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病机十九条详解
![病机十九条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75f6c9960590c69ec376c9.png)
“病机十九条”详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所讲到的是因“风”所至的“掉眩”病,所谓的掉眩,就是指眩晕病。
并且把病位所在落实到肝脏。
肝属木,五气属风。
风性动摇无定,所以中医上把一些动摇无定的病,都称为风病。
但临床上来看,动摇不定的眩晕病,不全是在于肝,但说到肝,主要指的是以肝风内动等病情而论。
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怒生风等等。
从病机上来说,主要是肝失所养,以至于肝中相火上冲为病,比如现在一些高血压病人。
乙癸同源,乙指木,是肝;癸指水,是肾。
指的是肝肾同源。
肝藏血,但肝中之血得有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肝血必不足。
有的人说枸杞子补眼睛,枸杞子是一味滋肾养精的药,肾精足了,肝血才能足,肝有血所养才能制约相火,相火潜于下,不上冲,才不会有肝风内动等病情发生。
掉眩病在其它方面的,《内经》就有“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这咱眩晕病的病因就是在于中气不足了。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则中气不能上升,清阳不升,头不能得养,所以眩晕。
所以对于这种中气不足的眩晕病治疗,就不能以清肝潜阳来治了,得用相反的方向的治疗,可用补中益气汤来治临床上还有一种眩晕病的病机是因为湿,在《金匮要略》有“泽泻汤”利湿治晕的方法。
本人治疗过好些“美尼尔综合症”的病人,从病机上来看,主要也是因为痰湿为患,以六君子汤重用茯苓200克,再加牛膝等药为治,一般服药后一小时就可以缓解。
对于上述眩晕病的病机上来说,不仅仅是肝的问题。
所以治疗时得辨别出那种病机至关重要。
肝阳化风、肝风内动等肝脏所引起的眩晕病,临床上必还存在有心烦易怒等症状;而对于中气不足所至的眩晕,病人同时还会有气短、神疲无力、眩晕的感觉,是头里空空的等等鉴别;而对于因痰湿所至的,这种眩晕,头必重,是头上重重的晕。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是病之因,“收引”,是指人的筋脉关节活动不利索的感觉。
冬天寒冷了,我们会觉得人会笨起来,活动也不方便,这都是因为寒的原因。
本条指出病位在于肾。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6302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d.png)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种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的方法: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警瘦,皆属于火(心);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可以通过理解和联想的方式来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如果你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或学习方法,可以向中医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https://img.taocdn.com/s3/m/d4fd3e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5.png)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经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百病之生。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
○何谓五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何谓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是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灵枢》)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周礼》)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
(《难经》)哲言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也。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0e13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png)
病机十九条解读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病机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内科经典,其中“病机十九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这十九条进行详细解读,供读者参考。
1. 伤寒之始,得之易愈。
“伤寒”指的是一类急性传染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这条规律意味着,若在疾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容易治愈。
2. 有汗不解则为风,解而後愈。
风热感冒等病因多由外邪入侵,致使人体阳气失于固摄,发汗可以通过开窍发散,温通经络,利于驱邪,但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汗出过多,正气受损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病人出现汗后仍未见好转,则需要加强药物的治疗。
3. 而呕不止,去其热者亦可愈。
这条规律指的是,对于有呕吐不止的病人,应该去除体内的热邪,以调和胃气。
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或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使病人得以恢复。
4. 脉浮者,病在外;脉沉者,病在内。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如果病人的脉象较浮,那么疾病可能在人体的表层;反之,如果脉象较沉,则表明疾病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部。
5. 大热病者三日可治;若过三日,即为难治。
大热病是指高热不退、口渴、汗出等表现突出的急性热病。
这条规律意味着,对于大热病患者,必须在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不易治愈。
6. 不可多食,令胃气并逆。
对于病人而言,饮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条规律指出,病人在进食时,应该避免过度饮食、暴饮暴食等行为,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 空洞不可捏,弦者为石。
这条规律指的是病人的脉象。
若脉象空虚,不能随意按压;如果脉象弦硬,就像石头一样,说明疾病的发展已经非常严重。
8. 无根之草,不可久留。
这条规律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个有根的草才有可能生长得健康,同样,一个病人也需要及早地接受有效的治疗,而不是拖延时间或自行调节。
9. 邪在分肉之间,当痛当痒。
病机19条白话讲解
![病机19条白话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7613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3.png)
病机19条白话讲解摘要:1.病机的概念2.病机的分类3.十九条病机的具体内容3.1 诸风掉眩3.2 诸痛痒疮疡3.3 诸疟3.4 诸寒热3.5 诸气膹郁3.6 诸呕吐3.7 诸症瘕3.8 诸痞3.9 诸满3.10 诸痿3.11 诸痹3.12 诸痉3.13 诸厥3.14 诸逆3.15 诸癃3.16 诸淋3.17 诸砂3.18 诸劳3.19 诸损4.病机的应用和意义正文:病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病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病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十九条病机。
