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资料重点
妇产科学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3.手术治疗:
•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 • 根治性手术 •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防
• 防止经血逆流 • 药物避孕 • 防止医源性异位Fra bibliotek膜种植节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1.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2.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盆腔CT及MRI等 • 血清CAl25测定 • 腹腔镜检查:是确诊盆腔内异症最佳方法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鉴别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 盆腔炎性包块 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1.期待治疗 2.药物治疗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概念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病因
认为子宫腺肌病由基底层子宫内膜受损,宫腔 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病理
巨检:见子宫肌壁显著增厚且硬,无漩涡状结构,于肌壁 中见粗厚肌纤维带和微囊腔,腔内偶有陈旧血液。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镜检
可见子宫内膜上皮、腺 体、内膜间质、纤维素及出 血等成分。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痛和痛经、性交不适、月经异常、不孕等
2.体征 • 子宫后倾固定 • 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囊肿破裂时腹膜刺激征阳性 • 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宫后壁可扪及触痛性结
重点:
1.掌握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及如何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课件
鉴别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
其他妇科疾病
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鉴别,后者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活动度较大,而 恶性肿物多固定不动。
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可通过影 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盆腔炎性疾病
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妇科检查 可发现子宫或附件区压痛、宫颈举痛 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性质不 同。
详细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 可以分为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 型等,其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 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机制与病因
总结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与经血逆流、遗传、免疫 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经血逆流、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异常等多种因 素有关。其中,经血逆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遗传因素和 免疫调节异常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避免多次刮宫和流产
刮宫和流产手术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风险,应尽量 避免。
日常护理与保健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助于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促进康复。
注意保暖
保持腹部温暖,避免受寒,有助于缓解疼痛 和不适感。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 身体恢复。
适当的锻炼
06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减少月经量,但无法根治疾病。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口 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药物治疗具有方便、无创、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但需要长期服用,且停药后症状可 能复发。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 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切 除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PPT文档
THANKS
感谢观看
症状和诊断
要点一
症状
子宫腺肌病的症状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性交 不适等。
要点二
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如超声、MRI等。
04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01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消炎。
激素类药物
02
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痛经和减少
月经量。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
03
如依那西普等,可以抑制子宫腺肌病的发展和疼痛。
手术治疗
01
02
03
子宫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整个子宫, 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病情 严重的患者。
子宫内膜去除术
通过手术去除子宫内膜的 一部分,保留子宫体,适 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栓塞子宫动脉来减少 子宫血供,从而缓解症状。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 病的发生。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了解疾病知识
让患者了解子宫内膜异位 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病因、 症状、治疗方法等,以便 更好地配合治疗。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有助于控制病情。
定期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剖腹产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进 入子宫肌层,引发子宫腺肌病。
