝脏手术,有时甚至一天连续主刀4台手术。
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手术(4月16日摄)-----现年89岁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苏银成、胥金章、张鹏)连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经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后,广大网民纷纷留言,表示要学习他勇于钻研、踏实肯干的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网民书虫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是吴老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对医学、对人生的完美解读。
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继续着这份神圣的事业,用生命诠释着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
网民爱吃水蜜桃表示,吴孟超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总是有限的,与其留在墙上,不如留在心里。
如此老人,医德天下,不老的柳叶刀,可敬可佩。
网民飞过乌云说,希望能够多涌现一些像吴孟超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生,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网民普遍认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学习吴孟超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民一棵草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这是吴孟超对医学的理解,或许也是吴孟超老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妙手仁心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医生的,也是人们对所有医生的期许。
我们很难苛求全体医生都达到同一医术水准,但至少应该要求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具有崇高善良、救死扶伤的品德。
收受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
作为医生,他始终坚持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有网民认为,吴孟超这一做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医生应该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认真履行职责,成为受人尊敬的医者。
左图: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手术;右图:吴孟超展示他常年握止血钳的双手(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一位自称是医生的网民说,吴孟超院士是我们医务界学习的好榜样。
__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优选篇
__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优选篇__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进事迹1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__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
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__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__例中肝叶切除术。
这位“__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搀扶下,点名要找吴孟超。
原来患者8年前腹__了个拳头大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认为是肝癌。
两年过去了,瘤子越长越大。
换了个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如果是肝癌的话活不了这么久,于是做个穿刺。
不料引起大出血,医生再也不敢接诊这个病人了。
吴孟超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68cm。
当时,__将直径在5cm以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划为“巨大”,患者的瘤子称得上是“超级巨大”。
其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__。
吴孟超带着助手查阅了__外大量资料,在反复推敲后,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这个方案后来被肝脏外科界奉为经典。
考虑到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学校和医院调集了15个科室共40多名医务人员全力配合。
8点30分,战斗打响!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
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
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
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
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
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
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