这十九条病机涵盖了中医临床常见的各种疾病,为我们分析病情、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十九条病机。
1.诸风掉眩:风邪侵犯人体,使气血运行失常,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2.诸痛痒疮疡:疮疡、皮肤病等疼痛、瘙痒症状,多由火热邪气所致。
3.诸疟:疟疾的发病与疟邪侵入人体有关。
4.诸寒热: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出现寒热症状。
5.诸气膹郁:气的郁结,可导致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6.诸呕吐:胃失和降,导致食物反流而出的症状。
7.诸症瘕:瘕是指腹中结块,症瘕是指妇女的月经病。
8.诸痞:痞块是指腹内结块,痞是指胸腹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9.诸满:满是指腹内充实,常见于水湿停滞、痰饮等症状。
10.诸痿:痿是指肌肉失去弹性,痿弱无力。
11.诸痹:痹是指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12.诸痉:痉是指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
13.诸厥:厥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昏厥等症状。
14.诸逆:逆是指气机上逆,如呃逆、呕吐等症状。
15.诸癃:癃是指小便不利,常见于水肿、淋证等症状。
16.诸淋: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疼痛等症状。
17.诸砂:砂是指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9b1975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6.png)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中医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病机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以下是中医病机的十九条内容。
一、寒凝内停:指由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凝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痛经、胃痛、腹痛等。
二、热盛内蕴:指由于外感邪气或内部疾病引起的热证,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三、湿邪内阻:指由于湿邪滞留在人体内部,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如湿热黄疸、湿病、痰饮等。
四、燥邪内伤:指由于干燥的气候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疾病,如干咳、燥喉、口干等。
五、风寒犯肺:指风寒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六、风热犯肺:指风热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如痰喘、肺热喘促等。
七、痰湿困脾:指由于痰湿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胀满、腹泻等。
八、火热伤阴:指由于内部火热侵袭人体阴液而引起的阴虚症状,如日晒脱皮、口燥咽干等。
九、津亏营衰:指消耗了人体津液和气血,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十、五志不调:指由于情志不稳定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妇科疾病等。
十一、气血失和: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气血不足、气机郁滞等。
十二、血虚阳亢:指由于体内血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引起头痛、失眠、耳鸣等。
十三、痰热壅肺:指由于痰湿和火热相结合,阻塞了肺部气血运行,引起各种疾病,如痰喘、肺气肿等。
十四、肝郁气滞:指由于情志不畅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肝气郁结不畅,引起头痛、胸痛、失眠等。
十五、脾虚湿盛: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邪积聚,引起各种疾病,如脾虚泄泻、痰饮、水肿等。
十六、肾气虚亏:指由于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肾脏功能减退,引起各种疾病,如腰痛、遗精、头晕等。
十七、心脾不交:指由于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引起各种疾病,如心悸、胸闷、腹泻等。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a4a81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8.png)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1。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https://img.taocdn.com/s3/m/badabe5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7.png)
"病机十九条"诠释及针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1、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2、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3、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1、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2、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3、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4、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5、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1、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2、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3、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这十九条病机归纳起来: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各一条;属于火者五条;热者四条;风、寒、湿的病机各一条。
以下按此顺序进行针灸处方并简要析之。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转动,指猝倒痉痫抽搐震颤之类;眩,目眩,视物发黑缭乱,此指眩晕。
肝为风木之脏,凡风病皆属于肝。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
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通脑与督脉会于颠,故眩晕从肝论治。
若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盛生风,灼津伤血,则见肢体震颤抽搐,猝然昏仆。
治则:息风清热,平降肝阳。
针灸处方:百会、风池、外关、足临泣、合谷、太冲。
