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解析
![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e97eec376baf1ffc4fadff.png)
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解析中美日三国是东亚地区的战略棋手,三边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地区的战略走势。
中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中日之间的矛盾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且中日间的矛盾更多地源自日本对中国崛起在心态上的不适应,美日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美日两国在同盟地位上的不对等。
然而,由于三边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三边合作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解决。
标签:中美日三边关系;矛盾;合作中美日三边关系的互动,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之前。
从20世纪初至中叶,是美日矛盾不断加深、中美联合日益密切的时期。
1949年以后,中美日三边关系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时期,美日联手封锁中国,不过中日之间仍保持着有限的贸易往来。
到了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同时威胁到了三国的利益,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三国开始相互靠近,完成了三边国交正常化。
冷战后,三边关系也历经多次嬗变。
当前,中美关系相对平和,美日同盟由军事同盟向全方位的同盟关系转变,中日关系处于一种“漂流”状态,摩擦渐趋表面化。
一、中美双边矛盾解析中美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主要植根于双方出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
中美两国间的矛盾涉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美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矛盾等。
大国间关系的演变从来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后冷战时期,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而中国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由少数国家主宰国际事务。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这种主张就是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巨大打击,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仍相对稳定。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民经济产值在2011年达到约11.3万亿美元,美国为15万亿美元[1],中美间的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这更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惧,害怕自己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f1f9c3783c4bb4cf7ecd1b3.png)
7、新中国成立后
①50年代,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威胁中国安全,出现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一面派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②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④影响
▲ 对中国: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B.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D.引起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农民阶级自发形成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转为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武装推翻清政府。
C、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在这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国共两党军队都开始反攻,但双方争夺与矛盾激烈。中国首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方面
A、防御阶段: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月底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华东两个方向进攻,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
C.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D.1979年1月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9、八九十年代,两国摩擦不断。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52b62a5727a5e9856a6131.png)
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如同许多国家关系一样,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令人如雾里看花一般。
建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神秘的“不正常关系”。
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才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至今,中美建交已走过50多个年头。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41933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e.png)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都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从毛泽东时期到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调整和转变,而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则是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
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在许多方面,中美仍存在分歧和冲突,例如互相指责对方,经济关系和贸易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等。
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归结为几个因素。
首先,中国的崛起,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次,美国的内部政治和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无论如何,在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二战后,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日本的侵略行为及其对中国的继续占领地区侵略,这导致中日两国在近些年的时间里,极度紧张甚至一度因为国家政策和利益分歧不断出现摩擦。
然而,自1972年中日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日关系已经得到改善。
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交流也增加了。
尤其是在21世纪初,日本的援助和投资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但是,中日之间也存在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问题,包括领土争端和历史争议等。
近年来,中日关系又开始受到美国、朝鲜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需要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利益和角色,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
两者之间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对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加友好和合作的力量,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迈向一个更为稳定、成熟和积极的方向。
知识点2_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知识点2_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https://img.taocdn.com/s3/m/a54c3b2d7fd5360cbb1adb4f.png)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出现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三次高潮】
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邦交正常 化、中日建交,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许多第三世界 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第三次 建交高潮:非洲26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10国、东南亚5 国。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遍及五大 洲。 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终于被打破。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解析】
日本是经济大国,其目标是想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政治 经济大国,但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故A项错误;新中国 成立初,就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 故B项错误;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说明 日本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正常外交,这 客观上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崛起,日美先后与中国建交也说 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表明世界格局出 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目前,日本还没有完全摆脱 美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内容: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②只有一个中国③美国最 终从台湾撤军 意义: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访华是中美关系史 上第一位在职总统来华访问) (4)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 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 交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2.原因 (1)美国方面的考虑: 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方面: ①中国与绝大多数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
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cb16f716fc700aba68fce2.png)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材料一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材料二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毛泽东外交文选》材料三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
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
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解读】为了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斗争中的不利处境,缓和国内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决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接触,改善两国关系。
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
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的僵局,中国也表达了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专题复习《国际关系——中美关系》
![专题复习《国际关系——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74086cd1a37f111f1855ba5.png)
专题复习《国际关系——中美关系》设计人审批人班级姓名日期一.坎坷历程:明治二二美苏重返中美1894-1895 1900—1901 1937—1945 1949—1972年1972田中角甲午中八国联日本全面侵华23年冷战对立荣访华中日战争军侵华日建交二、知识梳理(一)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侵略中国----敌对关系)1、清政府时期:(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战争: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1—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原因、结果、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启示)(二)现代史上中日关系:(1)23年冷战中的对峙:1949—1972年,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2)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