不断渗出,不断吸掉。
吴孟超伟大事迹(最新)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惠好考试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吴孟超伟大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个人简历吴孟超,男,1922年出生,大学学历,福建闽清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1943.08-1949.07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49.08-1952.0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医师、助教;1952.06-1956.0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师、讲师;1956.06-1963.0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1963.09-1983.0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肝胆外科主任;1983.09-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1986.08-1994.05 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1993.05-1999.1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2000.01-至今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二、事迹摘要吴孟超,男,1922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首任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
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50多年来,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研究发现"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创立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
成功地将最初的三人研究小组发展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肝胆专科医院。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肝脏外科学》、《PrimaryLiver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奖和省部级一等奖10项,各种荣誉26项,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精选-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资料
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先进事迹材料“啪”,护士递来的手术刀,与他的手掌轻轻相击。
6号手术室。
又一次,老人伸向血肉深处,静静摸索。
剥离、阻断、切除,他双手取出肿瘤,缓缓托起。
这一刻,这个重达5斤的肝癌肿瘤,不过是一枚枯萎的毒果,而曾经被它肆意吞噬的肌体,已然跨过重生之门。
这是一双白皙、修长的手,不颤不曲,灵巧有力。
唯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那是常年握止血钳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马来西亚割过橡胶,曾在抗战烽火中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曾被人称为天生的艺术之手。
但,它们最终选择在一个与生命最近的地方劳作。
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把1万多名病人拉出了人生的绝境。
许多患者千里迢迢赶来,仿佛握一握它们,就看到了生之亮光。
这双手属于吴孟超,一个从医68年的医生,一个有着55年军龄和党龄的军人、共产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有众多头衔,但病人都叫他“老神仙”,学生们称他“老爷子”。
吴孟超今年89岁,身高162厘米,背有些微驼。
他至今仍保持着年平均200台的手术量——这或许是世界上做手术时间最长的纪录了。
他忘记了时间,时间也忘记了他。
他和时间一起,诠释着那守护生命高地的两个大字:医魂。
柳叶刀尖“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就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快,准,狠。
——在吴孟超的手上,诞生了享誉中外的“吴氏刀法”。
没有申请专利,但得了真传的弟子外出做手术时常常让同行惊叹:“你是吴孟超的学生吧?”2011年1月17日上午,62岁的费新根躺在了吴孟超的手术台上。
3个月前,在某家医院里,这位严重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白白地“挨”了一刀——肚子打开,才发现肿瘤长在最复杂、最危险的中肝叶,而且包在主血管上,医生不敢切。
要家属签字做肝移植——40万元,这个普通家庭哪里拿得出来?只好又给缝上了。
面对辗转找来的病人,吴孟超3次B超查看,召集专家会诊,最后决定:根本不需要肝移植,肿瘤能切除,而且由我来亲自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先进事迹材料“啪”,护士递来的手术刀,与他的手掌轻轻相击。
6号手术室。
又一次,老人伸向血肉深处,静静摸索。
剥离、阻断、切除,他双手取出肿瘤,缓缓托起。
这一刻,这个重达5斤的肝癌肿瘤,不过是一枚枯萎的毒果,而曾经被它肆意吞噬的肌体,已然跨过重生之门。
这是一双白皙、修长的手,不颤不曲,灵巧有力。
唯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那是常年握止血钳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马来西亚割过橡胶,曾在抗战烽火中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曾被人称为天生的艺术之手。
