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驱邪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驱邪祛湿康复之方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驱邪祛湿康复之方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驱邪祛湿康复之方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驱邪祛湿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当人体遭受骨伤时,不仅骨骼和筋肉受到损伤,体内的气血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邪气入侵、湿气凝滞。

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病理因素会阻碍骨伤的愈合,甚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邪气,在中医理论中,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等。

当骨伤发生时,人体正气受损,卫外不固,邪气极易乘虚而入。

风邪善行数变,可能导致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凝滞收引,会使气血瘀滞,加重疼痛和肿胀;暑邪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燥邪干涩易伤津,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火邪炎热燔灼,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湿气,在骨伤康复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湿性重浊黏滞,一旦侵入人体,往往缠绵难愈。

骨伤后,肢体活动受限,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代谢失常,容易导致湿气内生或外湿入侵。

湿气停聚于伤处,会使肿胀难以消退,关节屈伸不利,肌肉酸痛无力。

而且,湿气还容易与其他邪气相互勾结,如湿与寒合为寒湿,与热合为湿热,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

针对骨伤后的驱邪祛湿,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康复策略。

首先是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

例如,对于寒湿凝滞型的骨伤,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其中独活、桑寄生、细辛、秦艽等药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对于湿热蕴结型的骨伤,则可选用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等药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熏洗就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法,通过将具有驱邪祛湿、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煎煮后,利用其蒸汽熏蒸患处,再进行浸泡,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湿通络。

常用的熏洗中药有艾叶、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

针灸治疗在骨伤康复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血海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祛湿除邪。

正合丸通过调理气血扶正驱邪

正合丸通过调理气血扶正驱邪

正合丸通过调理气血扶正驱邪原文出自随便活官网随便活吧推出的正合丸之所以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征服了新老用户的心,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人身体健康最起作用的提升元气这个方面做得好,只要有效果,那就不会是只体现在简简单单的一两个方面,一提升就是全面的提升。

千年古医经典六朝宫廷秘方正合丸的名字和它的保健调理机理一样,是以奇胜,以正合的理论,所起的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调合内脏,尽早扶正,而这一理论最大的支撑点,就是元气理论,有了元气的支撑,人们的身体里面时常都是正气在守护,邪气都无法入侵,这个时候的状态就是正向和谐的状态,人的身体机能就能够平稳健康地发挥作用,这些理论的最初,都是源自我国千年古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正是有了他们的五脏调合的理论支撑,才有了正合丸跨越六个世纪的宫廷应用,而现在正合丸的穿越与再度现身,和随便活吧挖掘我国传统医学宝藏,古为今用的努力无法各自而论。

名贵中药材精妙配伍四两拨千斤正合丸调理亚健康所用的名贵药材,各个都是中医领域的强将,人参,自古以来就是调理气血的良品,本草纲目对人参的评价是无不可用,也就是说在任何的一种病症当中,人参都会起到作用,全面是其最大的特性,而生地黄也是去消血脂,调节胆固醇的能手,正合丸中的茯苓去血毒,能对净化血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五味子是平衡五脏的代表,各个部分都会有所照顾,温而不伤,缓冲缓释,大量进补少量冲击。

更不用说那选料精考的蜂蜜了,那可是消炎去痛,提供氨基酸最全面的,酸枣仁也不用说了,软化血管都是有它独到之处的,还原功能至今医学界还在继续发掘,没有做不到,只有还没研究到。

黄帝内经也说了,元气是身体健康的统帅,而气血从来都是相伴而行的。

血象好了,那么面相肯定好,元气也就上来了。

元气与血症是正合丸调理的主战场表面看正合丸是将人身体的元气给调理起来了,起到的防病的目的,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正合丸,操作的最根本着力点是和五脏筋脉相连的血液,只要将血象调理平顺了,人的身体内脏自然会调合平顺,血象与内脏平衡之间常常会有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内脏不协调的时候,往往血液会出现问题,而如果能够将血液出现的问题调理好,反过来会将出问题的内脏给滋养平衡。

中医皮肤科如何从驱邪扶正的理论施治

中医皮肤科如何从驱邪扶正的理论施治

中医皮肤科如何从驱邪扶正的理论施治中医皮肤科在治疗各类皮肤疾病时,常运用驱邪扶正的理论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理论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中医智慧。

驱邪,即祛除病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以及痰饮、瘀血、积食等内邪。

正,指人体的正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抵御病邪的能力。

在皮肤科疾病中,常见的病邪有风邪。

风邪善行而数变,许多皮肤病如风疹、荨麻疹等,都与风邪侵袭有关。

对于风邪致病,治疗时多采用疏风止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如荆芥、防风、蝉蜕等,能疏散风邪,缓解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湿邪也是导致皮肤病的常见因素。

湿疹、脂溢性皮炎等常与湿邪有关。

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病情往往缠绵难愈。

治疗时要利湿祛湿,常用的药物有茯苓、泽泻、薏苡仁等,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减轻皮肤的渗出、肿胀等症状。

热毒也是常见的病邪之一。

例如痤疮、疖肿等,多因热毒内蕴所致。

治疗时需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能清除热毒,消退红肿热痛。

除了驱邪,扶正同样重要。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如果人体正气虚弱,抵御病邪的能力下降,就容易患病。

在皮肤科中,一些慢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等,往往与正气亏虚有关。

对于正气亏虚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扶正。

如果是气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等,可使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来增强正气。

