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索瓦人
科学家发现三万年前骨骼化石属第三类人种
科学家发现三万年前骨骼化石属第三类人种科技要闻科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的人类种群曾在3万年前与我们的祖先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住在洞穴内的人类种群被称之为“丹尼索瓦人”。
通过对在西伯利亚一个洞穴内发现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行分析,科学家证明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
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他们曾与现代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当时现代人在制造石制工具、珠宝和艺术创作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和穴居人。
据悉,西伯利亚洞穴内发现的骨骼化石来自于一名小姑娘,昵称“X女孩”。
根据2010年初公布的检测结果,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
现在,一次全面的DNA分析证实了她在越发混乱的人类族谱中的地位。
在得出这一发现前,科学家曾公布一项具有争议的发现,声称发现又一个“新”人类种群。
这一结论源于2004年在一个印度尼西亚岛屿上演的发现,当时人们发现了一个3英尺(约合0.91米)高的古人化石,被称之为“霍比特矮人”。
但很多研究人员拒不接受存在霍比特矮人的结论,他们认为所发现的骨骼应该属于患有发育障碍的现代人。
这一次的指骨化石是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一同发现的还有一些装饰品和珠宝。
指骨的主人是一名5到7岁的小女孩。
丹尼索瓦人在身体结构上与穴居人和现代人存在差异,但他们也是用两条腿直立行走。
他们的牙齿与100多万年前灭绝的直立人等生存年代更为久远的人类祖先类似。
在丹尼索瓦人生存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以及穴居人已开始捕鱼、打猎、佩戴珠宝、在洞穴上作画并利用动物的骨头制作雕刻品。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报告中指出,DNA检测结果显示,牙齿和指骨属于一个不同的人类种群。
10年前,科学家才开始具备从化石中提取DNA的能力。
在此之前,他们只能根据外形和尺寸对骨骼进行鉴定。
在现代美拉尼西亚居民身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丹尼索瓦人DNA的痕迹。
说明丹尼索瓦人曾与美拉尼西亚人的祖先通婚,可能曾广泛分布在亚洲地区。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重叠现象国外的例子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的重叠现象国外的例子人类演化过程中的重叠现象是指在人类演化历程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和混合,导致他们的基因组发生重叠。
这种重叠现象在人类演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关于人类起源和迁移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一些国外的例子,以说明人类演化过程中的重叠现象。
1.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重叠: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的近亲种群,在距今400,000至40,000年的欧亚大陆广泛分布。
最新的研究表明,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尼安德特人的一些基因片段传播到了现代人身上。
这种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之间的基因重叠现象表明,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这两个种群之间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流和混合。
2.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的重叠:丹尼索瓦人是维吉亚岛上的一个古代种群,距今约40,000至50,000年。
最近的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也在一些现代人身上得以保留,尤其是在东亚和大洋洲地区的人群中。
这表明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和重叠关系。
3.非洲各种群之间的重叠:非洲是现代人的起源地,与整个世界上的其他种群相比,非洲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非洲各种群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和重叠现象。
例如,草原种群与非洲南部的方口种群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换,让他们的基因组产生了重叠。
4.人类迁徙过程中的重叠:随着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重叠现象变得更加普遍。
例如,欧洲种群和亚洲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重叠现象比较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早期人类在欧亚大陆的迁徙造成的。
这些国外的例子表明,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和混合现象。
这种重叠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起源和迁移的模式,还为我们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区别
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区别尼安德特人,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这也是古人类研究惯用的命名方式,即以其最早的发现地来给其命名,但这只能说明该地区曾经有尼安德特人生活过,不能说明那里就是尼人的发源地,更不能说明尼人的活动区域局限在那里,把尼安德特人看作是远古的欧洲人的观点是偏颇的。
事实上,通过现代的古人类学和人类分子学研究得知,尼安德特人曾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上,西至大西洋沿岸,东至阿尔泰山脉,并涵盖近东和中东的广大区域。
因为中国境内的考古发现还没有普遍参与相关的研究,所以还没有迹象表明尼人曾扩张到东亚地区。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祖先发生过混血,并且在现今的人类群体中,除非洲原住民以外的族群都含有一定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并且基因占比并没有明显差别。
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不是尼安德特人,而是与尼安德特人有密切关系的另一种人——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的命名方式同尼安德特人一样,也是以其化石的发现地来命名的,以后改用其它名字的可能性也很大,毕竟它同东亚古人类的关系更密切。
丹尼索瓦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的一个洞穴内,而且这个洞穴里同样还出现了尼安德特人的遗迹,这也是尼安德特人曾经扩张到阿尔泰山一带的证据。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丹尼索瓦山洞尽管属于俄罗斯领土,但这只是现代国家之间的领土划分导致的,其所在的阿尔泰山麓与中国的西北地区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大致位置见下图。
