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两化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行业和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制造业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数字化的生产线和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个性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领域,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两化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管理农田,优化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农业电商的兴起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得农民能够更方便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城市建设领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两化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和管理。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和调控,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智能分配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慧城市还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两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多个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化融合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专题讲座总结报告一、两化融合的含义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两化融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形成有竞争力的研发和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这是降价竞争或引进一项技术或新产品带来的短期优势所不能比的。

二、两化融合的发展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

发达国家是渐进式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而中国则是跳跃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展,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目的是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当前,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两化融合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和重要突破,推动了工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此外,两化融合还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另一方面,两化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限制了两化融合的发展,如网络覆盖不普及、网络速度不稳定等。

其次,人才培养的滞后也是制约两化融合的一大瓶颈,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妨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此外,数据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我们应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激励,鼓励企业投资和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的力度,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当前,两化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及其创
新应用的不断推进,各种融合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信息化融合建
设也尤为重要。

科技信息化融合是在信息科学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将信息科学技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撑、网络通信等专业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通
过完善的组织管理、专业化运作,在科学的视角下,实现科学技术信息化
的融合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
有效管理、有效抵御外部环境的扰动以及更好地改善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
的地位。

另一方面,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还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改
善科技信息化的应用环境,强化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政策制定能力,提高企
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到推动企业新型科技高质量发展。

此外。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1482018年4月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借鉴江苏经验 促进辽宁两化深度融合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吴欣航摘 要: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正发生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再实现信息化。

我国提出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发展信息化,并且做到两化深度融合。

辽宁省“两化融合”进展缓慢,其原因是从上到下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不够。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辽宁老工业基地若想实现转型升级,就要通过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两化融合 现状 问题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4(a)-148-0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等特点,两化深度融合是基础。

若想做大做强制造业,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基础、主线,也是重中之重。

1 推进“两化融合”的现实意义及发展1.1 宏观意义—— 国情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国是“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发展信息化”,或是“跳过工业化直接发展信息化”成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相关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发展信息化,并且做到两化深度融合。

中国工业化若想进一步发展并非简单地丢弃传统产业,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并通过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

能够将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部门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三者有机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1.2 微观意义—— 省情2014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一路爬坡过砍,快步前行之后,也放缓了步伐,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它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将从两化融合的背景及意义、一些成功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两化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正在实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技术在这一新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需求与工业化发展逐渐融合,催生了两化融合的新模式。

两化融合既可以提高工业化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两化融合,可以实现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两化融合的成功案例。

在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两化融合对于企业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最后,两化融合面临的挑战。

尽管两化融合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对于某些传统企业和地方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克服技术壁垒和转变管理思维。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更新换代速度快,这也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两化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两化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两化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两化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两化融合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各省市统计局等官方渠道,以及企业调研和行业报告。

数据涵盖了工业增加值、信息化投入、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企业效益等多个方面。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两化融合现状分析1. 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9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1万亿元,同比增长6.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信息化投入持续增加信息化投入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研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2019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9%,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4%。

4.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是两化融合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12%,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5.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两化融合推动了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6%,较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四、两化融合趋势分析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两化的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这两化的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工业化的选择,是改变经济构造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是促进工业化转变的举措。

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状况,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经历,对于两化的融合发展进行盼望,有利于每一个部门都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的发展现状从古至今,信息技术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信息化策划。

例如法国的信息策划、德国的信息策划等。

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都在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技术的融合方面,计算机的辅佐技术,计算机的辅佐工程,计算机的辅佐工艺,计算机的集中制造体系,数控技术,现场总结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等的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的成熟。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可视化。

(2)在商品融合的方面,许多的商品里面都有技术的含量。

例如,在航天的飞行器,汽车,船里面都有电子的仪器;在雪柜,洗衣服的机器,电视等家电产品中,很多的都是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化;普通的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3)在业务融合的方面,单位里面的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商业智能,产品数据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在产业繁衍的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了发达的ICT产业,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2国内的现状共产党,国家对于两化的融合都做出了很多的策划,各个级别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的部门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上的作用已经逐渐的展现出来了。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已有近4年的时间。

分析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化融合实践经验,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各级两化融合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1、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

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

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 )、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资产管理系统(EAM )、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一、引言中国区域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它是推动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本报告对中国区域两化融合的现状进行评估,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区域两化融合现状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例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指导思想,为区域两化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

2.网络基础设施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网络覆盖范围广泛,带宽和速度也有较大提升。

这为区域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3.传统产业信息化中国传统产业普遍对信息化程度较低,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方式仍然滞后。

