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08级生物科学(2)班

刘姣姣

学号:200840810217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离体快速繁育原理、方法和完整过程。

二、实验原理:

香石竹(学名:Dianthus caryophyllus)又名康乃馨,花色艳丽,开花时间长,装饰效果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切花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1]。由于病毒病侵害,常使植株矮化,花朵变小,花色产生斑点,退色甚至不开花,影响切花产量和质量。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无病毒”的健康植株,对于引进的少而新的脱毒种苗,再进行一次茎尖培养,进一步降低基础苗中的病毒含量,并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脱毒试管苗,使引入材料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烧杯、玻璃棒、镊子、解剖刀、不锈钢碟子、纱布、记号笔、标签纸

试剂:75%乙醇、0.1%升汞、无菌水、MS培养基、 IAA 0.1mg/L 、BA 0.5mg/L、pH5.8-6.0、蔗糖、琼脂

四、实验步骤:

培养基的配方

1、香石竹的生芽培养基

MS+ IAA (0.1mg/L) + BA( 2.0mg/L)+NAA(0.2mg/L)+蔗糖(30g/L)

+琼脂(8g/L),pH5.8-6.0,配制0.3L,用小培养瓶分装10~15瓶。

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20瓶(大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2、香石竹的继代培养基

MS+ BA( 0.3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8g/L), pH5.8-6.0,配制0.3L,用小培养瓶分装10-15瓶。

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20瓶(大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3、香石竹的生根培养基

MS+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75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6.0,配制0.3L,用小培养瓶分装10-15瓶。

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20瓶(大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香石竹的生芽培养

1、无菌操作准备

将培养基、无菌水、及各种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紫外灯,照射消毒20-30min,开送风开关,关紫外灯,通风10min后,打开照明日光灯。洗手,用纱布吸取75%酒精擦手,擦拭超净台,擦拭培养基和无菌水瓶,点燃酒精灯,镊子、解剖刀、剪刀等接种工具灼烧灭菌,待冷却后使用。

2、外植体消毒

选取香石竹叶腋间生出的侧芽为外殖体,用自来水冲洗半小时,

将材料上的泥土和灰尘及杂质冲洗干净,用解剖刀切取所需组织,放入培养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sec,将材料移入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在超净台内用无菌水冲洗3—4次。材料消毒完成[2]。

3、外植体的制备

将消毒好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的水份,然后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借助解剖刀剥离茎尖,剥取茎尖大小通常在0.3mm左右。以上操作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4、外殖体接种

用灭菌过的镊子将切好的外植体接种到配置好的接种培养基上,每瓶接2-3(可以更多一些)块。接种培养基为MS + IAA0.1mg/L + 6- BA 0.5mg/L,PH5.8,蔗糖3%,琼脂0.75%。接种完成后盖上瓶盖,贴标签,注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姓名。

5、培养与观察

将培养瓶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置于培养室培养。整理,清洁超净工作台。香石竹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1℃,一昼夜光照16h,光照强度2000lx。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大部分茎尖开始萌动,逐渐长大,20天左右即可长成一小丛植株[3]。定期观察培养情况,包括观察日期、生长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香石竹的继代培养

1、无菌操作准备

将培养基及各种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紫外灯,照射消毒

20-30min,开送风开关,关紫外灯,通风10min后,打开照明日光灯。洗手,用纱布吸取75%酒精擦手,擦拭超净台,擦拭培养基和无菌水瓶,点燃酒精灯,镊子、解剖刀、剪刀等接种工具灼烧灭菌,待冷却后使用。

2、无菌操作接种

酒精灯火焰旁打开香石竹芽苗培养基,用镊子取出香石竹芽苗,置于无菌不锈钢碟子,用解剖刀将芽苗簇切割成含2~3芽苗,然后切去芽苗的上端[3]。

3、培养

将培养瓶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置于培养室进行光照培养。整理、清洁超净工作台。

4、观察记录

定期观察培养情况,包括观察日期、生长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香石竹芽苗的诱导生根

