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材料题缩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①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 和材料 5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理论成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②结合材料2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③结合材料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①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问题】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②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③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答:①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答:(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主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主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①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根据材料 2 和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④根据材料1~5,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答: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问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第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起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

【问题】(1)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2)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答:(1)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问题】(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2)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答:相关知识点:1.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目的:(1)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2)就是要推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问题】(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问题】1.我国当前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2.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答:1、经济制度(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并规定其政治制度和人们的社会认识。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迄今为止,区分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是所有制形式。但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也并非必须实行纯而又纯的单一所有制。从当代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几乎实行的都是混合所有制结构,有的以公有制为主,有的以私有制为主,很难找到单一的公有制或私有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所有制结构,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即公有制。它是社会主义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基础。没有公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上看,公有制经济更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有利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2)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相当长而又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制订各项方针、政策和把改革推向深入的最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是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所以,不可能在全社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而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其能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能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应该拒绝,而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①公有资产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排除要重视非公

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它们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

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产权界限清晰,机

制灵活,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而有力,一般说来,是活力源最丰富的经济,具有较

强的竞争力。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

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问题】(1)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

现加速扩大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

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

展必经的阶段。

(2)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①造成社会不稳定:我国居民长期生活

在计划经济的相对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中,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如果收入差距

继续扩大,会超出我们民族心理承受能力,将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②居民收

入差距拉大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并容易形成经济萎缩:居民收入差距将形成高收入

阶层和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基本饱和,不能随收入而增高,而低

收入阶层虽有消费欲望而无支付能力,最终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使投资需求也受到

制约,这将会影响社会需求的有效扩大,使经济增长缺乏足够的拉动力,影响经

济景气回升。

(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

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

①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个人分配原则超越了

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效

率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

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

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产或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这些条件并不是

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拥有条

件相对较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由于拥有获取非劳

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间收入差距。

②市场经济本身还包括一种难以抑制的自发倾向,即自发地使不同社会阶层的利

益收入趋于分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不但不能消除贫富悬殊,相反有可能

扩大这种差距。我国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

发倾向必然显现。

③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集

体企业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

其是占我国人75%以上的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

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

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宏观调控措施

①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②运用财政政策调节过低收入

③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④运用社会保障兼顾公平分配

【问题】(1)结合材料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意义。

(2)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

答案(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

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内容: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

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

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的根本指针。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

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政治离不开法治。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

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共

和国阶段,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目前,我国

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文化素质水平都比较低,

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

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问题】(1)简述当前条件下,如何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我国为什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要求是什

么?

(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辩证关系?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

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

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

履行职能。③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

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

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④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宝

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⑤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

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

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2)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

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

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

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

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

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

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

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

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

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

国家;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

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

文化事业;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

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

和法律制度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绝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

骤有秩序地进行。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

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

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

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答案】(1)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化建设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

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更加繁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又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重要作用:当今时代,文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

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

兴的顺利实现。

【问题】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③运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材料三,也可联系实际说明

【答案】①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

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二要正确

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

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问题:结合给定材料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答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

开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

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

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

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1)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请你谈谈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案】(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

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

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

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推进

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

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

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

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相

互作用,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

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也是构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需

要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问题】请你谈谈我们要加强哪些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答:完善民主权利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

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

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规范收入分配

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问题】(1) 根据材料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

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

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

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

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

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

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

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问题】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

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

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

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

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

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

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

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

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

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2、第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

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保障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稳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它有

助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兼顾不同方面特别是生活有困难方面群众的

利益,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

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实现公

平正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问题】(1)上述材料1、材料2 和材料3 反映出目前我国社会存在哪些不和谐

的因素?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上述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1)应该说,当前我国社会从总体上讲是和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

国社会现在没有矛盾和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

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旧存在,

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上学难、上学贵,看病

难、看病贵和买房难、买房贵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之

间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等等。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

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继承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

略思想,其现实依据在于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

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

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题中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反映出的问题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启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妥善

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如上述材料1、材料 2 和材料 3 中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和买房难、

买房贵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