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知识点-参考模板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659eafd4d8d15abe234e93.png)
电磁波模型
• 1.空间周期性、时间周期性 • 2.定态光波 • 3.相位、振幅、相速度、电矢矢量量(光矢矢量量)、波矢矢、波
面面、波前、波前函数(波函数)、光程差与相位差、 复振幅、光通量量、光强 • 4.波前函数的表达式:余弦式、复振幅式 • 不不同表达式对于相位超前或滞后的描述不不同 • 5.平面面波、球面面波 • 6.傍轴条件、远场条件 • 7.光的偏振态:5种
• 1.根据波列列传播的路路径求出光程,可得到波前(即接收屏 幕)上的波前函数的相位
• 2.根据光程差确定干干涉相⻓长或干干涉相消的条件,这一一方方法 适用用于光源位置确定的情况
• 3.根据相位差确定干干涉相⻓长或干干涉相消的条件,这一一方方法 适用用于平面面波的情况
• 4.对于有反射的情形,要考虑是否存在半波损失 • 5.针对具体的干干涉装置,有不不同的相位差或光程差表达式
叠加原理理的基本物理理结果
• 1.两列列定态相干干光波的叠加
∫ •
I=1 τ
τ 0
A2dt
=
A12
2.相干干叠加的干干涉项
+
A22 + 2 A1A2 cos Δϕ
2A1 A2 cos Δϕ
• 3.非非相干干叠加
• 正交电矢矢量量的叠加
• 两列列不不同频率单色色光的叠加:光学拍
• 非非单色色光的叠加:波包,群速度
近轴条件下成像的基本关系
• 1.符号约定 • 2.物距、像距、焦距、焦平面面、光焦度 • 3.单个ns折ʹʹ +射ns =球nʹ面r−面n的= Φ物象关sfʹʹ 系+ sf(= 1高高斯公式) • 4.薄透镜的sf物ʹʹ + 象sf =关1 系(xx高ʹ 高=斯ffyʹ公ʹ 式ns、ʹ 牛牛顿公式yʹ) sʹ • 5.横向放大大率 折射面面、透镜 y = − nʹs 反射镜 y = − s • 6.共轭光线:同一一条物方方像方方光线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c7f7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b.png)
物理光学知识归纳总结一、光的本质与传播光的实质是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向垂直传播的电磁波所组成。
光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波动传播和光线传播三种形式。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入射角与法线的夹角关系,可以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经验规律。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遇到分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得到入射角、折射角及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同时作用于同一位置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现象可以推导出叠加原理和干涉条纹的产生。
2.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通过障碍物的边缘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的限制性和光的波动性。
四、光的偏振与旋光现象1. 光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可以沿任意方向存在的非偏振光,也可以沿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光片进行选择性透过或者阻挡。
2. 光的旋光现象:某些物质具有旋光性质,当光通过旋光物质时,光的振动方向会发生旋转。
五、光的色散与光的色彩1. 光的色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光会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2. 光的色彩:光的色彩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根据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可以得到光的色彩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六、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1. 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或者凹透镜时,可以形成实像或者虚像。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计算出物距、像距和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
2. 光学仪器:利用光的传播、折射和成像原理,可以制造出各种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七、光的衍射光栅与光的激光1. 光的衍射光栅:光通过光栅时,会出现衍射现象。
光栅是由很多平行的有规律的线条或者孔洞组成的光学元件,可以分散多种频率的光,并形成光的衍射光谱。
2. 光的激光:激光是一种具有高度相干性和单一频率的光。
高一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高一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dbaea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5.png)
高一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本质和光的行为规律。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一物理光学的知识点,包括介质的光学性质、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等内容。
一、光的传播性质1.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0×10^8米/秒,通常用字母c表示。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也就是说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
3. 光的衍射:光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4.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重叠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入射平面与反射平面的法线夹角相等。
2. 镜面反射:光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反射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
3. 物体的成像:凹凸面镜和平面镜都可以用于对物体进行成像,其中凹面镜成像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三、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描述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行为。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成正比。
2. 折射率: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用折射率来描述。
折射率是指光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比值。
3.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发生全反射。
四、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原理:光的成像是由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镜折射或反射产生的。
2. 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平行光线具有使其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线具有使其发散的作用。
3. 成像规律:透镜成像遵循成像规律,即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五、其他光学知识点1. 光的色散:当光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被不同程度地折射,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2. 光的偏振:光在某些介质中传播时,由于电矢量的特殊方向而呈现振动平面的现象。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8a5f9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2.png)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来源: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灯泡、荧光灯)。
2. 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激光束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
3. 光速:在真空中,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能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指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而漫反射指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向各个方向散射。
三、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介质的折射率)。
3. 透镜成像:凸透镜能形成实像或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缩小的或放大的虚像。
四、光的色散1. 色散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2.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3.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五、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的增强或减弱现象。
2. 双缝干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的光波相遇时,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 衍射现象: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
六、光的偏振1. 偏振光: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为偏振光。
2. 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光学元件。
3. 马吕斯定律:描述偏振光通过两个偏振片后光强变化的定律。
七、光的应用1.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息。
2. 激光技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的特点,在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利用光学原理放大或观察微小或远距离的物体。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8e4a0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b.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物理光学是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关键的物理光学知识点。
