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周成芳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丰‎富而灿烂的‎花园里,唐诗无疑是‎众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则是‎其中夺人耳‎目的硕果。

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千年来后‎人对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

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

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眼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了‎。

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

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

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的嘹‎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为伟大‎。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取得极高成就的时期;盛唐(一般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乃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银河中的两颗巨星。

“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

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期望,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迸发出*** 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早年也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生活态度基本是盛唐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影响,高唱自己的理想。

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巨流把他卷入生活的底层,使他接触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苦难的人民,再加上谋官的失败,使他从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逐渐转向对人生的现实思考,沉郁的心境代替了他早期的自豪,最终磨练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成了盛、中唐转折期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诗人。

李白生于唐朝盛期。

其家庭是一个官宦之家。

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天生就是为诗而生。

在李白20岁时以才华与剑术而闻名乡里,当时的唐朝为官的有两中办法入仕一是参加科举另一是他人举荐。

李白诗气冲天才华横溢他决定要人为他举荐。

当时的白居易在朝为官。

当他看到李白的诗时大呼文曲星下凡。

李白在一群重才的官员举荐下进入了朝廷。

但是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却不可能在官场混下去。

终究李白是李白。

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李白身上的爱国情怀为盛唐所称颂、、、其身的性格与盛唐的文化分不开的、、、、、“开元全盛日”、“天宝承平时”,讲的是盛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昌盛状况,如政治开明,思想比较开放,社会秩序稳定,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各族间联系密切,国际交往频繁等,史称“开元盛世”。

生活于这样环境、条件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因此,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进取劲头就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亦有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摘要: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与抒情感慨情怀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势磅礴,情感真挚。

正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就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而李白,则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艺术个性影响一、盛唐气象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林庚先生写过“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的蓬勃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

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

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1]而郑振铎先生则从艺术风格方面提出“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年—755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风格,便代表了开、天的这个诗的黄金的时代。

在这里,有着飘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致澹远的韵文,又有着壮健悲凉的作风。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摘要】盛唐诗歌承袭建安风骨的自由浪漫气质,在其基础上将诗歌的发展更进了一步。

唐代诗歌从华丽的辞藻中解放而出,在初唐时期更多得汉魏风骨的传统影响,而发挥在那至盛唐,更是将汉魏风骨与唐代的盛世气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颇具盛唐气象的唐代诗歌。

盛唐气象饱满、热情,豪放之中透露出洒脱的人生态度,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直接透视到唐代诗人的不同创作热情,夸张到“白发三千丈”,典雅至“一片冰心在玉壶”,皆说明了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相辅相生。

【关键词】唐代诗歌;盛唐气象0.引言唐代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等存在直接关系。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唐朝进入成熟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领域出现“盛唐气象”更足以说明唐代诗歌的繁荣。

盛唐诗坛璀璨夺目的诗人众多,李白的诗作更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者。

[1]唐代统治者初唐休养生息政策之后,步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盛唐。

盛唐气象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数量增多,诗人达到274位,作品是初唐诗歌的3倍之多(《全唐诗》,林庚),因盛唐时期的诗歌很好地、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等面貌,主调积极向上,大部分诗歌营造而出的气质与意境都呈现出雄浑宽广、豪放恢弘的特征,故而后世将盛唐诗歌推崇为“盛唐气象”。

[2]1.“盛唐气象”的成因盛唐气象,主要是指盛唐时期诗歌创作呈现而出的外显精神与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营造的主基调。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至唐朝,已经并非作为一种文体而存在,更是凝聚着唐朝人的精气神——唐诗,不仅发展繁荣,同时也升华了诗的品格,与其他朝代的古典诗歌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3]缪钺先生曾言:“扬雄谓言为心声, 而诗又言之精英, 一时代之诗, 亦足见一时代之心也。

