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斑点叉尾鮰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一、养殖品种简介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于北美中部流域或者大西洋沿岸地区,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入中国。
体型较长,体表光滑无鳞,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4℃,在溶氧高于2.5mg/L时能正常生长,在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
二、主要养殖技术要点1.清塘消毒老塘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水前要充分晒塘,放水后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消毒,在5~7天后可放水培肥。
2.鱼苗放养放入鱼苗前要做好试水工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上放苗。
放苗密度为水花5~8万尾/亩,夏花6000尾/亩,白鲢夏花500尾/亩,鳙鱼夏花200尾/亩。
3.饵料投喂饵料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率在3~5%左右,投喂的时间一般是在早上8:00和下午18:00,同时根据天气和季节做适当的提前和推迟,主要的原则就是保证鮰鱼摄食积极。
同时,投喂要做好内服保健,定期拌喂“五黄精华液”+“应激维C”。
4.水质管理斑点叉尾鮰对于低氧的耐受力较差,为防止浮头,有条件的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爽,池中的溶氧要保持在3mg/L以上。
没有条件换水的就要适时使用粤海“EM调水王”和“富水美”来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三、疾病防控1.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症状为病鱼在水中呈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溃烂,腹部肿胀,眼球突出,肾、脾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
主要防治措施: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内服大蒜素+“应激维C”。
2.爱德华氏菌病:病原为爱德华氏菌,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主要防治措施:同出血性败血症。
3.水霉病:鱼体受伤被感染后,受伤的部位会长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
主要防治措施:在捕捞、运输或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或放种之后用3%食盐水浸浴15-20分钟,水体中使用碘或者二氧化氯消毒。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 - 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鲴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
斑点叉尾鮰新品种“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以及中科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是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5个水产新品种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点叉尾鮰“江丰1号”。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
“江丰1号”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生产的杂交一代。
其中,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是2001年从美国密西西比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2003阿肯色选育系是2003年从美国阿肯色州引进的群体,经群体、家系选育技术选育后构建的群体。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已于2022年正式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
“江丰1号”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
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
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
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
脂鳍肥厚,末端游离。
尾鳍分叉较深。
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
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
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特征特性:1.生物学特征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
学名为IctaluresPunctatus,俗名美洲鲶、沟鲶。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是以斑点叉尾鮰2001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03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培育获得的杂交新品种。
2.生理生态特性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
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
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
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
脂鳍肥厚,末端游离。
浅谈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
