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的结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果实和种子》教案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的果实?学生交流,列举苹果、桃、梨、花生、青椒、黄瓜……3.你能说出这些果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吗?学生交流:都有果皮,都有种子,有的里面可以吃,有的里面有果汁等。
4.大家说的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果实? 课件出示:西红柿、豆角、山楂。
教师:大家知道通过什么办法来寻找答案吗?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解剖的方法来进行。
教师:对!那大家说一说解剖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讨论。
5.分发果实和记录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剖与记录。
6.组织交流。
(1)通过解剖这些植物的果实,我们发现果实有什么特征?总结:西红柿里有果肉、果汁、种子,豆角只有果皮与种子,山楂里有果肉和种子。
(2)尽管这些植物果实的结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什么?(3)果皮的作用是什么?(4)种子的作用是什么?(5)小组讨论:从种子的数量上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通过刚才的解剖操作,我们发现果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板书:果实的共同特征:外有果皮,内有种子8.根据果实的共同特征,判断这些食物是不是果实呢?活动三:植物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1.同学们,你还能列举一些我们经常吃的植物的果实吗?2.我们吃的花生是果实的哪一部分?(种子)你还能举出我们吃的食物是果实种子的例子吗?3.同学们,果实来源于哪里呢?活动四:总结交流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同学们对这句诗如何理解呢?活动五:课外延伸1.对于植物的种子,还能继续研究些什么呢?2.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的果实进行研究,完成课后活动手册记录表,了解它是如何延续后代并壮大家族的。
3.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凤仙花的果实,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板书设计果皮 种子保护种子 繁殖后代教学反思凋谢 雌蕊 果实 果实和种子。
生物果实的发育初中教案

生物果实的发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果实的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果实的发育过程及其生态意义。
教学重点:1.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2. 果实的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掌握果实的发育过程。
2. 理解果实的生态意义。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果实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东西,引发学生对果实的兴趣。
二、讲解果实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通过PPT讲解果实的结构,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等部分。
2. 探讨果实的功能,包括保护种子、传播种子等。
三、讲解果实的发育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果实的发育过程,包括授粉、受精、胚胎的形成、果实的发育等各个阶段。
2. 探讨果实的发育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等。
四、实验探究果实发育的影响因素(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果实发育的速度和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果实发育的影响因素。
五、讨论果实的生态意义(10分钟)1. 分组讨论果实的生态意义,包括传播种子、维持物种繁衍等。
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六、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果实的结构、发育过程及其生态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果实的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思考果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果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掌握果实的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思考果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或引入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植物的果实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植物器官。
但你知道吗?植物的果实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它们还有着丰富的形态、功能和生态意义。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植物的果实,了解其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植物果实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植物果实的结构特点;3. 探讨植物果实的生物学意义;4. 能够举例说明不同植物果实的特点和功能。
三、学习内容1. 植物果实的定义和分类- 植物果实是指植物胚珠受精后,由子房发育而成的器官,通常包含种子。
按照成熟度和种子外露程度的不同,植物果实可分为实果和假果两类。
- 实果是指果实成熟时果皮和果肉坚硬、外面没有花萼等残余部分,种子位于果实内部,如苹果、桃子等。
- 假果则是指果实成熟时果皮和果肉较软,外面还有一层花萼或花托等残余部分,种子位于这些部分之内,如草莓、梨子等。
2. 植物果实的结构特点- 植物果实通常由果皮、果肉和种子三部分组成。
果皮是果实的外壳,保护内部的种子;果肉是果实的肉质部分,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种子是未来植物的遗传物质和营养来源。
- 不同植物的果实结构特点各异,有的果实外皮光滑,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柔软的果肉,有的有多个种子,有的只有一个种子等。
3. 植物果实的生物学意义- 植物果实是植物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一种途径,通过动物吃掉果实,种子在动物内部传播并随着粪便排泄到新的地点,有利于种子的扩散和繁衍。
- 植物果实中的果肉和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提供动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有些果实还具有药用价值,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四、学习方法1. 观察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果实,了解其外形、颜色、质地等特点;2.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不同植物果实的特点和分类,交流学习成果;3. 组织学习: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植物果实的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五、学习评价1. 课堂笔记:记录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理解;2. 实验报告:完成观察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总结不同植物果实的特点;3. 小组讨论:参与小组讨论,积极交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 学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果实的结构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果实的结构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科学学段:低段年级四年级课标领域生命世界--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科学》第四册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12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位置与要求:本课内容位于课标中的“生命世界”“生命的共同特征”中的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四册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中的第11课《果实的结构》一课。
知道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构成的;能够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活动正从被研究对象的外部观察向被研究对象内部结构的观察过渡;画图记录能力也正从画简图向准确画图记录过渡;通过比较找相同的能力有了较为充分的训练,将为本课归纳概括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而这种归纳概括果实结构共同点的能力训练主要建立在叶的结构共同点的学习基础上,又会为归纳概括植物花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做准备,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前测分析:下面哪些是果实,请你在果实的下面画“√”()()()()()()对我校四(3)班20名学生前测,100%的学生对果实的概念不清楚。