”观唐代诗歌,与这个特定的时代中营造的特殊精神息息相关。

唐代诗歌分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这与唐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安史之乱之前,唐诗处于生长期;安史之乱爆发后至穆宗时期,唐诗进入转变期;随后由敬宗时期至唐末,唐诗渐渐衰微。

唐诗宋词-盛唐气象

唐诗宋词-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盛唐诗的特征是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

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

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一提到盛唐边塞诗与“盛唐气象”的关系,便不自觉的想起小时候那些背过的唐诗像“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那样豪壮有力的诗句,或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雄浑壮阔的诗句,以为这就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然事实不至如此,因此,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便要从当时特定的环境去描述。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丹纳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理。

”俄国美学家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有它的境况所造成的。

”盛唐诗歌无一例外地烙上了盛唐特定的时代民族心理,而盛唐边塞诗正是这一时代民族心理投影在文学上的典范。

因此,这便不难看出盛唐边塞诗中蕴含的“盛唐气象”。

贞观之治的沉淀,开元盛世的到来,唐帝国迎来了“国容何赫然”的盛举,它的经济实力正如杜甫《忆昔》中说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唐朝社会安定繁荣,人们对生活,对理想充满着希望和自信,一种盛世的民族心理逐渐在心中形成。

我们从一般的诗句里可以知道这种心理折射出的景象“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描绘出了万事万物生机盎然的风采。

至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疏”,更是描绘出盛唐早朝雍容庄严的场面,表现出唐帝国国威远扬,万夷臣服的昌盛面貌,真是的展示了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我们后世所称的“盛唐气象”。

笼罩在“盛唐气象”下的唐人们,有一种与“盛唐气象”相媲美的,无与伦比的境界,那就是涵盖一切,睥睨一切的气势,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勃发出特有的精神气度,同时也便拥有海纳百川,消融一切的壮阔胸怀。

在这种开放自由的民族精神中,六朝门阀制度的消除,为庶族知识分子踏入政治殿堂提供了可能,广大士子怀着出将入相的理想,奔赴远方,辞亲远游,或应举入幕,或寄旅京都,或纵横朔漠,或交友争辉,渴望建功立业,满怀着“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雄心,他们意气风发,壮志凌云,身上洋溢着青春炙热怜人的热情。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李白浪漫主义、乐观、自信、豪迈公元八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中,唐帝国以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雄与世,巍然屹立与亚洲的东方。

在这百年前后,中国诗坛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

有以李白、杜甫“双子星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巨人,初唐四杰,白居易、无瑱的新乐府运动,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时种流派迭起,或仿效古人、或改革新、编著立说。

遂名人辈出。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光芒照耀着国内诗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保存下来的诗约有千余首,这些诗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一个作家在同时代所产生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上没有谁可与李白相匹敌,李白就像一把火炬,一股狂风,挟着惊天泣地的文势,以流畅的文笔,虚异的想像,诗画的语言震撼着同时代的读者。

他的诗各体背工,乐府、古诗、咏怀、送行、临别、寄赠等都不乏精美绝伦之作,既有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又有平淡秀丽的阴柔之美,都被以效仿和推崇。

在李白二十多岁时,就以文章渴见益州长史苏颋,苏见文章后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以学,可以相如经肩也”。

杜甫在赴长安的途中与李白相遇竟改变路线,随之车下。

别后终身念念不忘,赞之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廋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晁公武云:“白天才英丽”,其辞旬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

王屋山人魏万国固慕其才,追踪数千里,后于广陵相见,頌其人为“横海鲲,负天鹏”,誉其诗为:“鬼出神入”。

就连八十高龄名振朝野的贺智章一见李白“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些赞许,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白诗的崇拜。

盛唐山水诗山水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山水诗山水诗与盛唐气象

盛唐山水诗山水诗与盛唐气象论坛并进一步解决了虚与实、形与神、天然与人工、意境与兴象等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创造静美的意境和处理空间的表现方撰文/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盛唐是这诗国最为繁荣的时代。