如果是血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可选用当归、熟地等补血之品。

若是阴虚,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表现,可用麦冬、生地等滋阴药物。

而阳虚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可给予肉桂、附子等补阳之药。

在实际治疗中,驱邪与扶正并非孤立进行,而是相互结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

比如,对于急性发作的皮肤病,病邪较盛,应以驱邪为主,兼以扶正,防止正气在驱邪过程中过度损耗。

而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多因正气亏虚,无力驱邪,此时应以扶正为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兼以驱邪,使邪去正安。

端午节驱邪去病

端午节驱邪去病

端午节驱邪去病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许多人所熟知。

传统上,端午节的庆祝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仪式和活动,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驱邪去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端午节驱邪去病的背景、意义和相关的习俗。

背景驱邪去病这个传统的仪式和活动源自民间的信仰和医学理论,据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驱赶恶鬼,排除疾病和不幸的灾祸。

这个仪式和活动通常出现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中,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中的驱邪去病仪式通常包括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放鞭炮、舞狮子、打龙舟、喝雄黄酒等。

意义驱邪去病在民间的信仰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民间传说中,人们相信在端午节这一天,恶鬼会出来捣乱和传播疾病,因此需要进行各种仪式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传统医学中,驱邪去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式。

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在某些时候会受到外来的恶势力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和不幸的发生。

通过驱邪去病的仪式,可以使这些影响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习俗端午节驱邪去病的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1. 纳福安神这是驱邪去病的第一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窗口贴上各种符号、花环和的士香,以驱除恶魔、保佑吉利。

2. 佩香囊佩香囊也是端午节驱邪去病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人们通常会用丝绸或布料等材料制作一些香囊,里面装有雄黄、茯苓、白芷等一些能够驱邪的物品。

3. 闹鬼驱恶这是端午节驱邪去病的一个很有趣的活动。

人们会制作一些恶鬼面具放在路边,然后在竹子或木板上写上“请勿靠近”等警示语,并用鞭炮、石子等工具骚扰它,以求驱邪、去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中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据说这个活动源于古代时代的一名爱民的官员,他根据太湖里鱼的习性而制造出了“龙舟”,逐步演变成了一项全民参与,具有竞技性和团体形象的活动。

人们在赛龙舟时,会唱着歌曲、打着鼓、扔着赛龙舟,以驱除邪恶。

5. 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驱邪去病的一种重要的饮品。

中医扶正祛邪对人体的增强体质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中医扶正祛邪对人体的增强体质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中医扶正祛邪对人体的增强体质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秉承着“扶正祛邪”的理念,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中气的流通为核心,已经数千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的疗效不仅显著,而且具有增强人体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独特功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扶正祛邪对人体的增强体质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1.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中医强调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当人体阳气不足或阴气过盛时,易导致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

而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阴阳之气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 活化气血运行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导致体质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

中医扶正祛邪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草药的运用,促进气血的流通,活化人体的气血循环系统。

当气血运行顺畅时,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3. 强化脏腑功能中医强调脏腑的健康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脏腑功能失调会导致体质差、免疫力低下。

而中医的扶正祛邪治疗方法能够通过草药的应用,调节脏腑的功能,强化脏腑的代谢和解毒功能,从而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4. 增强阳气中医认为阳气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阳气充足则体质强健,免疫力较强。

而中医草药中的一些温补药材可以通过补益阳气的作用,增强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

例如,人参被认为是最具补益阳气之药,常用于提高体质和免疫力。

5. 调节免疫系统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方式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人体的免疫力主要源自于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而中医草药中的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草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6. 提供抗氧化物质和养分中医扶正祛邪草药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养分,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并提供养分给身体使用。

这些抗氧化物质和养分的摄入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因为它们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

老中医: 拍打身体八虚,清除五脏之邪

老中医: 拍打身体八虚,清除五脏之邪

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
它们是双腋、双肘、双髀(bì)和双腘(guó)。

“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
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
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
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这些拐弯之处。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
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

每日早起,四指并拢轻拍肘窝处,
左右各10分钟,一天一次,
微微出痧即可,可拍散心肺邪气病气。


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
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平时可在腋窝正中轻轻地按揉和拍打,
左右各10分钟即可。


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两髀位于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
即两胯;
拍打两髀能加速气血运行健脾胃。

直立,用双手轻轻拍打两腹股沟,
逐渐加力,直至两髀微微发热为止。

每天拍打两到三次,每次3~5分钟。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两腘就是两膝关节后面的窝窝。

平时拍打两腘可补肾养肾。

每天拍打五分钟。

下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
此时拍打效果更佳。

火运低人的避邪方法

火运低人的避邪方法

火运低人的避邪方法
欲避邪,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心境平静:保持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心境,不给邪气可乘之机。

2. 清洁卫生:保持身体环境的清洁,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受到病菌、病毒的侵害。

3. 常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场所后要及时洗手,以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5. 忌讳忌口:食物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洁的食品,尽量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 阳光照射:适当晒太阳,让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增强自身抵抗力。

7. 注意穿戴: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到寒邪或暑邪侵袭。

8.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疲劳和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9. 忌讳和尖锐物品接触:避免接触尖锐物品刺伤皮肤,以免感染细菌。