学生已有知识,其中,认为1、能直接吃的是果实占20%;2、树上结的果子是果实占15%;3、植物在地上结的果子都是果实。
占45%;4、水果是果实,占20%。
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法: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学生的前测,引发学生对果实的结构的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比较和解剖果实等一系列活动,知道果实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6《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实验步骤和观察记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果实和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不够清晰,对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加深对果实和种子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结构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果实和种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2.种子形成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观察其结构特点。
2.实验法: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原因。
4.讲授法:教师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解释种子形成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果实和种子的图片。
2.实验材料:果实、种子、剪刀、放大镜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重点讲解种子形成过程。
同时,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实验有所期待。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护果实和种子,保护生态环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种子形成过程。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一、导入1. 引言:植物的果实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植物繁殖后代的关键环节,也是人类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之一。
2. 问题:你知道植物的果实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植物需要果实?果实的种类有哪些?3.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果实结构、功能及分类,增进对植物发展发育的认识。
二、进修内容1. 植物的果实结构:果皮、果肉、种子等组成部分;2. 植物的果实功能:珍爱种子、传播种子、吸引传粉者等作用;3. 植物的果实分类:蒴果、坚果、核果、豆荚等不同类型。
三、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老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果实的共同点和差别。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果实功能和分类,每组撰写小结并汇报给全班,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3.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几个植物的果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功能和分类,并讨论其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重要性。
4. 知识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植物果实的知识,拓展对植物发展发育的认识。
四、实践应用1. 识别水果种子:学生自带水果,对水果进行解剖,识别果皮、果肉和种子,探究果实结构和功能的干系。
2. 制作植物果实分类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整理不同类型的植物果实,制作分类表并展示给同砚,加深对果实分类的理解。
3. 观察果实传播: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果实传播现象,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果实传播种子,增加对果实功能的认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对植物的果实结构、功能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植物发展发育的认识。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植物的果实,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珍爱和利用植物资源,增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六、延伸阅读1. 《植物学》教材相关章节;2. 《植物的果实》科普读物;3. 网络资源:植物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植物的果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植物发展发育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教版)

教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有关示意图准确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过程,说明在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
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1、结合花粉粒萌发和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等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1、通过对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3、通过学习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基础知识,树立整体性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
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
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2、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注意反复巩固才能达到掌握的要求。
3、通过前面七章的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六种器官的基础知识,但是,这六种器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植物整体的?这就是本节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果实和种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果实和种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和功能。
2. 探讨植物的传播途径,认识人类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导学内容: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1.1 形成果实的过程植物通过授粉、受精、胚珠发育、胚珠成熟和果实形成等步骤,最终形成果实。
1.2 形成种子的过程种子是果实中的一种特殊结构,种子内含有营养物质和胚珠,通过授粉、受精、胚珠发育等过程形成。
二、果实和种子的功能2.1 果实的功能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包裹和保护种子,吸引动物传播种子,同时提供营养物质。
2.2 种子的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繁殖部分,主要功能是存储营养物质和胚珠,保证种子的萌发生长。
三、植物的传播途径3.1 动物传播动物通过吃果实等方式,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帮助植物繁殖。
3.2 风传播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借助风力传播,如柳树、蒲公英等。
3.3 水传播水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如水生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水流传播。
四、人类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4.1 食物来源人类靠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种植农作物保障了人类的生存。
4.2 损害植物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植物造成损害,例如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
4.3 保护植物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的责任。
