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勿做旁观者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些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些什么?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些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做些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有效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不过,如果不十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一味的赶时髦,合作学习即会成为践行新课标的“花架子”,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下面笔者谈几点浅见,和各位老师商榷。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分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果。
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每组4-6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社交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层次并参考学生的意愿进行搭配,使得组内成员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既能发挥优等生的才能又能挖掘中等生的潜能,还能够帮助、激励差等生。
分组后还需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每位学生均需担任一定的角色,每一小组设一位小组长,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表达能力,负责组织该小组的学习,如组织小组成员发言,引导和鼓励差等生参与合作学习,掌握小组讨论话题不能偏离学习目标等,并设记录者、操作者、报告者等。
隔一定时间进行角色转换,人人均有机会担任主要角色。
小组成员一旦确定,一般不变,但有时为了调动积极性可在同层次组员间调动借用,加强合作交流、拓宽思路。
二、加强培训,提高合作技能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原因。
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主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收集资料,借助何种工具,采用何种途径,收集何种资料。
(2)倾听的能力。
如今的孩子个个是小皇帝,不会倾听别人讲话,不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倾听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的发言,不要不耐烦,随意打断、插嘴,在倾听中充分理解别人的意图,从而博取众人之长,触发灵感。
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
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
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
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
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
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了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
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如下作用:
1、规范行为就是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胜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会因为遇到一些问题而不能深入交流的情况。
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
特别是在学习英语阅读课文时,有些同学在交流中会存在单词看不懂、课文不熟等问题,放弃与同学讨论。
此时教师应主动给予帮助,使他们能继续与其他同学交流。
3、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
如我在词汇教学中,最初的时候采取学生合作背重点词汇和例句,然后组员间相互听写的学习方式,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记忆效果差。
后来我采取了设置情景模仿造句,串词成小段落,然后让小组汇报成果,引用竞赛评价机制,看哪一组在一定时间内说的句子最多。
后一种合作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单词记忆效果非常好。
像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实效.有深度。
总之,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优势,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补。
比如,将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稍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同时,小组的规模也要适中。
一般来说,每组以 4 6 人为宜。
人数过少,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合作效果。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为学生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合作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任务的分配也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在进行一个科学实验的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几个部分,让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
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合作效率。
三、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技能。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尊重他人、分工协作等。
倾听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
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学生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小组其他成员能够理解。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学生要尊重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意见和贡献,不嘲笑、贬低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相关推荐小组合作学习总结(通用10篇)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有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增强他们的后期以及求职能力在他们自学的时候也可以。
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掌握。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事实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是每个小组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他们也养成了他们愿意。
今天他人的意见,是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更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让雪每个学生爱学会学了学的目标,进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在班级的学习合作中,我们要倡导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
各种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行程小组的学习成果。
在此期间老师应该在。
我今天巡视一下,然后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帮助。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的技巧,然后同时又。
注意一下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
困难的学生。
应该提醒他们多吃考多鼓励,多发言,让他们有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老师更应该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一起学习。
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接触,让我们老师应该好就能形成一种。
然后的风气,是同学们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气氛中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2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教学反思
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教学反思1、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教学反思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要在过程中去体验和领会.“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学模式”,无疑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好平台,关键是如何发挥作用,平时要一直坚持开展,使学生养成习惯.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补,合作提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模式.在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则定位在参与者、合上.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教师在不断的检查督促中,及时参与他们的讨论研究,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学习的思维方法与过程,也使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及时调控教学节奏与深度.从学生角度,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而从教师角度,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策略可行性依据,从而真正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快捷.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程校长传达的会议精神,以及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为了能使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实践如下:一、组建学习小组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四人一组,分成17个学习小组,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
浅谈学生小组合作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浅谈学生小组合作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究竟应当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笔者认为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成为活动者、参与者。
具体各环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总结如下:合作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指点迷津的明白者,协作学习的指导者,组内交流的参与者,小组竞争的调味者,交流时机的调控者,达成目标的终结者,学生进步的激励者。
1、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分组,分工等环节教师绝不能马虎,要细化,人性化,合理化。
如我在教学分组时将学生按A、B、C三个等级划分,每个小组A、B、C三个等级的人数均等,这样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
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
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要为小组探究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为此,教师可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的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别让学生做课堂上的旁观者
别让学生做课堂上的旁观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得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旁观者,而非活跃的参与者。
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教师应该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的目的,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
只有将学生培养成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
教师应该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三个原则
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三个原则标签:原则;目标性;竞争机制;评价机制一、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
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开始活动。
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6-8人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