保健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讲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概念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异位子宫内膜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但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临近器官的腹膜面,故临床上常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病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1)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部位,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及皮层中可见紫蓝色斑点或小泡,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稠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多为5~6cm ,但最大者直径可达25cm 。
由于经期时囊内出血增多,囊腔内压力增高,囊壁出现小裂隙并有极少量血液渗漏,引起的腹膜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导致卵巢与其邻近的子宫、阔韧带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手术时可流出粘稠的暗褐色陈旧血液。
这样的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特征之一,并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下段:因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最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片接触机会最多,也是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
早期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
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严重者直肠子宫陷凹内的异位内膜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并向阴道后穹窿或直肠腔凸出,但极少穿透阴道或直肠粘膜层。
(3)宫颈: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
病灶可位于表浅的粘膜或深部间质内。
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所致,在宫颈表面可见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胸腔及腹腔均来源于体腔上皮,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化生而来,则胸腹腔亦应常见,但实际上极少发生。
如果体腔上皮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则男性也应有同样的现象,可至今却从无这样报道。
有人反驳:
目前已知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但极少数发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此病有遗传倾向,推测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免疫力异常有关。
LUFS学说 即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1
表现为月经规律,体温双相,内膜有分泌期变化,但在排卵期后2~5天内腹腔镜下未能观察到排卵裂孔。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排卵后腹腔内的E2、P激素水平升高,约为血浆浓度的5~20倍,可防止内膜种植生长,而LUFS者由于卵泡未破例,腹水中的17雌二醇和孕酮较正常为少,失去对子宫内膜的抑制力,而致镜下种植。
七、治疗
原则参考年龄、症状轻重,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全面考虑。
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先行激素治疗,病变较重者可行腹腔镜下手术或保守性剖腹术。
症状轻微者采用非手术疗法。
年轻无继续生育的重度患者采用保留卵巢功能手术,症状和病变较严重的无生育要求患者行根治性手术。
随访观察:适用于病变轻微、无症状或轻微 症状者,一般可每数月随访一次, 如痛可用消炎痛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来有明显增高,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在妇女人口中的确切发病情况仍不清楚,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多数是在住院手术病例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存在。以30~40岁生育年龄妇女居多。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约占80%,还可侵及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病教学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
特殊部位体征: 瘢痕部位内异症:切口触 痛性结节状肿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诊断: • 病史:育龄期妇女,痛经、CPP、性交痛;AUB、
不孕。 • 三合诊:盆腔触痛性结节或宫旁粘连性囊性包块。 • 腹腔镜:见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取活检。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辅助诊断: • 影像学:超声、CT、MRI。 • 实验室: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 • 其他: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结肠镜。 • 病理检查:为确诊手段。
子宫腺肌病
体征: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 • 子宫均匀增大:超过12周孕多合并子宫肌瘤。 • 质硬、压痛:经期压痛明显。 • 子宫活动度较差: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临床诊断:病史+症状+体征。 CA125:多数患者可升高。 影像学:超声/CT/MRI。 MRI:是最可靠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病理学:确诊依据。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myosis)
内容
一、概述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子宫腺肌病
概述
子宫内膜正常位置:位于子宫体腔被覆粘膜层。
子宫浆膜层 子宫肌层 子宫颈
概述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腔 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泛指) 子宫腺肌病(特指)
治疗方法: • 期待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手术+药物治疗
小结
发病率高: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行为:良性疾病,恶性行为。 病变部位:广泛,病理形态多样。 临床表现:各异(疼痛、出血、结节或包块) 腹腔镜探查:标准诊断方法。
内容
一、概述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子宫腺肌病
妇产科学-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EMT)1.定义:简称内异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或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为常见。