导学要求:1.预习《果实和种子》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
2.完成实验或观察任务,观察并记录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态。
3.思考人类与植物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植物资源。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学习,你对植物的繁殖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如此之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如何更好地保护植物资源呢?希望你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植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愿你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特别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定义、特点和功能;3. 熟悉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大象版科学四下3.3《硕果累累》教案

《硕果累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植物在成长》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观察、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对果实的详细观察和记录,知道了果实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并记录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解剖果实活动使学生明确果实的组成,能够区分果实和种子;“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学会表达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会比较常见植物的六大组成部分的异同点;拓展活动“‘种’萝卜”通过趣味制作活动使学生从观察萝卜的变化中感悟、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感性认识,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黄瓜果实内部构造了解果实的结构。
2.通过交流与分享,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描述植物的一生。
3.乐于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黄瓜果实的内部结构。
难点:描述植物的一生。
评价任务1.小组合作观察黄瓜果实的内部结构,能估算一个成熟果实里的种子数量。
2.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植物的一生。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教学准备黄瓜果实、小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你能说出一株完整植株各部分的名称吗?(六大器官)2.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作用吗?二、探究活动1.观察黄瓜果实的内部结构。
①学生分组观察黄瓜果实内部结构。
②汇报观察结果。
③教师总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2.估算种子数量①教师请学生估计一个黄瓜果实中有多少个种子。
②学生汇报猜想。
③教师总结:一个成熟的果实里有这么多的种子,这些种子种在土壤中将会繁殖出更多的种子来。
3.植物的一生。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棵黄瓜的生长过程。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生物教案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生物教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生物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并认识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认识传粉和受精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必要条件。
3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双受精和受精后子房和胚珠的发育。
教学准备挂图(示桃花、果实)。
胚珠结构和双受精过程示意图。
双受精过程活动模型(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们分别又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叫做传粉,传粉有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幻灯片展示),学生自学课本5分钟。
出示挂图(示桃花、果实)。
教师指出:桃花经过传粉后,还需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这些变化,正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受精过程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受精作用。
那么什么是受精作用,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又是怎样呢?出示胚珠结构和双受精过程示意图,然后教师边看图边讲解(图略):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构成的。
胚珠着生在子房内壁上,它的外层叫做珠被,顶端有一个小孔,叫做珠孔。
在胚珠里面靠近珠孔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细胞,叫做卵细胞。
胚珠的中央有两个极核。
花的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雄蕊成熟后,花药里有花粉。
传粉后,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刺激,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在伸长的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
当花粉管到达胚珠后,从珠孔处伸进去,随后,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在生物学上,把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而把上述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相融合的过程,称为双受精,这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1.7 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实验) 教案

沪教课标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活动中,学会解剖镜的使用,掌握解剖花和果实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观察的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花和果实的基本结构,为以后学习植物分类打下基础,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利用云校家教育平台上传、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资源和成果共享的现代学习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花的结构和植物繁殖,本节内容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
在生活中学生认识了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实,对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花药及子房的内部结构没有了解,因此需要借助解剖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解剖观察。
学生家中都有手机、平板等拍摄照片视频的工具,可以记录课前收集实验材料的过程,拍摄的照片、视频可以通过“云校家班级圈”,分享交流。
我校网络班班通,每个班都配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每个班配备了平板,每位学生都有云校家教育平台的账号。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多媒体设备及学习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生充分利用这些辅助工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手机拍照记录解剖镜视野中的图像,通过班级圈分享照片,实现资源共享,互学互评。
三、教学重难点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解决的策略:课前学学生自主收集花和果实,丰富的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和果实。
课中通过同桌互学,教师示范了解解剖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在亲自解剖观察过程中,学会解剖观察的方法,认识花和果实的微观结构,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流展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完成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资源共享,在丰富的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互动试题,复习旧知出示翻牌互动试题“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果实的分类”,复习花和果实的结构。