10. 回避阴暗潮湿的环境:避免长时间待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防湿邪侵袭。

总之,避邪的方法主要是从调整心态、保持卫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免受邪气侵害。

撞邪怎么破解方法

撞邪怎么破解方法

撞邪怎么破解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撞邪。

撞邪是指人体受到邪气的侵害,导致身体不适甚至生病。

那么,当我们遇到撞邪的情况时,应该如何破解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破解方法就是通过驱邪。

驱邪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式或者祈祷来驱赶邪气,让身体恢复正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驱邪的习俗和方法,比如燃香、挂符、念咒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排除身体内的邪气,恢复健康。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物品来破解撞邪。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咒或者护身符来保护自己免受邪气侵害。

此外,一些草药和香料也被认为具有驱邪的作用,比如艾叶、辛夷等。

将这些物品放置在家中或者身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撞邪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身体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受邪气侵害的可能性。

比如,经常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让身体更加健康。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饮食均衡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受邪气侵害的机会。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调节来破解撞邪。

心理因素在撞邪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情绪低落、压力过大等都会让身体更容易受到邪气的侵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也是破解撞邪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的来说,破解撞邪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通过驱邪、使用物品、进行身体锻炼还是调节心理,都可以帮助我们破解撞邪,让身体更加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远离邪气的侵害。

挖掘:扶正祛邪中蕴含的真谛,中医人必懂!

挖掘:扶正祛邪中蕴含的真谛,中医人必懂!

痛,发⾼烧,扁桃体肿⼤,浑⾝酸痛。

此时,按照现代医学的检验,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肺内感染,中医在这个时候的治疗,基本认为是邪⽓炽盛,应该以驱邪为主,所以,会⽤清热解毒等药来驱散邪⽓。

再⽐如,⼀个⽼⼤妈,腿疼了⼆⼗年,这是腿部的⾻骼⾥⾯有瘀⾎,于是我们⽤三七粉来活⾎化瘀,结果她的腿疼就痊愈了,这就是⽤活⾎通络的⽅法,来祛除瘀⾎这种致病因素,让⽓⾎恢复正常。

这也是驱邪。

再⽐如,⼀个脑⾎管意外的患者,中医叫脑中风,此时患者神志不清,⼤便已经很多天没有通了,⾆苔黄厚,⾆质红绛,此时,⼀个⽐较常⽤的⽅法,就是泻下通便,这叫釜底抽薪,⼀旦患者⼤便通畅,⾝体上部的压⼒很快就会被降下来,就给治疗创造了机会,这也是驱邪的⽅法。

所有的祛邪办法,都是因势利导,排除致病因素。

●凡是正⽓虚弱是疾病的主要⽭盾的时候,就适宜于扶正。

⽐如⽓虚、⾎虚、阴虚、阳虚的时候,就要及时滋补。

⽐如,有的⼥性患者,⽉经前头疼,这个病⽐较难治,到底是该疏风通络呢?还是散寒解表呢?我们⼀看,此⼈的⾆质颜⾊很淡,这是⾎虚的表现,于是就给患者⽤⽟灵膏养⾎,结果很快⽉经前头疼这个病就好了。

这是因为⾎虚之⼈,经脉空虚,⽽⼥性⽉经前,⾎液开始蓄积,此时⾎虚之⼈,会有⽐较明显的反应,⾎液不能上承,则头部经络失养,就会头疼。

⽽养⾎扶正,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如,春季经常发⽣的各种头⾯症状,⽐如嘴唇肿⼤,⾯部红疹,或者咳喘等等,此时是不是需要驱邪?不是的,这些⼈的⾆质,都是暗红⾊的,还稍微有点颜⾊淡,这是肾精不⾜,于是我⽤引⽕汤,⾥⾯⽤⼤量熟地,配合⼀点⾁桂,滋补肾精,基本都是⼀副显效,三副搞定。

估计现在⼤家了解扶正驱邪的概念了,那么,这⾥⾯最难的是什么呢?最难的,就是搞清楚扶正和驱邪的⽐例,和前后次第。

如果邪正双⽅在病变中同时存在,那就扶正与祛邪同时进⾏,这叫“攻补兼施”。

⽐如,⼀个⼈患了感冒,感受了风寒,此时,⾝体壮实的⼈,可以直接发汗解表。

可是,如果患者是⽼⼈,或者体弱之⼈,正⽓不⾜,此时,就要在散寒解表的药物中,加⼊辅助正⽓的药物。

湿气重就不能吃补药?国医大师:只有补药扶助正气,才能驱邪外出

湿气重就不能吃补药?国医大师:只有补药扶助正气,才能驱邪外出

湿气重就不能吃补药?国医大师:只有补药扶助正气,才能驱邪外出身体里有湿气、有毒火的时候,是不能吃补药的,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但其中的误会大了!因为湿气和毒火之所以停留在体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的正气不给力,没有本事把这些外邪祛除出去。

在你硬挺着不吃任何补药的时候,邪气可能进一步入里,直至形成正邪平衡的停滞态势。

很多人感冒、感染拖延时间很长,痘痘总是爆不出来,其实都是因为身体欠补。

这一点,可以看看“国医大师”是怎么做的。

陆广莘教授是“国医大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陆老是学西医出身,但比很多中医医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医,他给自己治感冒的药物,一生只有两种,都是中成药:一个是补中益气丸,一个是防风通圣丸。