育龄期是内异症的高发年龄,76%在25-45岁2.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这种异位的内膜没有一个自然引流的通路,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内容为经血的大小不等紫褐色斑点和囊性肿物3.临床表现:(1)下腹痛和痛经:疼痛是主要症状,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2)不孕;(3)性交不适;(4)月经异常(5)其他特殊症状:• 巧克力囊肿破裂致急腹症(疼痛多发生于经期前后);•腹痛、腹泻、便秘、便血;•尿痛、尿频、血尿;•病变部位周期性疼痛、出血肿块增大体征:盆腔触痛结节或卵巢巧克力囊肿4.诊断:腹腔镜检查是确诊内异症的标准方法,病理检查阴性不能排除内异症诊断(血清CA125测定)5.治疗:治疗的根本目的: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药物治疗的目的: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内异症的生长,减少内异症病灶的活性,减少粘连的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法:(1)期待治疗:(2)药物治疗:①口服避孕药;②孕激素(如甲羟孕酮);③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如米非司酮);④孕三烯酮;⑤达那唑;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国际上首选药,作用机制是促进垂体LH和FSH释放,如亮丙瑞林(3)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方法,内异症金标准治疗:腹腔镜确诊、手术 + 药物①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年轻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②保留卵巢功能手术:适用于III、IV期患者、症状明显且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患者③根治性手术:适用于45岁以上重症患者、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复发经保守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者(4)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第二节子宫腺肌病1.定义: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于30岁-50岁经产妇,常合并内异症和子宫肌瘤。
第三十六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
月经痛 下腹痛 腹痛 性交痛 不妊 肛门痛 排便痛
0 10 20 30 42.6 39.5 40 50 60 70 80 90 50.9 57.4 56.2 71.3 87.7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体征 • 典型的体征为子宫后倾固定, 典型的体征为子宫后倾固定 直肠子宫陷凹, ,宫骶韧带或子 宫后壁下段扪及触痛性结节, 宫后壁下段扪及触痛性结节 子宫一侧或双侧扪到与子宫相 连的不活动包块。 连的不活动包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病理 --–
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 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 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 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 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 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 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 包块,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 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 异。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 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 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病变, 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年龄分布
患病年龄:有月经的年龄 有月经的年龄 常发病年龄:25-45岁 发病高峰年龄:30-40岁 腹腔镜检查中发现约 12%-48%患者有内膜异 位症存在
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 对不明原因不育或腹痛者应首选腹腔镜 检查; 检查; 镜下看到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时, 镜下看到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时,即 可确定诊断。 可确定诊断。 只有腹腔镜诊断或剖腹探查可确定子宫内 膜异位症分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鉴别诊断及预防
医学妇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医学妇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内异症虽属良性疾病,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卵巢.宫紙韧带、及子宫直肠陷凹为最常见的被侵犯部位,其次为子宫浆膜、输卵管、乙状结肠、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亦常见。
异位内膜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等。
子宫内■弄位症的凌生I 期(微型)——1〜5分II 期(轻型)——〜15分 m 期(中型)——16〜40分异位病灶 病灶大小 粘连范围<lcm 1 〜3cm>3cm<1/3包裹 1/3〜2/3包裹 >2/3包裹腹膜 浅124深24 6卵巢 右浅 1薄膜12 4 24密致48 16右深 4 薄膜124【临床分期】1616 2 1620 左浅1 4左深420密致48 16输卵管右薄膜 12 4密致4816左薄膜 12 4密致 4816直肠子宫陷凹 部分封闭4 全部封闭40腹膜病灶得分-—看深浅、看大小卵巢病灶得分——看深浅、看大小、看包裹情况 输卵管病灶得分——看包裹情况子宫直肠陷凹病灶得分——看黏连封闭情况腹膜浅 12 4深 246卵巢2 右浅4 右深 14薄膜 1 2 4 1620 密致 4 8 16左浅 1薄膜 1 2 4 24密致4816左深 41620输卵管右薄膜 12 4密致 4816左薄膜 124密致4816【核心考点预习】1•最常见的异位部位:卵巢 2. 病理:反复出血、巧克力囊肿 3. 临床表现:继发性痛经 4. 辅助检查:腹腔镜是金标准 5. 治疗: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II 【期(中型)评分应为 A 」〜5分B. 6〜15分 C16〜40分 D. 40—50 分 E. 50〜60分 『参考答案』C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的依据是 A.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B. 典型病史及妇科检查 C. 宫腔镜检查D. 腹腔镜检查E. 血清CA125测定 『参考答案』D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依据 A. 典型的病史B. B 型超声检查C. 血CA125升高D. 病理组织学检查E. 妇科检查『参考答案』D女性,38岁,已婚未孕,经期腹痛4个月余,呈进行性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第21章第一节、第二节)讲稿