丹尼索瓦山洞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丹尼索瓦人是一个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人种,而且与尼安德特人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丹人和尼人的基因进行对比分析,推知这两个人种是在距今40多万年前分离的,分离地点很可能是现在的近东地区。
也就是说,丹人和尼人是距今40万年前是由同一个祖先族群分化而来的,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
丹人的活动区域主要是欧亚大陆的东部,而尼人的活动区域主要是欧亚大陆的中部和西部,因为某些原因,两个族群分开之后长久没有发生交流。
很久以后,尼人由西向东扩张,而阿尔泰地区很可能就是两者后来迁徙的交汇地带。
他研究古人类,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研究古人类,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者:张佳欣胡珉琦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2年第11期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独得该奖项。
他的研究既不对战不治之症,也不阐释细胞机制,他的研究对象是几万年前或者几十万年前的人类骸骨,例如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古人类的分支,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北京人、元谋人等)的化石中提取出基因组信息。
结果一出,网友纷纷表示出人意料。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了古人类的研究学者斯万特·帕博?他的研究和现代医学有多大关系?工作了一天的帕博特别疲倦,但5岁的儿子正是闹腾的时候。
孩子睡着以后,一个疯狂的问题困住了他:如果今天所有人都带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那么,在精子和卵子产生、结合过程中,DNA片段随机搭配,就可能产生一个奇怪的结果——有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完全是尼安德特人,而且这个孩子正好是他桀骜不驯的儿子?帕博特别认真地计算了这件事的概率,结果这个数字是一个零和小数点后76000个零,再加上一些数字。
也就是说,期待未来有一个真的尼安德特人走进实验室为他提供血液样本的可能,不存在!这是帕博在自己书中描述的自己。
這样的他,简直“可爱到犯规”。
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与古DNA绑定在一起的,那非斯万特·帕博莫属。
帕博是瑞典演化遗传学家,也是德国马普学会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从学生时期第一个偷测千年木乃伊DNA,到史上第一次绘制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图谱,他用了30年把一段科研生涯推向极致。
20世纪80年代,一个尚未“出师”的在读博士,面对两条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时,会作何选择?一个是主流的前途可期的分子生物学,一个是神秘却难以看到未来的埃及古文物学。
帕博并未听从多数同伴的建议选择前者,而是选择了13岁起就迷恋上的古老历史,继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把考古带进分子时代。
为他引路的,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演化生物学家艾伦·威尔逊以及聚合酶链锁反应(PCR)的发明者、后来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凯利·穆利斯。
藏族人为什么能适应高原环境?
藏族人为什么能适应高原环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地区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几个地区之一。
但是一直在此居住的藏民似乎并未受到当地不利条件的影响。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土生土长的藏民携带的一个基因似乎成为了他们适应严酷自然环境的关键。
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基因似乎有着更为神秘而久远的先祖——它们可能来自已灭绝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
202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拉斯姆斯·尼尔森(Rasmus Nielsen)发现藏区原住民体内携带着EPAS1基因的一种变异,从而能够应对相对低氧的环境。
在4000米的高原上,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之平原地区少40%,而这一变异基因使得藏族人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藏族人和汉族人仅仅分开生活了不足3000年,他们携带这一基因的情况却大相径庭:研究表明87%的藏族人携带有该基因,而汉族人携带这一基因的比率仅有9%——至今,这种现象仍然是记录在案的,人类经历自然选择的最突出例子。
研究人员对40名汉族人和40名藏族人的EPAS1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得到了惊人的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藏族人所携带的EPAS1基因与其他人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到几乎不可能是藏族世系逐渐形成的。
这一帮助藏族人适应高原环境的基因,很可能来自另一人种。
在将这一基因与目前已知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后,研究人员找到了该基因的源头——已经灭绝的丹尼索瓦人。
藏族人的EPAS1基因几乎与丹尼索瓦人的EPAS1一模一样,只是这项研究具有的惊人意义在于人们对丹尼索瓦人几乎一无所知:目前人们找到的已知属于这一人种的化石,仅有一节指骨、一节脚趾以及两颗牙齿。
正是由于对这些化石所携带的基因进行测序,科学家确定了这一早已灭绝人种的存在,并解密了他们的全基因组。
此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属于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仍然在一些现代人体内延续,太平洋岛国马来西亚的居民携带5%-7%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生活在东亚部分人群则携带更少数量的丹尼索瓦人基因。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山顶洞人(Denisovans)是一支早期人类亚群体,最早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发现。
而北京人(Peking Man)则是在中国北京的周口店地区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
两者是不同的人类群体,存在于不同的地理和时间上。
尽管如此,可以从一些方面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进步。
1.基因交流:研究表明,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以及尼安德特人之间存在基因交流。
但对于北京人,没有发现类似的基因交流证据。
这表明山顶洞人与其他早期人类群体相比在基因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进步。