前者是补正气的,后者是驱邪气的。

他用这两种药配合着,几乎对付了一生中遇到的所有感冒。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通则,具体用在祛湿排毒上,就是要在扶助正气的前提下驱邪。

一来,正气不足,湿气毒火就会乘虚而入,一旦湿毒入侵,没有强大的正气是无法祛邪外出的。

二来,祛湿排毒的药物大多是苦寒的,会伤及阳气,所谓阳气,就是身体的功能,单纯长期用苦寒药祛湿,只会进一步损伤身体祛湿的本能。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很多人总是感冒或者患各种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都有可能,而且一次发作会拖延很长时间;还有的人长痘痘,过了青春期还在长,而且变成了持续不消的暗疮。

这些病症之所以能迁延日久,就是因为身体的正气弱了,不能祛邪外出,本该速战速决的“歼灭战”,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在拉锯的过程中,正气和邪气达到了低水平的平衡,病情虽然不再加重,但始终好不了,这个时候就必须打破这个平衡。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打破这个平衡呢?我遇到过一个病人,眼睛上长了个脓肿,他为此吃了、抹了各种清热解毒的药,饮食也一直清淡,但始终不好。

这个人脾气很急,忍受不了这个,当时正好是荔枝上市的时节,他一气之下买了一斤多荔枝一口气吃完,之后还吃了顿涮羊肉。

端午节的五驱邪

端午节的五驱邪

端午节的五驱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五驱邪。

五驱邪,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五种方式来驱逐邪恶。

根据传统观念,端午节这一天阴气最重,各种邪恶之气也最为盛行。

为了保护自身和家庭免受邪恶的侵害,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来驱散邪气,保佑平安健康。

首先,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挂上艾叶和菖蒲。

艾叶和菖蒲是传统的驱邪物品,具有辟邪的功效。

挂上艾叶和菖蒲可以驱散邪恶之气,保护住宅的安全。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一些五彩丝线,用来驱赶家中的邪气。

其次,人们会在这一天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有驱邪的作用。

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会将雄黄倒入酒中,然后分给家人饮用。

这种酒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驱赶身体内的邪恶之气,保护人们的健康。

除了挂艾叶、菖蒲和饮雄黄酒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做其他的驱邪活动。

比如,在屋内放置艾草或龙舟草,用以驱散室内的不良之气;踩踏五色彩带,代表着驱逐邪气,迎接吉祥和幸福的到来;戴上一串符文佩,以求祛邪扶正。

最后,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去寺庙祈福。

在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家人平安,驱散疾病和邪恶。

寺庙作为宗教场所,被认为有着神圣和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远离邪恶。

端午节的五驱邪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抗邪恶、追求吉祥和幸福的表现。

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人们希望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得到保佑,感受到守护神的庇佑。

总之,端午节的五驱邪活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代表了对邪恶的消除和对守护神的崇敬。

这些传统的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更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祝福的追求。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这些仪式和活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已久,成为了浓重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每年的端午节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祝福和力量,平安幸福度过这一特殊的日子。

中邪后简单的破解方法

中邪后简单的破解方法

中邪后简单的破解方法中邪是指身体受到邪气的侵袭,导致身体不适或疾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常常会寻求各种方法来破解中邪。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破解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首先,中邪后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态的平和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身心等方法来调整心态,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中医疗法来破解中邪。

中医疗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等,这些疗法可以帮助身体排除邪气,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在选择中医疗法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医生,避免因为不当操作而导致不良后果。

另外,饮食也是破解中邪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食物对于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帮助身体排除邪气。

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温水,帮助身体排毒。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身体破解中邪。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除邪气。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让身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最后,心情愉快也是破解中邪的重要因素。

心情愉快可以帮助身体释放愉悦的激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喜剧等方式来调整心情,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总之,中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破解中邪。

调整心态,选择中医疗法,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都是破解中邪的有效方法。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祝大家身体健康!。

中医学驱邪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驱邪的名词解释

中医学驱邪的名词解释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体系,深受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影响。

在中医学的理念中,存在着驱邪这一重要概念。

驱邪,即指中医学中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消除或驱除病邪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医学驱邪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病邪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病邪这个概念。

在中医学中,病邪是指各种导致疾病的因素,包括内邪和外邪。

内邪指的是体内的一些病理性因素,如湿邪、燥邪、火邪等。

外邪则是指外界的一些病原微生物、气候变化等因素。

病邪的侵袭是导致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辟邪辟邪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用来消除或预防病邪的侵袭。

辟邪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其中,饮食调理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辟邪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来调养身体,抵御病邪的侵害。

例如,在夏季,多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除病邪,保持身体的健康。

三、祛邪祛邪是指中医学中一种消除体内病邪的治疗方法。

祛邪常常需要借助药物的疏散作用,帮助体内的病邪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病邪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例如通过大便、小便、汗液等。

祛邪常常使用一些具有疏散作用的中草药,如果胶、茵陈、荆芥等,通过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清邪清邪是指中医学中一种清除体内的病邪的治疗方法。

清邪常常需要借助药物的清热解毒作用,帮助体内的病邪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病邪可以导致人体内部的热毒积聚,而清邪可以帮助体内的病邪被清除,从而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清邪常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如连翘、银花、金银花等,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解邪解邪是指中医学中一种解除体内病邪影响的治疗方法。

解邪常常需要借助药物的镇静作用,帮助体内的病邪解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胡凯文 防病从祛邪气开始