释义: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肝风内动之证最易上犯清阳而头晕目眩;且肝经上连目系与督脉会于颠顶,故针刺百会,息风宁神以清上、平降肝阳而治眩晕;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针刺既疏散外风而清热,又降少阳胆火而息内风;外关、足临泣属八脉交会穴,交叉取之针用泻法,同经同气一以贯之,疏泄少阳而清头目;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泻头面之热,针对肝阳上亢取太冲足厥阴肝经原穴直折其火,且两穴配合谓之开四关,开闭通窍,对头晕目眩、阳亢面赤者效果显著。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79e92430b90d6c85ec3ac6ff.png)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汉唐中医》倪海厦2009-07-20 18:18 阅读141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病机十九条22009-06-12 13:42这是“寒则收引”的病机,此寒乃由阳虚气衰,产热不足,而致血行凝涩,毛窍收缩,筋肉不仁。
肾乃人身阳气之本,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生气之源,故这种由内而生的寒,根源在肾。
所谓“寒从中生”,即指由肾阳虚引起的虚寒证而言,多见于久病重病。
如《伤寒论》“少阴病,恶寒身蜷不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即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阳虚生寒,引起“收引”现象的典型例证。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膹,气逆喘急;郁,痞闷。
一般表现气急喘息、胸部闷塞等症,多属肺的病变。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因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的病变以气失宣肃为主。
它既可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气失宣,或痰浊所阻而肃降失职,也可由于宗气鼓动无力而使肺气虚弱所致。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即浮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或四肢浮肿为主的病证。
满,即胀满,以脘腹痞满或腹部胀大为主症。
导致浮肿和胀满的原因很多,且多与肺脾肾等脏有关,但因湿邪所致者则多属于脾。
一般水湿潴留所致的浮肿胀满等病症,多属脾的病变。
由于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不能正常敷布,成为湿浊内停的病机,故出现水肿,痰饮,痞胀腹满等病症。
①掉眩:掉,摇也,指肢体不自主地摇摆或震颤;眩,眩晕,指视物动幻不定。
②收引:收,收缩;引,牵引,拘急。
收引,谓肢体蜷缩、屈曲不伸的症状。
③膝部:即胸闷喘息。
膹,气逆喘急;郁,痞闷,④瞀(mào音冒)瘛:瞀,昏闷不清;瘛,抽搐。
⑤厥同泄:厥,指手足逆冷或昏厥的厥证;固,二便不通;泄,二便泻利不禁。
⑥禁鼓栗:禁,通“噤”,指牙关紧闭;鼓,击也,此指上下牙齿叩击;栗,战果,即身体战抖。
⑦如丧神守:形容鼓颔战栗而不能自控。
⑧躁狂越:躁,躁扰不宁;狂,语言行为错乱;越,举止越常。
⑨暴强直:暴,猝然;强直,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8088a3ea102de2bd960588c1.png)
Ⅰ五脏1.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心:诸热瞀瘛,皆属于心。
3.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4.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5.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Ⅱ六气6.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8.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9.火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
10.火⑵: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1.火⑶: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2.火⑷: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3.火⑸: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4.热⑴: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5.热⑵: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热⑶: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7.热⑷: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Ⅲ部位18.上: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9.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病机十九条(精)病机十九条是病因病理学术语。
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
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https://img.taocdn.com/s3/m/fbcc4dd6763231126edb11e5.png)
08.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09.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12.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3.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6.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7.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8.诸气膹(fèn)郁,皆属于肺。
19.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古文难背,只要记住这一句话,数量就丢不了,内容按如下归类也好记。
“上下风寒燥湿,火热试试(四四)五脏”。
0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0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03.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04.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05.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
06.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49be9fc8d376eeaeaa31db.png)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d032a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为中医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1. 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阴阳失调有关。
2. 寒热失调:体内寒热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 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疾病的发生。
4. 湿邪侵袭:湿邪侵袭人体会引起疾病。