(和平友好是主流,但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摩擦中求发展。
)三、重点剖析:1、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因素:钓鱼岛主权问题;台湾问题;修改教科书问题;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东海石油开采问题。
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2、日本政府在右翼势力的支持下拒不承认其战争罪行,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日本没有对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做出深刻的反思,继续走军国主义复活道路。
我们要时刻以史为鉴,警惕日本的言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3、和平来之不易,针对当前中日两国紧张的局势,你认为中日两国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应做出那些努力?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安全团结; 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外交的方针,提高国际地位。
日本: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承认侵略战争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所带来的伤害,取得这些国家的谅解;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珍惜和平,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4、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
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下的中美与中日关系
![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下的中美与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1d0c701711cc7931b71611.png)
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下的中美与中日关系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与变革。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将不敢再忽视中国的存在。
然而,中国的崛起,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如何应对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和如何应对表里不一的中美关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从什么方面入手,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下中美与中日关系?本文将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中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三方面谈谈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国际形势发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钓鱼岛1.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势1.1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商品频遭贸易保护主义打击,出口萎缩;而中国却依靠经济刺激计划和扩大内需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
农业现代化不足,增长有限;第三产业还有待发展。
第二,从需求角度来看,出口减少,主要靠内需拉动,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内需还会继续增加。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1.2中国当前的政治形势中国政治的现状,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是中国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面临形势与未来走向。
即中国外交政治思路与对国际政治走向的影响,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并由此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二是中国的国内政治现状,中国最高层领导面临政治形势所作的选择及这种选择将产生的不同后果。
1.3中国当前的军事形势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
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
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 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
周边国家“合纵连横”试图共同制衡中国。
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也直指中国。
中日、中美关系
![中日、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13379e6bec0975f465e258.png)
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
如果对两国摩擦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势必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中的消极因素。
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醒,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不以现在代表未来,不以当前牺牲长远,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对抗牺牲合作,要有长远的目光。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
所以我认为中美及中日关系最终会走向和平发展的方向,尽管现在还存在些许问题与争端,但我相信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和平发展大势的障碍。
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
中美日三角关系
![中美日三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ab138983d049649b6658c2.png)
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5年,美中联合抗日
①20世纪初以来,日本在华渐成独大之势
②19世纪末以来,美国作为第一工业大国加快在远东扩张
③1922年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在远东和中国扩张 ④“9.18”、“七七”事变,日本冲破华盛顿体制束缚
二战全面爆发后,为实现长远战略目标,日本决心对美一战 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成军事同盟抗日
不希望美日形成巩固的安全和政治同盟; 希望日本和中国一道致力于东亚经济合作和地区安全。 结论:期待中日关系比美日关系更接近不现实; 期待中美关系有突破性改善也不现实; 加强交流沟通,务实合作!
二、中美日对三边关系的看法
1.美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观点一:中美日应形成大的战略平衡, 中国和日本同等重要。(基辛格)
观点二:美日关系优先,美日共同促使中国 国内发生变化。(主流) 观点三:联日制华(对华强硬派) 从政府操作层面看,更关注和中国打交道
2.日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总体上希望中美既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坏。 3.中国对美日关系的看法
97年—“9.11”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表现优异 99年科索沃战争,美导弹炸中国使馆 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
中美关系反复无常 中日关系呈“漂流”状态 美日同盟强化
“9.11”以来——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加快崛起 日本难以摆脱经济低迷 美国“单边主义”凸显 中美关系趋于务实 中日摩擦加剧 美日由地区同盟转向全球同盟
第二阶段:1949—1972,冷战时期 中美直接对抗 美日联手制华
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 七八十年代: 日本经济崛起,追求政治独立 美国由危机到复兴 中国改革开放
美日矛盾冲突凸显 中日、中美良性发展
中美中日关系
![中美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0912212af90242a895e511.png)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中日关系史热点聚焦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须重点掌握。
知识链接一、日本国别史(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
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中日中美关系
![中日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9274a543c1ec5da50e2702a.png)
201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热点导读】热点导读一:2009年12月14至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
此前4天,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所谓“半个国会访中国”。
习近平访日与小泽访华,成为2009年中日关系的年终收官大戏。
热点导读二: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似乎突然陷入低迷,以致《华盛顿邮报》评论称,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将“迎来艰难时刻”;美国欧亚集团甚至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十大风险之首。
【史实链接】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训练1〗(2009·天津中考)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A.张骞B.玄奘 C.鉴真D.戚继光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训练2〗(20092·广东中考)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避战求和,198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e3cd233186bceb18e8bb1e.png)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中美中日关系.ppt
![中美中日关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7d8208c850ad02df80411b.png)
中美关系
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 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 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 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 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 年)跃居第一位。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 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 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 上对日军的作战。
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
1) 西汉:汉武帝,日本有30多个小国
政治 与汉朝来往
两 汉 时
交往
2)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光武帝赐赠 “汉委奴国王”金印
期
经济 交往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重要港口 登州、扬州
互遣使节
隋
政治: 仿照唐制
唐
时 期
全方位的 交往
文化:
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门户开放”,独立侵华
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 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 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 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中美俄中美日是周日和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小结
![中美俄中美日是周日和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0e2d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c.png)
中美俄中美日是周日和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小结
(最新版)
目录
1.中美关系
2.中日关系
3.美俄关系
4.美日关系
5.总结
正文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俄关系以及美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四大关系。
