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辩证思考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文化强国三大战略的辩证思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是中国的三大战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这里我们从辩证角度出发思考这三大战略的关系:1.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关系: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和研发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因此,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密不可分的。
推进科技创新,需要持续加强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创新创造条件,提高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2. 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的关系:科教兴国和文化强国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科教兴国重视的是科技创新和研发,而文化强国则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矛盾,而是互动关系。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基础的支持,例如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有超越传统思维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这正是优秀的文化所能培养的。
同时,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出现也可以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3. 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关系:人才和文化是一体的,一方面,文化塑造了人才的思想和素质,另一方面,人才通过应用和发展文化来不断开创新的可能。
因此,在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需要通过相互促进的方式实现。
人才强国离不开高度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而优秀的文化也是人才的重要内涵和外在展示。
与此同时,人才本身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工作来维护、改进、创造、发展文化。
综上所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三大战略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辩证思考,营造有利于推进三大战略的环境和机制,推进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
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一、实施“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味着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二、从宏观角度,应注意三方面首先,上下结合。
“上”指政府、领导。
政府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文化改革,包括文化体制、组织、结构等,通过全面的文化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给文化人“松绑”,让人敢想、敢做、敢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起作家、艺术家、文化企业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文化是文化人主体的创造,如果有过多的束缚,就很难创作出传世经典的文化作品。
“上”应宽容,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从“下”来说,文化创造主体应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们今天的文化创作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肩负重任。
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的话,就很难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高水平电影、高质量电视,很可能沦为粗制滥造。
文化人到人民群众中去,细心体会群众心声,真正领会时代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其次,雅俗结合。
现在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喜欢看些通俗的、流行的、娱乐的东西。
如果听任俗文化泛滥而不重视雅文化的话,我们从文化作品中所受到的启发意义就会越来越少。
现在很多文化作品只是单纯的搞笑,比如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文艺表演,已经到了粗俗、庸俗的程度。
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真正的性质和价值,已经不是一种精神的创造而沦为庸俗的表现。
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对社会对人们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种亵渎。
浅谈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价值
浅谈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价值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文化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开展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造就文化人才,使文化更好地效劳社会,效劳人民,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生态与文化的和谐开展,形成国家的文化品牌,提升国家的文化辐射力、传承力、创新力、支撑力、竞争力等,增强国家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和文化人才的综合实力居于国际的第一方阵。
文化强国的内涵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强国对公民素质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局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良好的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国家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通过文化强国建设,使国家公民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行为方式是文化强国的最首要特征,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是否拥有科学文化力量,以及多大程度上拥有科学文化力量。
人民必备的文明行为能力是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民如果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崇尚职业道德、升华个人品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那么就很容易树立起良好的国家整体形象。
二、公共文化的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效劳网络,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促进数字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效劳领域的应用。
完善的文化活动信息发布机制,健全的文化新闻发布制度。
健全的公共文化效劳方式和运行机制。
政府职能转变,由办文化到管理文化转变为治理文化和公共文化效劳上来。
满足实际需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建立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建立公共文化效劳公示制度,建立经营性文化场馆的优惠效劳制度探索建立对高雅艺术演出活动的票价补贴机制。
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
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强国战略思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一个文化强国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积极保护这些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艺术品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传统技艺等。
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也为国家塑造独特的文化形象提供了基础。
同时,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也需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次,一个文化强国要有良好的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文化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方式,发掘和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包括影视、音乐、设计、艺术等领域。
发展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一方面,需要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创意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和发展环境,并加强与科技领域的融合,推动文化与科技的交叉创新。
最后,一个文化强国要重视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
文化外交是通过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来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
通过展示国家的文化特色,可以加深国际社会对该国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借鉴与学习。
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举办国际文化活动和展览,拓宽民众参与的渠道,推动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总结起来,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提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不仅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强国战略不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它不仅意味着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的独立、自信和魅力。
下面将针对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建设文化强国是维护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人心、传承传统的重要力量。
只有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国际上自信地表达和推广自己的文化,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
同时,强调核心价值观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可以避免过度西化和文化同化的现象。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国家软实力和公共外交的需要。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之一,可以通过外交、文化交流等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加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建设文化强国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文化组织和活动,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接下来,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人民精神需求和文化满足的需要。
文化强国不仅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多样性和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只有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演艺等领域。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鼓励创新和培育新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同时,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
文化教育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应该加强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同时,要注重文化传承,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另外,要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环境的改善。
文化建设包括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等方面,要建设更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服务,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认识“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本身就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
落后陈旧的文化,不可能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趋势,因而也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生产力和持续的文化产业繁荣。
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生产,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质,而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往往对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有强大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人类的任何再生产都是创造性的,这尤其表现在文化领域,因此人类的社会实践往往产生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新内涵,通过逐渐的积累而成形并且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限制,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即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消费是一种具有能动性或生产性的消费,因为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和激发人的创造力。
满足了人的文化消费,也就是在生产着高端的生产力。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消费使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消费文化产品同时就在激发精神生产,消费过程直接就成为精神生产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社会越发展,也就越需要具有较高文化消费能力的国民。
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紧密交融,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凸显,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旅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战略体会