胡凯文 防病从祛邪气开始

防病从祛邪气开始人体中很多邪气,但是现代人最主要的发病是来自于湿邪。

很多疾病,比如多见的肥胖、血脂高、痛风等等,常常都有湿邪为患。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胡凯文主任会告诉大家一味中药,来去身体中的湿邪。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癌细胞,如果身体正气(有足够清楚异常细胞的能力)不足的话,几年十年之后就会形成一个病灶,就变成了癌症,正气和邪气在体内是永恒存在的,互相抗争,癌症的来源就是湿浊之邪,一旦存在与我们的体内,我们可以通过舌苔来观察,舌头太大,都有牙印了,说明脾虚了;有的地方光,没舌苔,是花剥胎(有些地方特别光,有些地方特别厚,是肿瘤患者的异常)。

舌淡红,苔薄白的舌苔是正常的。

健脾、利湿、化浊是癌症患者康复的方法。

白术是一种可以当零食吃的药。

薏米也是一种利湿健脾的食物。

该怎么吃呢?薏米是药食同缘,但吃法是两回事,当药吃的时候是不能把渣吃了的,中医讲原汤化原食,抵消了就没作用了。

陈皮行气的效果非常好大黄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抗炎,灭菌。

平时被蚊子叮了被虫子咬了,用大黄水(开水冲)擦一下,止痒。

炒的时候大黄要粉碎一下,炒到金红色。

桃花散可以治疗创面不愈合。

生活中也可以用,伤口清理干净后撒,撒上之后也不用去清洗,如果还有分泌物就再撒,直到愈合。

土贝母本身就是一味抗癌的药,但是药用久了就会出现耐药浙贝母专门克制耐药一般人不能多吃,如果已经有了乳腺增生,甲状腺肿,癌症风险很高了,要预防转变的时候,或者是作完手术的患者,怕有残存,要预防复法的时候。

丁香是化浊的,香为清正之气,带着正气在身体里走。

蝎子是入里,深,既能活血化淤,又能调动我们气机流畅。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止疼。

十字纱布无纺贴布,贴前用温水清洗一下,用生姜擦一下要贴的地方,贴4到5个小时。

只要没创口,无菌疼,腰疼啊脖子疼啊腿疼啊,一帖见效。

醋帮助透皮吸收,亲合肌肤。

蜂蜜保湿,甘能缓急,止疼。

食材方面:凡是利湿都能健脾。

扁豆是夏天生的,有利湿的作用。

中医驱邪的秘方

中医驱邪的秘方

中医驱邪的秘方(1)疏肝理气法中医把人对外界环境的情志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反应,称“七情”。

当“七情”太过或不及,便引起体内气血运行阻滞,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临床上也看到,长期的情志刺激或突然的强烈精神打击,常是某些肿瘤发生的诱因。

肿瘤发生后,许多患者情绪悲观、恐惧、意志消沉、睡眠不好、纳食减少而致机体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病情。

七情内伤会导致气机不调,在肿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疏肝理气法能调畅气机使气血调和而达到祛邪抗癌目的。

适应证:用于肿瘤病人肝郁气滞之证。

如情志抑郁、悲观消沉、月经不调、嗳气、呕吐等。

常用药物:橘皮、枳壳、佛手、香附、八月扎、厚朴、大腹皮等。

(2)活血化瘀法中医认为瘀血内阻是发生恶性肿瘤的一个主要活血化疡冬病机。

临床中可看到肿瘤的发生发展确实与瘀血阻滞有密切苯系。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肿瘤的血行瘀阻而采取的化瘀散结、活血通络、逐瘀生新的方法,是治疗肿瘤的常用大法。

适应证:用于肿瘤病人血瘀之证。

如体内或体表肿块触之坚硬、凹凸不平、固定不移、日渐增大、痛有定处;。

出血紫黑或夹血块;低热缠绵不退;面色黯黑,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涩等症。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丹参、赤芍、三七、乳誊、没药等。

(3)以毒攻毒法清.代医家叶《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中指出爹藉为笺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以毒攻毒精动之物,松透病根。

”癌毒性本N寒,一旦发病,血络先伤,从而血瘀、湿聚、痰凝、.气滞、毒筹病理变化相继而成,在癌变局部形成邪气所凑之处,彼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叶氏首倡久病入络理论,并且推崇仲景通络方法,以全蝎、蜈蚣、土鳖虫等为代表的虫类药不只能够起到松透病根,攻坚破积的作用且大都有毒,又可以毒攻毒,在癌症治疗中起着一箭双雕、籍多效之用。

(4)化痰导浊法中医学所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化失常而产生的有形之病理同时又是许多疑难杂病的致固化痰导浊。

健康基础 避邪守神

健康基础 避邪守神

健康基础避邪守神白天阳盛,身体兴奋,应顺应自然,工作学习利用白天的时间。

夜间阴盛,人体功能以抑制为主,应顺应自然,避免熬夜。

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中医将致病因素大体分为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两大类。

在正常的情况下,“六淫”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热暴冷),又正值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引发疾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就成为“六淫”,又称为“六邪”,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是人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范围,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养生要求——外避六淫七情不过中医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人及时地躲避了外邪六淫,又保持了精神安宁,七情不过,真气即正气,就得以巩固,内外养生都做到了,疾病怎么会来呢?保存、提高正气,控制内外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让身心和谐统一,就是养生的目的。

