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院感部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及答案之一

院感部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及答案之一姓名:组别:成绩: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5分)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4、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5、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6、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7、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
8、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暴发。
9、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叫外科手消毒10、医疗机构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11、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12、已经开展2 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 个月以上。
13、有人情况下,室内空气中允许臭氧浓度为0.16mg/m3。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2、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防疫措施有哪些

疫情防控措施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总体方针是什么?答: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什么是传染病的“乙类管理、甲类防控”?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这就是“乙类管理、甲类防控”。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经报国务院批准,于2020年1月20日发布了2020年第1号公告,明确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属于《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的“突发事件”?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要法律规定是什么?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2006年1月8日发布并实施。
立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几级?答:《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四个等级。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涂黑)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 )年颁布实施的。
A.1989B.1965C.19922.国家对传染病实行(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3.目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法定传染病有( )种。
A.24B.36C.35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各级zhengfu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5.( )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 )。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7.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C.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8.(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A.任何人B.医生C.防疫人员9.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应当有适量的()。
A.生产B.销售C.储备10.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的颁布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11.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答案)Word版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要求:全部题目抄写并作答,不得复印或打印。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答: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5.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8.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9.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0.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11.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第二条

第⼆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预防为主的⽅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释义】本条是关于传染病防治⼯作⽅针和原则的规定。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作的基本⽅针,是⼈类在与传染病长期⽃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50多年来,我国在传染病防治⼯作中始终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针,在预防、控制传染病发⽣与流⾏上取得了巨⼤成功。
预防为主是指传染病防治要把预防⼯作放在⾸位,从预防传染病发⽣⼊⼿,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使传染病不发⽣,不流⾏。
需要指出的是,预防为主并不是不要重视医疗,⽽是要求⽆病防病,有病治病,⽴⾜于防。
防治结合要求在贯彻预防为主⽅针的前提下,实⾏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相结合。
防与治本⾝是相辅相成的。
它既符合阻断相成传染病流⾏的三个环节,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适应由过去单纯的⽣物医学模式向⽣物、⼼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分类管理是根据传染病不同病种的传播⽅式、传播速度、流⾏强度以及对⼈类健康危害程度的不同,参照国际统⼀分类标准所确定的⼀种科学管理原则。
传染病实⾏分类管理既是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体现,也是突出重点兼顾⼀般的经济的有效的管理原则的体现,是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符合⼴⼤农村客观情况的。
依靠科学就是在传染病防治⼯作中,要发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决策;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科学引导;做好科学预防,实⾏科学治疗;依靠科学技术,组织科学攻关。
依靠群众是因为传染病防治⼯作的依靠⼒量是群众,⼯作对象也是群众,所以传染病防治⼯作必须以群众⾃觉参与和积极配合为条件。
国家⽀持和⿎励公民个⼈参与传染病防治⼯作,同时,公民也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历年试题3→卫生法规

历年试题3→卫生法规→第二章疾病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法规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理办法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E.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划区管理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2题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A.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B.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C.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D.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E.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3题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C.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D.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E.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第4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A.吊销执照、B.追究刑事责任C.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D.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E.警告正确答案:C 您选择的答案:第5题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A.在l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B.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D.在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E.在8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第6题《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C.停业、停工、停课D.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E.宣布疫区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第7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B.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C.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D.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E.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第8题患儿刘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生张某检查后发现刘某的颊黏膜上有考氏斑,拟诊断为麻疹。
传染病防治考试题

传染病培训考试题1.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什么为主的方针(B)A.治疗B.预防C.控制D.以上都是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下列传染病中,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C )A.艾滋病B.脊髓灰质炎C.炭疽中的肺炭疽D.伤寒和副伤寒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医疗机构应该实行传染病的什么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A.预检、分诊B.分诊、消毒C.预检、隔离D.消毒、隔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4.关于传染病的防控,下列哪些工作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ABC )A.传染病监测、预测B.流行病学调查C.疫情报告D.以上都不是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5.传染病防治中的哪些内容,《传染病防治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ABCDE)A.食品与水B.药品C.血液D.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E.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九条:传染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以及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本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6.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哪些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ABC )A.传染病病人B.病原携带者和C.疑似传染病病人D.易感人群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健康教育知识百问百答