)&( 投喂技术 )&(&$ 饲料选择 选择专门的斑点叉尾鱼种的人工配合饲料%最适合用浮 性饲料为好%粗蛋白的含量要求达到 (4e n3%e%且动植物蛋 白比例为 $!$%%使用的饲料必须符合0 无公害渔用配合饲料安 全限量1 & )&(&) 饲料投喂量 养殖前期* 前 ) 个月+ 饲料蛋白量含量在 (0e以上%养殖 后期*) 个月后+ 饲料蛋白含量因不低于 ()e& 饲料以配合颗 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料率为 (e%饵料的投喂量因根据水温 水质气温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 )&(&( 投喂方法 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根据水色$天气$水 温$水质$气候变化%以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为宜& 的观察 情况 )&3 常见鱼病和防治措施 )&3&$ 小瓜虫病 由寄生性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是斑点叉尾的主要疾病 之一)肉眼可见其皮肤$鳍条有白色点状囊泡%鱼体消瘦$活动 迟钝%常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用 %&%%) n%&%%)AeG雀石绿溶 液浸洗病鱼 $% n)%C/-%隔天再洗一次)用 )QQC硝酸亚汞溶液 浸洗病鱼 $ n)c%疗效甚佳%但不宜全池泼洒& )&3&) 水霉病 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是斑点叉尾的常见疾病之 一)肉眼可见絮状菌丝%水中更为明显%患病鱼负担过重$游动 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多因运输或捕捞等操作中损伤 引发& 防治方法!改善运输方法%待鱼种运到后用 (e食盐水浸 泡鱼体 $A n(%C/-%预防效果明显& )&3&( 预防措施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 若要鱼健康%病得提前防& 通常放 苗时先用 )&Ae n(e的食盐溶液浸泡 $% n$AC/-& 养殖期间% 每月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或每 $AJ 用 %&( n%&(AQQC的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 若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 及时治疗& 另外%食用鱼上市前必须保证 )%J 以上休药期& %日常管理 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测定池水有关指标%关注水质变化) 定时开机 增 氧) 定 期 换 水% 每 次 换 水 量 为 池 塘 总 水 量 的 $ *3 n$ *(& 定期用生石灰 )% 千克 *亩消毒$调整水质一次& 早$晚 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生长$病害等各种动态%进行对症治疗% 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 吴晓慧介子林&斑点叉尾人工池塘养殖技术 H &河 南水产)%$$%( & ) 胡红良&斑点叉尾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水 产 H &)%%1%4 & ( 吕书成&斑点叉尾人工养殖技术 H &科技致富向导 )%$))1 &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
平方米,水深 1.6~2.2 米。池底平坦,无 矿物质添加剂等。
淤泥或少淤泥,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
(2)投饵量。根据放养量,鱼体增
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 值 7~8.5, 重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确定全年的饲料
每 1350 平方米池配 1.5 千瓦增氧机 量。再根据温度确定一年中各月的饲
一台。
料分配计划及各月投饲量。鱼种放养
每 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 5~10 千克全 草鱼等。宜就地购买,以减少运输损
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伤,于晴天现捕现放。②饲料选购正规
(3)检查和记录。每半月至 1 月检 场家斑点叉尾鮰专用颗粒饲料,以保
50
《农家顾问》2007 年第3 期
水产技术
证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和品质。饲料应 克左右。⑦斑点叉尾鮰抗病能力较强,
13000 粒 /千克体重。在自然条件下, 期,利于鱼苗早开食、早生长。
亲鱼有筑巢和护卵的习性。
3、投饲量及投饲方法
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强,其养殖方
(1)饲料选择。鮰鱼养殖以投喂专
式既可单养,又可混养;既可在池塘、 用的鮰鱼配合颗粒饲料为主,不宜投
水库饲养,也可在网箱或流水池中进 喂其他饲料,否则会影响到鮰鱼生长
碟 V CD、DVD 等碟机已走进普 相应的防尘措施。除尘时可在停机状 通家庭,因其价格不高而往 态下利用电吹风冷吹或用吸尘器吸的
机 往被人们忽视保养,直至它读不 方式进行,不要经常拆机除尘。
有 了碟,或经常卡碟时才感到不
4、怕潮 碟机受潮。当气候潮湿
六 便。其实,碟机也很“娇贵”,它有 或天气冷热骤变时,会使机内产生露
率的声音,投饵速度不宜过快,一把饲 尽可能选用生石灰以改良水质。③在
斑点叉尾鮰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般放养斑点又尾鲴鱼苗 2 0 0 0 每天喂食 3次。
尾/ 亩 ,规格 1 2 朝 ;鲢鳙鱼 1 0 0 尾/ 亩 ,规格 3 寸 ;鲫鱼 1 0 0尾 / 亩 ,规格 5 O克 / 尾。
水质调 节
养殖 斑点叉尾鲴 的鱼塘要 求 鲴生长 速度快 ,鱼体 有 胃,饲料
经常加注新水 , 使鱼塘水体对流 , 利用力 高。无肌 问刺 ,肉味美 ,
新 技 术 养殖葵宝
斑点叉尾鲴鱼无公 害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面积 3 ~ 5 亩, 水深 1 . 5 ~ 2 米。
病菌 同时有利 于受伤鱼体 恢复 。
消毒 和水质调节 。每天坚持 早 、
鱼 种下 塘 时保持 池塘 水深 6 0 ~ 8 0 晚各巡 塘一次观察 鱼塘水 色 、水
题 及 时处 理 。
有机肥 8 0 1 0 0 公斤 , 作为基肥 ,
口加设拦污 、拦 鱼铁 丝网。
水温 、气候 和鱼 的生长情况 随时 饵料投 喂 ,每个疗 程连用 3天。
为 限,阴雨天 5 成饱 或是停食 。 方 法必须严格 按无公 害标 准 的规 斑点又 尾鲴 是人们膳 食结构 中首选 的高档鱼 肉品种 ,养殖潜 力大 ,市场 广 阔。同时斑点又尾
注排水条 件好 ,水量 充足 ,水质 厘 米 ,以后 随鱼 体 的长大 逐渐加 位 变化 ,鱼 的活 动情况 ,发 现问 . 5 - 2米 。 好 ,保水 保肥 ,配备 3千瓦 叶轮 深水位至 1 式增氧机每 3亩一 台。
投饵驯食
坚持 四定投饵 :定 时、定量 、
鱼 病 防 治
