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
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
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
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
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
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
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1、反响热〔婚变〕化学反响的焰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响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熔变〔AH〕,单位kJ/mol.♦从反响物、生成物具有总能量上下的角度理解♦从旧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理解旧键的断裂:能量新键的形成: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前者后者放热:前者后者〔2〕、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吸收热量的反响称为吸热反响,A H>0;放出热量的反响成为放热反响,A H<0o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B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响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响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响在常温下不能发生2、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响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 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以下图为M 〔g 〕和O2〔g 〕生成NO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OO00N 2〔g 〕和O 2〔g 〕生成NO 〔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①人们通常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 化学键的强弱,那么N=N 的键能为 kJ-moPo②由上图写出N2 〔g 〕和O2 〔g 〕生成NO 〔g 〕的热化学方程式:物质Br 2I 2 HC1 HBr HI H 2 能量〔kJ 〕243193 151 432 366 298436⑴以下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zB.CIzC.B 「2D.lz〔2〕以下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CIB.HBrC.HI⑶Xz+H2 = 2HX 〔X 代表Cl 、Br 、I 〕的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 .⑷相同条件下,X 2 〔X 代表Cl 、Br 、I 〕分别与氢气反响,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 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⑸假设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答复出问题〔4〕吗?你的依据是什么?3 .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够表示反响热的化学方程式°例如:心〔气〕+ 1/2.2〔气〕=“0 〔气〕A H= — QikJ/mol出〔气〕+ 1/2.2〔气〕: H2O 〔液〕 △ H= - CbkJ/mol[讨论]1 .为什么集聚状态不同〔5、I 、g 、aq 〕,热量值不同?试比拟Q ]、Q2的大小?吸收能量 946吸收能量 498 kJ-mol"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假设反响物状态不同,而生成物状态相同,那么热量值相同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化学方程式普通化学方程式C(s) + H2O(g)==CO(g) +H2(g)△H= + 131. 4kJ • mol-1C+ H2O=^=CO+H2右端有热效应值右端无热效应@ . _ Mb 必须标明反响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标明聚集状态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单位是“mol〞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重子与原子的个数1:或分2 .书写要点:焰变与物质能量有什么关系?〔由反响物与生成物的能量求熔变〕AH=焙变与键能有什么关系?〔由键能求熔变〕AH=练习:1、写出以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1〕5gCaCO3分解时吸收热量7.23kJ〔2〕 1.1L lmol/LH2sCU溶液与2L Imol/LNaOH溶液完全反响,放出114.6kJ的热量.2、比拟化学反响的4H的大小®C(s)+O 2(g) = CO 2(g): AHiC(s) + 0.5O 2(g) = CO(g); AH 2 ②S(S )+ O2(g) = SO2(g): AH 3S(g)+O 2(g) = SO 2(g); AH. @H 2(g)+0.5O 2(g) =H 2O(I); AH S2H 2(g)+O2(g) = 2H 2O(l); AH 6④CaCCh ⑸= CaO(s) + CO 2(g) : AH 7CaO(s)+ CO 2(g) = CaCO 3(s) ; AH 3 AH 7 >AH B[典型例题][例1]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例2]己知: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 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又己知:H 20 (I) =H 20 (g): △H = 44kJ.那么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例3]拆开Imol H —H 键、Imol N-H 键、ImolN 三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N, 那么lmol N?生成NH3的反响热为,Imol Hz 生成NH3的反响热为.4 .反响热的测定与盖斯定律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如由A 到B : 途径一:A 玲B (A/7)途径二:A 玲C 玲B (△/+△% )AH. <AH 2 AH 3 也 2AH 5 AHs > AH e例:有些反响的反响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c (石墨,s) +O2(g)=a)2(g):△H x= -393.5 kJ-mok12H2(g)+O2(g) =2H2O(I); AH2= -571.6 kJ-mok12C2H2(g)+5O2(g)=4CO2(g)+2H2O(l)AH3= -2 599.2 kJ-mor1写出那么由C (石墨,s)和%(g)反响生成1 molC2H2 (g)的热化学方程式,5 .热值与标准燃烧热1、热值■lOlkPa条件下,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响热2、标准燃烧热■lOlkPa条件下,l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响热3、完全燃烧:物质中的H转化为也0(I)C转化为82 (g)N转化为N2 (g)例:以下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 Cl2(g) =2HCl(g);B、CH4(g)+2O2(g)=CO2(g)+2H2O(g);C、CO(g)+l/2 O2(g)=CO2(g);D、2H2(g)+O2(g)=2H2O(l);△ H=-184KJ-mol-l △ H= -802.3kJ/mol △ H= -293kJ/mol△ H= -571.6kJ/mol[课堂检测]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和Hz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那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2cH4 ( g )+402 ( g ) = 2CCh(g) + 4H2O (I)B、CH4 +2O2 = C02 + H20 AH = +890 kJ/mol AH=-890 kJ/molC、Chk(g ) + 2 02(g) = COz ( g ) + 2 HzO (I)D、V2CH4(g) + O2(g) = l/2CO2(g) + HzO(l)AH= -890 kJ/mol AH = -890 kJ/mol2. 3moicH4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CO?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3 .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14L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4 .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响的热效应仅与反响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以下热化学方程式:C〔固、金刚石〕+.2〔气〕==C02〔气〕AH= -395.41 kJ/molC〔固、石墨〕+.2〔气〕==COz〔气〕 A H= -393.51 kJ/mol答复有关问题:〔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拟,的稳定性更大.。
化学反应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推理认知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乙醇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探究分析化学反应实际过程中的热效应与理论计算出的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讨论、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
难点:焓变,△H的“+”与“-”及计算
三、教学设计。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由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热效应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来确定。
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热电偶、火柴的燃烧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定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掌握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热效应的计算方法;2.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热效应的思考。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演示,比如测定镁带燃烧时的热效应。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观察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步骤。
4.分组实验(4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
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来进行实验,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或是金属和酸的反应等。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然后计算热效应值。
5.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6.小结和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1.教材和教具:化学教材、示意图、实验室用具等。