1、无菌操作准备

将培养基、无菌水、及各种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紫外灯,照射消毒20-30min,开送风开关,关紫外灯,通风10min后,打开照明日光灯。洗手,用纱布吸取75%酒精擦手,擦拭超净台,擦拭培养基和无菌水瓶,点燃酒精灯,镊子、解剖刀、剪刀等接种工具灼烧灭菌,待冷却后使用。

2、无菌操作接种

酒精灯火焰旁打开香石竹培养瓶,用镊子取出香石竹芽苗,置于无菌不锈钢碟子,用解剖刀将芽苗的每个小芽分开。

用镊子将单个小芽插入生根培养基,每瓶接3个。盖上瓶盖,贴上标签,注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姓名。

3、培养

将培养瓶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置于培养室进行黑暗培养。整理、清洁超净工作台。

4、观察记录

定期观察培养情况,包括观察日期、生长情况、以及污染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缓苗移栽

试管苗在移栽前几天一般都需要进行炼苗,让它有个逐步适应环境的过渡阶段,一般方法是先将培养瓶从培养室拿到常温下放置,然后将试管苗容器口上包扎的塞子或纸去掉放置几天,此时需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并防止杂菌污染,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当封口打开后,该容器就由原来的无菌状态转为有菌状态,杂菌容易很快生长而污染试管苗。在去掉封口时采用培养基上加薄层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即可提高湿度又可减少杂菌生长,但若放置时间较长则需换水。待试管苗逐步适应外界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后再进行移栽,即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移栽技术

移栽时,首先将试管苗从所培养的瓶中取出,取时要用镊子小心地操作,切勿把根系损坏,然后把根部粘附的琼脂漂洗掉,要求全部除去,而且动作要轻,以减少伤根伤苗。琼脂中含有多种营养成份,若不去掉,一旦条件适宜,微生物就会很快滋生,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甚至导致烂根死亡。

移栽前,先将基质浇透水,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开一穴,然后再将植株种植下去,最好让根舒展开,并防止弄伤幼苗。种植时幼苗深度应适中,不能过深或过浅,覆土后需把苗周围基质压实,也可只将容器摇几下待基质紧实即可,以防损伤试管苗的细弱根系和根毛。移栽时最好用镊子或细竹筷夹住苗后再种植在小盆内,移栽后需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的环境中,保证空间湿度达90%以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莲英,朱秀珍,虞佩珍.中国名贵花卉鉴赏与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周丽华,吕华飞,吴健宇,等.茎尖分生组织获得无病毒康乃馨植株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4):32-35

[3]聂庆娟,王进茂,梁海勇,等.康乃馨的繁殖[J].河北林果研究,1997,(1):50-5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拟南芥组织培养 一、种子消毒: 方法一:将拟南芥种子置于1 .5 ml eppendorf 管(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 ml 蒸 馏水,4C春化3 d,70 %(v/v )乙醇1mi n、7 %(v/v )次氯酸钠10 mi n 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5 次。 方法二: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蒸馏水浸泡1 min,然后用80%乙醇消毒90s,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备用。 消毒完毕的种子可以用200ul的tips吸去洗涤液,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挥发掉残余水分、洗涤液。 方法三、取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放人离心管内,75%乙醇清洗后,无菌蒸馏水清洗1—2次,转入无菌离心管;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6 min,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4次,加入1 ml无菌水,用移液枪接种。 二、选用的培养基 选用1/2MS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MS和1/2MS都可以,1/2MS就是大量元素减半,其他东西和ms培养基是一样的量。糖可以加,会长得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污染。如果在平板上要生长时间比较长,需要做一些实验的,比如根的发育,最好不要加。)也可以用MS+30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我想两种培养基都接种上,比作对比确定好坏)。 MS培养基配料表: 三:接种方法 拟南芥种子消毒后,用移液枪吸取拟南芥种子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地在MS 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滴落,并使之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如不行,可适当添加琼