2.遗传适应:某些基因研究表明,山顶洞人可能在适应高海拔环境方面取得了进步。
与现代人类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氧气利用能力和耐受高原缺氧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能够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环境。
3.技术和文化:尽管山顶洞人的文化和技术水平还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他们可能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斑点动物的牙齿打磨成珠宝,表明他们可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和符号行为。
4.基因突变:山顶洞人和尼安德特人都相对于现代人类具有一些独特的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有时会被认为与一些特殊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相关。
虽然这些基因突变在进化和进步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遗传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山顶洞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北京人和其他早期人类群体在人类演化历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进化适应,在各自的环境中发展和繁衍。
比较这些不同人类群体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和多样性。
丹尼索瓦人曾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丹尼索瓦人曾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2020年第23期
近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青海都兰热水2018血渭一号墓两项重要考古成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
会议聚焦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重要考古发现。
2018血渭一号墓是一座唐(吐蕃)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是热水墓群考古发现结构最为完整、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其发掘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的白石崖溶洞遗址,是目前东亚第一个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进展,更是國际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与曾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这个神秘的“全新”人,相关明确的人骨化石发现较少,但遗传特征研究深入,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是国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中国研究团队成功获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个丹尼索瓦人线粒体基因序列,最终揭示丹尼索瓦人成功适应了高寒缺氧的环境,在晚更新世就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也是支撑丹尼索瓦人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的一个有力证据。
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来源|人民日报。
【奇闻异录】现代人曾与3万年前的人交配过两次索瓦丹尼交配
【奇闻异录】现代人曾与3万年前的人交配过两次索瓦丹尼交配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神秘灭绝的丹尼索瓦人可能与现代人交配过两次。
而这项发现表明: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之间的进化历史要比以前认为的更为多样化。
通过研究分析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出土的臼齿和指骨发现,这些血统不仅包括尼安德特人,即现代人类最接近的绝迹亲属,而且还包括神秘的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3万年前与人类祖先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
据此前的研究发现,虽然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是这两种人类从基因方面来看是截然不同的,而尼安德特人更接近于现代人类。
研究还发现,丹尼索瓦人为几个现代人类组提供了DNA,其中大洋洲人拥有大约5%的DNA,亚洲人和美洲原住民拥有约0.2%的DNA。
科学家们认为,在亚洲现代人类中所发现的丹尼索瓦人DNA是来自于大洋洲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后裔,他们通过迁移来到亚洲大陆。
如今,现代人类中的丹尼索瓦血统来自两次不同的交配。
从一项新的技术中来比较:现代人类和已经灭绝的人类群体之间的全基因组中,大洋洲人和东亚人所拥有的丹尼索瓦DNA是完全不同的。
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现代人类的5600多个基因组与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组时发现,东亚人与阿尔泰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更密切,而大洋洲人与阿尔泰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更为遥远。
研究人员猜测:大洋洲的人类祖先是与南部的丹尼索瓦人交配的,而东亚的人类祖先是与北部的丹尼索瓦人结合的。
科学家布朗宁说:“这意味着至少有三个现代人类与古代人类相结合,其中一个与尼安德特人结合,另外两个与丹尼索瓦人结合。
对我来说,这也表明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布朗宁在一份声明中说:“科学家们还将计划寻找更多的现代人类与世界其他人群中古老人类谱系之间交配迹象。
不过已有迹象表明,非洲与古人类也曾进行过交配,但由于气候变暖,还没有发现足够的非洲古人类化石来进行DNA测序。
”。
人类进化史中的分支与发展
人类进化史中的分支与发展人类进化史长达数百万年,经历了许多分支和发展。
从早期的猿猴到现代人类,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类进化史中的分支和发展,从化石记录和基因研究的角度来了解人类进化史的精彩。
1. 人类的起源在人类起源的科学界最为广泛和被接受的理论是“非洲起源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最早的人类祖先在非洲乃至东非地区出现。
最古老的人类化石记录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年代可追溯到400万年前。
这些化石被归类为早期人科(Ardipithecus),是人类的早期祖先。
他们的身高为1.2-1.4米,基本上还是四肢行走,智力水平较低。
在他们之后出现了大约600万年前的小猿猴类型的类人猿—子午猿(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他们的大脑容量为350cc。
2. 早期人类的分支在人类起源之后,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
