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相关名词解释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D值: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降低90%所需的时间。
F0值:Z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将被灭菌物品不同受热温度折算到与湿热121℃灭菌时热效力相当的灭菌时间。
称为标准灭菌时间。
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GMP》规定F0值≥8min。
实际应在控制在12min。
F值:在一系列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
常用于干热灭菌。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
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是以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的,简称为HLB值。
Nacl等渗当量法:Nacl等渗当量法是指1g药物的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Z值:为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单位为度,也可以看成灭菌时间减少到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值。
靶向制剂: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被动靶向制剂:指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摄取后转运肝、脾等器官而发挥疗效主动靶向制剂: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疗效。
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颗粒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茶剂:系指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炮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
可分为茶块、袋装茶、煎煮茶。
肠溶胶囊: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熔化、释放的胶囊剂。
肠肝循环: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被重新吸收返回门脉的现象处方: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处方包括: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以及单方、验方、秘方、经方、古方等。
打底套色: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套即是色”.单糖浆: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合成、制备、药理学、药效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常见药学名词的解释:
1. 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缓解或改变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可以是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或生物制品。
2.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科学。
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期望效应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效能和选择性等方面。
4.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稳定性、适应性和使用的科学。
药剂学主要关注如何将药物以适合患者使用的形式制备成药剂。
5. 药物分析:研究药物中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
药物分析可以使用各种化学、物理和仪器分析技术来确定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6.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过程的科学。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肾脏或其他途径排出体外。
7.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和副作用的科学。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的毒性机制、毒性程度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药物的毒性。
8. 临床药学:研究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药物治疗的优化的科学。
临床药学主要关注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
以上仅是药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药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药学综合总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药剂学药剂学:pharmaceutics,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剂型:dosage form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pharmaceuticals,preparations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处方: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名称为<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文名称“Good Clin ic al Practice”的缩写。
中文名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GAP:英文名称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中文名称“良好农业规范GSP:是英文Good Supplying Practice缩写, 在我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针对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制定的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项管理制度。
增溶: 某些难溶性物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医院药剂科考试名词解释
1.药物:是指能够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躯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的一切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用药。
2.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4.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
5.药代动力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6.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7.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8.首剂效应:系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给予,可出现强烈的效应,致使患者不能耐受。
如降压药可乐定。
因此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药物,其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一般治疗剂量,较为安全。
9.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是治疗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可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10.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功能失调或组织病理变化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1.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药理效应.12.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抗菌药物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仍持续一定时间。
药学科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药学科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药学科学,即药学,是研究药品的性质、制备工艺、疗效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与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包括药理学、药剂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药学科学旨在研究发现、开发和生产新药物,改进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药理学药理学是对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药理效应进行研究的学科。
药理学研究药物如何通过与生物体内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来治疗疾病。
通过阐明药物分子与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药理学为新药的发现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设计、制备、评价以及药品的质量控制和药典标准等的学科。
药剂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的制剂设计、剂型的选择、制剂的原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等。
药剂学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药物的剂型和制剂工艺,提高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特性,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制药工艺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如何将药物的活性成分与其他辅料通过合适的工艺方法制成药品的学科。
