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1-5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3.货币流通规律及发行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4.汇率变化规律及影响(1)汇率变化规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2)人民币贬值利弊分析: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利:①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利于吸引外资;……弊:①不利于我国商品进口;②不利于对外投资;③不利于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等;④不利于偿还外债。
5.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与之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成反比,与个别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1)对生活的影响:①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华埠中学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1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 政治
高 动 研 知 宏 思 考 微 剖 规 答 建 专 演 提 考 向 究 识 观 考 点 观 析 范 题 模 题 练 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 政治
高 动 研 知 宏 思 考 微 剖 规 答 建 专 演 提 考 向 究 识 观 考 点 观 析 范 题 模 题 练 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 政治
高 动 研 知 宏 思 考 微 剖 规 答 建 专 演 提 考 向 究 识 观 考 点 观 析 范 题 模 题 练 升
考点一 生产与经济制度
(2014 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到2012年, 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 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 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发展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C.①③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 政治
高 动 研 知 宏 思 考 微 剖 规 答 建 专 演 提 考 向 究 识 观 考 点 观 析 范 题 模 题 练 升
【命题启迪】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
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运
用。2015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高考专题复习 · 政治
高 动 研 知 宏 思 考 微 剖 规 答 建 专 演 提 考 向 究 识 观 考 点 观 析 范 题 模 题 练 升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河南省新乡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程富胜整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好,才能顺利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5.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主要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几个阶段。
6.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9.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0.流通手段: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1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 2.“财政”的易错观点 •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 最主要的形式。 •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 差额的经济现象。 • (注意:是小于) •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 (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 •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 (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 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 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 有。 • (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 (6)扩大内需与提倡节俭是冲突的。 • (注意:二者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资源 的合理有效利用,都反对浪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知识图表 线索:制度背景—企业公司—劳动者—融资
• • • • • • • • • •
3.“税收和纳税人”的易错观点 (1)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注意:国有经济)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 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 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 (注意:直接负有)
Hale Waihona Puke • • • • •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的易错观点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 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 (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 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货币与金融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2.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货币的发行权通常由中央银行掌握,通过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现代社会常见的货币形式包括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各国货币种类存在差异。
4. 货币的价值与流通:货币的价值由其稀缺性和购买力决定,通过流通实现交换和支付功能。
二、生产与消费1.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关系涉及所有权、分配和交换等问题。
2. 生产方式的演变:从传统农耕经济到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升级。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量,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4. 消费行为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行为受到个人偏好、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市场与竞争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的经济模式。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形式,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3. 竞争与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垄断是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力量的情况,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
4. 价格机制与价格调节:价格是市场交换的信号和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出。
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提升。
3. 经济周期与景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必背知识点---黑色加重为主观题常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关系(决定;反作用)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社会再生产哪四环节
4.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措施
5.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6.公有制的范围;地位及体现
7.国有经济地位;作用及体现
8.非公有制的范围;作用
9.坚持现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措施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0.企业含义;地位;组织形式
11.公司含义;形式;组织机构;
12.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13.企业兼并的意义
14.企业破产的意义
15.劳动的意义
16.劳动者的地位
17.就业的意义;增加就业的措施
18.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措施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9.储蓄存款含义;分类及各自特点
20.利息计算公式
21.商业银行含义;主要业务
22.股票含义;本质关系;股票代表的权利;收益组成部分
23.债券含义;本质关系;收益方式;分类
24.商业保险含义;购买意义;分类;订立原则。
经济生活知识点
2.发展生产的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 间的矛盾的客观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一意谋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 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1)价值与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
提示: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与商品自身价 值成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越大, 价格越高;反之亦然。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 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气候、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 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 价格下跌。
3.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 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 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 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相关商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 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 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减少。反之亦然。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2)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实现:预算和决算
3、财政的作用
(1)
(2)
(3)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2)途径: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
(2)
3、财政支出
(1)含义:
(2)种类(按具体的用途):
◆含义:
◆原因:
◆积极意义:
(3)企业联合
◆含义:
◆积极意义:
易错
易混
知识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2、企业做强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企业兼并。
3、降价属于不正当竞争。
劳动和就业
劳
动
和
就
业
1、劳动和劳动者
2、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生产和发展而言:
◆对劳动者本身而言:
◆对社会稳定而言:
(1)含义:
(2)税率:
(3)纳税人:
(4)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
(1)
(2)
(3)
2、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
(2)欠税:
(3)骗税:
(4)抗税:
3、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
(1)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2)纳税人的义务意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便
捷
的
投
资
︱
︱
储
蓄
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1.生活消费:个人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和娱乐消费等方面。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受到收入、物价、个人偏好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2.储蓄投资:储蓄是个人或家庭的一部分收入留存下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是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金融市场中,从而获得收益。
储蓄投资对于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经济主体创造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分配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期等因素,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整体上升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整体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6.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金融是指与货币和资本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7.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8.市场机制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中央政府计划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9.社会福利与经济不平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贡献。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1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主要易混易错知识点例析
的比值 。 如果单位时间内生产 的产品数量越多 , 劳动生
产率就越高 , 反之 , 则越低 ; 或者说生产单位产品所需 要的劳动时 间越少 , 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 反之 , 则越低 。 ② 企业 的经济效益 或效率 的高低需 要通过 产 出
【 2 (00 例 】 2 1 年高考上海卷)目 我国非公 前,
文综 解 秘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主要易混易错知识点例析
一许甫琦
1生产经营活动的制度前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 (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坚持 国有经 1 济的主导作用。 C 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 . D 主要分 布在第三产业 .