很多人要问,有没有一种简单又见效快的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又是现代人浮躁的表现。

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健康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获得。

中医学本身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医养生的方法就是人正确的日常生活方式。

只要你坚持按照正确的方式生活下去,就一定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

而追求神速获得健康,就如同秦始皇派人寻找不老药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健康基础——守神避邪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

中医认为,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是生命、生理活动正常的保障,因为此时体内正气是充足的。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此时人就可能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

立冬的冬季辟邪保健传统驱寒与驱邪方法

立冬的冬季辟邪保健传统驱寒与驱邪方法

立冬的冬季辟邪保健传统驱寒与驱邪方法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冬季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冬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常会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来辟邪保健,驱寒驱邪。

以下是一些传统的立冬方法。

一、饮食调理在立冬这一天开始,冷空气逐渐增强,气温下降,饮食调理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寒冷非常重要。

传统的方法包括:1. 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大蒜、茴香、辣椒等,可以辅助体温的调节,适当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

2. 合理搭配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菠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饮食上要注意温养,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增加身体的寒气。

二、养生保健立冬是冬季保健的开始,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升身体的保健效果: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冬季气温较低,外出时要注意穿戴保暖,尤其是脚部、颈部和背部,避免受寒引起感冒和关节疼痛。

2. 适当运动,保持体力活动。

冬季虽然寒冷,但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冬季日照时间变短,人体的代谢会减缓,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三、辟邪驱寒立冬也是驱寒和辟邪的重要时期,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和保护自己免受邪气侵袭:1. 居室添置冬季用品。

在立冬之后,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辟邪的物品,如辟邪的桃木符、神兽摆件等,以增加居室的气场和辟邪的效果。

2. 穿戴辟邪护身符。

传统文化中,认为佩戴一些辟邪护身符可以保护个人免受邪气的侵袭,如护身符、符咒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3. 打扫居室和身体的不洁。

在立冬时,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居室,清除积尘和各种不洁物,以保持居室的清洁和驱散不良的气场。

4. 适当锻炼身体。

冬季适合进行一些养生功法和健身锻炼,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气场。

综上所述,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冬季保健的开始。

艾灸”驱邪,邪在身体的现象

艾灸”驱邪,邪在身体的现象

艾灸”驱邪,邪在身体的现象艾灸常保健康,做养生我们是专业。

身体的李逵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

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口干的症状,没有关系,可以多喝水,降火气。

7、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

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

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

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

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灵魂觉醒】人体中可以阻挡百邪的惊人秘密,竟然是……

【灵魂觉醒】人体中可以阻挡百邪的惊人秘密,竟然是……

【灵魂觉醒】人体中可以阻挡百邪的惊人秘密,竟然是……(来源:公众号身心灵 ID shenxinlingdao)中医没有“病毒”之说,《黄帝内经》也只是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可是你知道吗?我们身体里就存在一个避虚邪贼风、拒绝病毒的开关。

这个开关,早在婴儿时期就运用纯熟了,只是知道的人很少,而且懂的医家也只是秘传。

一般来讲,医家在正式传这个方法之前,都要先讲一番大道理,让你明白个子丑寅卯,方法你就自己会了。

下面,我也得给你简单讲讲。

中医认为,人的神志活动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这五神和五志的所有精神意识活动都依靠五脏的功能调节,而且由“心”主导。

相信你也看到过一个新闻,说一个人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发现性格与原来那个心脏的主人变得很像,西医们于是非常震惊,觉得心脏可能有“记忆”。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知道了,心脏不仅有记忆,而且还是我们“神”的“房子”呢。

《黄帝内经》就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

而虚邪贼风最容易在我们“失魂落魄”的时候侵犯我们。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朋友圈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一听说有个什么病毒,就被吓到了,马上全副武装,把自己保护起来,而往往“中招”的偏偏就是他们,那些无所畏惧不怕病毒的人,反而没啥事?在非典(SARS)期间,最多的病人是成年人,甲型H1N1 流感也多是成年病人,婴儿得病的极少。

当然,你可以用西医的方法来解释,因为成年人接触人多,所以得病的概率就大嘛。

这也有道理,我历来认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不可以已之所长,攻人之所短,而应该知己之不足,学人之所长,但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想把中医说成“伪科学”,我们则必须予以反击!从古中医角度看,婴儿才是大丈夫!他们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丈夫本色!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的真气专而不散,所以无所畏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驱邪我们的探究与发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临近结束了,让我们放平身心,在极为祥和的心态中回顾一下我们对《黄帝内经》所做的探究与发现。

《黄帝内经》这部中华传统医学经典,其出发点是养生学,从现代意义上讲,就是健康学。

养生学、健康学是《黄帝内经》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

在这中间所讲的大量医学内容,都是为了祛除疾病,恢复健康。

在《黄帝内经》中,医学是养生学这个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要手段。

任何人都能时时感到《黄帝内经》那统观天地人的养生学、健康学眼光。

具体到养生学本身,《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原则如下: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从养生学、健康学的意义上,首先要善于预防任何病邪侵入体内。

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一个人要健康,必须使自己相对处在一个恬淡虚无的状态之中。