制药工艺学关注的是药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原料的选用、制剂工艺的设计、生产工艺的规划、生产设备的选择和工艺的优化等。
通过制药工艺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稳定性和可控性,确保药物生产的质量和一致性。
四、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是研究分离、鉴定和定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学科。
药物分析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应用各种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药物分析,以确定药物的含量、纯度和质量。
药物分析学可以帮助评价药物的稳定性、药效和药动学等因素,并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控制。
五、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以及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药物化学旨在发现合成新药物,改进现有药物的结构,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活性。
通过对药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探索发现新的药物靶标,设计和合成药物的类似物以及改进药物的合成路线,从而促进药物研发和创新。
药学综合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1.药物(drug)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品(medicinal products)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4.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ChP):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制、出版,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药品质量标准。
5.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6.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7.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分子中的特殊基团或官能团特殊反应或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
8.杂质(Impurities):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9.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10.特殊杂质(Related Substances):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11.有关物质: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等。
12.干燥失重(loss on drying):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3.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常用药学名词解释
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 体 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
禁用(Forbid to use) 药品 “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 用后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带有 TM标识的商标,尚未获得注册,属于未经任何审批的 标 识、文 字、 图案 ,按 照《 药品 包装 标签 和说 明书 管理 规定》(暂 行) 的要 求, 不得 擅自 加入 药品 包装、标签中按注册商标使用。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由于美国的商标通常加注 TM,而在我国只 表示已使用的商标,并未取得商标注册证书;而 R(Register的缩写)才真正表示其为注册商标 。 所以,在购药时,谨防销售人员借 TM之名,大肆夸大疗效,从而受到误导被欺诈。 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99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自 200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2002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GPP: 《优良药房工作规范》,2003 年 2 月 25 起施行。 适应证 系指该种药物适用于某种疾病症状 (或证候)的范围。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强心苷药物 的 适应证;风热外感为辛凉解表药的适应证。 药物的适应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记载 于 药品说明书者为法定适应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是判断药品选用是否正确的根据之一。
药品相关的名词解释
5 药品规格: 规格是根据单位而来,药品的规格表示是有多样性的,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这里指的是最小单位的规格. 苯溴马隆片50mg/片, 50mg就是1片的规格,呋塞米注射液20mg/支20mg 就是1支的规格6 药品剂型: 各种原料药物不是粉末,就是液体或半固体,为了治疗需要和方便使用,把原料药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如打针用的注射剂,口服的片剂、胶囊剂,吸入用的喷雾剂,五官用的滴眼剂、滴鼻剂,外用的软膏剂、乳膏剂(霜剂)、贴膜剂等等。
7 药品剂量:药品每次的使用量.8 药品用法:药品具体的使用,每次的用量,通过什么方式使用,还有服药的时间,是餐前还是餐后,注意事项都是用法.9 给药途径:通过什么方式来使用,如口服,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等.10 常用的频次表拉丁文缩写正确的为小写quaque die (qd)[一天1次]·bis in die(bid)[一天2次]·ter in die (tid)[一天3次]·quater in die (qid)[一天4次]·quaque hora (qh)[每小时1次]·quaque quarta hora(q4h)[每4小时1次]·quaque nocte (qn)[每晚1次]·quaque mane (qm)[每晨1次]·ante meridiem (am)[上午]·post meridiem (pm)[下午]·statim (st)[即刻]·pro re nata (prn)[必要时]·si opus sit (sos)[必要时只用1次]可以写在嘱托里·ante cibum(ac)[饭前(给药)]·post cibum (pc)[饭后(给药)]·hora somni (hs)[临睡时]HIS系统里的药品规格是根据剂量单位来设置的,而剂量单位是药品主要成分的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医生开药时选择的剂量单位是药品主要成份的单位.如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瓶100ml: 0.2g ,规格设置成0.2g/支主要成分是乳酸环丙沙星,医生开的剂量是0.2g.由于口服复方药中是含有多种主要成分,所以医生往往是直接开片的,药品规格可以直接设置新诺明片(复方磺胺甲噁唑) 1片/片*200s/瓶但药品的规格表示是有多样性的,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例: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瓶100ml: 0.2g就是含量与容量的结合,当然了医生可能关注的就是含量,而配置科室关注的可能就是容量了。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生药学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2.鹦哥嘴:指药材天麻一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呈鹦哥嘴状。
3.当门子: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4.挂甲: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
同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5.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6.拟薄壁组织:7.模式标本:8.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9.莲花: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10.解理:11.星点: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13.珍珠疙瘩: 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14.连珠斑: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15.镶嵌细胞:16.管黄:17.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18.菌核: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
19.艼: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20.走油:21.怀中抱月: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2.二杠: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23.朱砂点: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24.芦头: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
25.芦碗: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
26.疏丝组织:27.过桥: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28.晶鞘纤维:29.皮类药材:30.通天眼: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31.蛋黄:32.条痕:。
药剂学名词解释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名词解释知识点总结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一门研究制剂科学的学科,它涉及药物的制备和配制、稳定性、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多个领域。
药剂学名词解释是学习药物制剂科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剂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药剂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是将活性药物和辅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和方法配制成适合服用的药物形式的药物产品。