在盛唐诗歌的各类题材中,山水诗不但普及到所有诗人的创作之中,而且表现艺术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中国诗歌确立了极高的审美标准。

那么山水诗和后世所艳称的“盛唐气象”有什么关系呢?山水诗在盛唐的繁荣,首先是这种题材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山水的赞美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以后随着隐逸诗、行旅诗、公宴诗等各种与山水有关的题材的兴起,到东晋时期,在崇尚自然的玄学思潮的催化之下,山水诗遂成为独立的题材。

历宋、齐、梁、陈几代,经过以谢灵运、谢、多诗人的努力,山水诗表现的范围从登临游赏延伸到宦游送别等日常生活之中,在情景关系、取景角度、景物描写等各方面都为唐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到盛唐时代,再经过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人以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创新和发展,山水诗的描写范围从南方扩大到北方乃至边塞,法等方面,成为后世所无法超越的典范。

山水诗在盛唐的繁荣,还与经济的兴盛有关。

南朝的山水诗主要产生于三类环境:一是大士族的山林庄园;二是江南的名山大川,特别是浙东一带,成为诗人寻幽探胜的首选地区;三是在仕宦的郡斋周围和亲朋送别的水行途中。

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也是产生初盛唐山水诗的重要环境。

只是对于名山大川的寻访,已从浙东地区走向全国。

盛唐诗人普遍爱好壮游,年青时代先到天下最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30中华遗产去游览,以开阔胸襟,增长阅历,涵养壮气。

加上水陆交通发达,社会安定,行千里可不带兵刃,这些都为诗人的壮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当时文人们游览最多的地区是浙东、楚湘、巴蜀、齐鲁,以及金陵、长安、洛阳及其周边的名胜。

大量的山水诗就是在这样的游历中产生的。

盛唐山水诗还有许多产生在别业的环境里。

别业的普及与唐代的田制以及社会的富裕有关。

诗歌盛唐气象

诗歌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指唐代文学特别是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繁荣昌盛、大气磅礴的风格和精神风貌。

这种气象不仅体现在诗人们的个人创作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和文化自信。

王昌龄是唐朝杰出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边疆气息和壮丽的景色描绘,这些都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雄浑气象。

例如:
1. 《出塞二首·其一》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和汉代边疆的壮丽景色,并以“龙城飞将”象征守卫边疆的英雄,表达了对国家和平与稳定的期盼。

2. 《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寒雨、江水和孤山的意象,展示了王昌龄的情怀和品质。

3. 《从军行七首·其四》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青海湖、雪山和玉门关为背景,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

4. 《采莲曲》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女的活泼可爱,展现了盛唐时期民间生活的和谐美好。

总的来说,王昌龄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意境,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的特质,使之成为唐诗中的瑰宝。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创作“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提出来的,“林庚先生曾经做过精彩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1]盛唐气象是在盛唐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的一个必然结果。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诗人李白有着笼盖古今的气魄,他充满了自豪、骄傲与自信,自视甚高,看不起那些目光短浅的凡夫俗子,更没有比人低一头的自卑心理。

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有着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强烈欲望和要求,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盛唐气象的内容。

一、对理想的呼唤唐朝国力强盛,人们精神奋发,一般的士人均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雄才大略,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已任,以宰相辅与帝王师自期,希望登上政治舞台,作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他常常梦想着皇帝有一天忽然发现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委以重任,一步登天,爬上宰相辅的地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他每每以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比,大政治家吕尚、管仲、张良、诸葛亮等都是他崇拜的对象,以为他们都是风流倜傥,有政治才能,并大都以偶然的机会得到皇帝的重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如果自己幸运,完全可以和他们一样载入史册而千古不朽。

他编织了美丽的、颇为神奇的宏图,他坚信,这终将会变成现实。

李白这种高涨的政治热情,正是当时国力强盛所唤起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效力的精神。

李白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说: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纵然不受赏,羞与世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谈谈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