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流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但整体上仍有提升空间。

4.创新能力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制造和移动支付市场,拥有庞大的创新人才和丰富的技术资源。

三、优势和挑战1.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全球领先的电子产业基地,可以为区域两化融合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和经验。

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也是中国区域两化融合的优势所在。

2.挑战四、推动中国区域两化融合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区域两化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2.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区域两化融合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

4.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能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

五、结论1.《中国制造2025》2.《国家信息化规划纲要(2024-2024年)》3.《国家大数据战略纲要》。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已充分证明,中国只有采取“两化”融合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在发展环境、需求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使中国不能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信息化社会。

虽然中国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尚处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但制造业、加工工业门类齐全,在国际市场份额高,新型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同时,中国的IT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信息产业的规模均已超越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通信产业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在全球举世瞩目。

因此,有充分的条件将信息化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引入到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企业,不需要等待国家整体完成工业化后再启动信息化。

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工业化技术结合起来,用一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的任务,不经过一个完整的传统工业化阶段而是一个传统工业化与现代信息化交互作用的阶段而进入信息化社会。

因此,我们国家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融合的问题,而是如何融合、融合的切入点及其扩散路径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也正是当前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核心问题。

对于“两化”融合的大环境和产业基础,有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要把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水平,以“两化”融合在发展中国家体系内获得跨越式发展,并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要充分考虑中国工业化程度,选择最有效的融合路径。

要防止“两化”融合发展中的“一刀切”,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开放程度,对不同工业化水平的地区,还需特别考虑其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外贸依存度越高,对“两化”融合的要求就越高。

要充分认识建立“两化”融合政策机制、监管机制和创新机制的重要性,率先做好相关的立法工作。

要把建立统一、开放的应用平台和操作平台作为融合信息技术及业务的发展目标,结合中国国情,把技术集成的优势充分运用到融合业务领域,率先改善通信信息领域的融合环境。

要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和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强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及储备。

2024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2024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导语
2024年是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攻关关键之年,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开局之年。

不仅有中央的“十三五”和“新发展”,还有各行各业纷纷落实两化融合发展,中国的两化融合发展的中国梦正在不断实现。

一、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分析
(一)技术支撑发展的特点
中国正处在一个以技术支撑发展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时代,信息技术是保障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正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者,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以极大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特点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政策,将形成更强的技术支撑,推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国政府加大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战略部署以来,经过四年多的持续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程度更加深入,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效益更加显著;各地方将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抓,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在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作用也不断提升,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两化融合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目前,装备、船舶、汽车、家电、有色、纺织等信息化单项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业骨干企业,正逐步由单项向集成过渡。

如上海家化在国内快速消费品企业中率先开发并实施了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产品上市时间缩短10%,质量缺陷减少35%;上汽集团开发建成国内首个集成且支持柔性生产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平均减少45%制造周期;钢铁、石化、航空、电子等行业涌现一批关键业务系统实现综合集成应用的本土大型企业集团,部分企业的业务集成、管控衔接、产销一体化水平已经居全球领先地位,如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全面协作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高速动车组设计、仿真、制造、管理、执行与服务一体化,生产能力由月产2列提升至月产10列。

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渗透和融合,不仅催生了新型的工业产品,还形成了大规模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异地协同研制等新型业务模式。

如宝钢集团根据产品市场行情和盈利水平,开发了闭环高炉智能专家系统,高炉炉热预报准确度达到95%以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青岛红领集团建设了5亿个正装版型数据库,创新设计和制造模式,形成了全球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模式(MTM),占领了欧美高端正装市场,利润大幅度上升。