鱼种下塘后一 周用聚 碘溶液
清塘 方法
0 0毫 升稀 释全 池泼洒 一 次 ;同 加 固塘埂 ,清 除杂物及塘底 定 质 、定位 。放 养鱼种后 第二 天 5 过 厚淤 泥 并保 存 池 底 淤 泥 1 5 厘 开始驯食 ,一周 后鱼开始 集群抢 时拌体 内止血抗 菌药饵连续 投喂
库区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及经营
库区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及经营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水面大、水质好、无污染,发展斑点叉尾鱼回水产养殖潜力很大。
库区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除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外,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水面选择要求库区水源稳定、水温适宜、水质良好且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面积为3亩~6亩,水深1.5米~2米,单养、混养均可,一般混养效果比较好。
二、鱼种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成活率高、时间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
养殖一般采用二级放养。
第一级从鱼体长度为10厘米养至尾重150克,第二级从尾重150克养至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尾重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
规格为8厘米~1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0尾~400尾,尾重150克的鱼种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250尾。
斑点叉尾鱼回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三、科学投喂斑点叉尾鱼回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
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投喂米糠、麸皮、鱼粉、豆饼、玉米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
但要求蛋白质含量须达到34%~36%,在鱼体长至6厘米以前投喂粉状饲料,6厘米以后可使用粒径为2毫米~4毫米的颗粒饲料,一般水温在10℃~36℃的情况下均可投喂。
因斑点叉尾鱼回为底层鱼,在进行投喂驯化后,才会上浮抢食。
另外,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在阴暗的光线下摄食,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故夏季可在网箱附近用黑光灯诱虫为食,发挥库区昆虫多的资源优势。
四、加工营销斑点叉尾鱼回养殖经营的关键环节,主要应做到:1.注重质量安全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产业化发展路子,把斑点叉尾鱼回出口产量搞上去。
应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养殖,以国际市场要求生产,走外向型道路,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质量。
不断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的新技术,使产品质量过硬,货真价实,要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也称沟鲶,在我省又被垂钓者称为“猫鱼”,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居美国淡水鱼产量首位。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刺少,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斑点叉尾鮰也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类。
自1984年引入我国养殖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份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养殖实践表明,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鱼类养殖品种。
一、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身体的前部较宽,后部细长,有触须4对。
尾鳍分叉较深。
体表光滑无鳞,背部呈淡灰色,腹部呈白色,身体的两侧有斑点,各鳍的颜色均为深灰色。
2、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适应水温范围为0℃~38℃,在我省能够自然越冬。
生长适宜水温范围为15℃~34℃,最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24℃~30℃。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多生活在水的底层。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喜欢集群摄食,容易捕捞。
3、食性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殖效果好。
4、生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当年体重可达75~100克,第二年体重可达400~500克,第三年体重可达1000~1500克。
5、繁殖斑点叉尾鮰在我国南方省份3~4龄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要5龄才开始性成熟,性成熟个体体重1200~3700克。
每公斤体重怀卵量为4000~15000粒。
斑点叉尾鮰适宜产卵水温为24℃~27℃。
斑点叉尾鮰筑巢产卵,雌鱼产完卵后,雄鱼将雌鱼赶走,自已看护鱼卵,用腹鳍搅水增氧,翻动鱼卵,直到孵化出苗能摄食为止。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一年进行鱼种培育,将乌仔或夏花鱼种培育成规格75~100克的鱼种;每二年进行成鱼养殖,将规格75~100克的鱼种养成体重500~750克的商品鱼。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摘要: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