一、光的波动性1、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从而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经典实验。
在杨氏双缝干涉中,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双缝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2、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等都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宽度与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以及光的波长有关。
3、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会变成偏振光。
偏振光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立体电影、偏振光显微镜等。
二、光的粒子性1、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为:$h\nu =W +\frac{1}{2}mv^2$,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nu$为光的频率,$W$为金属的逸出功,$m$为电子质量,$v$为电子逸出后的速度。
2、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当 X 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碰撞时,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发生改变,散射后的 X 射线波长变长。
三、光的传播1、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常量,约为$3\times 10^8$米/秒。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满足$v =\frac{c}{n}$,其中$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c$为真空中的光速,$n$为介质的折射率。
2、折射与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折射定律为:$n_1\sin\theta_1 = n_2\sin\theta_2$,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3ccd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1. 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子)。
- 可见光谱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的范围,大约在380纳米至750纳米之间。
2. 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真空中的光速约为299,792,458米/秒。
- 光的传播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3. 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 = θr。
4. 折射定律(Snell定律)- 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5. 光的干涉-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
-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6. 光的衍射- 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展开的现象。
-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和光栅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7. 光的偏振- 偏振光是电磁波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
- 线性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是偏振光的三种类型。
- 偏振片可以用来控制光的偏振状态。
8. 光的散射- 散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粒子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散射的强度与粒子大小、光波长和入射光强度有关。
- 常见的散射现象有大气散射,导致天空呈现蓝色。
9. 光的颜色和色散- 颜色是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光的波长有关。
- 色散是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 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10. 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
- 波恩提出的波函数描述了光子的概率分布。
- 量子光学是研究光的量子性质的学科。
11. 光的相干性和光源- 相干光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的光源。
- 光源可以是自然的,如太阳,也可以是人造的,如激光器和灯泡。
12. 光学仪器- 望远镜、显微镜、光纤和光学传感器都是利用光学原理工作的仪器。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a3b78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8.png)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10^8 m/s,在其他介质中速度会减小。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弱,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 折射率: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对于真空中速度的比值。
4. 光的颜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波长大约在380 nm到750 nm之间。
- 颜色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般的光谱。
二、透镜及其成像1. 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能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2.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光学参数-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 视距:透镜中心到成像位置的距离。
- 放大倍数:成像与物体大小的比值。
三、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两束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2.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传播方向发生偏离直线的现象。
- 单缝衍射: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产生的衍射图样。
四、光的偏振1. 偏振光- 偏振光是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波。
- 通过偏振片可以获得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线偏振光。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ad539c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学是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吸收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高中物理光学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光的传播性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 × 10^8 m/s。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具有直线传播性。
光的传播是各向同性的,没有优先方向。
2. 光的反射:光线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平面上。
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平面上。
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界面,折射光线在入射面的法线上,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折射的规律。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通过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为: 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案的现象。
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构成干涉的光线之间相位差恒定的干涉(相干干涉)和相位差不恒定的干涉(非相干干涉)。
5.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物体的孔或者经过物体的边缘时发生的一种现象,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和分散。
衍射现象只有在波长与物体尺度相接近时才会显现出来。
6.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中的电场矢量只在某一个方向上振动的现象。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镜或者偏振片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
偏振光在通过偏振片时,只有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被透过,其他方向的光被吸收或者反射。
7. 光的吸收与发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光的吸收和发射。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和反射,吸收的光能量被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发光是由于外界能量激发物体的原子或者分子,使其由激发态返回到基态释放出能量。
高考必备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考必备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04e2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3.png)
高考必备物理光学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考必备物理光学知识点20XX高考必备物理光学知识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99e7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7.png)