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矮而魁梧的人类,他们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生活了数百万年,但在约3万年前灭绝了。
然而,尼安德特人并不是人类进化历史中唯一的分支。
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
丹尼索瓦人是一种早已灭绝的人类,生活在30万至4万年前之间,在亚洲地区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和阿尔泰山脉的山洞中有他们的遗迹。
据科学家推测,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有少量的基因交叉。
3. 现代人类的发展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20万到10万年前智人的出现。
智人的大脑容量明显较高,身体比例不同于早期人类,智力水平、语言能力等人类的重要特征开始发展。
在智人出现之后,人类进化的速度变得更加快速。
智人进一步分化演化,形成了欧洲人类、亚洲人类和非洲人类等不同人种。
这些人种在形态、颜色和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4. 现代人类的祖先现代人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非洲的赤道地带。
这个时期的智人是从早期人类逐渐进化而来,如中国北京的猿人或者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
人类起源之谜追寻古代人类的根源
人类起源之谜追寻古代人类的根源人类是地球上最为智慧、复杂的生物之一,我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无数的谜题与未解之秘。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起源,试图找到古代人类的根源。
本文将追溯人类起源之谜,并探讨古代人类的根源所在。
一、人类起源的科学依据人类起源的探索在科学领域中有着坚实的依据和理论。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观点被广大科学家所接受。
根据化石发现、遗传学研究和人类行为的考古证据,我们可以推断出人类起源的大致线索。
1. 化石发现:化石是了解古代生物的重要依据。
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如露西(Lucy)化石和尼安德特人的化石。
这些化石证实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迁徙与演化。
2. 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研究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的亲缘关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使我们对人类遗传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遗传学研究,我们可以追溯人类的遗传变异,推测出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3. 人类行为的考古证据: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的挖掘研究,发现了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例如,早期人类的石器工具、洞穴壁画和墓地等遗址,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人类栖息地、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重要线索。
二、非洲——人类起源的故乡根据科学研究的证据,非洲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起源地。
露西化石的发现证实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的东部地区。
同时,非洲仍然是人类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非洲是人类起源的故乡。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早期人类是如何在非洲大陆上演化和迁徙的。
早期人类通过步行穿越撒哈拉沙漠和其他地理障碍,逐渐向其他大陆扩散。
他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一步分化和演化。
三、古代人类的进化和分支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根据化石和遗传学的研究,现代人类(智人)与其他已灭绝的古人类存在着亲缘关系。
疯狂原始人——丹尼索瓦人
疯狂原始人——丹尼索瓦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神秘的古人类,其中丹尼索瓦人无疑是最让人着迷的一支。
尽管他们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但通过考古学的努力,我们对丹尼索瓦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将为您揭开丹尼索瓦人的神秘面纱,介绍他们的特点、文化以及与现代人类之间的联系。
一、丹尼索瓦人的发现丹尼索瓦人最早在20世纪末被发现,据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30,000至50,000年前的欧亚大陆。
最早的丹尼索瓦人遗骸于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被挖掘出来,由此得名。
此后,更多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在该地区被发现,揭示了他们独特而古老的存在。
二、丹尼索瓦人的特征1.外貌特征根据丹尼索瓦人的化石研究,他们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类存在一些差异。
丹尼索瓦人的颜面骨相对较大,眼眶较宽且突出,眉骨粗壮。
他们的牙齿也更加粗大,并且面部轮廓更为粗犷。
总体而言,丹尼索瓦人具有较为原始和独特的外貌特征。
2.基因特征通过对丹尼索瓦人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人类不同的基因片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还有尼安德特人共享的基因片段。
这表明了丹尼索瓦人与其他古人类的密切联系。
三、丹尼索瓦人的文化除了外貌和基因特征,丹尼索瓦人的文化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考古学家在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些与丹尼索瓦人文化相关的遗物,例如精心制作的骨制工具、装饰品以及雕刻品。
这些发现表明丹尼索瓦人具备较高的智慧和物质文明。
四、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类的联系虽然丹尼索瓦人已经在数万年前灭绝,但他们与现代人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中断。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一些现代人的基因组中存在着丹尼索瓦人的遗传痕迹。
这表明,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得以传承,与我们广大现代人类形成了某种联系。
五、丹尼索瓦人的重要意义研究丹尼索瓦人对我们了解人类进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丹尼索瓦人只是人类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短暂阶段,但他们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人类生活方式、环境适应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线索。