脂)。 四、培养得无菌苗 接种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型号:GXZ.500C;培养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为22℃中竖直培养。3天后即可取材用于器官离体再生实验。萌发5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镊子将苗移栽到装有1/2 MS培养基的50ml三角瓶中(每瓶4--6棵,视情况而定),于短日照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获得无菌苗。(短日照光照条件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长日照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均为22℃。)此处获得无菌苗的时间有异议,应该为2--3周? 五、外植体的选取 B5 + 5 mg/L2 ,4-D+ 0 .5 mg/L KT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莲座叶作外植体出愈慢,出愈率低,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叶柄、下胚轴和根作外植体出愈快,且愈伤组织质量好,后期易分化。 由于叶柄、下胚轴相对较短,难于收集,为了便于操作,减少污染,试验中采用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分化试验。 所取外植体的大小为5mm左右,不宜过大或过小。 滴落种子形成的两条直线位于平皿的上半部,可以避免伸长的根被培养基中渗出的水分所淹。无菌苗的苗龄太短不易得到足够多的外植体,苗龄太长则外植体脱分化的时间明显延长,最适苗龄以2 --3 周为宜。 六、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1、以MS 为诱导培养基, 附加2, 4一D 2mg/L,KT、NAA各L,水解酪蛋白300mg/L,6%蔗糖,琼脂, 2、接种幼穗长度为1--2cm 左右, 置于2 8 ℃恒温箱内暗培养。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 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一、实验室要求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 源的地方,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 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实验室的建设均 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二是实验室的规模,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 和实验性质。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 更加完善。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 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 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 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 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二、实验室组成(一)基本实 验室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 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4万-20万, 需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60平方米。1、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功能:又叫化 学实验室,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 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 材料的预处理等。要求:最好有20平方米左右。要求宽敞明亮、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方便多人同时工作;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便于气体交换;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并应进行防滑处理。分类:分体式-研究性质实验室,分开的若干房间将准备室分解为药品贮藏室、培养基配制与洗涤室和灭菌 室等,功能明确,便于管理,但不适于大规模生产。通间式-规模化实验室,准备室一般设计成大的通间,使试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在同一房间内按程序完成。 准备试验的过程在同一空间进行,便于程序化操作与管理,试验中减少各环节 间的衔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便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和灭菌的自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方法整理

溶液配制 1、纤维素酶解液:

2、PEG4000溶液(一次配置可以保存五天,但是最好现用现配,每个样品需100μl PEG4000溶液,可根据实验样品量调整溶液配置总量)

3、W5 溶液 4、MM G溶液

5、WI溶液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方法整理 一、土培室播种种植的拟南芥。 二、生长良好情况下在未开花前用于取材叶片制备原生质体。 三、剪取中部生长良好的叶片用刀片切成0.5 -1 mm宽的叶条。 四、将切好叶条掷入预先配置好的酶解液中(每5-10 ml酶解液大约需10-20片叶子)。并用镊子帮助使叶子完全浸入酶解液。

五、用真空泵于黑暗中抽30分钟。(此时可配制PEG4000溶液,200和1000 ul 枪头去尖使操作时吸打缓和。) 六、在室温中无须摇动继续黑暗条件下酶解至少3个小时。当酶解液变绿时轻轻摇晃培养皿促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此时预冷一定量W5溶液) 七、显微镜下检查溶液中的原生质体,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大小大约30-50 um。 八、在过滤除去未溶解的叶片前用等量的W5溶液稀释含有原生质体的酶液。 九、先用W5溶液润湿35-75 um的尼龙膜或60-100目筛子,然后用它过滤含有原生质体的酶解液。 十、用30毫升的圆底离心管100g,1-2分钟离心沉淀原生质体。尽量去除上清然后用10ml 冰上预冷的W5溶液轻柔重悬原生质体。 十一、在冰上静至原生质体30分钟。 以下操作在室温23℃下进行