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
一、光线的传播与反射
1.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 光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等的;
3.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相等且在同一平面内。
二、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称为折射率,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
2.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三、光学仪器
1. 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
2. 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可以放大远处物体;
3. 显微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可以放大微小的物体。
四、光的偏振与波长
1. 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
2. 光被偏振器过滤,只能通过波形与偏振器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
3. 光线的波长决定了它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五、光的干涉与衍射
1.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后相互影响;
2. 衍射是指光线经过狭缝或像光源有缺陷的物体后发生的扩散现象。
六、光的颜色与组合
1. 白光是所有颜色的光都混合在一起的光,彩色光由具有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组成;
2. 颜色可以通过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组合得到。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光学知识点大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光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加强对物理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e491b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描述- 光波: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长和频率。
- 光谱:通过棱镜分解白光,显示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2. 光的波长和频率- 波长:连续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出现的次数。
3. 光的速度- 在真空中,光速约为 $3 \times 10^8$ 米/秒。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
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反射光线保持集中。
- 漫反射: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反射光线分散各个方向。
3. 反射镜的应用- 凹面镜和凸面镜:用于聚焦或散焦光线。
- 望远镜和显微镜:利用反射镜观察远距离或微小物体。
三、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和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 折射定律(Snell定律)- $n_1 \sin(\theta_1) = n_2 \sin(\theta_2)$,其中 $n_1$ 和$n_2$ 分别是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3. 透镜- 凸透镜:使光线汇聚。
-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 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叠加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双缝干涉实验:展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2. 衍射- 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展开的现象。
- 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通过实验观察光波的传播特性。
五、光的偏振1. 偏振光- 只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的光波称为偏振光。
- 通过偏振片可以控制光的振动方向。
2. 马吕斯定律- 描述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光强变化的定律。
六、光的颜色和色散1. 颜色的三原色- 红、绿、蓝: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2. 色散-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率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七、光的量子性1. 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使金属发射电子的现象。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8f68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b.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物理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物理光学知识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两种形式。
直线传播指的是光在等折射率介质中以直线方式传播;波动传播指的是光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
二、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指的是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漫反射指的是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以不确定的角度散射。
三、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的折射行为,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又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
构成干涉指的是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破坏干涉指的是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抵消彼此产生的干涉。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物体边缘或孔径时,光的波动性质导致光线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直接证明,也是光的波动性质和粒子性质的独特表现。
六、其他光学知识点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光学知识点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光学知识点:1. 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使光产生折射角的变化。
2. 波长和频率:光的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3. 光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决定了光的偏振状态,可分为线偏振、圆偏振和不完全偏振等。
4.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在物质中可以被吸收或透射,被吸收的光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综上所述,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光学器件、光通信和光学显微镜等领域。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22be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6.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物理光学是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光的波动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物理光学知识点。
一、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产生干涉的条件有三个:两束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证明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两条狭缝的光在屏幕上形成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双缝到屏幕的距离有关。
根据公式:$\Delta x =\frac{\lambda L}{d}$,其中$\Deltax$是条纹间距,$\lambda$是光的波长,$L$是双缝到屏幕的距离,$d$是双缝间距。
光的干涉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薄膜干涉。
利用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干涉,可以检测光学元件表面的平整度,增透膜和增反膜也是基于薄膜干涉的原理。
二、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偏离直线传播而进入几何阴影区域,并在屏幕上出现光强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单缝衍射是一种常见的衍射现象。
当一束光通过单缝时,在屏幕上会形成中央亮纹宽而亮,两侧条纹较窄且亮度逐渐减弱的衍射图样。
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与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和光的波长有关。
当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或小于光的波长时,衍射现象较为明显。
光的衍射在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衍射的存在,光学仪器存在一个分辨极限,这限制了它们对微小物体的分辨能力。
三、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
自然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各个方向的振动都存在。
而偏振光则在某个特定方向上振动。
偏振片是一种只允许某一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器件。
通过偏振片可以产生偏振光,也可以检验光的偏振状态。