如果使用现代意义的语言,那么,无论我们进行什么样的生活内容,都应该保持对待生活的适度距离感,那种从容,那种自然,那种洒脱,那种没有贪急浮躁的心平气和,那种淡泊于名利的平常心、平常态,那种在一切繁华喧嚣的生活中都心态清静的定力,这些都是养生学、健康学特别重要的原则。

结合现代人的生存实际,当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带有所谓的责任和义务时,我们想说,《黄帝内经》所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感觉,依然可以寻找到。

那就是万事道法自然,那就是做事依照规律,那就是张弛有度,那就是做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那就是一切都有很好的分寸感,那就是随能任使,随心所欲。

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独立守神,呼吸精气。

这是从养生学角度对“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更积极、更有实践意义的注释。

不管在生活中如何烦恼,不管要应付天下万种事端,不管在入世意义上有多少繁喧的应对和周旋,永远处在精神内守的状态之中,永远处在独立守神、呼吸精气的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应该在我们的气功修炼中体验到,在我们安静休息的时候体验到,在我们工作、交际的时候也体验到。

永远使自己神体合一,永远使自己神守舍,永远使自己神魂意魄志各守五脏,永远使自己的精神不涣散,永远用自己的神观照自己的身体,永远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动。

神永远不惊不扰,不浮不躁,不飞不散,神永远处在内守的状态之中,如此,我们就是健康的人。

一旦发生神走病入的情况,也要及时醒悟,及时把神收回来,及时安神、定神、养神、守神。

那么,在相当的意义上,疾病可以不治而愈,或者是一治而事半功倍。

四,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积精全神,和于阴阳。

这是对独立守神、精神内守的一个更加具体化的、带有修炼意义的注释。

当我们进入真正的养生修炼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养生状态、健康状态进入更高水准时,我们精神内守,我们独立守神,我们积精全神。

要和于阴阳,要把握阴阳。

关于和于阴阳、把握阴阳的丰富含义,在前面的文本中已经做了充分论述,往下的总结中也还将继续概括到。

五,治神。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是从事医疗实践,还是从事其他的实践,我们做万事万业,都要从治神入手。

这样,就把做事和健康、养生结合在一起。

也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可能把医学以及各种工作做好。

我们要进入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的状态,要能够敏锐地把握天下各种事物(包括人体)阴阳的变化,把握好时机。

在这种状态中就能够更好地做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修炼。

六,通达求和平。

这是养生学、健康学的一个原则。

我们的恬淡虚无,我们的精神内守,我们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我们的治神,就体内的具体状况而言,就是通达而求和平。

要使我们的气血、脏腑、经络都通达,通达而实现全身心的和平状态。

和谐而又平气,这是养生学、健康学对人体具体状况的一个高度概括。

到治疗疾病时,就转化为我们的治疗准则。

走出心灵的地狱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的时候需要急如风雨、迅猛、喧嚣、跳跃的节奏;有的时候又需要缓和与柔静。

只有兴奋、跳跃、燃烧,生命过于紧张劳累。

只有柔静、缓和,生命过于沉闷。

需要两个偏性的相克,一个有兴奋、有抑制、有跌宕起伏、有从容缓和的平气状态。

我们有时需要晴朗的天空,需要旺盛的白昼,需要张扬旗帜,开阔胸怀,拓宽眼界,发展视野。

有的时候又需要凝重的黑夜,需要安静,需要休息,需要等待,需要沉思,需要冥想,需要睡梦,需要恍恍惚惚。

只有旺盛的白昼,生命处于阳盛;只有黑夜,生命阴盛阳衰。

我们需要阴阳的平衡。

有的时候,生活需要运动、变动、活动,需要曲线;有的时候,又需要不变,需要静止,需要安定,需要平稳。

只有运动,将导致劳损;只有静止,将导致窒息。

需要动静结合,需要阴阳平和。

有的时候,需要紧张,需要扩张,需要声张,需要种种张力,需要张扬;有的时候,需要松弛,需要迟缓,需要迟懈,需要收敛。

只有张,没有弛,不可以,会折断,会劳损,会失去弹性,会变形。

只有弛,也不可以,会毫无生气,会软弱无力,会萎靡不振,会死气沉沉,会丧失生命力。

这个世界到处是张弛有道和张弛无道的对比。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自古以来,懂得这个道理就是身心锻炼。

身体锻炼最基本的奥秘,就是一张一弛。

在运动中,不同部位肌肉在张弛变换之中,运动与休息的连接是整体状态的张弛结合。

没有张弛结合,就失去最普通而方便的锻炼身体的法门。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劳和逸适度的结合,正是张弛结合的最好体现。

劳,为张也,需要有适度的紧张,适度的兴奋,从神经到体力的一定运动、活动;而逸,就是弛也,就是松弛,就是迟缓,就是安静,就是静止。

只劳不逸不行,那是死亡之道;只逸不劳不行,同样是死亡之道。

所以,天下最合理的事情不是只劳,天下最好的养生也不是只逸;最好的事情,最好的养生,都是适度的劳逸。

人有饮食和不饮食之分别。

没有饮食不行,人需要饮食,没有饮食就没有生命力。

但是人又需要不饮食,需要饮食的空歇,需要饮食的停顿。

就人的消化系统而言,饮食乃为张也,不饮食乃为弛也。

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劳也,不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逸也。

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动也,不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静也。