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依托两化融合逐步走向服务化,促使产品的价值由加工环节向研发、维护保养、整体解决方案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延长价值创造周期,提升利润空间。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 稿 日期 ] 02 0 - 5 收 2 1— 6 1
在地方层面 ,许多省市开展了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 , 确定试验区 、示范 区 、试 点示范工程 、试点示范项 目、试点 示范企业等 ,引导 、引领 当地两化融合推进工作 ,示范效应
【 作者简 介】金 江军 ( 9 8 1 7 一),男,浙江义乌人 ,博士 ,副
信 息 化
T ot lof32 a
中 国两 化 融合 发 展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金 江 军
( 工业和信 息化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 究院 ,北京 10 4 ) 0 86
【 摘要]自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 以来 ,两化融合组织政 策体 系逐 步完善 ,试点 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两化 融 08 合有 力提 升 了中国工业企业竞争 力,支撑 了中小企业健 康成长 ,有力促进 节能减排 和安 全生产;与两化 融合相 关的
决 策部署 ,工业和信息 化部成立了 由l 个司局组成的促进 两 5
甸等八个第一批 国家级 两化 融合试验区 。这些试验 区在 当地 党委和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 , 靠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 门的牵 依
头组织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参 与 ,两化融合取得 了明显 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提升 了企业核 心竞争力 ,催生了一批新 型的企 业发 展模式 ,增强 了中小 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促进 了产 业转型升级 ,促进 了区域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 了区域绿 色安全发展能力 ,建立 了协同推进的工作体 系 ,形 成了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 。 目前 ,第一批 八个国 家级 两化融合 试验区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简称 “ 两化融合 ” ) 是 党的十七大提 出的战略举措 ,是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 的重 要途径 。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第十 二个 五年规 划纲 要 》把推动两化 深度融合作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的重要 内 容。 《 工业转 型升 级规划 ( 0 1 2 1 年 )》提 出坚持把推 21- 05 进两化深度融合作 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下面先对 两

两化融合总结汇报

两化融合总结汇报

两化融合总结汇报近年来,中国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两化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升级。

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从“Made in China”到“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China”的转变,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其次,两化融合推动了服务业的升级和创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结合,推动了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两化融合还催生了新兴产业与新经济发展。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新产业的快速崛起,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两化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技术壁垒和人才短缺。

当前,新兴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在进行两化融合时面临技术壁垒的挑战,同时,对于这些新技术的需求也给企业在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大规模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于两化融合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水平,破解技术壁垒。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两化融合人才队伍,满足融合发展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保证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郭利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
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
变强”战略部署以来,经过四年多的持续
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程度更
加深入,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创新模式不
断涌现,融合效益更加显著;各地方将两
化融合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抓
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
式转变;两化融合在促进节能减排、安全
生产等领域的作用也不断提升,发挥了
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信息化a i、邮政等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

中国两化融合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两化融合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两化融合十年回顾与展望持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长期战略部署,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十年来,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探索,我国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不断深化,政策环境日臻完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在理论、方法和工具等方面不断创新与突破。

在两化融合引领下,信息技术与产业正全面融合渗透,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使企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绩效产出等产生显著变化。

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两化融合发展仍然面临问题与瓶颈,通过全面深入回顾我国两化融合近十年的发展脉络,盘点我国两化融合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有助于社会各界厘清思路,形成共识,在新时代两化融合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的指引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一我国两化融合发展背景与十年历程(一)发展背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加速重构世界经济版图,全球经济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人类社会已进入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的变轨发展期。

国际社会围绕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在结合自身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均聚焦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化变革,引导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跃升,并不断加强对高端产业的再调整、再布局。

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抓住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变轨发展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亟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能力,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转向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

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梯度发展格局不同,我国是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基础上开始推进信息化的,由此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两化存在问题分析报告

两化存在问题分析报告

两化存在问题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开始:一、问题背景近年来,中国推动“两化融合”战略,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这一战略的顺利推进。

本文将分析目前“两化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1. 行业壁垒问题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各行各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发展路径,行业间的壁垒成为了一个主要问题。

这导致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融合时面临很大的难度,在技术、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合作存在困难。

2. 资金短缺问题实施“两化融合”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往往无法承担高昂的融合成本,影响了“两化融合”的推进速度。

3. 人才不足问题实施“两化融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的人才供给不足。

现有的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缺乏,这给融合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 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的推进势必涉及大量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但目前信息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包括数据泄露、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严重威胁到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三、解决方案1. 加强行业间合作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行业间的合作,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技术与资源的共享。

鼓励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2. 提供金融支持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推出专项融资政策,降低“两化融合”的资金门槛,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实践。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

3.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育培训方向,培养更多具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背景的人才。

鼓励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经验。

4.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政府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本文将从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工业信息化、现状、问题、未来展望正文: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信息化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8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了10万余个,深入到各个行业。

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全面推广。

此外,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崛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信息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工业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当前我国工业信息化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大多数工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很好地应用工业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智能电视的软件问题,导致了用户的困扰和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怀疑。

3. 技术与管理的距离: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时,过于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管理的改进,导致推动工业信息化不够有效。

三、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展望“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并引导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升级。

2. 强化工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优化和管理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50.8。

分规模看,大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59.3,中型企业为48.5,小微型企业为37.1。

图表2016年全国及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分行业看,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50.6,其中原材料行业为50.4,装备行业为51.2,消费品行业为49.2,电子信息行业为55.2;电力行业为64.4;采掘行业为48.1。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图表 2016年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2016年第二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