常见的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等。
2. 药物配方(Prescription):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开具的药物处方,其中包含了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法用量等信息。
3. 药物分散度(Drug dispersion):是指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状态。
药物分散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4. 稳定性(Stability):是指药物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后依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稳定性是衡量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5.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对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有重要影响。
6. 水合物(Hydrate):指的是药物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化合物,在制剂中会影响溶解度和稳定性。
7. 缓释释放(Sustained release):是指药物在制剂中以缓慢、持续的方式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8. 经验制剂学(Empirical pharmaceutics):是指根据实验和经验进行制剂设计和制备的制剂学方法。
9. 理论制剂学(Theoretical pharmaceutics):是指通过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来进行制剂设计和制备的制剂学方法。
10.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有效利用率,通常以药物在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来衡量。
药剂学名词解释
固体分散体: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体态物质,又称固体分散物。
包合物:指药物分子被全部和部分包含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复合物。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液浓度的制剂,药物的释放多数情况下符合一级或Higuchi动力学过程。
置换价(displacementvalue):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崩解剂:disintegrantas ,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
接触角:液滴在固体接触边缘的切线与固体平面间的夹角。
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溶出度: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主动靶向制剂(active targeting systerm):药物载体能对靶组织产生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ing systerm):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微囊: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核—壳型的微囊。
微球: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制成基质骨架型球形或类球型实体,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实体中。
气雾剂(aerosol):指YW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质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抛射剂(propellants):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做药物的溶剂。
F值:指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单位为分钟。
F0值:指一定温度(T)下,Z值为10°C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C,Z值为10°C 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中药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还原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古往今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地道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缓和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还有解药食中毒之功。
酸:能收、能涩,用于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毒:分为广义毒,古代乃一切药物的总称以及指药物的偏性;的毒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七情:指药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去性留用: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药学导论复习题
《药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药学: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包括六个主干学科: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和生化药学。
2.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不同于一般天然药物,除少量品种为加工品外,大都是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合成品。
2.生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3.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
4.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5.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
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内容。
6.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认,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基础上,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内容。
7.药理学:药理学就是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何产生及其在体内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二是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8.药物对疾病拥有预防治疗诊断作用或用于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8.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动学)是对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药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药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 药学 (Pharmacy)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制备、性质、使用和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与影响的科学领域。
2. 药物 (Medicine)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或产品。
药物可以是化学制剂、天然物质或生物制品。
3.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4. 药代动力学 (ics)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剂量与时间关系的影响。
5.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制备、配方、稳定性和药物在给药系统中的释放。
6.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研究药物如何影响生物体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7. 药用植物学 (___)
药用植物学研究天然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8. 药物相互作用 (Drug n)
药物相互作用指同时或连续使用两种或更多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效或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
9. 药品管理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药品管理包括药品生产、流通、质量控制、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10. 药理毒理学 (Pharmacotoxicology)
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药物引起的毒理学反应机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1.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改变其化学成分和活性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在肝脏中进行,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从而起到清除药物的作用。
2.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给药后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达到其最高血液浓度的百分比。
该指标可以衡量给药途径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需要通过其他给药途径提高。
3.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和药效学效果的关系。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帮助合理用药,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频次。
