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日关系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日关系的论文推荐文章形势与政策关于反腐倡廉的论文3000字热度: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范文热度: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热度:形式政策有关反腐倡廉论文热度: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热度: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来已久的钓鱼岛事件却始终阻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中日关系,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有关中日关系的论文篇一《论国民认知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摘要: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影响两国关系的除了经济利益、政治、综合国力、决策者重大决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外,两国间国民的认知差异也会影响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本文试图从国民认知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中国与日本两国关系微观层面的因素,具体阐述两国国民在历史问题、国家利益、民族心理方面的认知差异。
最后将尝试性地从认知层面对推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国民认知;认知差异;中日关系中日双方良好稳定关系的建立不仅对双方乃至于东亚及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但中日双方在认同上的差异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中日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的障碍。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中日两国除了需要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努力外,还需要从文化认同的层面上着手,积极改善两国关系。
一、影响中日双边关系认知的因素中日民间关于彼此双方的认识知觉单薄。
从知觉的形成机理讲,社会群体间要形成相互知觉必须具备认知主体,认知对象和认知途径三个基本要素。
在知觉的形成过程中认知途径的作用相当重要,它是连接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桥梁,如果没有这个桥梁,社会群体间是很难形成关于对方印象的知觉。
在中日关系进程中,这个认知途径可以简略划分为三类,亲身游历、面对面对话以及社会中介的介绍,就前两种途径而言,一般中日民众是很难拥有的,中日民间知觉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社会中介的介绍。
中日联合调查也指出,连续四年的调查表明,新闻媒体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最主要渠道。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中日关系是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记载、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前、和对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双边外交关系的论述。
下面是关于一些中日关系的谈论浅谈中日关系问题篇一对于中日关系这点我一直都表示无奈。
很多人认为我是喜欢日本所以总是替日本说话。
实际上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人只是为了知道真相。
所以听到日本从未道过谦时会多问一句:是这样么? 在听见友人用粗俗的语言攻击日本的时候多问一句:这样好吗? 在听说中国人在日本不受尊重时多问一句:真的是这样的么? 之所以去问。
并不是因为挺日本人。
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这种如此极端幼稚的做法,会出现在现代人身上,会出现在同样受过现代教育的日本人身上。
很多事情是不可以被忘记的,也不需要被忘记。
比如说南京大屠杀的惨案。
可是记住不代表永久的仇恨。
不代表永久得不接受,不代表永久的排斥。
有一个日本的青少年在作文中写道:那一次大战发生时,我还没出生。
为什么现在的我,却要背负起我没有做过的罪恶呢? 看到这句话心里颤动了一下。
不代表国家,仅仅代表个人,我被他的话感染了,感到深深地痛苦和无奈。
是啊,为什么呢?很多人都一直认为日本从来没有向中国道过谦。
这一点一直以来我都是不相信的。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时代里,并没有几个政治家是真正的笨蛋。
会不知道日本的战争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
我相信日本政府也是明白的。
那么,为什么要拜靖国神社?为什么? 很多同学都在强烈谴责日本的时候,我看到了曾经是抗日先锋的李敖先生的文章,心里很不是滋味。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篇二我认为在如何对待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面,落实到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就是一个如何做的问题。
正确对待中日关系是个大命题,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还未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为发展中日关系作出什么大的成就或重要的决策并不太可能。
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来影响我们旁边的人。
首先就是在态度上理智地看待中日关系和日本这个国家,只有思想上端正了,行为才可能正确。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日关系。
你们知道吗,中日两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咱们可是老朋友了。
不过,最近这两年,中日关系有点小波折,咱们得好好说说这个事。
咱们得了解一下中日两国的基本情况。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高。
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咱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日本呢,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他们的动漫、游戏、美食等等都很受全球人民的喜爱。
所以说,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也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正如咱们俗话说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中日关系这出戏也是一样,有时候和睦相处,有时候又闹得不可开交。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冲突导致的。
比如说,钓鱼岛这个地方,明明是中国的领土,可日本非要说是他们的。
这就让中日关系陷入了一定的僵局。
不过,咱们得明白一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这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咱们要学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把它们化解掉。
就像咱们小时候吵架一样,过一会儿就好了。
中日关系也是一样,只要双方都能够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相信问题总能得到解决的。
其实,咱们民间对中日关系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
很多人喜欢去日本旅游,买日本的电子产品,看日本的电影动漫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咱们觉得日本的东西很好用、好看、好玩。
咱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优点。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很多世界级的企业。
比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等,都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的存在。
所以说,咱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别人相处,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咱们要学会尊重彼此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彼此的利益诉求,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中日关系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对待,就一定能够化解其中的矛盾,让友谊之花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历史演变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日贸易往来。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战争和侵略行为,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战后,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日本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还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战争历史和领土争端。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和困难时期,如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崛起和199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争议。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21世纪初开始改善关系,通过高层互访和经济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交流。
