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名著中的镇江山水

合集下载

诗话镇江解说词

诗话镇江解说词

诗话镇江一:千古兴亡多少事1850年的香港,这一天,英国驻港总督文咸爵士沉思良久,终于提笔给英女王维多利亚写了一封信,把他长久以来无数次苦思冥想的结果,郑重地写在了信纸上。

信中写道:扬子江上的这座城市,每年开春都有大量的船舶将粮食和大量物品运到北京……因此我们只要派上一支小小的舰队,占领这座城市,远比占领中国边疆和沿海的若干城市更有价值。

英国人关注的这座城市,正是长江岸边的镇江。

镇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483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即使是今天,也仅仅是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

当年船坚炮利的英国人,为什么处心积虑要占领镇江呢?给女王写信的驻港总督文咸并不知道,他对镇江重要性的判断和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不谋而合。

1954年的一天,镇江丹徒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聂金海,和往常一样跟母亲一起到田里翻地,突然,他的铁锄下发出了异样的声响。

聂金海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果然是一个沉重的金属容器,但是,容器中并没有财宝。

他继续向周围挖掘,连续又挖出很多这样的东西。

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当年出土的青铜器,经过修复和整理,远古时期的光辉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件青铜器名为“宜侯夨簋”,它的底部刻有一百二十余字的铭文,正是这些铭文为人们揭开了这批青铜器身世的秘密。

当年,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和唐兰等人将这段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四月丁未这一天,周王察看了地图,向南方进行了占卜,对虞侯夨说,我派你到宜地去当诸侯,赏赐土地山川,人口和武器若干。

为了感谢王的恩赐,夨特意铸造了这只宝器,以为纪念。

簋是商周时期仅次于鼎的一种礼器。

在西周礼制中,这样的重器,只有诸侯才能够拥有。

那么,得到分封的这位宜侯,他的封地“宜”又位于何处呢?唐兰先生研究认定,宜便是今天的镇江丹徒一带,这里是西周时期先吴的政治中心。

这是镇江文字记载中最早建立的城市名称,距今三千年。

西周的王室在陕西,在遥远的古代,周人如何来到吴地,陕西人为何到长江下游去当诸侯呢?在距离镇江不远的无锡,我们找到了答案。

描写江苏镇江的景观诗句

描写江苏镇江的景观诗句

描写江苏镇江的景观诗句雄镇东南二百州,在当无限景风流。

昔人有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是夜即兴,赋得万年枝三首其一如下:二千载后访遗踪,五代离乱意纵横。

祖逖魂归终北塞,王敦梦断旧南京。

小桃露染蔷薇水,芳草烟迷金谷城。

夹道秋千游女散,谁家红杏出墙生。

更闻渔浦水声急,十里珠帘似画廊。

柳色半黄半绿,野塘烟暖,遥山几簇。

花无重数,燕无双影,红稀香少。

乐事他年谁共,对酒东风,别有关心情味。

西园夜饮,曾记花前,歌声共水流。

宝带豪华闲挂,罗衫馀润犹滴。

回首当时风景,但依稀有、王谢邻里。

燕子重来寻旧垒,野桃千树,水通南国。

人去去,烟瞑翠微,空馀满眼凄凄。

年年不带看花眼,空自凄凉,芳草迷津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川星斗,十分狼藉,野老吞声哭。

神女墓在丹阳西郊的小茅山,去年四月到访。

古木翳山,乱云迷洞,不辨道路。

向峰头小立片时,仰见宫殿突兀而起,这是神女庙。

宋时即有诗云:“远水如天净,孤峰似剑芒。

青山犹有无,白石一何长。

女娲炼五石,补此云锦裳。

谁知空灵境,独立渺渺茫。

”二千年来古木摧残,神女无主,非但野老吞声,过客也会洒下同情的泪水,可叹这幽灵已不再为人所识,她独坐危楼,能倾听得见江中的流水吗?更闻渔浦水声急,十里珠帘似画廊。

苏轼这次由润州(今属江苏)经长江入太湖,行抵瓜洲。

这是一个开阔而平静的河湾,傍晚在江中漂泊,夜宿瓜洲,正逢一场大雪,乘月泛舟游玩,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