二、课时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相关临床案例、辅助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准备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探讨诊断方法。针对李女士的情况,我们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包括但不限于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尤其是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内异症)、血清CA125测定(虽非特异性,但多数患者可有轻度升高)、以及腹腔镜检查(作为确诊盆腔内异症的标准方法)。此外,对于疑似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的患者,MRI检查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此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成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授课环节设计(75分钟)
理论讲授(30分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4活质量的影响,强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分享医患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患者隐私,提升职业素养。
5. 总结归纳(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的关键知识点。
- 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课后)
完成一份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建议。
妇产科护理学 课件第十九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四、诊断
育龄期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病史或 慢性盆腔痛,双合诊检查发现子宫后倾固定、附件区 有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直肠子宫陷凹有触痛结节, 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确诊和确定临床 分期需经腹腔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下辅助检 查可协助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二)血清CA125测定 (三)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 (四)腹腔镜检查 (五)病理检查
七、治疗
(一)随访观察 每半年随访1次,适用于盆腔病变不严重、无
症状或症状轻微者。轻微痛经者,可给前列腺 素合成酶抑制剂及解热镇痛药。希望生育者应 尽早受孕。一旦妊娠,异位内膜病灶坏死、萎 缩,分娩后症用于慢性盆腔痛、痛经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
七、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和 范围、症状轻重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等全面、综合考虑, 以达到“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 促进生育功能,预防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治疗的原则是:无症状或症状轻的轻微病变患者应随 访观察,尽早受孕;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可先行药 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应行保留生育功能手 术;年轻且无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 的手术,并辅以激素治疗;症状及病变均严重且无生 育要求者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
五、鉴别诊断
(一)卵巢恶性肿瘤 (二)盆腔炎性包块 (三)子宫腺肌病
六、临床分期
AFS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1985)
患者姓名
日期
I期(微型):1~5分; 腹腔镜 病理
剖腹手术
Ⅱ期(轻型)6~15分;推荐治疗
Ⅲ期(中型):16~40分;
Ⅳ期:>40分
总分
预后
注:若输卵管全部被包裹,应为16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两者均由具有生长功能的异位子宫内膜所致,临床上常可并存。但两者的发病机制和组织发生学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及其对卵巢激素的敏感性亦有差异,前者对孕激素敏感,后者不敏感。本章主要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临床病例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论知识。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
重点: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类以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手段:首先利用电视及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制作设计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采用相关教学录像和光碟,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依据书本理论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再结合临床病例帮助学生消化分析学到的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地阅读相关参考书,巩固和加深学习成果。
系(教研室)审核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
改进方案:
首先老师自身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学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积极备课,积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另一方面在课前就查阅了众多有关方面的资料,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教学顺序,增加临床病例的引入,加强理论联系临床,增加学生对疾病的深刻认识。另外,可以将同学分组对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开阔学生思维,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认真备课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迟到早退;严格要求学生,使得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观:
• 除卵巢最多见之外,其次为宫骶韧带、直肠子
宫陷凹、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 部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接触机会多,也是内 异症好发的部位。早期可见散在紫褐色出血点 或颗粒状散在结节,也可发生直肠前壁与子宫 后壁粘连,甚至穿透直肠粘膜,误诊为直肠癌。 异位内膜还可累及宫颈、卵管等部位。
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由于 异位内膜反复出血,上述典型结构看不到,出 现临床与病理不一致的现象,有的仅在卵巢囊 壁中发现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含铁血黄素的 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诊断为子宫内膜异 位症。
• 镜下内异症 肉眼正常的腹膜,镜下可看见子
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