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 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 g/尾,平均规格350 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 %,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放养选择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2号和5号池投放苗种,面积分别为0.42 hm2和0.36 hm2。
水深平时保持1.50 m以上,最深可达2 m。
每个池塘配备1.80 KW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 kg/667 m2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清水0.80~1.0 m,施有机肥100~200 kg/667 m2培养浮游生物。
养殖方式为池塘单养,搭配鲢、鳙调节水质。
具体放养密度见下表。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平均规格为4.30 g/尾,鲢、鳙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 g。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投放时用5 %食盐溶液视鱼耐受程度浸泡消毒5~10 min。
1.2日常生产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认真检查,详细记录好池塘养殖日记。
调节pH值每半个月用50~100 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病防治。
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0~1 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至2 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以利安全越冬。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需经常加注新水,3~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 cm,维持透明度20~25 cm。
定时开启增氧机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1 h,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高于2 4 ℃, 以2 0 — 2 3 ℃投放鱼种为好;水温 低易 发生水霉病 , 水温 高易使鱼体 受伤 并造成缺氧。 鱼种应来 自无公害养殖场 , 要求 规格整齐 , 每尾 重5 0 ~ 1 0 0 g , 体 质健 壮, 活力强, 体 色一致并光滑 , 黏液丰富, 点。 鱼 种的放 养密度最 好以食用 和加工 等要求来确定, 如上市规格为0 . 7 ~ l k g 和每 亩产量定为5 0 0 k g , 其放 养量 为9 0 0 ~ 1 0 0 0
花鲢2 5 尾、 草鱼 l O 尾或团头鲂3 0 尾, 以控
制浮游 生物 和调 节水质 。 鱼 种投 放前还 必须用2 . 5 %~ 3 %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5 — 7 分钟或用P V 碘1 5 ~ 2 0 m g / L 浸洗3 0 — 4 o / - +9 t , , 可杀灭多种病原体等。
0 . 5 %一 1 %, 1 0 ~ l 5 ℃时为1 . 5 %~ 2 %, 1 5 ~ 2 0 ℃ 周和池塘内的杂草也要清除干净。 清塘消 时 为2 . 5 %一 3 %, 2 0 — 2 5 ℃为 3 %一 3 . 5 %, 毒时, 先向池塘注水f go . 5 — 0 . 6 m, 接着每亩 泼洒化浆生石灰1 5 0 ~ 2 0 0 k g , 可杀灭绝大 部分病源生物和所有野杂鱼等。 池塘消毒 7 天后再灌水1 . 2 ~ 1 . 5 m深;注水时进水 口 要用5 o N筛绢布等过滤。 三、 科学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时水温 差不能超过5 ℃, 水温应不低 于1 8 %, 也不
无残 留的药物, 且应在捕捞2 0 天前停 无损伤 、 疾病和畸形 , 体两侧有不规则斑 染 、
斑点叉尾鮰成鱼的池塘养殖
斑点叉尾鮰成鱼的池塘养殖1、池塘选择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池塘一般面积为2~10亩,要求水质好,能加注新水。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常规清塘,杀灭野杂鱼、病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2、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
主养池塘亩放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600~800尾,搭配鲢、鳙鱼种200~300尾,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
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也不宜搭配。
通过试验,美国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塘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
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单养方式养殖斑点叉尾鮰每公顷可放养4400尾而收成鱼1400千克,如果混养罗非鱼每公顷1240尾,则每公顷可收斑点叉尾鮰1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使总产量达每公顷1834千克,比单养增产27.3%。
混养池塘每亩放鲢、鳙鱼种300~350尾,鳊鱼100~150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
放养斑点叉尾鮰的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鲢、鳙鱼及鳊鱼的规格在50克/尾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商品鱼饲养池塘。
3、饲料配方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一般采用含蛋白质25%~36%的配合饲料饲养。
动物蛋白可从鱼粉、肉骨粉、蚕蛹中任选一种,比例约占饲料原料的10%~20%。
植物蛋白可根据各地饲料来源从豆饼、麻饼、菜饼、花生饼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60%~70%。
其他能量饲料可从米糠、小麦、大麦、玉米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10%~20%。