文旅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战略体会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发展文旅文化和体育事业,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旅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文化、旅游、创意等多种元素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通过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壮大文旅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增加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体育强国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需要。
体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业,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体育强国,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增强国家的体育实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为国家赢得更多荣誉。
建设体育强国也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
体育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通过体育交流合作,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建设体育强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体育合作,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建设体育强国,我们可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
只有不断加强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推动我国整体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三点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三点最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
“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
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
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章”的另一半。
一、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是中国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来的需要现在,我们文化的状况(我这里说的是文化深层的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进入近代以后,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己几千年文化传统研究得不深,更由于禁锢过久,面对西方强大的工业、武力,曾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化一无是处,应该彻底抛弃,于是大口大口地吞食西方文化食品。
但是,西方文化食品中,既有丰富的营养,也有过量的激素,食之过久,浸透了我们文化肌体的每个器官,造成了文化肌体的“亚健康”。
其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赏;在思想领域充斥着二元对立、工具理性、机械论。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种种社会、环境、心理问题,弥漫在各个领域的“三浮”现象(浮躁、浮夸、浮浅),无不与这种激素在文化肌体里发生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亚健康”的文化肌体,需要扶正祛邪,为此,必须下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
那么,当今世界上的情况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可以说:曾经给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西方文化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它对解放人类思想、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推动力、它的再生机能,都已经枯竭,再也无法给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于各个民族和国家恢复被西方文化冲毁的自身传统,以多元文化交融代替一元独大。
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要建设文化强国,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
所以,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给我们这个民族增添新的智力和精神力量。
这个新的力量,归根到底就表现在我们中国人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
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在当今世界,文化是“软实力”,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3、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文化是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陶冶人情操。
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
首先,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空前高涨。
其次,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到文化建设系统、全面的战略构想,反映了发展从关注物质福利的进步。
再次,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保证。
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社会和谐不可能来自单一的市场逻辑,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文化宗旨、追求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等,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天然一体的联系。
文化强国战略实施方案
文化强国战略实施方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传播国家的文化形象。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其次,要加强文化教育的推广。
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国民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发展,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再次,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增进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推动国际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最后,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总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教育的推广,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作为物质力量的一种折射和体现,其战略地位已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而进一步凸显,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基础内容。
一个国家拥有优势文化就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先进的生产关系,有效地推动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因此,在当代社会,通过文化这个软实力来提升整个国家的实力。
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在整个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因此,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一个措施。
与此同时,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文化产业等得到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文化也得以传承发扬。
②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就要求我们拥有相应的文化实力,形成自身的文化优势。
同时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与战略
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与战略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文化强国不仅仅意味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包含了文化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对外影响力的增强。
在实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路径与战略。
本文将探讨文化强国实现的路径和具体战略。
首先,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保持开放态度。
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更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文化自信也是全体国民形成共识的需要,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文化强国的发展。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文化创意的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文化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文化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此外,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文化精英的重要基础。
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力度,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文化人才来华工作,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实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挖掘和传承其中的智慧和价值,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要注重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 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
十八大以来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文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自十八大以来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
一、文化自信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理念,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在文化自信方面,我国加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国家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形象。
二、文化产业我国在十八大以后,更加重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文化软实力我国自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整体布局,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推广文化产品、提升国家形象等方式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文化扶贫在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文化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推进,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展文化教育、传统技艺传承、文化旅游等方式来促进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使更多的贫困地区居民受益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国际文化交流我国自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与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活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形象。
六、文化创新在文化强国战略中,我国提出了文化创新的理念,强调文化创新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在文化创新方面,我国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新,鼓励人们积极创造、创新,为文化强国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文化教育我国自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推进文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素养,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看,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和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不懈努力,文化强国的目标正在逐步向前推进。
文化强国战略:凝聚全民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战略:凝聚全民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强国战略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是凝聚全民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凝聚全民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让全民接触并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培养起对文化的自信心。
因此,文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将文化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例如开设文化讲座、举办文化活动等,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其次,凝聚全民文化自信需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国家的瑰宝。
通过传播和推广这些文化,可以增加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举办传统文化节、展览以及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也可以让海外华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再者,凝聚全民文化自信需要注重创作和创新。
文化的力量源于不断的创作和创新。
鼓励文化创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文化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保护机制,鼓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原创创作。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最后,凝聚全民文化自信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
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节等,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同时,也要鼓励中国人走出去,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从大会的决定可以看出,大会的中心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之所以加强文化建设是因为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强国实施方案