5. 痰湿阻滞:痰湿阻滞体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6. 血瘀阻滞:血瘀阻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7. 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8.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9.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0. 肾精亏损:肾精亏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肝胆失调:肝胆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 脑髓损伤:脑髓损伤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4. 脉络阻塞:脉络阻塞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5.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6.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7.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8.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9. 肝肾不足: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这些内容涉及到了中医病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1c6a6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3.png)
中医病机十九条内容
中医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即病因。
2. 术条:指疾病的表现和病程。
3. 机条: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4. 本末条:指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程的关系。
5. 因果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和结果。
6. 运动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7. 病变条:指疾病的病理变化。
8. 证条: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9. 时序条: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时间顺序。
10. 阴阳条:指疾病的阴阳失衡。
11. 虚实条:指疾病的虚实状态。
12. 血气条:指疾病的血液和气机的变化。
13. 脏腑条:指疾病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14. 经络条:指疾病对经络的影响。
15. 痰湿条:指疾病的痰湿病机。
16. 瘀血条:指疾病的瘀血病机。
17. 风寒湿热条:指疾病的风寒湿热病机。
18. 脏腑经络条:指疾病对脏腑和经络的影响。
19. 气血津液条:指疾病对气血津液的影响。
简述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简述病机十九条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aa5620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c.png)
简述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理论,旨在分析和总结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病理变化。
其内容如下:
1. 喜怒伤心:指情绪波动过大,导致气机失调。
2. 饮食失节:指饮食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3. 劳倦过度:指过度劳累或长期保持精神紧张状态,导致气血不足。
4. 外感风寒湿热火毒等六淫:指人体受到外界不良气候的侵袭,引起体内病理变化。
5. 阳气亏损:指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邪侵袭而生病。
6. 阴邪盛长:指人体阴邪内生外感,引起病理反应。
7. 榜人内外伤痛:指外伤或内伤引起的病理变化。
8. 阳虚阴寒:指人体阳气亏虚,而阴寒内生。
9. 阴虚阳亢:指人体阴虚阳亢,导致阴阳失调。
10. 气虚血瘀:指人体气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瘀血堆积。
11. 气滞血瘀:指气机不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瘀血堆积。
12. 血虚气瘀:指人体血液不足,导致气机不畅。
13. 气陷下焦:指人体气机下陷,导致下腹部病理状态。
14. 痰湿阻中:指体内湿气过重,导致脾胃功能紊乱。
15. 热毒内陷:指体内热邪蔓延,引起病理反应。
16. 痰火上升: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聚集,上升至上部引起病理
现象。
17. 气血两虚:指人体气血不足,导致多个脏腑功能减退。
18. 色欲内伤:指女性色欲过度引发的病理变化。
19. 老年虚损:指老年人由于衰老和体能减退导致的病理状态。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7f4d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9.png)
病机十九条原文解析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得出的,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原文解析如下:1. 天人相应: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2. 阴阳失调: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念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阴阳失调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寒热失调:中医认为,人体的机体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支持,当寒热失调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4. 湿邪侵袭: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当湿邪侵袭人体时,会导致湿气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5. 痰浊内生:痰浊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物质,当痰浊内生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咳嗽、痰多等。
6. 血瘀内阻:中医认为,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不畅时,就会形成血瘀,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7. 气滞血瘀:气滞是指气血在经络中流通不畅,当气滞血瘀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胸闷、气短等。
8. 脾胃失调: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失调时,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9. 肝肾不足:肝肾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脏腑,当肝肾功能不足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头晕、腰痛等。
10. 气虚血瘀:气虚是指气血不足,当气虚血瘀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1. 气血两虚: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两虚时,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引发相应的病理变化。
12.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脏腑和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13. 气血津液亏虚: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当气血津液亏虚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2220ae232af90242a895e538.png)