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昼也,不饮食乃为消化系统的夜也。

饮食乃为生活的燃烧、迅猛、兴奋也,不饮食乃为生活的熄灭、抑制、柔静也。

只有饮食,不行,我们的五脏六腑会劳损,会胀破,是灭亡之道。

不食,就一般人来讲,也不行。

因为绝对的不食,且不要说周身没有营养,五脏六腑的活动也将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不用则废,它也会衰亡。

食与不食也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那么,一定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是需要的。

七情活动是情绪的一种张力,一种运动,一种劳动,一种消化;没有七情,没有情绪,那是一种松弛态,一种休逸,一种肠胃的不消化状态,一种厌烦。

一定的七情变化,一定的情绪上的紧张,是对心理的一种锻炼,是心理的一种活动,相应而言,也是脏腑的一种活动,因为情志入脏腑;一定的情绪松弛是心理的休息,也是脏腑相关联的休息。

从这个意义上,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情绪活动,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个人就是死人。

但是,情绪活动过分,也是要疾病,要死亡的。

所以,平和状态,一张一弛,既有情绪激动、活动的程度,又有情绪从容、和缓、调整、平静的时候。

张弛有道,平气状态而已。

那么,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躁静平和,昼夜平和,动静平和,张弛平和,劳逸平和,饮食、不食平和,情绪活动(张力)与情绪静止(松弛)平和,这是自然取之。

一切生活的节奏,心理的、生理的各种节奏,各种思想,各种情感,都如流水一般,如水面上的波浪一般,动静由它。

我们还有一个生命的本来,还有禅宗意味上的本心,它很安静。

所谓本心即是神中之神。

人的神情、神志是一个整体结构,然而,它有更核心和更外围之分。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神情最外围的部分,各种各样的思想活动也都是外围的活动,真正的神是那观照一切的本来存在。

它安安静静把握着生命,观照着生命活动,观照着情绪活动,观照着生理活动。

把神放安定,把心放安定。

我们或许在古人这种修身养性、修禅顿悟的语言后面,真正领会到生命的奥秘,领会到什么意义上的以平为期才是真正透彻的以平为期。

破译疾病密码疾病是大自然对人的作用,疾病是文化对人的作用,疾病是社会对人的作用。

疾病是作用的累积,也是遗传对人的作用。

疾病是对人的教训,因为贪图急躁,拿得起放不下,利欲熏心,苦恼不已,自我折磨。

疾病又可能是对不堪重负的解脱,疾病可以免除很多责任,可以推卸很多义务,可以使人在人生最困难、最紧张、最恶劣的时候,合理逃遁。

疾病还是人类社会的罪恶基因。

人类社会中所有不合理的现象、不合理的文化、不合理的结构、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生活、不合理的伦理道德、规章制度、不合理的经验知识,都将化为某些人身上的疾病。

疾病还是一个图画,它是人们所有压抑的潜意识的显露,是所有压抑的情感和情绪的显露,是所有痛苦不安的显露,是所有罪恶感、歉疚感的显露,是所有梦的显露。

疾病还是一种艺术。

这种对潜意识的显露,是那么婉转,那么曲折,那么令人惆怅,那么令人同情,令人感叹,令人关心,令人安慰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诉说着自己的不平衡,诉说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种种遭遇,诉说着自己现在的种种心理情结。

当一个人在世界上不能用语言表达内在的心理时,不能用其他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最后一种艺术登台了,那就是疾病。

疾病作为一种生理图画,作为一种生理相貌,作为一种生理表情,作为一种生理言语,作为一种生理雕塑,作为一种生理绘画,作为一种生理乐曲,作为一种生理小说,一幅一幅作品,摆在大千人文世界中。

当我们超越人类的文化看待这些疾病时,它又是自然中的一幅自然图画。

五脏六腑,气血经络,整个体表,面貌,五官,都有一个疾病的图画摆在那里。

疾病又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梦。

人在梦中可以诉说清醒时不能诉说的语言,人在梦中可以实现在清醒时不能实现的幻想,人在梦中可以释放在理智时不能释放的情绪,人在梦中可以解决在白昼无法解决的现实尖锐矛盾。

疾病是一个巨大的、曲折的、整个人类都在运用、同时又隐蔽、无人可以透视的梦。

人人都在运用这个梦,人人都在用疾病实现着什么,释放着什么,解决着什么。

用疾病解决家庭矛盾,用疾病解决自己面临的社交环境矛盾,用疾病解决自己的人际关系矛盾,用疾病解决自己的种种感情冲突。

用疾病战胜他人,战胜环境,用疾病惩罚别人,诅咒别人,教训别人,折磨别人,困扰别人,报复别人。

最终用死亡作为疾病的最强烈手段抱怨别人,报复别人,发出一个强烈的声音。

疾病是死亡的种子,疾病是生命的限度,疾病是对生命力的抑制、克制。

疾病是生命的现象,又是生命的对立。

疾病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就表明它隐隐的存在,直到死亡的时候,方大功告成。

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疾病是一个巨大的事实。

可以说,疾病记录着人类和大自然相厮磨、相斗争、相磨合的状态与历史,疾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全部不合理因素,记录着社会的各种扭曲,记录着文化的全部罪恶方面。

疾病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记录着贫困,记录着腐败,记录着战争,记录着混乱,记录着动乱,记录着政治上的平庸与无能,记录着经济上的困顿与停滞,记录着民族的纠纷,记录着社会的种种不通达,记录着社会上所有的淤滞,记录着社会上所有的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