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尤其给是学困生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到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事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活动要有目标性合作教学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设计的小组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
“目标性”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中通过努力学习、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根据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地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
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量体裁衣且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三、适当的竞争机制及合理的评价机制没有竞争,事物就不会向前发展。
老师从一上课就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
每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已组的棋子向前移,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走出合作学习误区 发挥教师应有作用
走出合作学习误区发挥教师应有作用走出合作学习误区发挥教师应有作用——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蔡朱峰(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西洋中学浙江温州325509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分工到位、调控得当、反馈及时、科学评价六个方面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反思改革1背景走进现在初中的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人说到底”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能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有效的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以下的几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教学场景,不得不引发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能真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新思考。
2案例教学片段1:甲老师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老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老师便会要求学生“大家按班级分组一起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甚至有的学生则乘机利用这个机会开小差说闲话。
教学片段2:乙老师在上课伊始便布置了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
教学片段3:丙老师课堂上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人的“游戏”,或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坐在那里静听,成为了“多余的人”;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优等生。
小组合作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小组合作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可以说小组合作处多多。
可是,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老师不能袖手旁观。
那么老师就应该:1.要对每一位同学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合理划分小组,及时调配组员,让每一个小组都运转有序;2.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
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3.教师要跟上评价。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我在教学中利用星级评价表,同时每个月都会评价出,最优秀的小组、最团结的小组、最佳发言人、进步之星等等。
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这样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才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顯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要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是分组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在分组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忽视了学生在性格、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小组之间整体能力相差较大。
例如,有的小组全是基础好的学生,有的则全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小组学习实力失去平衡,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三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离不开教师适时地、正确积极地指导。
缺乏对小组长、学科组长以及组员的分类培训,就会导致小组运行不畅、职责不明、合作不力等问题。
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然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完全置身于旁观者的角色,必须适时地进行干预。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干预。
首先,教师应该在团队分组时设法使学生群体的意见最终汇总成为一致意见。
团队成员的意见多样性很常见,事实上,这对于合作学习是很有利的。
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最终需要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通过引导和辅导,帮助团队成员快速达成共识。
例如,当一个团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成员之间的意见存在分歧,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讨论,分析各种看法的合理性,最终使团队以共识方案为终点。
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团队建议,指引他们更科学地进行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可以吸取自己所学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比如,在团队任务中,一些团队可能会在时间上出现极度不平衡,有的团队用太久时间挑选资料,而有的团队仅仅花几分钟就能找到所有资料。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供对策,例如在时间分配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地去班级里考察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情况。
这样,可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有些班级使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可能不够理解、不够重视和不够了解该教育方式。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了解和监督该教育方式的使用,教师每个周固定在课堂里观察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学生的表现。
最后,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喜欢获得领导地位,而有些学生则不愿意在小组中发言。
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更好地发挥中小组中的作用。
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其他团队成员可以帮助其他团队成员。
如果老师发现某个人需要帮助,可以组织该学生在整个团队中得到更多帮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和成绩。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闲暇看客”。
“闲暇看客”指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并不积极参与,而是将自己置身于旁观者的位置,成为了一个“看客”。
他们往往缺乏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不愿意或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不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不能为小组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反而成为了团队合作的拖累和瓶颈,阻碍了整个小组的进步和发展。
那么,如何避免“闲暇看客”的出现呢?首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小组任务和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小组内部的互动和交流也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积极发言,与其他组员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吸收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互信互敬的关系,激发出彼此之间的合作意愿,形成一个协作高效的小组。
最后,学生也应该自觉履行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职责,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够促进团队合作的凝聚和成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体现,需要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和努力。
因此,不能有“闲暇看客”的存在,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和效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信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别让学生做课堂上的旁观者
别让学生做课堂上的旁观者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些学生似乎在旁观,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这些学生可能会浑浑噩噩地度过整个课堂,甚至在学习中失去信心和动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我们的责任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
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无关,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消极和漠不关心。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案例、实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旁观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
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与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密切相关。
如果学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和情感冷漠,他们就很容易变成课堂上的旁观者。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情感疏导、情感激励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展示、互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一些课外拓展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课堂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学生不积极参与,只是“闲暇看客”的情况。
这种现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解决。
首先,要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和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班主任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认识和了解,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老师还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学习、倡导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学生如果想要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由老师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或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和背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提供问题或指导讨论的方向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最后,要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观点等方式来进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和交流,以达到相互提高和共同进步的效果。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存在“闲暇看客”的现象。
只有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提高,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班主任和老师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以及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反馈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合作,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协作中去。