2.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水平上再次认识并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道理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基本训练。
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从而赞赏化学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多角度思维能力,归纳类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有哪些?2.如何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四、教法与学法设计问题、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五、教学用品实验: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设计联想●质疑问题3、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问题4、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热量?思考并阅读课本小组活动,交流研讨,代表发言适当回忆知识点,以温故知新,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引入了反应热的定义。
[板书]一、反应热定义:表示符号:Q[辨析] Q>0 反应吸热Q<0反应放热倾听记录明确概念强化理解问题5: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究[学生交流回忆] 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演示] 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问题6:如何求算一个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Q= - C(T2 -T1)=- C0m(T2-T1)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材编写意图>:本节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反应热的概念,并介绍定量测定反应热的试验方法,使学生对定量描述反应的热效应有总体认识;其次针对一种常见的反应条件(等温、等压)介绍其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与计算,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化学热力学定量处理反应热效应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
出于定量描述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介绍了热力学规定的描述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为了定量计算反应的焓变,尤其是为了通过理论方法获得无法实验测得的反应焓变,本节介绍了重要的盖斯定律。
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了解在实际研究或生产中计算反应热的一种重要方法,使他们对化学热力学产生兴趣。
<本节教材内容的知识框架>:【课标三维定向】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中和反应热的要点,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⑶掌握盖斯定律,并能进行有关发应热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反应焓变的定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热力学的严谨性及其意义。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6.家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包括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等,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3.深化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
2.学生作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设计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技能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点燃镁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镁带在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热量?这个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有何关系?
3.引发思考:通过)讲授新知,500字
1.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定义,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并解释其能量变化原理。
5.注重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方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方案一、引言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一项重要的热力学性质,它描述了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情况。
正确理解和掌握热效应的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 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 能够分析热效应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热效应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热效应的概念讲解通过简要介绍热效应的概念和背后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可采用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热效应的直观认识。
2. 热效应的计算方法讲解详细介绍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包括反应焓变的计算公式、标准状态下反应焓变的计算等。
通过数学计算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热效应的步骤和技巧。
3. 热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讨热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一些反应中需要加热或降温才能进行。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效应在化学反应速率中的重要作用。
4. 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介绍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包括热效应与反应方向、平衡温度的关系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机制。
5. 热效应实验设计一系列热效应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反应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加深对热效应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合理设计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作业,包括计算题、分析题和实验报告等,旨在巩固学生对热效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定期检测与反馈设置小测验和考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所进行的热效应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精品篇)(3份) 2
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教案滕州二中胡召恒【设计理念】《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对象是对化学感兴趣并将升入大学学习理科的学生,本模块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反应原理,在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介绍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
本节课首先通过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介绍《化学反应原理》的学科观念。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整体设计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着力与构建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体现趣味、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的学习,已经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等知识,具备了本节课科学探究的基础。
通过课下调查发现,学生习惯沿用《化学必修》的学习方法,对文字性的概念仅停留在知道、记住的水平,感到抽象、枯燥无味。
通过和高年级同学交流,大多感到《化学反应原理》较难理解,不知道如何学习本模块内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调整了教学思路,把反应热这一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实验展现出来,初步建立探究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的含义及其研究方法。
2.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体会如何实验方法研究反应热。
3.能够从物质变化和化学键的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反应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深入体会温度对反应热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认识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反应热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反应热的含义。
【教学环境】实验、学案、多媒体【教学方法】回顾梳理——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点拨引领——总结归纳——拓展提升【教学过程】1.观察,思考能量的转化形式。
2.用手感觉塑料袋温度的变化情况。