二、现状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上,中日两国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规模巨大。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和日本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双边贸易出现了波动。
政治上,中日两国就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军备扩张等问题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磋商和合作以维护稳定。
文化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旅游合作日益增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日本,两国学生交换也在增加。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未来发展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决策和努力,以及两国人民的智慧和诚意。
双方应继续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互信和合作。
在经济领域,应继续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增长,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合作。
在政治领域,应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历史争端和领土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此外,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教育合作,开展更多的学生交流项目,促进两国年轻一代的友谊和理解。
总之,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但双方应本着和平、合作、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友好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中日两国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并为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周恩来曾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篇一《浅谈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摘要】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中日关系的症结等方面来阐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以及提出了如何解决中日关系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发展;症结一、中日关系的历史中日两国的历史关系,周恩来曾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一)古代中日关系古代,中日两国有着深挚的历史渊源和持久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秦始皇时的徐福东渡、东汉光武帝时赏给日本倭奴国王的金印以及《三国志?倭人传》中对日本的记述,无不显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二)近代时期的中日关系近代时期,日本人多次加害国人,惨无人道,伤害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
19世纪60年代后,日明治维新完成后,其野心也开始展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台湾,而后分裂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前提。
189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甲午中日战役,而这场战役终究以中国败北,北洋海军全军尽没了结.清政府也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极不平等的条约----《马关条约》。
1900年,日本还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3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的序幕。
1937年,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导致了中国30万的人民同胞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三)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改良了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间彼此仇视的状况,在全球引起了一场政治大地震,而身为美国的同盟国日本,同年9月,日本当时的首相田中角荣拜候中国,双方还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
但虽然在中日建交后,双方的关系也是起升沉伏,时晴时阴。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关系持续恶化,两边的最高领导人甚至数年不见,从2001年至2006年是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的期间,在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使得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呈现了“政冷经热现象”。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四篇精选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如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端。
其中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面对中日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式下,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提出的5点主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明确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问题,确立共同利益,构筑长期发展的框架。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战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恢复以来表述中日关系时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关键词。
涉及中日之间的历史时,人们常常用两个相互关联的时段来概括和定义。
一是从古至今中日间长达2000年的交往史,谓其主流是好的;二是近代以来那一段“不幸”的历史。
这里的“以史为鉴”,不言而喻特指后者。
而且,它与战后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形成为前提性逻辑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在长期使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当时的“未来”,已经流变为“现实”乃至“历史”。
如战后已一个甲子,中日关系正常化也已迎来35周年,在这样一段不算很长但也不算短的、“未来”不断衍化为“现实”与“历史”的过程中,日本人是否已经以那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为殷鉴、痛定思痛,重塑民族灵魂与国家形象了呢?对于战后日本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国家的根本发展方向,在今天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这已日益成为一个在很多场合、特别是一些重大场合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问题,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起侵略罪行。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提要:中国、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最近习近平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关键词:和平与发展;历史认识;平等互利;睦邻友好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目前 ,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四十四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一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仅在90年代以来,日本一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足以令人义愤填;70年前,侵华日军在我国南京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惨无人道地杀害了30多万无的中国人民;对这一铁的事实,日本环境厅长官樱井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并非想发动侵略战争而进行了过去那场战争;”他还说:“与其说侵略战争,毋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不应当只认为日本坏”;这种颠倒黑白的诡辩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试问:既然日本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为何要向国外派遣几百万军队日本侵略军仅在南京一地就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难道这就是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福”吗难道中国人民还要因此而感谢日本吗二台湾问题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也时有出现;1997年9月23日,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当时日本报纸指出:“新指针肯定是针对台湾海峡制定的”,“届时在军事上不可能不具体设想包括台湾海峡危机”;还说,一旦今后台湾海峡有事,日本有“必须支援美国的义务”;日本还有人认为,周边地区的范围“到马六甲海峡为止”,“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其以远地区均被纳入视野”,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沙诸岛的争端;众所周知,台湾及南沙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三钓鱼岛问题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同福田首相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聪明,将来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21世纪中日关系展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 ,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中日关系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