谈谈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

谈谈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史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我看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我看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基础教育版亲(又称庞娥亲)之父为凶豪李寿所杀,娥亲有弟三人却逢瘟疫而死,仇家暗喜,以为女弱不足忧,这更激发了娥亲复仇大志,“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终于手刃仇人。

3、唐代,诸多著名诗人对复仇精神的咏叹,也使得复仇精神更为盛行。

李白、高适、杜甫等竟均有咏叹复仇之作:“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仇亦报恩”(李益《轻薄篇》);“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杜甫《谴怀》);“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高适《邯郸少年行》);“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李白《少年行》)。

【参考文献】[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2]拉法格.思想起源史[M].北京:三联书店,1963.67———69页.[3]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69页.[4]袁柯.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0———91页.[5]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6]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9.我看诗歌中的盛唐气象○田小红(宁海县知恩中学,浙江宁海315600)谈到唐诗,不能不提到严沧浪。

他的著作没怎么读过,但单有一句,就已经让人难忘。

这就是:“建安诸作,全在于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建安时代,是五言诗的高峰,意气豪迈,慷慨激昂。

元遗山曾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就是概括那时的艺术成就。

到六朝时候,诗风渐渐沉糜,过分讲求形式。

直到初唐的陈子昂出来,才又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接近建安风骨,这时候盛唐的序幕已经逐渐拉开。

他的“登幽州台歌”是很出色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伤使人沉静而不浮,更重要的是一种巨大的时空感的显现,一种孤离感的呈递。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歌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歌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呈现出一种盛世特征。
盛唐气象
❖ 正是在唐朝开放性格的影响下,整个唐代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呈现出特殊的繁盛景象,或者可以概 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原本是文学史 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盛唐气象”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盛唐是一个繁荣 强大的盛世,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代,而这 个时代的诗人们也是一个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另 一观点则认为,从文学上讲,盛唐气象是一种雄浑 悲壮的气象,文学上的盛唐气象不是文化上的“盛 世”景象,也不是直接反映的盛唐时代。
❖ 一些诗人已经善于把深层的主观感情融合 到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之中,创造出情韵悠长 的意象,这就是殷璠所谓的“兴象”。

在宋代,人们在品评诗歌时,使用了
“气象”一词,特别是在称赞盛唐诗时,说它
具有“盛唐气象”。
❖ “气象”本意是指景象。
❖ 唐代皎然开始用其形容诗歌。
❖ 宋代严羽把“气象”一词用来表示时代创 作风貌,并有了“盛唐气象”的概念遇、入世自效与退隐自适、 渴望生命永恒和叹息人生苦短等多重因素相交织 的深刻主题 。
盛唐诗人人格: 悲 壮
仁者、悲士 悲悯型
狂人、酒徒 狂诞型
游侠、斗士 英雄型
隐士、佛徒、 道士
隐逸型
杜甫
李白 高适 参岑 王维 孟浩然
建安风骨——悲壮——盛唐气象
建安风骨是救世责任感的失落所产 生的强烈的心灵忧患,是怀才不遇的忧 愤,是苦难时代的悲歌。
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 制不如 事前控 制,可 惜大多 数人均 未能体 认到这 一点, 等到错 误造成 了重大 的伤害 才寻求 弥补, 有时是 亡羊补 牢,为 时已晚 。 二、动机的寓言:为谁而玩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研究报告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研究报告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研究报告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存有浓厚的气氛,其中,唐代诗歌尤其突出。

唐诗中描绘的盛唐气象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一代文学的活动的综合反映。

在这背景下,本报告拟以《唐诗中的盛唐气象研究报告》为标题,就唐代诗歌中描写的盛唐气象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总结,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盛唐文学文化的风貌。

一、唐诗中的盛唐气象1、唐代的乐府民歌唐代的乐府民歌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充实的情感,精彩的文字表现,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歌中充满了盛唐气象。

例如李白的《古朗月行》中写到“兰舟催发潇湘意”,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访湘江南岸,统率百万雅礼之士,翰林学士们乘着兰舟在湘江歌唱且助舞,形象活灵活现,恰好体现出唐代盛唐气象的样貌。

