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成语,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往往以简洁的形式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接下来,就为您精选几个简短却富有深意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在古代的宋国,有一个农夫。
一天,他正在田里劳作,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农夫见此,喜出望外,他捡起兔子,回家美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劳作,每天守在那棵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而他的田地也因为无人耕种长满了杂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口大钟,心里十分喜欢,就想把它偷走。
但是,这口大钟很重,直接搬根本搬不走。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他心想这下完蛋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别人他正在偷钟吗?他越想越害怕,于是赶忙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
结果,他的行为被周围的人发现,最终被抓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或看不到,事情就不存在了,然而事实并不会因为他们的主观想法而改变。
“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成语典故故事5个简短_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
成语典故故事5个简短_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成语典故故事5个简短,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狗尾续貂【出处】《晋书·赵王伦传》。
【释义】续:续接;貂:一种皮毛珍贵的动物,古代皇帝的侍从用貂尾装饰帽子,由于封官太多,以致貂尾不足,只好用狗尾代替。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历史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南凤手里,贾南凤生性凶狠狡诈,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赵王司马伦采纳了手下谋士孙秀的建议,以贾南凤谋害太子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南凤,自封为相国。
后来,他又借掌管宫中禁军之机,发动政变,废掉了晋惠帝,自己当了皇帝。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大封文武百官,包括孙秀、张林等帮助他篡位的人。
他的亲戚朋友,甚至许多仆人也都跟着他飞黄腾达了。
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貂尾不够用,只好用颜色和形状与貂尾相似的狗尾来代替。
每次上朝的时候,殿上的大臣挤得满满的。
由于当时的官员太多,百姓议论纷纷,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
”用来讽刺朝廷,意思是,朝中的官员太多了,貂尾不够,只好用狗尾来代替。
司马伦的政权很快就被推翻了。
【成长心语】美好的东西总是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但同时,人们更愿意它长久地美好下去,正如故事中的官吏一样,他们希望自己和之前的官吏相同,但他们忽略了代表身份的东西,反倒成了让他们出丑的“元凶”。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在你开始做之前,请认真地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有把握将美好延续下去,因为有了之前的开门红,接下来的必定要更好,才不至于让人失望,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
唯有道行足够深的人,才能将“貂”续得完美。
成语典故故事2退避三舍【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成语典故大全(简短)
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成语典故:
-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老婆婆的话让李白很惭愧,回去后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
- 闻鸡起舞: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他们每天听到公鸡鸣叫就起床练剑,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振作、发奋努力,不断进步。
- 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他对楚襄王说,大王在宫里时,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时,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典故大全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习俗。
汉语成语有形式简洁,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故事典故篇一:不翼而飞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
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
……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
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
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
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不翼而飞这个成语较多形容东西突然不见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后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层含义了吗?它也可以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听信士兵庄的建议,奖励士兵们这个消息传播的很快,几天后秦军发生叛乱,严重影响战事的顺利进行,最后秦王恼羞成怒处死了王稽。
这个成语教育小朋友们,要争做一个好孩子,这样佳名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大家都会喜欢并且尊重你的。
成语故事典故篇二:齐大非耦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
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
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
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简短成语故事15则
简短成语故事15则简短成语故事15则在汉学文化底蕴中,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15则,欢迎大家阅读!(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成语典故简短
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_成语典故简短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引⼈⼈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四字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风声鹤唳【拼⾳】: fēng shēng hè lì【解释】: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相惊忧。
【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胡⼈就霸占了北⽅,不过,北⽅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
当时前秦的⾸领叫苻坚,他请汉⼈王猛当他的宰相,⼀⼼要让国家变得⼗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中国的⼼愿,苻坚就带着⼋⼗万⼤军攻打南⽅。
晋朝的君⾂⼀听到消息都⾮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这个地⽅,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后长期对峙的局⾯。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风烛残年【拼⾳】: fēng zhú cán nián【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指在世不太久。
⽐喻⼈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故事】:刘因,是元朝初年的⼈。
他⾮常聪敏,写了⼀⼿好⽂章,并且肯下⼯夫读书,著作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著名的书。
他幼年时⽗亲就死了,⼀向对母亲很孝顺;长⼤以后,曾在朝廷做右赞善⼤夫。
后来因为母亲⽣病,才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侍奉母亲。
不久,朝廷⼜叫他去做官,他却不愿意再去了。
有⼈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做官的机会呢?他回答说:“我的母亲已经九⼗岁了,就好象是㈱风中残烛﹞,朝不保⼣,我怎么可以远⾏,去贪图那些荣华富贵呢?”这句“风中残烛”本来是⽐喻风中烧残的蜡烛,很容易熄灭的意思;⼀般⼈就⽤来形容⽼年⼈的衰竭,不久⼈世。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汉语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结晶,分析其构造特点及平仄格式可以了解成语的语言特点,挖掘蕴含其中的婚恋文化,使人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文化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一:危如累卵的故事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
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
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
灵公为了防止他的规劝和阻止,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
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的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
荀息便认真的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的加上去。
旁边的人都害怕的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的说:“危险!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的问:“快说给我听听。
”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的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
”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简短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二:中流击楫的故事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
简短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简短成语故事: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2.简短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柴上,每⼀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3.简短成语故事:⾃相⽭盾 有个⼈卖⽭和盾。
他说盾最牢固,⼜说⽭最锐利。
有个⼈问他⽤⽭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称其为⾃相⽭盾。
4.简短成语故事:刻⾈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也可称为途经江的⼈),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
"船靠岸后,这个⼈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驶)了很远,⽽剑还在本来的地⽅。
5.简短成语故事: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天,宗悫的叔⽗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浪。