这些关系之间的互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中美关系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分歧,但双方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分歧的方法,以期实现双赢。
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中日关系在历史、领土、安全等问题上存在一些敏感因素。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未停止,双方也在积极寻求改善关系的方法。
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再者,美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美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美俄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政治格局。
最后,美日关系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美国和日本在安全、经济、科技等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双方也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保持着紧
密的联系。
美日关系的稳定,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中美俄中美日这四对关系,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大国的关系
![中国与大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792dd7360cba1aa811da0e.png)
专题十二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一、中日关系(130日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此印于1784年在日本出土;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
(2和中国的鉴真和尚是当时的友好使者。
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医药学知识、建筑和雕塑技术等传到日本,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字、日常生活等方面均采取了中国的做法,并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实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3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
(二)明朝后期到19世纪60(1)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
(2)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人朝抗击日本的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壮烈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
(3)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大量的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1945年81.侵华方针和具体表现:1)“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目的为寻找国际市场。
2)“东方会议” 和“田中奏折”:1927年,确立了侵略中国“满蒙”方针。
3)“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
2.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实质上也属于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中美关系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美关系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a201641eb91a37f1115ced.png)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1、侵略中国:①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②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③1921年,召开华盛顿会议。
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为美国在华扩张提供了条件。
④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2、中美合作: 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中美两国结成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①敌对阶段:美国敌视新中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双方敌对长达20多年。
表现: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②关系改善阶段(建交):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以促进世界和平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对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做出积极回应。
表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82年,发表“八·一七”公报。
《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三个公报奠定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4120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f.png)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在教师考试中关于国际关系的考查一直是长效热点。
专题十一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
![专题十一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b42f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c.png)
专题十一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卫华;熊银忠【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年(卷),期】2005(000)001【摘要】历史上的中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美国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推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和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此后中美关系解冻.由对抗转为对话,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不过,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会使双方获利,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总页数】3页(P34-36)【作者】方卫华;熊银忠【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黄州中学436100;湖北省黄冈中学4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相关文献】1.福建省农业机械"十一五"发展研究报告(《福建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题报告之一)2.中美关系中的噪音中日关系中的逆流日美酝酿应对台海冲突方案3.中美关系中的噪音中日关系中的逆流:日美酝酿应对台海冲突方案4.浅论二十一世纪影响中美关系发展中不确定因素5.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对中日关系的理性思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几个概念的阐释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几个概念的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b134041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5b.png)
作者: 郭雪玲 [1];郭健 [2]
作者机构: 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362100[1]福建省泉州市国立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362021[2]
出版物刊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页码: 183-183页
主题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高中历史教材;中美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概念;阐释;中日关系;
相关内容;正确理解;建交;学生
摘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对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叙述经常让学生产生误解.实际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日正式建交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明确这些差别才能正确理解<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
一、中美关系
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
(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
(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
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
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
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
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
(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2)中美关系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在曲折中前进。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遵守《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4.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和谐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面对出现的挑战;
(3)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只有共赢才有未来。
三、中日关系
1.古代中日关系的状况如何?
(1)汉唐时中日友好交往:
①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使臣“汉委奴国王”金印。
②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
为了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学习,还有众多的留学生,留学僧和专业技术人员随从。
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阿倍仲
麻侣,空海,吉备真备。
③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④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2)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4)1919年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5)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8)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杀。
3.新中国何时与日本建立友好邦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2)参拜靖国神社问题;(3)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4)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5)台湾问题;(6)东海油气田问题。
5.怎样正确认识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
(1)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①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②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2)认识: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以及参拜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他们否认侵华战争完全是歪曲历史,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应对少数极右翼分子的逆行倒施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新时期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日关系的发展必须:第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正确对待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国家直接地或间接地予以干预。
第三,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中日之间的分歧,第四,相互尊重,
加强合作,增进了解,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发展。
第五,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两国政府应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出发,深刻反思和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