十二、100g离心八至十分钟使原生质体沉淀在管底。在不碰触原生质体沉淀的情况下尽量去除W5溶液。然后用适量MMG溶液(1m)重悬原生质体,使之最终浓度在2X105个/ml。 十三、加入10 ul DNA(10-20微克约5-10kb的质粒DNA)至2ml离心管中。 十四、加入100 ul原生质体(2x104个),轻柔混合。 十五、加入110 ul PEG溶液,轻柔拍打离心管完全混合(每次大约可以转化6-10个样品)。 十六、诱导转化混合物5-15分钟(转化时间视实验情况而定,要表达量更高也许需要更高转化时间)。 十七、室温下用400-440 ul W5溶液稀释转化混合液,然后轻柔颠倒摇动离心管使之混合完好以终止转化反应。 十八、室温下用台式离心机100g离心2分钟然后去除上清。再加入1ml W5溶液悬浮清洗一次,100g离心两分钟去上清。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规划设计 2009年 05月 31日星期日 10:18一、实验室要求 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 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 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 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 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 二是实验室的规模, 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和实验性质。 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 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 (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更加完善。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 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 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 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 避免某些环节倒排, 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 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 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二、实验室组成 (一基本实验室 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 4万 -20万, 需 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 60平方米。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转化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转化操作流程 主要试剂 1. 纤维素酶解液: 试剂 15ml酶液体系 1.1-1.5﹪Cellulase R10 (YaKult Honsha)0.225g干粉 2.0.2-0.4﹪Mecerozyme R10 (YaKult Honsha)0.045g干粉 3.0.4M mannitol1.09g干粉 4.20mM KCl1 ml 0.3 M KCl母液 5.20mM MES,pH5.7,1 ml 0.3 M MES,pH5.7母液 6.加入10ml 水 7.55℃水浴加热10分钟(钝化酶,提高酶的可溶性),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以下试剂8.10mM CaCl,1 ml 0.15M CaCl2 9.5 mM β-Mercaptoethanol(可选用)1ml 75mM β-Mercaptoethanol母液(Sigma A-6793) 10.0.1﹪BSA,1 ml 1.5﹪BSA(4℃保存) 11.用0.45μm滤膜过滤后使用,酶液是淡棕色的澄清溶液。 2. PEG溶液(40%, v/v)(一次配置可以保存五天,但是最好现用现配,每个样品需100ul PEG4000溶液,可根据实验样品量调整溶液配置总量) PEG4000( Fluka, #81240)……………1g………………………………….4g 水…………………………………………………0.75ml…………………………..3g 0.8 M Mannitol…………………………..0.625ml…………………………2.5ml 1 M CaCl2或Ca(NO3)2………………..0.25ml………………………….1ml 约1.2ml 3. W5 溶液(1000ml) 154mM NaCl, NaCl9g 125mM CaCl2, CaCl2.H2O18.4g 5mM KCl, KCl0.37g 2mM MES(PH 5.7),MES0.39g pH to 5.8 with KOH,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室温保存。 4. MMG溶液 MaMg溶液(500ml) 15mM MgCl2,MgCl0.71g 4 mM MES(PH5.7)MES0.39g 0.4 M mannitol,Mannitol36.5g 用KOH调pH 5.7,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室温保存。 5. WI溶液 WI(200ml) 0.5M mannitol,mannitol18.217g 4mM MES,pH5.7,MES0.156g

GFP转基因拟南芥的培养及荧光观察

GFP转基因拟南芥的培养及荧光观察 实验原理: 1.GFP报告基因 全称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简称GFP,20世纪60年代在水母中发现的发光蛋白。由238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用于蛋白质在活细胞中的准确定位及动态变化观察(分泌蛋白的分选、亚细胞定位) 2.目的基因 MAP65-1,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可以根据拟南芥叶片表皮细胞、保卫细胞,下胚轴和根部细胞中微管骨架的分布情况来推断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3.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导入农杆菌自我复制→浸染花粉转入拟南芥; ?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 ?卡那霉素: 抗生素 影响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引起植株黄化死亡. ?卡那霉素能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实质上是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起作 用的。转基因植物由于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抑制了卡那霉素的作用,所以通过卡那霉素,转化体就很容易从非转化体中筛选出来。 GFP转基因植株野生型植株GFP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 1/2MS培养基1/2MS卡那抗性培养基 实验材料:

GFP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及野生型种子;1/2MS培养基;1/2MS卡那抗性培养基; 75%乙醇;10%NaClO;无菌水。 实验步骤: 1.种子春化(加蒸馏水放入4℃冰箱中过夜); 2.75%乙醇消毒1min(混匀,尽量将液体吸净,动作要快); 3.10%NaClO消毒10min (混匀,尽量将液体吸净,动作要快); 4. 无菌水洗三遍,用牙签将种子点在培养基表面(每皿4-5颗种子尽量均 匀); 5.封膜,做好标记,平放于培养架上培养。 实验结果: 黄化 正常 拟南芥下胚轴的叶绿体从数量和 正常黄化苗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转基因拟南芥观察到绿色荧光标记,但在野生型中未观测到该 少等长势不优良的现象,是因为野生型不存在卡那抗性基因,而转基因植株存在卡那抗性基因,所以可以将转基因植株在卡那抗性培养基中筛选出来;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荧光标记在不同位置亮度效果不同,我们认为可能是与不同位置微管分布情况和微管结合蛋白对不同位置的结合效果不同有关。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消毒过程动作要快. 枪头不要重复使用,物品不要拿出超净台. 点种时每个位置尽量只点一颗子. 操作时尽量避免说话和人员走动. 注意小组内的配合和小组间的协调.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以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目前主要用在离体无性系快速繁殖与无毒化、植物育种、遗传物质的保存、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产和植物基因转化等方面。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次生代谢物;基因转化;褐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自G。Haberlandt提出的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很广泛,目前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上的应用 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方面。很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草莓、大蒜等。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White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如果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此法已在马铃薯、大蒜、草莓、葡萄、康乃馨等多种作物上获得成功,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国外40%~80%草莓是通过试管脱毒后繁殖的,意大利每个州都有年产百万草莓无毒种苗的工厂。由于运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的明显特点是快速,每年可以数以百万倍的速度繁殖,因此,对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植物品种的繁殖,意义尤为重大。同时组织培养可不受地区、气候的影响,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到数百万倍的速度扩大繁殖,及时提供大量优质种苗。目前,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部分或大部分都用离体快繁提供苗木,试管苗已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并形成产业化。 1.2 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国内外把植物组织培养已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2.1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具有高速、高效率、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的单倍体育种,已经作为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问世,自从1964年Guha和Maheshwari报道利用花药培养技术由蔓陀罗花药诱导单倍体植株以来,各国科学家致力于花药培养。1974年,我国科学家用单倍体育种法育成世界上第一个作物新品种---单育1号烟草品种,现已有300种植物花药培养成功。其中我国首先培育出来的就有40余种,它们主要是粮食、油料、蔬菜、林木、果树等重要经济作物。据报道,水稻品种