”意思是:我必须要突破⼀切障碍,勇往直前,⼲⼀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奋⽃,最后成为⼀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6.简短成语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丢了⼀把斧⼦。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的⼀⾔⼀⾏,⼀举⼀动,越看越觉得那⼈像是盗斧的贼。
之后,丢斧⼦的⼈找到了斧⼦,原先是前⼏天他上⼭砍柴时,⼀时疏忽失落在⼭⾕⾥。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成语典故【2】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
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
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
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
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
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出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发现后立即发兵准备抗敌。
但是,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打持久战的姿态。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汇总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简短的成语小故事汇总导语:简短的成语故事,简单而不简约,简短更显精致,简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短的成语小故事汇总,欢迎大家参考!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简短成语小故事5篇
简短成语小故事5篇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局部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以下是我给大家精选整理的简短成语故事精选,欢送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超群,是当时闻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到达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教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观赏大自然的风光,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奥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好听的音乐。
他不由自主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奇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教师告知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巡游。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听见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趣盎然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望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烈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今二人成了特别要好的挚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譬如知己或知音,也譬如音乐美丽。
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特别关键的字的教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展中一个特别旺盛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兴旺,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最短成语小故事精选
最短成语小故事精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短成语小故事精选最短成语小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通过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情节和典故,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20则成语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20则,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学习成语能够更好理解文言文意思,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1- 抱薪救火【成语释义】薪:柴草。
原意指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会加快祸患的蔓延。
【成语来源】战国时,魏国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安釐王只好割地求和,但这也未能阻止秦国的侵略。
魏国军队的一位大将段干子为了苟安,便建议把南阳各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
安釐王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之弟。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想用领土、主权换取和平,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还有国土,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
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安釐王没有听从苏代的忠言,仍然一味屈膝求和。
最后,魏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近义成语】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反义成语】雪中送炭、釜底抽薪【成语接龙】抱薪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远→远走高飞→飞来横祸→祸国殃民→民不聊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败为胜【道理升华】做事首先要讲求方法,如果方法不当,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 唇亡齿寒【成语释义】原意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成语来源】春秋时,晋献公想派兵攻打虢国。
可是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
”晋献公听罢,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见到这么珍贵的礼物,当时就答应借道。
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虞国和虢国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使不得啊。
成语小故事10则_成语典故素材
成语小故事10则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们对应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10则,欢迎阅读!1、暗渡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项羽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王,统辖这个典故载于巴、蜀和汉中。
刘邦也有独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气。
他发现手下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就是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策划夺取天下。
刘邦去汉中途中烧毁栈道,表示无意东还谋取天下,使项羽放心。
然后采用韩信的计策,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
项羽手下大将章邯镇守关中西部,听到消息笑道:"这么大工程只派几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对刘邦、韩信这一行动,根本没引起重视。
韩信表面上装作要从栈道东进,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从小路暗袭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县东)。
当章邯接到急报时,刘邦大军已攻入关中。
章邯被逼自杀。
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这一典故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利用假象以给别人造成错觉,而暗中采取另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计策。
2、八斗才本典故源自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谢灵运以斗量才。
他说:"普天下的才学放在一处,总共有一石。
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称陈思王)一人就独占八斗才华;我占一斗;余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后来人们用"才高八斗"、"八斗陈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才学的人;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者。
3、白龙鱼眼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
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眼睛。
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白龙回答说:'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
'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
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
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
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
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
”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精选成语小故事【五篇】
精选成语小故事【五篇】1.精选成语小故事熟能生巧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 十分善于射箭, 当时的人都明白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 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 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 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 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 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
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 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 看了后, 却笑着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 只但是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 不禁大怒, 喝道: “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 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 “我哪里敢藐视你, 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 明白做熟了的事情, 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
”说着, 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 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 然后打了一勺油, 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 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 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 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 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