疯狂原始人——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2008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考古及人种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发现一些神秘的指骨碎片,这个指骨属于第五指。
科学家通过DNA 分析证明这是一个女性的手指,他们将其命名为X女性。
洞穴中还找到一些装饰品和珠宝,其中有一个手镯。
研究人员经过碳年代测定,认为这个手指的主人生活在4万年前。
但是,这些手指骨的主人究竟是现代人类还是尼安德特人呢?2010年3月,美国和德国的研究学者通过对这块指骨化石进行基因组排序,证明这些指骨属于一名5到7岁的女孩。
这个小女孩生活在大约5万年前,也是双腿直立行走,不过身体结构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存在差异。
科学家以发现她的化石的洞穴将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一个新的人种就此被确定了。
在此之前,科学家还在洞穴找到了另外两颗牙齿化石和一个脚趾化石,他们属于其它的丹尼索瓦人。
这个丹尼索瓦女孩有着黝黑的皮肤,棕色头发和棕色眼睛,对比她从父母继承的单独遗传物质,科学家发现丹尼索瓦人有着非常低的遗传多样性,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只在温暖季节以小数量的规模扩展到附近地区,如阿尔泰山脉。
丹尼索瓦人主要生活在更新世晚期的亚洲大陆,相比于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尼安德特人,我们对他们了解非常少。
科学家只能通过他们较低的基因多元性,推测他们曾随着时间推移分布在较广地区,种群在开始时相当小但却成长很快,没有时间增加基因多元性。
神秘的丹尼索瓦人让考古学家血液沸腾,这个人种究竟与现代人类有什么关系?2013年,科学家通过分析一块在西班牙发掘出来的4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大腿骨,发现这个人类祖先的线粒体DNA与丹尼索瓦人的DNA关系更密切,而这个人类祖先就是海德堡人。
这说明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
也就是生活在5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
到55万至76.5万年前,人类开始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相分离。
直到大约38.1万年至47.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才开始分离。
人类进化与古人类遗传关系的基因组证据
人类进化与古人类遗传关系的基因组证据人类作为现代智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进化历程和与古人类遗传关系的探索充满了好奇。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对史前人类遗骨和现代人的遗传信息进行比较研究,逐渐获取到了关于人类进化和古人类遗传关系的重要证据。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存在着多个与现代人类共同祖先相关的古人类群体,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
这些古人类群体与现代人类之间的遗传关系通过基因组分析得到了证实。
研究人员通过从古人类化石中提取出的DNA,成功地获得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现代人类的基因组进行比较。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亚非人群的基因组中含有大约1%到2%的尼安德特遗传物质,这意味着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和交配。
同样地,澳大利亚、南亚和班图斯人等部分亚洲人群则携带了来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片段。
通过这些基因组证据,我们可以确认现代人类与古人类之间的基因流动。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证据,即共享基因变异。
科学家们发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在现代人类中存在一些共享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与特定的人类特征相关。
例如,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中含有一种与皮肤色素沉着相关的突变,这种突变可以解释现代人类在较高纬度地区皮肤较浅的现象。
除了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的遗传关系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比较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发现了其他与人类进化和古人类遗传关系相关的证据。
例如,通过对非洲人和欧亚人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非洲人群中基因多样性更高,这进一步支持了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人类基因组,发现了一些与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在与寒冷环境适应的亚洲人群基因组中,存在一些与代谢调节和体温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的演化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体来说,基因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人类进化和古人类遗传关系的重要证据。
科普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
科普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人类进化的历史人类作为现代智慧生物的祖先,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进化历史。
现代的人类主要属于智人种(Homo sapiens),但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曾有其他近亲物种存在,如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他们与现代人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进化的历史。
1. 早期人类祖先人类进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万年前的非洲。
在那个时候,恒温动物中出现了一支新的类群,被称为“古猿人”。
这些古猿人演化出直立行走的特点,并逐渐发展出较为复杂的智力和社会行为。
其中最著名的古猿人是大约在200万年前出现的“直立人”(Homo erectus),他们是已知历史上第一个具备与现代人类相近步态和体型的物种。
2.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是与智人种近亲的古代人类,他们生活在距今约40万年至3万年前的欧亚大陆。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洲、亚洲中部以及西伯利亚地区,丹尼索瓦人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
与智人种相比,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外貌和生理上有一些不同,例如更粗壮的骨骼和较大的脑容量。
根据最新的研究,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2%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这表明在过去的演化过程中,智人种与这两个近亲物种发生了交配。
