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最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本本小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的《海底世界》教材解读

部编版本本小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的《海底世界》教材解读

《海底世界》教材解读一、教材地点《海底世界》是部编版教材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章,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风景奇怪、物产丰富。

二、编者企图一是让学生认识海底是个如何的世界,感觉自然的奇特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认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产生爱科学、学科学以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三是认识用数字说明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要求,3、4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中要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综合教材剖析和学生的特色,我拟订以下几个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海参”的“参”)和新词,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点理解“波浪汹涌、窃窃私议”。

2、学习课文,经过使用有关教课软件,使学生认识海底风景奇怪,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究海底世界的兴趣。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摘抄录得好的句子。

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仿佛”说话。

4.知道海底风景奇怪,物产丰富;初步培育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奇怪是第一段的中心词,有益于文章知识的集中与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训练不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排比的利处,还能够累积写作经验,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设定教课要点是:1.认识海底风景的奇怪;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仿佛”的句式造句。

教课难点:认识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风趣写详细的方法。

四、走进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的要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详细、生动、有序的描绘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显现了一幅神奇风趣、色彩娇艳、生动开朗、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回答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海底真是个风景奇怪、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五、咀嚼文本,领会表达方式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和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虽各有重视,但又是相互联系,不行切割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3课鸟的天堂(一)教材解读《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学习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2.主要作品《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等。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陆续: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逼近:靠近、接近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材解读(定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材解读(定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六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特点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

部编版三下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通过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二、本单元语文要素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难句是指难以理解的句子。

造成句子理解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句中有生字生词,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句子蕴含着深层意义,等等。

让学生学会运用联系阅读策略攻克难懂的词语、句子,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这是发展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一环。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一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三年级就是了解与积累的过程。

五、六年段,学生才可以熟练的运用学过的这些方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不外乎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

明白了这一点,就有了方向。

下图是从整套书分析联系1(二)整个单元的编排思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应该把握的程度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多种方法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应该把握的程度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度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11王国平·引用运用联系阅读策略突破难句理解困难·广西教育·2020·7P13(三)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本单元难懂的句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

全面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全面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解读分析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一)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二)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三)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五)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美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美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下第三单元文本细读和教学建议一、单元概述: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本单元选编了一组课文:《古诗三首》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语文园地》。

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二、本单元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与传统文化有关。

对于这个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从二年级的“传统节日”到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五、六年级的“汉字之美”和“民风民俗”,编者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增长,编排了一系列涉及传统节日、建筑、书画、文字、民俗的文本,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旧符这三个传统习俗渲染了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清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古来一直有扫墓、踏青、插柳等习俗。

外出踏青扫墓,奈何细雨纷纷,借问酒家何处,欲消“断魂”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的是重阳节习俗,登高避灾,茱萸驱瘟,诗人借节日习俗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给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说说这3首古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完整)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奇妙的世界二、教材解析(一)课文内容本单元围绕探索“天地奥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精读课文。

另包括“口语交际”内容是如何正确地劝说同学不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习作”是学会整合信息介绍国宝大熊猫。

本组课文以问号带领学生了解更加奇妙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在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并学会带着问题在天地间遨游。

(二)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单元主题“带着问号在天地间遨游”。

4.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5.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6.劝说别人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7.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让人更愿接受你的劝说。

8.借助给出的信息并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

9.能根据所得信息把大熊猫介绍清楚。

10.围绕中心把大熊猫的特点写具体。

1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1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

13.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1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15.背诵经典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颜色、形状、尺寸等几方面介绍了存在于天空和地球的宝藏、财富。

天空的宝藏以一天的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日出、云彩、雨、落日、繁星等。

地球的财富以四季的顺序介绍了植物、季节色彩、冰雪等。

启发读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海底世界》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2—6自然段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和海底的矿产资源五个方面来分别介绍海底世界,相关自然段围绕中心句把海底世界的相关方面介绍清楚。

《火烧云》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作者充分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比如将火烧云想象成马、大狗、狮子等动物,将火烧云形象多变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火烧云》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火烧云》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4课火烧云(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恍惚、揉眼睛、偏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文章,想画面。