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 “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 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 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 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2.精选成语小故事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 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 不愁吃不愁穿, 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 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 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 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 饭菜是人家的香, 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 学一样丢一样, 虽然花样翻新, 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 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 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 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 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 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5篇)简短的成语故事1 1、沧海桑⽥ 桑⽥,农⽥.⼤海变成桑⽥,桑⽥变成⼤海.⽐喻世事变化很⼤. 从前仙⼈王远和⿇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现在海⽔⼜退了⼀半.王远说那⾥⼜要扬起尘⼟来了 2、不拘⼀格 拘:限制;格:规格,⽅式.不局限于⼀种规格或⼀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珍⾯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3、了如指掌 了:明⽩;指掌:指着⼿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掌⾥给⼈家看⼀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的⾏动、节⽇,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对啰礼不理解,向孔⼦请教.孔⼦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不谈,指着⼿掌说:“知道啰礼的⼈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喻志向远⼤,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就有雄⼼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国,运⽤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从前宋国⼀个农夫担⼼⾃⼰⽥⾥的⽲苗长不⾼,就天天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个办法,就急忙奔到⽥⾥,把⽲苗⼀棵棵拔⾼⼀些.回去对⼉⼦说⽲苗长⾼了⼀⼤截,⼉⼦跑到⽥⾥⼀看,⽲苗全都枯死了 6、⼀叶障⽬ 眼睛被⼀⽚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能不能看见他.妻⼦⽓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树叶去街上⾏窃,被抓后说:“我⼀叶障⽬,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居易⽤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上传来⼀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的佳⼈ 8、杯⽔车薪 ⽤⼀杯⽔去救⼀车着了⽕的柴草.⽐喻⼒量太⼩,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个樵夫在⼭上打柴,听到救⽕声就跑去救⽕.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正好看到路边有⼀个杯⼦,就拿杯⼦跑到河边去装⽔来救⽕,但⽕势太⼤,⼀杯⽔根本就是⽆济于事,⼀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 栩栩:活泼⽣动的样⼦.指艺术形象⾮常逼真,如同活的⼀样. 庄⼦写出了这样⼀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变成⼀只美丽丽的蝴蝶,⽐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喻真⼼诚意,⼀再邀请.刘备和关⽻、张飞亲⾃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请诸葛亮出⼭简短的成语故事2 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一点_5个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_5个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成语典故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安居乐业【拼⾳】: ān jū lè yè【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活和劳动。
【成语故事】:安居乐业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活美满、安定。
这个成语来源于《⽼⼦》,⽢美⾷,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时,有⼀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字聃。
据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就是⼀个⽩头发、⽩胡⼦的⼩⽼头⼉,所以⼈们称他⽼⼦;还说他是在⼀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因为他⽿朵长得特别⼤,所以名⽿。
其实,⽼⼦是⼈们对他的尊称。
⽼⼦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浪潮,想⾛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化的发展毁坏了⼈民的淳朴,给⼈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民稀少。
即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它们。
不要让⼈民⽤⽣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处去使⽤它们。
要使⼈民重新使⽤古代结绳记事的⽅法,吃得很⾹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们直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安然⽆恙【拼⾳】: ān rán wú yàng【解释】:恙:病。
原指⼈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故事】:安然⽆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岁亦⽆恙耶?民亦⽆恙耶?使者不悦,⽈:⾂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先问岁与民,岂先贱⽽后尊贵者乎?威后⽈:不然。
成语典故简短
成语典故简短1、栩栩如生【成语故事】树棚: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3、以一当十【成语故事】当: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4.道听途说【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了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5、一片冰心【成语故事】冰心:清洁的心。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展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zi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按图索骥【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一只癫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7、气壮山河【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
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松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语典故简短故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成语典故简短,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别无长物的故事
【成语】:别无长物
【拼音】:bié wú cháng wù
【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
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成语故事】:
别无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
表示除此外别无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曰:吾平生无
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
他生活俭朴,不图享受,人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人在一张竹席上促膝谈心。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来,一定带了不少这样的竹席,就称赞了一番这张竹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张竹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身下这张竹席赠送给王忱。
王忱千恩万谢地走了。
其实,王恭只有这张竹席。
送掉后,他就改用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十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
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
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不逞之徒的故事
【成语】:不逞之徒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
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故事】:
“不逞之徒”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作乱,专干坏事的那一类人。
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
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
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
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
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
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来发兵讨伐子驷。
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不求甚解的故事
【成语】:不求甚解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
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很少的农田维持生计。
长大后,他曾几次做官,又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几次辞官回家。
他不贪图荣华富贵,喜欢过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在耕作之余,他勤奋读书,并自称为好读书,不求甚解。
意思是读书不要过于咬文嚼字,死钻牛角尖,应该深刻领会书中的要旨。
这个成语比喻读书不认真,理解不深入。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
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