但,它们最终选择在一个与生命最近的地方劳作。
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把1万多名病人拉出了人生的绝境。
许多患者千里迢迢赶来,仿佛握一握它们,就看到了生之亮光。
这双手属于吴孟超,一个从医68年的医生,一个有着55年军龄和党龄的军人、共产党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有众多头衔,但病人都叫他“老神仙”,学生们称他“老爷子”。
吴孟超今年89岁,身高162厘米,背有些微驼。
他至今仍保持着年平均200台的手术量——这或许是世界上做手术时间最长的纪录了。
他忘记了时间,时间也忘记了他。
他和时间一起,诠释着那守护生命高地的两个大字:医魂。
柳叶刀尖“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就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快,准,狠。
——在吴孟超的手上,诞生了享誉中外的“吴氏刀法”。
没有申请专利,但得了真传的弟子外出做手术时常常让同行惊叹:“你是吴孟超的学生吧?”2011年1月17日上午,62岁的费新根躺在了吴孟超的手术台上。
3个月前,在某家医院里,这位严重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白白地“挨”了一刀——肚子打开,才发现肿瘤长在最复杂、最危险的中肝叶,而且包在主血管上,医生不敢切。
要家属签字做肝移植——40万元,这个普通家庭哪里拿得出来?只好又给缝上了。
面对辗转找来的病人,吴孟超3次B超查看,召集专家会诊,最后决定:根本不需要肝移植,肿瘤能切除,而且由我来亲自切。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吴孟超时而定睛挥钳,时而探向看不到的地方,摸准了,又是一刀,嘴里还不住嘟囔:“没好好检查就把人家肚子切开……怎么会有这样不负责的医生啊……”仅仅两个小时,肿瘤成功摘除。
患者几周后康复出院时结账,2万元。
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波澜不惊。
1986年的一次手术中,病人巨大的血管瘤突然破裂,出血不止。
助手们想用丝线结扎,但就算用最粗的线,也扎不住瘤子如冻豆腐一般薄脆的壁。
这是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险情,病人命悬一线。
吴孟超一把取过盐水纱锭,剪下一缕宽布条,扎住了破裂的血管。
在助手严以群的记忆里,这样止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大师才有这般果敢!手术台上的一幕幕,吴孟超的学生们津津道来。
别人先处理枝蔓,他一上来直奔主题;别人边做边想,他几无停顿;别人两个小时完成的手术,他能缩短为一个钟头。
“手术时间越短,病人的身体恢复越快!”有一年去法国观摩手术,法国医生不紧不慢,吴孟超倒是急出了一身的汗。
他的雷厉风行,像机器设定般熟练精准,又如高山流水作画作诗般一挥而就。
即使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也难以描绘出肝脏结构的复杂程度。
进出肝脏的4支管道,是肝部血管的主干。
主干分出更多密密麻麻的小血管,如同一棵大树,枝叶繁茂而难以尽数。
作为内脏中最大的器官,肝脏强大而又脆弱。
主干和主要连接是不能碰的,哪一处捅坏了,病人都可能活不了;肝静脉壁更是比纸还薄,钳子一触就破。
肝外科医生们的手术刀,就是在这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关夺隘!“开刀就像编篮子,有的人没编几个就很圆,有的人编了一辈子都是扁的。
”吴孟超开玩笑说,外科医生是有天赋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吴老手术厉害,是因为肝脏在他眼里早就是立体、透明的了。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刘振全说。
他清楚每条血管的走向,如同将军了解战场上的每一道河流山川。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肝脏的内部结构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
在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吴孟超和同事们反复试验。
怎么做出真正的肝脏血管模型?1959年春天,容国团在世乒赛上为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的消息,点燃了吴孟超的灵感。
他把乒乓球剪碎了泡入丙酮溶液,再把溶化后的胶状物注入肝脏血管。
定型成功!肝脏血管构架像珊瑚一样呈现在面前。
这些美丽的珊瑚,开启了吴孟超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历程,也是中国一代代肝胆外科人的启蒙教材。
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孟超创立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创立的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当人们把“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美誉送给吴孟超时,他同样对这项事业报以深深的感激。
“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决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
”“您已经功成名就,别再做手术了。
万一碰上失败,毁了一世名声咋办?”有人劝告耄耋之年的吴孟超。
“老爷子”很火:“我的名声和病人的命放在一起,你说哪个更要紧?”吴孟超至今坚持每周做6-8台手术。
哪个星期手术排得少了,他就不高兴。
结束得早,他会趴在别的手术室窗户上往里张望,看到不满意的事,还得“骂”两句才走。
与那些可以算作自己“孙辈”学生的助手们一起工作,吴孟超觉得自己年轻了,而每挽救一个肝癌病人所带来的愉快,更是无法衡量。
有年春节,护士长程月娥看到吴孟超走出手术室的洗澡间,很是奇怪:“这几天没有手术,您上这儿干吗呀?”吴孟超捋捋湿漉漉的头发:“没事,来转转。
”程月娥大笑。
“老爷子”这是在家里憋慌了,来手术室过把瘾呢!上个世纪80年代,吴孟超曾担任第二军医大学的副校长。
“最不喜欢别人拿着一堆东西找我签字!”吴孟超的性格直爽而简单。