4.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彼此之间产生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也可以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避免不良后果,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条件下,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效果或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可轻重不一,常见的包括恶心、头痛、皮疹等。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6.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式,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注射液等。
不同的药物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疾病状况,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7. 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激素、镇静剂、镇痛剂等药物被人非法使用或过量使用,以获得心理或生理上的刺激或满足。
药物滥用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8. 药物依赖:药物依赖是指长期使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并出现戒断反应。
药物依赖性高的药物包括鸦片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等,戒断过程可能伴有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9. 药物调剂师:药物调剂师是从事药物调剂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处方要求,配制、调剂和分发药物。
药物调剂师在临床药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获得正确、安全的药物治疗。
药学综合总结名词解释
药学综合总结名词解释
1. 药学: 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检验、储存、配制、应用以及药物安全和有效性的学科。
2. 药物: 药物是指具有治疗、预防、诊断、缓解或改变人或动物疾病状态的物质。
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植物药物、动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等。
3. 药剂学: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配方、制剂、稳定性、适应症、给药途径、剂量等方面的学科。
4.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学科。
5.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转化作用,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以及将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1
6.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会相互影响彼此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的现象。
7.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药物来治疗、缓解或预防疾病或症
状的方法。
8. 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是指在使用药物时产生的与治疗目标无
关的不良反应。
9. 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超过医学或法律用途的合理范围,或未
经医生指导和监督,超过规定剂量或带有其他目的使用药物的行为。
10. 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
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生物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2。
药学的名词解释
药学的名词解释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科学,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发展、制备、分析、评价和使用。
在繁复的医药领域中,药学的名词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对一些与药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药学领域。
1. 药物药物是一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或缓解疾病症状的化学物质。
药物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给予患者,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肤贴剂等。
药物的发展离不开药学的研究和实践。
2.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效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如何发挥作用,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3.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药物与生物体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细胞功能改变等。
药理学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和优化。
4.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如药物的半衰期、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合理用药和药物剂量的确定非常重要。
5.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被转化或分解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也可能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进行。
药物代谢的性质和速度对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有重要影响,因此药物代谢的研究非常重要。
6.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连续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或药物安全性。
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指使用药物后产生的有害或不希望发生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的剂量、使用方式、药物代谢等因素有关。
药学研究旨在识别和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8.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给予患者的药物的数量和频率。
药学讲课相关题目
药学讲课相关题目一、名词解释:#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理生化功能或能改善病理状态,用于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或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产品。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局部作用:根据药物作用部位,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质组分,能识别并与某些特殊微量化学物质——配体结合,并通过放大系统触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性结合的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max不变。
#药物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
#效价:是指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药物剂量的大小;计量越小,效价(强度)愈高。
#效应力: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同系列药物效应大小之比,α越大,效能越大。
#肝药酶:是生物转化的主要酶,选择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
#药酶:是指代谢药物的重要酶系统,主要有微粒体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肝药酶。
#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胃肠粘膜及肝脏时极易发生转化,部分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生物利用度(F):经肝脏首关消除后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一级动力学:消除速度与C相关,恒比消除;t1/2恒定;大多数药物按此消除。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物
药物是指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改善健康状况而使用的物质。
剂量
剂量是指药物的使用量。
用药时必须按照合适的剂量使用,以保证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到达机体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可能产生的对机体不利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等。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更多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可能影响另一个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射剂
注射剂是指需要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药物剂型。
口服剂
口服剂是指用口服途径给药的药物剂型。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液体的方法,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效应、作用过程及其与身体的关系的学科。
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需处方方可购买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获得医生的处方。
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可自由购买的药品,使用前无需医生处方。