但回想起南朝的覆灭和往事的凄凉,引发了对故国的怀念。

清人纪昀在《全唐诗话》中,记述了苏轼的这一段诗文:“作诗,正在写景。

‘江天寥廓风涛阔,长啸一声山月高。

’此真神来之笔,欲令人叫绝。

”原来苏轼是把神女的幽怨化成自己的哀伤了。

江天寥廓风涛阔,长啸一声山月高。

这首诗的特点是,前两句写出了“江天寥廓风涛阔”的景象,使人联想起吴地的风物人情,后两句直抒胸臆,感情奔放,语言如江海翻涌。

连用了三个“长啸”,既加强了节奏,又表现出长啸之声穿越万里时的那种浩茫和深远。

镇江南山风景区资料

镇江南山风景区资料
妙境快登临,抵许多福地洞天,相对自知招隐乐; 伊人不可见,有无数松风竹籁,我来悦听读书声。

房屋四周有回廊,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石案一块,长约一点三米,宽约 半米,厚约十厘米,为太子伏案处。 读书台北还有济祖殿,藏有出土文物,如元氏五蝠(福)捧寿大型碑刻和明代重修 招隐寺碑记。 读书台右边为增华阁,是当年昭明太子编辑文选的地方。阁内正中墙有《增华 选文图》,左墙角有一博古架,陈列昭明文选样本。门旁楹联为: 景仰古贤风,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精文选理,斯人与翰墨为缘。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 :“绝
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
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 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 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读书台建于山腰,为小巧平房三间,门旁柱上有楹联曰:
竹林寺
位于南郊夹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夹山不见寺禅院,东 晋法安禅师始建,颓废已久。明末崇祯年间,林皋 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因寺处 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 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 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 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 可供游人小憩。倾圯后未修复。山门天王殿已修葺 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 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 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 整后面貌一新。竹林寺的特色是幽而秀,夹山原有 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 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

“宋词第一山”——北固山

“宋词第一山”——北固山

“宋词第一山”——北固山镇江的出名,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山、焦山。

扬子江畔,三山自西而东,撑起了镇江的江景线,北固山居中。

历史长河中,不知道有多少名人登臨北固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为后人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仙李白就写过“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的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如此空灵飘逸、励志提神的诗句,出自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仅看题目,就知道他来到了镇江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洛阳人,估计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生活,因而全诗表达的是浓浓思乡之情。

那时候的镇江,离海边不远,北固山上视野远比今日开阔。

江海潮涌,一帆高悬,直济沧海,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才催生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妙诗句。

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据说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政事堂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坦露心迹的话,展现了诗人不随流俗、高洁傲岸的品行,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自勉、引用。

此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没提北固山,但芙蓉楼当时就在北固山支脉的月华山上。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裴伟说,芙蓉楼又名“千秋楼”,是一座城门楼,为东晋时王恭所建。

临江不远处,另有一座“万岁楼”,“千秋”“万岁”,均有歌颂君王之意。

王昌龄当时任江宁县丞,受浙江西道润州府(今镇江)管辖。

因为不拘小节、性格耿直,仕途起起落落,有朋友离他远去,但这位不知名的辛渐却不离不弃。

742年,辛渐准备从润州溯江北上洛阳。

临行之前,王昌龄赶来在芙蓉楼为他设宴送别,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也留下了“辛渐”的名字。

辛弃疾的两首词,更是让“北固”二字充满爱国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中即有“北固”二字,且起首便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北方故土为志,但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镇江山水千古江河开画卷之长江ppt课件