常常是会开到一半,他站起来就往外走:“我开刀去了。
”碰到不开心的事,他也总说:“开完刀就好了……”“我是个外科医生。
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就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吴孟超离不开手术台,就像战士难舍钢枪,农民恋着自己的庄稼田。
不熟悉的人,多少有些疑惑。
日本的同行来过,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手是怎样成就了“第三只眼睛”;美国的教授来过,手术连看3天,最后还是不相信:“他真的有80多岁了?”他是天生的外科医生,他是柳叶刀尖的舞者,他是特殊材料铸就的铁汉,他是让时光驻足的强人。
2005年以来,吴孟超每年都参加“健康军营行”活动。
下连队,上哨所,白发的将军为年轻的战士们查体看病,成为多少边防军人最温暖的记忆。
98抗洪,他坚决要求到前线。
10年后的汶川救灾,他又提出和学校医疗队一起奔赴灾区,背包都打好了,最后还是被留在后方救治转运而来的伤员……2004年,陈汉教授去世。
4年后,裘法祖院士去世。
一个是他的同事与好友,一个是他的恩师与至交。
比他更年轻和比他更老的老头走了。
似不经意间,吴孟超向跟随自己20多年的程月娥说了一句:“我的有生之年恐怕不多了。
如果哪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台上,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给我擦擦,不要让人看见我满头的汗。
”闻者泪湿襟衫,吴孟超的目光却依旧清澈如水。
医者仁心“医生没有挑选病人的权利,只有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义务。
”最终找到东方肝胆医院和吴孟超的,大多是无路可走的重症病人。
2004年,正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求学的湖北女孩甜甜生命垂危——她的中肝叶上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多家医院拒绝收治。
尽管早在1963年,吴孟超就成功实施了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直到21世纪,仍少有医生敢涉足这一“禁区中的禁区”。
好心人说,上海有个吴孟超,你们找他试试吧。
这个20岁出头的花季姑娘,就这样站在了吴孟超面前。
生命还在!甜甜这时才知道,手术做了整整10个小时,吴老创造的肝门阻断,前所未有地在一个手术中实施了4次,才将那个重达9斤、足足有排球那么大的瘤子切下来。
5年后,甜甜把自己的婚礼选在了从吴孟超刀下获得新生的那个日子——9月24日。
国外的文献中,直径4厘米的血管瘤就被定义为“巨大”。
然而,吴孟超面对的,几乎都是“超级巨大”的肿瘤。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前来求治。
12个小时手术,吴孟超和同事们大汗淋漓地切下一个18公斤的瘤子。
直到今天,这仍是世界上切除的最大的肝部血管瘤;直到今天,陆本海仍健康地活着。
翻开吴孟超的履历,他在无数个本可以拒绝的病例中创造出了一连串的“之最”。
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这些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都是难以复制的奇迹。
“做手术不是做病理解剖,而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
”许多外科手术教程都是这样开头的。
“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渡过河。
”老师裘法祖的这句话,更是让吴孟超记了一辈子。
一个冬夜,吴孟超忙完一天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多。
跟随他多年的秘书李捷玮,第一次从吴孟超口中听到了一声叹息:“我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李捷玮扶着他上了楼,吴家门口却守着好几个病人。
一问,都是来请吴孟超看片子的,等了半天了。
“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吴老也要休息啊!”李捷玮有些生气。
吴孟超也说:“你们能不能明天再来……”话说了一半,又改口:“进屋坐吧。
”一到吴孟超出门诊,门诊部主任满晓波就揪心。
好不容易见到大夫,病人总是反反复复地倾诉,生怕医生没听明白自己的病情,但吴老一个上午要看10个病人,其中大多数还要亲自做B超呐。
满晓波心疼,偶尔会忍不住打断病人。
这个时候,吴孟超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你多什么嘴?”“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
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
”吴孟超说。
一个日日目睹生命苦难的人,胸怀一定是博大的。
否则,他的心怎能盛得下那么多孤注一掷的托付?冬天查房,吴孟超会叮嘱学生,先把听诊器焐热了。
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弯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每个大年初一早上9点,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双手握住病人的手,一个不落地向每个在这里住院的人道一声:“新年好!”历经岁月积淀,大医之风成就无数传奇与传说。
医院门口,常有人见到吴孟超就扑通一声跪下,递上带来的CT片。
年近九旬的吴孟超就那么在太阳底下站着,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然后朗声道:“还有救,来住院吧!”对方无不欣喜若狂,泪流满面!在很多被病魔折磨的人们心里,吴孟超是神仙,他那双金手轻轻一动,就能让人起死回生。
吴孟超当然不是神仙。
怎样才能治病救人?他说,一要爱病人,二要有技术,三要踏实地工作。
对工作的要求,吴孟超近乎完美。
集体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开刀。
吴孟超会一个个询问,你们都说开刀,麻醉选择什么?器官插管准备好了没?肚子开了拉不上怎么办?他要求大家像放电影般一步步预想手术过程,想好了,才能确定做不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