光的偏振在很多领域有应用,比如在立体电影中,利用偏振光原理,让观众戴上偏振眼镜,使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不同偏振方向的图像,从而产生立体感。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599d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3.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物理光学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光学知识点: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
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
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成像规律1/u+1/v=1/f。
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
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
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物理光学知识点:光的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物理光学知识点: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8438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9.png)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1.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的特性。
光的速度为
3.0×10^8m/s,在真空中传播不受阻碍。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光线与法
线的夹角,可以判断光线的反射方向。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和入射角。
4.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不同波长的光在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会分离成不同的颜色。
5.镜面成像:平面镜和曲面镜可以对光线进行成像。
镜面成像遵循光
线的反射定律,根据入射光线和镜面法线的夹角可以确定成像位置和大小。
6.光的散射:光在碰到不规则表面或其他介质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使
得光线在各个方向上都发生传播,使得光线能够照亮物体周围的环境。
7.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厚的透镜,能够使光线经过透镜后
发生折射。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聚集到焦点上,形成实像或虚像。
8.凹透镜:凹透镜是一种薄边厚中间的透镜,也能够使光线经过透镜
后发生折射。
凹透镜使得平行光线发散,形成虚像。
9.复习总结:光的传播和反射是光学的基本知识点,了解光的性质和
行为对于理解后面的光学现象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加
深入地理解光的行为和特性。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27ec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5.png)
物理光学知识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呀,你想想,为啥我们能看到笔直的手电筒光线?这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表现呀!就好像箭直直地射出去一样。
2. 光的反射多神奇呀!你照镜子的时候,不就能看到自己的样子吗?这就是光反射的结果,就像球撞到墙上反弹回来一样。
3. 说到光的折射,把铅笔插进水里,看起来好像变弯了,这就是折射搞的鬼呢!像人走在不同的路上会有不同的路线。
4. 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呢,你看放大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它能把光聚集到一点,就像把东西都集中到一起。
5. 那凹透镜可是会让光发散哦,就好像把东西都散开一样,想想近视眼镜,是不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呀!
6. 颜色是怎么来的呢?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成各种颜色,这多有趣呀!就像把一个大礼包打开,里面有各种不同的宝贝。
7. 激光的威力可大啦!用于手术、切割等,就如同一个超级厉害的武器一样厉害。
8. 红外线我们看不到,但它很重要呀!比如遥控器不就是靠它工作的吗?像一个隐身但很能干的小助手。
9. 紫外线也有它的用处和危害呢!晒太阳会有紫外线,能让我们合成维生素 D,但也得注意别晒伤呀!就好像一把双刃剑。
我觉得物理光学的知识点真的是又神奇又实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82ff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7.png)
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好光学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物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光学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考点。
光线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但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1.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介质射向另一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二、光的成像了解光的成像是理解光学的关键。
掌握光的成像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物体在光学仪器上的成像问题。
1.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它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根据凸透镜的物理特性,可以总结出以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将形成一个倒立、减小、实的实像。
- 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将形成一个无穷远处的平行光。
- 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将形成一个正立、放大、虚的虚像。
2. 凹透镜成像凹透镜也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具有发散光线的特性。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 凹透镜无论物距大小,成像都是倒立、减小、虚的虚像。
三、色散现象色散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常常可以在光的折射中观察到不同波长的光发生弯曲的现象。
色散现象可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1. 正常色散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如玻璃)射向光疏介质(如空气)时,波长较大的红光比波长较小的紫光折射角更小,发生正常色散。
2. 反常色散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波长较大的红光比波长较小的紫光折射角更大,发生反常色散。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光学实验和现象。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67c70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1.png)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成像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初中物理光学主要涉及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成像等基本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光学的核心知识点,供你参考。
1.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m/s。
2.光的反射: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平面镜的反射后呈现出左右颠倒的特点。
3.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个介质中保持不变。
4.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光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不发生折射。
5.光的色散:入射角不同的光在折射时发生偏移,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不同。
这种现象叫做色散。
6.光的成像:光经过透镜或反射镜进行折射或反射后,可以在特定位置形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实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一边,并与物体颠倒;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虚像与物体在凹透镜同一边,且图像直立。
7.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束发生弯曲和产生交叠现象。
8.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的叠加和相消干涉。
9.光的偏振:光波中的振动方向有一个固定的偏振方向,可以通过偏振镜进行选择性地透过或阻挡。
10.光的彩色:光是由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组成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人眼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彩色。
这些是初中物理光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成像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学习光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实验,例如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放大和缩小、使用平面镜观察光的反射等,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8a0c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9.png)
高考物理光学学知识点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
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
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
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
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
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
〖选修3-4〗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