绿色荧光蛋白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

绿色荧光蛋白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 引言: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属于十字花科,与甘蓝、白菜和油菜同科。由于拟南芥具有植株很小(株高约15 Cllfl)、生活周期很短(42~56 d)、种子丰富(每株3000粒以上)、易于繁殖和人工诱变等优点,早在1943年它就被选为模式植物进行研究;1980年公布了它的遗传图谱;1997年公布了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这是有花植物中第1个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2000年拟南芥国际合作组织完成了其核基因组全长测定,是迄今唯一完成全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植物。拟南芥在植物进化中处于相当高的位置,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调节基因都能在其他植物中找到它们的同源基因。因此,如果从比较容易的拟南芥人手,获得的基因研究成果可以更容易地向农作物转化,表现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绿色荧光蛋白(GFP)最早是由Shimomura等[1]从多管水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荧光蛋白。主要存在与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其特点在于发光无需底物或辅助因子,其发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独特的一级结构[2]。GFP作为一种报告基因还具有无种属特异性、分子量小、容易与其他蛋白形成融合蛋白、不损害细胞、易检测、可用于活体观察等特点[3]。本实验就是利用了其荧光和活体检测的优点对转化效率进行评测。 目前有关于GFP的研究多见于其在细胞中的瞬时表达[4,5],但是它本身的发光是依赖于其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而且很容易和其他蛋白进行融合表达,因此可以将GFP蛋白和目的蛋白进行融合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对目的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直接观察。这种方法相与传统的免疫荧光方法相比可以直接进行活体观察,且样品处理及观察更加简便。 一、实验原理 1.培养拟南芥愈伤组织 1.1配制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将所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 1.2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在植物体的创伤部分,愈伤组织可帮助伤口愈合;在嫁接中,可促使砧木与接穗愈合,并由新生的维管组织使砧木和接穗沟通;在扦插中,从伤口愈伤组织可分化出不定根或不定芽,迸而形成完整植株。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时,条件适宜也可以长出愈伤组织。其发生过程是: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的成败关键主要不是外植体的来源和种类,而是培养条件,其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最为重要。诱导愈伤组织常用的生长素是2,4-D,IAA和NAA,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T和6-BA。 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分为3个时期: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形成期)。愈伤组织的生长是发生在不与琼脂培养基接触的表面。 1.3调节培养基的酸碱性至PH5.8。由于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因而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此外,PH还影响到琼脂培养基的凝固情况。所以,当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立即进行PH值的调整。培养基若偏酸时用氢氧化钠(1mol/L)来调节,若过碱就用盐酸(1mol/L)来调

拟南芥

拟南芥培养方法的进展研究 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是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 虽然没有经济价值, 但具有生育期短, 植株个体小及基因组小等特点, 因而长期以来一直被用来作为分子生物学和传统遗传学研究的模式 实验材料, 作为高等植物中具有最少基因组的物种,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得。为了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国内已引入了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室内培养不仅可以得到试验所需的材料,也可以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对拟南芥进行各种诱导,为拟南芥新品种的培养和种性的改良提供便利条件,掌握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对顺利开展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拟南芥属于较难培养的植物,许多因素制约着它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比如,拟南芥种子特别小, 幼苗很弱, 易夭折, 给它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很少有实验室具备国外人工气候室培养拟南芥的全方位调控条件, 在拟南芥 培养方面存在成活率低、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因此, 掌握拟南芥的培养技术非常重要。 拟南芥室内培养方法研究 拟南芥室内培养一般从种子春化开始,经历消毒、育苗、移栽、后期管理、种子收集及保存等阶段。通常采用水培和土培两种方法。1种子的春化 春化作用(verna lization)是某些高等植物具备成花能力所必需的,即通过适当长度和强度的冷处理诱导开花抑制蛋白基因沉默,从而使植物

具备开花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春化过程中特定抑制蛋白表达沉默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染色体上特定位点的组氨酸的共价修饰. 种子播前需在湿润条件下置4℃冰箱内低温处理3~4 d,对于已在冰箱内保存一个月以上的种子可不必低温处理。 2种子的消毒 拟南芥种子的消毒主要是用次氯酸钠溶液和酒精,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种子上的病毒和细菌有不同的杀灭作用,结合文献资料,在本人第二课堂的实验中(《拟南芥三种培养方法的比较》),对比了三种不同的消毒方法,探索消毒方法旨在寻找出一种对拟南芥种子伤害最小,并且最有效的消毒方法。三种方法分别如下 2.1 70%的酒精消毒处理5分钟,然后用2.6%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10分钟 2.2 75%的酒精消毒处理1分钟,1%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0分钟 2.3 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5分钟。 实验用品 器材:培养皿,记号笔,封口膜,酒精棉,废液缸,移液枪(配枪头多个),EP管,酒精灯,镊子,吸水纸,玻璃棒,电热套,无菌操作台,高压湿热灭菌锅。 试剂:MS培养基原料(见附录),次氯酸钠溶液,酒精(实验室的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70 年代快速发展并趋成熟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它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该技术在品种选育、名特优品种的快速繁殖、自然资源的保护、品种质量的提高、濒危植物种质保存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组织培养前景广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诞生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在细胞学、遗传学、农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成了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育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结合诱变育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抗黄化叶病的大麦品种; 培育出脱病毒的马铃薯、甘蔗品种,使马铃薯产量增加十多倍;选育出早熟(比母本提早15 天)、优质(含糖量9.5%)、高产(单果平均重106 克)的京早三号桃(中科院植物所培育)等等,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快速繁殖: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使某一个优良品种得到快速繁殖,可在一年内从一个芽或一张叶片,培养与繁殖成几十万或上百万株小苗,使得该优良品种很快得以推广。如浙江省金华婺东葡萄良品场,1990年将日本引进的葡萄品种栽培成功后,我们通过快速繁殖,使每月的增殖系数达到6?9,可使一个芽在一年之内产生100 万个芽。快繁技术在花