镇江山水千古江河开画卷之长江ppt课件

镇江八大特色系列之镇江山水
长江之歌·广陵潮
大江风貌的第一伟观是广陵潮。6000 年前,长江是在镇江人海的。隋唐之际, 镇江、扬州之间的江面尚有40余里之宽。 镇江的焦山附近,就是长江奔向东海的 “海门”,海门以东就是大海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站在焦山上吟道: “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
焦山上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门庵,宋代诗僧释了元 《海门庵》诗日:
镇江八大特色系列之镇江山水
长江之歌·三山
如果是晚上登船,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水上纳凉、夜赏三山,那月色撩人 的江上夜景令人如痴如醉。在江岸一线的灯火灿烂中,三山只剩微茫可辨的 一抹青黛。月亮刚出时,春江花月夜般的绻缱,愈接近中天愈小,直至挂在 天上如烂银般的一团。这时,坐在甲板上,迎面吹拂着湿润的江风,过了金 山慈寿塔、焦山万佛塔的剪影,过了阳光世纪别墅群的斑斓灯火,再绕焦山 的一周折回看润扬大桥的雄姿,城市喧嚣的渐远和郊野愈发的宁静,只剩下 渔火的明灭和江水呢喃的低语。这时候的静谧就像禅宗灯录中所说的,“孤 轮独照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
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 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 皑皑,如素车白马惟盖之帐。其波涌 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三国时,曹丕伐吴,到扬州,见
镇江八大特色系列之镇江山水
长江之歌·广陵潮
金庸的祖先查慎行也在镇江看过 广陵潮,他这样形容道:
十里江风一霎间, 海门晴色带潮还。 白头浪里参差影, 看尽江南雪后山。 可见其喷珠溅玉、泻雪吐霰的气 势,一点不逊于浙江的“十万军声半 夜潮”。当年能感受这吞天化地之奇 景,与惊涛同起伏、与骇浪相进出的 人,是何等的三生有幸。后来由于泥 沙堆积,江岸束狭,镇江江面缩至4 里多宽,涌潮随之消失,代之而起的

描写江苏镇江景观的句子

描写江苏镇江景观的句子

描写江苏镇江景观的句子1. 描写镇江山水的优美语句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诗中河: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S226;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木兰辞》)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江: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诗词赏析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诗词赏析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诗词赏析水调歌头·焦山宋代: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译文镇江城像铁翁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

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

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

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

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

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注释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

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晓吹:晨风。

岫(xiù):峰峦。

混隋陈:混:统一。

这句说隋灭陈,南北统一。

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

孙:孙权。

曹:曹操。

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

举手:分别时的动作。

谢:告辞。

尘嚣(xiāo):指尘世。

尘:尘世、人间。

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

上片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

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

首二句写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

接着两句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

“注”“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问的壮丽景致。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三句中,“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能够想见其跳荡的神思;“天共水相邀”将水天相接的情境体现在人们眼前,这境界是非常开阔的。

词人还没有看够山和水,“远岫忽明晦”的景致又映人眼帘,“忽”字体现出“明暗”的瞬间性,这刹那间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词人多少兴奋。

关于镇江的诗

关于镇江的诗

关于镇江的诗中国是诗的国度,素有诗国之美誉。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镇江有着三千多年历史,是吴文化的摇篮和宋、齐、梁三朝帝王故乡。

她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向以“城市山林”和“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

镇江山川锦绣,人文荟萃。

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名流大家,创造出了史称“京口文化”的辉煌篇章。

昨天――历代诗家辈出,名流名篇灿若星河早在1800年前的六朝时期,镇江的本土文化与南下的中原文化相融汇,开创田园山水诗派的陶渊明和被称为“元嘉三大家”的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以及“山中宰相”陶弘景、梁武帝萧衍等,就在这里写下了吟咏镇江的第一批诗作。

此时,歌咏华山女子凄婉爱情的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也在镇江大地上诞生。

何逊、徐陵、刘勰等诗人才士亦继先哲之余韵而尽显六朝之流风。

隋唐时期,漕运移于京口,南来北往,皆以京口通津。

举凡仕宦、商贾、应举游幕,经过此地者,无不登山临水,吟咏留连。

而如李德裕任润州刺史前后十年,许浑隐居丁卯山庄数载,都留有不少旧址遗踪。

骆宾王、宋之问、孟浩然、王湾、吴均、王昌龄、王维、李白、晁衡、刘禹锡、白居易、杜牧、韦庄等都曾来这里漫游、生活或做官。

郡内名士戴叔伦、储光羲、许浑、张祜等亦留有千古不朽之名篇。

北宋初年,江南繁富,时赋升平,许多达官贵人,文化巨匠都来此宴集行吟。

士大夫亦多于此筑室置园,娱亲逸老,一时京口境内,名园星布,甲第云屯,衣冠萃止,文士荟集。

刁约的藏春坞、沈括的梦溪园、米芾的宝晋斋等都名噪一时,其遗址至今依稀可寻。

范仲淹、曾公亮、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曾巩、蔡肇、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岳飞、张孝祥、陈亮、释仲殊等名公大佬,都曾在此流连并写有名篇巨著。