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学习方式。
它可以让学生在协作与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应对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能有人只是坐在一旁,做“闲暇看客”。
这样不仅会浪费珍贵的学习资源,也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学习效果。
一个团队要想取得好的合作效果,每个成员都需要充分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
即使每个人的职责不同,但都需要付出同等的努力。
团队中的“闲暇看客”会打破团队的平衡,影响团队的协作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来解决难题。
正是因为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法,所以小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闲暇看客”不仅无法为团队带来知识上的补充,还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动力,使得团队合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员都需要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他人的建议,积极处理意见分歧,最终形成共识。
如果有“闲暇看客”存在,他们的消极态度会给团队带来负面情绪,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和协作中去。
大家之间要建立和睦的相互关系,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把团队合作进行到底。
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取得积极的效果。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都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锻炼这些能力的一个绝佳机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可以学会彼此尊重、互相信任、相互包容,共同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和挑战。
领导小组学习的老师也应该给予“闲暇看客”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主动贡献,不能有“闲暇看客”的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不能有任何“闲暇看客”的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学习的方式,每个成员都应该在其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他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
如果有成员选择成为“看客”,不仅会导致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还会给其他成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的状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热爱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交流、共享和学习的过程,每个成员都能够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
如果有成员选择成为“看客”,那么他们将失去了这个学习的机会,无法从中获取到应有的收获。
他们也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不能有“闲暇看客”的状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尊重其他成员,遵守小组学习的规定和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习的有效开展。
如果有成员选择成为“看客”,甚至是对其他成员的言行不尊重,那么就会给整个小组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小组的正常运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尊重其他成员,遵守小组学习的规定和要求,不能有“闲暇看客”的状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有“闲暇看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学生不积极参与、只做旁观者的情况,即所谓的“闲暇看客”。
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应该认识到“闲暇看客”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闲暇看客”的主要表现。
一般来说,这些学生会将自己从小组的讨论和活动中排除在外,不愿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合作,也不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
相反,他们更喜欢坐在一旁观察他人的行动与表现,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加入讨论或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浪费了小组学习的时间和资源,还会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协作效果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闲暇看客”的现象呢?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
可能是因为个人意志力不够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没有充分认识。
可能是由于个人性格内向、自卑或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参与集体讨论。
也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合作技巧或对小组任务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导致了他们的被动与不积极。
对于“闲暇看客”的存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放任不管。
这种现象不仅令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还会削弱小组成员的主动学习和合作能力。
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流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任务的要求和流程,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可以通过介绍和解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和观点、多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闲暇看客”。
老师还可以设立小组学习的考核机制,将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勿做旁观者
发表时间:2018-12-26T16:21:52.9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作者:黄伟[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明确分工、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达成目标的学习活动。
黄伟(四川省兴文县僰王山镇小学校四川兴文 644400)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5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明确分工、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达成目标的学习活动。
讨论则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它能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然而实践中有一些偏差,使课堂看起来热闹,实则无效。
要改变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切勿置身事外,只做旁观,而要精心准备,积极融入学生中间,方可事半功倍。
第一、教师准备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准备在先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保证活动的成功开展。
合作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和学生必须为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刚刚开课五、六分钟,学生还没有准备充分,教师就匆匆抛下所谓的自主思考题,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解决。
这只能导致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时面面相觑,严重时甚至有些冷场,教室里静的几乎让人窒息,教师只能在讲台上反复启发和诱导,可学生们还是无动于衷。
教师不禁感叹:唉,在我们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真难啊!殊不知,合作教学首先需要师生一起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师生双方必须态度积极,热情参与。
教师要为学生铺设合作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更要动用全部的教学智慧驾驭课堂。
从而使得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合作畅谈想法、分享观点的合作场所,师生双方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
第二、问题设计要精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可如今,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新课改理念,生拉硬扯地找来一些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不管问题难易。
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看完全可以独立作答,可硬是采用合作学习,表面看来似乎十分热闹,可热闹背后,学生在合作中究竟获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呢?是思维的发展,还是能力的提高呢?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小镇的早晨》这一课时,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概括出小镇早晨的特点。
其实在文中每小节开头的中心句中就明显突出了,相信99%的同学们都能独立回答这个问题,这纯粹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新理念而设立的一个毫无意义的合作学习。
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挑战性和趣味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第三、学生分工要明确
合作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省事,往往是将邻座的四个同学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指派成绩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
因此,在很多讨论中,我们常常看到只有组长一人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说着,其余同学基本上是忠实的听众,更有少部分同学在开小差,说说笑笑。
教师让合作小组发表意见时,与其说是小组的讨论意见,不如说是组长一人的独到见解。
长此以往,组长越来越被笼罩上权威的色彩,组员们则是思维的退化、合作意识的淡泊。
因此,教师必须在合作学习之前进行明确的分工,像辩论赛那样,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光听不说。
在给出问题时,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给学生,并安排每位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或者根据合作问题的难易、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将合作学习小组分为差异组合式、同等生合作、自由搭配式等多种形式,在宽松的氛围中,更能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灵性,辩驳的口才。
通过合作,让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遏制优等生们的小权威,消除学困生们的自卑感。
第四、时间控制要足够
合作学习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否则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对于这些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充分学习,深入思考后,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才能对别人的发言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适当的评价,进而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
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去进行合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才有成效。
否则,学生在思维还未充分打开之时就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便成了生生之间的依赖过程。
第五、教师评价要合适
在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会做出及时评价。
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首先教师的评价还没有面向全体,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定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不褒扬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次合作学习是在小组内进行的,合作交流时是全员参加,因此,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教师一个人,所有学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评价的主体。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活泼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