卉、果树等经济植物的优良品种繁育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名、特、优、稀植物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许多名贵植物(如兰花)由于繁殖慢或困难,数量不多; 而众多的野生植物(如花卉、药材)由于人们过度的采伐,变成濒危植物。这些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越来越显得重要与紧迫。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不仅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种质,还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大量繁殖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无土栽培:现代正在快速推广的无土栽培技术, 就是建立在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之上的, 特别是无土栽培中的营养液成分, 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基本相似。无土栽培以其高产、低成本、低污染与低有害物质的残留而倍受人们的欢迎。 快速繁殖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自60 年代开始用于兰花生产以来已得到快速发展。开始时主要应用于花卉生产, 现逐渐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其他园艺作物, 近年来又应用于造林树种的繁育上。现已有数百种植物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 并进行了商品化的大规模生产。其中包括用于切花生产的香石竹、唐菖蒲、非洲菊、花烛、百合、菊花等; 还有兰花、非洲紫罗兰、大岸桐、杜鹃和某些蕨类植物和观叶植物; 以及草莓、芦笋、香蕉、葡萄、桉树等经济作物。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有: ①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少;②繁殖速度快,不管从总体上还是单位面积上,其繁殖速度都大大快于常规方法; ③如结合茎尖培养等脱病毒技术,可改良作物品种。

专题1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有效成分提取

专题1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有效成分提取 1.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C.在萃取后,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2.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 A.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都可用蒸馏、压榨和萃取的方法提取 B.分离出的玫瑰精油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可加入无水Na2SO4吸水 C.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CaCO3水溶液浸泡D.用于提炼玫瑰精油的玫瑰花应避免在花开的盛期采收,因为此时花朵含油量较低3.如图是利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下列有关该装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先固定热源酒精灯,再固定蒸馏瓶,并要注意蒸馏瓶与热源的距离 B.在安装蒸馏头时,要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 C.图中冷凝管的进水口、出水口接错,进水口应在下,出水口应在上 D.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固定的位置如图所示,使温度计水银球略高于液面4.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 B.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都要保持滤纸干燥 C.图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其他色素和杂质、β-胡萝卜素 D.该层析的目的是鉴定提取的β-胡萝卜素粗品 5.如图所示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也可以用于提取柑橘和柠檬中的植物芳香油 B.提取胡萝卜素时,1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C.提取胡萝卜素时,2中可以加入酒精来提取 D.提取胡萝卜素时,为了提高温度,可以不要水浴锅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6.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顺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浓缩→过滤→胡萝卜素 ②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静置→橘皮油 ③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7.橘皮精油的提取中,用压榨法得到压榨液,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两种物质,并调节pH至7~8,这两种物质是() A.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 B.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 C.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 D.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 8.已知天然胡萝卜素是防癌抗癌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胡萝卜素化学性质较稳定,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有关胡萝卜素及提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a、β、γ三类 B.一分子β-胡萝卜素将被水解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 C.石油醚是萃取胡萝卜素的良好溶剂,水浴加热可以提高萃取效率 D.实验结果将需要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与标准样品纸层析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有效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名优花卉工厂化生产、园艺作物无土栽培、园艺种苗繁育等其它核心课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支持。 二、课程定位 1、理念定位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并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工