南宋与金对峙、京口成为军事要地,守土之官如陆游、文天祥、辛弃疾、岳珂、方岳等,皆为一时英隽。

他们登高望远,吊古伤今,写下了不朽之作。

元明清时期,除汉族著名诗人赵天锡、刘基、高启、赵孟�、文徵明、唐寅、王守仁、吴承恩、吴伟业、王世贞、袁宏道、笪重光、王士�、查慎行、沈德潜、袁枚、洪�、孔尚任、郑燮、姚鼐、洪亮吉、王景仁、龚自珍外,还有契丹的耶律楚材、蒙族的萨都刺,满族的玄烨、纳兰性德、弘历;还有高丽的李齐贤、日本的策彦固良、森槐南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语文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语文课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一句描述。

这句话所指的东南地区特指我国的江南地区,而三吴则指的是现今的苏州、常州、镇江三地。

这一地区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我国文化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学的发祥地之一。

一、东南形胜东南地区,因其地处江南水乡,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古就有“东南形胜”之称。

这里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水乡为主,河流纵横交错,水乡风光独特。

尤其是太湖、西湖、千岛湖等著名的湖泊,以及山清水秀的乌镇、周庄等古镇,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东南形胜地区的描绘。

比如《梁甫行》中对太湖的描写:“太湖三百里,一蓑一笠一扁舟。

”《水调歌头》中的“一渡张弓,一支捏破浓蓝”的描述,都展现了东南地区独特的风景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东南形胜地区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家对这一地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三吴都会而三吴则是指的苏州、常州、镇江三地,这三个地方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苏州是我国的园林之都,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和细腻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常州是我国的雕刻艺术之乡,这里的民间艺人以木雕、石雕等艺术闻名于世。

而镇江则是我国的文学之乡,这里孕育了许多文学巨匠,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留下的诗篇至今仍然为后人传颂不已。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三吴都会常常被提及。

在《春江花月夜》中,就有着对苏州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苏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园林艺术之美。

而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也有对镇江的赞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样的描写,表现了镇江独特的文学底蕴和山水之美。

三、结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这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所常常提及的一句描述。

它不仅仅是对东南地区和三吴地区的美丽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我国文学古今交融、承前启后的见证。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们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灵感与源泉,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译文及鉴赏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译文及鉴赏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焦山》是由吴潜所创作的,全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三者为一体,层次分明,语言纯熟,意境开阔,耐人寻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水调歌头·焦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焦山》宋代: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水调歌头·焦山》译文镇江城像铁翁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

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

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

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

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

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水调歌头·焦山》注释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

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晓吹:晨风。

岫(xiù):峰峦。

混隋陈:混:统一。

这句说隋灭陈,南北统一。

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

孙:孙权。

曹:曹操。

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

举手:分别时的动作。

谢:告辞。

尘嚣(xiāo):指尘世。

尘:尘世、人间。

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水调歌头·焦山》赏析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

上片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

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

首二句写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

接着两句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

“注” “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问的壮丽景致。

历代诗人咏镇江百首诗词

历代诗人咏镇江百首诗词

历代诗人咏镇江诗词百首唐以前1、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南朝宋谢灵运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

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

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

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

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

工拙各所宜。

终以反林巢。

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

2、答诏问南朝梁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3、登北顾楼诗南朝梁萧衍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4、华山畿南朝宋清商曲辞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唐5、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唐骆宾王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顒家。

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

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

6、登万岁楼唐孟浩然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月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7、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焦山望松寥山唐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9、永王东巡歌唐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10、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2、京口怀古唐戴叔伦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1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13、金山寺唐窦庠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14、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镇江焦山简介

镇江焦山简介

镇江焦山简介门票:欣欣成人门票价:45元起(省5元);特惠政策:A、免费政策:a.身凹凸于1.4米(含)儿童b. 70周岁(含)以上白叟(凭有效身份证件)c.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凭有效身份证件)B、优惠政策:a.1.4(不含)<or<1.5(含)米儿童可购儿童票b. 60(含)-69(含)周岁之间的白叟(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享门票挂牌价七折c. 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以及18周岁(不含)以下青少年可享门票挂牌价五折开放时间:7:30—17:00 交通概况:火车站乘4路车直达。