2、唐诗的自然叙事唐代诗歌中,自然叙事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类型的诗歌以其节奏柔和的自然语言以及对于自然界深刻的描绘,融入其中的盛唐气象,成为唐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映衬着盛唐的君臣关系,诗人以尊崇的态度写出了自然的壮丽,也是对盛唐太宗洗礼山川的赞叹。

3、唐诗中的宫廷风情唐诗描写的宫廷风情也是体现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李商隐的《夜宿山寺》为例,其中描写的盛唐风情也是如此,诗中笔触柔婉,抒发出诗人感叹与咏叹的情怀,山水交融,唐宗室之贤贵之景也尽收诗中,彰显出盛唐气象的庄严大气。

二、唐诗盛唐气象的影响1、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文学艺术的素质唐诗盛唐气象的普及和发展,对提升当时我国文学艺术的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它在社会中推广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加强了那段时期的文学气息,作品的艺术性也不断提升,唐诗成为了当时最高的文学形式,被誉为“诗经之后尽出”。

2、反映出当时唐朝盛世的很多景象唐诗盛唐气象的气息也给我们的了当时唐朝盛世的许多美好与景象。

在唐诗中,可以看见当时天下大同的景象,也可以了解到当时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可以感受到当时宫廷中宴会上的高洁由来。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一、盛唐诗坛概说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开元、天宝时期物质生产的发达,社会生活的富庶与安宁,各种艺术都得到了繁荣发展。

诗歌则更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

盛唐诗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时代,堪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比美,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再难企及的典范。

人们往往用“盛唐气象”来赞美这个时代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

这一时代,不但出现了旷世难遇的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国巨人,光照千古,而且还出现了如张说、张若虚、张九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祖咏、元结、韦应物、刘长卿等一大批有成就的诗人,他们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立于中国文学史长河之中,或以孤篇横绝,名垂不朽。

盛唐诗坛,一时间群星辉耀,光彩夺人。

盛唐诗坛上,有两个诗歌创作流派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前者综合了陶渊明、庾信、王绩等人咏写田园,和谢灵运、谢脁等人摹形山水的传统,出以变化,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较多表现了诗人隐逸恬退的思想和闲适自足的情怀,色彩清淡,意境深幽。

后者受到鲍照、薛道衡、骆宾王等人描写边塞战争题材的影响而予以扩大,把军旅生活的各个侧面、边地奇丽瑰奇的民情风光尽收笔底,并结合诗人建功立业的怀抱和慷慨不平的意气,气象开阔,情调悲壮。

前者常用五言古诗和五言律绝,后者多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形式、感情和风格均有差异,显示了盛唐诗人“兼济”与“独善”的矛盾统一,共同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多声部的“盛唐之音”交响曲。

天宝十五载(756),发生了安史之乱,生民流离涂炭,唐帝国处于战乱、动荡之中,而诗歌创作却未因之而衰落。

当此民族危难之际,诗人们奔走呼号,继开天之盛,产生了不少新的优秀篇章。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1、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

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

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

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2、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

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3、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刘禹锡、李益;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柳宗元。

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4、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完整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完整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有若神助的艺术,同样呈现了盛唐气象。
二、盛唐诗歌的新趋势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政,这时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古风》其二十四中痛斥宦官和斗鸡小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李白六十一岁时还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杜甫虽然忧国忧民,但不是悲观主义者。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北征》,忠实地记录了战乱中民生的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会中兴。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在痛心“万方多难”之余又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他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在《凤凰台》中说:“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正是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吴道子在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舞剑名手裴,裴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当时还有专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韦偃等。杜甫在《丹青引》中称赞曹霸的画“有神”;说他为玄宗的御马画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董庭兰善弹胡笳,李颀描写他的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当她舞蹈时,“观

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

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

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杜甫(712—770)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诗尤其是代表作,又是在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的十五年里所创作。