随机挑人完成互动试题。
回顾花和果实的结构及果实的分类知识,在白板上完成互动试题,巩固旧知。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植物的果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植物的果实》,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产物,也是动物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少的食物来源。
本节课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深入探讨植物的果实的形成、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果实来繁衍后代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植物的果实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2. 掌握植物果实的形成过程。
3. 探讨植物果实的功能。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果实的结构特点和形成过程。
难点:植物果实的功能及作用。
四、学习内容1. 植物的果实是什么。
2. 植物的果实结构与形态特点。
3. 植物果实的形成过程。
4. 植物果实的功能与作用。
五、学习过程1. 植物的果实是什么?- 植物的果实是指植物在种子成熟后形成的一种果实结构,通常包含着种子。
- 植物果实是植物通过蔓延种子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一种重要途径。
2. 植物的果实结构与形态特点- 植物果实通常由外果皮、果肉和种子三部分组成。
- 外果皮通常起到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的作用。
- 果肉是果实的主体部分,一般含有丰富的养分,吸引动物吃下并传播种子。
-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包含植物的遗传信息。
3. 植物果实的形成过程- 植物果实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花受精、胚胎发育和果实成熟三个阶段。
- 花受精是指花药中的花粉与雌蕊上的柱头结合,形成受精卵。
- 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并在果实的包裹下逐渐成熟。
- 最终形成完整的果实结构,以便植物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4. 植物果实的功能与作用- 植物的果实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保护了种子,也帮助种子传播。
- 动物们常常通过吃果实的方式摄取种子,从而帮助植物繁衍后代。
- 植物的果实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维系动植物之间的平衡和关系。
六、课堂讨论与总结1. 请同学们谈谈对植物果实的理解和认识。
2. 你认为植物果实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3. 植物的果实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请举例说明。
《植物的果实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果实》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果实的定义和特点;2.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植物的果实;3. 引导学生探究植物果实的功能和重要性;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物的果实?2. 植物果实的分类;3. 植物果实的功能;4. 一些常见植物的果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植物果实是什么,引发学生对植物果实的兴趣。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果实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植物果实与其他部分的区别。
3. 进修:教师讲解植物果实的分类,包括干果、浆果、坚果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果实的特点。
4. 进修:教师讲解植物果实的功能,包括珍爱种子、传播种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果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活动: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果实,并描述其外观、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6. 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植物果实的认识。
四、作业设计:1. 观察植物果实: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果实进行观察,并记录其外观、特点和功能,写成观察报告。
2. 制作植物果实模型: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果实,利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果实模型,展示给同砚们。
3. 植物果实知识问答:设计一份植物果实知识问答,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稳固所学知识。
4. 制作植物果实相册: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植物果实的图片,制作成相册,展示给班级其他同砚。
五、评判方式:1. 观察报告:评分标准包括观察的细致水平、描述的准确性等;2. 模型展示:评分标准包括模型的制作精细水平、展示的生动性等;3. 知识问答:评分标准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水平等;4. 相册展示:评分标准包括相册的完备性、美观水平等。
六、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植物果实的知识;2. 可以邀请植物学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植物果实的相关话题;3.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植物果实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学设计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解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果实和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理解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
(2)区分不同类型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和结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动画和图片。
2、鲜花(如桃花、梨花等)、解剖工具(镊子、刀片等)。
3、不同类型的果实(如苹果、桃子、花生、玉米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鲜艳美丽的花朵图片,提问学生:“这些花朵盛开之后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二)新课讲授1、花的结构(1)通过多媒体展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实物鲜花,向学生讲解花的各个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2)重点讲解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及功能。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使用解剖工具解剖鲜花,观察花的结构,并填写实验报告。
2、传粉和受精(1)利用动画演示传粉的过程,讲解传粉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2)以桃花为例,讲解受精的过程。
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的结构》
一、设计思想
(一)科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教学理念。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活动。
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二)做中学思想。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科学教学应以多样化活动为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下的探究式科学教学目标指向的是以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学与其说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与科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基本价值所在。
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认为教学内容应减少单一性增加问题性,减少确定性增加情境性,以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应“把课程看作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 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学习者要不断就当前问题解决活动获取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问题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科学探究包括一系列的活动,如观察、发现、思考、猜想、假设、推断、调查、实验等,学习者通过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通过问题解决能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知识、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果实的结构》是四年级科学课程第四册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有四课:花的结构、各种各样的花、果实的结构、果实的形成。