大学生中日关系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成就。
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中日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试谈安全困境中的中日关系》摘要:中日两国因钓鱼岛撞船事件,政治上不断交恶,政府间的一系列交流和互访活动受此影响而被推迟或取消,双方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抬头并不断升温,两国关系降至多年来的冰点而无法解冻。
在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矛盾中,中国周边外交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政治交恶; 民族情绪; 中日合作;战略互惠关系2010年9月7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端再度激化,中日关系由此陷入低谷。
一、中日交恶的结构性解释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日本政府在钓鱼岛现实争端上的表现与其对历史的认识紧密关联,而对历史的受害者来说,现实的岛屿争端与历史问题相互“火上浇油”,导致中国民情激愤的局面。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中日关系放在国际体系的框架之中,就可以清楚地探究其发展脉络:中日关系的涨落几乎一直是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动相互联系的。
由于中日关系没有摆脱1972年体制的结构,才造成了现在的不稳定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本身就是“二战”终结导致国际体系结构变动影响下的产物。
此后的中日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也是当时体系格局的结果。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的一致或者冲突,不存在远近亲疏问题。
只有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超过纷争差异,国家之间就能很好地合作;相反,如果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纷争,接壤的两国也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历史与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中日民族主义和国民情绪因素冷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作为在东亚不断上升、发展的大国,出现了经济层面的战略谅解与战略合作。
然而,在政治层面,由于历史认识的差异、领土纠纷等问题,两国政治关系相对冷却。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把握好中日关系的对策,未来两国关系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篇1《浅析从均势角度谈中日关系的走向》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在国际中所处的地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关键词:多极化中日现状及走向(一)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
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
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
①我国领导人近年来也频频对日本进行高级别的访向。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依附美国,做美国制约中国的马前卒。
在人权、民主、核武器实验、对华贷款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对一些历史问题极力回避;日本政府官员接二连三的“出言不慎”;对钓鱼岛事件持明显的支持纵容态度;尤其是日本与美国拼凑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明显是借助美国制约中国。
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美日经济冲突目前有日益淡化的趋势,原因是美国产业升级顺利完成,日本在产业档次上落后于美国,而我们的产业和日本还处在同一档次,在一个时期内中国将成为日本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排挤的对象。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中日关系的发展将会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分析中日关系之前,首先应了解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二)目前,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美国有求于我国,不再像以往那样,在联合国给我们制造那么多麻烦;其他国家也有求于我国,因为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希望我国在表决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同时,各国都看中了我国巨大的富有潜力的市场。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浅谈中日关系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1000字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亚洲地区的核心。
这一关系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安全等多种维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调整和改善。
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以及中日关系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外交问题,例如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都是这一关系发展的主要考验。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日益紧张,中日关系的前景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尽管中日之间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领土争端等,但两国之间建立的互利合作框架为关系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两国的互动合作不断增加,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如经济、文化、教育等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这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的局面。
然而,中日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历史和领土争端等问题对关系的修复和稳定形成了威胁。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伤痛,中国公民至今仍在反对日本为其历史错误付出的代价和道歉问题上持续施压。
另外,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对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报道,日本政府依然坚定地坚持对东海诸岛的主权要求,这使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更加剧了地区的紧张程度。
面对这些挑战,中日两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调加强沟通和理解,以建立共同的合作机制来推进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政治层面上,双方应该加强高层互动和对话,通过常态化的双边会谈和国际机制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和矛盾。
除此之外,两国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这有助于维护和巩固这一重要战略性关系。
在这个方面,特别是加强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演化,这有助于改善两国经济互相依存关系。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两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各层次的交流和互动,特别是加强人才交流方面等,以推动更加紧密的人民联系。
总体而言,中日关系随着两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发展。
两国共同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中日的友好和互济关系必将不断优化,并在实现共同利益的同时增进地区和世界和平。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
初中七年级看待中日关系的作文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的话题——中日关系。
你们知道吗,中日两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呢!早在公元前的时候,咱们的祖先就开始和日本的小伙伴们交流了。
那时候,他们可是用竹子和丝绸交换宝贝呢!所以说,中日关系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哦!