文化强国实施方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向国际市场拓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国内文化传播,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打破行政垄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四、加强文化教育要加强文化教育,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文化设施的普及和便利程度,推动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六、加强文化创新要加强对文化创新的支持,鼓励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进行创新实践,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竞争力。
七、加强文化扶贫要加强对文化扶贫工作的支持,推动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加强文化安全保障要加强文化安全保障,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文化强国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实施途径-精品文档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内涵及实施途径2011年10 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并对这一新时代国家战略理念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及实施途径作了阐述,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策法规、中央部署、具体贯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推进。
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既是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文化立国”战略实施过程及其成效的促进,也是中国国内社会道德、环境生态及经济产业等领域现实问题的需求,更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呼唤。
美国“文化立国”战略是其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的自然延伸。
美国人通过对大众传媒的国家扶助与控制而使其成为世界传媒业的巨头,成为全世界许多报纸和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资讯来源,并凭借其经济、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影、音像制品、出版业等文化产业,通过承载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的全球消费,不但维护其文化霸权,而且是其政治、经济霸权的一部分。
1995 年,日本出台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战略”,明确提出了日本国21 世纪的“文化立国”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出重新评估日本的传统文化,鼓吹日本文化的优越性,提升日本国民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是提出大力发展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国内消费,提升国内民众的道德、审美和生活方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是借助强大的文化产品输出,宣扬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文明圈,努力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1]P45-49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是在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 年代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期,为解决经济至上主义而导致的生态危机、传统道德沦丧、文化生活贫乏等国内社会问题以及国际政治大国诉求而提出的。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实施三十年来,文化产业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和电器等传统工业而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动漫画、游戏业约占国际市场的1/3 比例,日本文化俨然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奠定了基础。
“文化强国”长远战略
“文化强国”长远战略背景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关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看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六大看点值得关注:民营准入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有企业的同等待遇。
通过制度设计打破山门,破除壁垒,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法律面前公平竞争;并购重组产业并购重组有望提速,更大程度地利用金融手段,着眼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受益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企业上市,跨区域跨产业链并购重组有望提速;金融土地优惠补贴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
除了直接的财政补贴外,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有望落实和扩大覆盖范围;鼓励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法律保障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打通资源属性与资产属性的界限,在文化权益的问题上明晰管理,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府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等问题也将有望被重申和提及;精品品牌,走向国际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而鼓励文化内容生产方面,强调文化创意的提升、文化品牌的树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将成为一个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正努力实现从经济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自信的体现。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要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科研,推动文化理论创新。
优化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优化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同时,要加强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强化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强化文化法治建设。
我们要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化执法监管,坚决打击各类文化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强国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我国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你认为最重要的举措是哪些?
我国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你认为最重要的举措是哪些?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对当代中国发展来说,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进行的又一次宏大战略筹划,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认识的提炼升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深远安排,标志着我们的国家战略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文明进步的。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可以依靠战争侵略、资本扩张、殖民劫掠,但今天大国的崛起所能凭借更多的是优势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作为物质力量的一种折射和体现,其战略地位已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而进一步凸显,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基础内容。
一个国家拥有优势文化就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先进的生产关系,有效地推动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可以说,文化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基本态势,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个国家要崛起,其背后必然是文化的崛起、精神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加强本国文化作为谋求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把握了国际竞争这种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大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你认为最重要的举措是哪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对当代中国发展来说,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进行的又一次宏大战略筹划,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认识的提炼升华,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深远安排,标志着我们的国家战略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文明进步的。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可以依靠战争侵略、资本扩张、殖民劫掠,但今天大国的崛起所能凭借更多的是优势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作为物质力量的一种折射和体现,其战略地位已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而进一步凸显,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基础内容。
一个国家拥有优势文化就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先进的生产关系,有效地推动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可以说,文化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基本态势,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个国家要崛起,其背后必然是文化的崛起、精神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加强本国文化作为谋求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把握了国际竞争这种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大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
1于不败之地,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
着眼于国际竞争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竞争力的培养和强化,不仅要充分体现出纵向的进步,而且要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显现优势。
目前,中国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制度创新能力,其来源是对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批判性传承,是对其他先进文化的勇敢借鉴,更是对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深入总结。
从国家层面上来推动这项工作,将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然有效激发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为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其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2核心的时代精神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成为人们言行的自觉规范。
要切实搞好宣传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大力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使各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协调、相映成辉,报道真理、揭示真相、稳定社会、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陶冶情操、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类别、区别对待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要高度重视文化传媒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不断加大对文化传播平台、载体、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占领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要提高国际战略的谋划水平,搞好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
通过对策研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深谋远虑、独
3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友好、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
要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规划。
不断深化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内外环境的认识,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发展对策研究,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外交战略的需求,部署重大攻关课题,及时组织力量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学术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等全方位加强文化软实力人才队伍建设。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只有经济蓬勃发展,才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建设队伍、开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和扩大影响力;只有各项政策都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维护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中国文化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精神宣传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欢迎。
要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文化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文
化发展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生态建设相协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