焦山至金山可乘104、123路车直达。

焦山简介:焦山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

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

它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

游人身临其境,确有“擎天一柱”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博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为“国家栋梁”、“镇江之石”,气势磅礴;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

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

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不雅赏。

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

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朝气蓬勃,苍翠欲滴。

四大名著与镇江

四大名著与镇江

四大名著与镇江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堪称旷世奇作,每个精典巨作都涉及到不少地方,但同一个地方被四位作者写进自己的小说里,确实不多。

而镇江,却能从四大名著里寻找到片片足迹,可见镇江在历朝历代的名气之大。

镇江历史源远流长,枕山襟江,九省通衢,山河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水浒传》、《三国演义》自然少不了以镇江作为战争沙场。

《水浒传》中第一百一十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则全是以镇江为故事背景,写了金山、焦山、北固山,其中对镇江的山雄水险的军事要地作了描写,并用一篇长赋讴歌当时的金山胜景。

第一百一十二回中又写宋兵克城后,再取丹徒。

第一百一十九回写到宋江等归朝受封,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一起当上了宋朝统治镇江地方高级军事长官。

可好景不长,在一百二十回中写到奸臣用毒酒陷害宋江后,竟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骗其喝下毒酒,再告以实情。

李逵当时并没有死,回来后不久,便死在润州,作者将李逵之死最终安排在镇江,一个很有个性的英雄豪杰的悲剧性结局竟落幕在镇江。

《三国演义》中,吴国所发生的故事基本以镇江为背景。

第十五回中太史慈与孙策的一场较量,发生在神亭岭下,据说是丹阳境内。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这“严白虎聚寇,分部在西津渡口,”也在镇江。

第二十九回,孙策遇刺发生在丹徒之西山,西山即汝山。

第五十三回,名将太史慈战死,厚葬北固山下。

第五十四、五十五回所写刘备招亲的故事,则全部发生在北固山甘露寺。

“狠石”、“驻马坡”的由来都在故事展开时作了交待,就连北固山上的“天下第一江山”石刻(梁武帝题),也由刘备在山上观看壮丽景色后赞叹吟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明罗贯中十分熟悉北固山地形、景点、文物,将这些写入故事,让北固山景点完全融合于故事之中。

《红楼梦》里虽然没有整回故事发生在镇江,但却多次提到镇江。

二十六回中张华逃去之日,在“京口地界”出了事。

五十四回中有一条夹批说“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另外还多次提到在镇江居留达四十年、形成“米氏云山”画派的米芾其人其画。

关于焦山的古诗

关于焦山的古诗

关于焦山的古诗焦山,位于江苏镇江,是长江中四面环水的一座岛屿。

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拒不应召。

焦光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为焦山。

焦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历史底蕴深厚,吸引了名贤文豪前来驻足。

留下了绚丽华彩的诗词和书法大家的石刻。

焦山的千年文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也浓缩在一首首佳作中流传!《春日焦山观瘗鹤铭》吴琚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赏析】这首诗是书法家吴琚在一个春日去焦山踏寻《瘗鹤铭》所作的一首纪事诗。

曾经非常喜爱焦山的书法碑刻,今天终于要踏寻观赏了,其激动之心情,跃然可见。

在这种心情下,看江边一派春机,顿生为之吟咏的冲动。

作者在《瘗鹤铭》前,摩挲再三,感慨良久,久久不肯离去。

觉得自己学书这么多年,在面对《瘗鹤铭》的时候,竟然发现原来一些不好的习气还没有消除掉,还有进境,只可惜自己已经沉沉老去。

《己亥杂诗229》龚自珍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

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数此权舆。

《己亥杂诗230》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赏析】《瘗鹤铭》的铭文顺序从左到右阅读,文章优雅,文风飘逸,书体为楷书,却带有隶书和行书的意趣;文字大小不拘,自由舒张,格调高雅,故而倍受历代文人书家推崇。

清代龚自珍更赋诗赞曰:“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

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与。

”“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可见古人对《瘗鹤铭》书法的崇拜程度。

它既是书家习字的重要范本,也是金石考据家关注最多的刻石。

《焦山望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镇江:一个满载着历史故事的古城。

镇江:一个满载着历史故事的古城。

镇江:一个满载着历史故事的古城。

镇江的岀名,不只于他的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

在醋香四溢的背后,镇江更是一座满载着历史故事的地方。

“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焦山炮台炮轰八国联军”的故事流传至今,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今天,当你走近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在饱览这历史遗存的同时,带给你更多的是历史回味。