这就不免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杜诗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他的乱世经历,而与“开天盛世”无关。

1958年,林庚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首次以“盛唐气象”标举盛唐诗歌高潮,就基本将杜甫排除在“盛唐气象”代表诗人之外,后来更有人认为杜诗不属于盛唐诗歌(参罗宗强《唐诗小史》)。

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代表诗歌史上“盛唐气象”在李白之后的另一座高峰。

一作为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林庚语),“盛唐气象”表现为“宏伟气魄、进取精神、开阔的胸怀、健康的情趣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不仅与时代关系密切的政治诗、边塞诗体现出“盛唐气象”,像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王维《山居秋暝》《汉江临泛》等山水田园诗名篇,亦见“盛唐气象”的境界活力。

李白的创作,尤其代表“盛唐气象”的高度。

“盛唐气象”的出现,有其现实的时代社会土壤。

承接唐开国后一百多年未有中断的上升态势,唐王朝的国力在玄宗时期加速跃升而至顶峰,经济繁荣、政治清朗、军事强大、社会开放、人才喷涌。

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首先为诗国高潮的到来提供关键客观前提。

以边塞诗为例,一般认为,边塞诗所写无非是战争惨烈、远戍艰辛或后方重负,但盛唐边塞诗的昂扬奋发在诗史中仅见。

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击溃东突厥,至唐玄宗天宝中期王忠嗣、哥舒翰等人在河西陇右经营,唐朝边境曾保持长期的和平稳定。

没有这个背景,就不会有王维描写边塞无警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天宝末年岑参第二次赴边期间,天下已乱,但岑诗中仍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景,仍有“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威风,这是因为直到安史乱初,天山南北仍被唐朝绝对掌控,诗人身处其中,其信心自能强大如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摘要】盛唐诗歌承袭建安风骨的自由浪漫气质,在其基础上将诗歌的发展更进了一步。

唐代诗歌从华丽的辞藻中解放而出,在初唐时期更多得汉魏风骨的传统影响,而发挥在那至盛唐,更是将汉魏风骨与唐代的盛世气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颇具盛唐气象的唐代诗歌。

盛唐气象饱满、热情,豪放之中透露出洒脱的人生态度,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直接透视到唐代诗人的不同创作热情,夸张到“白发三千丈”,典雅至“一片冰心在玉壶”,皆说明了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相辅相生。

【关键词】唐代诗歌;盛唐气象
0.引言
唐代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等存在直接关系。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唐朝进入成熟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领域出现“盛唐气象”更足以说明唐代诗歌的繁荣。

盛唐诗坛璀璨夺目的诗人众多,李白的诗作更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者。

[1]唐代统治者初唐休养生息政策之后,步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盛唐。

盛唐气象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数量增多,诗人达到274位,作品是初唐诗歌的3倍之多(《全唐诗》,林庚),因盛唐时期的诗歌很好地、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等面貌,主调积极向上,大部分诗歌营造而出的气质与意境都呈现出雄浑宽广、豪放恢弘的特征,故而后世将盛唐诗歌推崇为“盛唐气象”。

[2]
1.“盛唐气象”的成因
盛唐气象,主要是指盛唐时期诗歌创作呈现而出的外显精神与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营造的主基调。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至唐朝,已经并非作为一种文体而存在,更是凝聚着唐朝人的精气神——唐诗,不仅发展繁荣,同时也升华了诗的品格,与其他朝代的古典诗歌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3]
缪钺先生曾言:“扬雄谓言为心声, 而诗又言之精英, 一时代之诗, 亦足见一时代之心也。

”观唐代诗歌,与这个特定的时代中营造的特殊精神息息相关。

唐代诗歌分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这与唐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安史之乱之前,唐诗处于生长期;安史之乱爆发后至穆宗时期,唐诗进入转变期;随后由敬宗时期至唐末,唐诗渐渐衰微。