美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一般还添加2%~2.5%的动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及矿吻质混合物。
美国饲养斑点叉尾鮰的两个配方如下:1、阿肯色州斯图加特养鱼试验场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9%蛋白质)20%,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8%,米糠25%,米粉尘10%,棉籽粉10%,血粉(或羽粉)10%,混合维生素0.5%。
2、奥本大学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4%蛋白质)51.2%,黄玉米粉22.7%,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7.5%,小麦5%,动物脂肪2%,无钙磷酸盐1%,混合维生素0.5%,混合微量无机质0.08%。
斑点叉尾鮰养殖关键技术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钳鱼,是鮰科、真鮰属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大陆。
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杂食偏肉食为主,适应水温0~38℃,最适温度21~26℃,15℃以下摄食减少,生长减慢,正常生长DO要求≧3毫克/升以上,在水温25~35℃,其溶氧室息点为0.95~1.08毫克/升,pH值在5~9.0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应范围为0.02%~0.85%。
于1984年引入我国,早期主要在湖北、川渝地区养殖,目前在湖南、湖北、广东、安徽、江苏、江西等主要水产养殖省份均有分布。
2001年首次加工成鱼片出口美国,2007年起受到美国贸易限制措施,斑点叉尾鮰出口减少逐渐转为内销为主,2019年年产量已达29.77万吨,其中广东省占全国产量的15.77%,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品之一。
经历近20年的国内市场培育以及近年来预制菜的兴起,斑点叉尾鮰因其肉质鲜嫩、无肌间刺、出肉率高、易加工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欢迎。
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攀升、饲料的不合理使用、水质污染、苗种退化、病原传播等系列问题,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养殖病害频发、药物残留超标等,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已严重威胁到斑点叉尾鮰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设计、苗种投放管理、日常饲养管理、病害防控、越冬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重点介绍养殖户生产中的难点和痛点,将为斑点叉尾鮰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新的应对思路。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病害防控、越冬管理图1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上市一养殖模式设计及饲养管理1. 斑点叉尾鮰鱼精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分布在广州花都、肇庆、中山、珠海、江门等地,茂名地区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放养密度一般在叉尾4500~8500尾/亩不等,1.5~2亩配套1台增氧机,搭配大头扁鱼,底层鲫鱼或者鲮鱼,一次放足,分批捕捞上市,主要以0.8~1.6斤/尾规格走加工厂渠道,1.5~2.5斤/尾走市场流通渠道,养殖周期在6-15个月不等。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适温范围为0摄氏度~38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l5摄氏度~32摄氏度,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的特点。
遗传性状稳定,性成熟年龄为4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少数饲养好的3龄鱼也可性成熟。
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适合加工成鱼片,符合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是欧美巿场上畅销的水产品之-,同时也是国内畅销的水产品。
l、苗种培育。
鱼苗放养要求肥水下塘,其清塘、施肥同家鱼池。
亩放规格l.5~2.5公分鱼苗l.5万~2万尾,鱼苗下塘l5天后,可每亩搭配规格4公分的鲢鱼苗400~600尾,利于调节水质。
饲养前期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40%,粒径0.5~l.0毫米的破碎料。
鱼体l0公分后,改投粗蛋白含量为30%~35%,粒径为2.0毫米的破碎料。
经4~5个月饲养,亩产大规格鱼种400~500千克。
苗种长到5公分后亦可转入网箱培育,每平方米放养l400~l600尾。
8一l0公分时分箱,每平方米放养350~400尾。
投喂粒径为l.5~2.0毫米的破粹料。
2、成鱼养殖。
主养池塘亩放l0~25公分的大规格鱼种600~l000尾,搭配鲢鳙200~300尾或罗非鱼l00~300尾。
混养池塘亩放l0公分以上鱼种300~400尾,鳊鱼200~300尾,鲢鳙鱼种l50~250尾。
投喂粗蛋白含量25%~36%的配合饲料。
网箱养殖要求设置网箱的水域水质清新,含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
1。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第一节概述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鮰鱼,隶属鲶形目,鲶科。
原产于美州,在美国中部、加拿大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水域均有天然分布。
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到90年代已成为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
我国是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
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水鲶类,最大个体35千克以上。
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其经济价值较高。
据测定,50克左右的斑点叉尾鮰粗蛋白含量为16.31%,粗脂肪2.99%。