春风又绿江南岸:西津渡公元1608年春(宋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至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的“京口”就是今天的镇江。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

古时候,这里临江断矶绝壁,是个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

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宋代,这里是抗金前线,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

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 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西津渡还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本身就是一部令人玩味无穷的历史长卷。

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分别题刻:“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

↓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

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

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

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

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

待渡亭:顾名思义,待渡亭就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

中华名胜对联·江苏(10)镇江(2)

中华名胜对联·江苏(10)镇江(2)

中华名胜对联·江苏(10)镇江(2)中华名胜对联·江苏(10)镇江(2)谁为翔渚灵妃,倒三尺金尊,杯底吸来焦岭月;我是倚楼旧主,仗一枝玉笛,袖边吹起大江涛。

*赵曾望题漫蓉楼,镇江江边的著名酒楼。

翔渚灵妃:指东吴孙权之妹、蜀汉刘备之妻孙尚香,人称其为灵泽夫人金尊进酒,檀板徵歌,请看如此江山,莫虚佳日;画栋飞云,珠带卷雨,呼出无边风月,补作中秋。

*戴子开题漫蓉楼心在塔铃中,直须洞水西流,那日再来谈佛意;手持杯珓掷,试问大江东去,甚风吹得到仙才。

*赵曾望题昭关石塔,在云台山北麓观音洞外。

杯珓:迷信者用以占吉凶之具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

*宗泽墓,在京岘山北半坡上。

宗泽(1059-1128),著名抗金名将,曾屡败金兵,宋高宗南渡后,他力主收复失地,均遭拒绝,后忧愤成疾而卒。

子宗颖和弟子岳飞扶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岘山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永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珠玑长炳耀乎乾坤。

*宗泽墓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镇江第一楼。

星轺:古代称帝王使者为星使,因称使者所乘的车为星轺,也作为使者的代称白云既开,远山出如涌;清风所至,流水织为文。

*陈寅谷题玉峰庵归云洞口云千叠;明月湾头月一轮。

*石公山翠屏轩。

石公山在大江南岸,与焦山对峙,山上有石公庵、翠屏轩等景点眼豁湖山真面目;气吞吴越最精神。

*石公山翠屏轩问鹤几时来,我本去来无定迹;逢山且小住,君知行住有前缘。

*金君遂题来鹤亭岫引天风波上下;亭飞海月翠空明。

*断山,在翠屏轩之后秋壑春严,百变云烟苍莽外;渔帆雁阵,四周风景画图中。

*浮玉北堂江流石不转;云在意俱迟。

*周学澄题夕阳楼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

*端方集句题夕阳楼去无所逐来无恋;月自当空水自流。

*高峋题夕阳楼百尺岩松生琥珀;九秋海树长珊瑚。

*金家宜题回光精舍寻碑寺外云生履;看月江头光满衫。

*陈壮度题回光精舍举杯依旧邀明月;拂纸临江绘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镇江山水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

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

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

它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

镇江踞南望北、江河交汇,枕山襟江、形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自然少不了以镇江作为战场。

一《水浒传》中第一百一十回、第一百一十一回、第一百一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九回、第一百二十回等章回中都写到镇江。

其中,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则全是以镇江为故事背景,其中写到了金山、焦山、北固山,对镇江作为军事要地“山雄水险”的特点进行了精彩描写,并用一篇长赋讴歌当时的“金山胜景”:话说这九千三百里扬子大江,远接三江,却是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

从泗川直至大海,中间通着多少去处,以此呼为万里长江。

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

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回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