盛唐诗的出现,离不开南朝与北朝的民族融合带来的影响。

[4]
随着南北朝民族不断融合,域外的梵音进入中原,中原的古雅声乐又开始于南方的靡靡之音产生融合,西北的雄健歌舞元素的添加,使得唐朝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于前朝诗歌发展迥然不同的特色。

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宽松,生产的持续增长与政治的稳定增强了唐代人民的信心,最终整个盛唐时期呈现出一股热情、青春的风采,逐渐渗透在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了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思潮。

2. “盛唐气象”的表现
盛唐气象这一概念最早由严羽《沧浪诗话》中“考证十九”提出“盛唐人气象”。

严羽批“迎旦东风骑蹇驴”“只似白乐天言语”,而非“盛唐人气象”。

他认为的“盛唐人气象”是“雄深雅健”、“笔力雄壮、气象雄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因此严羽理解的“盛唐气象”更多的是指盛唐诗歌作品中透露而出的一种格调美。

创作环境作为一个大的环境总体
上会为这个时期的诗人提供一种基调,即“时代精神”,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创作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共性。

唐朝不同于此前的任何朝代,这时期社会高涨的生产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指的就是诗歌创作领域的一种蓬勃现象。

这种“蓬勃”不仅仅在于唐代诗歌的发展盛况,也在于其总体上对于盛唐时代精神的表现与反映。

林庚认为盛唐气象的表现在于“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彰显了盛唐时代的“蓬勃生产力”,总结就是四个字——“青春浪漫”。

对于唐代诗歌的研究发展到了近代,许多学者认为盛唐气象的表现不能简单用“青春浪漫”四个字来概括,从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如一些学者认为林庚只是将盛唐文化与盛唐文学划了等号,最终以李白的创作个性与诗歌作品情感特征作为概括“盛唐气象”表现的依据。

不过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采也不总是飘逸豪放,李白也有深沉悲壮的作品,这部分作品与杜甫的诗作表现出类似的气质,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因此一些学者将盛唐气象的表现归于“雄浑悲壮”四字。

近代学者傅绍良认为盛唐时代环境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

盛唐时代的诗人群体,如王维与他的静逸明秀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与他的清刚劲健的边塞诗,李白的清新俊逸与浪漫想象等等。

盛唐气象不仅仅在文化上创作了一种盛世的气象,同时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弥漫着青春的浪漫,盛世诗人的创作群体也形成了对时代与环境变化的一种敏感性,他们能够对从小生存其中的环境的种种转变进行捕捉,进而在盛世唱出浪漫豪情,而在盛世转衰时又歌出了时代悲壮深沉的音符。

此外,盛唐气象下透露出的唐诗艺术风格,犹如严羽所言“雄深”“浑厚”,以及蒋海生说的“清空”,其他学者归纳的“骨力遒劲”“神采飘逸”“玲珑典雅”“平实自然”等。

3.结语
盛唐诗歌以其积极向上的丰彩、恢弘豪迈的气质、雄浑宽广的意境,被后世推崇备至。

整个盛唐社会人文荟萃、气势恢宏,许多读书人的仕途通畅,人们诗兴大发,而本来就饱怀诗意与激情的诗人在此时期也随着社会一起进入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针对盛唐气象与唐代诗歌进行研究,不少现代学者提出盛唐气象的表现不仅仅在于盛唐诗人创作下的代表性诗歌与作品,更在于透过他们的创作,人们感受到的盛唐时代文化结构深层之下的不安与忧患之心。

与以往创作风格与表现形式不同,盛唐气象之下,诗人将这种不安赋予在气势蓬勃、健康积极的创作之中,更是升华了盛唐诗歌的创作内容与情感表现。

参考文献
[1] 高建新. 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J]. 文学遗产. 2010(03)
[2] 林庚著.唐诗综论[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3] 任朝第著.唐宋诗文散论[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
[4] 知斋. 纵死犹闻侠骨香──对盛唐气象的感悟[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