课文分析:果实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因此,果实的结构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解剖果实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教育。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果实的结构。
第二部分是一项给果实进行分类的活动。
第三部分是阅读内容。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讲授第一部分研究果实的结构。
第二课时主要讲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给果实进行分类的活动。
这个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
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在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实际之后,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制定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道果实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难点是希望学生学会横切和纵切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剖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习兴趣,怎样做到乐知爱学。
在三年级至四年级前三个学期的科学课上学生学习过《种子的构造》、《叶的组成》、《茎的组成》、《花的结构》,学生对植物知识有一些认识,学生在一年多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水平,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只要经过老师适当的点拨,讲授正确方法,即可自己独立操作,做到训练科学性。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较低,好奇心强,认知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主要对物体形象感兴趣,鉴于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课堂主要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尽量做到人人动手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果实的结构上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
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剖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
3、情感目标:
增进学生研究植物果实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果实的结构上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2学会横切和纵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剖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探究性教学模式:科学探究的程序表述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讲解策略:教师讲授横切和纵切。
提问策略: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指导学习策略: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进行横切和纵切。
多媒体策略:实物投影展示、课件演示、录像、板书等。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果实(苹果、辣椒、花生、豌豆、牵牛、蚕豆、丝瓜、柿子椒、黄瓜、番茄、小刀等)。
教师准备:各种果实(图片、实物、垫板、托盘、小刀等)放大镜、课件等。
八、教学效果预测:
1、学生效果评价:
学生知道果实的结构都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构成的。
2、学会了横切和纵切的方法。
学生进行横切和纵切。
学生进行了观察、比较和解剖果实等一系列的动手、动脑活动。
3、教师效果评价:
教师讲授了横切和纵切的方法。
教师演示指导了学生进行横切和纵切。
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推理、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九、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1、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课前制定的学生效果预测,我个人认为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这些主要表现在学生知道果实的结构都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构成的;学会了横切和纵切的方法;学生进行横切和纵切;学生进行了观察、比较和解剖果实等一系列的动手、动脑活动。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基本完成了教学计划,效果较好。
课堂上教师讲授了横切和纵切的方法;教师演示指导了学生进行横切和纵切;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推理、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2、反思。
经过反思,我发现本课问题主要有: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各个班级学生课前准备材料情况见统计表;由于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和纠正学生错误操作的时候,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课堂明显前松后紧,感觉时间不够,因此对于学生推理、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这方面的培养略显不足。
学生课前准备材料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四年级三个班级中,四年级二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多,达到班级总人数百分之百;四年级一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少,只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二十六;四年级三班居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六十二。
从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四年级三个班级中,四年级一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百分比最多,达到班级总人数百分之百;四年级三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少,只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八十九;四年级二班居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百分之九十。
从四年级三个班级有关科学课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柱状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四年级三个班级中,四年级二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多,达到班级总人数百分之百;四年级一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少,只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二十六;四年级三班居中,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六十二。
四年级一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百分比最多,达到班级总人数百分之百;四年级三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最少,只占班级总人数百分之八十九;四年级二班居中,学生正确操作人数占带齐学习材料人数百分之九十。
原因分析:
经过回忆,我发现导致三个班级学生带齐学习材料人数悬殊的主要原因有:二班因为是我要用他们班做学校骨干汇报课,所以班主任刘老师在两天前就开始督促学生准备材料,因此学生材料准备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三班学生虽然班主任赵老师也在前一天进行了督促,但是由于老师下午去进修,在课间学生有的提前就把果实吃了,有的在清洗果实的路上,果实就被六年级的同学要走了……没有材料的原因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别人的原因。
结果分析:
通过学生带齐实验材料的课堂学习情况分析,只要学生能够做好课前准备,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学会解剖方法,培养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认识果实的结构,形成初步的概念。