3. 现代人类的起源直到约30万年前,智人种开始在非洲地区不断繁衍和扩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种逐渐从非洲迁徙到其他大陆。
最早的证据表明,智人种大约在距今7-6万年前进入欧亚大陆。
他们逐渐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发生接触和竞争,并最终在距今4-4.5万年前取得了优势。
这段时间也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特征在智人种中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时期。
4. 文化的发展智人种的进化不仅体现在形态结构上,还表现在其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上。
距今约4万年前,智人种开始制作和使用石器,这个时期被称为“石器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种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制造艺术品,并建立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
丹尼索瓦人长啥样
丹尼索瓦人长啥样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科学》 2021年第9期周娟娟李辉2021年6月25日,《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河北地质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1933年在哈尔滨发现的一个古人类头骨化石,分析了其形态结构与其他古人类的相似度。
在同期配发的评论中这个化石被命名为龙人(Homo longi),意指其为一单独的物种。
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判断与其正文中的分析结果是相抵触的。
形态聚类树上,“龙人”与夏河发现的丹尼索瓦人(丹人)、辽宁的金牛山人最接近,都属于丹人类群,不可能属于新发现的“物种”。
而用严格的生物学定义来判断丹人基因组,丹人也不具备独立物种的资质。
因为古生物学与生物学长期存在脱节,物种界定在古人类学界存在某些混淆,这种脱节势必需要弥合。
而“龙人”这一发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对丹人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包括丹人的长相。
人类的生物分类地位让我们先从人类的生物分类开始说起。
现代生物学的生物分类法,将所有地球生物划分入了域、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八个主要层次。
系统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属于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灵长目,与其他大型猿类有着很近的遗传关系,都归于人科。
主要分类单位之间还可以有辅助分类单位,例如总科、亚科、族、亚种等等。
人科又可分为人亚科与猩猩亚科。
在人亚科中,又分出了大猩猩族和人族。
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很多化石物种被冠以“人”的名称,其实都包含在人族当中。
目前的人族已经发现了8个属,分别是图迈人属、千禧人属、地猿属、南猿属、傍人属、平脸人属、真人属、黑猩猩属。
所以广义上,人族的物种都可以算作人类。
但是这样就包括了一般不被认为属于人类的黑猩猩属。
而更小的分类单位就是真人属,也叫人属,可以作为狭义上的人类。
实际上,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是排除了最近缘的黑猩猩这一分支的,所以与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以后的类群都属于“俗义”上的人类,包括南猿属、傍人属、平脸人属和真人属。
人类的“幽灵”祖先
现 ,北 美更 靠 近南 边 的 灰 熊 身 上 带有 北 极 熊 的基 因,这是 很
久 以前 种 群 杂 交遗 留下 的 。古 人 类也 不 例 外 。不 同人 类 种群
间 的交 配融 合 方式 与分 布广 泛 的哺 乳动物 的进 化方 式相 同 。 如 果 真是 如 此 ,我 们还 会
地区 。 几十万 年 问 , 足 迹便遍 布 尼索瓦 人 。 全 球 ,不 同 种群 之 间 的 基 因交 叉融 合远 远 超乎我 们 的想象 。 通 过 恢 复 古 人 类 的『 ) N A。
类 动 物 学家 认 为,猩 猩 有 两个
即 使 没有 从 远 古 化 石 中提 亚 种 ,大猩 猩 和 黑 猩猩 分 别 有 取 的I > NA,遗 传 学家 也 能 通 过 四个 以上 的亚 种 。这 些 猿 类起 现 代 人 基 因 的分 散迹 象 ,证 明 源 早 ,几 十 万 年 前就 已经遍 布
是 直立 人 的 基 因 。不 论从 哪个
角 度观 察 ,遗 传 学 家 看到 的种 群 都 与现 代 人 相 差很 大 ,二 者 相 互融 合 了- -/ J , , 部 分 。这 绝 不
是树 状 的进化 过 程 。人 类 的 进 化史更 像一 条辫状 河 。 人 类 学 家 用 了 一 个 世 纪 方式 同我 1 0岁的儿 子做 迷 宫游 研究 所 的 斯凡 特 - 帕 波研 究 小 的 时间 来研 究 后 人 身上 是 否带 戏 的方 法 没 什 么不 同 。我 儿 子 组开展 的 , 后来 , 其 他科 学 家也 有 尼 安德 特 人 的特 征 。他 们 仔
崩 DNA 脚 在 丹 亲 中
就 走 向世 界 各 地 。他 们 大 多是
同 系交 配 的 ,总 体 来说 差异 很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读书卡好句好词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1. 智人的起源智人(Homo sapiens)是现代人类的学名,起源于非洲。
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智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万年前。
以下是智人起源的演化过程:•非洲的起源:根据化石和遗传数据的证据,智人起源于非洲大陆。
最早的智人化石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这些化石被确定为距今约20万年前的智人。
•演化过程:智人起源于一种叫做直立人(Homo erectus)的人类祖先。
直立人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并且拥有相对较大的脑容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智力和创造力也不断提高。
•基因突变:智人起源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多次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对智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智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且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2. 人类的迁徙智人起源于非洲后,逐渐向其他大陆扩散,最终成为全球的主要人类族群。
以下是人类迁徙的一些重要阶段:•出非洲:根据DNA研究,约60-70万年前,智人从非洲东部的赞比西河谷地带开始向外迁徙。
他们逐渐穿越中东进入亚洲,并于约10万年前抵达澳大利亚。
•进入欧洲:智人于约4-5万年前通过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海峡进入欧洲。
在欧洲,智人与当地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产生了交流和混血,这在人类基因中留下了痕迹。
•抵达美洲:最早的证据显示,人类于约1.5万年前从亚洲西北部进入了北美洲。
他们通过白令地峡(Bering Land Bridge)连接的陆地桥梁进入阿拉斯加,之后逐渐扩散至整个美洲大陆。