还具有催乳和滋补功能,深受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较畅销,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河沟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
它既可在淡水中养殖,也可在沿海滩涂咸淡水中养殖;它既可主养也可混养。
一般主养斑点叉尾鮰亩平单产1000斤左右,产值5000多元,纯利1500元以上。
随着斑点叉尾鮰苗种生产、养殖生产以及产品加工、销售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效益不断提高,斑点叉尾鮰必将成为我市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第二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头部较小且平扁,身体后部侧扁,吻稍尖,口亚下位,上、下颌分布有细密小齿,尾鳍分叉较深。
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最长的是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最短的为鼻须,其余2对为颐须。
胸鳍有一硬棘,末端较尖;背鳍短,有一脂鳍。
体上部呈淡蓝色或橄榄色,腹部银白色,幼鱼体两侧分布有黑色或深褐色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二、生物学特征⒈栖息习性斑点叉尾鮰属温水性底栖鱼类,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
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鲴成鱼饲养,是将体长10厘米以上的鱼种饲养成商品鱼的生产过程,该品种适合于池塘、网箱、流水、小型湖泊等多种水体养殖。
既能主养,也能与鲢、鳙、鳊、罗非鱼等混养,但该鱼与鲤鱼的食性基本相同,因此,不宜与之搭配混养。
清理池塘面积以3~6亩较为适合,水深以1.5~2.0米为宜,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具有保水保肥的特点。
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5~20天,将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再投放鱼种。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体长10~20厘米的斑点叉尾鲴鱼种800~1000尾,并且每亩搭配鲢、鳙鱼250~300尾,鳊或草鱼40~50尾,以控制水质及水草。
养到年底或翌年5月,个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亩产达1000~1200千克。
混养斑点叉尾鲴,搭配鲢、鳙、罗非鱼、淡水鲳350尾,产量为500~700千克。
主养其他鱼类搭配斑点叉尾鲴100~150尾,亩产量为15~200千克。
饵料投喂及施肥在生产中,应尽可能采用配合饵料,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并采用适合的投喂技术,以保稳产高产。
斑点叉尾鲴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为:蛋白质32.5%~36%,脂肪7.0%~8.0%,碳水化合物12.5%~20.0%,纤维素12.0%~12.5%,以及必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剂。
成鱼饲养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为:鱼粉13%、豆饼粉48.5%,玉米粉13.5%、麦麸12%、米糠7.5%、粘合剂3.0%、过磷酸钙1.0%,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当水温为13~20℃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当水温20~36℃时,占鱼体重3%~4%。
一般是在每天上午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各投喂1次。
投喂方法是,在池塘某一边定位,集中撒开。
投饲管理日常喂养必须做到均、足、好。
如投喂粉状饲料,也要采取多种饲料配合,以满足成鱼的营养需要。
水质管理应经常向成鱼池加注新水,一般10天或半月1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
日常管理
1、网箱检查:网箱在安置前应经过仔 细的检查,鱼种放养后要勤作检查。时 间最好在每天傍晚和第二天早晨,方法 是将网箱的四角轻轻提起,仔细察看网 衣是否有破损的地方,特别要注意水面 下33厘米左右处。水位变动剧烈时,如 洪水期、枯水期都要检查网箱的位置, 要勤检查并随时调整网箱的位置。
日常管理
网箱污物清除方法
3 沉箱法:各种丝状绿藻一般在水深1米 以下处就难以生长和繁殖,因此,将封 闭式网箱下沉到水面以下1米处,就可 以减少网衣上的附着物的附生。但此法 往往会影响到投饵和管理,对斑点叉尾 鮰生长不利,所以使用此法要因地制宜、 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
网箱污物清除方法
4 生物清污法:利用罗非鱼、鲴鱼等鱼类 喜刮食附生藻类,吞食丝状藻类及有机 碎屑的习性,在网箱内适当增放这些鱼 类,让它们刮食网箱上附着的生物,使 网衣保持清洁,水流畅通。利用这种生 物清污法,既能充分利用网箱内饵料生 物,又能增加养殖种类,提高鱼产量。
日常管理
做好网箱饲养日志:日志是检查工作、 积累经验、制定计划、提高技术的重要 参考资料。网箱日志应包括日期、天气、 水温、放养、捕鱼记录、鱼体成长度记 录、投饲种类及数量、鱼类活动情况、 鱼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死亡情况等项目。
鱼病防治
网箱中鱼群比较密集,一旦发病,就极 易传播蔓延,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鱼种下箱前先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洗。 放养时操作要轻快稳,避免鱼体受伤。 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硫酸铜或二氧化氯、 强氯精等挂袋及投喂药饵,在发病季节 来到之前用土霉素、达克菌 等药物预 防疾病,结合拉网检查,用药物浸洗鱼 种。采用内服药饵和浸 洗法有显著的 效果。
防治方法
1、鱼体放养前用8.0ppm的硫酸铜溶液 浸洗20-30分钟 2、用15-25ppm的福尔马林洗澡至浮头 时为止 3、治疗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 剂(5:2)全箱泼洒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为鲶形目鮰科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原产于北美洲,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吧!