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且说润州城郭,却是方腊手下东厅枢密使吕师囊把守江岸。

此人原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

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

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协同守把润州江岸。

话说枢密使吕师囊,统领着五万南兵,据住江岸。

甘露亭下,摆列着战船三千余只。

江北岸却是瓜洲渡口,净荡荡地无甚险阻。

却说柴进和张顺也带了两个伴当,将干粮捎在身边,各带把锋快尖刀,提了朴刀,四个奔瓜洲来。

此时正是初春天气,日暖花香,到得扬子江边,邾高一望,淘淘雪浪,滚滚烟波,是好江景也!有诗为证:万里烟波万里天,红霞遥映海东边。

打鱼舟子浑无事,醉拥青山自在眠。

当时开门,放柴进和伴当入来,都倚了朴刀,放了行李,取些干粮烧饼出来了。

张顺再来江边,望那江景时,见金山寺正在江心里,但见:江吞鳌背,山耸龙鳞,烂银盘涌出青螺,软翠堆远拖素练。

遥观金殿,受八面之天风;远望钟楼,倚千层之石壁。

梵塔高侵沧海日,讲堂低映碧波云。

无边阁,看万里征帆;飞步亭,纳一天爽气。

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

张顺在江边看了一回,心中思忖道:“润州吕枢密,必然时常到这山上。

我且今夜去走一遭,必知消息。

”回来和柴进商量道:“如今来到这里,一只小船也没,怎知隔江之事。

我今夜把衣服打拴了,两个大银顶在头上,直赴过金山寺去,把些财贿与那和尚,讨个虚实,回报先锋哥哥。

你只在此间等候。

”柴进道:“早干了事便回。

”是夜星月交辉,风恬浪静,水天一色,黄昏时分,张顺脱膊了,扁扎起一腰白绢水儿,把这头巾衣服,里了2个大银,拴缚在头上,腰间带一把尖刀,从瓜洲下水,直赴开江心中来。

那水淹不过他胸脯,在水中如走旱路。

看看赴到金山脚下,见石峰边缆着一只小船,张顺爬到船边,除下头上衣包,解了湿衣,扎拭了身上,穿上衣服,坐在船中。

听得润州更鼓,正打三更……二在《三国演义》中,吴国所发生的故事基本以镇江为背景。

第十五回中太史慈与孙策的一场较量,发生在神亭岭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严白虎聚寇,分部在西津渡口”,都在镇江。

第二十九回,孙策遇刺发生在丹徒之西山,西山即汝山。

第五十三回,名将太史慈战死,厚葬在北固山下。

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所写刘备招亲的故事,则全部发生在北固山甘露寺。

“狠石”“驻马坡”的由来都在故事展开时进行了交代,就连北固山上的“天下第一江山”石刻(梁武帝题),也由刘备在山上观看壮丽景色后的赞叹吟出。

让北固山的山水完全融合于故事之中。

二人弃剑,相携入席。

又饮数巡,孙乾目视玄德,玄德辞曰:“备不胜酒力,告退。

”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

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牌上云:“天下第一江山”。

后人有诗赞曰:“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

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二人共览之次,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

忽见波上一叶小舟,行于江面上,如行平地。

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

”孙权闻言思曰:“刘备此言,戏我不惯乘马耳。

”乃令左右牵过马,飞身上马,驰骤山,复加鞭上岭,笑谓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山,复驰骋而上。

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

后人有诗曰:“驰骤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

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

”当日二人并辔而回。

南徐之民,无不称贺。

小说中“刘备甘露寺招亲”中的甘露寺,如今是北固山景区的重要景点。

甘露寺的西侧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

孙刘联盟破裂,刘备伐吴,在彝陵大战中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

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楹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

亭外有围墙、廊路,内设石桌、石凳。

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伫立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让人不禁心潮澎湃,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耳畔回荡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词句。

三《红楼梦》里虽然没有整回故事发生在镇江,但却多次提到镇江。

《红楼梦》(脂砚斋评本、庚辰本)第五十四回对“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一句有一条夹批:“细腻之极!一部大观园之文,皆若食肥蟹,至此一句,则又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