健康宣教知识百问百答一、疾病预防基本常识1.问: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那几类,各包括几种传染病?答: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共39种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 种。
3.问: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乙类传染病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有哪几种?答:甲类传染病有鼠疫、霍乱两种;乙类传染病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有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
4.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不得从事哪些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类:(1)食品卫生经营中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⑵饮用水的生产、管理、供应等工作;⑶在公共场所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4)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等工作;⑸美容、整容等工作;(6)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工作;⑺其他与人群接触密切的工作。
1 /225.问:《食品卫生法》规定不得参加重接入口食品工作的疾病是哪几种?答: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或渗出性皮肤病等。
二、传染病防控知识6.问: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答: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包括甲型HIN1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如次他)、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结核等。
7.问: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是什么?答: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冬春季节,5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
8.问: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答:(1)室内通风换气,加强体育锻炼。
⑵注意均衡饮食、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⑶冬春季节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勤换衣被。
(4)对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等。
⑸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玩耍,不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串门。
(6)勤洗手、不挖鼻孔、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等。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1)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单选题(小学组,20题)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是()A.依靠科学B.监督管理C.服务群众D.预防为主(正确答案)2.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A.封存B.消毒C.销毁(正确答案)D.备案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实行免费(正确答案)C.全部收费D.家庭生活苦难者免费4.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正确答案)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麻疹D.猩红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甲类传染病是指()A.猩红热、淋病B.鼠疫、霍乱(正确答案)C.艾滋病、鼠疫D.霍乱、登革热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正确答案)D.饮食和托儿工作7.《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病原携带者”是指()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B.能排出病原体的人C.恢复期传染病病人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正确答案)8.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A.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正确答案)B.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C.国务院统一管理D.卫生部门统一管理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报告。
A.社区服务机构B.社会团体及其人员C.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正确答案)10.《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疫点”是指()A.传染病首发病例B.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正确答案)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D.某些可能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11.“医源性感染”是指:()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B.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正确答案)C.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2.()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等法律法规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D)的方针。
A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D预防为主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A)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当地人民政府C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D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C省政府 D国务院4、(C)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D任何单位和个人5、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或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D自行消毒后处理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实施时间(B)A 2007年8月30日B 2003年5月7日C 2009年2月28日D 2004年12月1日7、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B)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A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D反应及时、措施果断8、(B)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 D国务院卫生应急指挥部9、(A)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A国家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 市 D县10、突发事件发生后,(C)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传染病防治法总结

传染病防治法总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于2004年8 月28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案,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病种: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非典型肺炎、艾滋病、淋病、梅毒、3 丙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一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疫情公布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公布全国疫情信息。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1 发现甲类传染病:一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二是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是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必要的医学干预措施。
2 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对其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3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4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等措施进行内部消毒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采取的三项措施:调查、处理、指导。
本法第48条规定了传染病有关专业技术机构为研究控制传染病,可以进入疫区,任何人不得阻拦或设置障碍。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采取的紧急措施:1 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2 停工、停业、停课3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源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4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扩散场所《传染病防治法》对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人的尸体处理分两类:1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2一般卫生处理火化后按规定深埋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处理原则:1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2就地进行消毒处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1 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2 书写病历记录并保管3 做好对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4 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相对隔离5 做好转诊工作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2006年1月18 日国务院第122次会议通过,《艾滋病防治条例》于2006年1 月29 日予以公布,自2006年3 月1 日起施行。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章传染病防治法第1讲传染病法概述【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传染病防治方针和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2.传染病分类(1)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即鼠疫、霍乱)、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共39种。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乙类甲管)。
【进阶攻略】法定传染病种类和管理是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在改变,要以最新教材为准。
【易错易混辨析】在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7种。
2009年4月30日,原卫生部经国务院批准,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人感染H9N7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A.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B.登革热与炭疽C.布氏杆菌病与梅毒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E.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D。
了解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较原1989年版《传染病防治法》的变化之处。
第2讲传染病预防【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传染病防治法》普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普法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出处:《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甲类传染病是指:(A )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C、艾滋病、鼠疫出处:《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B )。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出处:《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4、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B )。
A、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B、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C、饮食和托儿工作出处:《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十六条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5、(A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任何单位和个人B、医生C、防疫人员出处:《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峨眉山东区医院传染病防治竞赛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50分)1、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 结合,管理,依靠,依靠。
2、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3、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工作和责任区域内工作。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培训。
二、选择题(共50分)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D、蚊虫传播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双球菌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结核杆菌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5、甲类传染病有:()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6、传染病流行是指:()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7、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8、病源携带者是指:()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9、传染病爆发是指:()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10、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菌苗, 使人获得对相应疾病的抵抗 就能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
药物预防: 有些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 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 作用。 如疟疾, 可口服乙胺嘧啶预防。对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人,口服复方磺胺
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可以预防。
.
死率。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 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 定期检查。
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 因此, 对有经济价值的有病动物, 如患布鲁氏菌病的家 畜可给予隔离治疗。 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动物, 如患狂犬病的狗, 患炭疽的动物,
应杀灭、焚毁。人与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预防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病病人进行隔离管理等。具体的措施是:
( 1 )管理和控制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 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 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许多传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 百日咳等在发病的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发现传染 病病人, 就能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早报告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发现可 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 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 早隔离能够防止病 原体向外扩散,做到病人不出门,他人不串门。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
精品文档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各级政 府应当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消除鼠害和蚊、 蝇等病媒生 物的危害;有计划地建设和该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 进行无害化处置;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对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549a0a0116c175f0e48e8.png)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姓名:单位:得分:一、概念(20分)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单项选择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 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A 35 B. 39 C。
406.流行性感冒属于(C )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 B )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 )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 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11.(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12、( 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有计划地建设和该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
病病人进行隔离管理等。
具体的措施是:
(1)管理和控制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
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许多传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在发病的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就能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早报告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
早隔离能够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做到病人不出门,他人不串门。
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
死率。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
定期检查。
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
因此,对有经济价值的有病动物,如患布鲁氏菌病的家畜可给予隔离治疗。
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动物,应杀灭、焚毁。
人与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预防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再传染给健康人,中间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还可通过输血、性交、分娩等途径传播,也可以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切断传播
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就是注射或服用有预防疾病作用的疫苗、菌苗,使人获得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就能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
疹的发生。
药物预防:有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疟疾,可口服乙胺嘧啶预防。
对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人,口服复方磺胺
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