话说回来,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说,那场让咱们铭记一生的抗日战争。
那时候,日本的小伙伴们可真是凶残啊!他们不仅侵略了中国的土地,还对咱们的同胞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
哎呀,说起这些事儿,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不过,好在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日本小伙伴们可是变得越来越友好了!他们不仅和中国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汉语,还经常来中国旅游,品尝咱们的美食。
而且,他们还在很多领域和中国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这可真是让人高兴啊!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给咱们带来痛苦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在面对日本小伙伴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中日友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日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
我们既要记住历史,也要面向未来。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中日友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像绿叶一样茁壮成长,像黄河一样奔腾不息!让我们一起为中日友好而努力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我理解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不可抹灭。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日本商品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至汽车,小至照相机手机。
所以,相当多的中国人对日本又爱又恨,在享受日本商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对日本人恨的牙根痒痒。
还记得上考研政治辅导课时徐明德老师说过:“分析大国关系,要辩证来看,利益与冲突并存。
”下面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目前中日关系还是比较脆弱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面对历史的态度。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没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反而擅自修改历史教科书,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以及多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是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而日本同样宣称对钓鱼岛有绝对主权。
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之一。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国至今通过各种渠道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近年来,日本与美国推动军事一体化,构筑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以干预钓鱼岛和台海局势为目的的军事演习,无异于是在公然威胁中国。
日本不时表现出冷战思维,试图在中国周围构筑一堵意识形态围墙。
大国之间的博弈,是利益的角逐。
未来中日关系将是发展共同利益和调整相互矛盾的统筹兼顾。
其最低目标是力争维护和发展合作大于竞争、共同利益大于相互矛盾的局面,理想目标则是构筑战略和解与合作的双边框架。
日本决策层能否摒弃对华冷战思维和围堵战略将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另外,两国政界的友好意愿、经贸界的双赢合作以及舆论界的正面呼应,也将对中日关系上升势头的方向与速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日两国应坚持安倍上次访华时达成的“消除政治障碍”的共识,提升安全对话与军事交流的档次,缓解乃至解决领土与海域问题,开展大型经济项目合作。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关键字:中日钓鱼岛冲突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因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在这其中中日冲突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中日之间自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发展。
直至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朝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第一篇:理性对待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关系————读《对日新思维》有感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么久来一直未很好、明确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积累,钓鱼岛的矛盾问题不断的上升。
日本一直以来就想将钓鱼岛占为己有,2012随着中日之间的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提出的购买钓鱼岛的欲望。
这无疑的在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割裂我们中国的领土。
不管对于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公民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捍卫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我国的利益不受破坏。
在社会各阶层都非常关注钓鱼岛的问题,对日本的行为愤慨。
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爱国行动。
由个人或组织的都打出了爱国的口号,对日本的行为一片谩骂。
在2012年9月15号,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愤怒,在很多城市一些爱国人士举行了游行活动。
其想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的反抗。
我记得当日尽管我自己没亲自看到游行的场景,但是通过一些以前的高中,朋友,我很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街头的游行,他们有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我看,那天晚上上网,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讨论关于日本欲购岛引发的国人抵制日货的游行。
期间,我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一朋友问我:“你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对此事没一点的敏感性吗?今天中国19所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为什么没有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呢?”这一问,着实让我深省。
第一,我想说我对这件事不发表言论并不是我不关心此事,不说并不代表不爱国。
我想起了,第一天,一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另一个朋友说要是15日她不上街游行她的那个朋友就不会和她做朋友。
我告诉她,不是只有上街游行的就是爱国的,而且上街游行的未必就是爱国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因为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于日本的行为特为愤慨,容易冲动。
爱国是正确,也是必须的,但我觉得应该讲求方式方法。
就抵制日货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对日本的一种制裁,但是,就游行中打砸日货,我觉得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打砸的是中国国人同胞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日本的钱财。
关于中日关系的论文
关于中日关系的论文中日同属于亚洲,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就经济而言正处于无限蓬勃生机之期;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仅次于世界霸权国家美国,与欧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更积极探讨所处地区的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
那么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甚至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形成较大的影响。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
在陈述中日关系现状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日本的崛起与近代侵略史日本,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位于亚洲的东部,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人的文字中对于日本国的建立曾有传说,华夏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原的秦始皇因求长生不老药方而派出童男童女各500名,因求方不果而流落岛屿并就此安家并得以衍续。
在盛唐时期,有史料记载日本国派遣使臣来学习唐朝的经济管理方法,并且在文化上也对其形成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字就是出于汉字的发展,同时汉服发展为日本的和服,在餐饮文化方面都可追朔至中国唐朝的痕迹。
十九世纪中期之前,日本一直处于贫穷岛国的地位,同样经历过200多年的闭关自守时期。
1854年,美国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日本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分界线。
自此,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发动了“明治维新”运动。
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
【议论文】日本,中国_2000字