病機十九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意指一般的內風疾患,出現頭目昏花,肢體動搖等症狀,多用肝的病變。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意指一般的陰寒內盛,出現筋脈攣急,關節屈伸不利(兼見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屬腎的病變。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氣機不利而出現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狀,多屬肺的病變。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意指一般水濕瀦留而出現浮腫脹滿的症狀,多屬脾的病變。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熱病出現神志昏迷,抽搐症狀,多屬火證。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意指一般皮膚瘡瘍,出現焮熱疼痛瘙癢的症狀,多屬心火熾盛,血分有熱所致。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瀉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變。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氣喘、嘔吐等症候,多屬上部肺胃的病變。
諸痙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熱病出現口噤、寒戰鼓慄,神志失常等,多屬火證。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意指一般身體強直或頸項強硬,轉動障礙,多屬濕證(濕濁傷於筋脈肌膜)。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腹部堅硬脹滿(兼見便秘、尿澀、煩熱、口苦等),多屬熱證。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氣逆上衝,如連聲響亮的呃逆、噴射狀嘔吐等,多屬火證。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出現煩躁發狂,舉動失常的症狀,多屬火證。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意指一般突然出現筋脈強直拘攣的症狀,多屬風證。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出現腹脹腸鳴,叩之有鼓音,多屬於熱。
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意指一般出現下肢足背浮腫而有酸疼的感覺,又見心神不安,驚駭的症狀,多屬火證。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張,肢體強直而小便混濁的,多居熱證。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意指一般體內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屬寒證。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意指一般嘔吐物有酸臭腐味或較急的噴射狀腹瀉而有裡急後重感覺的,多屬熱證。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5bb4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4.png)
病机十九条归纳总结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是指疾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众多的病机理论。
现将其中的十九条病机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发疾病。
常见的气机失调病机有气滞、气郁、气逆等。
对于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恢复平衡,如针灸、按摩、调理饮食等方法。
二、寒邪侵袭寒邪侵袭是指寒冷的气候或寒冷食物等外界寒气进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出现病理变化。
常见的寒邪侵袭病机有寒凝、寒邪束表等。
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温补、祛寒的方法来驱散寒气,恢复正常气血运行。
三、瘀血停滞瘀血停滞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滞留,无法正常流通,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
常见的瘀血停滞病机有瘀滞、血淤等。
治疗瘀血停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病机。
四、湿邪困阻湿邪困阻是指湿气积聚在人体内,引起机体功能受损,从而发生疾病。
常见的湿邪困阻病机有湿困、湿浊等。
治疗湿邪困阻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祛湿的方法来清除湿气,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
五、燥邪炽盛燥邪炽盛是指干燥的气候或口干舌燥等因素导致体内津液不足,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燥邪炽盛病机有津亏、津伤等。
治疗燥邪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滋阴润燥的方法来补充津液,纠正病机。
六、火热炽盛火热炽盛是指内外因素导致机体火气过盛,引发疾病。
常见的火热炽盛病机有火旺、火邪蓄结等。
治疗火热炽盛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调节体内的火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肝郁气滞肝郁气滞是指情绪压抑、不畅等原因导致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病理变化。
常见的肝郁气滞病机有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
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节肝脏的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八、脾胃失调脾胃失调是指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引发疾病。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2279739eb84ae45c3a358c65.png)
(2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皆属于肺。
19.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06.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07.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08.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09.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10.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12.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3.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4.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归纳表
中医病机十九条,古文难背,只要记住这一句话,数量就丢不了,内容按如下归类也好记。
“上下风寒燥湿,火热试试(四四)五脏”。
0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0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03.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04.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05.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