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2.主要作品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恍恍惚惚:课文指由于事物(火烧云)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紫檀色:紫檀木的颜色。

色紫红。

红彤彤:形容很红。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精选全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精选全文

一、把握单元做整体,搭建教学框架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 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 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一、把握单元做整体,搭建教学框架
语文要素一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三、提供学习路径,推进实践落实
主任务一:穿越时空去过节(4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 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 的节日情景。 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 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话题3:精彩绝伦的中华传统建筑
搜集资料,分享汇报
话题4:精彩无比的中国古代绘画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三、提供学习路径,推进实践落实
主任务四:向外国客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
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合作共读,想象画面 总结提炼,引发共鸣
子任务3:古桥名画我代言
对比总结,发现写法 呼应情境,实践表达 小组分工,合作解说 代表展示,学生评价
查一查 说一说 写一写
三、提供学习路径,推进实践落实
查一查
搜集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业超市
说一说
“中国传统文化我代言”百花小讲堂。
写一写
三、提供学习路径,推进实践落实
主任务二: 纸文化推介会
子任务1:学习课文,了解纸的发明 子任务2:整理资料,介绍纸的发明 子任务3:搜集资料,探究其他发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教材解读第一篇:《火烧云》的语言艺术课文《火烧云》不过五百来字,却有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体现了作家萧红那匠心独具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朴实,自然流畅《火烧云》全文没有一个生僻的词语,用口语的形式娓娓叙说,像“火烧云上来了”,“您老是金胡子了”,“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等,使人读了感到亲切自然。

文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很多句子的末尾都用“了”字,这个口语化的文字,读来顺口和谐,充满生活气息。

二、丰富的词汇,灵活的笔调《火烧云》用词也极富变化。

文中单表现色彩不同的词就有“紫檀色”“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让人目不暇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这火烧云时而红、时而紫、时而灰、时而黄,语言充满色彩美。

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分别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灵活的笔调是文章语言艺术上的又一特点。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词造句灵活多样。

作者为了写出火烧云形态的变化无穷,用不同的句子叙述了各种形态的出现:“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由马而狗,而狮,真可说是瞬息万变。

而写它们的消失,尤其富有情趣,写“马”是“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写“狗”是“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写“狮”却是“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同是写消失,一是逐渐模糊,一是不知去向,一是倏忽不见,毫无单调式重复之感,使文章更显活泼、生动。

二是写法富于变化。

写霞光,着重刻画其静态,从地面到天空,主要运用侧面渲染,中间插入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另一个人物的说话,困中着色;写火烧云的形状,则从正面落笔,极力描摹它的动态,且从单个的马的形象,幻化为一组狗的形象。

三、语言凝炼,富于音乐美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整体解读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

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组成。

这些诗文呈现出自然景物的美好,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的欲望。

本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1.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二、本单元语文要素解读(一)语文要素一:“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阅读想象画面,首先是一个联想的过程,“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是让学生尝试、试探着一边依据文本的描述,一边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画面。

它能让学生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恰到好处的想象无疑会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升华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将心灵投注于文本之中,感悟语言意蕴,习得语言智慧。

1、想象画面的思维过程当我们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的时候,就得引导学生依据所描述出的主体活动、背景介绍的语言,将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积累当中的情形,也就是表象,然后再把这些表象进行重新的组合成为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

1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纵向发展过程。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指向图像化能力的培养,这是低、中年级语文学习的训练重点。

这一要素获得的方法、路径和学习程度由低年级到中年级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趋势。

在二年级下册就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而且二年级的选文有利于学生循着语言文字天马行空的想象;到了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词语,句子等进行想象,这样的想象,偏重于独特感受,更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既是对二年级已有水平的巩固与提升。

同时,又是对四年级上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整体把握能力的承接与奠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 “品味经典寓言” “体会传统文化” “关注精彩发现” “发挥无限想象” “追忆幸福童年” “探索自然奥秘” “遨游童话王国”。

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

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

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

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 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