三、临床表现
• 症状
1). 先天性阴道闭锁或宫颈狭窄患者常并发内异症 2). 剖宫产切口及分娩时会阴切口出现的子宫内膜异 位症。
•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经血倒流的方式只能解释出现在盆腹腔的内膜 异位症,而不能解释发生在腹腔以外的,如胸 腔,脐部等部位病变。不少学者在盆腔淋巴管、 淋巴结、盆腔静脉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因而 提出子宫内膜细胞可通过淋巴和静脉播散。
2.性交不适 多见于直肠子宫凹有内异症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 倾固定的患者,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为明显。
3.不孕 约1/3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的腹腔镜检见到异位灶。 而异位症患者中则有半数左右伴发不孕。重度异位症 不孕的原因可能与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输卵 管蠕动减弱,以致影响卵子的排出、摄取和受精卵运 行。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定义: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
膜以外的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 症。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是常 见妇科疾病之一。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 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存在。以25~45岁生 育年龄妇女居多。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 体不同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约 占80%,还可累及宫骶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
• (1)卵巢:
• 卵巢内异症最多见,80%累及一侧卵巢, 50%累及双侧卵巢。由于异位在卵巢的内膜反 复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内含褐色粘稠 状液体,也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大小不一,月 经期,囊内出血,囊内压增高,表面有裂隙, 形成炎症反应与周围粘连,所以卵巢巧囊常固 定在盆腔内,活动差,手术时强行将囊肿与周 围分离,囊壁破裂,流出粘稠陈旧性血液,这 就是卵巢巧囊的临床特征之一
1.痛经和持续性下腹痛 继发性痛经是内异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多随局部病变加重 而逐年加剧。
痛经的特点:从经前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逐渐减轻至经
后消失。
痛的部位:多在下腹正中及腰骶部,或放射至会阴、肛门及
大腿。
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而与病变部位有一
定关系。如有的很大巧克力囊肿却不一定引起痛经,相反如 病灶位于神经纤维丰富的致密组织中,子宫直肠凹和宫体韧 带,有时几个小的结节就可能引起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
卵巢是异位症好发部位,在子宫一侧或双侧常可 触及囊性包块。若病变发生在腹壁切口、脐部、宫颈、 阴道后穹隆等浅表部位可在局部看到紫兰色结节。
四、诊断
• 1).B超:它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
置、大小、形状。由于囊肿的回声图像并无特异 性,故不能单纯靠B超确诊。
4.月经异常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是异位症患者的 常见症状之一(约占15%)。月经失调可能与卵巢无 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病和子宫 肌瘤有关。
5.其他特殊症状 决定于病灶的部位。如侵及直肠粘膜,有便血;侵及 膀胱,有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刀口疤痕处异位 病灶,经期包块增大、疼痛,经后缓解。卵巢巧克力 囊肿破裂引起急腹症(好发于月经期),症状类似宫 外孕破裂型。
• (2)宫骶韧带、子宫直肠凹、子宫后壁下段
位置低,是内异症的好发部位。ຫໍສະໝຸດ 紫色结节 粘连 子宫直肠凹封闭
• (3)宫颈 表面小的紫蓝色结节
• (4)输卵管 表面紫蓝色斑点,与周围
•
粘连、扭曲,管腔通畅。
• (5)腹膜 除紫色病灶外,还有白色病
•
灶。
• 镜下检查:
• 典型的内异症在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
也是一个奇特的病理生理现象。
• 为什么一种组织,形态上完全是良性的,却可以离开
原属的器官,在盆腔甚至全身各个部位生长发展? 主要有以下学说:
• 1. 种植学说:
• (1)经血逆流 认为妇女月经期,经血从宫腔
中倒流至输卵管,通过伞端进入盆腔、腹腔,使混杂 在经血中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腹腔的器官和腹膜 表面,继续生长,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3.诱导学说
• 子宫内膜异位后,是否形成内异症,
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炎症有关
二、病理
• 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水
平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 织增生和粘连形成,这种异位的内膜没有一个 自然引流的通路,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内容为 经血的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结节和囊性包块。
•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人体的一些组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因子如炎 症,激素等刺激下,一种细胞可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 甚至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这叫做化生。卵巢表面上 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 上皮分化而来。Meyer提出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组织, 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和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 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以致形成子宫内 膜异位症。
• 体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和症状一样,个体 之间差别很大。除巨大的卵巢囊肿可在腹部扪及囊肿 和囊肿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外,一般腹部检查无 特殊。
典型的盆腔异位症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多后倾 固定,若同时伴发子宫肌腺病或肌瘤,宫体可有不同 程度的增大。子宫直肠凹及骶骨韧带和子宫后壁下段 有触痛结节。
疾病特点
• 良性疾病、恶性行为:侵润、扩散、蔓延、
转移
• 治疗不是直接针对病因,因而有不彻底性 • 症状和体征并不完全相符 • EM造成不育症与不排卵,卵子质量差、子
宫内膜容受性差等有关
• 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犯和复发性
一、发病机制
• 尚未明确。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在妇科范围内,在整个人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