【 析】本题 考查 非公 有制经济在 国民经济 中的 解
地位 和作用 。A、B项是公有制经济 ,特别是 国有经 济的作用 ;D项与题意无关 ;应选 C项 。 2 生产经营活动的微观主体——企业。 .
()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 1
【 误区澄清 】 国有经济不能等 同于公有制经济 , ① 因为公有制 经济不仅包括 国有经济 ,还包括了集体经 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3(  ̄ 年高考浙江卷) 例 1 oo 2 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 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 , 我国沿海某服装出口企业 , 把生产 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 区, 并致力于产品研发、 品牌设计 和营销推广, 从而大大
提高了产品出口竞争力 。 该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有 ①调整经营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
【 解析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 为公有
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和国有经济起 主导作用 ,
故( 表述错误 ;①②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具体表 现 ,符合题意 ,应选 B项。
2023年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髓版)《经济生活》1. 影响价格重要原因(分析我国粮、油、猪肉、CPI等物价上涨旳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旳基础, 价格是价值旳货币体现。
②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形成买方市场。
2.怎样增强老百姓旳消费信心? /怎样提高居民旳消费水平/怎样扩大内需?(考察影响消费旳原因)①保持经济旳稳步增长, 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旳就业政策,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酬劳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增长居民旳收入。
②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稳定物价,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为消费者创设良好旳消费环境③充足发挥财政旳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④完善收入分派制度,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⑤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旳作用, 刺激居民消费, 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树立对旳旳消费观,倡导科学、理性消费3. 生产与消费旳关系(结合目前形势分析我国采用旳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旳主线途径旳原因)(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旳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发明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旳目旳。
②消费所形成旳新旳需要对生产旳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旳动力, 一种新旳消费热点旳出现, 往往能带动一种产业旳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发明出新旳劳动力。
4. 我国旳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怎么办): ①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旳基本经济制度。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旳发展。
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重要体目前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旳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考点1:生产决定消费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⑵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3: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⑴原因(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⑵意义(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 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考点1:公有制为主体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⑶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点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⑵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3: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⑴国家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考点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⑴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⑵企业的类别①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划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其中,国有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②其它企业形式。
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⑶公司制与公司①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考点2:公司的类型⑴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⑵国有独资公司考点3:公司的组织形式⑴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A、在我国,国家授权的投资公司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B、按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我国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⑵特征: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有限”是指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是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入股成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
⑶公司的组织机构①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②职责:A、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B、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⑷公司制的优点。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考点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⑴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⑵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
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⑶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考点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①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考点1:劳动和就业⑴劳动与劳动者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技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⑵光荣属于劳动者①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⑶关于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2: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原因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考点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⑴树立自主择业观。
⑵树立竞争就业观。
⑶树立平等就业观。
⑷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考点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⑴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⑵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⑶做法: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一、商业银行考点1:储蓄存款(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储蓄存款的分类及其比较①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
②比较分析A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B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C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2:利息、利率、本金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按2007年修订的最新利息税率是5%)⑷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考点3: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⑴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⑵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③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④外资银行考点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主要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
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
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其三,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