斑点叉尾鮰生长习性: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低子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
池养条件下第1年长至13~35厘米,第2年35~45厘米,第3年达45~57厘米。
斑点叉尾鮰的水源要求:斑点叉尾鮰育苗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
一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最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
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无污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水。
斑点叉尾鮰的水温要求: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如果水温过低鱼卵孵化期就会延长,而且低温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卵的正常发育。
如果水温太高,鱼苗畸形率就会上升,而且水温超过28℃,鱼卵和鱼苗极易患上细菌病和病毒病,因此选用孵化水温最好控制在27℃左右。
斑点叉尾鮰的溶氧要求:孵化用水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除了水源进入孵化池之前要充分曝气外,孵化池中还应架设充气设施,不断充气,并且使孵化池水保持循环状态。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简介斑点叉尾鮰(Spotfin Betta)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因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叉尾而备受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要求及繁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培育斑点叉尾鮰。
一、基本知识1.斑点叉尾鮰的产地和分布:斑点叉尾鮰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斑点叉尾鮰的外观特征:斑点叉尾鮰体长约5-7厘米,体色鲜艳多样,但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上有斑点状的图案。
它们的尾巴呈叉状,非常漂亮。
3.斑点叉尾鮰的性格特点:斑点叉尾鮰属于强壮而好斗的鱼种,雄性鮰鱼之间可能会展开争斗。
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分鱼和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二、养殖环境要求斑点叉尾鮰鱼种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常见的养殖环境要点:1.水质要求:斑点叉尾鮰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5-12 dGH。
定期检测水质,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节。
2.水族箱设置: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建议容积为20-30升。
在水族箱中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以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3.底床和装饰物:在水族箱底部铺设适当的底床材料,如细沙或石子。
为鱼提供适度的遮蔽和游泳空间,可以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装饰物。
三、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下为繁殖技术的步骤:1.选择优质种鱼:选择健康活泼的雄性和雌性斑点叉尾鮰鱼作为繁殖对象,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或疾病。
2.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两个大小相当的繁殖箱中,箱中的水质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为了刺激繁殖,可以在箱底铺设一层细石或草丛。
3.繁殖行为观察:等待雌鱼发情,一般可以通过雌鱼肚子变大和尾巴变宽来判断。
在此期间,雄鱼会追逐雌鱼并张开唇,而雌鱼则会游动来引起雄鱼的注意。
4.产卵过程:雌鱼会在适当时候游到草丛或繁殖箱的角落产卵,雄鱼则紧随其后,将精子喷洒到卵上。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2)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2)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叶清生四、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的成鱼养殖方式仅限于池塘和网箱养殖。
(一)池塘养殖1、池塘选择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
经验表明,斑点叉尾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
因此,池塘需配备增氧机,一般每2-3亩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5m。
2、放养前准备(1)清淤消毒。
老池塘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
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消毒后晒池两个星期。
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2)肥塘。
用60目筛绢网做成锥形网袋过滤进水,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 或化肥(尿素等)1.5千克。
逐渐加水到1.5m。
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
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
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十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
同时,为更好地调节水质,每亩混养每尾50-100克的鲢鱼100-150尾,鳙鱼50-100尾。
4、饲料投喂(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以配合合饲料为好,最好是浮性饲料。
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5%,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
也可投喂小杂鱼、冰鲜鱼、福寿螺或蜗牛,福寿螺和蜗牛必须煮熟切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块就用手轻轻取出,放入桶内带水送到孵化处孵化。