【议论文】日本,中国_2000字近年来,日本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分歧。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方面来看,日本和中国是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而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增进了双方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日本和中国的经济竞争也是不容忽视的。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领域,比如高科技产业和汽车制造业,两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会引发一些贸易摩擦和争议。
双方应该加强合作,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分歧,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文化方面来看,日本和中国是邻近的东亚国家,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的现代文化也在中国深受欢迎。
日本的动漫、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都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文化交流也会引发文化差异的冲突。
一些日本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引发争议,因为它们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冲突。
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互学互鉴,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从政治方面来看,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
尤其是在历史问题上,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敏感的议题。
日本曾对中国进行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这是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伤痛。
历史不能改变,我们应该通过正视历史、增进相互理解来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比如对南海争议的立场。
我们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关系。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但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为两国的关系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只有通过合作和对话,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2)
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2)探讨中日关系的军事论文篇二《中日关系的“症结”及原因分析》摘要: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
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D8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4―0089―03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它不仅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复杂的恩怨,又与中国有许多利益的对立和竞争的关系。
中日建交三十余年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不少论者撰文指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症结”在于日本政府领导人没有认真反省和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而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仅止于此还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加剧中日政治关系紧张的直接导火线,它是日本政府对华恶劣态度的表现而非根本原因,其背后的根源极为复杂。
有鉴于此,必须对这一“症结”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以冷静和宽容的态度予以处理,促成中日关系的缓和,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从历史的层面上看日本被称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秦汉时期,便有不少中国人通过朝鲜半岛经对马海峡或直接乘日本海环流到达日本列岛。
他们带去养蚕、织绸的技术,也带去汉字和汉族的各种学说与思想。
在长达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中,无数日本僧侣“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冲破万里惊涛骇浪,到达中国,钻研佛教以及儒学、诗文、医学、书法、茶道、绘画、建筑、造园、印刷等种种文化后归国,或带回中国的文化产品,不断提供清新的刺激,为日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在和平环境下发生和进行的,这与对外战争中强制性的文化输出甚至民族同化有着天壤之别。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主动向中国学习时是有目的、有选择、自主、自为的,它在模仿、吸收中国的文化、典章、制度时,从没有放弃其自身最基本的理念和价值判断――而是把从中国拿来的东西进行删改、补充直至完善甚或有所创新,以适合自身的需要。
中日关系政治论文
中日关系政治论文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日人觊觎的目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日关系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日关系政治论文篇一钓鱼岛争端与中日关系摘要: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在国防经济学中首次引入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来,博弈论已成为国防经济学的主流分析方法。
博弈论主要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钓鱼岛冲突,研究中日之间的策略互动。
本文为中国应对钓鱼岛事件应该制定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冲突博弈论一、引言——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总面积达到4.38平方公里,有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
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
明清两朝500年间向琉球派遣册封使24次,册封使回国后都要将经过及琉球的情况写成奏章,上奏皇帝。
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于中国政府拥有的钓鱼岛主权未提出任何异议,但是随着战势的发展,日本相继吞并琉球各国和钓鱼岛,并在未事先告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窃取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在日本强行占领钓鱼岛(此时,日本已将其更名为冲绳岛)将近60年后,中国政府迎来了一个收回钓鱼岛的机会,随着二战的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应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钓鱼岛作为导火索在中日之间制造争端,对其进行政务管理,将钓鱼岛划为自己的势力管辖范围,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钓鱼岛的绝佳机会。
1969年11月,美国政府决定“将琉球于1972年归还日本”。
此时,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已宣布,钓鱼岛附近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对资源贫乏的石油消费大国日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随着事态的发展,基于经济、军事、政治上的考虑,日本向世界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纵容右翼分子登岛,通过修建灯塔、直升飞机停机坪等方式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1. 引言中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对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走向。
2. 历史背景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频繁。
然而,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特别是二战期间,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3. 现状分析3.1 政治关系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依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
例如,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问题一直是两国之间的痛点。
此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日本的战后经济持续增长,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逐渐得到重视。
3.2 经济关系经济领域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日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3.3 文化交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的现代文化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 未来走向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政治争议,但双方都意识到保持稳定和积极的关系对于两国和地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两国应加强高层互访和对话,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积极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