化学键的变化图示1.符号:Q,斜体大写2.单位:J·mol-1或kJ·mol3.规则:+ 仅表示吸热- 仅表示放热4.温度不变巩固练习设计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的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二、教学分析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放在对焓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三、重点、难点1.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焓、焓变的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难点:焓的概念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方法上的重点、难点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DOC范文整理】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j•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j•ol-1,符号:ΔH。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反应热思维模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热的本质+cl2===2HclΔH=-186j•ol-1为例)E1:E+EE2:2EΔH=E1-E2知识点一反应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答案 B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外界再加热。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在冬天会感到金属比木头更冷?”“为什么烧水时,水开了会冒出热气?”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人的评价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此外,我还将结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重视反思与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从同伴和教师的评价中汲取经验。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针对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燃烧反应会放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问题。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3)通过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4)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讲述】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讲述了反应热的定义。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表示符号用Q 表示⎩⎨⎧ Q >0,表示反应吸热,E 反应物<E 生成物;Q <0,表示反应放热,E 反应物>E 生成物。
3.单位kJ·mol -1或J·mol -1。
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1. 反应热的测定仪器介绍1.仪器——量热计2.原理Q =-C (T 2-T 1),其中C 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 1、T 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知识拓展: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 能够应用热效应的知识解释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量热器、试管、酒精灯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将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了一杯冰水被加热后逐渐变为热水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到加热后冰水变为热水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进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热效应1. 定义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变化。
2. 分类根据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不同,热效应可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
二、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示意将教师分发的实验报告中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展示解读,让学生明确热效应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方法。
三、计算热效应1. 通过实验测定(1)进行示范实验,向量热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溶液,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变化。
(2)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2. 根据焓变计算通过已知物质的热效应值计算其他反应的热效应。
四、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多个实例,在教学案例中介绍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比如:吸热反应在冰袋中的应用、放热反应在火柴燃烧中的应用等。
五、综合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寻找并解释三个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热效应现象。
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小组作业,并提交解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现象的报告。
七、教学反思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八、拓展延伸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阅读相关的化学书籍,深入了解更多关于热效应的知识。
九、板书设计(展示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定义)十、教学资源多媒体环境、实验器材十一、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精品篇)2(3份)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枣庄八中南校考纲解读: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吸热和放热反应。
2、掌握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3、了解中和热和燃烧热。
掌握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实验)。
4、掌握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灵活运用盖斯定律。
基础回扣: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的热量。
(2)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恒压条件下,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成热能,焓变等于反应热。
(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________(4)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④C和H2O或CO2的反应【注意】①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是否需要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O2=CO2),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②浓硫酸、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因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反应热。
③通过反应放热或吸热,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思考辨析】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4、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选修4第一章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和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重点为吸热与放热的关系,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及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本章节在高二下期的化学学习中,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章也是在为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两章打下基础。
3、教学重难点吸热与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和书写方法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H2(g)+Cl(g)=2HCl(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和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理解反应物、生成的能量高低与H的”+”与“-”,反应热与放热的关系。
3)通过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和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因”——寻“果”——悟“图”——知“型”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以“细”“准”为原则和要求,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燃烧热和中和热,从而把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有内涵和燃烧热、中和热的特定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勇于2、教学方法以讲解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及画图理解法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材内容,及要讲解的内容4、教学过程(一)老师提出问题: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有哪些现象?化学变化中存在能量变化,这是个别现象吗?学生回忆实验现象,指出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学生实验:1.Al与盐酸反应;2.Ba(OH)2﹒8H2O与NH4Cl反应;3. 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NaHCO3粉末,再加少量盐酸4. 在一支试管中加少量盐酸,再加少量的NaOH溶液(二)提问:如何表示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当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时,放出热量;当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时,吸收热量。
学生思考:如何用图示表示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三)提问:放热反应是否一定可以自发进行?然后举例说明:氢气和氯气反应是放热的,但是要点燃或光照才能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
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
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
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
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
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
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
也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
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本节课即以完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
教学难点: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的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