•印度洋岛屿:智人还通过航海技术抵达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些岛屿,如夏威夷、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
这些岛屿上的人类群体与外界隔绝,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遗传特征。
3. 智人与其他人类的竞争智人在历史上与其他人类物种产生了竞争与交流,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是智人的近亲,曾经在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生活。
然而,在智人迁徙到欧洲后,尼安德特人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智人的竞争和交流导致了他们的灭绝。
智人如何演化——基因及化石证据挑战流行的现代人演化模型
进化论坛化石新知—这两个原定这些对智人独特性的挑战对很多人来说也对利用化石区分人属的工作提出人们早已认识到生物种概念的局限哺乳动物中的许多分类应该合驴和斑马但原文如此驴和斑马是不能被合并为物种的概念尼安德特人的复杂技也不能作为智人的标志。
尽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的杂交仍然很重要,更多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属于同一物种的有力证据的发现也会对智人演化模型产生意义深远的截至最近,最古老的已知智人化石来自东非,年代在距今15到20万年前,这些标本显示了与我们血统成员相关的大多数特征。
许多研究者解释为,以上特征在智人向欧亚大陆扩散之前出现于非洲,这成为晚近非洲起源说的重要证据。
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现代人的衍生特征并不是同步发展的,相反,现代人样貌的脸最先出现,随后才演化出球状颅骨。
此模型得到了摩洛哥杰贝尔依罗德(Jebel Irhoud)出土颅骨化石的支持,其年代最近重新测定为距今30万年,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智人的例子。
杰贝尔依罗德的样本似乎代表着这一物种早期的镶嵌,一些特征(比如不那么凸出的脸)已经出现了,但是典型的现代人颅骨形状还有待演化。
智人演化进程明显延长,这引发了对作为早期智人分类必要或充分条件的解剖学现代性范围的讨论。
由此出现了中国早期智人(以大荔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智人(千年)数据缺失祖先的情况衍生的情况变种交配化石为代表,大体与杰贝尔依罗德人同时期)也参与了现代人起源的观点。
如果情况的确是这样的话,它会挑战非洲在智人衍生特征演化上的排他性,为多地区起源说提供支持。
但是,大荔人和杰贝尔依罗德人头骨的相似性似乎主要基于保留的原始特征而非新的进化特征。
智人早期成员(如杰贝尔依罗德人)衍生出的面部特征可能更为古老,也许可上溯至与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
看起来根脉更深的智人起源给科学家带来了如何从演化意义上将智人与其他人种区分开的困难,同时这也表明智人的演化并不像先前主张的那样晚近。
但是,如果与多地区起源说视角下的人类进化相比(他们认为智人至少在距今180万年前就开始进化了),公认为智人的化石记录显示的新的进化特征仍然在非洲出现得相对较晚。
丹尼索瓦人复原图
一段小指骨,几颗牙齿,还有一个下颌骨,这就是我们关于神秘丹尼索瓦人所拥有的全部实物证据,这是一个与尼安德特人有着密切关系且已灭绝的古人类群体。
近期,一项新研究在遗传证据基础上对丹尼索瓦人面貌进行了物理重建,让我们有机会首次一瞥这一古老人类物种的模样。
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这篇论文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利用遗传信息重建丹尼索瓦人面部解剖学结构,重现这一古人类面貌。
宽而凸的脸、不明显的下巴和较宽的臀部这项由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考古遗传学家利兰·卡梅尔(Liran Carmel)和大卫·高曼(David Gokhman)完成的重建工作表明:丹尼索瓦人在解剖学结构上拥有与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明显不同的几个物理特征,包括一个宽而突出的脸,不太明显的下巴和较宽的臀部。
“高曼和他的同事描述的这一开创性研究论文,看起来丹尼索瓦人复原图编译 方陵生几乎就像是一篇科幻小说。
”伦敦自然博物馆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是一项令人兴奋的工作,突破了可以从古代基因组中收集到信息的界限。
”一直以来,由于相关考古学证据太少,我们对于丹尼索瓦人的解剖学结构所知甚少。
最早确认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是于2010年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距今8万年的小指骨碎片。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臼齿和一块有着16万年历史的下颌骨,显然重建一个完整的解剖学结构的化石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化石表明,丹尼索瓦人的臼齿与尼安德特人或现代人类的有所不同,特别是牙尖和牙根的大小和形状有着明显差异,但他们的手指形状与我们惊人相似,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尼安德特人进化出了独特的手指,而现代人和丹尼索瓦人则保留了来自共同祖先的手指特征。
这块手指骨碎片属于一位年轻的丹尼索瓦人女子,她去世时大约只有13.5岁,幸运的是,正是从这块手指骨碎片提取到珍贵的DNA,让科学家们得以确认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独特艺术家根据基因证据重现丹尼索瓦人少女面貌ARCHEOLOGY 考古学的物种,尽管它与尼安德特人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丹人入选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丹人与今日中国人有关系吗
丹尼索瓦人是谁?和中国人有啥关系?为什么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近日,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的团队在甘肃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中发现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丹人)化石这一成果入选。
然而,神秘的丹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和今天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就此问题综合报道和研究文章一一说明。
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是个被称为“X”的女孩,几乎没有下巴
丹人(Denisovans)是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种群,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
通过对古代遗留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行分析,科学家证明了丹人的存在,该研究被《科学》杂志(Science)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穴内,只有牙齿和指骨,2010年初,科学家们公布的检测结果,证实它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
因为牙齿和指骨属于一名小姑娘,被昵称为“X女孩”。