2.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
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在生产中被普遍采用,
因注射激素能缩短亲鱼群体产卵时间,以便能集中进 行人工孵化。
(1)催产激素种类
鲤、鲫鱼脑垂体(P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单独或混合使用均可。 最好 次之
(2)注射剂量及次数
A、脑垂体4.5~6mg/kg体重, 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00~1000国际单位/kg体重; C、类似物20~25微克/公斤体重;
D、脑垂体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使用时为 2.0mg+ 600~700国际单位。雄鱼的注射剂量均减半。
注射常采用一次注射。 注射后的亲鱼要放回原来鱼池或产卵池。一般40~48小 时后可发情产卵 。
四、繁殖习性 3 ~ 4 龄达到性成熟,副性征一般在鱼未成熟 及非生殖季节不太明显。
♀
♂
♀
♂
雌 雄 鉴 别
雌 雄 鉴 别
性别
项 目 体色
头部 腹部
雄
性
深灰色
雌
性
头部到背部为深灰、稍 偏灰黑 扁平,较雌鱼宽 窄长
头部圆,吻部稍尖 圆而饱满,成熟较好的可 见卵巢轮廓,有弹性
生殖器
肛门
黑管状,末端尖细突出, 长圆形,两孔被瓣状皮膜 类似乳头状,带红色 分开,呈裂缝状,生殖孔 并有许多粘液覆盖 不外露,略呈红色 红肿外露
(一)亲鱼的培育
如果是自然繁殖,采取雌雄混养,人工授精则雌雄 分养。 培育期间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左右的人工配合饲 料,日投喂量据水温不同而变化, 5 ~ 20 ℃时为鱼体的 1%~2%,20~35℃时为3%~4%,一般以 15分钟左右
吃光为宜。在产卵前和产卵后一个月,适当投喂一些动
物性饲料,如小杂鱼、畜禽下脚料等。为了改善水质, 增加溶氧,促使亲鱼性腺发育,需经常冲水。
在产卵池中放置产卵巢,待亲鱼自然产卵后,将受精 卵收集起来,经过消毒后进行人工孵化。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采用旧牛奶桶、瓦罐、竹篓、旧橡胶管等,
大小以能容纳一对亲鱼在内活动为宜。产卵巢一端开口,
让亲鱼自由进出,另一端用尼龙布封住,使亲鱼产卵后不 漏卵。
(1)产卵巢的设置
产卵巢一般平放在距离岸边 3~5m 处的池底,开口端 向池中央。 放置产卵巢的数量一般占亲鱼配对数的 20%~30%,
三、食性与生长
是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 虫、枝角类、桡足类,稍大些还摄食水生昆虫、摇蚊幼 虫等;鱼种至成鱼阶段则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大型 浮游动物、小鱼虾、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喜食投喂的各种商品饲料。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 弱光条件下摄食。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体重可 达100~150g,到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2kg。
(三)人工孵化
由于受精卵呈块状,须进行流水孵化。 孵化水温范围为20~30℃,最适水温为23~28℃,水 中溶氧量要保持在6mg/L以上,pH值6.5~8.0。 常用的孵化设备
每个产卵巢间距 5~6m。为了收集卵块时便于识别,每个
产卵巢的开口端用绳子捆住,绳子的一端系一塑料浮子。 产卵巢一般在水温达到以 18~19℃时开始放置,待水
温升到20℃以上时要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卵块,可以
将产卵巢稍稍移动一下位置,这样有助于刺激亲鱼产卵。
(2)卵块的收集
斑点叉尾鮰多在晚上或清晨进产卵巢产卵,约在上午 9时左右完成产卵。检查和收集卵块的时间宜在上午10~ 12时。检查时,先将产卵巢上端轻轻提出水面,如有亲 鱼在巢中,先小心将鱼赶出,再检查是否有卵块。如有
(二)产卵繁殖
斑点叉尾鮰的自然产卵、自然孵化和人工授精在生 产上采用较少。主要原因是池底溶氧不足,自然孵化出
苗低,而且在收集鱼苗时也易造成苗的损伤;而人工授
精须杀死雄鱼取出精巢,于亲鱼保护不利。 因此,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和人 工催产、自然受精、人工孵化的方法。
(二)产卵繁殖 1.自然产卵受精
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范围为0~36.5℃,最适生
长温度18~34℃。 在溶氧为2.5~3mg/L时能正常生活,低至0.81mg/L 时开始出现浮头。 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
适应盐度为0.2‰~8‰。
主要栖息于水的底层,喜在有砂砾、块石的底质中 生活。性较温驯,有集群习性。
第 一 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 腹部较平直,背部则斜平。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 口横裂较小。有触须 4 对。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 线完全。鲜活时背部两侧体色淡灰色或稍带灰白色,至腹 部逐渐变为乳白色。幼鱼身体两侧分布有较明显而不规则 的斑点,成鱼无斑点。各鳍均为深灰色,背鳍后有一脂鳍。
四、繁殖习性
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均能产卵。
繁殖季节为 5 ~8月,产卵孵化水温为 18.5 ~ 30℃,最适 温度为 23~ 28℃。每公斤雌亲鱼可产卵 1万粒,受精卵粘 性强,结不规则块状,在水温23~25℃时,6~7天孵出鱼 苗。
在自然条件下,不需放置产卵巢,斑点叉尾鮰可在岩
石、洞穴处产卵。产卵后由雄鱼护卵,并用鳍搅动水流进 行孵化。在人工养殖的水体中,须人工设置产卵鱼巢。
斑点叉尾鮰养殖
中国养殖信息网
鱼类养殖
斑点叉尾鮰养殖
概 述
斑点叉尾鮰养殖 (Ictalurus punctaus),亦称 沟鲶,在 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 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 布。斑点叉尾鮰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 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 肉质上乘等优点。
第二节(一)亲ຫໍສະໝຸດ 的培育繁殖技术亲鱼培育池面积3~4亩为宜,水深1.5m以上。池底平 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底质。进排水方便。 亲鱼最好4龄以上,个体重1.5kg以上,体长30~50cm。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雌雄比例为1:1.1。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200kg/亩,
同时搭配10cm长的鲢、鳙鱼种200~300尾,以调节水质。 注意不能放养杂食性的鲤、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