禁忌症
禁忌症是指对某种药物使用存在绝对禁忌的情况。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是指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包括禁忌症、副作用、使用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名词白喉杆菌: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引起小儿白喉的病原菌,属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棒状杆菌种类较多,包括白喉杆菌和类白喉杆菌。
类白喉杆菌为非致病菌,常见的有假白喉杆菌,结膜干燥杆菌、溃疡杆菌和痤疮杆菌等。
斑丘疹:斑丘疹(maculopapule)在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
见于风疹、猩红热、湿疹及药物疹等。
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统计期望时间。
是放射性核素的固有特性,不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
变形杆菌:变形杆菌(proteusbacillus vulgaris)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细菌。
在人体的皮肤,阴道等部位寄生,属正常菌群类型。
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
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
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
不动杆菌: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引起机体感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
本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伤口及皮肤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重症者可导致死亡。
多见于老年和婴幼儿。
产酶流感嗜血菌:流感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嗜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
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它是于1892年由费佛博士在流行性感冒的瘟疫中发现。
肠球菌: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
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称痤疮杆菌、疮疱丙酸杆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
基因组研究显示该细菌的几个基因能够制造一些分解皮肤组织的酶和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称痤疮杆菌、疮疱丙酸杆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
基因组研究显示该细菌的几个基因能够制造一些分解皮肤组织的酶和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代谢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结构和系统就会解体。
非典型分支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特性与人型、牛型结核杆菌酷似,但其毒力较弱,生化反应各不相同,可资鉴别。
其中有些菌种能引起临床结核样病变,小儿淋巴腺炎和皮肤病等。
它们对常用抗痨药物常易产生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在化脓性球菌中,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同的是,到目前为止,肺炎链球菌极少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肺炎球菌溶血素及荚膜。
荚膜具有抗原性,是肺炎链球菌分型的依据。
此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粪肠球菌:根据最新分类原则,粪链球菌又叫粪肠球菌。
应用C 多糖抗原,根据兰氏(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可将链球菌分成许多群。
粪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有尿路感染、化脓性腹部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腹泻发烧等。
其中败血症最常继发于生殖泌尿性感染,皮肤、胆道、肠道等感染也可作为原发病灶。
从天然乳清培养物中分离的菌株,能产生一种细菌素,叫肠球菌素(Enterocin),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有杀灭作用。
副溶血弧菌: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致可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主要翻版海产品。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革兰氏阳性菌: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革兰氏阳性菌,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番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
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龙胆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safranin)),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
通过这种测试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细胞壁结构不同的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在反应后的除色溶液中将呈现龙胆紫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需氧菌:枸橼酸杆菌:枸橼酸杆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杆菌属。
最早于1932 年由Werkman 和Gillen描述。
它包括3 种,即异型枸橼酸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amalonaticus)。
1979 年发现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有一个生物型,称无丙二酸枸橼酸杆菌生物型-1(citrobacter amalonaticus biogrouPI)。
广谱抗真菌药:化脓性链球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艰难梭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ff)又称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
如果过度服用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的菌群生长速度加快,影响肠道中其他细菌,引发炎症。
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
结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
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
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军团菌:军团菌病是由军团菌科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
多散在发病或小流行,亦可暴发流行。
由空调、供水系统、雾化吸入污染的水源引起感染。
本病特征为肺炎伴全身性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出现周围回圈衰竭、呼吸衰竭。
胸部X线表现在早期为单叶斑片状阴影,继而肺实变,病变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可有肺脓肿形成或少量胸腔积液征。
卡他布兰汉菌:抗菌谱: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球菌,链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两者抗菌谱的覆盖面都较窄,因此属于窄谱抗生素(Narrow Spectrum Antibiotics)。
克雷伯(氏)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peneumoniae)、臭鼻克雷伯氏菌(K.ozaenae)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K.rhinoscleromatis)。
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溃疡: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其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等也不一致。
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
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小腿慢性溃疡等。
类杆菌:类杆菌属中中度解糖、不耐2%胆盐的类杆菌统称为普氏菌属(prevolla)。
产黑色素普氏菌为代表株。
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与菌毛,无芽胞,无动力。
血平板上的菌落0.5~2毫米。
一般为圆形、凸起、有光泽、光滑。
可以是半透明、不透明、灰色、棕色或黑色的菌落。
李斯忒(特)菌: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淋球菌(n. gonorrhoeae)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引发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称的淋球菌。
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这种免疫力。
奥扎格雷钠:本品主要成分是奥扎格雷钠,其化学名为:反式-3-4-(1H-咪唑基-1-甲基)苯基-2-丙烯酸钠。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血管痉挛及其并发脑缺血症状的改善。
吡啶基:穿琥宁: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颠茄浸膏: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厄多司坦:是一种前体药物,结构中带有非游离的封闭的巯基,对局部粘蛋白无活性作用,口服后经代谢产生三个含有游离巯基的代谢产物而发挥药理作用。
厄多司坦体内代谢物能使支气管分泌物中粘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并改变分泌物组成和流变学性质,降低痰液粘度,改善受抑制的呼吸功能,本品能清除自由基,有效保护a1-抗胰蛋白酶免受烟、尘诱发的氧化灭活作用,防止对肺弹性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