随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过对“X女孩”,进行DNA甲基化研究分析,重建了丹人的面部,发现丹人的许多特征与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人)相似,包括一个倾斜的前额,长脸和大的骨盆,以及在人类中独特的一些特征,比如一个大的牙弓。
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
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
他们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科学家们对丹人、尼人和人类的DNA分析表明,丹人的头骨可能比我们或尼人的头骨宽,他们似乎也没有下巴。
在甘肃夏河县发现的丹人是一块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距今已有16万年,是除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人化石,也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类活动证据。
这件下颌骨是一位佛教僧侣大约40年前,从青藏高原海拔10,000英尺以上的白石崖岩溶洞穴中发现的。
丹尼索瓦洞位于白石崖喀斯特洞穴西北部,二者相距约1750英里,非常遥远,说明丹人当时确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存在。
和中国人的关系:或曾是华北“土著”,但被“新亚洲人”打败,最终西伯利亚一带消亡
“X女孩”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她既不是早期人类,也不是穴居人,而是一个此前未知的人类种群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他们曾与现代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当时现代人在制造石制工具、珠宝和艺术创作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丹人和穴居人。
虽然,丹人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区,被以俄罗斯的化石样本命名,却与今俄罗斯人的关系不大,但对今日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丹人虽然与尼人和智人同源,但和两者又存在着一定差异,其牙齿结构与后两者相比更接近共同祖先海德堡人。
丹人的线粒体基因显示和尼人、智人隔开100万年,但核基因显示其为尼人的兄弟群,因此其母系可能来自先驱人。
在今日中国,从28万年前的金牛山文化,20万年前的大荔文化、13万年前的马坝文化以及10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等所谓的“早期智人”文化都有丹人参与甚至创造。
另外,科学家
们还说,丹人遗址以石球众多著称,他们可能是最早使用飞石索的人群。
因此,科学家们综合化石证据,给了丹人这样一个大致的“演化史”:30万年前,丹人从原始尼人中分化出来,28万年前,他们到达辽宁金牛山地区。
经过8万年的生存斗争,他们淘汰了本土的北京直立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唯一的人类居民。
之后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反复迁徙,最终在2-3万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亚平原。
至于丹人灭亡,原因可能和表亲尼人一样,是在与智人的竞争中衰败所致。
早在13万年前,迁徙到广东马坝地区的丹人就早已和第一批走出非洲的长者智人有过接触,但当时的智人尚未掌握日后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水土不服,与丹人相比并无优势,被丹人轻松压制。
然而,5万年前开始,当丹人返回华北之后,更高级的第二批智人(新亚洲人)来到中国,凭借着更为先进的工具,打得已成为“土著”的丹人节节败退。
在智人的压力下,丹人被迫迁徙到西伯利亚一带,最终在那里消亡。
不科学的说法:基因对今藏族人群和夏尔巴人群适应高原生活,提供生理基础
现在,有一些报道真是能扯,比如,科技日报11月9日《大约4万年前,是他们登上了青藏高原》的报道,就把丹人与雅利安人扯上了关系:在大西洋上,曾经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大陆——亚特兰蒂斯,那里的人具有神奇的能力。
在一次大地震后这块大陆沉入海底,一些亚特兰蒂斯人乘船逃离,最后在中国西藏和印度落脚,其后代分别成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文章又说:遗传分析发现,现代藏族人群中存在与丹人相似的基因片段,并认为这项基因的获得是藏民得以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谁是丹人……丹人如何迁徙至大洋洲的?青藏高原会是他们迁徙的通道吗……
我们要说的是,这种“能扯”真是有些太牵强了,亚特兰蒂斯是被编造出来的一个传说,丹人是科学的考古,这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实质性关联的。
另外,丹人使“藏民得以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也没有道理。
在过去,许多现代人群的祖先曾经与其他原始人种进行杂交,而那些原始人种——如尼人和丹人——后来灭绝了。
科学家们绘制出来自这些物种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始人物种尚存的基因序列的基因流动,帮助阐明人类遗传学模式,以及过去发生的这一物种杂交是如何影响人类进化的。
这只能停留在人类起源的层面,是科学,不能被种族主义者利用。
这中间的一些说法需要慎重对待,不能由臆想胡来。
科学家们将该丹人基因组与全世界各地的几种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发现丹人似乎对现代人类的基因组有某种程度的贡献,但其程度各不相同。
例如,丹人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有着比任何其他研究过的现有人群更多的相同基因(据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说,现在生活在新几内亚岛的居民拥有4.8%的丹人DNA)。
此外,在亚洲和南美洲所发现的丹人的等位基因要多于在欧洲人群中发现的等位基因,但这可能反映了现代人与丹人的近亲尼人之间的杂种繁殖,而不是来自丹人本身的基因流动。
这里,问题就出来了:生活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人也有“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吗?
我们的观点:不会有人抱起一条冰冷的鱼,称其为兄弟
人们长期以来的某种想法总会被一些事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点破,像是捅破了一张纸或打开了一面墙,让人们看到了那些可以印证传说的实物,那些实物是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进而让人们认识到传说也可以是真的,这就是考古,也是人类的历史。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已经消亡的丹人不过是对人类的基因有贡献,而这与现在的民族与国家并无实质性的关联。
有人打的一个比方很能恰如其分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说法,那么,人和鱼一定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但是,显然不会有人抱起一条冰冷的鱼说:“哥们儿,咱是兄弟!”
这就是我们和丹人了,科学家与考古学家研究他们,不过是想找到人类起源过程中,族群分布的更多、更复杂的细节而已,就这么简单。
(文|路生)
(注:本文根据近其有关丹人报道编辑整理,并参考了前期《化石重组丹尼索瓦人基因:唤醒“5万岁女孩”》《我们逝去的姐妹:丹尼索瓦人》《德科学家完成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等报道和研究,图片来源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