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
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
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
高考物理应掌控光学物理公式1、光的折射定律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双缝干涉的规律:①路程差S = (n=0,1,2,3--) 明条纹 (2n+1)(n=0,1,2,3--) 暗条纹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 =4、光子的能量: E = h = h (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Js, 为光的频率)(光子的'能量也可写成: E = m c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 h - W (其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与金属的种类有关)5、物质波的波长:= (其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物体的动量)高考物理光学记忆口诀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匀称直线传。
假设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转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
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高考物理规划1.第一轮复习:要完成对过去两年所学知识的梳理,建立自己的"错误集'。
2.第二轮复习:应着重于对主要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复习顺次是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热学的模块复习。
3.第三轮复习:以历年真题为主,以适量的题量保持做题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直线传播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二、光的反射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三、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
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3、光路是可逆的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色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后为黑色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光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二倍焦距见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1、眼睛(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①、特点:看不清远处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①、特点:看不清近处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3)眼镜的度数= 100/f (f以米作为单位)七、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光学典型例题讲解1.用照相机照相时,在拍摄进景和远景时,有什么区别?答:物距均大于二倍焦距(因为照相机常常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像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则像距越近,物距越近则像距越小,所以拍摄近景时,物距小,像距较大,成的像也较大,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前伸;拍摄远景时,物距大,像距较小,成的像也较小,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后缩.2。
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凸透镜(convex lens)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
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
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符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越短。
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
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物距范围成像性质像距范围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 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 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 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 u<v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
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1/v=1/f物在焦点不成像,二倍焦距倒同样.大于二焦倒立小,焦外二内幻灯放.物体放在焦点内,对侧看见大虚像.像若能够呈屏上,一定倒立是实像.(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虚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应用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注意区别望远镜、显微镜透镜应用的以下特点:(1)望远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依据u<f成正立、同侧、放大、虚像。
(2)望远镜的物镜是依据凸透镜在u>2f时成异侧、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
(原因是为了扩大视角)(3)显微镜的物镜是依据凸透镜在f<u>2f时成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制成的。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方法:1()触摸法(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时凸透镜)(2)聚焦法(射入平行光,汇聚的是凸透镜,发散的是凹透镜)(3)用眼看(把透镜放到字下,看照后的字是放大还是缩小)3.墙上挂着一块长30厘米的平面镜,小明站在镜子前1.5米处,这时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一根木杆,木杆高2米,那么这根木杆离人的距离应该是()A.19.5米 B.7.0米 C.10.0米 D.8.5米答:选D因为入射光程反射光程与木杆及人到平面镜的距离符合相似三角形原理故20Omm/30mm=X/150mm得X=1000mm=10m10米再减去小明离开镜子的1.5米木杆距人的距离是8.5米4.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辨析: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由于平面镜表面非常光滑,与每条光线的入射点相对应的法线也是相互平行的,又由于入射的平行光相对于镜面的入射角是相等的,光在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就势必造成每一条反射光线都是相互平行的,反射光朝同一方向集中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若平行光入射到粗糙的表面时,由于表面的凹凸不平,就使得各入射点所对应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朝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漫反射”。
大多数物体表面都有大小不一的凹凸不平,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弥漫地向不同方向反射,因此漫反射中的反射光线看起来较暗,而镜面反射中的反射光线是集中朝向同一方向的,反射光线看起来就较亮.5.池中水的深度是2.5m,月球到水面的的距离上3.8×10^5Km,月球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m.辨析:月球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因为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的镜面,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初学者常会存在这样一个疑惑::水池那么浅,怎么可以使像成在那么遥远的距离呢? 我们要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样是一个"虚"的,因而它完全可以突破水池的深度.我们在观察时感到这个距离并不大,但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抬头仰望明月时,我们不同样认为可以伸手可及吗?眼睛对距离的判断常常会失误,物理讲究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凭感觉去判断.6..如果你在一个很小的平面镜中看到了一个同学的眼睛,则这个同学一定能看到胸的眼睛,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物体的表面光亮平滑,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只让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它的表面,只有(另一边)看上去觉得有刺眼的光,在其他方向看去觉得这个物体是(暗的),这是因为光射到这个物体上时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7.当手指尖触到平面镜上时,手指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相距约4mm,则平面镜的玻璃厚度是 ( ) A.4mm B.8mm C.2mm D.1mm辨析:平面镜的成像主要是依靠镜背面的不透明层(镀银层)反射光线而成,换句话说,不能以前镜面做为"镜面",而应以后镜面做为"镜面" ,因此,当我们把手指尖按在玻璃表面的时候,指尖距离真正的“后镜面”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镜的厚度,这个厚度同时是物距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像距因此手指尖和像的距离就等于二倍厚度,玻璃厚度当然为2mm了。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光学1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4.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15.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16.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17.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8.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