”鲥鱼本是海鱼,每年从“立春”以后,由黄海游入长江,大概在“谷雨”时节,进入镇江。

因焦山矗立江心,山下有回流,而且水深多虫藻,故历来成为各种鱼群的汇集之所。

鲥鱼也止于焦山口一带产卵。

产卵之后,又游归大海。

幼鱼在海中生长,第二年再回游入江。

进入焦山之际,最为肥美鲜嫩,故镇江鲥鱼历来享有盛名。

鲥鱼鳞白如银,鳞层里积有脂肪,故烹调时不宜去鳞。

食法有清蒸和红烧两种,以清蒸为最宜,其味鲜美,肉极肥嫩,爽而不腻。

若佐以姜末和镇江香醋蘸食,风味尤佳。

清朝康熙年间,鲥鱼曾被指定为供应“御膳”的贡品。

皇帝为了要吃到鲜鲥鱼,沿途要动用3000多匹快马、几千民夫,日夜奔送,人民颇受荼毒之苦。

故清代文人张葆光曾在《鲥鱼》一诗中暗讽道:“进鲜第一矜先睹,风味贫家哪得知”。

《红楼梦》中还多次提到在镇江居留达40年、形成“米氏云山”画派的米芾其人其画。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痴迷画艺、举止癫狂,人称“米痴”“米颠”。

他在镇江定居40年,得助于南山的山水,开创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流派“米氏云山”,代表作《鹤林烟云》,所绘即南山鹤林寺风光。

曹雪芹当年是否到过镇江呢?虽然民间有曹雪芹幼年曾和家人一起从苏州到镇江金山寺游玩的传闻,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曹雪芹到过镇江。

不过倒是曹雪芹的祖父、那个曾经当过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镇江关系甚为密切。

据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11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刻碑一方。

在多次来镇江期间,曹寅涉足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并曾陪侍南巡的康熙皇帝登驻金山。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皆以曹寅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恩宠程度可见一斑。

在曹寅《楝亭诗钞》中,留下诸多与镇江有关的诗篇、佳句。

如《江阁晓起对金山》“破窗风影千帆尽,欹案茶香六梦删”,《夜雨宿玉山寺》“槛外寒江百丈深,一龛侧塞雨涔涔”,《题王南村〈焦麓剔铭图〉》“冷金蝉翼无由辨,浪打雷轰亦醒然”等。

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的好友敦诚,也留下了一首赞叹镇江山水风光之作。

诗题为《易堂见示张尧峰〈登金山用王阮亭韵〉之作,时余前数朝曾梦游金陵(唐代镇江旧称),感而和之》:树隐丹阳馀故宅,云埋北固有危楼。

大江一线青潮落,京口千帆暮雨收。

文物君从吟处吊,江山我是梦中游。

何年来试中泠水?海岳题诗满眼秋。

四《西游记》也不乏关于镇江的描写。

在《西游记》第八回后,插入了一个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讲述了一段悲欢离合的凄美故事:陈光蕊进京赶考。

中选。

唐王御笔亲赐状元,与丞相之女完婚,太宗任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光蕊携妻共去江州赴任,不料船行江中,光蕊遇歹人刘洪、李彪谋害,抛尸江中。

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霸占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小姐身怀光蕊骨肉,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忽然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

耳边有人嘱曰:“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

”小姐担心刘洪回来加害,抱子来到江边,将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此子漂流金山寺脚下,被法明长老相救。

取乳名叫“江流”,不觉江流一十八岁,长老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长老告之身世。

玄奘去江州寻母,母细说详情,让其找外公相救,丞相禀告唐王,擒拿刘贼。

当年光蕊尸沉江中,幸被龙王所救,终得全家团聚。

唐僧“命浮江上”,名“江流儿”,后来又“领导”了白龙马、天蓬元帅猪八戒、沙和尚等“水中精灵”和生活在花果山水帘洞的孙悟空,冥冥之中,注定与“水”有关。

作者把一代高僧的出生、成长、寻母等人生曲折经历放在镇江,足见当时金山寺在佛教界的影响之大。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于明代嘉靖十三年秋途经镇江,夜宿金山寺,为沫湖先生书写了一帧扇面。

整首诗意境奇丽,书法风格也潇洒豁达、不拘成格。

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

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

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

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

尾有题款:“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下钤“射阳居士”方印。

吴承恩曾多次游览镇江金山寺,并留下诗文,《射阳先生存稿卷之一》中还有一首七言律诗,全文如下:几年梦绕金山寺,千里归舟得胜游。

佛界真同江月静,客身暂与水云留。

龙宫夜久双珠见,鳌背秋深片玉浮。

醉依石栏时极目,霁霞东起海门楼。

1984年5月,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来到镇江进行拍摄,在镇江金山、焦山、高资等处取景180多个,江流儿(唐僧婴儿时)是由镇江5个月大的小女孩扮演的,又续写了镇江与《西游记》的一段传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