职业工种鉴定要求和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做考合一,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教学设计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 2、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组培企业生产一线。 3、目标规格定位 培养适应园艺作物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教学模式定位 基于行动导向理论,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培养组培岗位能力。 5、考核评价定位 树立“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坚持多元整体评价观,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考核,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 通过不同项目和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从而控制组培苗质量;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最终成为适应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组培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能力 ●熟悉组培含义、类型、特点与具体应用。 ●熟悉组培工作程序、组培设施与建造要求,能使用和维护组培仪器设备,会设计组 培室,科学管理组培室。 ●熟练进行培养基制备、外植体选择与灭菌、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 ●会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核算组培成本和效益分析。 ●能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

植物组织培养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 Landscape Plant Tissue Culture 一、常用术语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是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细胞(体细胞、花粉细胞等)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放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2.外植体(explant) 由植物(母体)上取来作离体培养的材料。 3.初代培养(first culture, initial culture) 最初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的培养。 4.继代培养(subculture) 将获得的增殖的培养体(芽、茎段或带愈伤组织的丛芽团块等)移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再次或反复多次的切割移植培养。 5.继代周期(period of sub-culture) 前后两次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天数),一般28d。 6.增殖培养(proferlliation culture) 己分化芽、小球茎(芽丛或小球茎团常称为团块)和无性细胞胚再继续进行增殖的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则为增殖培养基。 7.增殖系数(proferliation index) 后一次培养物(芽或团块)的数量比前一次培养物增加的倍数。(如10—100,index=9) 8.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如果初始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不是通过芽原基萌发的途径直接生长,而是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分化为不定芽或无性胚时,这种初始培养被称为脱分化,所用的培养基称脱分化培养基。(己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 9.分化培养(differentiation culture) 经过脱分化阶段的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或肉眼看不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另一培养基上分化出芽(或小球茎)或胚时,则称为分化培养。所用培养基称分化培养基。 10.生根培养(rootting culture) 诱导生根形成完整植株就是生根培养。所得到的完整植株叫组培苗(plantlet)。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植物的培养物叫microcutting。 11.愈伤组织(callus) 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12.胚状体 离体培养条件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是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状类似物,此现象无论在体细胞培养还是生殖细胞培养中均可以看到,因而统称为体细胞或胚状体。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一)植物的再生现象 1.有性繁殖:雌雄配子——合子——胚——植株。 2.无性繁殖: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而是用其母体的一部分来进行繁殖。(大蒜分瓣繁殖,土豆芽繁殖,唐昌蒲子球繁殖) 基于对自然状态下某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的观察,人们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即能否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为此许多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了培养植物组织的尝试。最初的问题仍然是集中在植物细胞有没有全能性和如何使这种全能性表现出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4.了解细胞产物的例子 教学重难点: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自主学习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微型繁殖技术: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又叫—————————是指用于——————的————————技术。(2)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 (3)实例: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科学家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用————————来培育兰花。 2.作物脱毒 (1)材料:—————————分生区附近的————————。 (2)脱毒苗:切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3)优点:使农作物————————————。 3.人工种子 (1)概念:一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不定芽、顶芽和——————等为材料,经过——————包装得到的种子。 (2)特点:①后代不会——————————。 ②不受——————、气候和——————限制。(二)作为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加倍 (1)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 ②明显缩短了————————。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和——————(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进而培育成——————————。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脂肪、糖类、——————、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 合作探究 1、人们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来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哪些特点? 2、人工种子之所以神奇,是由于它具有天然种子不可以比拟的特点,想一想它具有哪些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课堂检测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 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2.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A.彼此性状相似B.变异频率较高C.单倍体D.都是纯合子 3.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生产() A.食品添加剂B.无病毒植物 C .人工种子D.前三项都是 4.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采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