5. 结论中日关系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通过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日两国有望建立稳定和健康的关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 张三, 《中日关系史》, XX大学出版社, 2010年 - 李四, 《中日关系与亚洲地区发展》, XX出版社, 2015年 - 王五,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人民出版社,2018年以上是对中日关系的论文概要,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背景和主要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角度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的主流,但对历史主流中“艰难和心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的形成了许多具有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可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这充分的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近似性”。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的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未来的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平相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千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战争创伤的折磨。
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
“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史,仅仅证明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
“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
“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
在“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
“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的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
对于日本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和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其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
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把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
何为大局?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
和平和发展就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关系中的共同利益。
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
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和发展。
和平和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
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谨慎处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中日两个国家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
中日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邦,又有历史遗留问题,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
如果对两国摩擦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势必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中的消极因素。
中日两国应从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和处理两国在向重要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摩擦。
为了使中日关系在处理中具有大局意识,至少有两点需要重点加以解决:一是正确认识世界大国应当承担和履行的国际责任。
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国,主观和客观上都在向综合性世界强国迈进,但在成为世界强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个心理准备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有深刻的认识,对历史问题有深刻的发思,愿意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对日本来讲,首先就是对历史上给世界和平发展造成的破坏进行真正反思,对其侵略行径对亚洲各国造成的伤害进行忏悔和道歉,并用其和平发展道路对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睦邻富邻实践,取得相关国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对中国来讲,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为重,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中的摩擦,不以暂时的关系紧张而牺牲未来,不以局部的不和谐影响两国的全面关系。
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努力,不做激化矛盾扩大紧张的举动,是中日两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也是大国形象的基本要求。
二是中日两个世界大国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中日同属亚洲,又都处于东北亚,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中不可能没有竞争关系,不可能不产生摩擦,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竞争关系及摩擦。
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看,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既有以美国为单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以法德为双核心的欧洲国家联盟,还有多核心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中日两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北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亚洲一体化,特别是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中日应当成为双发动机,共同推动包括东北亚在内的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是当前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这是因为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
中日关系是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的重要因素。
保持国内稳定是当代中国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人民和谐生活的保证,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周边关系摩擦会影响国内稳定,国内人民情绪不稳更会威胁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是当前中国的核心利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后列。
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列,发展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远比对日本重要。
发展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就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日本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国,经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醒,处处必须理性,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有利于大局和国家利益的感情和行为,就是爱国,否则就会走向爱国的反面。
三、要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
必须以未来目标和未来要求引导过程行为、制约过程行为。
对于中国来讲,从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极端重要。
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国际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关系和国家争端,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实践。
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持续发展,必将在未来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理应从亚洲开始,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定将首当其冲。
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处理东北亚国家关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着考验。
不以现在代表将来,不以当前牺牲长远,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对抗牺牲合作,就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正确态度。
社会各界。
特别是青年学生,应当理解国家,支持国家和政府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不能因为一时冲动作出的过激行为使我国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受挫折,甚至成为他国误解和攻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